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中小學教育難點

中小學教育難點

發布時間:2021-01-01 01:34:10

『壹』 中小學教育問題及現象

現在中小學教育存在著素質教育思想和實際客觀教育兩層皮,喊的是素質教育,實施的是應試教育。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教育管理者應該出台適應素質教育的考核方案,學生學習知識、技能、做人、形成良好的品質是必須的這也體現學生素質的幾個方面。如何把德、智、體、美、勞有機結合起來來衡量考核學生的素質是解決素質教育考核的關鍵。

『貳』 小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哪些問題

當前中小學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注重「教書」,而忽略了「育人」;

二、忽視學生的能力發展;

(一)創新能力缺失;

(二)重視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主動學」;

(三)扼殺學生的創新思想和創新思維;

三、忽視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與教育;

(一)追求「分數」,忽視心理健康輔導;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名存實亡;

四、農村地區教育比較薄弱。

五、教師的社會屬性問題。

教師並沒有獲得與其身份相適應的待遇和尊重,導致對教育工作產生極嚴重的負面影響。不少教師都對教師職業有困惑。大多數認為,教師是一個職業,這似乎已是當下的共識,可是,在學校對教師的管理、培養、使用、評價中,教師的職業屬性卻一再被漠視。

六、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叄』 教育是什麼對中小學教育現狀的幾點思考

一、孩子「終身競爭力」
家長持續正確地努力很重要。一個孩子的綜合競爭力,不在於掌握的知識有多少,而在於擁有對生命和未來的激情,在於擁有積極、陽光的心態,在於智商、情商、逆商的完善發展,在於良好習慣的養成,在於思辨能力的培養。這些素質的養成僅靠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明顯很難達成,因此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家長要思考「給予孩子的終身競爭力」的問題。教育需要教授給孩子生存常識、知識和經驗,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而學校只能承擔起其中有關知識教授的部分,其他的更需要家庭承擔起相應的責任。關於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思辨能力和自主獨立性差的問題,不少家長在某種程度上是用勤勤懇懇努力的態度把後代毀掉,而且對此毫不知情。
二、激發孩子的「超級愛好」
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對某種東西的超級愛好和渴望,只要這個愛好是具有正能量的,父母就不要去干預,哪怕這種愛好影響了他的學業。家長先從給孩子購置500本書開始自己的家庭教育。關鍵是家長自己也要真正讀書,孩子才會讀書。一個關鍵的問題是現在的父母因為工作繁忙陪伴孩子的時間並不多。家長尤其是父親要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甚至每年要有一定數量的時間與孩子單獨相處。這樣會培養孩子對父親的依賴感,孩子能從父親身上學到獨立。
三、培養公共說理的習慣
人類心靈是一塊空白的書寫板。美國小學從四年級開始,學生要學習基本的寫作技能,如描寫、敘述、比較與對比、原因與結果,也包括辯論、論證與說服等思維訓練。根據《加州公立學校幼兒園至十二年級閱讀和語言藝術(教學)綱要》規定,小學一年級「重述簡單說理和敘述段落中的主要觀點」,二年級「重述文本區別中的事實和道理,說清和組織要說的意見」,三年級「在說理中區別主要觀點和支持這些觀點的細節」,四年級「區分說理文本中的『原因』與『結果』『事實』與『看法』的差別」,五年級「分辨文本中的『事實』『得到證明的推論』和『看法』」。到了六年級,則更上升了一個層次。「六年級公共說理分為兩部分:辨析邏輯謬誤和提防宣傳。這兩項都需要在實際閱讀中通過感性、具體的實例,不斷讓學生討論與加深印象」。至於何謂「邏輯謬誤」和「提防宣傳」,大綱中有詳細說明:「要辨析的邏輯謬誤有五種:過度簡單化、浮泛空論、循環論證、虛假兩分法、無憑據推理。要提防的宣傳手法有十種:人雲亦雲、謾罵、偏見、勢利、老百姓的話、吹噓、『科學』根據、證詞、恫嚇戰術、株連。」六年級公共說理的重點在於區分「事實」和「看法」。並且強調任何「看法」都不具有自動的正確性,都必須加以證明,即提供理由。其中四種常用的理由為:事實、例子、數據、專家意見。令我們驚訝的是:六年級的學生就接受這樣嚴格的思維訓練,令我們感慨的是其中提到的每種現象在我們的公共生活中都隨處可見,尤其在一些媒體文章中。意見和觀點,其實並不具有自動的正確性,而必須提供事實、例子、數據或專家意見來加以證明和支持,如此方才具備說服力。遺憾的是,在一些文章中,經常看不到足夠的「證明」和「支持」,而只是強烈的情緒表達和個人評判。《加州公立學校幼兒園至十二年級閱讀和語言藝術(教學)綱要》對七年級學生的「說理評估能力」有進一步要求:「評估作者在支持結論和立場上所用的論據是否適當、確切、相關,並注意有偏見和成見的例子」。其中「偏見」和「成見」的提出則涉及社會公正,而不僅僅是邏輯。公共說理為什麼要遵守這些原則?理性話語的價值觀是與他人平等、尊重、以說理相待的關系,並在這個基礎上不羞辱他人、不欺騙他人、不歧視他人、不傷害他人,不使用任何暴力(包括語言暴力)對待他人,這也是一個文明社會的價值觀。事實上,說理能力即公民素養,是與人的文化和道德素質聯系在一起的,傳承了人類共同文明和自由、平等、理性的價值觀,不是單純的技能傳授。公共說理的習慣要從小培養,且越早越好。這也是美國從小學一年級即開始學習公共說理的依據。反觀中國中小學閱讀和寫作教學現狀,小學基本上是記敘文閱讀與寫作。當然,不是說這種訓練不必要,而是不應該成為閱讀與作文訓練的全部。
四、心情教育比知識教育更重要
孩子有沒有天生的好壞之分?孩子有沒有天生的聰明和不聰明之分?為什麼很多好孩子一開始優秀後來反而落後了?培養一個孩子最重要的能力是情懷、胸懷以及氣質,要培養孩子有廣闊的思想與胸懷,能夠逐漸獲得自我心情教育的能力。目前,中國的心情教育現狀還不樂觀。很多學校囿於各種限制,沒有魄力,也沒有能力放手推行心情教育。有一些學校對於組織學生春遊很有顧慮,擔心會發生意外,因此因噎廢食,導致學校的心情教育無法推行下去。國外的心情教育與中國存在明顯的差距。國外學校會組織學生參加挑戰項目,如野外徒步20天,沒有任何現代化設備,鍛煉學生的野外基本生存能力。
五、親子溝通「通則不痛」
網友投票選出了「最傷媽媽的八句話」,很多人反思,這些話不能再說了,如「別問了」「別管我」「真啰唆」。很多父母也在為如何和孩子交流而苦惱。無論是孩子的後悔還是父母的苦惱,都是親子溝通出了問題。通則不痛,親子溝通渠道暢通了,孩子就不會有揪心的後悔,父母也少了許多「說不明白」的煩悶。親子溝通的藝術,對父母而言,首先不能「一廂情願」。教育孩子,愛之深,責之切,態度、語氣容易失之過急,結果孩子越來越逆反。好話還得好好說,為人父母,要以孩子能聽進去為最高目標。營造一個平等、平和的氣氛,給孩子一個辯解的機會,不要搞成「一言堂」;對於沒搞清楚的問題,不要把猜測、推斷當事實,讓孩子感到自己總是被懷疑、被質疑;善於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意識到雙方出現分歧也許只是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對事不對人,別把孩子「一棍子打死」,更不要「貼標簽」、翻舊賬,讓孩子「翻不了身」。親子溝通的藝術,對孩子而言,首先不能「閉目塞聽」。隨著年齡增長,渴望獨立的心躍躍欲試,從甩開父母的手,到自己拿主意、做選擇,再到「父母那套都過時了」,很多孩子抗拒父母,甚至沒有一個具體的理由,只是「一聽嘮叨就煩」。父母也曾年輕過,孩子當下遇到的問題,父母也曾遇到過。當抗拒父母時,可以想想:不是為了自己好,父母怎麼會這樣?父母的話有沒有道理,是不是有可以接受的部分?責怪父母不懂自己,是不是也因為自己不對父母敞開心扉?叮嚀也許啰唆,但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還有誰能對自己這般放心不下。父母和孩子,原本就血脈相通,為什麼不能讓溝通更順暢一些呢?
六、更多地關注學習素養、學習智能和身體機能
相比較於搶先學知識,培養基礎素養更重要。七成家長表示會在孩子入學前教拼音,47%的家長會給孩子報各種學前補習班或興趣班。但家長的心態其實又很矛盾,在回答「家長最希望孩子入學前掌握哪些本領」這一問題時,「與人交往」「體育勞動」「音樂繪畫」等三項遠超「識字算數」。上海市2013年「零起點」調研數據顯示,經過對2000多個孩子長達兩年的跟蹤和研究發現,小學一二年級和語文、數學、英語學習水平有直接影響的素養,是理解能力、邏輯能力、表達能力和精細動作等四個素養,而知識性的計算、識數、記單詞等都排在後面。學習基礎素養對學習的影響,隨年級升高而增大,搶先學的知識內容影響越來越小。幼小銜接中,關注學習基礎素養比搶跑學科知識更有利於幼兒未來學業發展。一個小學前沒學過外語的孩子,與學過的孩子,差距只是50個生詞和20句對話。這些在進入小學之後,花15~18個課時就可以解決。只要進入正式學習階段,通過一定的教學或游戲方式,可以很快縮小這些差距。要關注感覺統合失調比例增高帶來的系列學習障礙。這也是很多孩子在書寫、計算、閱讀等方面出現障礙的主要原因。如孩子朗讀時漏字、加字、念錯字、替換字,又或是計算時寫錯數字的順序和位置,抄寫時要看一筆寫一筆,這些都是感統失調引起的學習障礙。感統失調最佳的干預時間是在學齡前,最晚不能超過12歲。但是,如果大量的搶學、先學占據了這個時間段,學習智能和身體機能的完善就會喪失最佳時機。
七、遇事自己去處理
「孫老師,你兒子和同學打架,被打哭了,你快去看看吧!」孫老師淡淡一笑,「孩子打架,有他吃虧的時候,也有他佔便宜的時候,讓他自己去處理吧!我才不管他呢。」這話看似冷漠,實則蘊含智慧。打與被打,再平常不過了,讓孩子在這樣的過程中多想幾個為什麼,今天遇見這事,家長老師不理我,我該咋處理?以後再遇到這事,我該怎樣去化解?這樣的事孩子們遇見多了、處理多了,他們還會一味地想著並依賴家長老師嗎?在這種環境中,一天天長大的孩子們遇事會不會越來越冷靜、越來越理智、越來越獨立呢?他們抗挫折的能力會不會越來越強呢?多經歷這樣的鍛煉,孩子們會不會更迅速地走向成熟呢?如果孩子被家裡的凳子絆倒了,在西方,家長們會置之不理,讓他自己去處理。在我國,大人們會對自己的孩子心疼得不得了。諸如此類的差異,導致了東西方孩子自理、獨立、探究品格的極大差異。當我們埋怨孩子這方面能力太低時,我們應該想想我們給孩子充足的鍛煉機會了嗎?如果我們的家長、教師在生活中多一些「冷漠」,讓孩子們自己去處理日常事務,讀大學了還把自己的臟衣服打包寄回讓父母去洗——這種現象就會減少。若我們還依然對孩子「愛」得太多,甚至還依然對孩子「愛」得畸形,在以後更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中,我們很可能收獲的不僅僅是再次聽到「你們的下一代絕不是我們的對手」的斷言。這不會是危言聳聽。
八、細心培育探索精神和獨立人格
在日常家庭教育中,要細心關注、培育孩子的獨立探索意識和精神。練習輪滑、學騎自行車都是孩子在不斷獨立摸索中從不會到會到熟練。在孩子探索意識、意願和精神的培養中,父母的「陪伴」而又「不包辦」是激發孩子勇氣、自信的重要動力。給孩子講你的人生經驗,不如陪他一同去親自體驗。孩子獨立人格的培養應從細小處抓起、盡早關注。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們發現孩子做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且不願屈從大人們的意見而改變,這就是孩子獨立人格的「萌發」,如何在尊重中去「引導」,「不強行干預」孩子自主理念、獨立人格的培育和養成,應該是家長細心關注的一個問題。尤其是不能簡單套用我們自己童年成長的那點所謂經驗,畢竟世移時變,現在的孩子以及孩子成長的環境都是全新的、富有挑戰性的,與我們小時候的成長條件和環境是不可比擬的。我們都是沒有經過任何培訓和專業認證就第一次做父母,又基本上都是養育一個孩子,育子的責任重如泰山呀,就像在實驗室里做實驗一樣,怎麼確保實驗一次成功?恐怕要特別慎重、要做充足的准備。家長對待自己的孩子應和對待別人的孩子一樣,既把孩子當作獨一無二,又應把孩子當作普通一員。以普通人和平常心培養孩子,注重培育孩子的德性品行、心智情感、獨立人格,把情商培養放在與智商同等乃至更加重要的位置。

『肆』 結合中小學實際,分析在實現教育目的的過程中還存在哪些問題及提出對策。

結合中小學實際,分析在實現教育目的的過程中還存在那些問題及對策
實現教育目的是教育實踐活動結果的主觀預設,對教育實踐活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而中小學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培養堅強的革命後代。有論者指出「教育目的是教育理想與現實的結合點,任何教育活動,都是圍繞教育目的進行的,教育過程就是教育目的逐步實現過程,要高質量地培養人,使整個教育過程高效、合理,就必須加強對教育木的的研究」。
何謂教育目的?陳桂生教授從目的的概念——「意之所趨」出發,認為教育目的是「人的教育意向」,他認為家長和教師對於進行教育活動都有目的。強調教育目的為人們進行教育活動的「意之所趨」的還有其他學者,如丁念金認為,教育目的,即教育活動中的目的,是指「人們進行教育活動的意圖,即人們進行教育活動是為了得到何種性質的結果」。
而目前我國中小學教育還存在著某些問題,僅教育目的方面便存在認識上的模糊和實踐上的混亂現象。模糊上主要表現在,將中小學教育目的與教育目標等同,還有將國家的教育目的認為是發展中小學生的集體或社會價值目的。在實踐中,以培養學生德智體,以升學為主要教育目的。中小學教育由九年義務教育和三年高中教育(主要是普通高中教育)組成。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來,尤其自《義務教育法》頒布以來,我國中小學教育有著巨大的發展,但是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和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下,出現了諸多問題,而且越來越嚴重,已對我國中小學教育進一步發展產生了巨大的阻礙作用。
一、中小學教育問題
(一)中小學學生負擔較重。中國學生家長傳統思維認為子女只有死讀書,只有上大學才可以出人頭地。父母給子女買大量輔導資料,送子女上各種補習班和培訓學校學習,請各科家教。而學校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不顧學生承受能力,布置大量作業,讓學生上晚自習,代學生購買輔導資料,利用節假日給學生補課已是正常現象。
(二)中小學教育費用過高,亂收費現象依然嚴重。中小學各學校一般根據等級來定,等級高的學校學費高些。一般城市的市重點高中學費一年(兩個學期)要三千來元。老師給學生補課是有償的,很多學校在補課事件上搞小把戲,讓學生家長選擇學校給不給學生補課。補課費一般比較高,學校還利用代給學生購買各種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獲取高額回扣費,甚至有教育主管部門直接參與。
(三)許多農村教師工資發放困難,教師離開學校時有出現。我國大部分鄉鎮和村財政比較困難,許多教師不能按時領取全額工資。鄉鎮村幹部一般先發自己的工資,再發其財政下的教師的工資。工資的拖欠嚴重打擊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使一部分老師不得不從學生身上收錢過日子,也使一部分老師被迫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尋求其它生存途徑。
(四)學校、社會對學生道德教育重視不夠。我國對中小學學生的道德教育僅僅進行思想理論教育和事例教育,以為控制了中小學學生的思想就可以提高中小學學生的道德素質,這是完全錯誤的。社會道德的低下使學生對書本上的道德教育提出疑問。
(五)我國中小學學校基本上還是推行應試教育。評價學校好壞的標準是升學率,而不是素質教育實施情況。推行素質教育對學校升學率有巨大影響,由於我國現行的考試制度及試題,只有行應試教育才可提高升學率。高考是我國教育的指揮棒,是考察學生的做題能力,既答試卷的能力,這與素質教育的目標有些偏離。事實上我國絕大部分地區素質教育還未起步。
(六)學校亂用教室,搞特大班教學。由於擴招後,學生眾多,新的教學樓還未建成,教室不夠。有的學校實行特大班教學,一個教室數百人,教室內擠得滿滿,學生在教室里根本沒有任何活動空間,有的連走路都很困難。有的學校在辦公大樓內擠出房屋給學生使用,有的直接使用實驗室、語音室等其它教學房屋。
(七)花錢找學校。許多家長為給子女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有錢的父母花大筆鈔票並通過各種關系把子女送進依稀外比較好比較出名的學校(主要是重點中學)或某學校的重點班。這在目前不是什麼特殊現象。
(八)中小學學生考試作弊嚴重。考試作弊這幾年是社會關心的熱點話題之一,但大多限在高考上。其實在中小學的期終考試,只要在與其它學校進行評比,並有獎金的情況下,部分學校和老師就會公開鼓勵學生作弊,並為作弊行動提供一些經驗和做一些服務工作,比如採用一好生照顧周圍差生的考生座位辦法。高中會考作弊是頗為嚴重的,有的縣市的監考老師充當哨兵,為學生作弊放哨。先進的信息工具作弊始終不如槍手准,代考現象也是常見的。
二、解決中小學教育問題的對策
存在問題,就必須解決,也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我國中小學教育才可繼續良好發展,才可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振興。
(一)明文規定中小學學生最高作業量,嚴令禁止學校利用晚上和節假日(尤其是寒暑假)給學生(除高中畢業班學生外)補課,禁止私人和學校開辦寒暑期補習班。以此減輕中小學學生的負擔。
(二)推行九年免費義務教育制度,實際上是真正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明文規定接受九年免費教育的學生不需向學校任何人交納任何學習費用。同時規定高中學校學費額,除此外學生不用交納任何費用。也就是在高中實行「一費制」,我國目前各地普遍在中小學實行「一費制」。這從根本上解決中小學學費過重問題和亂收費現象。
(三)禁止學校劃分重點班和普通班,嚴格審查學校等級評定,絕對不能以升學率為主要標准,必要時廢除學校等級制,不存在重點學校和普通學校的劃分。
(四)學校統一化。初中學校招生根據地域劃分,高中學校招生時不分重點和普通,徹底尊重考生的選擇。高中學費實行農村和城鎮兩種標准,城鎮學校中的農村學生按農村學校標准收取學費。堅決不以學校等級為制定學費標准。
(五)加強對教師的法治教育,增強教師對未成年人權益及有關隱私權的認識。實行教師執照制度。審核對象是擁有教師資格證的新教師,新教師在任教三年後由教育部門對其在三年內的教育成績及過失進行審核。符合標準的授予教師執照,方可繼續任教;不符合標準的即結束教師生涯。
(六)制定《素質教育法》。對有關素質教育內容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對各個學校素質教育實施狀況的評定,以《素質教育法》的規定為標准。
(七)實行教師銀行卡制度。教育部、財政部與國內某銀行合作,給每位教師辦理一張銀行卡(最好是銀聯卡)。在領取銀行卡時,必須由每位教師親自帶證件領取,禁止他人代取。由縣級以上部門將每月工資(除去個人所得稅)直接打入銀行卡上。這就解決了教師工資發放困難等問題。
(八)提高整個社會道德,以實踐道德教育中小學學生,以事實說服中小學學生,文字對中小學學生的說服力太弱。
(九)修改升學考試制度。考試范圍增加社會實踐狀況、學生道德素質狀況及學校和老師推薦程度。
(十)完善教育監督機制,實行全國教育巡查員制度。由教育部組建全國教育巡查小組,其成員不定期到全國各地巡迴檢查各學校教育狀況和教育主管部門執法狀況。檢查內容包括學校收費執行狀況、各地各學校素質教育實施狀況、學校道德教育狀況、學生負擔狀況和教師教學狀況等。
(十一)實行社會評價制度。由教育主管部門在每年年底讓當地民眾評價當地學校,這一結果作為學校評定的一項內容。
(十二)實行學校財產公開制度。在每年年底,學校公開自己的財務狀況,由教育主管部門和審計部門共同審查學校財務狀況。
在當今中國的教育中,中小學教育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只有正視其中存在的問題,實施正確可行的解決策略,才能使其更好地發展,為祖國培養更多的合格的人才

『伍』 分析當前中小學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何解決

當前抄中小學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教育思想的不穩定性問題。
總是在變來變去,讓教師無所適從,讓學生無所適從;
2.教育環境與社會環境的脫節問題。
在學校,給孩子們的是一個純凈的教育氛圍,在社會,給孩子們的是一個殘酷的污染氛圍;
3.教師的社會屬性問題。
教師並沒有獲得與其身份相適應的待遇和尊重,導致對教育工作產生極嚴重的負面影響;
就簡單談這么多吧,希望你能滿意!

『陸』 目前中小學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當前中小學教來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自
一、注重「教書」,而忽略了「育人」;

二、忽視學生的能力發展;(一)創新能力缺失;(二)重視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主動學」;(三)扼殺學生的創新思想和創新思維;三、忽視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與教育;(一)追求「分數」,忽視心理健康輔導;(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名存實亡;

三、忽視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與教育。
四、農村地區教育比較薄弱。

五、教師的社會屬性問題。
教師並沒有獲得與其身份相適應的待遇和尊重,導致對教育工作產生極嚴重
的負面影響。不少教師都對教師職業有困惑。大多數認為,教師是一個職業,這似乎已是當下的共識,可是,在學校對教師的管理、培養、使用、評價中,教師的職
業屬性卻一再被漠視。

六、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柒』 當前小學教育教學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如何幫助孩子在當前社會形勢下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如何使孩子杜絕社會不應侵染他們的誘惑,如何讓孩子按照有益於自身發展的方向,深入培養興趣。

『捌』 你認為中小學在教育方式上存在的哪些不合理之處

太注重考試成績了,我覺得小學生,應該有更多的課外活動,讓他們的天賦得以發展。

『玖』 我國中小學教育管理中最突出的問題是什麼應該如何解決

國家發展離不開教育,教育振興必然寄託在教師身上。教師的業務素質、思想道德狀況、身心健康狀況,狹義地講直接影響教學效率和教育成敗,廣義地講決定民族的興衰。應該說,當前我國教育處在良性發展的狀態,教育戰線的成績勿容置疑,在現代化建設中功不可沒,但存在的較為普遍的或帶有傾向性的問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教育工作,有的屬於管理體制問題,有的屬於教師個人問題,表面看並未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深層次的、潛在的危害也不可忽視。今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調查研究及二十多年的從教經歷,揭示如下以求教於同仁。雖然筆者學識淺薄閱歷有限,所言問題不一定能反映全國教師的全局狀況,但絕非無中生有,肯定有其典型性和代表性。揭示反映現實,一方面希望教育同仁正確看待理性分析自身狀況,學會心理調適,努力使教育教學工作向理想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希望拋磚引玉引起上層人物以及有識之士的關注。共同關心教師隊伍的現狀,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問題,促進教育更加健康發展。
一、奉獻與收益不對等
長期以來,我們對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過度強調了奉獻精神,往往以聖哲的標准要求教師,教師是蠟燭,照亮別人燃燒自己。如果教師主動要求講條件要待遇則被認為是師德不高,為人所鄙夷。在這種文化氛圍中,教師的勞動(包括顯性和隱性的勞動、直接或間接的勞動、工作場所內或外的勞動)常常被人忽視,甚至被自己的學生所忽視,很難得到相應的政治經濟待遇和報酬。當教師全身心投入事業中,但其勞動被無償佔有或者不被他人認可或者這種勞動不能保證自己養家糊口,不能贏得社會尊重,不能換來社會聲譽和地位,不能滿足自己求生存求發展的願望時,這種熱情必然不能持久。
二、權利與義務不均衡
雖然有《教師法》、《教育法》等法律保障教師權益,但實際上教師權益並未真正得到落實。
大多數學校規章制度多如牛毛,定量和定性考核手法多樣,但無論怎麼規定,都突出強調學校如何對教師進行管理和控制,基本未能兼顧教師在教學中如何行使權力,如何發揮工作主動性。講義務多講權利少,講服從多講自主性少。顯然未把教師當作教學的主人,視教師為可隨意操控的機器人。事實上,相當多的教師也未能感受到自己是學校的主人,他們在工作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並未真正發揮。
三、工作負荷超重
據筆者所知,各地的教師普遍超負荷工作,尤其是中學教師。按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規定的「標准」,職工月平均工作天數為20.92天,時間為167.4小時。實際上,小學教師執行雙休日制度,月工作時間20—22天,約為187小時左右,中學教師月工作26—28天,平均每天工作12—15小時,遠超國家標准。絕大多數教師長年累月重復著每天「早六晚十」披星戴月的工作節律和「學校——住地」兩點一線的生活路徑,處於單調枯燥的工作狀態中。長時間的超負荷運轉和來自於家長、學生、領導、同事等方面的壓力,給教師身心造成極大損害,相當比例的教師處於亞健康狀態。據2001年4月國家中小學心理健康課題組對遼寧省內2292名教師調查後發現,90%的教師有工作怠倦感,40%教師有心理健康問題,2.5%的教師有心理疾病,20%教師有生理健康問題,患有各種職業病(如咽喉炎、腰椎頸椎疾病、脫發、高血壓、神經性失眠等)。教師隊伍的平均壽命也低於全社會成員的平均值。
四、評價體系粗糙
教學評價的目的在於衡量教師勞動的績效,本應該全面、客觀、准確、細致,做到統一性和多樣性兼顧,定量和定性評價兼顧。但實際運作中,重智輕德,簡單地把考試成績、升學比例作為評價的唯一依據,忽視了教師的個體差異性,忽視了教學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往往復雜問題簡單化處理,多樣性問題同一化衡量。特別是行政干預、主觀臆斷、人為的感情好惡等損害了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准確性、公正性,於是出現了鑽營取巧者得利,踏實肯干者吃虧的現象。不少情況下的教學評價與實際情況大相徑庭,不僅不能激勵先進鞭策後進,反而挫傷部分同志的積極性,腐蝕了教學風氣,惡化了育人環境。
五、競爭機制不公
由於行業性質的特殊性所決定,大多數教師的政治生命黯淡無光,在晉級晉職和提拔任用方面多受限制機會甚少,能有機會得以提升的教師鳳毛麟角,成為名師更是少見。於是大多數教師把眼睛盯在職稱晉升、榮譽授予、獎金發放等方面。實際情況是教育領域絕非凈土,在職稱評定、職務任用、榮譽授予、崗位安排、津貼發放等方面,由於沒有具體明確的細則,留有太大的彈性空間,缺乏公開公正和透明的機制,往往成為權力、金錢、女色的交易場,詭詐的角斗所,有的教師通過不正常手段謀取職位、撈取榮譽並屢屢成功,極大地損害了榮譽稱號、職務、職稱稱號的信譽和權威。這種現象雖然不具有普遍性,但它對教育界人文環境的污染,對教師人格的扭曲不可小視,這也成為近年來教師職業在全社會成員中的認可度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招致其它社會成員的誤解也就在所難免。有人據此片面地認為教師隊伍職業道德整體下滑,有的甚至藉此妖魔化教師。因此,加強制度建設、細化評審規則、規范運作程序、限制行政權力的過多干預、強化客觀硬體、弱化主觀色彩、加強群眾監督、增加透明度、賦予每個教師申訴和辯解等權力迫在眉睫。這對於凈化育人環境增強教育合力具有重大意義。
六、人才流動受限
教師作為一個社會人,其存在價值一方面在於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勞動,傳播價值傳遞知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實現教師的社會價值,另一方面在於通過勞動付出,獲取自身及其家庭生存發展的物質要素,實現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發展需要。如果這些正當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則教師必然考慮尋求能優先實現自身價值的環境,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人才的流動問題。而當前各地常常採用拒發公函、扣壓文憑、扣壓檔案、扣發工資獎金等行政手段,阻撓正常的人才流動。其結果要麼使部分教師非正常離職給他們在新單位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不便,要麼使部分教師屈於壓力心懷不滿地滯留原地,消極懈怠地應對工作,當然也就不會有工作的主動性和創新的激情。這於國家、於學校、於教師、於學生都極為有害,也是教育事業的隱性損失。因此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都要改變衙門作風,強化服務意識,樹立「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理念。通過改善物質條件和人文環境,以最大限度地留住人才,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七、發展空間狹窄
繁重的工作負擔和家庭生活壓力,使絕大多數教師在學識水平、綜合能力等方面難有長進或長進甚微。加之,職稱晉升緩慢、職務升遷無望、學歷提高困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周而復始機械循環,工作滿意度低、工作成就感差、工作進取心弱、職業怠倦感強烈,心理問題嚴重。應該說教師勞動並非簡單重復的過程,而是復雜的多樣的創造性過程。但由於發展空間狹窄、人生前途渺茫,因而工作激情不足、前進動力不強、實踐反思不夠、創新精神缺乏。在言談舉止、思維方式、工作狀態等方面往往帶有明鮮的職業烙印。因此,社會有識之士應幫助教師明確發展目標,在職務提拔、職稱晉升、學歷提高、參與社會實踐和教學科研活動,提高教師知名度方面多給教師機會,並吸引教師參與到管理層中,使教師能永遠看得見希望,追趕希望,燃起發展的激情,產生前進的動力,從而戰勝心理怠倦和惰性。同時加強職業道德培訓和心理指導,提升教師應對壓力的能力,幫助教師消除心理障礙,正確對待榮譽得失,形成並強化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
八、德育智育脫節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唐·韓愈)、「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可見,傳道是為師的首要任務,教會學生做人比教會知識本身更重要。但由於體制原因,近年來教育的功利性日益加強,相當多的教師教書而不育人,重智輕德,育教分離。過分強調教育的實用性,弱化教育的人文性,不僅損害了教師的形象,而且降低了教育的效度。因此為師者要轉變教育觀念,緊跟時代步伐,探索教學改革的模式和方法,正確定位自身職能,切實起到「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合作者、促進者,教育科學的研究者,學生心理健康的協調者」的作用,這是時代對每個教師的要求。
作為教師既然承擔起教育的重擔,也就肩挑著民族的未來,理應服從教育大局,無私奉獻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每個社會成員特別是教育管理人員也應該切實了解教師現狀,樹立平等意識,強化服務意識,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教師隊伍才能如源頭之水活力永存,教育事業才能如高升之日蓬勃發展。

『拾』 中小學常用的教育學原則和方法

1.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
(1)基本涵義
既要把現代先進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同時要結合知識、技能中內在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教師要保證教學的科學性,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通過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思想水平。
2.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
(1)基本涵義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學會、學以致用的目的。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
②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③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
④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教師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正確處理好教學中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講與練、學與用的關系,使學生掌握比較全面的科學知識,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與技巧。
3.直觀性教學原則
(1)基本涵義
教師應該盡量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與已有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全面地掌握知識。
直觀教學可以分為三大種類:實物直觀、模象直觀和言語直觀三大類。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②直觀教具的演示要與語言講解結合起來。
③要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烏申斯基指出,一般來說,兒童是依靠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來進行思維的。
4.啟發性教學原則
(1)基本涵義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學原則。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加強學習的目的性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②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③讓學生動手實踐,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④發揚教學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向教師提問、質疑等。
5.循序漸進教學原則(又稱為系統性原則)
(1)基本涵義
教師嚴格按照科學知識的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順序進行教學。循序漸進的「序」,包括教材內容的邏輯順序、學生生理節律的發展順序、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順序和認識活動本身的順序,是這四種順序的有機結合。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教師的教學要有系統性。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的教學。
③按照學生的認識順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進行教學。
6.鞏固性教學原則
(1)基本涵義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時候,能夠准確無誤地呈現出來,以利於知識、技能的運用。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要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加強知識的鞏固。
②組織好學生的復習工作。
③教會學生記憶的方法。
7.量力性原則(又稱為可接受性原則)
(1)基本涵義
指教學活動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這一原則是為了防止發生教學難度低於或高於學生實際程度而提出的。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重視兒童的年齡特徵。
②了解學生發展的具體特點。
③恰當地把握教學難度。
8.因材施教教學原則
(1)基本涵義
教師要從課程計劃、學科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要堅持課程計劃和學科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
②了解學生,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
③善於發現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創造條件。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教育難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