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發布時間:2020-11-23 23:17:43

㈠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小學生處在長知識、長身體的階段,他們的心理品質還不成熟,一些學生由於自身、家庭的種種變化,學習壓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導致他們產生不健康的心理。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健康地成長,培養其優良的心理素質,促進其個性的和諧發展,健全其人格,使他們能夯實心理基礎迎接各種挑戰,這是每個小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巧妙暗示,樹立自信
自信是一個人對自身能力的正確認識和充分估價,這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自信的孩子熱情樂觀,不怕挫折,能憑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目標。但目前小學生較為普遍地缺乏自信,存在自卑的消極心理。先天生理上的缺陷,在班集體中的地位,學生之間矛盾沖突都可能使人產生自卑。這種消極心理的存在,使學生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平和的心態對待自己的不足。這種心理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學生自己、家長或老師常常將其不足的地方和其他同學的優點相比較,而忽略了他們的長處。時間一長,他們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尤其是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認為自己天生笨,努力也是徒勞,這種想法更要不得。因此,教師首先應轉換評價角度,睜大眼睛,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及閃光之處。其次,教師應以各種方式,如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關切的眼神,句鼓勵的話語,一句看似不經意的表揚等向學生巧妙暗示,讓他們了解自己的長處,看到自己的能力,以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再次,教師應指導學生正視自己,科學地一分為二地評價自己,讓學生明白,別人有你羨慕的長處,你也有別人不及的優點。教師指導學生縱向比較,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懂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學會正確面對失敗。教師可讓學生講出自己最為難的事,幫助其找到解決的辦法,使學生克服困難,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我能行的信心。
二、傳授方法,促進交往
肖伯納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麼你我仍然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將有兩種思想。小學生的交往具有獲得信息的功能,並且有利於學生的社會化。通過交往,他們不僅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認識,而且對別人也有所了解,既不惟我獨尊,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又不自暴自棄,懂得相互學習,合作交流。有的小學生常常遭遇交往失敗,有時他們的言行並無惡意,但卻不被他人理解和接受,而產生矛盾和誤會。漸慚地,他們變得自卑、敏感、膽怯。因此,指導學生認識交往的意義,掌握交往的方法,積極主動地交往,對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是很重要的。教師應告訴學生,與他人交往,首先要做到對人有禮貌,其次態度要真誠謙遜,豁達大度,懂得剋制忍讓,並注意聆聽他人的意見,不搞惡作劇,不挖苦取笑別人。還有的小學生性格孤僻,抑鬱內向,沉默寡言,不善交往,把自己圈在自我的小圈子裡,或孤芳自賞,或自漸形穢,其實這樣不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對於這樣的學生,教師要善於選擇話題,多啟發誘導,使他們敞開心靡,願意與人交談。同時,要創設團結友愛的班集體,用集體的愛感染他們,使他們體驗到集體生活的快樂,逐漸變得活潑開朗,並盡快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去。
三、善於疏導,培養情感
成長中的小學生隨著知識積累的日益豐富,各種能力的不斷提高,生理心理的急劇變化,情感體驗逐漸豐富。但他們處於半幼稚半成熟時期,矛盾交織,他們的情緒情感還不平衡,不穩定,往往滋生不良的情緒、情感。教師首先應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經常和學生溝通,對學生的點滴進步予以關注。其次,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哪些情緒、情感是好的,易被人接受,哪些情緒、情感是不好的,要控制消除。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心理現象,學習調節控制自己的情感,努力培養高尚的情感。教師應耐心地幫助學生分清積極與消極、樂觀與悲觀、自尊與虛榮、自豪與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質的界限,讓他們通過合理釋放,調節升華自己的情感,減少心理壓力和緊張感,引導學生學會多方面、多角度看問題,胸襟寬廣,能容人能容事,情感豐富。
四、組織實踐,鍛煉意志
具有良好意志品質的人,表現為有堅定的信念,勇敢樂觀,自製力強,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如今的孩子大多家庭富裕,生活安逸。即使有的家庭經濟並不寬裕,但父母總覺得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自己省吃儉用,對孩子的要求盡量滿足。由於缺少鍛煉,很多孩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嬌氣十足,不僅動手能力、自理能力較差,還普遍存在依賴性強,自製能力差,意志薄弱,做事易半途而廢,缺少恆心和毅力等問題。
學校可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經受磨練,通過積極克服活動中不斷出現的困難,進行自我約束、自我調節、自我教育,鍛煉意志,形成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心理品質。公益勞動、軍訓夏令營活動、社會考察活動、春秋季運動會都是鍛煉學生的好機會,學生在活動中成長,在活動中走向成熟。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應注意創設良好的環境,綠草如菌的校園,窗明幾凈的教室,和諧進取的班風,全學校都關心學生心理發展的氛圍,都會促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㈡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養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學生心理障礙情況分析
現代科學認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可當前有部分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厭學情緒漸長
近幾年,我們注重了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但有的學校仍以學生統考成績衡量教學質量,使學生的個性創造力受到壓抑,缺乏自覺學習的激情,家庭條件越來越好,厭學情緒卻日趨嚴重。
2. 惰性心理滋長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辦事效率越來越高。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許多家長總讓自己的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使他們惰性心理滋長。難怪教師無奈地說:「現在的學生怎麼這么懶,真難教。」
3. 逆反心理生發
在課程緊張,家長與教師期望值過高,同學之間互相競爭的情況下,由於學生的努力得不到及時的體現與肯定,一些學生由此產生自暴自棄的逆反心理: 一方面對家長與教師的正面教導持「對著干」的態度,以「反其道而行之」為快; 另一方面故意壓抑自己,做出與自己主觀意識相違背的行為。
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嘗試
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於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學生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消除心理壓力,激發鬥志和增進心理耐力和承受力。
1. 教師要更新觀念,維護學生心理健康
由於受傳統觀念及分數衡量質量的觀念的影響,教師仍存在著只注重學生在校安全,忙於抓班級常規,或偏重於對學生灌輸知識、技能,喜歡聽話的學生,習慣於對學生發號施令等。這樣不利於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作為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有傳授知識的本領,還要掌握一定的心理衛生、心理咨詢、心理診斷、心理治療等知識,從而使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更好地落實。
2. 教師要熱愛、尊重和了解學生,消除學生心理壓力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教育界中最寶貴的營養。只有沐浴在愛的甘露下的學生才會有安全感,才能適應學校環境,學會與同學、老師交往,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而尊重學生是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前提,是學生人格和諧發展的保證。教師還要了解每個學生,設身處地地體驗學生的所作所為,耐心細致地觀察、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以真誠關懷的態度去對待他們,使學生的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得到充分滿足。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
3. 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認知水平
學校可通過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舉辦各種心理健康知識專刊;開設心理健康咨詢活動,結合早會課、班隊課、思想品德課教學,給學生介紹一些有關心理學及心理健康知識,加強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培養,提高學生心理抵抗能力和承受能力,以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4. 創設良好環境,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品質
首先,教師要加強自我心理衛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以健康的人格影響學生。其次,可用開晚會、聯歡會及各種比賽和各項評優等活動來激發學生的鬥志,培養集體榮譽感。第三,開展美術、作文、象棋、籃球賽等活動,以滿足學生的要求,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健康心理品質。
5. 家校結合,對學生實施行為指導
近年來,學生產生情緒和心理問題的人數比例在上升,這與家庭也有密切關系。為此,教師和家長在思想上和行為上必須保持一致。教師要主動與家長聯系, 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採取行動,消除學生心理障礙,保持學生的心理健康。
三、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
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是整個社會的職責。它體現了社會與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是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的需要。心理學家、教育家認為,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能夠適應學校正規的課程安排,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尊敬教師、團結同學,以當小學生為自豪;有較強烈的求和欲,勤奮好學,能圓滿地完成學習任務;有集體榮譽感,樂於參加集體活動。我認為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要注意以下幾點:
1.「培養」強於「防治」
人的心理素質是可以培養鍛煉的。通過培養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鍛煉與提高,減少心理問題產生。就正如加強體育運動,把身體鍛煉得棒棒的,不致於生病一樣,何必等學生有了心理問題之後才去防治呢?前者是主動的,後者是被動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們應當力爭主動,減少被動,這對於提高整個心理健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2. 非智力因素重於智力因素
人的心理是由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兩大部分組成的。因此,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也包括這兩個方面。事實表明,非智力因素重於智力因素。從心理健康的標准來看,人的心理問題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問題。從心理活動的積極性來看, 只有非智力因素參加到智力活動之中後,智力活動才會有積極性。從心理活動的穩定性來看,智力因素是比較穩定的,而非智力因素則不然。為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們必須把重點放在非智力因素健康上,並以它為中介來促進智力因素健康。
3.「激勵」 優於 「說服」
我班有個學習成績不穩定但愛畫畫的學生。上課時,他經常在抽屜里畫畫。課後,我找他談話,說服效果不佳。後來我組織了一次畫畫比賽,才知他的棋藝果然不錯。於是我就藉此機會表揚他,然後曉之以禮。結果,這位學生變化很大, 後來成了個能合理安排時間、品學兼優的學生。實踐證明,教師了解、關心學生, 減少學生心理壓力與心理疲勞,抓住機會表揚他們點滴進步或閃光點,讓他們有機會咀嚼成功的喜悅,這比「純說服」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為學生的心理素質的提高,人格的全面、 和諧、 健康發展提供幫助,為其他學科的正常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㈢ 淺談如何做好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舉措。一所學校特別是作為處於素質教育前沿陣地的深圳市小學,如何實施和開展這項工作並取得成效,進而形成自己的特色,這是我們需要長時間面對,摸索並思考的問題。筆者作為學校教學方面的負責人,在這一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理念,下面,就以學校實際管理工作的實踐,談談這方面的幾點認識。
一、營造人人參與其中的教育氛圍
心理教育工作需要全體教師的共同參與,一方面,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直接影響其教育態度與方式,同時,心理教育實踐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體教師當中形成重視心理教育,進而積極參與心理教育的氛圍就顯得十分重要。泰寧小學目前已經申請了《特區小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及班級水平輔導方式探索》課題,成立課題組,組織教師學習有關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論知識,從理論上豐富教師的心理學知識與素養。學校一方面選擇部分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C證考核培訓,一方面利用班主任工作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一支少而精,工作能力強的心理輔導教師隊伍。班主任隊伍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成員,更是積極將所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充分的運用到自己的班級管理與學生工作當中去。而任課教師則在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視心理疏導,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更好更優質的教育。
二、建構心理健康教育網路
心理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都是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在開設心理輔
導課的同時,學校還建立了心理輔導室,將對學生心理的集體輔導與個別輔導結
合起來。定期開展心理輔導與咨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有效手段,能及時的
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為教師、家長的教育方式提供參考意見。重點針對學生當中存在的學業與升學適應問題,情緒情感問題,人際交往問題,青春期成長問題等進行專題輔導。
心理輔導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規工作,越來越多的學生在遇到煩惱的時候開始學會尋求老師的幫助。很多的在學業處於迷霧中的學生開始努力審視自身,認識自我,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有一個觀念開始形成:那就是健康的心理也是成才的必備條件。
心理活動課是學生進行自我探索的過程,強調學生自身的體驗與感悟。輔導課「與煩惱說再見」、「男生女生交往課」「負面情緒的環節與消除」等,或討論,或活動,讓學生體味生活,感受真實的自我。讓心理活動課與他們一起分擔成長的過程中的煩惱,不僅給他們帶來了歡樂,更讓他們學會了如何去正確處理生活、學習中所遇到的的困惑與疑問。
除了校內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心理咨詢室的開設,還要聯合家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形成家、校、社會三者相結合的心理教育網路,多方面共同推進,確保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三、多方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滲透到班主任工作中
班主任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要求每位班主任每月一節班隊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每學期初制訂好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計劃,組織評選「最佳心理健康教育個案報告」、「最佳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教案」等手段,引導班主任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水平。
2、滲透到團隊活動中。
要求學校團隊活動結合心理輔導。在舉行紀念革命烈士的活動中,學習革命先輩高尚情操和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增強奮發向上、立志成才意識;在開展少先隊大隊幹部輪換選舉的活動中,進行「對待落選的心理調適」、「幹部輪換與人際關系」的專題心理輔導,讓幹部們積極參與,培訓競爭意識,從「自我發現」、「自我評價」、「自我調控」、「自我發展」等幾個方面,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品質。
3、滲透到課堂教學中。
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形成品質、掌握方法主要是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實現的。課堂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學校要求教師努力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心理教育:(1)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人格塑造,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2)以活動為中心,加強心理訓練,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3)以激勵為原則,對學生施以積極的心理暗示。(4)以方法為重點,使學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質的方法。(5)以自身為榜樣,給學生以積極的心理感染。「教學中是否滲透心理教育」已列入我校課堂教學評比原則中。
4、滲透到家庭教育中。
定期舉辦學生家長學校,對學生家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宣傳教育,指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配合學校開展心?健康教育,向家長傳授與現代教育相適應的家教方法。
四、在學科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學科教學工作當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從而幫助學生增強課堂學習活動中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與效果,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這是我校在心理教育工作中推進的重點之一。它的作用在於不僅能夠促進教師教育理論素養的提高,而且能夠推動

㈣ 如何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適應21世紀競爭日趨激烈,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針對當前我國中小學生存在的心理素質方面的弱點,進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質水平,實施素質教育的現實需要。科學研究表明,在未來人才的綜合素質結構中,心理素質越來越重要,人的樂觀開朗、積極進取、堅韌不拔等個性心理品質對人的健康成長和事業的成功起著重要作用。我國當代青少年具有眾多的優良個性品質,同時也確實存在一部分學生心理素質不高的問題,個別人的心理問題還比較嚴重。隨著我國中小學階段獨生子女群體的日益擴大,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成為一個需要普遍重視的問題。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一是對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學生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二是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咨詢和輔導。要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要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除了運用相關課堂教育內容進行教育外,更重要地是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和輔導,同時要建立學校教育與家庭心理教育的溝通渠道,形成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環境。
為了積極穩妥地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成立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委員會,並委託部分地區和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的全面研究和實驗。
當前,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加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加強培訓工作,努力建立一支能夠勝任這項工作的教師隊伍。將制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培訓的意見,指導師資培訓工作。二是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核心是轉變全體教師的教育觀念,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和負擔,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三是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指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很強的工作,教育部將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綱要,規范基本的教育內容。四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各地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條件不成熟,不要急於開展,避免一哄而起的形式主義;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地區和學校,要避免片面性和醫學化傾向,對於測量工具的使用採取謹慎的態度。
在中小學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靠幾位心理輔導教師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培養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巧和心理訓練方法的教師隊伍至關重要。
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師首先要心理健康。
造成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學習壓力、家庭環境、社會影響和教師的教育方法。有的專家通過個案分析指出,2/3的成人心理疾病產生於中小學時期,小學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大多數在家長,中學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大多數在教師。
現代生活的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升學的激烈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和無形的壓力,使一些教師產生心理沖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學生心理產生不良影響。
教師的職業特徵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學校要重視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指導教師運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真正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心理健康教育以了解學生為基礎,以創設和諧氣氛與良好關系為前提,教師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響學生,本身就是一種最有說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
每一位教師都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都要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識
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問題是缺乏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的教師,多數教師沒有經過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不能自覺地運用心理科學知識幫助學生,甚至一些教師管理方法不當,導致了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對此,專家建議,要對教師廣泛開展心理學知識的培訓,這是保證心理健康教育順利實施的關鍵。
上海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傅安球指出,當前,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緊缺是一大問題,盡管一些中小學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建立了心理咨詢室,但因為缺少教師,工作難以開展。從事心理健康的教師大多數是半路出家,有的是團隊幹部兼任,有的是班主任中抽調的,這項工作的嚴肅性、科學性被忽視了。目前,我國應用心理學的基礎是很薄弱的,人才匱乏,心理健康教育正處在初始階段,不僅要有熱情,而且要有科學精神。
加強師資培訓,改進培訓的內容與方式
專家建議,在制定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時,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也應當加強師范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比重,課程要更加貼近中小學實際,增加實踐操作的內容,大學心理學專業應當增加應用心理學的內容。鼓勵心理學專業的畢業生到中小學任教,採取專業教育與系統培訓相結合的形式,努力解決專職心理教師缺乏的問題。
我認為,所謂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指為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所應採用的方式和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和教育任務既定的情況下,選擇什麼樣的方法,直接關繫到目標的實現和任務的完成。方法得當,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可以有效落實;方法不當,預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難以實現,還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擾以後的教育工作。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慎重選用教育方法,切忌主觀隨意濫施亂用,而必須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方法的運用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內容、原則相一致,要根據具體的教育任務和客觀的條件合理地選用。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師根據各科教學的特點適時、適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教學中,開發學生智力和情感,激勵學習動機,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奠定學生心理安全的基礎。
資料表明:一個人的學生時代,與老師在一起的時間超過與父母相處時間的兩倍,老師的人際交往80%是與學生交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活躍課堂心理氛圍,開發學生創造潛能和為學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基礎。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必須:a.熱愛學生。這是師生關系和諧的靈魂。b.理解學生。這是實現師生關繫心理相容的基礎。c.尊重學生。這是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支柱。
二、挖掘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提供心理自由環境。
學生的學習成功總是同其良好的心理品質,諸如濃厚興趣、正確動機和保持自信等聯系在一起。課堂教學中蘊藏著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師要善於抓住機遇。可以:
a.運用與創造情景,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
b.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c.運用幽默化解學生的心理困境。
三、重視教學情況反饋,運用不同形式進行心理疏導。
一個人的心理素質是在先天素質基礎上,經過後天的教育環境的影響而形成的。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必須要有良好的家庭環境熏陶和有效的教育引導,而培養了良好的心理素質,自然有助於防止心理疾病的產生與發展。
在家庭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有:
1、給孩子以正確的人生觀教育。使孩子從小懂得:為什麼活著,應該怎樣做人。在孩子心目中樹立正確的思想與追求,因為崇高的理想具有鼓舞人們前進和奮斗的巨大精神力量,可使人在艱難困苦中依然充滿希望和信心。
2、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如自我氣質的了解與完善,活潑開朗性格的塑造,廣泛的興趣和探究精神的培養。
3、及時進行青春期性知識和性心理教育。如青春期性知識的掌握,正確處理好男女同學之間的友誼與交往,自尊與互尊教育等。
4、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心理。能夠正確認識、評價和表現自己,通過孩子交往准則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輔導與訓練,掌握人際交往的社會性和技巧等。
5、積極健康的情感、意志、品格、品德心理的培養。學會把握自己的情緒,做情感的主人,學會正確處理理智與沖動、調節與控制,挫折與磨礪的關系。形成正確的倫理道德觀念,樹立自信心,對不良品德的預防與矯正等。
6、培養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注意力、記憶力、觀察能力、思辨能力、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有關復習與遺忘規律的掌握,以及積極主動探究的學習態度等。使孩子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確立恰當的學習目標;認識學習的價值,形成合適的動機水平,保持刻苦學習。

㈤ 談談如何做好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正處於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如果出現心理失衡或人格上的偏差,將對他們的一生的成長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成為社會有用人才。全面發展包括身心兩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健康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身體健康,還包括良好的精神狀態、健全的社會適應能力,即身心健康。具有健康的心理是成為社會有用人才的關鍵,因此加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重要。目前,小學生存在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等,種種情況都表明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那麼,怎樣才能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首先,必須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管理自己;認識、掌握周圍環境,同環境相適應;幫助學生解決面臨的問題,應付危機,擺脫困難,增強面對環境與壓力的能力和勇氣;使學生去除特殊症狀、改善行為、化解負面的思想與情感;指導學生選擇、決策和制定行動計劃;鼓勵學生通過探索,尋求生活意義,認清自己內在的潛能,使其能過健康的有意義的、自我滿足的生活。
其次,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根據小學生特點,其教育內容一般包括五個方面: 1 、健康與身體發展問題; 2 、學校教育與生活問題(學習缺乏計劃性、學習習慣欠佳、讀書不專心、厭惡學習、逃學曠課等); 3 、人格問題(多愁善感、害羞、自卑、過分自信、粗心大意、缺乏同情心、與人不能相處、情緒不穩定等); 4 、家庭與家屬關系問題(父母獨裁,對子女不能控制,破碎家庭,與學校不合作的家庭等); 5 、社會與道德問題(說謊、不禮貌、小偷小摸、常提綽號、打架、欺負女生等)。
其三,要掌握幾項原則。
1 、面向全體學生原則。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通過對學生的引導、指導、協助和服務,來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當對全體學生的教育工作做得有成效時,學生的問題便少發生,或容易解決。因此在制訂教育計劃時要著眼於全體學生,確定健康教育內容時要考慮大多數學生共同需要與普遍存在的問題,組織活動時要創造條件,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其中,特別是要給那些內向、沉靜、靦腆、害羞、表達能力差、不太引人注目的學生提供參與和表現的機會,使全體學生都得到有效的教育。
2 、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尊重,就是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尊重每個學生平等的權利。理解,則要求教師以平等的態度,按學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所感受的本來面目去了解學生。做到了尊重和理解,師生之間達到心靈溝通,從而產生一種 「 遇到自己人 」 的感覺。只有教師尊重學生時,學生才會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績和進步,體驗到做人的尊嚴感。而自尊、自重、自信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徵,是心理健康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學生如果被教師尊重和理解,他就會信任教師,願意向 老師傾吐內心的思慮、惶恐、苦悶。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心理健康教育獲得成效的基本條件。
貫徹這一原則注意以下三點:
c 、運用同感的態度和技術加深對受輔學生的理解。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 「 透過受教學生的眼睛看世界 」 ,要把對學生的理解和感受反饋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尊重、理解和接納,從而拋開心理上的防範,把自己內心世界的東西都說出來。
3 、學生主體性原則。
在教育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需要為出發點,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 「 唱主角 」 。要鼓勵學生發表看法、宣洩情感、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應避免說 「 你聽我說 」 、 「 我告訴你 」 之類的命令式的口吻,應用鼓勵性、商量式的語氣說話。如 「 我能體會 」 、 「 原來如此 」 、 「 請繼續講 」 、 「 你的意思是不是這樣 」 、 「 請聽聽我的意見 」 、 「 我想作一點補充 」 、 「 我同情你的處境 」 等。
4 、差異性原則。
承認學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充分尊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異,對不同年級、不同學生要進行分類指導,以滿足其不同心理需要。尤其是對有心理問題或行為問題的學生要進行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個別指導。重視學生個別差異,強調對學生的個別化對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個別差異的了解,不但要了解學生的共性,更要注重了解學生的個別性、差異性;通過一對一、面對面的接觸來真正了解一個學生,恰當處理學生的害羞、自卑、防衛心理帶來的溝通障礙。認真做好個案研究。積累個案資料,提高個別教育的實效。根據不同個體制訂個別化教育目標。
其四,利用好幾條途徑。
一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種心理因素,優化學生心理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增進文化的同時,以潛移默化的方式進行滲透性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其心理素質的全面提高。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教育過

㈥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有哪些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分析: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研究的必要性。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它立足於學生未來的成長,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這不是說在小學重新開設一門新課程,而是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滲透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優化整個教育過程。
行為主義觀的心理學家斯金納(B.F.Skinner)、社會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班杜拉(A.Banra)等認為,心理發展是量的不斷增加過程,是由環境和教育塑造起來的。由此可見,要使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順利展開,研究環境的創設與教育方式的突破是必需重視的途徑:
(一)外在環境的創設:
人與環境密不可分,馬克思曾經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時,環境也創造人。」可見,環境對人的影響力之大。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獲取知識的場所,其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效果,物質環境的高雅有助於學生保持健康的心態、培養良好的品格。
1、 校園環境建設
(1) 校園主環境建設
(2) 校園、班級文化建設
2、校方積極溝通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
心理學專家指出:家庭是在兒童出生後首先接觸到的環境,是對兒童影響最早、影響時間最長的環境。因此,家庭環境對於兒童的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班主任對於特殊家庭的家長和孩子更需多關心,讓家長們認識到: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離不開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環境。學生從小生活在溫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長輩的正確的愛,必然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安全、愉快,充滿歡樂和信心,良好的情緒從小就占據心理狀態的主要地位,從而保證每一個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二)精神環境的創設:
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楷模。教師是精神環境的核心因素,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良好的精神環境則依賴於教師完美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和對教育事業執著的追求。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所涵蓋的遠遠不只是一兩位心理健康輔導教師的努力可以達成的,它還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需要體現的是一個學校的文化,體現的是一個學校的凝聚力,體現的是人文關懷和對兒童文化的尊重。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較大影響。我認為,為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應該不斷努力,
(三)矯正時注意方法做好保密工作:
要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實效性,讓學生毫無顧慮地說出自己的心聲,找出問題所在是很關鍵的。而要讓學生敢於說出心聲,及時做好保密工作是很重要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加強這方面的保密工作,盡可能保護學生個人隱私。這時,創設使學生感到安全的心理測試、治療的環境和氛圍,運用合理而巧妙的「保密方法」,會對測試的真實、可信提供保障。
四、總結: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新的時代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正確認識了「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當今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以後,我們應努力對教育的途徑與方法進行研究:創設更好的校園、班級、家庭等外在環境,合理運用教材內容、和諧師生關系,重視發覺精神環境的建設。
現代化的教育時代中,我們更不容忽視學校、社會、家庭的聯系,形成三者結合的教育網路,建立心理健康的「維護-預防-治療」等體系。在實施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時,應該盡量做到家校結合,巧妙地用科學的方法對不同個性特徵的學生進行不同層面、不同方法的心理健康干預,旨在尋求更適合學生個體的教育方法與手段,盡可能減少學生內心的矛盾性,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逐步達到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目的。
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而細致的工作,今後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也許會採用多種途徑和多樣化的方法,這有待我們進一步研究。各科教師需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的識,作為教師的我們在不斷研究的過程中必須付出細心和耐心,同時更應該不斷地加強自身的心理保健,提高心理素質,以自己的言行、健康的人格給小學生以積極的感染。

㈦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怎麼開展

小學生還小,基本上還不太懂事,但是心理發育已經開始了,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跟版上,否則的話權,對其人生很不利,可是小學生的認知較淺,講大道理肯定不行,只有由淺入深,形象生動的一些榜樣例子才能潛移默化,使其得到教育,心理才能得以健康發展。

閱讀全文

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