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職業教育從小學開始早不早美國小學二年級學生的職業調
小學生學籍號數與身份證號號碼是不一樣的。學籍號:是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文件「京教基[2000]062號」的要求編排的標識,CMIS系統和學生卡系統用學籍號唯一標識一名學生。2013年9月,首部全國性《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正式實施,我國2億多中小學生獲得唯一的學籍號,實行「籍隨人走、終身不變」。2015年2月,教育部通過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為全國中小學生發放了正式學籍號。制度內容:學籍號的確定:學籍號由16位構成,其中各位的意義為:省市位(2位)+區縣(2位)+學校類別(1位)+學校(3位)+學生類別(1位)+屆別(2位)+班(2位)+學生號(2位) +校驗位(1位)。教委定義省市位和校驗位: ①*省市位(2位):北京市為:01。 ②*區縣編號(2位): 註:由於北京撤縣改區,區縣代碼隨之改變。 ③ *學校類別(1位):0=小學; 1=初中; 2=小學、初中並存學校(九年一貫制); 3=小學、初中、高中並存學校; 4=完中; 5=普高; 6=職高; 7=職普高並存學校。 ④*學校(3位):編碼由各區縣編制定義。註:這三位是學校編碼的最後三位,即學校自編代碼。 ⑤*學生類別(1位):0=小學生,1=初中生,2=普高學生,3=職高學生,4=小學生(借讀生),5=初中生(借讀生),6=高中生(借讀生),7=小學生(按北京市戶口對待借讀生),8=初中生(按北京市戶口對待借讀生),9=高中生(按北京市戶口對待借讀生)。 ⑥*屆別(2位):按入學年度後兩位加學年制年度計算,為學生應畢業年度的後兩位。 ⑦*班(2位)、學號(2位): 編碼由各學校編制。學籍號以身份證號為基礎:2013年8月22日,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副司長杜柯偉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此前,一些地方對學籍的規定管理不夠嚴謹,出現一人多籍、人籍分離、有人無籍等問題。學籍管理辦法實施後,學校將通過電子學籍系統統一申請學籍號,杜絕「虛假學籍」、「重復學籍」等問題。
㈡ 職業學校收一個沒有讀完九年義務教育的小學生違法嗎
不違法。但是一般職業學校也要求有初中畢業證完成了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學生。建議去民辦職業學校,對這方面要求會相對松一點,畢竟不能剝奪孩子學習的權利。
㈢ 如何提高小學生整體發展水平
一、促進教育幹部的內涵發展
教育幹部的內涵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關鍵。教育幹部的思想素質、工作能力、管理水平決定著學校的辦學水平。
1.提高教育幹部管理素質。要抓好教育幹部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努力提高他們的決策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靠良好的干風影響和帶動優良的師風。
2.促進校長內涵發展。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是「師者之師」。校長是管理者、領導者和教育者的統一體,掌握著決策、指揮、實施和評價的權力,肩負著培養人才、發展學校和激勵教職工的責任。因此,校長必須要靜下心讀書,沉下心思考,安下心總結,虛下心借鑒,狠下心磨練,努力提高管理素養,力爭做到精通教育科學,精通教育技術、精通教育藝術,並具備教育探索與研究的膽略、作風和能力。
3.完善教育幹部內涵發展機制。要建立健全教育幹部的培訓、學習機制,促使教育幹部在專業閱讀中厚重管理底蘊,在學習借鑒中拓寬管理視野,在交流研討中開闊管理思路,在總結反思中提高管理水平。
二、促進教師的內涵發展
教師的內涵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核心。教師的內涵發展首先是職業理想的提高,其次是專業素養的發展。
1、提高教師職業理想。加強教師職業理想教育,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扎實開展「三講三比一爭創」活動,培育教師的學識魅力和人格魅力,倡導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職業精神。
2.提高教師職業道德。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要求教師模範遵守社會公共道德規范,認真執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做到遵紀守法、師德高尚、愛崗敬業、廉潔從教、熱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引領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觀、教學觀、質量觀、學生觀。要突出抓好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讀書活動,以豐富教師的文化底蘊,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
3.提高教師專業素養。要把教學基本功、教學常規落實當作教師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專業技能和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基礎條件,要在提高教學基本功、課堂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效益上下苦功夫,努力打造優質高效課堂。扎實開展以鋼筆字、粉筆字、毛筆字、普通話、教材分析、教案撰寫和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等為主要內容的教師基本功訓練、展示和比賽活動。扎實開展「磨課」活動,不斷完善「磨課」的形式,開展校本「磨課」、區域「磨課」、網路「磨課」。不斷豐富「磨課」的內涵,要引導教師磨出教學理念,磨出教學素養,磨出教學技巧,磨出教學模式。學校必須創設讀書、研討、交流、借鑒、引領、磨練、反思、寫作的契機,為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搭建平台。
4.建立教師內涵發展新模式。積極構建「在專業閱讀中獲取專業素養、在專業寫作中發展專業素養、在專業發展共同體中提升專業素養」的教師內涵發展的新模式。
三、促進學生的內涵發展
學生的內涵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根本目的。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是教育的落腳點。
1.堅持德育為先。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堅定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培養學生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良好品質。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加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加強尊重意識、責任意識和人文情懷的培養。
2.確立全面發展的質量觀。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堅持文化知識學習與思想品德修養的統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加強體育,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加強美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重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國防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成立各種學生社團組織,在活動中培養品德,磨練意志,啟迪智慧,提高能力。
3.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養魚養水,養花養根,育人養心。學生的心靈是純潔的,必須用高尚的道德來培育和塑造,必須用聖潔的情感來感召和陶冶,必須用書籍的甘露來滋養和潤澤。要廣泛開展讀書活動,引領學生以書籍為友,以思考為樂,促使學生在閱讀中創造精彩的人生、塑造美好的心靈。
四、促進課堂的內涵發展
課堂的內涵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載體。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渠道,是檢驗學校內涵發展的載體,課堂能充分體現校長的管理理念、教師的素養、學生的素質、課程的實施和學校管理的情況。
1.確立科學的課堂教學理念。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確立全員、全程、全方位、全面的「四全」課堂教學理念。全員,指全體學生,抓落實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每一類學生,面向每一位學生,面向最後一名學生。還要以中等生落實的效能為標准,定容量,定進度,真正做到「抓兩頭帶中間」。全程,指課堂全過程,從課堂每一秒鍾計算,對每個教學專題、教學環節、教學子目標,都要優化落實方法、程序、手段,做到惜時如金,追求落實效能最大化。全方位,指學生、教師感官和教學用具等資源,教學上教師要綜合利用手、口、眼、耳、腿、腳和教師的教學用具等資源和陣地;學習上學生要綜合利用手、口、眼、耳及其書籍、資料、用具、包括夥伴。落實教與學的目標必須全方位,做到口頭與書面表達整合統一,練習像考試一樣,訓練像考試一樣,像考試要求一樣抓規范落實。全面,指「三維」教學目標,既要抓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落實,也要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建構。
2.轉變課堂教學觀念。學校要引導教師實現課堂教學觀念的「兩個轉變」,由「師本」課堂向「生本」課堂轉變,由知識課堂、能力課堂向育人課堂轉變。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創造時機讓學生閱讀、敘說,提問、做題、思考、合作、辯論、實驗、總結、評價。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育人功能,突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教材中比較明確的育人素材要重點講,教材中蘊含的育人素材要挖掘出來講,與教材密切相關的育人素材要補充進來講。
3.構建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深化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促進課堂教學優質高效,必須「教有模式」、「教學有法」。各類課型的課堂教學的建模至少包括九個方面:創設情景,展示目標,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展示交流,矯正反饋與點撥深化,典型問題和題目解析,鞏固性活動,應用性活動,總結與檢測。
4.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要努力探討課堂教學「三個環節」的最佳實施方法,即學習環節、展示環節和反饋環節。
5.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各學校應組織開展觀摩課、示範課、研究課、優質課、「磨課」和全員「賽課」活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實施學校「系列名師」培養工程,增強教師對課堂研討的積極性。「系列名師」包括教壇新秀、骨幹教師、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系列名師」的評比以課堂教學為主,「系列名師」的主要職責是指導其他教師研究課堂教學。
五、促進課程的內涵發展
課程的內涵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基礎。課程實施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提高素質教育質量的保證。
1.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在認真開設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基礎上,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創造性,開發校本課程,進而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三級課程體系。
2.扎實做好校本課程的實施工作。校本課程開發要堅持「著眼素質、扎實基礎、全面發展、培養特長」的原則,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發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校本課程要包括基礎性課程、豐富性課程、發展性課程。要做好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地域文化、學校文化的整合工作。為保證校本課程的實施質量,要建立健全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制度,重點看教師的實施情況和學生學習的成果,如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演出等成績。
六、促進管理的內涵發展
管理的內涵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保證。只有積極探索制度管理、民主管理和人文管理的方式方法,才能提高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程度。
1.實行制度管理,規范管理行為。首先,學校要完善管理制度,形成制度管理體系。規章制度要涉及人、財、物、時、空和信息等管理的各個要素。包括行政管理、德育管理、教育教學管理、總務後勤管理、幹部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課程管理等等。學校要明確各部門、各類工作人的崗位職責和量化考核細則。要突出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學管理制度健全,包括教師專業發展、教學常規、教學質量、考試評價、教學研究、課題研究、學習研究、學生學習習慣養成、興趣小組與社團活動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等等。其次,學校規章制度的制定要科學。制度建設一定要因地制宜,一定要突出實用性,突出效能性,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突出科學的全面的質量意識。學校的規章制度要體現以人為本,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師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面向全體學生,利於師生全面健康發展。制度的制定要充分發揚民主,廣泛聽取教職工的意見和建議,要匯聚民意,要集思廣益。再其次,制度的執行要科學。要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做到制度的制定公開、執行過程公開、執行結果公開。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事事平等。一定要維護制度的權威性、公平性、公正性。
2.實行民主管理,提高管理效能。一是要發揮教代會的作用。學校制度的制訂、決策的形成,都要依靠大家「商量」出來。凡涉及全校教職員工利益,或重大決策,都要提交教代會討論決定。二是要實行校務公開。學校應充分發揮校務公示欄的作用,將全校師生關注的招生、收費、評優、提干、考核、職稱評聘、黨員發展、物資采購、教師發展、學生成長、後勤保障、辦公會議紀要等內容,全部公示出來。為了消除文本公示周期短、更新快,不便於外出教職工知曉的弊端,可以實行網上公開,大力開展網上點題互動交流活動。三是要實行民主監督。在實現文本公開、網路公開的同時,學校教代會代表教職員工對所有重要制度和政策的出台、教職工工資和職稱的變動、財務支出、建設工程招標和投標等工作實施過程監督。
3.實行人文管理,激發管理活力。學校領導要尊重教職工的人格、能力、智慧、榮譽,要關心教職工的身心健康和專業發展。執行制度中要體現人文關懷,要充分體現制度的「柔性」一面。管理者要以心換心,用真情實意來打動教職工,用有效的人文關懷鼓舞教職工,以增強教職工的主體意識,進而激發出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
七、促進文化的內涵發展
文化的內涵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表現。學校文化是師生認同的信念、觀念、語言、禮儀的聚合體,它決定著師生的價值追求和發展目標,同時顯現在學校的教育行為、物質載體之中。學校文化建設最關鍵的東西在於使命、願景、價值觀。使命是學校的責任,願景是學校的藍圖,價值觀則是學校對於好壞、善惡、美醜、成敗、是非的基本信仰和評價標准。
1.精心打造精神文化。學校的干風、教風、學風、校風、校訓不僅體現了學校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辦學經驗、也體現了學校的價值追求,更能體現出教育幹部、教師和學生的精神風貌、思想覺悟、道德水平和人生觀、價值觀。各學校要充實、完善和解讀干風、教風、學風、校風、校訓,使之具有歷史的使命和時代的氣息,同時,要加強干風、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廣泛開展幹部修官德、教師修師德、學生修品德活動,積極營造良好的精神文化。
2.精心打造制度文化。制度與文化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制度是硬文化,文化是軟制度;制度是文化的體現者和守護者,制度作用的發揮同樣會受到文化的保護和滋養。各學校要加強制度建設,完善管理機制,健全教職工綜合評價機制、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機制、教學創新機制、全員育人機制和各部門、各類人員的管理制度,並認真執行,形成制度文化。
3.精心打造物質文化。建築和教育教學設備是學校文化的物質載體,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築和設備本身就富有文化氣息和鮮明的個性,我們要使它們具有歷史的厚重,文化的含量和時代的氣息。我們要充分發揮它們在育人和教學中的作用,要建立健全各種設備管理使用的制度,明確各類管理人員的職責,加大設備使用的領導和監管力度,增加設備使用在教職工量化考核中的比重。要讓教育教學設備為教育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為提高素質教育質量服務。要開足開齊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理化生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科學探究室、綜合實踐室、微機室、音樂室、美術書法室等各類功能室要定時向師生開放。教師上課必須使用多媒體,充分發揮筆記本電腦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學習、借鑒、研討和寫作的作用。既要抓好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也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發揮各種設備的作用,如開展體育文化藝術節、科技節、讀書節等。也要成立各種學生社團組織,引領社團成員利用教育教學設備開展學習、探究、實踐活動。在總經驗的基礎上,努力形成各類教育物質的管理和使用的文化。
4.安全工作是學校文化的精神護衛。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和諧,安全工作是校園和諧的保證。學校要大力加強平安校園建設,全力消除學校危房和設備設施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建立健全學校安全責任制,形成強有力的責任體系,把安全工作落到實處。健全和完善學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隱患排查制度、安全預警機制和安全事故應急機制。強化安全教育和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配合有關部門大力整治學校周邊環境,優化育人外部環境。
5.確立文化管理的理念。學校的管理既是行政的管理,也是理念的管理,歸根結底是文化的管理。因此,學校必須精心打造精神文化、核心理念文化、集體風紀文化、制度文化、校園文化、教研組文化、班級文化、功能室文化和各種物質文化等,通過文化的打造,提高學校的辦學品位。
八、促進特色的內涵發展
特色的內涵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彰顯。學校特色不僅能反映出學校的管理水平、辦學效益,更能體現出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1.特色創建的基本原則。各學校要依據先進性原則、校本性原則、實踐性原則、群體性原則、發展性原則的要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充分論證、總結、提煉的基礎上,努力在育人、教學、管理、課程、教師、學生等某一方面創出特色。
2.特色創建的基本內涵。學校特色項目的選擇要以辦學經驗、教師優勢、學生特長和教育教學資源情況為基礎,要彰顯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民俗特色、校本特色、生本特色,要有群眾基礎,要得到師生的認同。
3.特色創建的基本要求。學校特色的創建是一個有計劃,有組織,有總結,有評價的過程。特色的創建工作必須有物質的載體、制度的保證和精神文化的支撐,要捨得物力、財力、人力和精力,要凝聚學校的辦學經驗,要凝聚教師的教育教學智慧,要凝聚學生的聰明才智。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特色的創建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㈣ 對小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范訓練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一、總則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智育、體育、美育等相互聯系,彼此滲透,密切協調,對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和學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中等職業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遵循職業學校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按照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其基本任務是把學生培養成為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社會公德和文明行為習慣的公民,進而成為報效祖國、積極進取、誠實守信、敬業樂群,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要體現時代感,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應遵循以下原則:與時俱進,繼承和創新的原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知與行相統一的原則;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二、德育目標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目標是:使學生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和黨的基本路線,確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理想信念,具有為人民服務、奉獻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科學的思想方法;自覺地遵紀守法,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熱愛專業,勤奮學習,勇於創造,大膽實踐,具有良好的職業習慣和安全意識、質量意識、效率意識、環境意識。
具體要求如下:
1.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覺維護祖國的尊嚴、榮譽、獨立統一和各民族的大團結,視國家利益為最高利益,立志為建設祖國,振興中華而奮斗。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正確理解和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3.努力學習初步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觀點和方法,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正確認識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增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4.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確立正確的職業觀、擇業觀、創業觀,形成符合社會和個人實際的就業觀,提高自我就業能力,做好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准備。
5.樹立社會主義民主觀念和遵紀守法意識。學習和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相關法律,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維護合法權益;遵守校紀校規和職業崗位規范。
6.具有社會公德、職業道德意識和文明行為習慣。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誠實守信,敬業愛崗,心中有祖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學會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
7.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樂觀向上,學會合作與競爭,提高應對挫折、匹配職業、適應社會的能力。
三、德育內容
1.民族精神教育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培育和弘揚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偉大民族精神的教育;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的教育;
創新精神的教育。
2.理想信念教育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經濟與政治基礎知識教育;
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礎知識教育;
立足崗位、奉獻社會的職業理想教育。
3.道德品質、文明行為教育
集體主義精神、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教育;
社會公德、家庭美德教育;
以誠信、敬業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
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交往禮儀以及職業禮儀的教育與訓練;
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的教育;
保護環境的教育。
4.遵紀守法教育
法律基礎知識教育;
職業紀律和崗位規范教育;
自覺遵守學校紀律和規章制度的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教育;
心理咨詢、輔導和援助。
除以上各系列教育內容外,中等職業學校還要隨著經濟、政治形勢發展進行形勢任務和時事政策教育。
四、德育途徑
1.德育課教學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職業道德和職業指導教育、創業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陣地。
德育課教學應貼近學生、貼近職業、貼近社會,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充分發揮德育課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職業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2.其他課程教學
文化課教學應結合課程特點,充分發掘德育因素,有機地滲透德育內容;專業課教學應結合職業特點和專業技術發展的需要,對學生進行職業理想、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與創業精神教育。學校應經常性地組織開展專業技能競賽活動,通過活動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技能,增強職業意識,提高職業能力。
3.實訓、實習與社會實踐活動
實訓、實習既是強化學生職業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也是對學生進行勞動觀念、職業意識、敬業精神、職業紀律、職業責任感教育和促進職業道德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途徑。實習過程中,教師應與實習單位共同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相關崗位的職業道德規范教育及其養成訓練。
學校要把社會實踐活動納入教學計劃。定期組織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瞻仰革命聖地和遺址,祭掃烈士墓,參觀城市、農村和名勝古跡,參觀現代企業等活動;組織學生參加軍訓、公益活動、社會調查、志願服務、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國情、了解社會、了解職業,認識自身生存與發展的主客觀條件,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增長才幹,完善自我,全面發展。
4.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指導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各學校要按照《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要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職業發展的需要,分階段、有針對性地設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內容。根據學生特點和他們在成長、學習、生活和求職就業等方面的實際需要進行教學、咨詢、輔導和援助,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
職業指導是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的重要途徑,各地各學校要按照《教育部關於加強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指導工作的意見》的要求,在職業指導工作中全面滲透德育內容。加強職業意識、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和創業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加強就業服務,提高就業服務的水平和質量。
5.班主任工作和學校管理、服務工作
班主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肩負班級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職責。班主任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和專業特點,遵循德育規律,組織建設好班集體,做好個別教育工作,培養好的班風學風;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密切聯系家長,充分利用家長、用人單位、行業及社區等各種資源對學生進行教育。
做好德育工作是學校全體教職工的共同責任。教師要熱愛學生,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學校各項管理工作都應與德育緊密結合,要從關心學生發展的需要出發,著眼教育,嚴格要求,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實現管理育人。學校各項服務工作都應體現德育功能,全體服務人員應熱愛本職工作,以身作則,優質服務,使學生受到感染和激勵,實現服務育人。
6.黨團組織、學生會工作
要通過舉辦業余黨校、團校和組織黨章學習小組等多種形式,組織學生特別是學生積極分子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要發展符合條件的優秀學生入黨。
共青團、學生會是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組織形式。共青團、學生會應根據各自任務和工作特點,積極開展適合學生特點、喜聞樂見、健康有益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
學校要通過黨團組織、學生會、班集體、學生社團,有組織地開展科技、文藝、體育活動。要鼓勵、指導學生建立各種課外興趣小組和社團,因地制宜開辟活動場所,建設活動設施,使學生在寓教於樂的活動中培養健康的情趣,發展個性特長,提高審美能力,錘煉意志品質。
7.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要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徵和職業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要開展生動有效的校園文化活動,大力加強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要結合民族傳統節日、重大事件和開學、畢業典禮等,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活動。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建設,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加強校報、校刊、校內廣播電視、校園網路等的建設,發揮黑板報、櫥窗、圖書館、陳列室及模擬職業場景等的宣傳作用和校訓、校歌及學校發展歷史等的激勵作用,注重宣傳先進的企業文化以及行業勞動模範和學校優秀畢業生的事跡。
8.家庭與社會
家庭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品德的形成、個性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學校要通過家訪、家長會、家長接待日、舉辦家長學校、開展家庭教育咨詢、建立家長委員會等多種方式,密切與家長的聯系,指導家庭教育,使家長了解並配合學校貫徹實施好本大綱,改進家庭教育的方法。
各級政府和社會各部門均應履行關心、促進和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義務。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主動協助政府並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開發利用社會的德育資源,開辟青少年教育的社會教育輿論陣地,加強社會文化市場及娛樂場所的管理,配合做好《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實施工作,打擊腐蝕毒害青少年的犯罪行為,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文化環境、治安環境和社區環境。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採取有效措施,充分依靠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社區教育委員會和街道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各種社會團體,並同所在地的機關、部隊、企業建立固定聯系,發動、協調社會力量支持和參與德育工作,逐步建立學校與社會相互協作的社會教育網路,共同營造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教育環境。
五、德育評價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評價的內容與標准以本大綱為依據。評價由學校德育工作評價和學生品德評定兩方面組成。
1.學校德育工作評價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結合本地區教育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德育工作評價指標體系,定期對學校德育工作進行督導評估。學校實施本大綱的情況應作為考核校長和學校工作的重要依據。在評估工作中應注意聽取學生、用人單位的意見。
學校要加強對德育課教學質量、班級德育工作、部門及教師育人質量的考核評比,把德育工作實績作為對部門及教職工考核的重要內容。
評價與創建相結合。通過創建文明學校、文明班級和評選優秀學生和學生幹部等活動,形成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對成績突出的學校、班級和個人要及時給予表彰獎勵。
2.學生品德評定
對學生品德的評定,應根據本大綱規定的德育目標,並結合行業和用人單位對從業者的品德要求,對學生在思想政治覺悟、道德與職業道德品質、遵紀守法等方面的行為表現提出具體要求,由學校制定具體測評辦法,並組織測評工作。對學生的品德測評,應堅持科學性、客觀性、教育性、民主性等原則。
六、德育的領導與管理
1.德育工作管理體制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有明確的機構負責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應根據本大綱德育目標要求與教育內容,針對本地區和不同類型學校需要,制定本大綱實施細則以及實施情況的評估制度和辦法,定期對本大綱的實施情況進行督導、檢查評估。
學校實行校長負責的德育工作管理體制。黨組織要發揮德育的監督保證作用。全體教職工都要做學生的德育工作。學校要建立貫徹實施本大綱的崗位責任制及考核、獎勵辦法,明確各部門的育人責任,並落實在工作的各個環節中,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全面、全程、全員育人的局面。
2.德育工作隊伍建設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選拔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同志從事德育工作。優化隊伍結構,建設一支專兼結合、功能互補、政治堅定、業務精湛的德育工作隊伍;制定規劃,有計劃地培訓學校的校長、班主任、德育課教師及其他德育工作者,不斷提高德育專(兼)職工作者的素質和德育工作的能力、水平;培養一批在德育工作方面有專長和造詣的管理者、優秀校長(書記)、班主任、德育特級教師和研究人員;切實解決德育專(兼)職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3.德育工作的經費與物質保障
德育經費要確立科目、列入預算。學校德育經費投入的范圍,包括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教學、管理和日常德育活動兩部分。教學、管理經費投入包括德育課教學、德育專職教師的培訓提高、社會考察與調研、有關教研室的業務條件建設和圖書資料購置、德育科研。日常德育活動經費投入包括對學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假期和課余時間組織的學生社會實踐、大型德育活動以及用於學生和德育隊伍表彰獎勵等所需經費。學校應把建設適應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德育設施、設備和活動場所、基地納入總體建設規劃,並從基本建設費和設備費中給予保證。
4.德育科研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把德育的研究項目列入科研規劃,建立德育研究組織,並充分發揮其作用,為實施本大綱提供理論指導和業務咨詢。要注重學生政治思想品德現狀和發展趨勢的調查,結合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面臨的實際,確定研究課題,探索德育規律,不斷提高研究水平與實際工作水平。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建立和完善德育研究成果的鑒定、獎勵、推廣機制。
參考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在初中階段"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是
(1) 加強國情教育、法制教育、紀律教育、品德修養
(2) 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3) 民族團結教育
(4) 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德育的主要內容
德育的內容實際上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內容。德育的內容應當包括三個主要層次:一是基本道德行為規范的教育;二是公民道德與政治品質的教育;三是較高層次的世界觀與人生觀、理想教育等。依據這一層次劃分,我國小學德育內容的重點具體說來應當包括或強調以下幾個方面。
1.基本道德和行為規范的教育
基本道德是個體生活的基礎性道德要求。基本道德往往是歷史上傳承下來為人類社會廣泛接受的道德規范。
美國教育學者阿迪斯?瓦特曼說,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我們總將有著和我們祖先同樣的需要。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過我們的一生,和周圍的人友好相處,保持那些指導我們更好成長的品質。這些品質是歡樂、愛、誠實、勇敢、信心,等等。
德育的基礎是要教學生學會做人,所以諸如公平、正直、誠實、勇敢、仁愛、熱愛勞動、艱苦樸素等應當成為中小學德育的奠基性內容。在基本道德教育方面,我們曾經有過極左的思維,用道德的時代性、階級性、民族性等等否定道德的歷史繼承性和全人類的共性。其結果是基本道德情感的消失和起碼的道德規范的喪失。極端的例子是「文革」時期,打、砸、搶等犯罪行為反而成為合乎道德的「正義」行動。這一歷史教訓在今天的德育實際中決不可以輕易忘記。
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為教育,培養學生文明行為習慣,也是學校德育經常性的重要的內容之一。學生無論在學校、家庭和公共場所,都應當遵守文明行為規則。文明行為的內容廣泛,涉及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看起來似乎是日常小事,但卻是一個有教養的人的文化修養和精神內涵的標志或表現。當然,文明行為不只是一個人的行為的外部表現,重要的是這些外部行為應反映出一個人的內部心靈或性格的特徵。否則,一些人學會了「彬彬有禮」、衣著講究,給人一種很有「教養」的印象,但實際上他仍可能是虛偽、狹隘、自私和粗魯的人。所以文明行為教育應當同個體的精神培育結合起來。
小學生的「學生守則」以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小學生必須遵守的行為准則。它是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為及其他道德品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學校要教育學生堅持不懈地嚴格地切實地遵照執行。對小學生進行基本道德和行為規范的教育是小學德育內容的重中之重。
2.公民道德與政治品質的教育
公民道德與政治品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民主法制觀念和其他政治常識的教育等項內容。
集體主義教育是社會主義道德品質教育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集體主義教育必須要養成學生善於在集體中生活的習慣,使學生能夠關心集體,關心同學,願為集體和同學服務;學生對集體要有責任感與榮譽感;發展同學間的友誼,促進同學間的團結。我國現在的小學生許多人是獨生子女,對他們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是他們健康和幸福成長的重要途徑。
愛國主義是人類一種最古老的感情,是千百年鞏固起來的、人們對祖國一種最深厚的情感,是對祖國在歷史上所起的進步作用的正確理解,也是力圖使祖國更富強、更強大,為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作出更大貢獻的一種堅定的志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應當注意的問題主要有:第一,愛國主義教育既有一般的對於祖國的嚮往、愛戀之情,也有對於具體的祖國的熱愛與奉獻的沖動。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主要是倡導民族奮發精神,煥發兒童和青少年的鬥志,為把祖國建設成一個社會主義強國而不懈努力。其中要特別注意實現愛國主義教育對小學生學習動機的增強作用。第二,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制度是一致的。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中國歷史的必然選擇。所以真正的愛國主義者必然熱愛社會主義制度,擁護改革開放政策。應當努力實現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的教育的內在統一。第三,愛國主義應與改革開放的新形勢緊密結合。由於科技、經濟的發展,今天的世界已經變成了一個「地球村」。中國的發展進步是世界發展進步的一部分。當今世界的許多問題也只有從全球的大局出發才有可能解決。加強各民族之間的理解與合作是世界進步和國家發展的重要條件。所以,今天的愛國主義教育,應當將愛國主義同國際主義、國際合作和對世界和平事業的理解和支持等等緊密地結合起來。
愛國主義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表現是自覺維護民主與法制。所以法制意識的培養也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小學階段應當努力對小學生進行民主與法制的啟蒙教育,使學生對民主的政治與社會生活及其條件有較為感性和直接的了解,從小樹立民主與法制的觀念。同時還應當採取適合小學生發展實際的形式進行其他有關國家政治生活常識的教育。
3.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的基礎教育
世界觀、人生觀、理想是人的精神內核。對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的培育是德育的最高目標,同時也是德育的基礎性工作。只有確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美好理想,學生才可能有健康、自覺的價值生活,才能有真正合乎道德的行為,形成真正的文明行為習慣。兒童、少年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的形成、發展的關鍵時期。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的基礎教育應當成為德育的重要內容和根本任務。
小學德育在處理這一方面內容時要注意的問題有兩個方面。第一,小學生年齡和發展的實際決定著小學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是努力探索適應我國小學生品德發展實際的教育方式,生動活潑地完成啟蒙和奠基性質的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教育的任務。第二,採用適當形式開展這一教育不等於完全否定這方面的教育。適當地開展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能和可行的。
以上是德育內容的重點。在這一方面,我國政府對小學的德育內容有統一的規定,目前主要體現在《小學德育綱要》上。
《小學德育綱要》規定:「小學德育主要是向學生進行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內容的社會公德教育和有關的社會常識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識、淺顯的政治常識以及同小學生有關的法律常識),著重培養和訓練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教育學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國。」具體德育內容主要有以下十條:一、熱愛祖國的教育;二、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教育;三、熱愛人民的教育;四、熱愛集體的教育;五、熱愛勞動、艱苦奮斗的教育;六、努力學習、熱愛科學的教育;七、文明禮貌、遵守紀律的教育;八、民主與法制觀念的啟蒙教育;九、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十、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㈤ 小學生如何進行職業啟蒙教育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
方法/步驟
不能在物質上太過於苛刻孩子。窮有很大可能會讓孩子自卑
要培養孩子某方面的特長,讓他在小夥伴面前有優勢。包含讀書成績好或者打籃球厲害
不要對孩子沒有鼓勵的聲音,鼓勵是培養孩子很好的渠道
讓孩子有一些榮譽感,得到社會的認可。比如拿了什麼獎或者手工做出一個什麼東西都可以的哦
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都是很棒的爸爸媽媽,所以你要對自己有要求哦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讓他的思維方式變得樂觀積極
㈥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簡答題 教師職業角色有哪些特點
教師職業有哪些特點呢?概括起來,有如下幾點:
一、行為的示範化。
「師者,人之模範」。教師勞動與其他勞動的一個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教師主要用自己的思想、常識和言行,通過示範的方式去直接影響勞動對象。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最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範,是學生最活生生的榜樣。總之,教師的示範是學生最直接、最經常的表率,是引導和促進學生成長所不可缺少的手段。
二、訓練的專業化。
教師這些從事學校教育工作的人,教師職業同樣需要同醫生那樣的、必須經過的專門職業培養。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需要專門的訓練才能掌握它。要求有專門的知識和技能作保證,有把學生教育放在首位的良好的職業精神,職業道德,其職業行為具有特殊的標准和嚴格的要求。
三、角色的多樣化。
(1)從職業的對象來說,教師職業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不是無生命的物質,是正在成長中的兒童青少年。他們具有主觀能動性,而且千差萬別,人人不同。社會職業中沒有任何職業的對象能像教師職業的這種對象有如此的復雜性。醫生的對象也是人,但是它是人的疾病。而人與人之間的生理解剖是沒有什麼差別的。教師職業對象是人的成長,是體力和腦力的發展,是知識的獲取,智慧的增長,品德的養成。這個過程每個人是不一樣的。教師要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才,如果不研究學生成長的規律,不懂得教育的規律,不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是很難做到的。
(2)從職業的內容和任務來講,教師的工作不僅要教書,而且要育人。唐朝教育家韓愈說,教師要「傳 道、授業、解惑」 。今天來說,就是要使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把他們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教育的內容很豐富,任務很復雜。不是只有知識就能教好學生,教師不能只是一名教書匠。教師需要有專業知識,而且要有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養成學生崇高的思想品德的專業能力。
(3)教師的工作方式也與其他社會職業不同。他不是像其他職業那樣要使用什麼工具,而是要用教師自己的知識、智慧、人格魅力在和學生共同活動中去影響學生。教師對學生來說是知識的傳播者,智慧的啟迪者,情操的陶冶者。正是教師職業的這些特點,就要求教師做到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
㈦ 職教雲小學生適用嗎
嗯,只能說有一部分學生可以,但是並不適用,所有的學生教育應該全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