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孩子成長中的種種問題,可以將其歸為三種類型:
1、孩子總說「不」、愛打人、搶版玩具、權認死理、怕生人、愛逞強……「這是提醒家長:孩子某方面的能力正處於最佳發展的敏感期」。
2、不愛看書、電視迷、任性、不自信、怕困難……「這是因為孩子受到一些不正確的行為引導或環境影響而形成的」。
3、照鏡子、過家家、塗鴉、自言自語、喜歡誇獎……「這其實是孩子某項能力進入敏感期的標志」。
Ⅱ 怎樣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為學生提供一個民主、寬松的班級環境
在學校中,由於我們與學生所處的特殊地位和學校管理的需要,常常容易形成帶有很多強制性的管教方式。對學生的行為規定了許多(校規、班規、----),這也不準,那也不準,似乎學生的一切必須服從老師的意志,容易使學生覺得生活在沒有「自由」、不能越「雷池」半步的環境之中,結果學生要麼感到自己無能、羞怯、退縮,形成過分服從與依賴等不良心理品質,要麼形成反抗、仇視、不信任、不合作等不良行為特徵。隨著學生的年齡增長,其生活適應能力越來越強,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活動能力。於是我就充分發揮學生的民主自製能力,通過在班級中建立一定的鼓勵懲罰機智,從而還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我以營造班級氣氛為關鍵,以民主、活潑的風格來組織班級生活,開展集體活動,無疑將有利於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在班中定期開展評比活動,將一周學生的行規情況進行評比,定期開展才藝展示,各類故事比賽等,讓學生在活動評比中得到一個寬松的環境。
二、幫助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心情開朗、輕松、安定、精力充沛、對生活充滿樂趣和信心,對身體有良好的自我感受,這是穩定而良好的情緒狀態的標志。它對個人的心理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個人患得患失、喜怒無常、憂心忡忡、情緒狀態不穩定,而自己又不善於排遣和調節,就會導致心理障礙,嚴重者甚至精神失常。因此,要維護和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生的情緒控制力是較差的,常常喜怒形於色。而且,由於獨生子女受到家長的遷就過多,容易形成沖動、自私的特點,患得患失,稍不如意就覺得委屈了自己。這樣就容易形成不良的情緒狀態,影響心理健康。因此,我在平時工作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情緒自控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情緒狀態。本周,在我班就發生了一件另人意外的事情。我班的小徐,是個活潑開朗的女孩,但因為家庭因素,父母上月離婚後,對她打擊很重,覺得心情壓抑,但是她是住宿生平時都和同學在一起,和別人說這事會讓人笑話,壓抑在心中的憤怒無人傾訴,於是就在某天早上將別人的眼鏡丟在垃圾筒里。以尋求發現,事後她還不肯承認,在我的誘導下她終於承認,我立刻和其家長取得聯系,一邊批評教育,一邊做她的心理輔導,告訴她有不開心和壓抑要和老師家長溝通,而不要自己尋求一種不合理的方法解決,這是很愚蠢的。她終於在我們的開導下認識到自己這種行為的錯誤,並表示再也不做這樣的傻事了。
三、給學生傳授一些心理保健知識
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還依賴於我們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授,讓學生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狀況,以便對日常心理行為能進行正確地鑒別,分清是非。如在課外閱讀中,學生能辨別哪些是健康的有益的。對個別有心理障礙的學生,結合自己的切身體驗,傳授一些心理保健知識。
四、積極誘導學生構建並完善自我調控機制
在學生心理發展過程中,出現這樣或那樣非積極因素和動向是正常的,也是能夠預料到的,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正確引導學生及時發現並隨時鏟除消極心態,努力按社會的規范調節自己的情緒、需要和行為。在每一學期的期中、期末復習考試前,總有一部分同學視考試為無所謂的態度、消極怠學、虛度時光,一發現這些學生的消極思想後,就積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多給予一些鼓勵等;於是這些同學又有了一定的學習興趣。
總之,班主任老師的工作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環,也是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優化環境,教學生自我調整,做到防患於未然,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
Ⅲ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記錄表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記錄表
學生姓名 班級 輔導老師
時間 地點 學校心理咨詢室
家庭住址 父母聯系方式
輔導目標:
診斷:心理存在輕度的異常,其人格特徵明顯偏離正常,個體形成了一貫的反映個人生活風格和人際關系的異常行為模式,所以其心理疾病主要定性為「人格障礙」。
目標:1、加強其個體的心理跟蹤輔導,減少或改善對他人的攻擊性行為、報復性行為等不良行為習慣,完善其人格品質。主要採用系統脫敏等行為方法進行干預。2、根據其自尊心強、好勝、希望與他人交往等心理,可以採取班級團體心理輔導,使到班集體的其它成員認識「悅納自我、悅納他人」的重要性;並可適當讓其充當班裡的班幹部,但一定要與其簽定任職前的自我管理合約,通過激勵性的自我管理的干預,從而使其心理自我完善。
輔導過程:
第一步:深入了解其行為特徵及心理狀況,建立個案心理檔案
積極向其班主任了解該學生的家庭狀況,一同進行家訪;詳細向現任班主任、以往班主任及同班同學詢問並記錄他在以往的行為特徵及其突出性格。掌握好第一手的資料,以便分析其行為特點和心理症狀。
第二步:做好輔導前的相關工作,建立與被輔導者朋友式的關系
在准備好一切輔導所需的工作後,我開始尋找合適的時機接近該同學。藉助籃球這一項他最喜歡的運動,我們慢慢地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系。這一點為他接下來順利接受心理輔導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
第三步:開展實質性的心理輔導工作
1、營造舒適的環境進行心理晤談
在建立良好的「朋友式」關系後,我分階段地對該同學進行心理晤談。第一階段主要是對他闡明輔導的目的和現狀,運用「同理心」的技巧降低其抵觸情緒;第二階段主要是通過各種心理測量表測試其心理特徵。第三階段主要是深入探求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採取合理的心理治療方式。最後階段主要是解釋為他設計的「階梯式療法」(系統脫敏法)的具體步驟,並通過一系列的心理輔導技巧幫助其疏通不良的心理障礙。
2、為他設計「階梯式療法」(系統脫敏法)的具體步驟:
(1)通過心理晤談勾起令其產生報復行為、攻擊性行為等事件的回憶場景,使他重新產生憤怒,接著進行系統脫敏療法。
(2)通過其它同學進行角色扮演,製造令其產生心理沖突的事件,激發其憤怒心理,使其腦海里產生想實施攻擊性行為或報復性行為的狀態,實施「系統脫敏療法」。
(3)製造嚴重的沖突事件,進一步實施系統脫敏療法。
3、 開展班級的團體心理治療,適當舉辦一些團體心理活動,提倡「和諧」的班級氣氛,讓他盡量在活動中表現自己優秀的一面,並盡量挖掘其表現出來的優良品格行為進行放大。另一方面則要善於發現其存在的細微的不良品格行為,進行耐心教育和正確的心理輔導。通過團體心理治療逐步達成道寧團體心理治療的12個效能。
4、 與家長聯系,要求他們改變已有的不良教育方法,對孩子的個性特點要分別肯定,對存在的人格障礙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積極地幫助他改變自我,改善環境。
輔導後記:
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有被愛、被關注、被認可、被尊重的需要,一個人如果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很容易造成其人格障礙,進行心理輔導的前提是要找准問題的根源,治其症結,否則再多的工作也是治標不治本。本個案成功之處也在這里,所有的工作都是以詳實調查,認真思索為基礎,長時間的予以關注、關愛,用愛心去叩開孩子封鎖的心扉,融化其對老師設定的心理防線,這絕不是一朝一夕,或一兩次談話輔導就能辦到的。
效果反饋:
通過近一個月來的一系列輔導,其科任及同學陸續反映,該同學近來進步很大,連續兩周沒有與同學發生矛盾沖突事件,性格也呈現開朗樂觀積極的一面,心理日漸走向成熟健康。我叮囑班主任繼續給其鼓勵,同時也提供更優越的環境讓他成長。但整個過程,我必須對其進行為期一年的跟蹤指導。
Ⅳ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
根據世界心理衛生協會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准,並結合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特點,我們把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標准確定為6個方面,即智力發展水平、情緒穩定性、學習適應性、自我認識的客觀化程度、社會適應性、行為習慣。
(1)智力發展水平:雖然智力發展優秀者並不一定擁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發展水平低下,那將毫無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其智力發展應屬於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情緒穩定性: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狀態佔主導,但同時又能隨事物對象的變化而產生合理的情緒變化。所謂合理的情緒變化是反應,當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時產生悲哀的情緒。此外,還能依場合的不同,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3)學習適應性: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通常喜歡上學,覺得學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輕松;對於學習內容往往抱有濃厚的興趣,樂於克服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學習效率高。
(4)自我認知的客觀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學生能順利地從以自我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階段轉變;能將自己同客觀現實聯系起來,主要從周圍環境中尋找評價自己的參照點,對自己的認識開始表現出客觀性。
(5)社會適應性:心理健康的小學生往往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務能由自己來料理,能適應不同環境下的社會生活,樂於與同學、老師交往,讓自己融入集體生活中,自覺用社會規范來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來,與周圍的人群格格不入。
(6)行為習慣: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外部刺激的行為反應適中,不過度敏感,也不遲鈍;他們不會因雞毛蒜皮的事情而大發脾氣,也很少出現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的舉動,其行為表現同他們的年齡特徵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