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談如何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第一:
要了解什麼是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即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是以感知、記憶、思考、聯想、理解等能力為基礎,以綜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徵的高級心理活動,需要人們付出艱苦的腦力勞動。一項創造性思維成果往往要經過長期的探索、刻苦的鑽研、甚至多次的挫折方能取得,而創造性思維能力也要經過長期的知識積累、素質磨礪才能具備,至於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則離不開繁多的推理、想像、聯想、直覺等思維活動。
㈡ 小學生怎樣教育
1、教育過程中避免過多強調物質獎勵:
過多的物質獎勵可能會使孩子原本對學習的興趣,變成為了獲得物質獎勵而學習。當學習變成為了獲得獎勵而不得不付出,學習就會變成一件苦差事。
此外,獎勵物要適當,物質獎勵不宜過多,物質獎勵過多會削弱內部驅動力,精神獎勵也很重要,比如一個愛的抱抱。獎勵物不選貴的,要選對的。如:對於喜歡畫畫的孩子,當他學習表現好的時候,獎勵他一盒好的油畫顏料,獎勵喜歡看書的孩子一套心儀已久的叢書都是非常好的。
2、教育過程中,孩子做的對的事情要及時獎勵:
及時獎勵更容易讓嬰幼兒將該行為與獎勵結果結合起來,從而達到增加該行為頻率的目的。當然,變化的獎勵頻率不僅能使兒童某種行為頻率增高,而且還有抵禦行為消退的能力。
不過,一味地表揚和過於吝嗇表揚都不利,在使用獎勵的時候多一點過程取向,多一些積極心理狀態,養成積極心理行為。
3、及時鼓勵孩子:
在遭遇挫折時,過程取向的表揚,使兒童的自我評價更積極、對自己在任務中的表現評價更客觀、情緒狀態更佳、也更願意堅持。表揚事實,拒絕虛假表揚。可以提供具體反饋信息的表揚有助於提高兒童的自信心和自我評價。
4、給孩子適當提高要求:
為了避免孩子的水平停留在原來的高度,家長在肯定孩子、給孩子表揚的同時,也可以恰當地給孩子提出一點要求,讓還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5、讓孩子養成習慣:
習慣是不遺傳的。用平常心來養育孩子。「我小時候也是這樣。」不能用個例來代替全部,用這樣的理由來縱容孩子的壞習慣。習慣培養有關鍵期。語言語匯培養關鍵期就在中班大班,要多聽規范的語言,進行大量的語言刺激。
㈢ 小學生教育培養從什麼角度出發小學生教育重點應該培養孩子什麼
現在的小學生教育培養,已經不同於孩子父母時代的被動接受的應試型教育,更多是讓孩子主動去尋找問題的答案,解決的辦法,雖然現在一般的學校也開始轉換思路,但是這么多年的固定化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最近幾年很多國際教育機構的小學生教育培養方式對於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有很不錯的效果,許多8090後寶媽寶爸也積極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輔導課,特別是主打從孩子角度出發進行個性化教育的機構更容易被廣大的寶媽寶爸認可。
很多家長會擔心孩子在課外培訓機構學習會不會影響正常學校學習,關於這個疑問,目前在眼高度兒童教育培訓中心學習的學生家長都反饋自己的孩子在眼高度接受學習輔導後,在回到學校學習時更加主動,也會自己給自己制定作業,安排練習,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
其實比起學到什麼,學會學習更為重要,相信8090後的父母對於學習有非常深刻的感受,所以如何讓自己的孩子不再成為學習的傀儡而自主掌握學習能力,成為家長們更主要考慮的方面。眼高度兒童教育培訓在小學生教育培養上的新理念和多年的實踐成果,相信可以作為家長們在為孩子挑選一個好的教育輔導班方面,提供了不錯的選擇。
㈣ 小學教育的培養目標
我國中小學培養目標 1992 年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試行)》第一章 中明確規定了中小的培養目標。
小學階段的培養目標:
一、德育方面
初步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初步養成關心他人、關心集體、認真負責、誠實、勤儉、勇敢、正直、合群、 活潑向上等良好品德和個性品質,養成講文明、講禮貌、守紀律的行為習慣,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辯是非的能力。
二、智育方面
具有閱讀、書寫、表達、計算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會常識,初步具有基本的觀察、思維、動手操作和自學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體育方面
初步養成鍛煉身體和講究衛生的習慣,具有健康的身體。
四、美育方面
具有較廣泛的興趣和健康的愛美情趣。
五、勞動教育方面
初步學會生活自理,會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養成愛勞動的習慣。
拓展資料:
一、簡介
小學,是人們接受最初階段正規教育的學校,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發展,在其前又開設了幼兒園。一般6-12歲為小學適齡兒童,現階段小學階段教育的年限是6年,有些地區仍是5年。小學教育階段後為中學教育階段。
二、特點
小學教育除了教育的特點外,還有獨特的基本特徵:一是全民性;二是義務性;三是全面性。
三、學制
1、六年制
小學教育一般是六年制,分三個階段:一年級、二年級叫低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叫中年級,五年級、六年級叫高年級。1970年初,本著「教育要革命,學制要縮短」的理念,開始將小學六年制改為五年制。1979年,又將五年制改回到六年制。
2、五四學制
21世紀初,一些地區又進行試驗,實行小學五年制教育。如寧波山東地區2006年在部分學校試行小學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學制」試點。濟寧等地點現今也沿用著「五四學制」。
參考資料:網路 小學
㈤ 小學教育的任務有哪些
小學是基礎教育時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時,培養他們三個核心習慣是關鍵。這三大核心習慣是:閱讀習慣、問題意識和合理安排時間,其中閱讀習慣甚為重要。
在新頒發的新課程標准中對各科教學目標作了詳細講述:
一.小學語文教學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1.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
的應用技能;
2.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3.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具體闡述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2.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3.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數學思考
1.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2.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3.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4.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解決問題
1.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2.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3.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4.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
2.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4.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三.小學科學教學總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像、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四.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目標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這五個方面共同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課程目標結構如圖2所示。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目標的各個級別均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的綜合行為表現為基礎進行總體描述。以下是本課程一級至九級應達到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目標,如下表所示。
組別 目標總體描述
一級
對英語有好奇心,喜歡聽他人說英語。能根據教師的簡單指令做游戲、做動作、做事情(如塗顏色、連線)。能做簡單的角色扮演。能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說簡單的英語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能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表達簡單的情感和感覺。能書寫字母和單詞。對英語學習中接觸的外國文化習俗感興趣。
二級
(1-9'ELA'2.2) 對英語學習有持續的興趣和愛好。能用簡單的英語互致問候、交換有關個人、家庭和朋友的簡單信息。能根據所學內容表演小對話或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並講述簡單的故事。能根據圖片或提示寫簡單的句子。在學習中樂於參與、積極合作、主動請教。樂於了解異國文化、習俗。
三級 對英語學習表現出積極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語段和簡短的故事。能與教師或同學就熟悉的話題(如學校、家庭生活)交換信息。能讀懂小故事及其他文體的簡單書面材料。能參照範例或藉助圖片寫出簡單的句子。能參與簡單的角色扮演等活動。能嘗試使用適當的學習方法,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能意識到語言交際中存在文化差異。
四級 明確自己的學習需要和目標,對英語學習表現出較強的自信心。能在所設日常交際情景中聽懂對話和小故事。能就熟悉的生活話題交流信息和簡單的意見。能讀懂短篇故事。能寫便條和簡單的書信。能嘗試使用不同的教育資源,從口頭和書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擴展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並描述結果。能在學習中相互學習幫助,克服困難。能合理計劃和安排學習任務,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異。
五級 有較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能聽懂教師有關熟悉話題的陳述並參與討論。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種話題與他人交換信息並陳述自己的意見。能讀懂供7~9年級學習閱讀的簡單讀物和報刊、雜志,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能根據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報告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總結學習方法。能利用多種教育資源進行學習。進一步增強 對文化差異的理解與認識。
六級 進一步增強英語學習動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能理解口頭或書面材料中表達的觀點並發表自己的見解。能有效地使用口頭或書面語言描述個人經歷。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計劃、組織和實施各種英語學習活動。能主動擴展和利用學習資源,從多渠道獲取信息。能根據自我評價結果調整學習目標和策略。能體會交際中語言的文化內涵的背景。
七級 有明確和持續的學習動機及自主學習意識。能就較廣泛的話題交流信息,提出問題並陳述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能讀懂供高中學習閱讀的英言語原著改寫本及英語報刊。具有初步的實用寫作能力,如通知、邀請活動。有主動利用多種教育資源進行學習。具有較強的自我調控能力,初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理解交際中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
八級 有較強的自信心和自主學習能力。能就熟悉的話題與講英語的人士進行比較自然的交流。能就口頭或書面材料的內容發表評價性見解。能寫出連貫且結構完整的短文。自自主策劃、組織和實施各種語言實踐活動,如商討和制訂計劃、報告實驗和調查結果。能有效利用網路等多種教育資源獲取和處理信息。能自覺評價學習效果,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了解交際中的文化內涵和背景,對異國文化採取尊重和包容的態度。
九級 有自主學習能力。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演講、討論、辯論和報告的主要內容。能就國內普遍關心的問題如環保、人口、 和平與發展等用英語進行交談,表明自己的態度和觀點。能做到日常生活的口頭翻譯。能利用各種機會用英語進行真實交際。能藉助字典閱讀題材較為廣泛的科普文章和文學作品。能用常見應用文體完成一般的寫作任務,並具有初步使用文獻的能力。能自主開拓學習渠道,豐富學習資源。具有較強的世界意識。
五.體育與健康課程課程教學目標
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學生將: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2)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4)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六.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目標: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其分目標是:
(一)情感與態度:◆ 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 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 自信、誠實、求上進。
(二)行為與習慣:◆ 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 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 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 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三)知識與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
◆ 了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四)過程與方法:◆ 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七.小學音樂教學總目標
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課程目標內含在以下三個層面的表述中。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
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裡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通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熱愛中華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
(二)過程與方法
1.體驗
倡導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啟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像;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2.模仿
根據中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通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3.探究
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
5.綜合
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有效地滲透和運用到音樂教學中,通過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的意義及其在人類藝術活動中的價值。
(三)知識與技能
1.音樂基礎知識
學習和了解音樂基本表現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節奏、旋律、和聲等)和音樂常見結構(曲式)以及音樂體裁形式等基礎知識,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2.音樂基本技能
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習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
3.音樂創作與歷史背景
以自由、即興的創作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習淺顯的音樂創作常識和技能。通過認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題材、體裁、風格等,了解中外音樂發展的簡要歷史,初步識別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音樂,加深對中國民族音樂的認識和理解。
4.音樂與相關文化
認識音樂與姊妹藝術的聯系,感知不同藝術門類的主要表現手段和藝術形式特徵,了解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聯系。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認識音樂的社會功能,理解音樂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八.小學美術教學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其階段目標如下:
本《標准》的階段目標具體從"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加以描述
造型·表現 設計·應用 欣賞·評述 綜合·探索
第一學段
(1~2年級)
(1-2'FA'2.2.1) (1-2'FA'2.2.1.1)
▲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1-2'FA'2.2.1.2)
▲嘗試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 (1-2'FA'2.2.1.3)
▲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1-2'FA'2.2.1.4)
▲採用造型游戲的方式進行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像、創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學段
(3~4年級)
(3-4'FA'2.2.2) (3-4'FA'2.2.2.1)
▲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願望。 (3-4'FA'2.2.2.2)
▲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3-4'FA'2.2.2.3)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3-4'FA'2.2.2.4)
▲採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並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第三學段
(5~6年級)
(5-6'FA'2.2.3) (5-6'FA'2.2.3.1)
▲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5-6'FA'2.2.3.2)
▲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 (5-6'FA'2.2.3.3)
▲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徵,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式,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6'FA'2.2.3.4)
▲結合學校和社區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製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系。
㈥ 在小學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希望這篇本人翻譯過來的文章能幫到你。譯自:英文PBS
幫助8歲的孩子發展人際交往的能力
強大的友誼和家庭關系是人生最大樂趣的源泉,並為我們提供人生挑戰的支持。從生命的開始,年幼的孩子往往是社會性的。他們觀察人們如何與他們互動。他們密切關注父母的面部表情和語調。他們根據他們所看到的情況制定適當的行為。家長可以利用這種先天的能力,教導孩子如何利於同理心和解決問題的技能形成強大和健康的關系。
教導你8歲孩子建立友誼的技巧
移情是一種技能-我們可以通過實踐來提高這種能力。移情意味著我們可以想像別人正在思考或感受什麼,然後以一種關愛的方式做出回應。8歲的孩子明白其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與他們自己不同,他們可以利用這些認知從滿足他人特定的需求的方式來指導行動。他們可以更准確地預測具體事件和行為會如何影響周圍人的感受。
閱讀故事
研究表明閱讀小說促進了同情。圖畫書是讓兒童接觸不同文化的理想方式,並與他們討論人們在本地和全球面臨的抗斗。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暫停下來提問,例如「你覺得她現在感覺如何?」或「你認為他需要什麼?」
鼓勵換位思考
當你的孩子談論學校,游樂場或新聞中所發生的事情時,幫助他們練習從別人的角度看待那些事件:他們的同學在那種情況下有什麼感覺?鼓勵他們談論他們的感受,並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例如,「我感到失望,因為......」或者「當在......的時候,我感到害怕。」
把其他人也納入關注范圍
正如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理查德魏·斯布爾德所說:「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對某人很友善,對某個人有同情心,真正的工作是讓他們對其他人也關心、也友善,包括不同種族,不同民族,不同年齡和不同能力的人。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養成注意和移情自己圈子以外的其他人的習慣。可以這樣開始,當你注意到另一個孩子在操場上獨自玩耍時你給你孩子指出來引起他的關注,或者要求你的孩子談談他班上的新同學-然後談談如何去歡迎和接納他們。
如何幫助你8歲的孩子建立健康人際關系
好朋友為我們提供從小到大的支持。學習如何做一個好朋友需要練習-在善良,樂於助人,可靠和善於傾聽這幾方面練習。這些是孩子們可以從小就開始學習的技能。8歲的孩子很關心友誼和歸屬感。他們正在從「玩伴」式的友誼,過渡到基於相互利益,幫助和信任關系的友誼。在這個年齡段,他們對在社交中被拒絕非常敏感,當他們的朋友與其他人玩時,他們可能會嫉妒。
談論友誼
幫助兒童在他們的友善,合作行動和友誼之間建立聯系。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這聽起來可能是這樣的:「我注意到當你朋友不高興的時候,你陪她坐在一起,你是一個好朋友」;或者「在我們回家之前,讓我們幫朋友把現場清理干凈-幫助朋友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正如一首歌所唱的,「朋友互相幫助,是的他們互相幫助,的確是這樣。」
制定朋友玩耍時間
制定玩耍時間不僅有趣,同時也是幼兒在學習如何分享玩具,輪流參與,合作和解決不可避免的問題時練習友誼技巧的絕佳機會。通過安排他們熟悉的同齡人以外的孩子來幫助他們擴大他們活動圈子。雖然小孩子需要監督,但同時也要讓他們有自己的想像空間來弄清楚如何獨立行動。
對個性敏感
孩子的基本個性是固有的。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加謹慎,在潛水前渴望觀察。有些孩子更喜歡大團隊和新的社交場合。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內向一些,他們可能需要幫助去學習如何加入公園內的一個團體,他們可能更喜歡較小的團隊活動。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外向,他們可能需要提醒他們伸出援手,並聽取那些沒有勇氣說話的孩子的想法。有時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獨處的時間來放鬆並享受自己的想法。
如何幫助你的8歲的孩子建立解決社交問題的技巧
8歲時,孩子們之間發展更加穩定的友誼,朋友之間的社會沖突變得不可避免。孩子們更可能與親密朋友發生沖突,而不是與熟人發生沖突,因為他們花更多時間與朋友在一起,並且必須交流不同的觀點,個性和玩耍方法。好消息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非常有動力去解決這些社交問題,因為他們在乎他們間的關系。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如何協作,合作,溝通,談判,自我鼓勵和尊重他人。
練習清晰的溝通
為了幫助孩子與家人和同齡人交流他們的想法和感受,需要教他們如何直接說出他們在特定情況下的感受。其中一種技巧是「我」的陳述:「當_____(分享引起這種感覺的東西)時,我感覺_______(插入感覺詞)。」這些陳述打開了誠實溝通,真誠道歉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大門。以下是一些如何使用「我」陳述可用於社交場合的例子。
當我的妹妹不打招呼就進入我房間時,我感到很生氣。
休息時,你把好多人叫在一起而把我排除在外,我感到很難過。
當你抓到我想去抓的球時,我感到很不舒服。我為我的大喊大叫並跑出場這事感到抱歉。
鼓勵解決問題
當你幫助你的孩子思考與同齡人或家庭成員的沖突時,讓他們提出解決方案。首先,讓他們描述問題-找出沖突的根源是重要的一步。然後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例如「我們能做些什麼來改善情況?」;「什麼是公平的解決方案?」;「你能做些什麼來幫助你的朋友感覺更好?」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如果你能揮動魔杖並解決這個問題,它會是什麼樣子?」如果孩子可以想像一個結果,他們可以開始採取措施來實現這一目標。
「告訴大人」
從小就提醒孩子們,他們有時可以自己解決問題,但也有些時候,從父母,老師或值得信賴的成年人那裡獲得幫助非常重要。如果他們覺得不安全,如果有人在身體上或情感上傷害他們,如果他們看到別人受傷,或者他們試圖獨立解決問題但不起作用,他們應該「告訴一個成年人」。
談論如何尊重不同觀點
當你的孩子不願和一個玩伴見面時,你可以提醒你的孩子,有時朋友不同意某些事情,那沒關系。即使是相互喜歡的人也可以有不同的意見,喜好或興趣。但即使我們不認可,我們也應該始終尊重他人。這意味著我們不會打電話直呼別人大名,也不會不理會他們,吼他們或打他們。這意味著我們會尋找尊重雙方的解決方案,當我們的行為傷害別人時我們會道歉,並且我們會善待他人。
㈦ 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措施有
新時期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將成為學習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在相同的學習條件下,學生學習效果的高低取決於學生個人的主觀努力程度。因此在新時期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性成為重要論題。
一、學生主體性
主體性是人類自身所具備的本質特性,人在與客體之間進行相互作用時人的主觀能動性將會在這一過程中表現出來。人的自主性具有主動性特點,人會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加工和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對信息進行判定,這一特性使人具有競爭的意識,人的自主意識使人主動學習,進而適應周邊環境。人的自主性具有獨立性特點,人有支配自己意識和身體的權利,這一特性使人具有自我判斷和自我控制的能力[1]。最後一個特性就是創造性,創造性是人在原有知識和經驗基礎上的超越,創造性使人具有創造意識,使人實現自我突破。小學教學是人類學習的初期階段,這一階段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未形成,個人習慣處於培養階段,是為人生發展奠定基礎的重要時期。獨立性是培養學生主體性的前提,主動性是實現主體性的動力,而創造性是實現主體性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主體性的培養,確定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培養小學生主體性的意義
當今社會不斷發展,應試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社會的需求,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成為當今教學的一大目標。培養自主性對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小學生年齡小思維活躍,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學教學一節課時間長度為45分鍾,部分地區為40分鍾。這種長度的課堂時間使用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要求年齡較小的小學生始終坐在座位上,並全神貫注的聽老師講課,這對於小學生來說是很難達到的[2]。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融入社會,實現人的社會化,而不是以壓抑學生的自主性為代價讓學生被動的適應社會。傳統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喪失學習自主性,學生將成為知識的容器,一味死記硬背,不會靈活運用只會應對考試,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自信,沒有良好的判斷能力,不善於與人溝通,難以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和時代發展的人才。
三、培養主動性方法
(一)確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承擔者,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保障學生自主性的重要措施。而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在小學期間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自主性和學習能力將對其以後的人生發展有重要的價值[3]。
小學知識較為淺顯,教師在教學中不要集中在知識的傳授層面上,而是應該在教學中靈活加入實例培養小學生的能力。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師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應該將知識范圍擴展,讓學生知道數學不僅僅是一門理論知識,還和學生的生活離得很近,教師應結合學生生活和學生的興趣來讓學生認識數學。在學習加法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講「朝三暮四」的故事,一個人愛養猴子,打算上午給猴子三個栗子,下午給猴子四個栗子,但是猴子認為太少不同意,這個人換個方法,上午給猴子四個栗子,下午給猴子三個栗子,猴子很愉快的接受了。通過這個故事來啟發學生,總數沒有變但由於猴子不懂數學,就鬧出了這樣的笑話,這樣的教學引入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其他科目教學中也應該使用這種設置情景或是情景導入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景。在教學情境中確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教師以一名引導者的身份來指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目的。
與中學生、大學生相比,小學生雖然知識有限但是對事物卻有著很強的求知慾和新鮮感,教師應該利用小學生的這種特點,來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在小學教學中,情景教學的效果常常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生很容易對幽默風趣的教師產生好感,因此小學教師在情景教學中應努力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由於小學生知識水平有限,實行小組討論會有些難度,這需要教師保持耐心對學生討論進行指導,逐步培養學生的討論和分析能力。教師進行情景教學等新形式的教學方式對教師的能力水平有較高的要求,教師應具備良好的課堂控制能力和應變能力,在設置問題和指導學生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能力水準,這需要教師了解學生並不斷學習豐富自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
(二)豐富的教學活動
新時期的小學課堂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傳統教學樓的教室之中,部分教學科目需要到戶外進行體驗。戶外不是傳統的教學課堂,但卻是培養小學生實踐能力、精力體魄和豐富自然知識的天地。當前的小學教學課程加入了「科學」這門學科,作為一個以提升學生科學創新能力為教學目標的課程,在教學條件和教學任務允許的條件下,教師應有計劃的組織學生到戶外中學習「課程」。在大自然這個「課堂」中教師帶領學生學生了解自然,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意識,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戶外授課只是教學活動的一方面,小學生有著各種各樣的興趣愛好,喜歡實踐。小學學校在學生學習之餘,應定期舉行
㈧ 普通中小學教育的目標是什麼
普通中小學教育的目標
小學教育專業堅持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較高思想素養、寬厚基礎知識、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綜合素質,能適應小學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和創新精神的小學教師為培養目標。其綜合素質概括為一個核心、兩種水平、六種能力、十二項基本功。
即是以師德為核心開展教育,努力使學生達到本科層次學術水平和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具備教育能力、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活動指導能力、教學研究能力、學習發展能力,和講、寫、算、創、教、用、作、彈、唱、跳、畫、練十二項基本功。
中小學教育的意義
全國科學技術大會提出要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離不開教育與知識產權制度的支撐。隨著人類社會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已經凸現在社會的各個領域中。
如何把知識產權教育廣泛深入到青少年中去,如何將培養創造創新能力與知識產權制度結合起來,為創新型國家儲備基石,這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有關學校的重視。
許多學校都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知識產權教育,有與小發明小創造結合,有與美術小製作結合,有與科技創新活動結合,也有與研究性課程結合,更有滲透到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教育中的。
通過知識產權教育,部分學校學生與教職員工對知識產權的知曉率已達到90%以上,專利申請量逐年遞升,創新方案、創造成果、創意作品大量涌現,教師、學生的創新的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發揮和展現。
這不僅使青少年樹立起尊重和保護創造成果的意識,也培養了青少年創新品質、創新思維和自主創新能力。
㈨ 現在小學生教育培養方面家長更需要注重什麼
說一下個人看法,我覺得小學時期最重要的培養好的習慣,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面,習慣方面的形成都是從小帶到大的。就拿學習方面來說,這個年紀的孩子,家長應該主要注重培養孩子對於學習的積極態度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年紀小的孩子,對於超出自己能力的知識,如果不能理解,就繼續灌輸更多的知識或者一味拔高,很容易產生對於學習的厭煩,或者得過且過的態度,對以後學習和發展都是阻擋的障礙 (阻礙)。所以家長平時在指導孩子學習的時候不能心急,要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和速度,或者選擇比較專業的培訓機構,對於家長來講這也是比較省心的方法。個人知道的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方面比較專業的有眼高度少兒培訓機構,也是國際教育品牌,一對一教學,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和接受能力進行輔導,學生也不會有那麼大負擔,不知道樓主在哪個城市,咨詢一下應該都會有類似的輔導機構。總之知識是一方面,態度和能力才是小學生階段更應該注重的方面。
另外,言行舉止還有生活態度方面的教育也是學前和小學這一時期要注意端正的,畢竟在社會上工作學習中,為人處事的謙虛積極態度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