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概述小學美術教育的內涵
美術教育是一門藝術教育。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和「術」的教育。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美術教育,既使其掌握基本知識,能認識和欣賞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夠表現美和創造美。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同時我們也看到,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還有許多不能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課程綜合性和多樣性不足;過於強調學科中心;過於關注美術專業知識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標》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從不同學習領域建議採用情境教學模式。在[綜合·探索]學習領域建議低年級段,採用造型游戲的方式進行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像、創作、表演和展示。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討論並選定設計方案,布置學生美術作業展覽,美化教室或學校環境;根據童話故事或某一情境設計,製作簡易木偶、樂器、皮影等作品,並表演舞蹈,童話劇和皮影戲,舉行集體生日慶祝等活動;採用拼貼、簡易沙盤等方式設計、創作現在或未來的學校、村莊、公園、游樂場的地圖或模型,設計製作家電、傢具等模型,模擬商品交易,或用這些作品布置成家庭室內設計模型進行展示,並對作品的效果作出評價。從[欣賞·評述]學習領域,建議在相關的音樂情境中,欣賞一組表現山(如山林、小溪、泉水、江河等)的中外作品中,感受不同的情境和境界。
可見《課標》中建議教師應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情景,如電影、電視、錄像、范畫、參觀、訪問、旅遊,甚至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美術學習應當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培養人文精神。
近十年來,我們國家的美術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與境外發達國家、地區的美術教育比較起來,還存在一定的差異。單從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安排來比較德、日與中國的差異,發現他們更注重教學情境的設置。如德國把舞台表演與布置(綜合藝術)納入造型藝術進行學習。以一年級為例:德國巴伐利亞洲的學習內容是用彩色鉛筆或粉筆進行繪畫(兒童遇到的人和物);學習目的是激發想像創造;題目是「我和我的圓錐形紙袋」(德國風俗,新生入校第一天每人帶一個彩色圓錐紙袋);「我喜歡的人」;「30號的孩子們」;「有兩個鼻子的女巫」;「山谷中旅行遇到的侏儒」。
日本的低年級美術教學內容則包括:造型性的游戲(玩沙、化妝等),繪畫、立體(泥塑、紙模型等)表現製作實用物品和觀賞作品。教科書很少介紹畫和製作的必要知識,而是以學生們的作品(作業)再配上簡短生動的文字啟發,引導他們去思考、想像創造。
過去,我國一年級美術教學內容有:基本形狀和色彩的認識,畫出生活中與此形相似的基本事物,如方的手絹,圓的氣球和三角形的小旗,製作拉花,小彩旗,泥塑小動物等。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受大綱指導,考慮得很完善,很周全,在某些程度上優於國外,但從課堂教育形式看,德、日學校課堂授課完全是開放的,教師只是提出任務,稍加啟示,大部分時間都讓學生各取所需,各得其樂,真正體現著以學生為主體。而我國小學課堂授課絕大部分採取的是嚴謹的准備,一環接一環進行教學,來保證完成教學任務,主要還是教師滿堂灌,學生只是被動吸引。
Ⅱ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激發興趣是提高美術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許多實踐證明,決定學生學習態度的因素有兩種:一是認識,二是興趣。興趣支配著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注意力集中而穩定。教育學家斯特金認為:「教學效果基本上取決於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的興趣又調節著情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表現出巨大的熱情,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因此,要提高教學效果,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必須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一點上,美術課顯得更為重要。如果學生沒興趣學,只是為學而學。這樣,就不能牢固掌握一些美術基礎知識,也不能提高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
那麼,如何有效地在課堂中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使小學美術教育改變原先的單調的由老師講授和演示的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呢?我認為可以採用以下幾種途徑。
一、採用游戲,激發興趣。
游戲是兒童的天堂。做游戲可以滿足他們愛動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穩定,而注意的緊張程度也較高。在美術教學中,把教學內容滲透在游戲中,使學生愉快的氣氛中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經多次實踐,我發現融音樂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的游戲,更能激發學生的激情,以及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讓他們在愉悅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使美術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使學生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學習《手拉手,找朋友》這課時,由於這一課是學習認識色彩與線條,並運用色彩和線條畫一張畫,為了讓學生能認識不同的色彩和各種各樣的線條,我利用動畫製作了一個有趣的課件,根據《找朋友》的歌曲作為課件的主題曲,創設了一個小朋友、各種卡通模樣的小油畫棒人和各種各樣的卡通線條人,它們在音樂聲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戲,學生們看了以後就開始蠢蠢欲動了,這時候我就讓他們戴上小油畫棒和線條的頭飾來玩「找朋友」的游戲,學生們在做游戲的時候不知不覺中認識了多種色彩和各種各樣的線條,而這節課的學生作品也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經過這樣的教學設計,美術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大大的增加了,學生也非常感興趣的參與其中,並在快樂中學習。
二、利用情境教學、激發興趣。
學生的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教學中,依據教學內容,藉助幻燈、錄音、錄像等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音樂、影視、圖片等藝術資料,創造一個寬松、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不僅可以豐富、映證和深化教學內容,而且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引發學生積極主動探求知識的興趣。
如講《泥塑彩鳥》這課時,我走進課堂一言不發,先在投影儀上出示一片森林的圖片,接著在錄音機里播放鳥叫的聲音。起初學生都莫名其妙。過了一會,學生不由自主隨著動聽的鳥聲討論開來。然後,我指著黑板上的森林說:「原來在這片森林裡生活著好多鳥類,可由於當地的人們亂捕亂殺,都把鳥兒嚇跑了,現在他們知道錯了想請同學們幫著把鳥兒請回來,哪你打算請那些鳥回來?。」意境的創設使學生一下子活躍起來。在這種良好的情境中,我因勢利導地引入了新課。實踐證明,創設一定的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可以達到「曲徑通幽」之效。
三、教具演示,激發興趣。
教具的運用,雖然是教學過程中起輔助作用,但設計巧妙,用得恰當,可大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比如在教學《對稱式紋樣設計》時,我先出示了一張對折了的剪紙,在未打開前,用幻燈投影出來,讓學生猜:打開來的時候可能是什麼?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投影上,氣氛一下活躍起來,紛紛舉手猜測,很快就有同學猜對。學生對此產生了興趣。接著,利用這一張剪紙,讓學生總結對稱的規律,學生因為在猜測時注意到圖案的形狀,所以很快就把對稱的規律總結出來。這種教具的運用,就起到強化學生參與教學的作用。同時也給課堂增添了一種情趣,活躍了氣氛,使課堂常規教學在愉快的游戲娛樂之中得到實施。
電化教學融形、色、光、聲為一體,刺激學生的感官,是一種在一般課堂上難以達到的高功效的教學手段,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很值得推廣。
及時評價,展示成果,激發興趣。
總之,要讓小學的美術課生動而且形式多樣地開展下去,就得靈活、大膽地利用教材、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創作。打破課本的限制,讓兒童喜歡那種無據無束信手塗鴉的快樂,盡量要讓兒童置身畫境,傾瀉情感,融感情於繪畫內容之中,利用身邊一切資源,創造出美。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的興趣,因為只有興趣才能促使一個人走向勝利的彼岸。
Ⅲ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
審美教育的一方面是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點;另一方面是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美學家認為美學教育要從審美形態和美感教育兩方面進行。審美形態教育是培養人對自然界中千變萬化的美的形態結構和藝術品的形態、形式、風格的鑒賞、識別能力。美感教育是培養人建立健全審美心理結構,提高人的審美感受、情感、想像與理解等心理能力,並使之相互協調,最終使人具有敏銳的審美知覺及對美的欣賞力和創造力。中小學美術課的審美教育應從上述兩個方面進行。
那麼,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呢?
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實踐證明,學生學習興趣愈濃,審美教育的效果也愈好。因此,教師要做好充分的課前准備。所選擇的欣賞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並能激發其情趣。教師可以各種形象的教學手段,電影、電視、錄象、范畫、參觀、訪問等引導學生增加直觀形象感受,提高其審美的能力。
第二,要讓學生從小接觸大量提高水平的美術作品,豐富學生的形象貯存。中小學的美術欣賞可以專題欣賞,也可以是通過繪畫、工藝、設計等課業,進行隨堂欣賞。同時,也可以舉辦美術作品陳列展,經常陳列展示學生自己的作品、教師的作品等。有條件的地區或學校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觀美術館、博物館,甚至訪問畫家,參觀畫家的畫室或工作坊。
第三,要培養學生學會欣賞自然,學會欣賞生活,在自然與生活中尋找美、發現美。
第四,在教學中,應當遵循審美的規律,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進行比較。教師不要急於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應當通過比較、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鑒別、判斷,努力提高他們的審美趣味。
Ⅳ 怎樣讓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更有效
隨著小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與教學觀念也逐步滲透到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今美術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不適應素質教育的地方,即過於強調學科本位。不會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美術的關系。那麼,新課標下的美術教學該怎樣進行才能將課上得更有味呢?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重視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小學生好奇性強,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徵,根據教材內容、教學要求,藉助錄音、錄像、電腦課件、游戲謎語等多種媒體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精神飽滿,興趣盎然,全神貫注,積極參與。創設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環境和寬松的教育氛圍,能激發學生內心的一種主動求知,主動求發展的慾望。
二、重視課堂教學氛圍及訓練過程
要想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本,創建融洽、和諧和高效的課堂教學氛圍。在小學美術的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了解學生想什麼,需要什麼,使課堂上講授的內容學生產生共鳴和樂學性。教師要講究講課語言的藝術性,與學生打成一片,甚至可以幽默風趣一些。實踐證明,幽默風趣的教師普遍受到學生的喜歡,課堂教學氣氛融洽,教學效率也很高。教師要使學生緊跟著自己的節奏,注意隨時調整自己的情緒,使學生適應自己,盡力做到與學生思路一致,和諧相處,共同創建濃厚的學習氛圍,這是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只有重視教學的訓練過程,才能真正提高有效性。如在學生創作練習的環節,我不做統一的作業要求,而是運用多落點的美術觀教育思想,將教學訓練的課程讓學生來掌握,他們可以在創作主題的基礎上進行自由創作,展開豐富的想像。這樣可以使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充分地發揮出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潛能。如要上製作課「紙筒小動物」時,我先向學生展示用同一種材料做成的不同的小動物作品,欣賞之後,讓學生自己進行創作,讓他們聯系生活進行聯想,學生在不斷的創作中對美術製作的興趣倍增,真正提高了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轉變教與學的方式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也是有效教學策略的具體體現。要在學習方式的變革中,改變常有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學有目標,學有興趣,學有動力,學有效率,在自主、探究式學習中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獲取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快樂,這是有效教學追求的目標和任務。
傳統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多是教師讓畫什麼學生就畫什麼,教師怎麼畫學生就怎麼畫。連強調動手操作的技能課,也多實行著「灌輸式」教學,學生的學習方式多是被動接受。美國教育家赫欽斯曾說:「什麼是教育?教育就是幫助學生學會自己思考,做作出獨立的判斷。」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要求學生自主探求知識,主動形成、發展、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開展研究、探索等活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在講二年級《帽子回來了》時,我先創設「小豬丟帽子」的故事情境,再創設「當小豬的帽子被風吹到樹梢上以後,小豬會有什麼樣的表情?」的問題情境,來啟發學生回想自己平時遇到同類問題的處理方法。我先邀請性格外向的學生大膽模仿小豬著急時雙眉緊皺,張大了嘴的表情。之後我鼓勵、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回憶、探索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並邀請性格內向的學生模仿小豬思考時兩眼怎樣轉動,想出好辦法後怎樣咧嘴大笑。最後我邀請平時淘氣、好動的學生模仿爬樹、撐竹竿、摘帽子等動作,這樣既為他們提供表演、展示本領的機會,又為學生下一步繪畫創作提供參考和借鑒。這些教學情境的設置既啟發了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與研究,又能夠使學生在美術課上積極地探索和創造,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習自信心,更多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識,自覺有效地發揮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當然,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培養並非一蹴而就,只有在教學中一貫重視探究情境的創設,不斷引導、鼓勵學生積極開展探究式學習,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
四、與現代多媒體技術整合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由於其資源的豐富,畫面的多樣化,特別適合與現代多媒體技術進行整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與現代多媒體技術進行整合還可以增強其視覺藝術和形象性,充分刺激學生的感官,提高其學習美術的興趣和主動性,達到提高課堂有效性的目的。如在講授關於「房間」的主題課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各式各樣的房間展示出來,並與學生進行互動,根據學生的想法,讓房間不斷地變化,通過點擊滑鼠,將「房間」的擺設隨意搬動或添加、減少。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一直帶著好奇的心態進行學習,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大大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五、注重學生的多樣評價
(一).自評。在評價過程中教師鼓勵每一位學生參與自評。把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通過自評,向他人表達自己的創作思維和內心情感,從而使教學目標得到了深化。(二).互評。通過互評,學生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而且可以促進相互間的學習,取長補短。(三).教師評。教師及時、正確的進行點評,能觸發學生的創作靈感,並體會到成功與歡樂。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學評價改變了以往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只重教師不重學生的教育觀念。我們可以採用採用了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等評價手段。
總而言之,要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有效性的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習效果的同時,培養學生完善的人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更有利於他們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在這樣的課堂中,每位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或是收獲美術的技能技巧,或是一份快樂的心情。
Ⅳ 小學美術教學的主要方法與措施有哪些
小學美術教學的主要方法與措施:
一、加快美術課程資源開發,豐富美術課堂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將美術課程資源分為若干種,從大方面來看,分為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物力資源主要是指校內物力資源、校外物力資源、材料資源、網路資源等。當然,物力資源要靠上層領導者與基層美術教育工作者共同提供,這類資源包括美術課程標准、美術教材、美術教室與裝備、美術館、藝術家工作室、民間美術資源,等等。
在物力資源中,最重要的是材料資源,這是為美術課程開設和教師有效實施課堂教學提供的最基本的保證。包括繪畫材料工具、工藝製作的材料工具,也包括了可以利用的廢舊材料。材料資源的使用因人而異,因時間而異,它的可變因素太多,所以目前中國的美術材料資源仍然是欠缺的,很大程度上是由學生自行購置。
二、運用最新的教學方法,創設美術教學情境
小學生很容易受到課堂氣氛的感染而進行各種學習活動,針對這一點,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相對寬松、活躍的學習環境,利用最新的教學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目前較為先進的教學方式,它改變了傳統教材過於枯燥、單一的現象。
多媒體教學方式集合了圖片、聲音、視頻等等方式,為學生的美術學習增添了不少樂趣,受到廣大教師的歡迎。利用多媒體講述美術知識,需要教師精心地設置教學情境,讓學生的注意力從別處轉移到美術學習中去,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創造出無限的課堂價值。
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實際,仔細推敲創設教學情境所能夠引起的教學價值,不能單純的為了謀和新的教學方法,各種教學都要設置教學情境。首先,在課堂導入上。教師在開始一節課之前,用影像或者視頻的方式導入課堂材料,讓學生在充分了解課堂學習目標的基礎上進行美術作品分析,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像,勇敢說出自己對作品的看法,鼓勵學生對作品所包含的思想進行研究。
三、靈活整合運用美術教材
新課程理念打破了傳統的「唯教材」論,只是將教材看做教學資源的一種形式。教學活動不應是對美術教材的復述和講授,而應將教材作為一種參考,同時融合當地的美術資源,讓美術教學和社會文化及學生的生活相聯系。
因此,美術教師首先要有一雙慧眼,善於觀察和發現生活中的「美」,通過日常積累整理,收集大量的美術教學資源,然後根據當地條件,對搜集到的美術教學資源進行相應的整合,最後運用到美術教學中,不斷豐富和充實現有教材的不足。這些措施能很好地服務於美術教學活動,增加和提升美術課的容量和質量,最終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利用計算機等信息技術拓展思維
兒童喜歡形象思維,教師利用計算機等信息技術進行直觀教學對學生完成優秀作品有輔助作用。有的學生平時觀察得少,見得少,腦海里的形象少,創造力較弱,所以,在講授每一課時多准備有關教學的圖片,至少展示兩件實例作為參考。
範例的使用越得當,學生作品的完成效果越好。範例能夠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想像空間,避免他們對範例盲目模仿。同時,對實例進行探索分析,從而吸取優秀的元素來完成自己的作品。
五、積極地進行第二課堂嘗試,使其能夠提高課堂興趣
第一,可以通過積極組織辦黑板報,並且將主動權交到學生自己手裡,努力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以及能力,給學生一個實踐的舞台,讓學生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並對自身的欣賞能力進行強化。
第二,積極組織開展一些美術作品鑒賞活動,同時也應該組織學生集中展示個人作品,積極地尋找機會,從而使學生之間能夠進行自主評價,提升自身的素養。
美術:泛指創作佔有一定平面或空間,且具有可視性的藝術,就叫作美術。
它的劃分有多種,一般地包括四大門類:雕塑、繪畫、設計、建築。現代有些學者也把其它的歸納入主個門類里,例如:書法、攝影等。
「美術」這一名詞始見於歐洲17世紀,也有人認為正式出現於18世紀中葉。近代日本以漢字意譯,五四運動前後傳入中國,開始普遍應用。
Ⅵ 淺談如何使小學美術教學走向生活化
要想讓小學美抄術教學走向生活化襲,美術教師可以根據美術教材的內容,結合生活實際,給學生大量的自我發揮空間,讓他們用所學的知識,畫身邊的,耳儒目染的熟悉的東西,或者把學生領出去,到大自然當中去感悟,學習美術的重要性和大自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美好
Ⅶ 如何提高小學美術教學質量 博客
美術教育作為全面發展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納入學校的教育軌道,其目的顯然不是要將每個學生都培養成「畫家」而主要是培養他們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美術教學的特殊性決定了它不僅要注重教學結果,更要強調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培養和鍛煉,對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審美感受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美術課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教師在黑板畫,學生在下面畫。更加註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的鍛煉和收獲,讓全體學生的手動起來、腦筋動起來、嘴動起來,使全體學生積極的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去。
1、為師生共同創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氣氛
在我的教育實踐中體會到,教師掌握人際關系的水平與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態度及在校行為等均有直接關系。教師必須能夠以最大的熱情和愛心對待所有從事的工作,才能在教學中關愛學生,理解學生。在兒童稚嫩的心裡最看重教師對他的態度,教師的愛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發兒童的學習熱情,兒童的學習動力常產生於對教師的眷戀。兒童常因喜歡老師願意參加美術活動,因為喜歡老師而變得守紀律和聽話,他們願意積極配合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因此,情感交流在教學中佔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般來說,微笑可以造成一種融洽和諧的課堂氣氛,能起到提高學生的活動積極性和學習成績的作用。在自由活動的課堂上,教師的姿勢和動作更不拘形式,教師的姿態應親切、謙和,對兒童的行為舉止以手勢、眼神來暗示,以面部表情來表示贊同和反對,這比嚴格的管理和申斥效果更佳。
在現代的美術教育理念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藝術創作,對於兒童的創造給予保護和鼓勵。兒童們年齡雖小也都有自尊,教學中只有了解學生的想法和意圖,才能恰當地提出建議和給予合適的幫助。教師應避免以個人的好惡進行作業評價,為此教師必須努力提高個人的專業素養,使自己眼界開闊、知識淵博,掌握多元文化藝術知識,只有這樣,在教學中才能有更大的包容心,幫助各色各樣的學生發展自己。
2、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明確的教學目標是課堂的核心和靈魂,教學過程中的所有環節都必須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美術不像語文數學那樣有非常嚴密的邏輯知識體系,也沒有他們緊密的上課密度.美術教學不僅是獲取知識與技能,更要學會應用,培養學生能力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個性的解放與發展。因此美術老師要認真鑽研教材,聯繫到學生的實際,確定好教學目標。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輔助教學,提高效率。教學課件有它獨有的直觀、形象和其他工具所不能達到的作用,特別是在老師講解示範之後展示學生作品的環節中,教師應根據課標、教材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准確把握課堂中的教學目標,同時還要突出重點,能抓住關鍵突破難點,開闊學生的視野,激起他們創作的慾望,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開啟他們創新的思維。
3、充分做好課前准備
科學務實的教學設計,松張有度的教學節奏,是教學有效的主要因素。美術課中的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美術知識、領悟美術技能技巧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如果只是一味的灌輸繪畫方法,學生不僅學不進去,更會產生厭惡感。課前的教案設計、教具准備,相關教學資料的收集等等,都是准備的范疇和內容。在教學中注意優化教學過程,科學、合理的應用有限的教學時間,爭取更高的教學效益。備課時,充分考慮到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審美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統一安排,在一堂課上多層面地要求學生,使他們盡可能在各個方面得到比較均衡的發展,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准備好教學課件,針對不同的學習方式的特點,設計比較科學的教學環節側重某一種或幾種交替進行。讓每位學生學得快樂、記得深刻、收獲成功。
4、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低年級的學生特別喜歡上美術課,他們把美術課當作一種游戲活動,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純粹的將美術課當作是好「玩」的課。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任務加重了,認知能力與表達能力之間差距越來越大,美術課也變成了一種學習負擔。大部分的學生對美術課的熱情開始逐漸減退,甚至完全沒有了興趣。
教師應在課堂上幫助學生創設情境,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質,讓他們將繪畫熱情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索與實踐中,不斷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審美能力。基於小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鼓勵學生多體驗,以此提高繪畫興趣。教師進入課堂,不能一味地嚴肅過分,生動幽默的、插曲式的開場白,能使學生感到輕松愉悅,很快能被教師的話所吸引,並注入自己的興趣。美術教師尤其需要這種課前導入藝術。不能讓學生在聽課時感到壓抑,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夠有效地學習,這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前提。在小學美術課教學中,這種動機的誘發,可在師生共同欣賞示範作品的過程中進行。課上出示範作,欣賞激趣。在看過精緻的作品時,孩子們的興趣就會高漲起來,讓學生在欣賞示範後產生強烈的創作慾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孕育願望,是學生探求知識、發展思維的巨大動力,有興趣才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
5、鼓勵藝術表現,激發藝術創造
現代美術教育家伊頓說:「教育是一種勇敢者的探險——尤其是藝術教育,因為它涉及到人類的精神創造。」可見,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藝術才華的空間,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在教學過程中不隨意扼殺學生作品裡所體現的與眾不同的東西,因為美術不同於某道數學題只能有一個答案,美術作品的美具有多樣性,需要從不同的視覺角度去欣賞和評判,否則條條框框太多會限制學生的創作思路,使學生的作品顯得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與活力。所以,不管學生的作品顯得誇張還是平淡,細膩還是粗獷,熱情還是寧靜,奔放還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內在的含義,是學生思維創造性的結晶,是學生心靈的反映。作業評講時注意多講優點,多肯定學生具有創造性的一面,激發學生創造美、表現美的慾望,這樣做,同學們自然會變得更大膽、更充分、更主動地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與外界交流,這樣才會給學生的藝術表現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因此,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且還要以一份真誠的心與學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見、交朋友、交心。讓學生的藝術表現熱情培養起來,並留一個空間,讓學生的藝術個性表現出來。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並啟發學生思考、嘗試用怎樣的表現形式最能將自己獨特的意境構思表現出來。只有這樣學生的作業才不會雷同,內容和形式也會更豐富。
6、選用合適的學習方式
教師要有正確的角色定位。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的作用重在組織、指導、適時參與,切不可代庖,教師要千方百計地、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使參與的面更寬,參與的程度更高。在美術教學中,不規定繪畫形式、繪畫風格,而是給學生更多的想像空間,讓學生自己認識材料、自己探索、琢磨,反復試驗,讓他們認識到各種工具材料的性能,不斷變化繪畫步驟,學生在自主思考、自己動手中獲得美術知識,總結經驗,並形成繪畫興趣,順利完成美術教學目標。在課中採用師生集體互評,學生互評等評價手段,這樣有助於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在自我評價中激勵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在評價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的評價別人的作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交流討論,給學生欣賞和展示的機會。有創新意識的老師,也更能想出更好更適合學生的組織形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力,達成良好的學習效果。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也不是放手讓學生自己折騰,而是通過創設一個自主學習的情境,給學生更大的自主空間,同時讓他們獲得更大的學習樂趣。
7、結語:
美術教學是一項創造性的勞動,在小學美術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充分做好課前准備,採用合適的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生發展為本,不增加他們的負擔,讓他們在美術課堂上學得開心、學得愉快,使他們在人生的這段行程中,充分地發展自己的個性,展現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華。
Ⅷ 如何讓快樂教育融入小學美術教學中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於1854年就提出了「快樂教育」的思想。他認為學習如果能滿足學生的精神,並從中感受到快樂,即使無人督促,也能在學習上游刃有餘。他的理論完全符合心理科學,因此,根據他的理論創造的各種課堂快樂教學法,在英國教育界普遍得到師生的歡迎。
快樂教學,簡單地說,就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愉快地學習、思考;在快樂中獲得知識;在快樂中鍛煉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在快樂中培養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美術課的快樂教學,就是要從本學科的特點出發,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快樂因素,採用學生喜愛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筆者多年來一直從事小學美術教學工作,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圍繞著美術課的快樂教學,在實踐中作了一些探討和嘗試。
1創造愉悅的氛圍,實現師生和諧
許多優秀的教師都懂得微笑的意義,即使在十分疲憊或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也總是面帶微笑地走進教室,因為他們懂得,學生會從教師的微笑里感到關心、愛護、理解和友誼。斯提德說過:「微笑無需成本,卻創造出許多價值。微笑使得到他的人們富裕,卻並不使獻出它的人們變窮。」教師微笑著上課,學生感覺如沐春風,對不解的地方能大膽提問,創造性、發散性思維空前發達。學生也會從教師的愉快中感受到鼓勵,激發起愛老師,愛這門課的相應情感。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下,學生願意容易接受教師的指令,學生願意發表意見;嚴肅緊張的課堂,讓人擔驚受怕,不但不想動腦思考,而且對什麼也沒有興趣。教師只有讓學生融入到和諧愉悅的學習氣氛之中,學生才能在課堂上發揮主人翁的態度。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要「以生為本」, 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支持鼓勵每一個學生的想法。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可親可敬的好朋友、好老師。美術教師既要外塑形象,注意個人穿著打扮的端莊得體;又要內練真功,以生動、幽默的教學語言和漂亮的范畫作品,以及藝術化的教學方法去吸引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去感染學生,從而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民主和諧、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敢於大膽描繪自己的真實想法,從而為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打下基礎。
2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體驗師生互動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應該改變過去傳統美術教學機械化,缺少開放性的弊端,讓學生的美術學習從封閉走向開放,把愉快融入美術,融入生活,用愉快的學習來解讀課本。
教師要想創造愉快的美術教學,必須學會用多種美術教學方法。
首先,電化教學是最主要的教學手段,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
美術教師將電化教學手段引入美術課堂,可以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來參與感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實施愉快教學,增強教學效果。例如我講過的公開課《迷彩服》,這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就是感受圖案的裝飾性特點及色彩的搭配。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使用電化教學,先讓同學們看看動物身上的花紋都有哪些特點?然後讓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仔細觀察,說出細節,哪些動物的花紋分別是由點,線,面組成的。這樣,學生們觀察的仔細,觀察後大腦中存的印象深,他們在做創作的時候頭腦中就會有東西發揮,做起來就容易的多。
其次,教師為了創造美術特有的愉悅和輕松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娛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設計一些音樂或故事的導入環節,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游戲互動環節。這樣讓學生在愉快中吸取的知識和掌握的技能,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發揮優勢作用,如:《生日快樂》、《音樂會》等。
再次,教師可以將表演融入到教學,盡量在課前多收集、製作一些圖片和教具,來豐富學生思維,擴大學生視角,提高學生審美。如:《戲曲臉譜》就需要教師繪制不同性格人物的臉譜或准備臉譜樣式的飾物。又如:在小學美術第七冊中的《有趣的人物動態》一課中,我採用演示教學法表演《晨起》導入新課,這種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的片斷,不僅形象地描繪了緊張而又熟悉的動態,而且給學生帶來了快樂,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學習的興趣便油然而生。
3鼓勵審美個性化,培養學生獨立審美意識
美學家曾經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同一審美對象,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情感個性,就會有不同的審美觀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我從來不事先就對某一審美對象指定一個統一的評價標准,而是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審美觀,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覺去感受作品,使學生的情感與對象產生共鳴,學生審美的想像力自然會得到自由的發展。如《森林之王》這一課,傳統中人們規定了只有老虎才是森林之王。其實每個動物都有其最獨特的本領,只要它在某一方面最優秀,同時又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它就可以稱王。大王可以是大象、可以是獅子、可以是獵豹,只要學生覺得哪個動物最能稱王,那它就是王。我們為什麼不給學生一些自己選擇的權利?為什麼不給學生一個自由想像的空間?事實上,學生只有今天敢質疑、敢批判,明天才能善於創新、勇於超越。
現代美術教育家伊頓說:「教育是一種勇敢者的探險——尤其是藝術教育,因為它涉及到人類的精神創造。」可見,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我十分注意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藝術才華的空間,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在教學中我從來不隨意扼殺學生作品裡所體現的與眾不同的東西,所以,不管學生的作品顯得誇張還是平淡,熱情還是寧靜,細膩還是粗獷,奔放還是含蓄,它都是學生思維創造性的結晶,是學生心靈的反映。作業評講時我多講優點,多肯定學生具創造性的一面,激發學生創造、表現美的慾望,這樣做,同學們自然會變得更大膽、更充分、更主動地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與外界交流,這樣才會給學生的藝術表現提供一個有利的條件。老師給學生成功的體驗,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快樂,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價值。在對於學生的評價中,我多用「你的設計與眾不同,有創意,」而少用「你畫的真象呀」等的語言,我們堅信學生與生俱來就有無限向上和向善的潛能,只有教師勤於、善於發覺,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多用「你的想像力真豐富、」「你的設計真有創意」等語言,鼓勵學生,讓學生覺醒,讓學生創作的潛能爆發出來。讓學生放開手腳,去表現自己心靈世界的最淳樸最天真的東西才是最寶貴的。
多年來,我一直對小學美術的快樂教學進行嘗試,在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方面狠下功夫,尤其是善於激發學生對枯燥無味的課產生興趣,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是一種快樂的事情。經過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課堂上,不同的學生都能收獲成功的喜悅,都能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使課堂教學始終在融洽而又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Ⅸ 如何讓小學美術課充滿吸引力
隨著素質教育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審美能力作為人文素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美育的地位也隨之上升。經過調查,小孩子從會拿筆到上幼兒園期間,幾乎都喜歡畫畫。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三年級大約有90%的學生喜歡畫畫,到小學六年級時只有大約70%的學生愛好美術了,到了初中,尤其初二和初三的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急劇下降,不要說課後,就說每周的美術課,學生們總是懶懶地趴在課桌上,極不情願地畫兩筆,交給老師,敷衍了事,更有甚者什麼工具和材料都沒有,把美術課當成「消遣課」、「放鬆課」,興趣是學習的最好動機,沒有了興趣,就很難完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素質了。
初中學生正處在從小學階段的「天真」向「成熟」過渡的階段。初中學生漸漸少了小學生的那種「天真」,在他們的作品中很少見到小學生那種大膽的線條和自由的表現了,取而代之的是畏畏縮縮的小心表現,表現出畫畫真難,是件痛苦的事。主要原因是由於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提高,觀察世界方法的變化,眼睛的欣賞水平很高,而理論水平和表現能力不能達到他們自己的要求,所以出現了畫面很空甚至畫不出來的「學困期」。因此,很多學生感到自己不是「畫畫的料」,於是選擇了放棄。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使初中美術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如何使初中美術教育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如何做到既適應當前素質教育新要求又符合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規律,發揮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作為一線的教師只有反向操作,從學生入手,最大可能的激發初中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一、創設美的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實現審美教育目的。
興趣是學生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教師要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的特有魅力,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例如:利用投影從視覺上激發;課堂上配上古箏、笛子之類的輕音樂,從聽覺上激發。教學時,還要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教材的內容以及教學的環境等因素進行協調統一,激發學生的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譬如說,讓小學二年級的小朋友畫透視或寫生,是不符合邏輯的。美術教學也同於其它科目一樣,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學習美術是一種樂趣,並在這樂趣中學習掌握美術的基本能力。教師要積極運用自身的語言、教態、知識和各種形象的手段,通過有聲有色的環境氛圍,使學生在處於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了美的熏陶,從而提高了學生審美意識。比如:在欣賞徐悲鴻先生的《奔馬圖》時,我要求學生仔細地觀察作品,用簡練的語言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後的心理感受,課堂呈現一片活躍、熱烈的氣氛。我在充分地肯定了學生的回答之後,趁機簡單地介紹畫家的生平故事和創作這幅畫的時代背景,然後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深層次的分析,這時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們把馬的思想和畫家的思想聯系起來,而且把馬的精神升華到民族的精神,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同時也獲得了美的享受。
二、把握學生的發展規律,提升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在設計美術教學時,教學的內容、方法、形式要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習慣。學習興趣是個體力求探究事物並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認知傾向,是一個人對事物感覺喜愛的一種情緒。學生對學習內容有無興趣,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書本上的教學內容不一定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所以教師要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教學需要選擇能更好完成教學任務的內容,尋找新授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相一致」的結合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選用方面要靈活多變,遵循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習慣,滿足學生好奇、求新的心理,才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樂於接受。
初中學生的情感豐富而且易外露,當他們看到自己繪制的作品被老師和同學們贊美時,情緒就會振奮,並能帶動其他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引發求知、探究、創作的慾望與信心。在教學安排上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覺得只要稍加努力就會獲得成功,在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中變得更加努力。中學美術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對全體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鑒別美的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學生培養成為藝術家。作為美術教師,要承認學生中存在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允許學生興趣的不同發展方向,給學生以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消化和掌握知識,營造一個愉快、寬松又充滿藝術情趣的學習環境,以培養學生參與美術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豐富教學的組織形式與手段,緊密聯系生活實際。
中學美術課程標准要求:「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緊扣新課標,美術教師必須對以往的美術課堂常規經驗和教學組織形式重新審視,立足美術課的沖擊力、渲染力和愉悅身心的獨特魅力,探索適應新課標的教學組織形式。
教學組織形式不能採取「填鴨式」的灌輸,眼光也不能只盯住課本,而應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走出課堂,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更多的知識。新學期伊始的第一節美術課對那些剛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充滿著新鮮感,而課本中的第一課全是理論,很是枯燥。如何把這些理論同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獲得最真切的感受呢?我用了多媒體上第一節課。通過欣賞色彩繽紛、風格各異的繪畫及工藝作品深深地吸引和打動了學生。教師在對這些作品一一講解的同時,把書中的知識點巧妙地穿插進去。對這一教學形式,學生的興致特別高,收到的效果也特別好,既增長了學生見識,又學到了知識,激發了他們學習美術的熱情,變被動為主動。
此外,在美術教學中要積極採取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影視、錄像、多媒體、范畫甚至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全方位展現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實際事物和具體環境,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和審美想像能力,不斷給學生以高尚的審美體驗。
藝術一旦脫離現實生活,也就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與意義。這一點對中學美術教學尤為重要,這也要求在組織教學過程中盡量多的與生活相聯系,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生活中的美,積極投身於審美體驗。如在講圖案設計時,可把它與民族服飾上的圖案、家中的沙發靠墊圖案、床單上的圖案等有機地聯系起來講解,還可以穿插講一些關於顏色的搭配、服裝色彩與個人氣質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
四、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掌握美術基本表現手法。
美術課程大致可以分成欣賞和表現這兩大塊。如何激發學生用掌握的美術知識來表現自己對事物、生活、對美的感知。在新課程標准里,各個年級都有明確的規定。不管是色彩、素描、手工製作、版畫等,只要學生樂於動手、動腦、大膽地去表現,在這個表現的過程中就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審美能力,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如在學人物頭像描繪的課程中,教師先有針對地准備一樣有明顯比例問題的作品,把學生分組,然後競賽找出作品中的問題,再探索出正確的答案,然後讓學生畫自己、家人、喜歡的明星。也可以讓學生到室外進行分組寫生等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刪減或增加。可以趁熱打鐵,在後面加上人物漫畫或人物卡通等學生喜歡的內容,來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教學的方法,從而使學生和教師在心靈上產生共鳴,達到人文、情感、精神上的溝通。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表現欲,驅使學生帶著多方面情感去完成一幅美術作品。
五、密切聯系各學科,拓展美術教育視野。
美術是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但不是孤立的學科,它與許多學科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中學的各科教材中,有許多需要運用圖像來闡明科學內容、剖析理論的問題,甚至有些問題,僅用語言文字元號難以表達,而運用圖像符號則一目瞭然。美麗的圖像又能使學生產生美感,滲透著美的教育。因此,積極主動地加強與各科教學的聯系,拓展美術教育視野,是有效發揮學生想像力、提高學習興趣的教學途徑。如:結合初中語文課的景物描寫來繪制文章插圖,教師通過文與畫密切配合,增強了講課的藝術效果,同時也增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如在平面構圖設計中穿插平面幾何知識,有效地加強兩個學科間的知識溝通,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一名初中美術教師,我們不能坐在學科這把搖椅上怨天尤人,只有從實際出發,認真仔細地探索研究,大膽地進行教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充分激發初中生對美術課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發展。
Ⅹ 如何進行小學美術教育
因此,做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要想教好美術課,必須做好兒童的入門引導,引起他們學美術的興趣。那麼如何做好入門引導呢?根據小學生認識世界,觀察世界學習知識的心理特點,結合我的教學實踐,介紹一下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我是怎樣引導兒童入門的。 一、美術欣賞,培養興趣。 美術是一種視覺的藝術,它是以可視的形象來反映生活的,依靠形象的感染力打動觀者的感情。因此,引導小學生學好美術,首先要讓他們欣賞到美。這個美有兩種內容:一是現實生活中客觀存在的美,這種美生活中隨處可見,如我們當地,松花江畔旖旎的風光,興安嶺中秀麗的景觀,可這些往往並不能引起小學生的注意,他們常常忽視了美之所在,這就需要我們美術教師的事物,為此,我經常組織同學們去郊遊,置身於大自然當中,指點他們欣賞到自然中和美景,予以美的陶冶。與此同時,我還利用一定的電化教學手段讓同學欣賞到祖國各地的名山大川,並配以相應的古今美術作品,這不但使同學們感受到祖國河山的壯麗秀美,文化的悠久燦爛,而且又使同學們自然地把現實生活中的美和藝術化了的美聯系起來。因此說,美的另一種內含是藝術作品的美。正是由於美術作品是通過可視的形象反映生活,讓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是讓他們感受藝術化的客觀存在的美,激發他們欣賞美的情趣,使他們對所見的對象有真實的感情和表現激情,認識到自己學美術是在創造美和表現美。由此,小學生學美術就有了一種自覺的內驅力,使他們對學美術產生了興趣和熱情,從而,興奮地拿起畫筆去描繪他們眼中的世界。 二、循序漸進,提高興趣。 學習興趣是小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在第一步啟蒙階段,已經培養出了他們對美術的興趣,所以,第二步的任務是保持和提高。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學畫也是如此。假如我們在教小學生初學繪畫時,就教他們如何構圖,如何配色等復雜的繪畫理論,他們一定會象聽天書一樣覺得畫畫失去興趣。因此,我在教學畫畫的起始階段,遵循著先簡後繁、先易後難的教學原則,開始時,先讓小學生感到畫畫容易,畫畫好玩,逐步提高他們畫畫的興趣。如,我在教二年級畫你喜愛的小動物一課時,我沒有讓他們去描畫生活中小動物的原樣,而且用簡筆去畫,我以畫小巧玲瓏雞為例,先讓同學們通過觀看小雞模型和憑借記憶,說出小雞主要部位都是什麼形狀的,在我的啟發和提示下,小學生們很快把小雞各部位開頭說出來。於是,我在黑板上,根據同學們提供的圖形,即用大圓畫身,小圓畫雞頭,用小圓點畫眼睛,雞腿、雞爪用幾條線畫,經過我這樣簡單幾筆的勾畫,一個形似而神象的小雞出現在學生們的面前。同學們覺得非常有意思和簡單,也學老師的樣子在本子上小雞。於是我趁機問同學們別的動物如小牛、小狗、小羊該怎麼畫呢?同學們由此受到啟發,根據自己的記憶和想像把自己喜愛的小動物都畫了出來,而且爭先恐後地把畫本交給我看。當然畫得五花八門,有好有壞,我都一一做了適當的點評,並把部分畫得好的畫在同學們中傳看,課堂氣氛異常活躍。這時,我把做畫中觀察和想像的概念結合著本課所講的內容滲透給同學們,他們沒有感到生疏和無法理解,而且很快地理解了老師所講的內容。這樣,在愉悅中,同學們既體會到了畫畫的樂趣,又學到了繪畫的點滴知識。這不但調動了他們做畫的積極性,提高了他們的繪畫水平。 三、正確指導,因材施教。 小學生看待世界的方法是不能用大人的眼光衡量的。因此,在我教美術時,我盡可能適應他們天性的要求,從不苛求統一的模式。無論是工藝品製作,我都是本著這一原則。只要他們自己看得懂,學得會,畫、做起來有興趣,有創造性就可以。但應明確一點,並不是上美術課我看堆,學生自由玩,而是我在上課時把做畫要領和製作方示言簡意明地講給學生聽,並結合理論親筆做畫,親手製作。這一示範活動是師生在藝術與心靈上傳遞的重要媒介,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都具有很大的意義。因此,要求我們美術教師必須具備極好專業素質,這樣才能做到言傳身教,真正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指導作用,使學生們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響。 由於小學生們的性格、年齡、家庭影響及社會因素的不同,對美的感受和追求就會不同,思維和想像力也會不同。為此,我特別注意了因材施教這一教學原則。對愛好不同的同學,我採取鼓勵發展長處,精益求精的方法。對思維和想像力強的同學,以啟發誘導為主,因人而異地教他們把不會的部分畫出來,並幫助他們不斷深化主題,就可以搞出有新意的作品。對那些想像力差,喜歡畫現成的東西的同學,我以直觀教學為主,讓學生按我示範的方法和步驟去練習做畫和製作,同時有意識地讓他們觀摹一些有新意的作品,並做以適當的點評,使他們受到一定的啟發,提高想像的能力,引導他們逐步學會創作有新意的作品的方法。 四、抓好講評,開展活動,搞好第二課堂。 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別強,不甘落後是他們的共性。我抓住這一規律,常把同學們的作品放在一起展覽,觀摹,比較讓同學們自己評選出優秀的作品,我再做以講評。講評時以表揚、肯定輔導為主,取長補短,啟發思路,對學生們的幫助很大,好的同學會精益求精,再創新作,稍差的同學會暗下決心,爭取下次不落後。通過講評,把同學們的比勁兒調動起來,這對提高學美術瓣主動性有很大促進作用。 小學生的表現欲特別強,為此,我又開展了第二課堂活動,建立業余繪畫,手工製作小組,引導學生積極地,有組織地參加一些活動,如為班級辦牆報,為學校辦板報,參加各種繪畫表演,比賽、畫展等。在這些活動中,使得部分同學嶄露頭角,顯示了他們的藝術天賦。因此,這些活動增強了同學們競爭參與意識,拓寬了他們的視野,同時也肯定了他們的成績,激發了他們做畫的激情,促進他們不斷地,自覺地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逐步地步入藝術的聖堂,在藝術的領地里自由馳騁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通過以上教學環節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因此說,做為我們美術教師,只有激發學生的繪畫興趣,懂得學生的心理要求,掌握恰當的教學方法,正確地傳授美術知識,才能引導小學生們走上藝術之路,叩開藝術的大門,步入藝術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