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近幾年中小學教育狀況的變化有哪些
小學教育的主要任務是讓孩子們掌握基本的讀、寫、算技能,這一基本的目標在世界各國的小學教育來看都是沒有多大差別的。只是,在六年的時間里完成這一基本任務總是綽綽有餘的,而在完成了讀、寫、算基本技能訓練之後,學校教育再朝何種方向發展則體現了各國教育的差異。美國的教育是向「廣」的方向發展,學校教師總是設法引導學生把眼光投向課本之外的知識海洋,並力圖使學生們能夠保持對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時注重鼓勵和培養孩子們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中國的教育是向「深」的方向發展,學校教師總忘不了提醒學生要「吃」透課本內容,即使是5以內的加減法,我們的教師也能變換出數十種不同的題型來,以致使會基本運算的孩子也照樣要出錯。由此,即便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學數學的實際目的也已大大超出了培養基本計算能力的范疇,而演變成了純粹的智力訓練乃至智力游戲。在中國,目前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向完全背離了數學的工具性、實用性的本質,追求題型的復雜性、花樣性,使原本畜有工具性、應用性的數學被數學游戲所取代。美國的教育是以受教育者為本的,即以兒童為中心的,教師講課的好壞是以學生聽講的效果來判斷的,教學的內容則考慮到學生的興趣。中國的教育是以教育者為本的,即以教師等施教者為中心,教師講課的好壞是以同行聽課的效果來判斷的,教學的內容則主要是以施教者認為是否有用。中國語文課本的內容是以敘述文、議論文為主,選編者無疑認為這是文字的主流,至於趣聞、笑話、幽默小品、生活隨筆、短篇小說則均被認為不是規範文字而不適於作為教村使用。另外,語文課本中包含了太多的政治、倫理、道德說教,選編者對所選的文字考慮了太多的政治價值、倫理道德價值,就是沒有考慮文字的審美愉悅價值。我們中國人似乎不太懂得運用文字本身的感染力和內在的魅力來達到灌輸價值現的目的。由於考慮了過多的非文學因素,這不僅導致了學生不愛讀課文,也同時阻礙了培養學生一般的閱讀興趣。教育是一門藝術,需要教育者用心鑽研,而研究的核心則是受教育者的心理。我們的教育有自己的傳統,但改革那些不適應現代社會、不符合學生接受知識之自然心理規律的不合理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則是勢在必行的。素質教育的口號已經喊了許多年了,教育改革的各種新措施也層出不窮。但是在具體的學校教學中卻常常看不到本質的變化,似乎總是換湯不換葯。問題的症結在於,學校的基層管理者和多數教師的觀念沒有更新。
B. 中小學教育如何開展創新教育
論文:教育到底離我們有多遠 自1999年6月,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把素質教育的重點定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上以來,全國各地對創新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已經歷了4個春秋。雖然理論研究方面,我們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作為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的基礎教育,在實踐中距離創新教育模式的確立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認識,客觀地分析和研究其中的得失,才能加快創新人才培養的步伐。 本文從實踐層面就基礎教育階段創新教育的開展作嘗試性探討。 一、關於創新教育與素質教育 對於許多中小學教師來說,素質教育一詞可謂耳濡目染,而對什麼是「創新教育」以及創新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卻未必十分清楚,更不用說主動運用創新教育的理論去指導教學實踐。 創新教育是指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其核心是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為了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著重研究和解決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等創新素質問題。創新素質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因此,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在實際教學中就必須堅持素質教育的一個基本准則,即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以學生為主體,倡導個性化發展。 二、目前中小學在開展創新教育方面的偏差 1、開展創新教育的現狀 從各地的實踐來看,能夠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創新教育的中小學為數不多,其基本模式和途徑有以下幾種:(1)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進行創新教育。少數實驗學校以教育科研為先導,探索創新教育的實施。(2)開設專門的課程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3)少數地區的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開設專門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和手工製作課,來鍛煉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表演、合作等多種能力。(4)利用業余時間,組織科技製作小組,開展小發明、小製作活動。 2、阻礙創新教育實施的因素 (1)教育觀念陳舊,出現認識上的偏頗。教育改革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教育觀念、教育思想的轉變。長期以來,許多學校領導和教師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環境中,已經形成了一套以傳遞知識為核心的根深蒂固的觀念系統和行為模式。因此,在創新教育的實施中,就出現了思想認識上的偏頗,具體表現為:①對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外延的理解粗淺,把握不到位。許多人認為開展素質教育,就是要多開展第二課堂、學科競賽,培養學生音樂、舞蹈、書法、繪畫、體育及創造發明方面的能力,提高尖子生的學科知識水平及應試能力。固然,這些都是素質教育的范疇,但素質教育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技等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其核心是德育素質和創新素質。為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必須牢牢地抓住這個核心,堅定地進行教育改革、教育創新。只有這樣,素質教育的思想才能真正貫徹落實。②認為只有功課好的學生才有「創新基因」,而成績差的學生不可能有什麼創新作為。因而,不論做什麼事總照顧功課好的學生,讓他們有更多的鍛煉機會,而剩下的學生往往被遺忘。③強調共性,忽視個性。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學生個性的發展密切相關。但如今許多學校對學生過份強調整齊劃一、循規蹈矩,忽視甚至壓制有不同想法學生的個性發展。這樣長期下去,只能變相地「奴化」學生的人格,何談創造性的培養和發展。④不自覺地將知識學習與創新素質的培養割裂開來。由於「應試壓力」的增大,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一切時機一味地「強塞硬灌」,希望學生記憶並掌握更多的書本知識,而根本無暇顧及學生的承受能力及創新素質的培養。這種把傳統教學方式發揮到極致的高耗低效做法,已經沒有什麼潛力可言了,應該靜下心,回過頭來反省一下。 此外,知識與創新,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它們完全是統一在同一個教學過程之中的。 (2)在實踐中,重形式而輕內涵。這幾年,國家雖然在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招生上擴大了入學率,在考核內容方面作了相應的調整,但依然動搖不了「中考」和「高考」作為基礎教育「指揮棒」的特殊地位。結果,越是重點學校,越是名牌學校,就越不敢在探索創新教育的征途上做先鋒,爭當表率。目前,中小學在對待開展創新教育的問題上有以下幾種態度和做法:①上級部門不檢查,可以置之不理,一切圍繞升學率。②象徵性地開展一些第二課堂活動。③在常規教學中,能積極開展一些有益的、廣泛的,但屬淺層次的探討,如公開課、調講賽、觀摩課、研討課等。④在非高考科目中,開展一些課題實驗研究。目前相當一部分學校未能把創新教育真正擺在重要的戰略發展地位上來。這必然導致某些學校宣稱的所謂「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其實只是一層美麗的外殼。如此狀況怎不令人擔憂! (3)缺乏創新型教師 創新型的學生需要創新型教師來培養。我國教育由於早期受前蘇聯教育家及其理論的影響較深,使得現在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在傳統的以教為中心的學習環境中成長起來,普遍缺乏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如今讓他們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其最大困難就是首先突破自我,實現自我創新。 三、創新教育究竟離我們有多遠 教育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培養、提升受教育者的創新素質,也能抑制、扼殺之。關鍵看我們將創建怎樣的教育體制,實施怎樣的育人模式。對基礎教育來說,創新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創新素質,為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打下廣泛、深厚的基礎。如何才能盡快實現這一目標呢? 1、加強理論學習,實現教育觀念的創新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有什麼樣的教育觀念,就會有什麼樣的角色行為。因此必須讓教師深入了解國際國內發展形勢,深刻理解教育改革的背景意義,並積極參與教學改革,自覺自願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從而樹立起終身教育、全民教育、素質教育等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具體操作可從以下幾點入手:①定期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學習和交流。②有計劃、有步驟指導教師開展讀書活動。③經常開展專題講座、辯論賽、BBS論壇評選等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參與。④以學生、家長的學習觀、知識觀、人才觀的轉變來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在實際工作中,對上述措施一定要加強管理和監督,實行獎懲辦法,方能奏效。 2、加大教科研力度,緊跟課改形勢,實現教育模式的創新 目前,國家教育管理部門針對創新教育、素質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採取了三項大的舉措,一是規劃並擬定了「十五」期間各級各類不同研究領域的實驗課題一批,要求相關實驗學校積極申報並開展研究。二是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已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鋪開,而高中段的課改實驗也已計劃2004年下半年開始。三是實施「校校通」工程。如果我們的每一所中小學,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能夠以此為契機,扎扎實實地開展上述工作,牢牢抓住「教育科研」這條生命線。遵循創新教育的基本原則,就能促使教育體制的轉型。 本篇論文是由3COME文檔頻道的網友為您在網路上收集整理並投稿至本站的,論文版權屬原作者,請不要用於商業用途或者抄襲,僅供參考學習之用,否者後果自負,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3、關注繼續教育,培養創新型教師 時代呼喚創新型教師,而教師由傳統型向創新型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分層次、分階段,長期不懈地系統地培訓來逐步遞進。使教師逐漸由教書匠向學者型、專家型轉變。因此,教師的繼續教育應由個別化學校自發的、不定期形式轉變為由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統一的、規范的政府行為。 創新型教師具有如下基本特徵:①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真摯的教育情感。②掌握先進的教育理論與方法。③有較強的教育科研能力。④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⑤勇於開拓,善於創新和靈活機變的才能。⑥吃苦耐勞、甘於奉獻、敢於冒險和批判的精神。⑦開放的人格和豐富的內心世界。⑧遠見卓識。⑨善於組織管理和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 4、積極建設適宜創新教育生存發展的小環境 (1)現實環境,即創新教育開展的方式、渠道或途徑。這是開展創新教育必不可少的。本文前面已經提到,目前開展創新教育大致通過四條途徑,其實,只要觀念轉變了,思路開闊了,就可以結合當地實際,創造出更多具體的開展方式。比如一年一度的全國中小學生電腦創作大賽(今年第四屆);機器人風暴;中央電視台十頻道的「異想天開」欄目等等。雖然,創新素質是與實踐活動分不開的,但並不意味著開展的第二課堂活動越多越好,尤其是中小學。因為學生在校時間的80%是在課堂里,所以創新教育必須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和主渠道,著重促進「教學相長」的教學方式的形成,並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在效率上下功夫、作文章,避免捨本逐末的做法。 (2)心理環境,即為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平等、合作、真誠、共融的良好氛圍。這種心理環境對學生創新思維的激發具有重要意義。 無論是哪種環境的建立,都不能忽視以下兩種因素:①家庭教育環境。以時空角度來看,創新教育在縱向上應貫穿於幼兒教育、基礎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乃至人的一生,在橫向上應涵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對創新素質的形成也是至關重要的,切不可出現5 2<5的教育局面。建議中小學積極開辦「家長學校」,定期向學生家長、親友講授有關培養學生創新素質方面的內容。從而使家庭環境能形成與學校教育相協調、相一致的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②影響教師創新素質的環境,我們強調教師要能承認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差異,要有對學生所犯錯誤的高度包容精神,要為學生創設思維活躍、暢所欲言的環境空間,一切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創造條件。那麼教師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發揮同樣要受到周圍環境的制約。這就要求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理順內部關系,改變對教師單一、陳舊的管理模式,有效地保護教師的創新積極性和創新成果,切實為創新教育的實施做好搭台服務工作,使教師真正從單調重復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跨進創新教育的新天地。 5、加快實現教育評價制度的創新 創新教育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具有較高創新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對參與這一教學過程的兩個主體對象: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就不是幾張試卷能考核得了的。對於知識技能一類短效、顯性的內容,可用傳統的方式測量,而對於創新素質等長效、隱性的方面,卻需要通過多種方式的綜合測評與鑒定。因此,我們必須改變一次成績判好壞、一張試卷定終身的狀況,避免教師跟著考核走,學生圍著分數轉的現象出現。應將學校、教師和學生從「應試教育」的誤區中引導出來,徹底改變評價內容、評價形式和評價方法,盡快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評價制度。 創新教育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它充滿著機遇和挑戰,同時也需要全社會真誠地關注和客觀地對待。我們唯有堅定信心、團結一致,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去擔負起時代所賦予的崇高使命,並經過一代甚至幾代人艱苦卓絕、堅持不懈的努力奮斗,才能真正開創創新教育的新局面,迎來素質教育的美好明天。
C. 如何制定中小學教育發展戰略
第九章 中小學教育發展戰略與教育規劃
戰略 泛指重大的,帶全局性或決定全局的謀劃.
發展戰略 把」戰略」和」發展」聯系起來,形成」發展戰略」,起始於發展經濟學,1985年由美國赫希曼在<經濟發展戰略>一書中首先提出.
教育發展戰略 指國家在一定時期內,根據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求以及教育發展條件與可能性,為實現其社會發展總目標而做出的有關教育發展的全局性,長期性的謀劃和對策.
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 指在一定時期內教育的發展所要達到的數量,質量,規模,速度以及教育內部結構和比例關系的綜合指標體系.
中小學教育規劃指在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和法規的指導下,為實現預定的教育發展戰略目標及任務而確定教育目標及其所採取的規則,步驟,方法的總和.
1 教育發展戰略的內容與特徵有哪些?
答: 內容:1)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
2)教育發展的戰略重點
3)教育發展戰略的步驟
4)教育發展戰略的組織實施.
特徵: 1)長期性 2)全局性 3)關鍵性 4)層次性
2 制定教育發展戰略有哪些方法?
1)社會需求法
2)人才需求預測法
3)教育投資效益分析法
4)國際比較法.
3 制定教育發展戰略的主要程序有哪些?
答:1)准備研究工作 (首要階段),包括組織准備,思想准備,資料准備
2)擬定工作方案
3)確定戰略目標(重要環節)
4)研究戰略重點
5)分析制定對策
6)論證最終方案
4 怎樣論證教育發展戰略的方案內容?
答: 論證的核心和關鍵就是論證方案內容,主要有
1)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與教育現狀及其發展的關系
2)戰略指導思想確定得是否科學,正確
3)戰略目標確定是否得當
4)戰略步驟和戰略布局是否合理適宜5)戰略對策是否充分得力,是否足以保證戰略目標的實現.論證的形式有:專家問卷,集中論證,領導審批.
5 中小學教育規劃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答: 1)教育發展目標
2)教育現狀的診斷與分析
3)教育規劃目標
4)教育規劃行動方案的擬定與選擇.
6 如何制定中小學教育發展規則(制訂步驟)?
答: 一 收集與分析有關信息 (包括四類信息:
1)教育系統內的信息
2)有關人口發展變化的信息
3)有關教育經費的信息
4)人力資源與就業的信息)
二 確定教育規劃目標
(1)首先須以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為導向
2)其次依據實際情況確定目標的優先順序,協調各層次目標間關系
3)目標要高標准,又要切實可行)
三 編制教育規劃草案與評估
(要充分分析教育系統中的各種資源因素,還要遵守」整體詳盡性」和」相互排斥性」原則)
四 選擇教育規劃方案
(1)確定效率和滿意的價值標准
2)進行比較及反復論證
3)進行必要修訂補充
4)對人員進行培訓)
五實施方案並在實施中作適當調整
(關鍵是及時了解計劃執行的情況和問題)
7 發展基礎教育的基本方針是什麼?
答: 實事求是地確定義務的發展速度和規模,有步驟分階段地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的目標.核心問題是要抓住一個」穩」字,既要反對急於求成,又要反對消極情緒.
D. 中小學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歷史法、比較法、統計法、實驗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
觀察法:觀察法是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常用的一種方法。研究者依據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做出准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以便全面而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 觀察法的一般步驟是:(1)事先做好准備,制訂觀察計劃,先對觀察的對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後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確定觀察的目的、內容和重點,最後制定整個觀察計劃,確定進行觀察全過程的步驟、次數、時間、記錄用紙、表格,以及所用的儀器等;(2)按計劃進行實際觀察,在進行觀察過程中,一般要嚴格按計劃進行,必要時也可隨機應變,觀察時要選擇最適宜的位置,集中注意力並及時作記錄;(3)及時整理材料,對大量分散材料進行匯總加工,刪去一切錯誤材料,然後對典型材料進行分析,如有遺漏,及時糾正,對反映特殊情況的材料另作處理。
調查法:調查法是研究者有計劃地通過親身接觸和廣泛考察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並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研究有關教育實際的歷史、現狀及發展趨勢,找出科學的結論,以指導教育實踐的方法。調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過程中進行,通過訪問、開調查會、發問卷、測驗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現象的材料。調查法常同觀察法、歷史研究法、實驗法等配合使用。調查法的步驟是:(1)准備,選定調查對象,確定調查范圍,了解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研究有關理論和資料,擬定調查計劃、表格、問卷和談話提綱等,規劃調查的程序和方法及各種必要的安排;(2)按計劃進行調查,通過各種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對計劃作相應的調整,以保證調查工作的正常開展;(3)整理材料,研究情況,包括分類、統計、分析、綜合,寫出調查報告。
歷史法:歷史法強調一國的歷史傳統和民族特性對教育的決定性作用,注重廣泛搜集被研究國家教育的歷史文獻資料,鑒別和整理史料,分析比較被研究國家教育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最後得出相應的結論。
比較法:比較法是對某類教育現象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地點、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進行比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規律及其特殊表現的方法。採用比較法要注意各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歷史傳統、科學和技術以及文化發展的水平、教育理論及其在實踐中的反映,等等,明確可比較的指標。從而正確掌握某一國家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明確可以借鑒和學習什麼。 比較法的步驟是:(1)描述,准確、客觀地描述所要比較的教育現象的外部特徵,為進一步分析、比較提供必要的資料;(2)整理,把搜集到的有關資料進行整理,如做出統計材料,進行解釋、分析、評價,設立比較的標准等;(3)比較,對資料進行比較和對照,找出異同和差距,提出合理運用的意見。比較法的使用要同其他方法互相配合。
統計法:統計法是通過觀察、測驗、調查、實驗,把得到的大量數據材料進行統計分類,以求得對所研究的教育現象作出數量分析的結果的方法。這是數理統計方法在教育方面的應用。在教育實際工作中,經常使用描述統計研究情況,如整理實驗或調查來的大量數據,找出這些數據分布的特徵,計算集中趨勢、離中趨勢或相關系數等,將大量數據簡縮,找出其中所傳遞的信息。同時,還可進一步使用推斷統計法,即利用描述統計取得的信息,通過局部去推斷全局的情況。此外,近幾十年來隨著統計學的發展,提出了實驗設計,要求在較嚴謹的實驗研究中檢驗設計中所列的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的關系。 統計法一般分為兩大步驟:(1)統計分類:整理數據,列成系統,分類統計,制統計表或統計圖;(2)數量分析;通過數據進行計算,找出集中趨勢、離中趨勢或相關系數等,從中找出改進工作的措施。使用統計法,必須學會科學的推理方法和掌握統計計算的技術。
實驗研究法: 實驗研究法是在人工控制教育現象的情況下,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教育現象的變化和結果的方法。實驗法可分為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前者基本上是在人工設置的條件下進行,可藉助各種儀器和現代技術。後者在日常教育工作的正常條件下進行。兩者都要保證受試者處在正常的狀態中。 實驗法一般分三種:(1)單組法:就一個組或班進行實驗,看施加某一實驗因子與不施加實驗因子,或在不同時期施加另一實驗因子在效果上有什麼不同;(2)等組法:就各方面情況相等的兩個班或組,分別施以不同的實驗因子,再來比較其效果;(3)循環法:把幾個不同的實驗因子,按照預定的排列次序,分別施加在幾個不同的班或組,然後把每個因子的幾次效果加在一起,進行比較。實驗法進行的步驟是:①決定實驗目的、方法和組織形式,擬定實驗計劃;②創造實驗條件,准備實驗用具;③實驗的進行,在實驗過程中要作精確而詳盡的記錄,在各階段中要作準確的測驗;④處理實驗結果,考慮各種因素的作用,慎重核對結論,力求排除偶然因素作用。與實驗法有關的還有模擬法,即創設專門類似物(模型)或情境的辦法。科學模擬便於進行精確分析,把所得結論用於現實環境。
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是為了克服傳統的教育研究脫離教育實際、脫離教師實際的弊端,教育實踐的參與者與教育理論工作者或組織中的成員共同合作,為了解決實際問題,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和技術,在真實、自然的教育環境中開展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模式。
E. 首次明確了研學旅行要納入中小學教育計劃時間及文件
2013年2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民旅遊休閑綱要》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設想。
於2014年8月9日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第九條明確規定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生教育計劃。
2015年6月4日,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試點工作的通知》中將廣東省作為第一批試點省份。
2016年9月,國家頒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明確提出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
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文化部、食品葯品監管總局、國家旅遊局、保監會、共青團中央、中國鐵路總公司等11部門印發的《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
2017年1月10日,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一節明確強調 :「要踐行知行合一,將實踐教學作為深化教學改革的關鍵環節,豐富實踐育人有效載體;制定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注重增強學生實踐體驗,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和各種形式的夏令營、冬令營活動;建設一批具有良好示範帶動作用的研學旅遊基地和目的地。
2017年10月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明確規定,學校要為每一個學生建立綜合實踐活動檔案袋,並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檔案袋是學生自我評價、同伴互評、教師評價學生的重要依據,也是招生錄取中綜合評價的重要參考。
F. 中小學教育的宗旨是什麼
辦學宗旨: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一切孩子。這也是辦學的最終目的。
學校就是教書育人,培養人才,為祖國培育力量,為孩子能成為棟梁之才用心輔導,這就是個媒介,這就是一個無私奉獻的地方。
中小學教育是初始教育尤其重要。下來我進一步分析。這里邊不是宗旨所能表達。
中小學學校辦學的注意
一、辦學理念:為學校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定基礎。
內涵闡釋:
辦學理念是學校發展的總目標,關注學校發展,關注教師發展,關注學生發展。
1、辦學要以學校發展為核心,學校發展了,社會才能進步,同時學校發展不是一時的,要有可持續性,要立足長遠,按照規劃,一步一步扎實推進。
2、辦學要以教師發展為根本,最大限度的喚醒、激發教師的專業潛能,打造一支專業的優秀教師團隊,才能辦成一所一流的品牌學校。
3、辦學要以為學生發展服務為前提,這也是辦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
4、三個發展互為一體,互相促進,不可分割。
二、辦學目標及方向(山東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范)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教育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以人為本,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發展奠定基礎。
三、辦學宗旨: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一切孩子。這也是辦學的最終目的。
四、校 訓:博愛誠信 知行合一
是學校的靈魂。校訓體現了一所學校的辦學傳統,代表著校園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練,是學校歷史和文化的積淀。校訓,作為一個標尺,激勵和勸勉在校的教師和學子們,即使是離開學校多年的人也會將校訓時刻銘記在心。校訓也能體現學校的辦學原則與目標。
五、校 風:科學民主 求實創新
學校的風氣,是一所學校所特有的佔主導地位的行為習慣和群體風尚,體現為一種獨特的心理環境,它穩定而具有導向性。
六、教 風:博學多識 教書育人
就是學校的教育風氣,是學校培養學生、提高教書育人質量的一個重要的因素,使教師履行職責的職業道德和思想風尚的高低以及教師教學水平高低和治學態度的嚴謹與否的體現。
七、學 風:勤學好問 求異多思
學校的治學精神、治學態度、治學原則;學生的行為規范和思想道德的集體表現,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精神風貌。
八、學校宣言
崇尚科學,堅持民主。做師進以修身,退以養德,博學於胸,表率於人;為生見賢思齊,志存高遠,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快樂的九級塔小學是培養成功人才的理想搖籃。
九、教師誓詞(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關愛學生,嚴慈相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教書育人;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為人師表;崇尚科學,勇於創新,潛心鑽研,終身學習,無愧九級塔人。
十、學生誓詞(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熱愛祖國,尊老愛幼,禮貌待人,誠實守信,虛心好學,講究衛生,勤儉節約,愛護公物,積極參加集體活動,遵守公共秩序,珍愛生命,安全第一。
中小學,小學與初中的合稱。其中小學學年6年,中學3年。國內中小學教材一般會把中學的年級和小學算在一起,如初中一年級稱為7年級;初中2年級稱8年級。
http://ke..com/view/11701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