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工作
數學課堂注重德育教育,在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也要關注學生人格培養,這是每位數學教師的責任
⑵ 分析小學數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如何展開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舵手,學生成才的導師,學生靈魂的塑造者。我當班主任的時間不長,現就班主任如何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談幾點體會:
一、充分信任並真正尊重學生
「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尊重學生是愛的前提,在尊重學生、師生平等的基礎上去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學生的過失,才能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也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戴。要做到真正尊重學生。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才能達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情理相濟的目的。為此,教師要改善自我,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把自己和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同他們交朋友、尊重、理解他們。加強學習新理論新知識,堅持「活到老、學到老」的原則,並結合實際大膽實踐,積極探索。要改變過去那種「我講你聽」的陳舊教育方式,在了解學生的同時,也讓學生來了解自己,完備教師的人格,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教師從心理上接納,從心底產生敬佩,師生關系才會和諧。
二、賞識自己的學生
成年人需要賞識,學生更需要得到家長、老師的賞識。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應該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所熟知的。其實,教育的奧秘就在於給孩子以信心,而老師的期待和賞識正是開啟學生潛能之門的金鑰匙,同時這種期待和賞識也會使學生對老師產生「士為知己者死」的信賴和真誠。因此,班主任應充分發揮其告誡和賞識的積極作用。認真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特點,發現他們的長處,同時也要不斷反省自身的行為和態度,不要由於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誤了學生的發展,不能僅僅以分數評價一個學生的好壞,而忽視了學生的其他方面,如品德修養、文明習慣、勞動態度等。
三、放下架子,主動接近學生
要了解學生,確立學生主人翁的地位。教師應該始終明確自己的身份是為學生的服務者、學習的引導者和興趣的激發者。只有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行為的主體。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一被激發,他們就會自覺地要求學習,自然地要求上進,能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的展示,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因此,教師就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就必須在某種程度上使自己變為學生,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因而教師必須放下架子,走出辦公室,融入學生之中,了解學生,熟悉學生,主動地、努力的創造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條件,在和他們進行交談對話的過程中,提供雙方交換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機會。教師只有真正掌握了學生在做些什麼、想什麼,才能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以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目的。
四、與時俱進,探索德育新方法
班主任要根據新時期德育工作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與日俱進,探索新的方法:一是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班主任只有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響學生,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二是以情感人,對學生要充滿愛心,做學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要將心比心。對經濟困難的學生、生病的學生,我主動關心照顧,組織學生送溫暖,給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和具體問題,把做思想政治工作同解決學生實際困難結合起來。生活中,我盡量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動人,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三是建立德育評價機制和規章制度。德育工作要逐步規范化、制度化,要量化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評價機制和規章制度。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逐步完善量化管理制度,其主要內容是:小學生守則、日常行為道德等,建立學生操行評分制。在嚴格管理的同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兩者緊密結合,把規章制度的要求變成學生的自覺行動,從而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機制和制度上的保證。
五、凡事不浮於口頭,要身體力行
真誠關心和愛護學生,不僅要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等給予關心,而且要具體體現在實際行動上,體現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個微笑上。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過:「孩子們求學的慾望是由教師激發出來的,假如他們是溫和的,是循循善誘的,不用粗魯的辦法去使學生疏遠他們,而用仁慈的感情與言語去吸引他們;假如他們和善地對待他們的學生,他們就容易得到學生的好感,學生就寧願進學校而不願停留在家裡了。」每天給學生一臉燦爛的微笑,會讓學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發展。比如,學生病了,要打個電話通知家長或者親自把他送回家。學生病假回校,要能主動為他補課;並且時時注意天氣情況,提醒學生添減衣服。這些雖然是小事,但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記憶卻是很深的。我們送出的是真情,收獲的是更多的真心回報。
⑶ 淺析小學數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如何展開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中,突出了「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強調了要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技能轉變為體現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面和世界觀,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在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情況的同時,要注重滲透一定的德育教育,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為學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一定科學文化知識教育的有效載體,以促進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健康發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就是要將德育本身的因素與數學學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德育內容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逐步內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品德。數學是一門客觀、精確的學科,本身充滿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教育因素,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思想性(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愛學習,愛科學,堅持真理並為之奮斗的優秀品質,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如從數學概念上看:直與曲,已知和未知,精確與近似,循環與不循環,公約與互質,正比例與反比例等,均揭示了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從數學運算上看:加與減,乘與除的關系,積與商的變化等內容,隱含著客觀事物中的對立統一規律等等。因此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善於捕捉小學數學本身所蘊含的豐富的思想內容,在傳授學生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加強德育滲透,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熏陶,進一步明確學習目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個性心理品質的健康發展。以下就在數學中如何滲透德育工作,談幾點體會。
一、有機結合,自然滲透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在日常生活,生產建設和科學研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小學數學是數學中應用最廣,同實際聯系最為密切的部分,因此容易引導學生了解數學在實際中的應用,並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低年級可引導學生把數(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量(長度、重量、時間、面積、體積)和形(幾何圖形)作為認識周圍事物的工具,逐漸學會用數量和幾何圖形來說明問題。如設計學生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進行計算,周圍常見的幾何圖形,讓學生區別辯認等。在中、高年級,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增加,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的范圍應逐漸擴大。可把所學知識應用於自然、體育。常識等學科的學習。如計算出勤、工作效率、生產數量。增產節約、存款利息、社會保險。植樹造林等還可以通過參觀、訪問、上活動課等不同形式,使學生了解數學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對學生的目的教育,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育學生從小學好數學,掌握本領,將來更好地為社會本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因此,有利於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
1.結合教材內容,及時滲透。
就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而論,一般可以從下列五個方面去發掘或設置德育的「滲透點」:題意和數據;概念、法則、定律、公式的成因;插頁、插圖和統計圖表;數學史和數學家的故事。例如:教學珠算時,教師向學生介紹算盤是我國勞動人民一大發明。由於它簡單易學,運算方便,不僅通行中國,而且遠傳至東亞及歐洲各國。結合「十進位值制記數法」的教學,介紹我國在公元前商朝就開始使用了這種先進的記數方法,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這種記數方法的國家。教師簡短的介紹,可激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從而達到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2.結合教學過程,適時滲透。
教師通過滲透點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不僅限於一詞一句、一題一例、一圖一表,也可以是一個教學環節,一個教學過程。例如:教學「重量單位」時,補充「每人節約一粒米,全國12億人可以節約12億粒米,重量是2970000克,合多少千克?」的習題。學生算出合2970千克的結果後,教師馬上告訴學生這些米大約可以供21人吃一個月。以此教育學生要節約一粒米、一滴水,養成節儉的良好習慣。教學「年、月、日」時,則注意引導學生在日歷上找出重大紀念日,如「國慶節」、「八一建軍節」、「香港回歸日」等,以增加學生的社會常識。在應用題教學中,選用的題材盡量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如做好事、綠化種樹、節約用電用水、積極鍛煉、改革前後人民收入對比等事例,使學生在解題中潛移默化受到教育。
3.結合技能訓練,培養習慣。
數學的精確和嚴密性要求學生學習數學要一絲不苟。因此,在教學訓練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小學生來說,培養其良好習慣主要通過不間斷地反復訓練來實現。通過嚴格的訓練,使學生形成對待任何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獨立思考、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敢於正視錯誤、改正錯誤的優良品德。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優良品德的訓練要有嚴格的要求,要正確地積極地引導,從一點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漸進,又貫穿始終。
二、陶冶情操,潛移默化
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它反映了客觀物質世界互相聯系和運動發展的規律,因而為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發展辯證思維,提供了基礎。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充分挖掘數學知識中含有的哲學因素,以數學知識為載體,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為學生形成科學世界觀奠定基礎。
1.組織實踐活動,滲透「實踐第一」觀點。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也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不斷實踐的過程,這是學生認識的一般規律。教師遵循這一規律去安排教學,就能使學生領悟到數學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學生認識到了知識和實踐的關系,才能有利於正確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形成。
2.引導學生理解知識形成發展過程,滲透「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觀點。
一切事物都有運動變化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當然不例外。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克服孤立靜止的教學模式,將學生組織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發揮原有知識的正遷移作用,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數認識」的教學,從「十以內數認識」發展到「多位數的認識」,教材是分段安排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以舊引新,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分別突出不同的重點,並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多位數的讀數方法。這樣,學生對數的認識就會逐漸深化。
3.注意引導學生溝通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滲透「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和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觀點。
數學是對事物、數形特徵的高度抽象概括,以它嚴密的邏輯性、系統性反映客觀事物的普遍聯系。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揭示數與數、數與形、形與形、四則運算之間、概念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學會用聯系的觀點去觀察和處理實際問題。
例如:加減乘除法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系,但教材只分別安排了「加減法關系」、「乘除法關系」。為了深化認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弄清加、減、乘、除四種運算之間的關系,使學生不僅認識到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而且認識到「加與乘」、「減與除」之間存在著「轉化」關系。
現行數學教材結構簡明,形式活潑、圖案生動形象,本身就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教師應在此基礎上更深刻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數學美,對學生進行數學美的教育。首先,數學中充滿著對稱美。如線、等腰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圖案體現著對稱美,式子a+b=b+a,a+(b+c)=(a+b)+c等數學定律也是對稱的。其次,體現著數學的簡潔美。如a+a+a+a=4a;S=∏r2等公式的簡潔美,解題方法上的避繁就簡等都體現了數學的簡潔美。再次,數學體現著一種和諧美,數與形的有機結合,圖形與圖形的統一,數學知識結構與解題方法的聯系等,無不體現著數學的和諧美。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是人的本性,地數學美的教育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陶治學生的情操,它是溝通智育與德育的橋梁。我想,對數學美的教育應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4.引導學生認識數學知識中一般與特殊的關系,滲透「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觀念。
數學中蘊含著豐富的辯證思想。如加與減、乘與除、准確數與近似數、正比例與反比例等。通過上述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事物的對立統一關系。通過解題中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化生疏為熟悉的基本解題思想,使學生認識到事物的相互轉化。通過對具體問題的分析。歸納出一般必結論,再用一般結論指導解決具體問題便學生認識特殊一般的辯證關系。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滲透辯中唯物主義的思想觀點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存在著共性與個性。因此數學知識除去一般規律還有各自的特點。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認識數學知識的一般與特殊關系,靈活解決各種問題。例如:在進行加減混合運算練習時,教師可先出示5、3、1這三個數字和「十」、「一」這兩個運算符號,讓學生分別組成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算式,這樣,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他們能根據自己的體驗,列出十多道算式。然後,可根據這些算式,引導學生把連加、連減以及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統一到一個法則中去,形成一個新的知識鏈。
此外,在數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要處理好「雙基」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的關系、教與學的關系、課內與課外的關系。要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認知目標出發,依據數學學科特點和學生認識發展的規律,做到思想性和科學性和諧統一,使數學知識教學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機結合,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精確和嚴密是數學的一個重要特點,這就要求學生學習數學時態度認真,嚴格要求一己,不能有半點虛假。有利於培養學生誠實、求是,堅持真理,堅持原則的理性精神。要學好數學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如連解題過程中要求正確,再要求速度和靈活性。為此,學生在掌握解法後還必須學會檢查,驗算等,這些有利於培養學生嚴密條理的思維方式,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刻苦鑽研講求實效的學習習慣和嚴謹朴實的思想作風。在克服解題困難的過程中也磨煉了學生的意志,對去除當前學生中流行的嬌驕之氣很有好處。
教育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神聖事業。在實施思想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用自己的模範行為去影響和教育學生。孟子說:「教者必以下」教師自己有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才能影響學生熱愛自己的祖國:教師自己對工作滿腔熱忱,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才能影響學生,形成刻苦鑽研,認真嚴格的學習態度,克服困難的勇敢精神。另外,教師在實施德育過程中,要傾吐自己強烈的思想感情,只有對事業對學生真誠的愛,J能使學生產生感情共鳴。達到心靈的溝通,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思想品質。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是一個重要的並且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課題,在進行這一課題實踐時必須注意方法上文道結合,做到自然妥貼,切忌生搬硬套,使學科內容與德育內容做到和諧統一,恰如隨風潛入夜的春雨,滋潤萬物。
⑷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
一、突出滲透的重點
1.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包括熱愛祖國的歷史文化,關心祖國的前途,獻身祖國的建設等。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數學史料,讓學生認識到我國在數學、科技等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認識到近代我國綜合國力與世界強國的差距,從而激起學生的自豪感和危機感,進而增強為富國強民而努力攀登數學高峰。
2.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本身就充滿著辯證因素。它為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發展辯證思想提供了基礎。因此,教師要結合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數學公式、定律的推導等,啟發學生足部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它們都在發展變化之中,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等觀點,使他們逐步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會抓主要矛盾等科學的思想方法。
3.非智力因素教育。
通過數學學習,應使學生在興趣與動機、自信與意志、態度與目標等方面獲得發展;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應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養成尊重客觀事實的態度,並具有勇於創新的精神,以及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習慣,這些都屬於非智力因素的范疇。
二、研究滲透的方法
1.情感誘導法。
在教學中,教師要滿腔熱情、精神飽滿地出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並以自身的工作態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響學生。教師要通過一個個問題的導語、一個個環節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話語,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愛,從而使學生對這門課產生興趣。
2.背景介紹法。
數學教材中的很多道理、數據都是我國勞動人民最先發現或計算出來的。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不失時機的進行介紹。
3.課堂滲透法。
小學數學教材中體現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的內容很多,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緊緊抓住「滲透點」進行教學。這個「滲透點」可以是一詞一句、一題一例,也可以是一個教學過程。
4.美感啟迪法。
「數學,不但擁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數學的美充滿了整個數學世界,不但有數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更有對稱的美、和諧的美。這就要求教師要善於運用符號、色彩、線條、圖形等因素,通過精煉的數學語言、巧妙的解題方法、整潔的板書設計,展示出數學的外形美和內在美,並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使學生從抽象的符號中看到美的形象,從邏輯推理中領略到美的神韻,從表面的形式中體味到內蘊的那種特有的內在美,從而把學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去。
5.習題引申法。
把反映祖國建設成就、家鄉變化的數據和學生日常生活中有意義的事例編成相應的習題,從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6.競賽強化法。
利用兒童爭強好勝、榮譽心強的特點,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適時地引入競爭機制,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和興趣。讓學生在競賽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提高自覺性和自製力。
三、掌握滲透的原則
1.情感性原則。
教師要創設情感氛圍,藉助情感動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使之得到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廣闊的胸懷,和諧的發展個方面的素質。
2.科學性原則。
進行思想教育,必須做到旗幟鮮明、觀點正確、說理明白。教師要站在育人的高度給學生以正確的認識引導,使學生信服地接受教育,並指導自己的行為。
3.層次性原則。
思想品德教育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必須由淺入深、有具體到抽象,體現德育滲透的梯度。
4.隨機性原則。
即教師要抓住時機,把握分寸,注意德育與知識、技能的有機結合,適時、適量地進行隨機滲透,切忌穿靴戴帽、牽強附會。
5.延伸性原則。
學生正確的道德思想、良好意志品質的形成單靠40分鍾的課堂教育是不夠的,應積極開辟第二課堂,多方面、全方位的進行滲透。
總之,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既應掌握豐富的知識,又應具備高尚的人格,這是「以人為本」現代教育理念的起點。數學教學中德育功能滲透的根本目的在於使教學能真正為新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材服務,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⑸ 小學數學教學中有哪些具體的德育目標
1.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包括熱愛祖國的歷史文化,關心祖國的前途,獻身祖國的建設等。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數學史料,讓學生認識到我國在數學、科技等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認識到近代我國綜合國力與世界強國的差距,從而激起學生的自豪感和危機感,進而增強為富國強民而努力攀登數學高峰。
2.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本身就充滿著辯證因素。它為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發展辯證思想提供了基礎。因此,教師要結合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數學公式、定律的推導等,啟發學生足部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它們都在發展變化之中,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等觀點,使他們逐步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會抓主要矛盾等科學的思想方法。
3.非智力因素教育。
通過數學學習,應使學生在興趣與動機、自信與意志、態度與目標等方面獲得發展;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應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養成尊重客觀事實的態度,並具有勇於創新的精神,以及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習慣,這些都屬於非智力因素的范疇。
⑹ 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進行德育教育
【摘 要】結合當前小學數學發展情況,從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應用現專狀出發,參考自身的教屬學經驗,提出了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希望對於今後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德育教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075-01
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則是必然趨勢,這樣能更好實現德育和美育教育得到發揮,有助於學生的身體、心理的健康發展,全面提升學生的內在和外在素質,有利於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符合新課改的相關要求[1]。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應用現狀
1.教學的模式較為單一。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初中體育教學的靈活性受到一定的影響,大部分課堂教學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影響比較大,相關的教學實踐的針對性不強,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一定影響,難以有效開展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
2.學生參與程度較低。
學生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體,應通過各種有效措施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並積極構建熱烈的課堂
⑺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大家都知道,中小學生的主要任務,不僅僅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做人的道理.我們的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培養出來的學生必須德才兼備,才能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和振興中華的需要。因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應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並將德育滲透到各科教學和各項活動之中。現代的課程論也越來越強調學科間的聯系與滲透,以增強各門類知識間的綜合運用。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僅是傳授新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重視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把學生的道德行為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及各項活動之中。學生在校的時間絕大部分是在課堂上度過的,因而課堂教學也就成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下面,筆者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略談一些膚淺的認識
一.善於挖掘數學教程中內在的美,陶冶學生的美好心靈和高尚情操。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有許多內容可以成為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載體.如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就為數學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內容,使它處處充滿美的情緒,美的感受,美的表現,美的創造。如對稱美、統一美、簡潔美、奇異美、曲線美等。在教完了比和比例的知識後,我就向學生介紹了著名的「黃金分割」知識,從而揭示了一種審美的線段比例關系,然後讓學生到日常生活中去尋找按黃金分割構造的事物。如中外名建築、窗簾的束帶、女孩裙子的腰帶等,使學生從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我還經常讓學生用哲學的眼光從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中去發現、感悟一些人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一位偉人曾打過這樣一個比喻:「一個人的實際價值好比分子,他對自己的評價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數值越小。」讓學生從這樣淺顯的數學知識和紛繁復雜的社會中闡述出這樣深刻的做人道理,才是我們數學教學追求的終極目標。我覺得,只有善於挖掘教材,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愉悅地學習數學、鑒賞數學的美,才能感悟出人生的真諦,陶冶出學生的高尚情操。
二、結合數學知識的應用,促進學生優良品德的養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特別是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教師要緊密結合應用題的教學,通過對實際問題的研究解決,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分析問題結構,處理數據資料,抓住主要矛盾,進行抽象推理,建立數量關系,合理推理求解,檢驗校正結果」的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將來在急劇變化和劇烈競爭中的適應能力。通過結合數學計算的正確性、解決方法的簡潔性、圖形結構的和諧性等特點,來培養學生頑強的學習毅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同時,應結合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產生活中節約原料、節省時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數學問題,幫助學生從小養成勤勞簡朴、勤儉節約、快捷高效的行為習慣,為他們將來能成為具有高度責任感和優良道德品質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數學科教學特點,聯糸實際,充分挖掘出小學數學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點,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實際,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同時,教師應注重為人師表,注重師德修養,注重自己的職業形象和職業語言,時時處處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和教育學生,使學生自覺形成一種良好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習慣。那麼,我們的教育目的又何嘗不能達到呢?我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就一定能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⑻ 如何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http://qhpx.cersp.com/article/browse/465325.jspx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作者: 劉永來 (小學數學 青海海北小學數學三班 ) 評論數/瀏覽數: 2 / 2095 發表日期:
2012-11-19 20:10:08
|
合格
學校教育的作用在於教書育人,對孩子的德、智、體、美等方面進行基礎性培養和開發,為其成為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基礎。所以作為學校教育中主要學科的數學也必須承擔起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務,我們通過課題組教師對數學教材中的德育資源整合和挖掘,結合日常課堂教學活動和社區開展的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基本實現了寓德育教育於數學教學中。
(一)充分發掘數學教材中關於德育教育的資源
1、利用教材內容進行德育教育
小學數學教材內容中有很多插圖和應用題,可在教學時選擇富有教育意義的情境圖、有說服力的數據和統計材料,以及數學史料等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一年級教材中:
在教學數學第一冊幾個與第幾個時,我先讓學生看情境圖,觀察小朋有在干什麼?學生說:「排著隊買冰淇淋。」接下去我再讓他們看情境圖,問:「這時發生了什麼事?」學生齊聲回答說:「小胖插到了隊伍中間。」藉此機會,我就問學生:「小胖這樣做好不好。」學生都說不好。我接去又問:「為什麼說他不好。」有的學生說:「這是一種不守紀律的表現。」有的說:「這是自私的表現。」還有的說:「這是一種不好的行為。」短短的幾句話,讓學生懂得不管在什麼地方都自覺遵守紀律。得到了很好教育效果。
如在教學《6、7的認識》時,教材本身就是一個大掃除的情境,讓學生在數數的同時展開對圖上小朋友的討論,使其深受愛勞動、愛清潔的教育。
又如在教學《8、9的認識》時,教材本身就是一個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環保教育圖片,讓學生討論圖上的小朋友都是怎樣保護環境的,我們平時又應該怎樣做?使學生領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增強環保意識。再如《11到20各數的認識》一課就是對學生進行遵守交通規則教育的極好情境。
二年級教材中:
如第四冊「認識角」的教學,教師可以創設引導學生到生活中找角、動手做角等的情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認識了角,又感受到角的美,還無形中滲透愛生活、愛公物等的教育,可謂一舉多得。
又如《統計》的活動中,我們這樣創設了導入情境:「大象過生日,好多小動物都給他慶祝生日,還帶去了鮮花作為禮物。你們看小動物它們的感情真好啊!你能想個好辦法讓別人看清楚來了什麼小動物嗎?」
我還適時的插入團結友愛的教育,「過生日」這是孩子熟悉的生活場景,體現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學生的參與興趣很高,適時的德育教育也會有良好的效果。
這樣的例子在數學教材中還有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內容,是可以在數學書中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
2、用數學史料充實德育材料
在數學發展史上,中國對數學科學作出過巨大的貢獻。我國古代數學家很早就對圓進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大約2000多年前,在我國古代的數學著作《周髀算經》中就有「周三徑一」的記載。直到1200年後,西方人才找到了類似的方法。大約1500年前,我國的數學家祖沖之,計算出圓周率大約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精確到6位小數的人。他還用22/7和355/133兩個分數表示圓周率,22/7(約等於3.14)稱為約率,355/133(約等於3.1415929)稱為密率。他求得密率的時間,至少要比國外數學家得出這樣精確的數值早1000年。
我國古代早就運用方程的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早在700多年前,我國數學家李冶(1192-1279)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系統地應用並發展了「天元術」。
14世紀初,我國數學家朱世傑又創立了「四元術」,這是我國古代數學的一次飛躍;現代著名數學家陳景潤,華羅庚幼年未受過正規教育,可才華橫溢,為數學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著名數學家陳景潤頑強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遙遙領先。
這些材料分散見於數學課程之中,教師要善於挖掘,要通過豐富的數學史料讓學生看到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在數學領域中的巨大成就,從而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們意識到自己這一代有責任繼承和發揚民族的光榮傳統。此外,還有一些國外的數學家,為了世界數學發展所付出的代價。讓學生了解數學發展每前進一步,都需要數學家們的膽識、勇氣和毅力,甚至以生命為代價,激起學生不斷探究,努力向前的學習動力。
(二)有計劃、有步驟地實現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最靈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與課堂教育相結合。根據教學內容,我們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設計一些思想性強和教育性強的應用情境,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素材。
1、在每節數學教學中滲透點滴德育教育
(1)創新數學教學
《認識時間》一課時,教師設計安排一個小故事:明明小朋友的一天時間安排表,讓學生討論時間安排的合理性,使學生得到珍惜時間、熱愛生命的教育。新教材的情境圖中,故事豐富多彩,在適當的時候合理利用情境故事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滲透了思想教育。雖然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佔明顯的地位,但教師只要認真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就能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
(2)練習多樣化
《利息》教學以後,我們設計讓學生回家後整理自己的壓歲錢和零花錢的課外作業。通過完成作業,學生能認識到把自己的壓歲錢和零花錢要分類處理好,逐步養成良好的儲蓄和不亂花錢的習慣,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數學知識,又可以提高自理能力。
《百分數的應用》是一堂經典的老課,怎樣上出新意,可從學生的興趣方面入手進行素材的全新重組,合學生的「胃口」,讓他們有探究的慾望。老師在上完新知識後,設計了這樣一題綜合練習。計算姚明的投籃命中率,題目中告訴學生姚明所投中的個數,投籃總數,求投籃命中率。這是一題比較枯燥的練習,但學生因為喜歡和崇拜姚明,他們對這個問題有著很強的慾望去解決。所以,我發現在日常的課堂中,注入一些富有教育意義、學生感興趣的題材,將更有效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進行目的性德育教育
德育滲透不僅在課堂上,而且應與學校少先隊社區假日學校等組織的綜合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另外要根據學生的愛好開展各種活動,比如實踐考察活動,講一個小小數學家的故事等,相信這樣一定會起到多重作用的。
以下就是我們學校開展「凈化校園、美化壞境」主題活動,實驗班學生的小調查:有的學生發現城郊街道兩邊經常有糞便堆積,影響街道美觀,於是開展《城郊街道廣泛堆積的糞便怎麼辦?》的調查,通過訪談、查找資料,寫改進方案、散發宣傳材料、與街道幹部商量給街道「整容」等環節,增強了人們的環保意識,讓街面上糞便運出,同時在空地上栽花種草,使街道整潔美觀。通過活動,學生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改善城郊街道環境,從小養成了文明衛生的生活習慣。有的學生發現在收獲季節,公路上就會出現許多晾曬稻穀問題,弄得公路上全是谷糠、飛塵,給行人車輛行走帶來極大不便,有時還造成交通事故,司機和晾曬者之間吵架、打罵的事例也時有發生,危害特別大。孩子們就此采訪了行人、司機、晾曬者,了解他們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尋求解決方案,同時與鄉政府取得聯系反映情況,散發「公路拒絕晾曬」宣傳單,以孩子們的實際行動來影響社會效果很好。
這些小調查活動都是學生們自己觀察思考後提出來的,一項項活動雖小,學生們卻是一絲不苟的進行的,參與活動的同時,他們搜集信息、整理信息、調查訪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不斷增強。
(三)數學教師示範導行,進行良好道德素質的教育
教師不論從自身的形象以及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對學生一往情深的愛在某種意義上表現為高尚的師德,這種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講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是對教育事業的熱愛的具體化。這種師愛一旦讓學生體會到,就會「親其師」,並且「信其道」;教師有了這種愛,在教學中就能把握每個學生的個性,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就能注意、尊重和賞識每一個學生,就可能產生良好的自我實現的羅森塔爾效應。
比如,為了上好一堂數學課,教師做了大量的准備,採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很愉快,而且在心裡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並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以後的學習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良好道德習慣的形成,是一個人的完整品格結構發展中質變的核心。在學生良好道德習慣培養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德育的示範性,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人格力量。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樹立育人為本的思想,熱愛學生,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師人格能產生身教重於言教的良好效果。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由此可見,教師的人格力量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學生往往從教師的言談舉止中發展其性格,從教師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從教師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義。
多年來,全校數學教師尤其是課題組成員邊學習,邊探索,邊反思,邊總結,不斷優化措施,努力全面推進,取得了在數學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研究成果。
⑼ 如何在小學數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區前庫勒小學李娜
摘要數學學科里滲透德育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自古以來,我國就非常重視道德教育。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思想道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更是佔主體地位。在新的課程標准中也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肯定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數學知識,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運算能力,同時也要結合數學教學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那麼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在教學工作中我也進行了多方面的嘗試,並有了一定的經驗。
關鍵詞數學學科德育教育小學
一、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生產建設和科技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接受能力,聯系實際,闡明所學知識的用處,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深入淺出地進行學習目的教育。例如:一年級教學「元、角、分的認識」,可以介紹人民幣在日常生活中的正確使用和生產建設中的作用;二年級教學「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要使學生知道已學過的「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不能滿足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要,這部分知識在今後的學習以及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經常用到;三年級教學「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時,可以介紹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建設中的應用;五年級教學「比例尺」時,可以介紹按「比例尺」計算「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以及按「比例尺」繪制圖紙,在建築、科研、軍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通過教師簡明扼要的介紹,學生能把所學新知識同現實生活、今後的學習和國家的建設逐步聯系起來,明確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另外,還可以藉助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提供的材料,有計劃、有目的地向學生介紹一些數學在現代信息社會中的廣泛應用。學生才能開闊眼界,產生學好新知識的慾望和正確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習的動力。
二、改進學習方式,培養創新意識。
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方式直接影響到創新意識的發揮。在實踐中,我發現在學習過程中循規蹈矩,純粹靠死記硬背,習慣於通過記憶、模仿獲取知識,而不去研究知識的來龍去脈的學生;不善於交往的學生,創新意識明顯不強。可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要從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做起。
培養學生養成自主探索的習慣。自主學習者的動機是內在的或自我激勵的,學習的方法是有計劃的或已經熟練達到自覺的,其學習就是自主的學生如果逐步形成了自主探索的習慣,其創新思維就水到渠成。
首先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發揮學生的創新潛能。肯動腦筋、愛動腦筋的學生,思維才有一定的深度,才有創新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提供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維空間,問題太具體了,不利學生的創新,問題又空洞了,學生不知從那方面想起;還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不能問題一出現就急於尋找答案,這樣可能導致讓少數學生代替全班同學思考。注重學生的思維過程,不能只關注問題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交流、匯報各自判斷、推理、分析或者頓悟、潛能提供了發展空間。
三、結合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是我們培養跨世紀人才的宗旨。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根據數學的特點,說明事物的內涵,闡明事物的本質屬性與外的關系。
1.充分挖掘數學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
2.結合數學知識,介紹數學史和數學家的故事,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如結合數學《圓的周長》教學,介紹祖沖之關於圓周率的准確計算,對學生進行祖國燦爛文明史的教育。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課外活動,培養創新意識
小學教學課外活動是建立在小學教學課堂教學基礎上的一種更廣泛意義上的教學活動。數學活動課非常注重求異、發展、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非常苛刻地要求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具有更加濃厚的色彩。課外活動強調以自讀、自學為主,討論、釋疑為輔,賦予了小學數學課外活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更為濃重的色彩,無疑對學生自主、終身學習意願的形成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學「千克的初步認識」後,我設計了一堂活動課。要求學生統計出全班同學的體重,並讓他們畫出表格,學生對來自身邊的數學問題很感興趣,他們熱心地調查,稱體重。同時,他們從收集到親手稱一稱到的體重中學會了比較數的大小,他們也通過實踐活動知道了飲食要合理分配,營養才會均衡,身體才會健康。在學完「時、分、秒」這一課後,我讓學生設計一個與時間賽跑的方案,這樣利用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和基本的技能,提出實際問題,要求學生自己設計解決方案。這樣可以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成就感,教育學生從小珍惜時間,珍惜勞動成果,引發學生對教學知識的興趣。
總之,在小學數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要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認知目標出發,充分利用數學的學科特點,深挖小學數學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因素,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讓我們帶著陽光般燦爛的笑容走進課堂,走進春天,去播種期待,播種心靈,播種真情!去塑造明天的主人,托起未來的世紀。
⑽ 小學數學德育滲透內容有哪些
小學教學數學德育滲透的內容有以下幾點。
一、利用情境圖,進行思想教育
新教材中有許多情境圖,因此教學中我巧妙地利用情境圖,充分挖掘情境圖中的資源,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如在教學《比較》一課時,讓學生仔細觀察,想像,然後編一個故事。有的同學說:小兔子種了7個蘿卜,小熊懶惰,只種了3個蘿卜,小兔子比小熊多種幾個?後來小兔子幫助小熊,小熊也種了7個蘿卜,小兔子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學完數學知識,教師適當點撥,學生各抒己見如果沒有別人的幫忙,會怎樣呀?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滲透了思想教育,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樂於助人的教育。再如,在教學《認識鍾表》一課時,我讓學生仔細觀察六幅圖片,結合想像,編出一篇完整的故事,學生都爭先恐後編出了非常有趣的故事,活躍了課堂氣氛。然後我又讓同學們給自己編出一天的時間安排表。大家在課堂上討論合理性,同學們都躍躍欲試,這樣使學生既動了腦又動了手,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受到珍惜時間、熱愛學習的教育。
二、利用教學活動,進行愛心教育
在教學中我經常選擇富有教育意義的素材,及時地將它編為數學問題與學生見面,使學生在學好數學知識的同時,受到品德教育。如:以「幫助汶川災區小朋友」活動編題,「災區的小朋友很想和我們成為朋友,在他們有困難時我們應盡力幫助他們,我們五年級50人共捐款150元給災區小朋友,而六年級48人共捐款192元,哪班捐的多強?班平均每人再捐多少元才能趕上六年級?」以此促進學生的愛心,培養助人為樂的品質,使學生在學好數學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受到品德教育,課下同學們紛紛捐出自己的零用錢,寄給災區的小朋友。
三、利用數學美,培養集體意識
數學並不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它實際包含著許多美學因素。有人說:「哪裡有數學,哪裡就有美。」例如在教學圓的知識時,我告訴大家:圓就是把無數零散的點,有秩序地、對稱地、和諧地、按統一的規律(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排列而成的封閉圖形。它是平面圖形中最完美的圖形,它的完美不僅在於它的完全對稱性(軸對稱、中心對稱),而且在於它體現著一種偉大的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圓就像一個和美的大家庭,圓上的每個點就像家中的成員,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時也遵循著集體的紀律。由此我啟迪學生,你們個人就像圓上一個個孤立的點,你們所處的班集體乃至於整個社會就好比一個圓,集體的形象與榮譽與你們自己的努力是分不開的,若個人不遵守集體的紀律,不能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就會像不在圓上的點一樣,游離於集體之外,也就得不到集體的溫暖。這樣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將集體主義教育自然地滲透到學生的心田。
四、利用教材內容,滲透愛國教育
數學課中有許多反映我國國情、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科技成果的例題,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我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內容。如:「我們偉大祖國的領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我國領土遼闊廣大,南北相距約5500千米,東西相距的千米數是南北相距的10/11,東西相距約多少千米?」又如:「中國共產黨是1921年7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7月1日是多少周年?」通過教、做這些題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既可以使學生充分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又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而發刻苦學習的熱情。
通過我十幾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中有著大量的德育素材,只要我們細心挖掘,認真對待,真正樹立起教書育人的觀點,就能有機地把德育滲透於教學的全過程,為21世紀培養出高素質的新型人才,才能達到「德才雙收」的效果,做令人民滿意的教育工作者。
這就是我總結的小學教學,數學德育滲透內容,希望對題主有幫助,如果題主覺得對自己有幫助的話,別忘了給我一個採納或者點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