Ⅰ 我國對於學校教育的定位
大學是時代的產物。現代大學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其職能和作用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知識經濟的形成,以信息科技和生命科技為核心的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網路技術正在使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和交流方式發生重大的變化,對在各領域工作的人員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不斷提出新的要求,所有這些都必將影響到大學的存在和發展。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從1999年大學開始擴大招生後,至2003年全國普通本,專科招生382萬人,比上一年增長19%;研究生招生約26,9萬人,比上一年增長34%。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達1900萬人,其毛入學率達到17%,①標志著中國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截止到2002年底中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1472所,其中本科院校630所,高等職業和專科院校842所,成人高校610所。能夠授予博士學位的大學270多所;能夠授予碩士學位的大學230多所;能夠授予學士學位的大學100多所。在近年中國實施的高等教育工程項目中,有95所大學進入「211工程」建設行列,有35所大學進入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985工程」。在培養研究生的大學中,有56所經批准設有研究生院。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之後,面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各種問題,巨大的人口壓力,國民的整體素質不高,生態環境惡化,工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可持續發展等等,如何確定21世紀中國發展的目標定位和戰略選擇,如何在發展中形成大學的特色就成為擺在中國高等教育界面前的一個急需回答的問題。
一、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目標定位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結合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情況,我們認為在新世紀中國高等教育的目標應是:為國家培養和造就大批高素質的創新性人才;使大學成為進行高水平學術研究的重要基地,成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力量;大學將於社會建立更為廣泛的聯系,服務於社會,為國家和民族的振興承擔更為重要的責任;同時是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確保文化的多樣性,使大學真正成為民族優秀文化與世界先進文明成果交流借鑒的橋梁。
(一)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創新性人才
在21世紀,知識將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而發展知識經濟的關鍵是擁有大批的高素質人才。哈佛大學榮譽校長Rudenstine指出:「地球上最稀缺的資源是經過人文教育和創新性培訓的智力資源。當智力資源對社會的發展比其他資源所起的作用更重要時,智力資源的稀缺性就會表現得尤其明顯。」②因此,培養和造就大批掌握高科技和現代科學管理知識,具有良好人文精神的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是提升國家的創新能力,保證知識轉變為直接生產力,促使知識經濟發展的根本。而這也是21世紀中國大學的根本任務。
為了完成這一任務,就必須轉變人才觀念,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牛津大學校長Lucas說:「大學存在的更高價值是為了探究真理,發現和認識真理,從而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③為此,我們必須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課程體系的改革,以「幫助學生掌握方法,知識,技能和研究問題的習慣,這樣他們將會終其一生不斷地追求學問,領導社會向前發展。」④ 20世紀80年代以前,在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下,中國大學的專業劃分過細,學生學習的專業過窄,文化基礎比較薄弱。改革開放以來,這種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教學內容偏舊,教學方法偏死,培養模式單一,缺乏個性和創造性,人文教育與實踐環節偏弱的弊端依然存在。因此,必須根據人才發展的客觀要求,加強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建設。
(二)進行高水平的學術研究
學術研究是大學的生命線,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是21世紀大學的歷史使命之一。21世紀的大學,特別是研究型大學,應該既是高水平的教學中心,又是高水平,有影響的研究中心。美國波士頓學院的 Altbach教授指出:「每一個國家都需要有一些大學從事相關學科領域的世界級的研究或至少能夠解釋其它國家所做的研究。支持研究性大學的建立既不容易也不便宜,但卻是必要的,因為研究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現代經濟的中心。更進一步講,只有大學才能夠從事基礎研究,因為這需要長期的責任和資源,這是工業所不能支持的。」⑤中國在過去的計劃經濟時期教育與科研脫節,在很長時間里,中國的科研活動主要集中於國立科研院所中。改革開放以來這種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變。大學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0%以上的項目,50%左右的重點項目,承擔的國家「863計劃」的項目也在30%以上。高等學校在國內外發表的論文已佔全國論文總量的60%以上。上述數字說明高等學校已經成為中國科研方面,特別是基礎研究方面的一支生力軍。大學,特別是一批研究型大學已經成為中國知識體系創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提供優質高效的社會服務
大學產生與社會的需要,社會的需要推動著大學的變革與發展。從19世紀大學的科學研究來看,它們在發展科學知識中所做的貢獻,直接的或主要的是在「純學術」方面,充滿著濃郁的理性主義色彩。正是因為過分追求純學術研究,使他們成了自我封閉的象牙塔,限制了大學的社會作用的發揮。
大學的社會服務職能無論是在觀念上還是在實踐上,首先是在美國產生的。威斯康辛大學將大學為社會服務的職能明朗化了。1904年,范,海斯就任大學校長後,他把大學的社會服務向前推進了一步。范,海斯明確提出:「教學,科研,服務都是大學的主要職能」,「服務應該成為大學的唯一理想」。⑥大學的社會服務職能在20世紀明確之後,不但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而且在不斷的增強。
從新世紀開始,中國將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作為中國的高等學校,必須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充分發揮大學的社會服務職能,堅定不移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服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8年的報告《21世紀的高等教育:挑戰與任務》中說:「知識的發展促進技術的創新,而技術的創新又能夠調整就業結構,並在某些原有的領域或新領域增加和創造需求。與此同時,減少或取消某些領域和某些傳統職業的需求」。中國高等教育正在從精英教育階段向大眾型教育階段轉變,社會要求大學培養各方面不同層次的專業人才。為此,大學必須適應這種變化,以滿足社會各方面的需要。在這方面,大學應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充分採用信息網路技術,衛星通訊技術等現代高技術手段,大力開展職業培訓,繼續教育和遠程教育;大學要緊緊抓住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中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進行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科學研究,為國家和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成果;考慮到中國不同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大學應加強為地方服務,特別是為中西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和輸送人才,提供科技成果和咨詢服務。
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化是21世紀大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它要求高等學校在開展教學和科研的同時,必須強化知識和技術創新,主動培植高新技術,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成果轉化機制。中國的大學還應注意知識產權的保護,維護自身的利益。但這並意味著大學應去辦越來越多的企業,大學應通過產學研結合以及科技園發揮作用。隨著國家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大學將進一步調整科研方向,使學校的教學,科研與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
(四)在高等教育國際化過程中,使大學真正成為民族優秀文化與世界先進文明成果交流借鑒的橋梁
現代科技的進步,特別是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地球已變得越來越小,地區與地區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在這種情況下,積極開拓國際交流渠道,廣泛開展大學之間的國際合作,就成了21世紀大學順利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中國的大學,應該自覺地面向世界,具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充分利用網路技術,密切關注並及時吸收國際先進的科技教育成果,大力加強和支持教學科研人員,管理人員之間的國際往來,實現各國高等教育的資源共享。東西方教育體系都存在著各自的優點和問題,如果我們能夠有意識地認識和利用不同的教育系統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傳統,我們就有希望在新世紀找到提高全球大學教育水準的新思路,新方法,促進本國和人類文明的共同發展。這種廣泛的國際合作將使大學真正成為民族優秀文化與世界先進文明成果交流借鑒的橋梁。實踐證明,大學在推動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理解和融合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國際上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證明了這種相互理解的重要性。同時,作為政府的智囊團和思想庫,大學要認真研究世界多級化,經濟全球化等重大國際問題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提出可行的應對措施。今天的大學也必須培養學生具有全球化的眼光,而國際交流和合作對於擴大大學生的視野是非常重要的。
(五)影響中國高等教育目標定位的因素
綜上所述,在進入新世紀之後,中國高等教育面臨嚴峻的挑戰,但又孕育著極好的發展機會。中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體制的轉軌,使大學存在和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以及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都對大學的功能和使命,人才培養的模式以及大學與社會的互動關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隨著信息化的推進,一個網路化,數字化,智能化有機結合的新型教育,學習,研究的信息化校園平台正在形成。藉助於這樣一個校園的平台,學習者將從被動接受知識的模式中解脫出來,培養獨立主動獲取,加工,利用信息和知識的能力;大學將大大提高教學,科研和管理效率,加快知識傳播的速度,擴大知識傳播的范圍;大學內部的教學科研資源與社會資源將實現高度的整合,更加緊密地與社會結合在一起,從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沒有圍牆的大學。這樣的大學校園建設必將帶來一場大學的革命,為高等教育的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社會的需求必將更加多樣化,這就決定了我們決不能以一種模式辦學,國家應在宏觀層次上引導建立合理的分層次的高等教育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各類學校都有自己合適的定位,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需求。
二、中國高等學校的定位與辦學特色
在研究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定位之後,我們從微觀的角度即學校定位的角度研究一下中國高等教育。學校的定位應當是一個立體的概念,即高等學校定位的含義是指學校向社會提供勞務的品種,數量和質量。其勞務的概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從人才培養方面,由於社會需求不同,則對人才的知識結構,技能結構和素質結構不同;從承擔的科學研究方面,其科學研究可以分成理論創新,技術創新和實際應用技術;而承擔的社會服務方面則包括傳播知識,和企業,公共部門合作解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問題。而上述三個方面的問題又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所以,每所高校承擔的任務,服務的類型和范圍不同,其定位也就不同。
(一)高等學校定位分類的原則
90年代之後,中國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行過程中,不僅僅是教育規模的擴大,高等學校的類型也趨於多樣化,不同類型和層次的高等學校具有不同的培養目標,模式和特色。一所大學在高等教育系統中處於什麼位置,扮演什麼角色,培養什麼層次的人才等,都需要有一個准確的目標定位。具體的大學定位,可以從多個角度,多種層面出發。但必須遵循教育與社會發展的規律,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和自身的條件,確定學校在整個社會系統中的定位。下面是中國教育界提出的主要分類原則。
1、按學科結構分類: 18世紀之前,高等教育機構基本上只有大學一種組織形式,高等學校就是大學;但是從19世紀開始,歐洲高等教育機構從單一的大學組織形式大量分化出單科學院和應用型高等專科學校。20世紀50年代,中國大學的院系調整,也是按學科分類的組織形式進行的,所以至今中國仍沿襲這種結構體系,將高等學校分為綜合性大學與多科性大學,單科性專業學院與應用型專科學校等。
2、按行政隸屬關系分類:在高等學校結構調整之前,原國家教育委員會將中國高等學校劃分為部委屬高校,省屬高校和地方高校。部委屬高校面向全國招生,面向全國分配;部委屬高校雖然也是面向全國招生和分配,但主要是面向其對口的行業;地方高校一般是按其所在地區招生和分配。
3、按辦學主體分類:根據辦學經費來源和舉辦主體劃分,包括國家主辦的高校和公有民辦的獨立學院以及民辦高校。目前中國的民辦高校主要是適應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而發展起來的,主要是以本科和專科職業教育為主。
4、按人才培養目標分類: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根據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將高等學校可分為精英型,精英—大眾並存型,大眾型三種類型,或研究型,通識型,復合型,應用型和技能型等類型。
5、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認定的辦學水平分類: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劃分結果,旨在便於利用有限的高等教育資源重點支持部分高等學校發展。
1954—1979年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共確立96所高校為全國重點高校。1993年提出,1995年開始實施的「211工程」項目,即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重點學科,旨在提高中國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辦學效益。首先重點建設2所高等學校,使其在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上,接近和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在國際上確立較高的聲譽和地位;此外,建設7所國際知名,並在某些學科達到世界水平的大學。其次,是著重提高和改善25所左右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密切相關,重點學科比較集中,承擔較多公共服務體系的任務的高等學校的教學和科研基礎設施條件,使其在人才培養質量上有顯著提高,一些重點學科接近或達到國際水平,並在高等學校中起到骨乾和示範作用。正是在上述原則基礎上,我們參照了國際上的大學分類標准,對中國的高等學校進行一下定位。
(二)高等學校的定位及辦學特色
在中國國內對大學的定位有各種分類原則,我們主要根據現在較為通行的大學層次劃分,即相應高等學校在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科技開發等方面具有的現實或潛在的能量級別,將中國1400所高等學校劃分成四種類型。⑦
1、研究型大學 我們這里所講的研究型大學是指設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和部分雖然沒有設置研究生院但能夠授予較多博士學位的高校,其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在1:2,5左右。這類大學數量大概有 90所左右,它相當於美國的研究I型大學,約佔中國本科大學的14,29%。這樣的大學,主要是培養和造就大批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應該是認識未知世界,探求客觀真理,為人類解決面臨的重大課題提供科學依據的前沿;應該是知識創新,推動科學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力量;是民族優秀文化與世界先進文明進行交流借鑒的橋梁。這類大學的目標要更多地體現在學術追求和學術影響力,更多地體現在圍繞國家的目標培養一批拔尖創新性人才和產出一批原創性科研成果,最終實現建設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和一批國內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學的目標。
2、教學科研型大學 這類大學主要是指大部分能夠授予博士但數量相對教少的高校和能夠授予碩士學位的高校,其研究生與本科生的比例大於1:3。其中能夠授予博士學位的大學相當於美國的研究II型大學。在高等教育結構體系中,教學科研型大學正好處於中間層次,起著承上啟下的特殊作用,從數量上看這類學校有410所左右,約占本科院校的65,10%,是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的中堅力量,其科學定位與良性發展對於中國高等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這類院校以教學工作為重心,積極開展科學研究,以本科教育為主,適度發展研究生教育;其中部分院校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並重,為社會培養高質量的專門人才。這類院校往往發展歷史較短,綜合實力較弱,與研究型大學不具有可比性。從其發展的目標定位來看,其發展目標應是爭創同類院校的一流水平,特別是是通過艱苦的努力,首先將爭創國內同類院校的一流水平作為發展目標。從學科設置來看,該類院校往往不是學科門類很齊全的綜合類大學,即使有些院校的學科比較綜合,但與研究型大學相比,其學科的綜合程度有限,其優勢和特色集中在某些學科領域。從人才培養的規格來看,正如中國共產黨的十六大提出的高等教育的任務,即「培養數以千萬計的各類專門人才,培養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知識創新與知識貢獻,促進科技創新,文化繁榮,社會進步,經濟發展。」⑧
3、教學型大學 主要是指沒有研究生教育,以培養本科生為根本任務的高校,數量大概有100多所。其中許多是近幾年從專科學校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這些院校絕大部分布局在省會城市之外的中等城市,常常成為區域內唯一的大學,對本地區的經濟建設提供智力保障與科技服務支持。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院校已經成為當地的教育和科研中心,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培養了大批急需人才,在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後,辦學規模迅速擴大,辦學實力加強,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寬,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是,辦學層次的提高不代表著辦學水平的自然提升,由於這些新建院校的本科辦學歷史不長,歷史積淀不多,知名度不高,生源及服務地區的輻射能力還很有限。如何面對變化的環境,妥善定位,辦出特色,盡快實現從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提高型的轉變,真正實現辦學內涵的實質性提升,是擺在這類院校面前的一個突出問題。
新建本科院校在學校定位上應考慮地方特點和需要,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為當地重點培養各類合格的本科層次的應用型高級人才。其基本定位應該是: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本科教育為主的,開放的,有特色的「教學型」高校。少部分區位優勢明顯,學校辦學條件特別突出的學校應在此基礎上逐步向高水平學校發展。所以,這類學校的辦學須立足於本科教育為主,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本科意識為先導,以學科專業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基礎,加強教學設施和教學管理制度建設,不斷深化教育改革,解放思想,苦練內功,在教學改革上有新突破,師資隊伍建設上有新提高,教學基本建設上有新發展,教學管理上有新面貌,著力提高本科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4、高職高專院校 高等專科教育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中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同一層次的兩種不同類型,一般被統稱為高職高專教育。目前中國共有此類學校842所,在學校學生總數為876,4萬人,分別佔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數的55%和在學校學生數的54,4%。積極發展高職高專教育,既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又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需要。因為,它不僅可以為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而且能夠為當地培養「留得住,用得上,幹得好」的實用性人才。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全國各地根據自身實際,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和社區學院,努力使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並逐步向一些有條件的地極城市延伸,改變了一些中心城市缺少高等學校的狀況。高職高專教育的迅速發展和規模的不斷擴大,一方面是因為人民群眾普遍增長的接受高等教育 的旺盛需求,一方面也是因為高職高專教育本身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其主要特點在於:一是多樣性,多功能辦學,能夠滿足社會各方面的需求;二是地方性,能夠滿足社區需要,成為地方文化教育中心;三是靈活性,辦學形式靈活多樣,能夠方便人們就學需要;四是職業性,直接面向職業崗位,培養應用性人才;五是市場性,以市場調節為導向,反映靈敏;六是大容量,能夠普遍容納大量適齡青年入學,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增長貢獻最大,可以滿足社會的旺盛需求。
三、21世紀中國大學的定位與發展特色
在21世紀前半葉,中國高等教育要在資源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對現有的大學進行准確定位,並使一部分大學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就必須借鑒世界一流大學的成功經驗,制定有利與促進中國大學辦學特色形成的機制和發展戰略。發揮各個高校的優勢和特色,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
1、大學辦學特色與創辦「世界一流大學」的概念。這兩者不是同一范疇的概念。也就是說,「一流大學」必須是在相同的某一比較范圍內的所有大學(至少是同類型大學)中綜合指標名列前茅的大學,而一些大學並不一定是綜合指標名列前茅,卻同樣可以辦出自己的特色。如美國的社區學院,英國的開放大學,日本的專門學校,都不能說是一流大學,但都辦得很有特色。也就是說,凡是世界一流大學或世界知名國內一流大學,都具有一定辦學特色,但不是所有具有一定辦學特色的大學都是世界一流或國內一流大學。
2、大學辦學特色與一流大學之間不具有可比性。 即大學「一流」具有一元性特徵,而大學「特色」具有多元性特徵。一流大學是在特定比較范圍內,在同一評價指標體系中呈現為具有一流辦學理念,一流科研成果,一流師資隊伍,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教學質量,一流學校形象,一流辦學設施,一流學生的大學;而辦學特色卻可以因校而異,不具備完全可比性。如以校風為例,北京大學提倡「兼容並包」,有「民主」,「自由」之風;清華大學提倡「厚得載物」,有「嚴謹」,「認真」之風;南開大學提倡「允公允能」,有「開拓」,「活潑」之風。這些大學可以說是各有特色,但確不能用某種評估指標來測定誰是「一流」,誰不是「一流」。所以「大學辦學特色」與「創辦一流大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3、大學辦學規模與辦學特色的關系。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辦學規模與辦學特色不是呈正相關的關系,世界一流大學中沒有哪一所是因為規模大,學生及教師多而著名的,而質量高才是這些大學聞名於世的根本原因。美國大學排名在前一二十名的一流大學多是規模較小的私立大學,如麻省理工學院,加洲理工學院等。而一些學校規模很大,招收的學生很多,卻不一定具有鮮明的辦學特色,如日本的日本大學,學生數量近10萬之多,堪稱日本最大的大學,但人們並不知道它有什麼明顯的辦學特色。新中國成立之前的中國北方的南開大學和南方的廈門大學,被公認為是中國私立大學的成功典範,享譽海內外。當時南開大學的學生數量一直保持在幾百人,不以擴招學生求發展,教師規模也很小;廈門大學的規模也不大,但它卻被稱為「閩南最高學府」,他們的成功都不在於規模,而在於其辦學質量與特色。
4、大學的學科建設與大學辦學特色的關系。大學的學科齊全與否與大學是否有特色也不是直接正相關的關系。有些學校學科辦得比較齊全,但是如果都辦得平平庸庸,在科研成果和人才培養方面沒有特別出色的表現,不但難稱「一流」,也很難稱其有特色。所以在中國,大學一味追求學校的大而全,無助於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相反,一些大學不追求學科齊全,卻辦得很有特色。在這方面典型的有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英國的沃里克學院。他們的共同特徵是學科專業不一定齊全,但是特色鮮明,質量上乘,世界一流。
5、大學辦學特色與大學的發展戰略。如上所述,在中國的大學關注大學辦學特色的形成的大學領導及學者,多數將大學辦學特色作為在競爭中求生存的手段和工具。如有的學者明確認為:「特色是學校繼續生存的前提,沒有特色的學校常常處於「破產」的危險之中。」所有這些顯然是把大學辦學特色的形成作為工具理性和生存戰略對待的。在競爭中求生存,這是正常的和無可厚非的。但是大學的生存只是前提,不是目的。我們這里要強調的是:大學辦學特色的形成不可急功近利,大學要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不是靠短期行為一蹴而就的,他不是學校面臨生存危機時的救命稻草。在21世紀時,中國的大學要形成的自己的辦學特色,創辦若干所一流大學,首先要處理好的就是大學辦學特色和大學發展戰略的關系。而正確定位,內涵發展將是中國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
Ⅱ 校園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會有多大影響
我個人覺得園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就算起不了絕對性作用,也會有關鍵性影響的。
校園環境代表孩子的學習環境,現在中國的家長都普遍有一個現象,他們想方設法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那麼到底有沒有這么做到底的必要呢?
我來舉個例子特別簡單的例子,我跟閨蜜就是特別好的兩個例子,我和閨蜜是初中同學,初中畢業我們的成績差不多,高中她父母把他送到了市重點高中,而我留在家裡的縣級高中,三年來她一直覺得壓力很大,而我卻沒什麼壓力,成績在學校里也算中上,高考之後,她雖然考了全校三百多名,但是卻考上了985重點大學,而我考了全校前五十卻只是考上了普通本科大學,這就是差距。雖然這其中也有個人智商因素,但是我還是覺得環境佔有相當一部分的原因。
Ⅲ 教育公共基礎中,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應該怎樣定位自己的角色
在新課程改革中規定了教師的新角色:
1、學習者
2、研究者
3、組織者(學習)
4、引導者(學習)
5、催化者(學生)
6、促進者(學生)
7、實踐者(反思性)
8、開發者(課程)
(3)中小學環境教育定位擴展閱讀:
1、新課程條件下老師角色的變化:由重傳遞向重發展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由重教師的「教」向重學生的「學」的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交流轉變;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
2、教師將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即促進者,是指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
3、老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及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4、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播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並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攀登;另一方面教師要從過去作為「道德說教者」的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
5、依據新課程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向發展。其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制定教師的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的個人發展需求。
Ⅳ 小學培訓機構教學、環境、服務方面意見
一、進一步貫徹《義務教育法》,努力形成良好的教育法制環境。
1、結合新一輪學校法制副校長聘任工作,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月活動。對外面向社會,要以設立宣傳點、開辟宣傳欄、出動宣傳車等形式開展宣傳教育活動,讓《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師法》、《江蘇省中小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等教育法律法規有關條文內容,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對內面向師生,要結合業務學習、品德課等,以組織豐富多彩的師生學習、教育、競賽活動,增強教師的法制觀念和責任意識,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主要活動有:①組織法制輔導報告會;②開展「爭做遵紀守法小公民」主題徵文、演講比賽;③開展法律知識競賽;④開展「法制手抄報」創作比賽;⑤廣泛組織「我與父母同學法」; ⑥組織師生觀看法制教育影視片;⑦編排法制文藝節目;⑧開設法律咨詢站等。
2、切實做好新《義務教育法》貫徹實施工作。把《義務教育法》的學習貫徹納入學校工作計劃、教師業務培訓計劃。在全面學習貫徹《義務教育法》精神實質的基礎上,要把實施素質教育思想作為學習貫徹《義務教育法》的重點,全面提高廣大教乾和教師依法治教、依法施教的能力和水平,要將《義務教育法》貫徹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改革教學制度,優化課程設置,改進教學方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確保小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突出做好「控流止輟」工作。各小學要把依法控輟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完成,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堅持開展好無流生校、無流生班評比活動,繼續實行控流止輟工作與教學質量評價、學籍管理等工作捆綁式考核,積極開展濟困助學活動,引導教師努力改善教育方式方法,真正為學生著想,提供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確保不讓每一個適齡兒童和青少年輟學。
4、確保做好小學免收雜費和免費教科書發放工作。各小學要精心組織,狠抓落實,一是確保不發生「亂收費」現象,二是切實把免費教材真正發到貧困家庭學生手中,確保每個貧困家庭的子女都入學。
二、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切實抓好校園安全工作
1、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安全無小事,要牢牢綳緊校園安全這根弦。做到以人為本,標本兼治,警鍾長鳴,戒心永存,時時警備,處處防犯。進一步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完善制度,健全機構,加強監控,加強教育,強化師生的安全意識。
2、繼續強化安全常規管理。各校要更新安全觀念,創新工作思路,從事關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角度抓安全,寓安全教育於學生思想道德與身心成長之中。經常開展安全、法制教育,定期和不定期開展危險器械收繳、安全隱患排查等活動,根除安全隱患。進一步優化技防措施,加大安全設施投入,配足配齊安全設施,實施人防與技防相結合,健全應急預案,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深入開展「平安校園」創建活動。嚴格按照創建要求,緊緊圍繞創建目標,採取強有力措施,落實校園安全管理責任,遏制校園惡性案件、責任事故的發生,大力整治校園周邊環境,維護校園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以創建促安全管理的規范化,以創建打造平安校園、文明校園、和諧校園。
三、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針對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不具體,難以抓得住」這一現狀,省教育廳王斌泰廳長提出了素質教育「三三三工程」,各校要樹立正確的素質教育觀、教學質量觀、學生發展觀,突出「三育」,抓好「三會」,落實好「三定」。
1、始終堅持德育為先,切實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
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進一步健全完善德育管理體系,拓展德育途徑,創新德育方法,豐富德育形式。一是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作用,構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長效機制,大力加強小學班主任隊伍建設和少先隊建設,健全德育管理網路,努力營造具有文化底蘊的校園人文環境,優化校風,形成富有生命氣息的學校教育。二是要持續深入地開展各項教育活動。廣泛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通過徵文、演講、辯論、體驗等有效方式,使廣大小學生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本質內涵,領會其思想價值、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真正做到入耳、入腦、入心;認真落實《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大力推進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深入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動,加強誠信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關懷生命,關注學生的生命質量,傾聽學生心靈的訴求,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強網路文明教育,增強學生的網路道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三是要充分發揮學校與家庭教育的聯動作用,採取多種有效方式,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成才觀和家教理念,掌握科學教育子女的知識和方法,提高自身素質,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四是要積極推動德育基地建設,加強小學生社會實踐,上好綜合實踐德育課,促進小學生由道德規范向行為規范上發展。
2、持續開展體育、美育活動,著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各校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通過組織廣大學生參加各種文藝、體育、勞動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勞動,學會創新,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和諧、健康發展。一是要以培養「創業、創新、創優」的「三創」型人才的長遠發展目標,著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二是要做好體育、衛生和藝術教育工作,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認真組織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准》,廣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切實保證學生每天體育鍛煉一小時;強化用眼衛生要求,採取有效措施降低近視發病率;廣泛開展預防艾滋病和遠離毒品教育;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三是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結合校本課程的實施,藉助國慶、中秋、新年、「十七大」召開等重大節日和活動,廣泛開展廣大學生參與的讀書、朗誦、徵文、演講、知識競賽、小型運動會、故事會、演唱會、舞蹈比賽、書畫展等豐富多彩的綜合社會活動,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意志和培養學生的能力。
3、扎實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全力推進新課程改革。
一要突出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把握教與學的內在本質和規律,優化教法、學法,構建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保證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二要進一步完善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健全課改評價機制,引導課改工作深入開展。要建立健全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品德、藝術、體育、綜合實踐幾個學科中心教研組。中心教研組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研計劃並著力實施。教研計劃應包括指導思想、研究專題、研究活動、保障措施等內容,力求符合本地實際、研究專題明確、措施切實可行。教研計劃在開學兩周內以文本形式交教研室評閱。本學期,教研室開展分區聯片的教研活動,邳南片的教研將以八路實驗小學為核心,並在中心教研組長中擇優選聘兼職教研員,開展教學工作的調研活動。三要注重對校本教研的指導評價和管理服務,校本教研要注重對本校教學過程的研究,要對來自教師教學實踐中的普遍問題進行研究,切實解決教學中師生的困惑,突出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每次活動都要有明確的主題,有具體的活動方案,做到前有布置和准備,後有總結和資料積累。鎮級的較大型活動每學期2次、校級的集體活動每月1次、校內學科組活動每周一次為宜,校內集體活動要報告中心校。四要繼續做好五六年級新教材培訓工作,落實好鎮級後續輔導,特別是要組織三六年級教師認真學習省、徐州市調研性學業測試結果分析,以進一步吃透課改精神,找准方向,制定對策,調適教學行為。
4、突出質量核心地位,抓實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
質量監控包括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成績兩個方面。要持續抓好教師教學五認真的管理,不斷改進教學五認真的檢查評價辦法,加大課堂教學質量的監控力度。積極貫徹教育局、教研室綜合評價的文件精神,開展評教評學活動,鼓勵師生參與管理、評價管理、評價教學。
在學生學業成績監控與教學質量評價方面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建立學生學業水平抽樣測試制度,做到階段性自檢與終結性他檢相結合。按照《邳州市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實施意見》要求,學生學業水平抽測、抽評的范圍、組織形式和實施管理,採取統一管理、分層實施的辦法。即:教育局宏觀方向定位、政策引導,教育科、教研室搭建平台、提供服務,教辦、學校具體組織、設計,教師、學生全員參與實施。單元階段性檢測由任課教師自檢;期中抽測由學校自主進行;期末由中心校組織實施;學年末由教育科、教研室組織實施。通過采樣檢測、抽評及相關數據分析,及時發現和反饋教學中存在問題,對教學進行有效指導。
②建立自下而上的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制度。各級的質量監控主要通過教學業務檢查、教學活動和學業測試進行。每次業務檢查或學業測試考試以後,各個層級要通過分析,發現教學中成功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改進的措施,召開教學質量分析會和教學質量匯報會,寫出教學質量分析評價報告,逐級上報質量及分析。質量分析由主要領導主講。考試的組織實施情況要嚴格按照上一級統一要求實施,對考試組織情況的評價將納入對各小學的綜合考核中。
③設立重點幫扶對象,建立誡勉談話制度。中心校和各學校都要高度關注薄弱學校、薄弱學科和薄弱任課教師,通過建立聯系點、聯系人,建立幫扶匯報制度,從課堂教學、備課作業、班級管理、學習方法等方面進行調研、分析、指導,引領教師改善教學,促進學生發展。
④建立相對科學、客觀、公正、穩定的教學質量評價標准。教學成績積分公式:參考人數×5%+平均分×40%+及格率×100×40%+優秀率×100×20%-低分率×100×5%。
⑤建立對教學質量考核激勵機制。適當以物質獎勵和精神表彰,來激勵全體、鞭策後進、弘揚正氣,大力營造一種崇尚先進、銳意進取、刻苦奉獻的良好的教學氛圍。
5、繼續抓好《管理規范》的落實,走教育教學精緻化管理之路。
《江蘇省中小學管理規范》圍繞學校的可持續發展,立足於學校的自律、自覺,提出了一系列十分具體、細致周到、易於操作的基本要求。其中的8個方面、20條是指令性的規范要求,每所學校都必須貫徹執行;10項基本管理制度是指導性的規范要求。各校要根據本校實際,進一步細化規范的各項要求,用創新的精神研究制訂本校管理的具體標准,完善學校各項管理制度,積極構建學校管理的長效機制。要牢固樹立「向管理要質量」的理念,將《管理規范》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南,認真加以落實,依法管理,精緻管理,創新管理。教育局和中心校將積極開展常規管理檢查評比活動,創新期中視導形式,抓實教學常規管理,落實「教學五認真」,及時總結通報檢查情況,加大對教育教學質量的考評和監控力度,以增強視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於教學規范,要嚴格執行課程計劃的規定,按省標開足開全上好規定的課程和課時,尤其是體育課、綜合實踐課;要嚴格執行學生在校時間和作業量的規定,小學生在校不超過6小時,一、二年級每天不留書面家庭作業,三、四年級課外作業每天不超過半小時,五、六年級課外作業每天不超過1小時;要嚴格執行考試評價的規定,除教研室規定的考試科目、范圍外,不再增加考試的學科或次數,但可以適當增加對口語、操作、實踐等能力的考查。
四、進一步推進重點工程建設,加快教育發展步伐
近年來,隨著「改危布調」、 「三新一亮」、 「六有」、 「校校通」、 「四配套」等多項重點工程的實施,定點小學投入較多,工程建設逐步到位。各定點小學按照既定的實施方案,強化領導,落實措施,加強管理,規范使用。各項工程管理都要始終做到:組織健全、管理員到位、制度明確、職責分明、賬物清楚、使用規范、效益最大。
對於合格學校創建工作:一要確保工程進度,加快實施步伐,確保按時完成基礎設施建設;二要確保工程質量,基礎設施和自配設備要按標准要求,配足、配好;三要將到位的設施、設備以及器材、圖書資料及時安裝、調試、上架、流通、使用,及早利用;四要加強對管理員和全體師生的培訓和教育,管好、用好圖書資料、實驗儀器和體育、藝術器材,保證無損壞無遺失,使其在教育教學中發揮最大效益。各校一定要全力以赴,確保順利通過省、市各級驗收。
五、進一步規范幼教管理,促進幼教健康發展
為加快發展學前教育,大力提高適齡幼兒入園率,確保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80%以上,本學期全鎮仍將要繼續集中力量辦好中心幼兒園和各校附屬幼兒班。
一是繼續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改造中心園和校帶班的辦園環境。高標准改造中心園教學樓,鋪設硬化活動場,修建花園、花圃,美化園內環境;整修許集幼兒園、毛山幼兒班,為石匣幼兒班添置課桌,為毛山、李園等幼兒班配備電視機和DVD設備,使全鎮幼兒園班班通電視。
二是加強對幼兒教育的規范管理。嚴格實行教師資格准入制度,做到用人規范;積極提供滿足園內教育教學需要的基本設施,做到辦學設施規范;公開園班經費收支,做到經費使用規范;加強日常考勤量化,做到園班內時間遵守規范;強化中心園業務指導,做到教育教學行為規范;注重師資培訓、培養,做到師資素質能力規范;注重幼兒習慣引導,做到孩子日常行為規范。
三是積極推進徐州市示範幼兒園創建工作。中心園要制訂二年創建計劃,擬訂創建方案,落實創建措施,按序時做好工作,以此推動幼兒教育整體辦園水平的不斷提升。
六、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不斷提高隊伍整體素質
加強教干隊伍建設。認真選拔,積極培訓教干隊伍;認真落實市局校長進課堂制度,全體教干都要任課、聽課、導課,組織、參加教研組活動,以《聽課手冊》為抓手,按局規定進班聽課、點評、指導;扎實做好對教干隊伍的考核和民主評議工作。
繼續狠抓師德師風建設。強化政治學習制度,認真組織教師、黨員學習黨的「十七大」會議成果,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繼續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和「學陶師陶」活動,弘揚敬業愛崗精神,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結合教師節慶祝活動,藉助市級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會,大力宣傳、弘揚教育正氣,樹立教育先進典型。
加快教師培養。進一步建立健全教師培養、培訓、培優機制,努力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扎實校本培訓,以集體備課、課堂研討等校本活動為主要著力點,切實提高教師的課堂「實戰」能力。進一步開展讀書活動,認真落實「師生讀書行動計劃」,開展讀書活動專項檢查。進一步落實教師學歷進修計劃和獎懲措施,全面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和學歷達標率。積極組織教師全員參加培訓,既要組織好教師參加省、徐州市和我市舉辦的各種培訓進修學習,又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開展好鎮內、校內的培訓活動。結合市開展的對口支教活動,藉助通過城鄉對口支援、教師輪崗交流、送教下鄉、開展教學聯誼活動等方式,從學校管理、課堂教學和教育科研等多方面,積極接受名優學校的指導和幫扶。
切實加強學校行風建設。積極參加全市行風評議活動,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堅決杜絕亂收費現象。對發現亂收費的單位,校長堅決免職,教師堅決辭退。規范教輔用書管理,加大對違規人員的查處力度。堅決辭退師德敗壞、違紀違法人員,堅決杜絕體罰學生、有償家教行為,進一步樹立教育在全社會的良好形象。
七、統籌做好其他各項工作,充分發揮管理與服務職能
切實加強學校後勤工作,提高服務育人水平。切實加強學校財務管理,實行一支筆審批制度,實行大額開支先報批制度,實行定額控制,超支不補的節儉制度,實行集中使用,辦大事制度。規范學校用品采購行為,實行教育教學用品實施統一管理、張榜公示制度。規范教輔用書的管理,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私自為學生統一購買教輔用書及教學用品,對違反規定者,中心校、教育局將嚴肅查處。隨著幾項重點工程建設陸續到位,現在學校投入很大,資產很多,既很值錢也很有用,各校一定要加強財產管理,加強監督,加強看護,注意排查,建立健全各種固定資產帳冊,分門別類登記,決不能任意流失、隨意損壞。要實行及時維修、補充制度,實行損壞賠償制度,實行安全保護制度。
大力發展社會教育,落實「兩後雙百」工程。認真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積極推進科學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進一步完善教育網路功能,加強教育信息採集與交流,努力實現教育資源共享。進一步做好全鎮教育宣傳工作,加大宣傳力度,為學校而歌,為教師而鼓,為教育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加強學校工程建設管理,嚴格審批、招投標制度,加快各項工程進度,確保工程質量。進一步加強學校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做好黨員民主評議工作。進一步加強工會組織建設,推行校務公開,迎接工會工作年度檢查。
Ⅳ 如何定位教師和學生在現代課堂中的地位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感悟,充實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那麼,呢?概括起來為:1、教師將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教師即促進者,是指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第一,老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及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第二,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播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並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攀登;另一方面教師要從過去作為「道德說教者」的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那麼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應該怎樣去做呢? (1)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助他們找到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 (2)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 (3)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5)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6)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教師作為促進者的關鍵在於如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自己去實驗、觀察、探究、研討,使他們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這樣的課堂才能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爾泰在《第三次浪潮》中也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而要使學生學會學習,我們教師就必須變課堂上的傳授者為學習上的引路人.2、教師將由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總是認為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主要是教師教得如何,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此就會有很多教師為學生成績提高不上去而苦惱. 在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角色就不再單單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著名教育家奧尼舒說:「教師要把完成活動的方法教給學生,讓他們獨立地把知識運用於實踐,獨立去獲取知識,並補充和擴大自己的知識技能和技巧.」教的本質在於引導.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參與所教內容的探索過程,教師要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導者上,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和創造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學變單一主體為雙主體,在當好導演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之積極參與教與學的活動. 引導的價值是無窮的,因為「給」只是給死的知識,而「導」卻能激活活的源泉.很可能,經過教師的努力引導,學生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經過引導和沒有經過引導,在學生的腦子里留下的痕跡是很不一樣,因為學生經過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鍾,都是有效的. 教師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價值和做人.作為引導者應該從哪些方面努力呢? (1)以催化者代替領導者,「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2)以學習者代替無所不能者.「教學相長」,學生也可能是教師成長的一面明鏡. (3)鼓勵學生培養自我思考與自我決定的能力. (4)以情緒教育代替惟智教育.重視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不能把學生訓練成一部應付考試的工具. (5)以個別創造性代替團體一致性.重視個人的學習歷程與創造才能,激發個人多元智能的真實展現.3、教師將由學生的管理者變為學生進步的協助者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學生是被動的、學習的奴隸.課程改革中,就要實現師生情感上的共鳴,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教師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的教師: (1)建立起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師生倫理關系. 要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和發展的師生倫理關系,教師首先要樹立教育民主思想.尊重學生人格,讓學生自由充分發展自己,體驗到自己作為人的尊嚴感和幸福感.並且還要不斷地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同時更要努力加強本身的師德修養,純化師生關系. (2)創造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師生情感關系 要建立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師生情感關系,首先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品味學習成功的喜悅.同時還需要教師不斷地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4、教師將由教材的忠實遵從者變為教材的開發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被排斥在課程之外,教師的任務只是按照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考試試卷和標准答案去教,課程游離教學之外,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是由國家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規定的,教學參考資料和考試試卷是由專家或教研部門編寫和提供的,教師成了教育行政部門各項規定的機械執行者,成為各種教學資料的簡單照搬者.教師一旦離開了教科書,就不知道教什麼;離開了教參,就不知道怎麼上課;離開了練習冊,就不知道怎麼出考卷. 而在這次課程改革中,由於倡導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並且確立了國家、地方、校本課程三級管理政策,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必須要在課程改革中發揮主體性作用,要形成強烈的課程意識和參與意識,改變以往學科本位論的觀念和消極被動執行的做法.基於這種現狀教師要成為教材的開發者需要怎樣去做呢? (1)教師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層次的課程知識,以及這些層次之間的關系.只有對教材爛熟於心的時候,你才有可能具備教材開發能力. (2)教師要提高和增強課程建設能力,使不同層次的課程不斷豐富,不斷完善,採取有效的方式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使我們的學生得到最快的發展. (3)教師要鍛煉並形成課程開發能力.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哪一個學科,如果僅僅是教那麼幾本教材,無論如何也是無法讓學生有更快發展的,那些優秀教師都要自己去開發一部分教材,以此來彌補教材本身的不足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就需要我們鍛煉和提高課程開發的能力. (4)教師要培養課程評價能力,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定,從而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領. 教材的開發,是需要教師的知識、能力、水平作基礎的,所以提高自己的知識、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5、教師將由墨守成規的執行者變為教學創新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往往無法擺脫一些固定教學模式的束縛,結果是教師成為一些不切合實際的陳腐觀念和制度的忠實執行者,所以有的時候盡管付出了很大努力,結果還是教師教得痛苦,學生學得痛苦,難以出現師生都很愉悅的教學情境.而課程改革以後,不管是在教學方式上還是教學理念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我們的教學模式如果還是停留在傳統教學的桎梏中,不能根據學生的變化與教學觀念的變化而創新我們的教學,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發展,影響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所以教師要富有創新精神就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了.教師的創新要從哪幾方面著手呢? (1)體現在教材的處理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體現在編制和優化教法上——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會學習,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3)體現在教師富有個性的教學風格上——不僅要遵循一般的教學規律,而且要有突破和創新.6、教師將由知識的保管者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作為一名想開創出教育教學新領域的教師,應該不斷地去探索去研究使自己成為一名科研型教師.要想成為科研型教師,就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之中.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地以研究者的思維方式,努力去探討教育教學的規律,研究如何才可以使學生盡快成長的規律,尋找不僅使學生學會而且會學的規律. (2)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進而尋找到解決的方法.這就需要我們經常不斷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關注具體的教學情境,把教育理論應用於教學實踐,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澳大利亞有一個曾經教了30年物理的中學教師說過:「在我教學生涯的第一個10年,我認為自己是在教物理.在第二個10年,我認識到,自己不是在教物理,而是在教探索,教學生如何進行物理方面的探索.在第三個10年,我認識到我不是在教學生如何探索,而是在對自己進行探索的學生提供幫助和支持,是在『提供支持』」.這位物理教師的話是他實踐經驗的升華,這種升華就是他不斷地用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各種問題的智慧結晶. (3)對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按教學進程進程可以把反思劃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如教師在設計活動時,仔細斟酌一個問題如何提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達老師的意思,這種對提問方法和策略的思考就是教學前反思.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地在教學進行的過程中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教學後反思是指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從教育的角度講,反思性教學能夠改進教育實踐,提高教育質量;從教師的角度來講,反思性教學可以全面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使教師成長為研究型的教育者;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教師的反思性教學有利於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一個善於反思的教師,才是最有發展潛力的教師.樹立反思意識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保持一種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永不滿足的意識,不斷喚醒自己的內驅力,這樣才會不斷地反思、不斷地進步. (4)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出現問題後努力去尋找產生問題的原因,努力去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把問題作為自己不斷進步的前進動力,這樣問題就會成為你一筆寶貴的財富,就會促使你在教育教學領域內擁有更多的研究碩果. (5)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作為一名研究型教師,僅僅做到以上幾方面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做一名善於總結經驗的「有心人」.其實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你的教學生涯中都會積累下若干非常寶貴的經驗教訓,關鍵是你會是否把它們整理了出來,你是否把它作為自己資源庫里的寶貴資源了,如果還沒有,請你馬上行動.教師角色的定位要求我們必須有新的教學行為方式:做學生學習與發展的促進者,做善於發現和開發學生潛能的伯樂,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做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引導者,做與學生平等相處、和諧發展的知心朋友. 總之,新課程環境下教師角色的定位有助於我們盡快適應新的課程標准,同時有助於我們努力地把教育工作當作一種事業來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
Ⅵ 如何從環境定位幼兒園發展水平
環境好壞,決定幼兒成長優劣
啟行教育集團
2019年10月31日 · 啟行教育集團官方賬號
人創造了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馬克思
環境,是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良好發展中有重要作用。
基於環境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近期在啟行教育集團中心教研組的牽頭下,各園園長、教研骨幹齊聚好時光金拇指幼兒園,同時迎接來自外省市的教育同行,共同參觀交流如何用更好的環境創設,啟發幼兒心智發展。集團創始人潘斌女士更是親臨現場進行深度指導。
潘老師對於金拇指園給予了高度肯定:「今天看到的所有班級,讓我感覺很溫暖……金色的秋天,我們收獲了老師基於課程的環境創設,收獲了老師基於熱愛兒童的專業成長!愛我們的老師!」外省市的教育同行對我金拇指園的環境進行了高度的贊揚,稱贊好時光有一個充滿愛的環境,有一支充滿活力和教研精神的團隊!
讓我們一起走進
好看又好玩的好時光幼兒園
「好看」的環境
環境中美好的視覺感受,能給幼兒更多心靈的歸宿感、舒適感和喜悅感。時光老師運用優美淡雅的色彩和活潑的造型,營造出充滿童趣和想像力的空間。讓幼兒能在無聲的教育環境中接受美的熏陶,獲得美的感受,提高美的鑒賞能力。
「好玩」的環境
如何讓環境更好地影響和促進幼兒的發展?時光老師根據不同年齡的幼兒特點,結合不同的主題環境,想方設法地讓環境「好玩」起來,吸引幼兒更主動地進入環境產生互動。
互動主題環境
在好時光教室中,無論是牆面環境還是區角環境,時光老師站在兒童的角度,根據課程目標,利用不同材料、多種形式,設置了好玩、有趣的互動機關,讓時光寶貝在每一個小環境中都能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在體驗和探索中個別化學習,讓每位孩子得到個性化的發展。
幼兒主動參與環創
教師通過不同層次和難度的製作引導,讓幼兒循序漸進的參與到班級環境創設中,從以前的接受環境,到現在的創造環境。讓幼兒更立體、更直觀地體驗到環境中另一個角度的「好玩」。
除了教室小環境
好時光各幼兒園的大環境處處顯心思
目標都是讓環境與幼兒產生互動效應
從而在環境中受到啟迪和教育
▼
戶外操場、多功能大廳、走廊、門廳……只要時光寶貝心眼手所能觸及的地方,時光老師都會用心布置。希望通過無聲的環境,滋潤幼兒審美,促進幼兒互動體驗,從而激發和培養幼兒各方面的能力。
Ⅶ 教育教學如何給自己定位
在教育教學中,一個教師如何給自己定位,不僅直接影響自己的教學成績,而且還直接影響自己的情緒和生活 不容迴避,某些教師把課堂變成了行使管理權利的跑馬場,在師生交往活動中,權威和權力佔了上風,命令、禁止和規定層出不窮,一些學生便是在這多條繩索織成的權力網中,捆綁著手腳被動求學,他們的所學所做無所謂"心悅誠服",權當完成父母和老師交給的任務,努力成為父母和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乖學生。這種情形的教育,學生累,老師更累,為什麼?因為老師變成了行為的准則,任何學生的行動都要看老師的臉色行事,任何事情都要老師吩咐著來做,因為學生怕萬一自己自做主張做了什麼事不合老師的意,可能會遭到批評或訓斥。所以學生沒有自己的主張,也不敢有自己的主張,所有的責任都落在老師一個人身上,不累才怪!!!!不要忘了學生是有血有肉有思維有感情的的人啊,在教學中,如果能夠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結果會大不一樣的。課後,魏老師又向我們介紹了他的工作的一些小的事例。就在魏老師成名以後,他仍然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他因為工作的關系,要做一些行政工作和做一些講學,他在學校的時間比其他老師的要少得多。但他大膽地用班幹部,讓學生自治,班級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各項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我想除了他是一個名人之外,他對學生的態度改變了以前的師生關系,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可以和學生換位思考一下,即如果我是學生,我希望老師怎樣和我們交流,我希望的班集體是怎樣的班集體。真的能夠把全班同學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全體學生都和同心協力,作為教師的你還要天天這樣辛苦,還要這么煩心嗎?我想,那時你就會享受你的成功教育給你帶來的喜悅,學生也會陶醉在你的成功教育之中的。2生活中,我們會碰到許多令人感到棘手的問題,但當這些問題已經出現而你又沒法解決時,你是否會換位思考呢。換位思考換的是一種角色,換得的是一種心境。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難免會碰到兩難的局面,大家都不肯讓步,使得局勢處於緊張之中。倘若大家互換角色,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一下,你失去的也許是暫時的利益,但你卻贏得了一種心境。換位思考表現出了一個人的品性。懂得換位思考的人,更多的是為他人著想;而總以自己為中心的人,失去的不僅僅是利益,朋友,更多的還有人的品格與本性。而這一點,也是做人的基準點。換位思考可以幫你換來機遇。能夠替他人著想的人,自然也會為一個集體著想,我們常說舍小家顧大家,這也不正是一種換位思考的體現嗎?能夠站在集體的位置上看待一個問題,這不是千里馬應具有的品質嗎?具有千里馬品質的人,自然會有伯樂發現你。 對於那個小羊,小狗請客吃飯的問題,其實我們只需換位思考,便能得知其中緣由。羊是素食主義者,而狗卻恰恰相反。小羊和小狗若是考慮到這一點,也就不會出現那種尷尬的情況了。 換位思考是一味良葯,它能治癒那些固守己見者。換位思考是一塊磁石,它能凝聚那些不易相處的個體。換位思考是一屢春光,它能照亮那些處於黑暗之中的人。 換位思考換的是一種角色,一種立場,一種觀點,換來的是一種機遇,一種心境,一種人生。也許你正被某事所困惑不已,也許你與他發生不愉快,也許你常被家長訓斥,也許……
也許,也許你只需要換位思考。3。1.教育目標換位 在教育觀念上教師要從關注學生的學業向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換位,目標上過分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人格的造就,忽視了學生對社會環境的適應,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造成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因此,教師應著眼於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把重點轉移到素質教育上來, 2.教學方式換位。在教學方式上,由封閉式向開放式換位,學科由縱向向橫向轉變,教學不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上,要讓學生走出課堂到社會上、生活中獲取知識,到圖書館、實驗室獲取知識,這樣就可避免造成學生知識面過窄、過死的現象,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各學科之間要互相滲透,文理協調發展,這樣就可避免造成學生偏科現象,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3.培養模式換位(1)由面向優生轉為面向全體,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現每一個學生的特長,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改變只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人才的現象,使所有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成為社會各行業的人才,(2)由掌握知識轉為終身學習,教師要站在學生終身學習的高度來培養和教育學生,既教給學生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又要教給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本領,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3)由智力素質轉為人文素質,有人說:「成績不好是次品,身體不好是廢品,道德不好是毒品,」這話很有道理,教師在注重培養學生智力素質的同時,要注重學生人格的培養,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道德品質;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加強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心理換位的思考
心理換位能誘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激情,教師在掌握教學規律的同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點,從學生的心理角度去思考問題1.體現人格尊重教師要與學生平等相處,以心換心,設身處地站在學生的角度,珍愛學生的每一份自尊,教師面對的是聰明而敏感的青少年,他們更需心靈的撫慰,更需體貼入微的愛心,教師在教學中,要仔細審查自己的言行,任何針對學生的表揚、批評、鼓勵,都要始終為學生著想,多一些鼓勵,多一些理解,多體驗學生的感受,以人格的力量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以真摯的愛給學生以學的信心,促進學生身心發展,2.體現心理特點初中學生處於半成熟時期,興趣、愛好和理想都不穩定,教師要掌握學生心理特點,在感情上、心理上迫近學生的心態,使師生之間架起一座相互信任的橋梁,自覺地接受教師的教育和引導,只要教師從學生心理角度去思考問題,如從學生的內心世界、接受程度、生活方式、承受能力等方面考慮問題,就可使教師和學生心理上更加接近,感情上更加融洽,學生就會以同樣的愛回報教師,並把這份感情轉移到教師所教的課上,把滿腔熱情投入到學習上,教師的教學工作就能順利完成,學生的成績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培養逆向思維初中生處於個體心理發展階段,特別是初二後學期,往往表現出逆反心理的特徵,這正是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最佳時期,教師只要正確引導,既能防止逆向心理的負面效應,又能抓住最佳時期發展學生的逆向思維,在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觀察事物發展的過程,由果追因,可收到一定的效果,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
三、角色換位的思考
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角色的轉變十分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成長的合作者、促進者和朋友,1.備課重點是研究學生 教師備課活動的重點不在於研究課程標准或教材,而應轉變為研究學生,研究學生的已知與未知,研究學生認知與情感發展的需求,研究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發生的變化,備課活動不再是琢磨我怎麼講能講得清楚、透徹、到位和學生聽得懂,記得牢,要注重的是課堂上學生怎麼學、怎麼動及為了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使學生學得更多、更好,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點起學生創新的火花,如何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參與,如何能讓學生的眼、耳、口、手協調並動,這些都是教師備課活動應思考的問題。2.課堂教學要豐富多樣 教師要從一支粉筆一張口轉變為努力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先進的技術手段;努力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多變的教學形式,傳統的授課主要*教師講學生聽,結果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一個講授者、課堂的主宰者,變成學生成長的合作者和朋友;變成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首先,教師在教學模式上,由講解型變為自學型,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不能代替也代替不了,讓他們自己閱讀,自己感受事物,觀察、分析、思考問題,讓他們明白事理,掌握知識。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老師變為朋友,讓學生把感悟深刻的東西講出來,通過教師正確引導掌握規律,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學生的內心都有很強的求知慾和探究欲,教師如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慾望,就是教學成功的一半。再次,教師在組織形式上,由主宰者變為合作者,讓學生利用各種學習方式,通過感知途徑,在集體與個別學習中,在思考、操作、爭論、探究的過程中實現有效學習,教師可以圍繞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採用靈活多變、形式多樣的組織形式開展學習活動,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學習中,都有機會經歷「看、想、聽、說、辯」的學習過程,教師置身於其中,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給學生一個相互學習的平台,給學生一個表現自己獨特見解的平台,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問題意識重在培養 教師要把「問題」權還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就要讓學生主動去尋求問題,積極去探索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教師要努力創設一種學生探究問題和主動提出問題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給學生以提問題機會,通過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增加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啟發學生去積極思維、積極探究、尋找規律、發現問題。第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小學入初中,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越來越不愛提問題,主要因素之一是長期養成教師提問題,學生回答,或滿堂問滿堂答的習慣,扼殺了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問題,養成學生善於提問題的習慣,真正使課堂變成「我要學」「我會學」的舞台。 4.教學環境和諧寬松。創造性人才培養有賴於民主、和諧、合作的課堂氛圍,在「民主」這個土壤中吸取養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使課堂變成學習的樂園,要努力營造一個健康、和諧、民主、溫馨的學習環境,教師要置身於「民主」之中,建立起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師生關系,真心誠意地與學生平等交往、交流、對話,教師由教育的操縱者、主宰者轉變為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學生才能舒展天性,發展個性,生動活潑地成長和發展。 教師怎樣"換位思考"?
一、知學生所想 教師要多和學生們接觸,以了解他們在想什麼。只有這樣,才能在教育教學中、在實際工作中從學生的利益出發,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葯。教師要非常重視學生的意見,制定班規班紀都要徵求學生的看法,取得大家的共識才付諸實施,尋找機會與學生對話、交流,集體活動時和學生坐在一起,從不板面孔坐在一旁;課間與學生聊聊天,談談他們所關心的話題,足球、歌星啊等。盡可能地參加他們的活動,看一些在學生中的流行小說、報紙等,以增加與學生交流的機會和共同語言,這個時候,他們就願意把煩惱、喜悅、成功、失敗等告訴教師,也使我更能及時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動態,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二、賞學生所長 心理學認為,不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都有希望被人欣賞、肯定的心理慾望,這種心理一旦得到滿足,會大大激發他的潛能和創造力。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也要常常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對待學生取得的成績,看重他們所取得的成績,去捕捉他們的閃光點並及時地、適度地加以贊賞和肯定。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四上":對學生好的表現要"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掛在嘴上、落實在行動上",絕不能視而不見。教師只有賞其所長,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激情。 三、除學生所疑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課堂上是幫助學生解決疑難。教師要積極創設學習環境,讓學生從被動聽、啃書本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把教師的"導"轉化為學生的"思",轉化為學生的探索研究,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能看懂、讀懂的教師就不要再講,否則就是浪費時間;學生能發現的,教師不要點明,否則就是限制了學生的發展。教師應該信任學生,解放學生,調動學生,促進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自己探索,自己創新。四、容學生之過 曾經有位學生,成績還不錯,我也很喜歡他,但有一次竟當作大家的面說慌,同學們都看著我,我知道這是一個對全班進行教育的好機會。我對這位學生說:"也許你今天的話騙得了我一個人,但是騙不了全班學生"。話音剛落,同學們齊唰唰地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他滿臉羞愧地低下了頭。事後,他主動找我認錯,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會有很多錯誤的認識、錯誤的行為,教師要善於發現,善於批評,幫助他們改正。學生犯了錯誤,有時是不自覺的,事先並不都意識到,也有的是犯了錯誤還振振有辭,那麼就要挖掘價值支撐點。換個角度,也許其中不乏人性的閃光點。如打架,也許是他自認為的兩肋插刀的義舉;遲到,也許是為了信守某一個諾言。在學生的錯誤中,也能找出其向善的亮點,深入內心,矯正是非標准,以引導為主,而不是全盤否定,無所適從。作為教師不要糾纏不放,更不能無原則地加以放大。否則,不僅不利於學生的學習,反而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容人之量,一定要先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後再下結論。即使需要批評也要就事論事,有根有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今天,整個社會已越來越像一台精密的機器,我們就是置身其中的無數個小齒輪。當這台機器高速運轉時,齒輪之間的偶爾摩擦在所難免,如果都能從對方的角度出發,多一份包容與理解,多一點體諒與信任,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那麼就有可能避免更大摩擦的發生。 五、解學生所難 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是多樣的,大致可分為三種。一是家庭教育的失誤。例如父母對孩子期望值過高,造成孩子思想壓力過重。這種情況首先家長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然後再做孩子的工作。第二是學生個人的學習傾向性過於明顯。學生之間智商差別很小,但每個學生都有學習傾向性。有的孩子只喜歡美術、音樂等藝術類課程,對數學、物理等理科學不進去,這就需要學校和家庭及時採取救助措施。第三是教育造成的問題。有時候老師沒能很好地因材施教,使學生對某個學科產生反感,長期的不良積累過多,就造成了成績無法提高。因此就要求教師在鑽研教材、設計教學過程,選用教學方法和策略時,就要站在學生的立場和角度去考慮,才能理解學生的困難和困惑,才能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解學生之所難。在教學中注意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讓學生學會學習。這對教師來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這又是能夠實現的,因為我們每個成人無一例外地"出身"於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學生也不例外。有了困難的時候大家都期待別人伸出援助之手,學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學生遇到心理障礙等問題你去想法幫他度過難關……
一、以學生時代的我為模板
許多新教師常說的一句話:「現在的學生真不知道怎麼搞的,那麼簡單的題目竟然也不會做。」這就是以自已為模板的典範代表,預測學生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時候,以自已學習能力的為標准來評價全體學生,殊不知能與自已相提並論的學生有多少,殊不知自已當時的同學中比自已差的還有很多。如果有這種想法的老師難免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會把起點定得太高,以致於一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得不到照顧。也有老師這樣說:「××學生可真行,連我都考慮不到的,他(她)竟想到了!」是的,在學生中當然有很多學生在我們這些師范生的前列,對於他們的教育更不能以自已為模板,對他們應有更高的要求,使他們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二、以想當然替代學生反饋
人們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想說,沒有調查就沒有教育權力。一些老師在某些時候,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準確掌握學生反饋,憑自已想像想當然,而以此做為下一步實施教育教學的依據,偶爾有之不足為奇,習慣成自然那可就大有問題。一些教師不甘心改作,覺得作業只要校對了就行,有該想法和做法的老師就容易犯這樣的錯誤,總喜歡想當然,覺得學生應該掌握得如何了,但到單元檢測時,才恍然大悟發現學生還存在那麼多的問題,可已為時過晚,採取加班加點補課,可謂亡羊補牢!
三、以篇概全,忽視個性差異
學生的諸多方面都客觀存在著差異,倘若整齊劃一的給予全體學生同樣的任務,只能使一部分學生的超負荷而挫傷了個性,同時也讓一部分學生的個性不能得到較好的張揚,比如我們給作業的時候,通常是全班一個作業,造成了過重和過輕的兩種現象;又如以一種解法去扼殺開放性的思維;再如用一種規范強迫統一其它良好的習慣。上述行為之因為一些教師覺得習以為常,才得不到人們的重視,長期制約一些教師的發展,長期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它所造成的後果或許在短時間內不會暴露出來,要在較長時間後才會浮現出來。也許有人會問那如何能較好地做到換位思考,筆者談談換位思考的幾點建議:
一、慎用自已的體驗
有教育前輩曾說過:「學生時代曾有過差生經歷的老師,更容易體會學困生的難處;學生時代曾有過調皮生經歷的老師,更容易了解調皮生的心理,這些老師較容易成為好老師。」正是由於這些教師經歷過多種學生角色,有著親身的體驗,眼前的學生就是某個時間段自已的再現,清楚「自已」真正需要,知道教育「自已」方法,才使他們更容易走近學生,才使他更容易成為好老師。然而大都教師沒有經歷過多重角色,沒有多樣的體驗,就要慎用自已的體驗,給自已的學生時代一個恰當的定位,讓一部分學生真正受益。對於其他學生,相應從自已以前的同學中找到「替身」。
二、傾聽學生的心聲
不管你是否班主任,只要你俯下身來,走進學生的人群中,就不難聽到一些憑主觀想像不到的一些學生的心聲,它可以有助於你進行更好、更准確地換位思考。它可以使你急學生之所急,教學生之所需,使你很快成為學生所喜愛的好老師。換位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學生,善待學生,善待教學,善待自已!換位思考的實質,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與人之間少不了諒解,諒解是理解的一個方面,也是一種寬容.我們都有被"冒犯","誤解"的時候,如果對此耿耿於懷,心中就會有解不開的"疙瘩";如果我們能深入體察對方的內心世界,或許能達成諒解.一般說來,只要不涉及原則性問題,都是可以諒解的.諒解是一種愛護,一種體貼,一種寬容,一種理解!!換位思考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制.它客觀上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情感體驗,思維方式等與對方聯系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它即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 「換位思考法」通常被人們運用在人際交往中,教育人們在人與人之間產生矛盾時,應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那麼,生活中便少了許多責罵、埋怨和勾心鬥角。你這個笨蛋,連這點小事都做不 別急,沒做好不要緊,我來告訴好!你還能做什麼事! 你怎麼做。你完了,上次考四十幾分,這次 雖然成績還不夠理想,但比起上考五十幾分,你怎麼總也考不及格啊? 一次你也是有進步的。我相信通過努你究竟長腦子沒有? 力,你一定會有更大的進步。我什麼地方惹著你了,一天到晚 你好像不大高興,是不是我有什拿臉色給我看,你當你是誰啊! 么地方做得不好?你怎麼老是丟三拉四,沒個收拾, 每次做完功課後記得把東西歸位看你的房間像個狗窩一樣!等到要找 這樣你的房間就會清爽很多,找東西的時候嘛又翻得亂七八糟的。 就不會那麼麻煩了。學生參與討論:同一個事實,兩種方式有什麼不同?兩種說話都是針對同樣的事實,但前一種訓斥的口吻只能招致他人的抵觸、厭煩和憤恨,而後一種顧及對方自尊的方式更能讓人心悅誠服地接受。所以,在開口說話前,我們先問問自己:當我犯了過錯時,我希望別人批評我嗎?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原諒。當我做得不好時,我希望別人嘲笑我嗎?不希望!我希望得到鼓勵。當我遭受挫折時,我希望別人幸災樂禍嗎?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幫助。當我情緒低落時,我希望別人冷落我嗎?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安慰。當我總是聽不懂時,我希望別人覺得我煩嗎?不希望!我希望得到耐有個小姑娘種了一盆長了花骨朵兒的仙人球,她很想早點知道這花是什麼樣子的,於是每天早上都給它澆水,有時還偷偷地把自己的牛奶也倒給它「喝」。可是,花骨朵兒不僅沒有張開她的笑顏,連原本水靈靈的仙人球也變得黃不拉肌的了。一天早上,當小姑娘再去澆水時,發現仙人球的底部已經開始發爛了。想想看,小姑娘的一番辛苦怎麼就得不到回報呢?我們是不是也經常做著類似的事情呢?
用自認為好的方式來對待別人,是自作多情;
用希望別人對你的方式來對待別人,是將心比心;
別人期望的方式來對待別人,是善解人意。
為對方著想,這是最樸素也是最高超的技巧。
而是以本位主義來了解別人的想法及感受,
這並非真正地為別人著想,因為它忽略了"對方"真正的想法及感受。這種做法缺乏了尊重,尊重別人的責任,尊重別人的能力,尊重別人的自主權。我們大家今後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別忘了換個位置思考,多一份理解與寬容,那樣我們大家的關系就會更融洽。「把球踢給學生,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一般採取如下幾個步驟:第一步:先問學生發生了什麼事,讓學生自己講述事情的經過。開始學生往往帶著自己的感情色彩,且情緒都較激動,但通過傾訴和老師耐心的傾聽,他們的激動情緒已得到了相對緩解。第二步:問學生覺得對方錯在什麼地方。這時學生往往會把責任推給對方,這是一個可以理解的必然程序,也是為下一步做必要的鋪墊。第三步:緊接著問學生「如果你是他,你覺得應該怎樣處理這件事」。這時老師又把球踢給學生,要求學生進行換位思考了。當學生站在對方角度時,往往開始意識到對方行為的合理性和自己的偏頗,對自己的行為已不那麼理直氣壯了。第四步:問學生如果他是你,他該怎麼辦。當把對方換成自己後,經過進一步的換位思考,這時學生已經能較全面地考慮雙方的需要,理解或諒解對方的行為。第五步:問學生如果他是老師,應怎麼解決這件事。這時學生往往已經不生氣了,大都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糾紛已經不了了之。這時老師可以再趁熱打鐵,教他們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妥善處理日常糾紛和矛盾。老師的理解和傾聽,不僅化解了學生之間的糾紛,且讓他們學會辨證地分析問題,培養辨證思維,學會怎樣去面對生活中的日常糾紛,讓學生在解決糾紛中不斷成長。我看到有不少家長,很容易就看到孩子身上的缺點,很注意孩子的弱項,總覺得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而且越看越不順眼,越不順眼,就越反感,就越強行去扳。他們把孩子當成了木桶,整天盯著那塊最短的木板,結果怎麼樣?結果常常是把孩子搞得沒有了強項,沒有了自信,最後甚至是破罐子破摔了。差生是怎麼產生的?當一個學生反復遭遇失敗的打擊時,便會淪為差生。有一位作母親的很喜歡帶著5歲的女兒逛商店,可是女兒卻總是不願意去,母親覺得很奇怪,商店裡琳琅滿目五顏六色的東西那麼多,小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帶開了,母親蹲下身子為孩子系鞋帶,突然發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動著的全是腿和胳膊。於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從此,即使是必須帶孩子去商店的時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真是一位細心的母親。「蹲下來看看孩子的世界」,與學生換位,反思我們的教育,真的有點可怕。學生犯了錯事時,經常採取一些責問、訓斥、罰站等做法。這樣的做法學生根本不會有安全感,設想一下沒有安全感的教育怎麼會有效呢?難怪很多老師在教育學生之後,沒有期待到想像的效果時,也多半覺得委屈,「好心沒好報」。其實,這樣的大動肝火,不如寬容、諒解和體貼入微的感情上的感化。教育要考慮到學生的可接受性。以關愛學生的態度教育學生,這樣的教育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教育才會有效,學生才會有自信,才會有追求,才會有奮斗的行動。老師給予學生一分關愛,然起學生一分自信。切記,教育行為開始之前一定要換位思考。認為教學中的管理過程可以去嘗試換位思考的方法,不僅僅是學生與學生的換位,也可以是學生與老師的換位,學生與家長的換位。教學中需要智慧,需要將管理人性化,讓管理這個工作既嚴肅又充滿人情味,讓被管理的學生感到溫馨,體驗到責任賦予自己的使命,去享受成功的喜悅。讓管理不再是冷冰冰的、令人望而生畏的過程,而是讓人倍感親切、充滿活力、洋溢激情的神聖工作。創造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更有利於人才的培養和發展。當然這個換位的基礎必須建立在對學生充分尊重的基礎上,體現出對學生人格的尊重與關懷,達到師生關系的和諧與統一。 通過換位,讓雙方互相理解,明確責任,思想和感情有所溝通,形成合力,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想方設法解決學生存在的困難,用真情打動學生,才能讓學生從老師的角度去考慮它們自身存在的問題。當然在此過程中需要老師正確地去引導,講清一些實質的問題,這樣換位的效果才能達到最佳。
Ⅷ 教師職業環境分析
收入穩定,環境良好,工作壓力一般
Ⅸ 學校教育和家庭環境對職業定位有何影響註: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
一、與職業目標相關的常見問題
與職業目標相關的問題有:
我不知道該怎麼定義自己的成功?我看到大學同學幹得順風順水,我很羨慕,但是好像他的工作也不是我想乾的。
我每天被公司的工作任務壓得喘不過氣來,我不知道在工作中應當追求哪些才有收獲?
我想成功,我想自我實現,可是什麼是成功?怎麼才能取得成功呢?
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上班,看著自己的青春一天天耗盡,我想改變現狀,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改變?
我現在工作穩定,挑戰性不高,我應當怎麼提升和發展自己?
我父母希望我做這份工作,可是我的想法與父母不同,我是應該聽從父母還是按照自己的意見辦?
如果你有上述問題的一個或幾個,那你需要解決的是明確職業目標的問題。
缺乏職業目標、職業目標不清晰、職業目標不具有可行性,是年輕人甚至中年人在職業發展中常見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怎麼破?
二、我的職業目標在哪裡?
1
勇於探索,認識自己,形成職業目標
現如今,很多年輕人在選擇職業的時候,不是首先考慮自己的特點和能力,更多的是考慮外界的需求。
比如金融專業工作後賺錢多,我應該去學習金融;會計好找工作,我去考一個注會吧。全然不考慮自己是不是適合做這樣的工作,自己的優勢在哪裡。
在不是自己優勢的領域里,去和其他人競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仍然是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勇於探索,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勢和特長。
雖然周傑倫的學習成績很差,被老師認為有學習障礙,考不上大學,只好去打工,但是周傑倫有自己的天賦——音樂,他堅持在音樂的道路上發展自己,才取得了成功。
可能你會說,周傑倫是幸運的,因為他有音樂天賦,可是這樣的天賦我可是沒有。
也許,我們的優勢無法達到天賦的地步,但是依然可能成為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本。
比如:有些人從小就喜歡交朋友,每次上學的時候都呼朋喚友地一大堆人,這就說明他很有溝通能力、組織協同能力和影響力,這些能力在成年後會成為職業發展的重要契機,因為很多崗位都需要這些能力。
所以,我們的優勢不一定是天賦,只要能夠讓我們在人群中凸現出來,就夠了。
2
堅定自己的職業目標,使用各種手段去發展自己
一旦通過自我探索,形成了職業目標之後,就需要長期堅持。
不是一定要有了理想的工作環境,我們才能發展自己的職業夢想。
即使在普通的、不盡如人意的工作崗位上,我們也需要堅持自己的想法,不斷去磨煉自己的能力,才能使得我們不會隨波逐流,人雲亦雲。
即使在餐廳做服務員的時候,周傑倫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一邊工作,一邊聽歌,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持續發展自己的技能。
在餐廳給食客談鋼琴助興,雖然不那麼高大上,也是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職業目標的實現,需要我們聚焦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智慧,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
3
讓自己的目標具有現實可操作性
當職業目標形成後,最初不一定要必須找到一步達到目標的工作,或者說理想中的工作,因為這樣難度很大。
只要一份工作能夠不斷地鍛煉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職業水平,可以讓自己長期積累經驗和技能,都是值得嘗試的。
過分高大的目標,可能造成不具有可操作性,也容易形成挫敗感,因此,在最初,要讓自己的目標現實可操作。
周傑倫25歲以前的人生可以說是乏善而陳,考不上像樣的高中,考不上大學,找不到像樣的工作。
相信很多人的人生起點都不是那麼高,起點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堅持在這條道路上努力前行。
你看,亞洲歌唱巨星周傑倫也有自己難以言說的人生起步,可能他的堅持、他的勤奮和努力,才使得他有機會成為光芒四射的巨星吧。
慧眼識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