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歲兒童的培養教育以什麼為重點
其實寶寶的教育與培養是個延續性的整體性的工作,很多東西不能按照年齡段截然分開,而要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進行一種延續的全方位的教育。首先,3歲前是孩子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在3歲之內讓寶寶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那麼他將來就會因此更多地受益。其他方面的培養當然也不能忽視,比如智力開發、情商教育、品德教育等等,所有這一切都應該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寶寶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各個方面都得到協調的發展。至於說到才藝培養,不同的才藝開始的時間要遵循寶寶的發育特點來進行。一般寶寶的生理及心理發展都有一定的規律,以下的時間表,可以作為參考:
繪畫:寶貝1歲左右就會 「塗鴉」,2-3歲開始對形狀、顏色產生興趣,並且這個時期寶貝的思維還沒有受到一些不必要的約束,最適宜學習繪畫。
戲劇:戲劇表演需要動用身體所有的器官、機能來表現,從發聲、發音練習到音樂、古典、芭蕾等,都要有所涉獵,因此,可以根據寶貝年齡大小從3歲開始進行一些比較簡單的訓練。
外語:一般到4歲左右,寶貝便能掌握母語的全部語音,過了5歲,母語習慣形成,發音機制逐漸穩定,再學外語就有語音干擾,因此,1-2歲開始接觸外語,3歲以後正式學習外語比較好。
棋類:只要寶貝能區分黑白棋子或者象棋上的文字,一般3-4歲就可以開始接觸圍棋和象棋了。
游泳:寶貝對水天生就比較親近,因此,游泳沒什麼適齡期,只要父母和寶貝都樂意,什麼時候學游泳都可以。
體操:越早開始學習體操,完成高難度動作的可能性越大,但是考慮到寶貝身體發育的特點,一般從3歲開始學習比較恰當。
踢球:一旦寶貝能比較穩當地奔跑,並且踢球的動作比較熟練,從2-3歲開始就可以讓寶貝開始練習踢球了。
乒乓球:什麼時候開始學習打乒乓球得看寶貝本身的興趣與對球的把握能力,一般3歲左右的寶貝就能掌握丟球、接球的動作,此時就可以開始訓練了。
滑雪:只要寶貝穿上滑雪器具也能走路,2歲半的寶貝就可以開始學習滑雪。
韻律:韻律教育必須在幼兒期、兒童期才會收效顯著,一般在寶貝3歲左右開始。
芭蕾、現代舞:一般寶貝在2歲半到3歲左右就能按照節奏踩出步伐,這個年齡段可以讓寶貝試著跟著節奏踩出步伐,習慣團體活動,培養正確的音感。其他難度比較大的動作可過兩年再練。
其他如鋼琴、小提琴、柔道、劍道、棒球、書法等都應該等寶貝3歲以後選擇適當的年齡進行訓練。比如鋼琴一般選擇寶貝4-5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則在5-6歲學習比較恰當。
❷ 小學生教育培養從什麼角度出發小學生教育重點應該培養孩子什麼
現在的小學生教育培養,已經不同於孩子父母時代的被動接受的應試型教育,更多是讓孩子主動去尋找問題的答案,解決的辦法,雖然現在一般的學校也開始轉換思路,但是這么多年的固定化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最近幾年很多國際教育機構的小學生教育培養方式對於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有很不錯的效果,許多8090後寶媽寶爸也積極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輔導課,特別是主打從孩子角度出發進行個性化教育的機構更容易被廣大的寶媽寶爸認可。
很多家長會擔心孩子在課外培訓機構學習會不會影響正常學校學習,關於這個疑問,目前在眼高度兒童教育培訓中心學習的學生家長都反饋自己的孩子在眼高度接受學習輔導後,在回到學校學習時更加主動,也會自己給自己制定作業,安排練習,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
其實比起學到什麼,學會學習更為重要,相信8090後的父母對於學習有非常深刻的感受,所以如何讓自己的孩子不再成為學習的傀儡而自主掌握學習能力,成為家長們更主要考慮的方面。眼高度兒童教育培訓在小學生教育培養上的新理念和多年的實踐成果,相信可以作為家長們在為孩子挑選一個好的教育輔導班方面,提供了不錯的選擇。
❸ 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 )。
D,創新精神。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回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答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但也並非絕對對立的概念,因為兩者在詞義上本來就並非反義詞。
國家自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始終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作為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項根本任務。
中國教育發展正處在由全面普及向質量提升跨越的階段,「有學上」的問題基本解決,「上好學」的問題日益凸顯。只有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才能推動中國教育在新的起點上向前發展,實現教育強國的目標。
❹ 一年級的孩子應該注重哪些方面的培養
習慣就是人的行為傾向。也就是說,習慣一定是行為,而且是穩定的、甚至是自動化的行為。用心理學的話來說,習慣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固鏈接。壞習慣是一種藏不住的缺點,別人都看得見,他自己看不見,因為習慣就是一種自動化的行為,潛意識表現的行為,並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為。我們每個人身上一定有很多好的習慣,也一定有些不好的習慣。 如果一個人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那麼他將輕松地步入更高層次的學習,會獨立學習、認真思考,分辨是非,找出要點,學有所成。反之,不良的習慣將阻礙他們正常、優秀的發展。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尚未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一方面,他們已習慣了三年的幼兒園生活,玩玩樂樂、跳跳蹦蹦;另一方面,剛過了兩個月的暑假,嬌慣自由,因此,對於剛入學的孩子來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小學一年級階段也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就眼前來講,培養一個班級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及學習習慣,有助於我們自己及其它學科老師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有助於形成良好的學風、班風及校風。 首先是文明禮貌的習慣。早上見到老師問聲早,和家長說再見;平時感到問聲好。問候別人不但會讓被問候人的感到高興,也是學生自己學會關心師長,和師長建立感情交流的一道橋梁,師生相互問好是一天愉快心情的開始。更不用說這也是尊敬老師的具體表現方式之一。 現代教育觀認為,教育不僅要讓孩子學到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掌握學習的方法和途徑,而良好的方法有賴於良好的學習習慣。心理學家說:培養良好的習慣就等於在塑造成功。好的習慣可以克服惰性、化解困難、培養自信。差的習慣讓人玩物喪志、不思進取。小學是基礎教育時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時,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關鍵。 一、培養孩子集中精力做事情的習慣。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要求孩子專注,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後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有的小孩總是一邊看電視,一邊聽音樂,一邊做功課,這樣,學習不夠專心,注意力容易轉移。可以採用讓孩子用眼睛聽的習慣培養他們集中精力,如:在安靜之處,將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互相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不管什麼話題都沒關系,每天進行一次。只要視線相連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聽,只要每天持續不斷,就能培養出很會聽話的孩子。經過訓練,現在孩子回家後很快集中精力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作為家長首先要起表率作用,自己沒有讀書的習慣,強求孩子讀書很難以理服人。從終身學習的角度來看,閱讀習慣跟隨並影響人的一生。閱讀不僅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課外讀物,如童話、寓言、科普書籍等。孩子喜歡讀書,養成讀書習慣,可以培養聽力、理解力,成為聽話高手,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如果孩子不喜歡看書怎麼辦?專家認為,這需要家長們的耐心。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小學1年級還是幼兒園的延長教育,所以家長說給他聽、念給他聽是有必要的,最好念孩子自己想看的故事書給他聽,不要強迫孩子接受大人的選擇,不喜歡讀書的孩子,多半討厭看見許多密密麻麻的小字,家長可選擇適合幼兒的圖畫書,字體要大一點的,可以先把故事中的部分情節念給孩子聽,然後讓孩子自己去讀,並鼓勵孩子把讀後的感受說出來。無論孩子最後說的如何,都對他表揚和肯定。長此以往,閱讀終將變成孩子的日常習慣。 三、培養孩子認真書寫的習慣。 不要認為書寫只是形式,對學習沒有多大影響,書寫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書寫者學習態度、學習質量、甚至個人素質的評價。書寫能力是學力的指標,一個能夠認真對待書寫的孩子,往往也能認真對待學習及其他許多事情,還能促使其養成凡事認真仔細的好習慣,提高孩子的整體素質。所以,從一年級開始就得訓練寫字,家長可以准備一個日記本,當孩子放學後向家長敘述:媽媽(爸爸),今天在學校 時,既使只是很簡單的幾句話,也要鼓勵他寫下來,慢慢的,可以問他:為什麼這樣呢?你怎麼想?老師怎麼說?等等,讓孩子漸漸將文章擴大,加長。一年級的孩子喜歡使用學過的文字寫字,看過之後家長要誇獎孩子、鼓勵孩子、並慎重地保存起來,這有利於培養孩子認真書寫,認真做事,認真做人的習慣。 四、培養孩子養成有條理的習慣。 學慣用具的收拾要有規律,書本存放在書包或書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業要預先安排好時間等等。東西存放無規律,要用時東尋西找,心煩意亂,極易影響學習情緒;做作業不講條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學習效率就低。 五、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孩子學習上有困難請求家長幫助時,家長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應用熱情的語言鼓勵孩子自己試一試。孩子實在無法獨立解決時,也不能包辦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啟發,使他能在你機智而不露痕跡的引導下,覺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讓孩子嘗到勝利的甘甜,對自己增加信
❺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_______為重點的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迎接世紀挑戰,提高國民素質,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戰略舉措。本文將從什麼是素質教育,為什麼要實施素質教育,怎樣實施素質教育三方面對素質教育做簡要的分析。
一、什麼是素質教育
要知道什麼是素質教育,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素質。素質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素質概念是生理學和心理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即「遺傳素質」。《辭海》寫道:「素質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來特點和原有基礎。在心理學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點,主要是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方面的特點,是人的心理發展的生理條件,但不能決定人的心理內容和發展水平。」①這是關於狹義素質的典型解釋。廣義的素質指的是教育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在後天通過環境影響和教育訓練所獲得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長期發揮作用的身心特徵及其基本品質結構,通常又稱為素養。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質、智力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②素質教育中的素質,指的是廣義素質。
關於素質教育的含義,國家教委《關於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作了明確解釋:「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
素質教育與全面發展教育從根本上說具有一致性。全面發展教育就是要促進人的智力和體力的充分自由地、主動活潑地主動地發展,就是要促進人的各方面才能和興趣、特長的和諧統一的發展。同時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審美情操的發展。素質教育同樣把教育工作的重點放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上,這兩種教育觀所達到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養目標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素質教育是對全面發展教育的完善。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根本對立的兩個教育觀。所謂「應試教育」,是指「在我國教育實踐中客觀存在的偏離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單純為應付考試、爭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一種傾向。」③它們的對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教育目的不同。「應試教育」著眼於分數和選拔,以考取高分獲得升學資格為目地,屬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而素質教育則受教育者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旨在提高國民素質,追求教育的長遠利益與目標。
2、教育對象不同。「應試教育」重視高分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和差生。而重視高分學生,更確切說,是重視高分。這就違背了義務教育的宗旨,違背了「教育機會人人均等」的原則。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它是一種使每個人都得到發展的教育,每個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都在他天賦允許的范圍內充分發展。素質教育也是差異性教育。素質教育面向每一個學生,正是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即素質教育要求平等,要求尊重每一個學生。
3、教育內容不同。「應試教育」緊緊圍繞考試和升學需要,考什麼就教什麼,所實施的是片面內容的知識教學。只教應試內容,忽視了非應試能力的培養,如語文、外語學科忽視聽說能力的訓練,學生無法充分發揮語言的交際功能;在數理化學科中忽視對理論知識的運用及動手操作,以致學生在實際問題面前束手無策。而素質教育立足於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教以適合學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內容。
4、教育方法不同。「應試教育」採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題海戰術,猜題押題、加班加點、死記硬背、「填鴨式」等,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也使學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養。素質教育則要求開發學生的潛能與優勢,重視啟發誘導,因材施教,使學生學會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
5、教育評價標准不同。「應試教育」要求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圍繞著備考這個中心而展開,要求學生積累與考試有關的知識、形式、應試技能,考取高分,要求老師將分數作為教學的唯一追求,以分數作為衡量學生和老師水平的唯一尺度;素質教育則立足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以多種形式全面衡量學生素質和教師的水平。
6、教育結果不同。在「應試教育」下,多數學生受到忽視,產生厭學情緒,片面發展,個性受到壓抑,缺乏繼續發展的能力。在素質教育下,全體學生的潛能達到充分發揮,獲得素質的全面提高,個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發展,為今後繼續發展打下扎實基礎。
二、為什麼要實施素質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是時代的呼喚,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1、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和迎接國際競爭的迫切需要。
21世紀已經到來。我國的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型。我們正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們要在21世紀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戰略主動地位。在實現現代化這一宏偉實踐當中,在完成新的社會轉型的過程當中,我們面臨著資金、技術、和物質資源不足的問題,而最大的問題是素質和人才問題。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的發展中國家,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的優勢,是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所在。這正如十五大報告所指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國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人才資源的開發。」國民素質的提高必須依靠教育,人力資源的開發所指就是教育。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優先發展教育,而且必須實施素質教育,惟其如此,才能實現發展教育的根本任務,提高民族素質。正如《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所指出的:「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這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條必由之路。」
2、實施素質教育是迎接21世紀科技挑戰的需要。
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是:發展速度加快,新領域突破增多;學科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綜合;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周期大大縮短;知識信息傳播超越時空。當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同時也就帶來了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職業的廣泛流動性。所有這些都對未來人的素質的培養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為了更好地迎接21世紀科學技術和知識經濟的挑戰,每一個都必須終身學習,不斷調整、提高、發展自己。在終身教育觀、大教育觀下,基礎教育階段具有特殊的意義,每一個人在基礎教育階段都要打好基礎,養成基本素質,學會學習,學會自主地發展自己。
3、實施素質教育既是社會的要求,又是教育領域自身的要求。
我國正在實施九年義務教育。所謂義務教育,指的是依據法律,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適齡兒童青少年必須接受的一定年限的教育。義務教育的實施,標志著社會教育觀念從少數到全體、從權利到義務、從家庭和個人的事情到社會公務的革命性轉變。義務教育的本質要求就是要使每一個人都得到應有的發展,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反映了義務教育的這一本質要求。
終身教育是我們打開21世紀大門的一把鑰匙。「終身教育」概念起初應用於成人教育,後來逐步應用於職業教育,現在則包括整個教育過程和個性發展的各個方面。「因此,終身教育變成了由一切形式、一切表達方式和一切階段的教學行動構成了一個循環往復的關系時所使用的工具和表現方法」「它首先關心兒童教育,幫助兒童過著他應有的生活。同時它的主要使命是培養未來的成人,使他們准備去從事各種形式的自治和自學。」④這就要求基礎教育階段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基本素質以適應終身學習的要求。
實施素質教育是克服「應試教育」傾向的需要。我國中小學教育長期為「應試教育」傾向,為片面追求升學率所困擾,違背了《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的原則,影響了國家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實施,不利於青少年一代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不利於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更不能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
「應試教育」的傾向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實施素質教育也正是在克服「應試教育」傾向中逐步明確、逐步提出的基礎教育改革課題。素質教育是我們時代和社會的需要,是我們基礎教育改革的時代主題,也是我們克服「應試教育」影響的總對策。
三、怎樣實施素質教育
1、改變教育觀念。當前,我國正在進行社會化現代化建設的宏偉事業,現代化不僅是「物」的現代化,同時也是「人」的現代化,並最終取決於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質。我國目前在一定范圍 、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腐敗、道德滑坡、法制觀念淡薄等現象,與部分國民的素質不高有著直接的聯系。同時,我國的現代化不可能離開國際大環境孤立地進行,我們將長期面臨激烈的挑戰和競爭。中華民族要振興、要發展、要實現現代化,就必須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把教育擺到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素質教育提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提高民族素質,實施素質教育,關鍵是要轉變教育觀念。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全面提高,積極推進義務教育普及。在義務教育階段要淡化選拔意識,要承認受教育者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調動個體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使自身個性得以充分發展,使整體素質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改善和提高。
2、轉變學生觀。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生的成長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動性。要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必須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積極主動精神,發揮學生個性特長。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以育人為本。基礎教育應對兒童實施全方位的素質培養。基礎教育階段實施素質教育不僅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還要引導學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律。當然,強調學生的自主性,絕不意味著可以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放鬆學校的組織紀律。而是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前提下,採取相應的措施,引導、推動學生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
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素質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而不是一門具體的課程或一種具體的方法,是通過學校的各種教學活動來進行的。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只有通過課堂教學,才能把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到實處。因此我們必須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方法一是要從時代和社會發展的特徵和趨勢來審視過去的教學方法;二是要研究文化傳統問題;三是要吸收科學技術的新成果。
此外,校園文化對於學生素質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於某些素質的形成,如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往往比課堂教學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因此,營造良好的氛圍,開展多種有益於學生身心發展的學術的、文娛的、體育的活動,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校園文化的熏陶,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
注 釋:
①《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版,第3200頁
②《面向21世紀中小學素質教育論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頁
③《面向21世紀,開創基礎教育的新局面》,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第25頁
④《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180頁
❻ 如何培養孩子核心價值觀的文章200字以下
作為學校少先大隊輔導員,我認為學校培育孩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做到「轉變一個觀念,搞好兩個課堂,堅持三網共育,用好四個載體」。
一、轉變觀念,回歸教育正道。
小學生是祖國和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從對小學生的培養教育看,價值觀是適應少年身心發展特點的,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許多學校施行「重能力、輕素質」的應試教育,已經不適應社會的需求了。要改變當前這種由於長期以來的道德教育弱化導致學生價值觀取向失準的局面,就必須要改變過去的那種「應試教育」的能力觀,要樹立起「既要做好知識傳授,更要注重道德養成」的綜合育才觀。也就是說,我們要認識到當前小學生思維活躍、個性張揚的現狀,從小抓起,從思想品德教育抓起,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抓起。具體來講,就是要回歸到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教育理念上來,讓培育工作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育工作。
例如我校依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實際情況,確定各年級段培育工作的任務是:一、二年級邁好學習第一步,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為重點;三、四年級邁好成長第一步,以守紀安全教育為重點;五、六年級邁好成才第一步,以愛心感恩教育為重點。各年級段圍繞上述重點任務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化為學生的行為,激發學生自覺體驗和感悟的熱情,讓學生在體驗中鞏固常規訓練要求,使學生將「要我這樣做」轉變為「我要這樣做」。
二、搞活兩個課堂,拓展培育渠道。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字」的內涵極其深刻:「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要想在學校里取得良好的培養教育效果,一方面要重視課堂教學,另一方面要科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
課堂是學校落實社會主義價值觀的主要陣地,具體應該做到如下兩點:
1.根據學生心理,研究常規落實方法。
空洞的說教不會產生有效的道德教育效果,對於小學生,寓教於樂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此我們在常規落實的措施上,要站在兒童的角度,蹲下來看孩子,採取合理有效、兒童感興趣的方式,在教學活動中訓練,在競爭中落實,激發熱情,激勵自治,鼓勵自信,緩解焦慮。
2.注重教育反饋,改革常規評價機制。
有反饋才有實效,有反饋才有延續,有反饋才有熱情。教師在聯系所教科目落實價值觀教育方面要注重及時反饋,加強宣傳力度,樹立榜樣,激勵先進。學校也要努力建立健全對學生的評價激勵機制和對教師的考核機制,促進育人工作的有效開展。
課外實踐活動是課堂教育教學的拓展,能讓師生在參與活動中自覺提升道德品質。我認為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必須做到如下兩點:
1.注意時效和實效。
社會生活瞬息萬變,來自國際國內乃至身邊的重大事件都涉及到價值觀教育。這就對學校的德育工作者提出了一個高要求:必須時刻關注新聞信息,必須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例如:黨的十八大召開在即,用何種手段讓學生也了解與十八大相關的一些知識,從而在學生的心靈中滲透愛黨愛國的啟蒙教育呢?我校少先隊的做法是,從網路上搜尋有關「十八大」的動畫片,在規定的時段安排學生集中觀看、討論,用這種直觀、新穎的方式開展教育確實具有時效性和實效性。
2.注重科學和規范。
當前安全問題是牽制學校開展課外與實踐活動的瓶頸,許多德育工作者為此傷透了腦筋。走出校門開展活動吧,難保在活動中不出現個萬一,萬一有意外事故發生,無論是組織者個人還是集體都難辭其咎。我們的做法是:(1)做到在方法上講科學。首先在開展活動前做到宣傳到位,讓家長意識到參與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是和家長簽訂參加活動自願、安全意向書,一是讓家長明確孩子參與活動是出於家長和孩子的自願行為,二是能和學校共同承擔活動中可能發生的風險;(2)在活動設計和開展時要做到合乎規范。首先設計活動目的要明確,活動流程要清楚明了,人員分工要細致到位,安全細節要考慮周全,其次是在活動開展時做到防範到位,避免出現安全疏漏。
三、堅持三網共育,促進學生發展。
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與學校、家庭、社會的影響密不可分。培育工作僅僅依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多元化的價值觀給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很大的影響。要想讓家庭、社會和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就應該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培育工作網路。
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創設「家校溝通」平台。
(1)成立家長學校。如我校創建的「秋實」家長學校,經常請學校領導、教師以及聘請家庭教育專家給家長們上課,將學校的辦學思想、新的教育理念向家長們進行宣傳,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收效明顯;(2)成立家長委員會。我校每學年都要召開全校性的家長會,在家長會上選出班級家長委員會,然後通過班級家長委員會選出學校家長委員會,學校定期召集家長委員會成員開會,向家長委員會通報學校培育工作主線及基本內容,聽取家長們的意見或建議,爭取廣大家長在辦學特別是教育學生方面給予的支持與配合,不斷提高辦學水平;(3)搞活教師和家長的交流形式。學校每學年初都要在大門廳將家長委員會成員、學校領導以及全體班主任姓名和聯系號碼張榜公布,便於家長們和學校教師交流;學校明文規定各班級每學期必須根據工作需要不定期召開家長會,且不得少於兩次,在家長會上就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家長進行深入交流,請優秀家長介紹經驗,真正形成教育合力,提高育人效果。(原作者:王明海)2.發揮社會的積極作用。
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和社會各有關單位、團體溝通聯系,充分發揮他們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通過「走進請出」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例如:我們和公安、司法部門密切合作,聘請公安幹警擔任「法制副校長」,聘請有關專家來學校開設講座,讓師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我們派出學生宣傳隊進社區、到街道,散發「文明創建」傳單,進行廉政文化專題演出等,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能力,也為社會做了一份貢獻。
四、用好四大載體,促進培育工作。
做好培育工作,需要發揮各類載體的示範,引領作用。一是要豐富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小學生的重要載體。校園文化對學生的行為習慣、言談舉止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的生成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學校長期以來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以建設優良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化、美化校園環境為重點,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力強、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校園文化活動,積極營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文化引領下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在優美、和諧的校園環境中健康成長。二是挖掘優秀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營養源」,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國學為主體的優秀傳統文化,是做好學校培育工作又一重要載體。我校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向學生推薦不同類型,不同層面的國學啟蒙讀本,設法將國學教育與學校語文教學、思想品德課緊密結合,讓《三字經》、《弟子規》和《論語》等傳統國學讀本成為學生的選讀或必讀教材。例如我校從2009年開展「古詩詞吟誦評級活動」,倡議、鼓勵學生選擇背誦經典古詩詞;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又將《弟子規》作為重點進行推薦,採取觀看動畫片、講故事、與家長共讀等形式引導學生汲取其精華。把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與培養有理想、有道德的接班人結合起來,為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成打下堅實的基礎。三是打造健康向上的網路文化。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手機、電腦和互聯網成為小學生的日常必備的社交工具和學習平台。因此加強信息網路德育教育迫在眉捷,勢在必行。我校利用班班通設備,經常將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紀錄片、動畫片向班主任推薦,有時甚至利用班隊會課時間組織學生集體觀看;學校辦公室利用「校訊通」平台向家長宣傳家教知識;學校團隊組織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創建QQ群,經常利用這種平台弘揚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四是充分發揮本地德育資源的獨特作用,例如,我校充分發揮校內外專業人才資源優勢,創建「蓓蕾藝術團」,為培養學生專長以及興趣愛好搭建平台,藝術團下轄的文藝團隊展示的成果近年來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轟動效應;另外,我校每年清明節都要組織學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縣烈士陵園進行清明祭掃活動,進工廠、到田間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鍛造學生良好的品行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課堂教學無可比擬的作用。
總之,作為學校德育工作者,我們在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努力將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中所指出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的要求落到實處!
❼ 如何在德育中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
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首先要提升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二要突出養成教育的主導作用;三要在語文學科側重傳統文化教育。
一、提升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
小學階段是向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起始階段,也是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階段。思想品德教材具有極強的思想性和針對性,而且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對小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
1.上好思想品德課,即要立足於課文,又不能局限於課文。因為課文里講的人物、事例、歷史事件大都比較簡單,有的故事內容離學生的認識范圍比較遠,學生是看不見,摸不著。這就需要拓展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學生能經常見到或經常聽說過的本地、本校、本班的實例,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問題。
2.深入學習課文,講清課文的道理和觀點了。這是教學過程的核心。教師要本著「講清一個故事,學懂一個道理或明確一觀點」的原則,正確地、科學地向學生闡明課文中的道理和觀點,使學生能夠理解和樂於接受。
3.要本著從感性到理性的原則,圍繞課文重點,啟發學生主動地思考問題,使學生獲得的初步感知在思想上進一步深化,從理性上進一步升華。使學生對課文中的道理和觀點理解的更加深刻和透徹。
二、突出養成教育的主導作用
1.校園文化建設。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地方,校園環境是校園文化最為直接的體現,校園中的一草一木、一字一畫,都是為一種思想的傳遞,一種文化的表達,優美的校園環境總能以「無聲勝有聲」的育人效果,熏陶感染著師生,豐富凈化著師生的靈魂,建設一個和諧優雅的校園環境,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厚重文化底蘊的一部分,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全體師生努力地去探索、挖掘,讓校園文化建設與時俱進、優化提升。
2.養成有益終身並能感染他人的行為習慣
只有加強養成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習慣,才能達到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素質,促進其終生發展。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有這樣一句名言「良好的習慣是人在某種神經系統中存在的道德資本,這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享受著它的利息。」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習慣的養成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極為重要。小學生養成了不良習慣後再來改造將付出太多的代價。因此養成教育要抓住關鍵期,以貫徹「守則」、「規范」為依託,嚴格要求,正確引導,強化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抓早、抓細、抓實。有的放矢的開展各種教育活動。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1.隨著現代文化(西方文化)的不斷沖擊,我國傳統文化逐漸出現了衰微。我國引以為傲的傳統文化的優秀品質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我為中心、自理能力差、不懂禮貌、缺乏毅力等問題。優秀的傳統文化逐漸消失,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我國當前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這嚴重影響了當前我國文化教育發展和進步,只有不斷的加強傳統文化建設,培養傳統文化學習精神,才能從根本上推動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和進步。語文課是傳統文化傳播的主陣地,充分挖掘語文教材的內涵,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是語文教學當仁不讓責任。
2.在古詩詞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我國古詩詞的歷史悠久,而且在古詩詞中蘊含著大量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可以藉助古詩詞向學生滲透傳統文化知識。在古詩詞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因為古詩詞是中華文明的結晶,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其中含有深刻的哲理,如能深入學習,可使學生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多方面、多層次的了解,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比如,在教學「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時,我向學生滲透博愛思想,教育學生要尊老愛幼,並講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尊老愛幼小故事,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把這種美德發揚光大;在教學「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時,教育學生在生活中我們的言行要做到誠實,守信用,並通過一些誠信小故事讓學生體會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從小做一個講誠信的人,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興趣的同時向他們滲透傳統文化知識。
我所倡導的三個方面,是個人的一點感悟,覺得這三個方面是培養小學生核心價值觀的主要渠道,這與其他方面並不排斥。每一門學科都有其可挖掘的德育因素,如數學的計算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還能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優良習慣;體育在培養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能夠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拼搏的信心與勇氣,各學科都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平台。
關於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問題才剛剛開始,需要我們不斷研究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