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生德育教育都有哪些內容啊
1、熱愛祖國的教育
教育學生知道自己是中國人,尊敬國旗、國徽,認識祖國版圖,會唱國歌;初步了解家鄉的物產、名勝古跡、著名人物,祖國的壯麗山河、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以及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培養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2、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教育
教育學生知道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建立了新中國,現在正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使學生懂得幸福生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的。
3、熱愛人民的教育
教育學生知道我國勞動人民在舊社會受剝削、受壓迫,新社會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各族人民共同建設我們的國家。
4、熱愛集體的教育
教育學生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要熱愛集體、關心集體,培養集體意識和為集體服務的能力;服從集體決定、遵守紀律、努力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珍惜集體榮譽,為集體爭光;在集體中團結、謙讓、互助、合作,關心他人,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學習做集體的小主人。
5、熱愛勞動、艱苦奮斗的教育
教育學生懂得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祖國建設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幸福生活靠勞動創造;要熱愛勞動,參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培養勞動習慣,愛護公物,勤儉節約,珍惜勞動成果;學習老一輩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初步培養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
6、努力學習、熱愛科學的教育
教育學生知道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初步懂得建設祖國、保衛祖國離不開文化科學知識,從小把自己的學習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理想聯系起來,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7、教育學生關心、愛護、尊重他人,對人熱情有禮貌,說話文明,會用禮貌用語,不打架,不罵人;初步掌握在家庭、學校、社會上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禮節;遵守學校紀律和公共秩序;講究個人衛生,保持環境整潔;愛護公用設施、文物古跡,愛護花草、樹木,保護有益動物。
8、民主與法制觀念的啟蒙教育
教育學生懂得在集體中要平等待人,有事和大家商量,少數服從多數,個人服從集體;在少先隊組織里學習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行使少先隊員的權力,學習過民主生活。
9、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教育學生要誠實、正直、謙虛、寬厚、有同情心、活潑、開朗、勇敢、堅強、有毅力、不怕困難、不任性、惜時守信、認真負責、自尊自愛、積極進取。
10、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引導學生學習怎樣正確看待周圍常見的事物;初步學習全面地發展地看待問題的方法。
㈡ 淺談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一、把自己的言傳身教與學生的自我約束結合起來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為人師表。」在工作中要嚴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中早來晚走,經常深入班級。有的學生自習時坐不住凳子,就要在這個時間到教室里備課、刻題,這樣做既保持了自習紀律,又為那些坐不住凳子的學生作了「示範」。應該說,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從老師的身上,學生們會無形中感到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他們會自覺地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自覺地約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
二、把情感教育與嚴格要求結合起來
而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則應該既要當好母親,又要做好父親,也就是對學生既要慈愛,又要嚴管。正如小樹的成長,既需要澆灌,也需要修剪。實際上,慈愛是愛,嚴管又何嘗不是愛呢?因此在情感教育的前提下,對那些經常犯錯誤的學生,要讓他們嚴格遵守《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並配以靈活的措施。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們感到他們是生活在充滿溫暖而又有秩序的集體中。
三、把理想教育與刻苦學習結合起來
幫助學生們樹立遠大理想,並且引導他們為自己的理想去奮斗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對「理想」這個誘人的字眼兒,談起來容易,讓學生們實現起來就困難了。因為在現實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充滿著各種阻礙,學生們只有發揚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才能實現理想的目標。所以作為教師,既要用理想激發學生們去刻苦學習,又要幫助他們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障礙。
對於每位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思想容易波動,情緒不夠穩定,遇到困難猶豫徘徊,這些雖然屬於正常現象,但卻很容易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那麼教師就要經常給他們講述學習的目的,激發他們拼搏進取,讓他們清楚刻苦學習是實現理想的重要途徑。
四、把傳統美德與社會現實結合起來
把一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跡講給學生們聽,在思想上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是這些人物事跡卻代替不了學生們的實際行動,因為學生面對的是活生生的社會現實,新的社會形勢和激烈的競爭在等待著他們,各種不同形式的人生觀、價值觀擺在他們面前,如果不把傳統美德教育與社會現實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們就很難培養出健康而高尚的品德。當然,在學習上他們的進取心也將受到不良的影響。
五、把嚴肅的紀律與活潑的班風結合起來
一個班級具有嚴肅的紀律是每個學生順利學習的保證,而活潑的班風又能使每個學生以更加愉快的心情,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嚴肅的紀律與活潑的班風,二者之間不僅不存在著任何對立,而且有著密切的聯系。因為只有嚴肅的紀律才能創造一個具有朝氣的班集體,而在一個積極上進的班集體中,每個學生會更加遵守紀律。
總之,德育是培養學生的一項重要工作。它既需要我們用一句句實話、一件件實事去打動學生,去影響學生,又需要我們開動腦筋,採取積極措施去幫助教育學生。
㈢ 如何增強小學生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一.認真鑽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
新課程不僅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行動。我們在品德教學前一定要樹立 「為了每個學生充分發展」的價值取向和以課改新理念為出發點的觀念,確立好教學目標,走好實施新課程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確定教學目標是教學的起點,它將自始至終貫穿並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起著靈魂的作用。品德課教學目標的確定特別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一定要根據課程標准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時既要依據課標,又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立足於學生的學情。其次,每節課的目標要求一定要放在全課、單元、全書,甚至學年的總體教學目標中思考,教學目標要有整體性、針對性、層次性、延續性。其三,要整合時代、社會信息,結合一些道德、法律、心理、自然等內容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要求。其四、教學目標一定要細化,具體可行,不要說些學生無法達到的要求,不要擺花架子,為設計而設計。
教學目標明確後,我們教師才能依據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也只有當我們在教學設計時做到教學目標明確,我們所設計的教學課件和課堂活動才會更好的為課堂服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提高課堂的有效性發揮積極的作用。
二.整合教學內容,從「書本化」走向「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要把教育從鳥籠里解放出來……鳥的世界是樹林,教育的世界是整個社會生活。"《品德與生活》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學時,我們應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組織、安排教學內容,讓學生走近生活,從而引導學生去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形成良好的品德。
學生知識的獲得單靠教師的灌輸和學習書本上的東西是不夠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中,應盡量把學生的目光引到課本以外的、無邊無際的知識世界中去,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習做人,並把道德寓於兒童的生活中,使兒童在生活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例如教學《春天來了》這一活動時,我首先帶領學生到學校花園中親自去中尋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其次,通過學生親自體驗春天、觀察春天,讓學生了解春天「不僅美而且是個充滿生機的季節」,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樂趣。最後,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尋找、體驗感受到的春天,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和春天玩。在玩中,學生真正感受到春天帶給他們的快樂,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因此,內心深處就有了一種想去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㈣ 如何加強小學生網路道德教育
由於計算機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網路在短短20年間從無到有,異常迅猛地擴展到了全球的每個角落。據專家估計,到2000年底,國際互聯網已連接了100多萬個各類網路,1億台主機和5億左右的用戶。中國國際互聯網的發展也異常迅速。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統計,截止到2000年底,中國互聯網用戶人數已達890萬,為上年的42.4%,其中18----24歲,25----30歲用戶人數分別42.8%,32.8%,學生用戶人數所佔比例則從上年的16.4%躍升至21%,遠遠超過其他群體而高居榜首。[1]網路的出現,拉近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加快了人們生活的節奏,從根本上改變了信息被接收和分配的方式,從而對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和合作交流的環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一個名副其實的網路時代已經來臨。
一、網路時代和小學生網路道德素養問題的提出
對於小學生來說,網路世界就象一塊神奇的土地, 非常有吸引力,因為這是一片沒有國界、沒有傳統藩籬、沒有師長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標新立異的「飛地」。首先,網路的開放性和匿名性,使人人可以自由上網, 並在網上瀏覽信息、下載和利用網路資源,甚至在網上發表任何越軌的言論而很少受到懲罰。這種情況使網路世界在某種程度上脫離了現實世界而成為「虛擬空間」。同時,由於網路法規建設的滯後,網路世界的無序狀態已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其次,由於網路的跨國性和即時性,網路在傳播知識和健康信息的同時,也傳播著一些反動的、迷信的和甚至***的東西,國內外敵對勢力也在不遺餘力地利用這個陣地向我們進行滲透。正如***同志指出:「現在,互聯網上的信息龐雜多樣,泥沙俱下,還存在大量反動、迷信、黃色的內容。可以這樣說,由於信息網路化的發展,已經形成一個新的思想文化陣地和思想斗爭陣地.因此,各地各部門的領導幹部,必須加緊學習網路化知識,高度重視網上斗爭的問題。我們的黨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組織工作、宣傳工作、群眾工作,都應該適應信息網路化的特點,否則是很難做好的。[2]」
二、網路條件下加強小學生網路道德素養的若干方法
作為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者,應該說網路時代對我們的挑戰是十分嚴峻的,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如何結合網路時代的新特點,探索加強小學生網路道德素養的方法,已迫在眉睫。如何加強小學生網路道德素養呢?
一、教師首先主動學習網路知識,了解網路,同時提高自身的網路道德修養,做小學生的表率。
教育者應當受教育。這種教育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網路知識的學習問題;另一個是教師網路道德素養的提高問題。只有掌握了網路工具,教師才能與學生共用同一的網路平台進行交流,並有針對性地開展對小學生上網的指導。在了解網路的同時,教師為人師表,也必須率先垂範,做好小學生網路道德教育的模範。所謂「先莫先於修德」,塑造靈魂的工程師必須首先具備高尚的網路道德,從而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規范教師的上網行為,保證教師對學生上網的正面導向作用。
二、信息技術課教師在小學生電腦課中普及網路法律知識和有關規定,規范小學生的上網行為,使他們養成道德自律的良好習慣。
組織學生學習網上文明公約: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不破壞網路秩序;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普及法律知識和有關規定,用道德這種無形的約束力去引導規定學生的網上行為,使他們養成道德自律的習慣,自覺地遵守網路法規或有關規定,文明上網、依法上網,做一個合格的網路人。
三、向家長和學生推薦好的優秀的兒童網站。
學生上網最初帶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家長和學生推薦優秀少年兒童網站。如雛鷹網、童網、中青網等十幾家兒童網站,在了解網路安全知識後,我們還積極組織他們參加有意義的網上活動,參加《少年電腦報》、《中國少年報》組織的競賽活動。這些活動得到了學生家長及學生本人的歡迎。正如一位家長指出的:「如果我們有更多的優秀的少年兒童網站,孩子們就沒有閑暇時間瀏覽成人網站!他看自己喜歡的內容還看不過來呢」!
四、鼓勵、指導學生利用網路免費資源,自己設計製作網頁或網站,主動佔領網上陣地。
在當今網路時代,僅僅對青少年兒童上網活動進行引導和規范是不夠的,小學教師和德育工作者還應該主動出擊,利用網路提供的免費資源,如免費主頁空間等,建立自己的主頁,通過網路推動小學生網路道德素養的建設。上電腦課時,輔導學生製作自己的網頁,展示自己的才華。
五、正確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也是對學生進行信息道德培養的一種途徑。
學校經常組織有關網路、時事、科學類的知識競賽;通過班隊會交流上網心得;通過小廣播介紹小經驗;舉行「網路安全」的專題講座;通過網上論壇話題等等有益的活動的開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這些活動中已經滲透了信息道德教育。長此以往,必能大大提高學生的信息道德素養。
利用網路資源不僅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素材上的可能,也極大拓展了學生的情感空間和情感維度,同時促使了教師走出說教,實效性和創造性地來發揮、控制和實施體驗德育、感悟德育的教學效用。由小家至大家再至國家,我們的「自主尋根」教學設計只是愛國教育的一個開端,一個成功的起步。
總之,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學習網路知識,變被動為主動,卓有成效地開展網路時代的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給孩子們一個廣闊的、蔚藍的、純凈的網路空間。
參考文獻:
[1]引自萬新恆主編:《信息化校園:大學的革命》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頁.
[2]***:《論科學技術》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第180頁。
㈤ 小學生德育教育都有哪些內容
小學生德育教育有:
1、民族精神教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培養和發揚團結、回愛和平、勤勞勇敢、答不斷自我完善的偉大民族精神的教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育與革命傳統和創新精神教育。
2、理想信念教育: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經濟政治基礎知識教育。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礎知識初等教育。職業理想教育立足於定位和奉獻社會。
3、道德品質、文明行為教育: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社會和家庭美德。以誠信和專業精神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以及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交際禮儀和專業禮儀的教育和培訓。珍惜生命,遠離毒品,保護環境的教育。
4、遵紀守法教育:法律基礎知識教育、職業學科和崗位標准化教育。自覺遵守學校紀律和規章的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具備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和幫助等基本知識。中等職業學校除應具備上述一系列教育內容外,還應隨著經濟政治形勢的發展,開展形勢任務和時事政策教育。
㈥ 淺談怎樣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德育是維系國家、社會和諧發展的精神力量,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任何個人與社會都不能忽視道德建設的重要性。自改革開放以來,雖然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國民道德素質滑坡的現象卻越來越明顯,並且道德失范的情況正逐漸由成年人向低齡人蔓延,長此以往必將造成國民素質的整體下降,使社會道德面臨嚴重沖擊。因此,德育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在小學教育階段重視德育教育,讓孩子在成長發育的黃金時期烙印社會道德力量,幫助他們形成最基本的善惡、美醜判斷標准,最終提高其理性認知與整體素養。
一、小學德育教育的主要原則
小學德育教育與中高等教育階段的德育教育不同,它更傾向於引導學生對善惡美醜的表層判斷,而非對社會現象的深層次理性思考,可以說它是一種感性的思想導向。因此,要在小學教育階段開展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我們也必須按照一定的原則規律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從實際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
小學生在思想上、心智上發育並不成熟,其知識面有限並且對事物的判斷大都以自我感受為中心,以感性思想引導個體行為,其對世界的認知是通過在生活中所面對和經歷的人與事物而行成的,對善惡的判斷無關其道德,而僅僅只是兒童心理認知的基本外在表現之一。知識的傳授可以通過理論學習而獲得,但道德品質的學習卻離不開社會生活的規范,真正的德育教育必須在社會生活中進行,因而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必須源於其生活。以社會生活為出發點所構建的德育教育課堂,也是理論聯系實際、知識回歸實踐本質的新課程改革的必要要求。
2.堅持社會、家庭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德育教育並不能一蹴而就,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伴隨個人經歷的過程,堅持單方面或者短時間的德育教育,並不能真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反而會起到相反的效用。在兒童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對其精神世界影響最大的是家庭和學校,而隨著兒童逐步踏入社會,社會因素對其價值觀的影響也逐步提升。父母家人的人格因素、職業因素、家庭關系因素,學校教師的人格魅力、言傳身教、學生間的關系,受社會大思潮侵襲等都深刻地影響著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在實施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認識到德育教育必須堅持學校、社會、家庭各方協調一致的原則,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
3.堅持開放式教育模式
德育教育不是一層不變的,它應該與社會主流價值觀保持步調一致,教師不能僅僅只是教會學生怎樣去判斷事物的對錯善惡,還需要使學生懂得去思考,根據現象去將自己置身於情境之中親身體會,而不是以旁觀者去觀察,類似於「你在面對這個情景時會如何做?」的教學形式應當成為小學德育教育的主流。因此,小學德育教育必須堅持開放式的教育教學模式,無論是知識傳授形式還是評價體系,都應當通過學生的「參與」與「實踐」來作為教學的基石和標准。
二、開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對小學生開德育教育我們可以考慮從理論知識教育、班集體教育、德育氛圍創建這三個層面上來組織,以全方位地促進的德育思想對學生的浸染。
首先,要結合課堂教學理論知識,對學生進行理論滲透。(1)結合思想品德教育教材以及社會熱門實例對學生進行理論教育,用文字來烙印道德標語。課堂教學是德育教育最主要的陣地,教師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充實理論教育,並開展有關行為習慣、思想品質的討論活動;(2)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學生生活,通過社會實例,並結合自身進行比較,在討論與自我教育中了解其他學生的想法,是否做得比比人好,在比較中發掘德育潛能,逐步產生自我道德意識;(3)轉換評價形式與標准,做到自我評價與外物評價相結合。教師要教學學生對自己進行評價(自省),因而教師要及時肯定學生做的好的言行舉止,積極贊美誠實、好問、友愛、助人、文明、禮貌、守紀、愛惜公物等的道德習慣,以此來引導學生獲得心理體驗並調整自己的道德行為。
其次,要通過班集體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引導。班集體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影響十分巨大,教師應抓住班集體建設這個關鍵點來實施德育教育。(1)通過班級文化建設,逐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班集體榮譽感能夠使學生形成合力,激勵全班學生向目標奮進,教師要積極支持和鼓勵學生參與班集體活動,為學生設立奮斗目標,從而培養學生的班集體榮譽感;(2)通過班委幹部和少先隊組織對學生開展而對於教育。
最後,創建德育教育氛圍,幫助學生適應德育教育思想。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時,為了讓學生盡快進入角色,就需要改善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建立平等、互信、包容的師生互動關系。同時,教師要以身作則,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做出符合社會文明風范的行為。另外,教師要充分與學生家庭溝通,通過教育期待來表達對學生的關心,使師生在情感上保持一致,為德育教育創建有利的氛圍。
三、小結
加強小學生德育教育,培養良好的品德習慣,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實現是任重而道遠的,只要我們持之以恆對小學生做深入、細致且耐心的工作。德育教育應當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教給學生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方法,培養他們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為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打下基礎。從培養學生道德入手,無私地奉獻愛心,組織好各項活動和交往,寓思想品德教育於活動之中,從小處著手,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學生的一日活動之中,一定能將今天的小學生培養成為明天跨世紀的建設者。
㈦ 小學生德育教育故事有哪些
暑假的一天,我上完課回家時,有一件事吸引了我的注意。
路上有一大群人圍在一起回,還穿來一陣喊叫:「給我答,是我的,給我,是我的……」我出於好奇便跑了過去。人真多呀!我使勁往裡擠,好不容易才擠進去。只見一個約七八歲的男孩,手背在後面,像是手裡有什麼東西似的,嘴裡還說:「誰丟錢了?誰丟錢了?」一個小夥子指著男孩說:「給我,是我的,我丟了錢,快把錢給我!」
「你丟了多少錢?」
「500!」
「不是500。」
「那就是200,200對了吧。」
「不對,錢不是你的。」
「你這小孩兒,老師怎麼教你的。快把錢給我。」
這時,有人指著男孩說:「把錢給他吧」
「他說的不對,不是200,太多了不能夠給他!」男孩眼裡含著淚,像受了委屈似的。
「那就是50。」那小夥子說。
可那男孩還搖搖頭。我想:「到底有多少錢啊?」這時,男孩把手伸出來,我一看,原來只有5角錢。圍觀的人驚呆了,小夥子看了,就罵了那小男孩幾句,然後長揚而去了。那小男孩還在喊:「誰丟錢了?誰丟錢了?」
人群不歡而散,而我卻站在那,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㈧ 小學生道德習慣
小學生如何培養良好的品德及習慣
一、 好品德的培養
(一) 尊敬師長,禮貌待人 教師可以首先通過課堂禮儀來培養學生尊敬師長,禮貌待人的品質。要求學生在老師宣布上課時要迅速地起立,並鞠躬行禮,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並說「同學們坐下」時再坐下。但學生遲到時,要求學生應該輕敲教室的前門,並立正喊「報告」,待老師允許時進入教室。在課堂上要積極思考老師的問題,發言時要先舉手。別人發言時,要認真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講話,不做無關的小動作,更不能取笑別的同學。下課鈴響,老師宣布下課時,應端正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離開教室時,讓老師先行。 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經常適時地穿插一些有利於學生形成尊敬師長,禮貌待人品質的內容。告訴他們一個好孩子、好學生見到老師、長輩應該主動打招呼。當在公交車上碰到老年人時應該主動讓座。當別人幫助自己後應該道謝等等。讓學生明白怎樣做才是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二) 愛護公物,勤儉節約 小學生活潑好動,愛好信手塗鴉,因此應教育學生應該愛護公物,不得亂塗、抹、畫、刻課桌、牆壁等公共設施。開門、關門時要輕。一旦不小心損壞東西,主動承認,在走廊、教室不玩球等,以免弄壞玻璃。 培養小學生的勤儉節約的意識也是相當重要的。由於小學生都是伸手向父母要錢,不懂得節約。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培養他們的節約意識。生活節儉,不擺闊氣、不亂花錢,不能向父母經常要錢來買零食。作業本、筆等學慣用品在使用的時候要節約,不要浪費。
(三) 遵規守紀,熱愛勞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應該告訴學生,學校作為一個集體要有它的規矩,學生是學校的一分子就應該遵守其規定製度。 例如要求學生預備鈴響,要做好課前的准備,並端坐在教室里安靜等待,上課後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各種物品要輕拿輕放,認真做好課堂的筆記。在參加升旗儀式時,要立正脫帽,肅穆莊重,目視國旗行注目禮;唱國歌時要聲音洪亮。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種體育活動和文藝活動,但不允許大聲喧嘩。 現在的家庭里一般都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和長輩都比較溺愛,這是可以理解的,但過分的溺愛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可能使他們養成自私、懶惰等毛病。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自己穿衣、盛飯,主動幫父母收拾房間、洗衣、做飯、洗涮餐具等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在學校里要輪流值日,值日生應該認真值日,保持教室和校園的整潔優美。 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勤奮學習等良好品德,同時也需要教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用自己良好的品德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二、 好習慣的培養 現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學生的可塑性強,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因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其良好的習慣,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是好習慣,則會讓人終生受益,反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人一輩子。
(一)社會公德的培養 社會公德是一種存在於社會中間的道德,就是人們為了維護我們社會的利益而約定俗成的我們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的行為規范。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關於個人修養的研究從古代社會就開始了。古人曾經提出過「修身養性」;近代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時,革除了許多社會陋習,社會面貌煥然一新。新中國把思想品德作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學校是培養人的社會公德的主要場所,特別是小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較弱,需要對其進行培養。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著重培養其以下方面的社會公德。
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當過馬路的時候要首先看一下是否是綠燈,再看一下是否有車輛通過,不追逐打鬧,保證自己的安全,過馬路時要走人行橫道。在乘坐公交車時,要主動給老、弱、病、殘、孕婦及師長讓座,不爭搶座位。 遵守公共秩序,購票、購物、乘車時要按順序,不插隊,不擁擠。對營業人員要禮貌。愛護公共設施、愛護花草、數木,保護動物。不要踩踏花草,不要傷害動物。當觀看演出時要做文明的觀眾,結束時要鼓掌致意。在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關心,相互幫助。鼓勵小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要主動地伸出援手。比方自己的同學遇到不會計算的問題時,自己可以主動上前熱心地解答等。
(二)注重儀容儀表、儀態的培養 小學生年齡較小,不太注意個人衛生,在儀容儀容方面主要要求其保持整潔干凈,臉、脖頸、手都應洗得乾乾凈凈;頭發按時理、經常洗,指甲經常剪;注意口腔衛生,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不能當著客人面嚼口香糖;經常洗澡、換衣服,消除身體異味,使其明白人們都喜歡跟干凈的人在一起工作、學習都討厭邋遢的人。 對於小學生來說,儀態主要指坐、立、行走、讀書、寫字的姿勢。「站如松,行細風,坐如鍾,卧如弓。」 坐姿要求端正挺直而不死板僵硬,不能半躺半坐,兩腿間距與肩同寬,不能叉開,雙手自然放在膝或扶手上,大方得體;走路要求挺胸抬頭,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忌諱八字腳、搖搖晃晃,或者坦捏碎步。這對塑造小學生挺拔的身姿很有益處,特別是坐的姿勢會影響他們的脊髓的生長和視力的情況。
(三)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 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僅使自己終身受益,同時也是自己社會責任心的體現。現代社會由於父母一般都去工作,跟子女交流的時間較少,經常會忽視對孩子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特別是在農村,由於目前衛生狀況相對較差、家長重視程度不夠等原因,小學生衛生習慣形成較晚,衛生習慣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如亂丟紙屑、瓜皮果殼,隨地吐痰;亂吃零食以及吃零食後隨手亂扔包裝袋;在牆壁上亂塗亂畫;環保意識薄弱等等。為了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衛生習慣,首先利用家長會進行衛生防疫知識講座,使家長明確講究衛生的重要意義。和家長協議:在學校里,學生的教育學習是老師的責任;在家裡,孩子的個人衛生是家長的責任。要求家長要注意給孩子講究個人衛生,防止疾病。在學校,老師針對個別嚴重的單獨進行教育。教育時要耐心、細致,對進步的同學要及時地當眾表揚,促進更多的同學向其學習。家長、學校配合教育抓個人衛生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環保意識的培養。結合品德課《環保》一課,教育學生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開展《愛護環境》主題班會,加強思想教育,教育學生反思自己無視校園衛生的不文明行為,提高學生保護環境和保持校園衛生的認識,動員學生做到彎彎腰撿出一個潔凈的校園;要求學生將零食的包裝袋、廢紙、鉛筆屑等東西要放入指定的垃圾桶中,避免亂扔垃圾,保持整潔的校園。 小學生年齡小,正在學習階段,什麼東西都會向大人學,特別是自己比較信任的老師。因此教師作為學生的榜樣,首先要是個講衛生、愛清潔的老師,那麼,他的學生們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在個人衛生方面一定會做得很好。
(四)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後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盡早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學習習慣有好壞之分,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學生學習起來也不會太吃力,以免形成厭學的情緒。如果形成了好的學習習慣會使其受益終身,同時壞的學習習慣到中學後也不太容易改進,所以在小學期間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 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反復實踐和強化訓練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的密切配合,步調一致,否則會降低強化效果,影響良好習慣的形成。要向學生說明應該怎樣學習。首先在上課新課之前應該預習,大致了解將要學習的內容,同時做好標記,看自己那些已經理解了,那些還不是很清楚,那些完全不理解,這樣在聽課的時候就有了目的性。當上課的時候課時,准備好必需的文具。與學習無關的東西不帶到學校來,上課時不擺弄文具。專心聽講,不小聲說話。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動腦思考,積極舉手發言,積極思考老師提到的問題,對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要適時地向老師提出,認真做好上課時的筆記以便課下復習時使用。課後要認真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作業,同時及時復習已經學過的內容。學生有時可能在學習習慣的養成過程中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老師要認真輔導、耐心指導,對預習、認真聽課、作業完成較好的同學給予表揚,也可適當地給予物質的獎勵,促進更多的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思維習慣、禮儀教育、讀書習慣等方面老師也應該適當地引導,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成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好品德、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密切配合,其中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只要各科老師共同努力,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的好品德和好習慣,就一定可以培育出一棵棵參天大樹,一位位國之棟梁。
如何培養良好的品德是並不是一個很難的任務,只要抓緊時間,從小培養就可以將孩子塑造成一個優秀的、有良好品德的人。
㈨ 什麼是小學生德育教育
德育是對學抄生進行思想、襲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智育、體育、美育等相互聯系,彼此滲透,密切協調,對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和學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