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關於小學生的教育問題

關於小學生的教育問題

發布時間:2020-12-28 18:13:09

『壹』 一年級小學生的教育問題

小孩子還是隨他比較好,他畢竟每天把作業做完了。晚上叫父母陪著做做業,父母應該是很高興去做的。而且孩子也會感覺很溫馨,做父母要有充分的耐心與愛心,這樣對孩子養成好性格有很大影響。

『貳』 小學生的教育問題

可以運用心理學原則改進政治課教學
運用心理學原則改進政治課教學,給政治教師提供了廣闊的施展才能的舞台。下面僅舉幾例,拋磚引玉,與同行共同探討。

運用「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學會傾聽技術,改進政治課教學。

羅傑斯是一位著名的心理治療專家,他首先創造了「患者為中心」的咨詢方式,採用非指導性技術鼓勵或指導患者弄清自己的問題,讓患者懂得如何運用自己的力量去解決他們面臨的問題。他把這個原則應用在教學領域,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口號。對學生應該採取「移情、無條件積極關注和真誠」的方法。所謂移情,就是要理解和欣賞學生的感情,即要善於將心比心。所謂無條件積極關注,就是不加判斷地認可學生。無條件意味著教師關心學生是出自真誠,不以學生的回報作為交換條件。所謂真誠,就是表裡一致,不裝模作樣。

「患者為中心」原則的具體操作,很講究傾聽技術。這與傳統的政治課教學方法的灌輸、說教是格格不入的。傳統的方法往往是照本宣科,一講到底,滿堂灌,簡言之是講。運用心理學的「患者為中心」原則,則是叫學生說,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教師的任務是傾聽和指導,簡言之是聽。學生說了就理清了問題,說了就更認識自己,說了就渲泄了,說了就輕鬆了。而且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也就充分表現出來了。

學會傾聽技術的一條極好途徑是組織討論。討論時要熱情激勵學生好問,好說,敢作,敢為;要允許學生說錯,做錯,錯了絕不挖苦、諷刺;要允許學生隨時改變自己的說法和做法,否定自己一向認為「是」的事物;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師雲亦雲」培養不出有豐富想像和開拓精神的人才;要鼓勵學生發表與老師不同的見解,提倡學生「找岔」,並允許同教師爭辯,「唱對台戲」;要鼓勵學生敢於否定所謂「權威」的定論,不怕被視為「謬論」、「邪說」,勇於提出自己的新見解,鼓勵學生敢於奇思妙想,甚至異想天開而「別出心裁」、「標新立新」;要鼓勵學生從多個不同角度發想,根據不同角度轉向,從而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包括一些「離奇古怪」的問題,然而通過討論解決問題,增長才幹,培養創造能力。筆者曾組織過「成語中的哲學原理」,「中國能否採用兩黨制、三權分立」,「中國共產黨既然有嚴重錯誤,為什麼還能領導現代化建設」,「市場經濟與職業道德」等專題討論,運用「患者為中心」的原則,採取「移情、無條件關注和真誠」的方法,學習傾聽技術,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運用「需要層次」的原則,選擇適當需要層次,改進政治課教學。

著名的人文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從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觀點看來,需要是人的行為和活動的決定原因,而且也是人的個性發展的決定原因。因此,教育首先是對需要的培養。但是,需要是有層次的,只能由低到高循序漸進。較低層次需要滿足了,才能向較高層次的需要邁進,乃至追求最高層次的需要——自我實現。社會公德教育提出的「大公無私——應當;公私兼顧——正當;自私自利——不當」的口號,就是根據的人需要劃出的不同層次,因而受到群眾普遍認同。上海市提出的市民必須遵守的「七不」規范,就是從低層次需要做起的實例,似乎與國際大城市地位不相稱,實際是精神文明最佳切入點。因此,政治課教學也應根據學生的需要層次的規律作出相應的調整,而不應該進行脫離實際的理想化教育。

以前的政治課教學,往往採用理想化教育模式,希望學生追求最高層次「自我實現」的需要。然而,現在的社會展現了人性中更多的側面,而其中的許多側面與理想化的道德價值觀相去甚遠。當我們把理想化的看法灌輸給學生時,他們所看到的現實卻是作為教育者的成年人並不具備這些美德,那麼政治課的教學就可想而知了。

選擇適當的需要層次進行教學,符合社會生活實際和學生思想實際,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講「人為什麼要工作?」學生們往往脫口而出:「為了賺錢。」這種回答屬於低層次需要,思想境界當然是不高的,教科書上也不是這樣講的。但我首先給予認可,指出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工作確實還是一種謀生手段,工作為了賺錢無可非議。接著再問學生:「那麼,工作除了賺錢這個目的是否就沒有其他目的了呢?」這時候,課堂里氣氛活躍,學生們爭先恐後發言:「工作能給社會創造財富」,「工作、勞動能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工作能給我們帶來幸福」,「工作能使人充實,富有樂趣」,「工作能實現人生的價值」……還請學生舉例證明上述觀點,並著重討論了「工作能實現人生的價值」問題,把學生引導到人的需要的最高層次。這種方法避免了學生的逆反心理,抵觸情緒,教學氣氛融洽,教學目的容易達到。

運用「無意注意」的原則,增強刺激,改進政治課教學。

著名的心理學家詹姆斯把注意分為兩類:一類叫有意注意,是預先有一定的目的,並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本文不談)另一類叫無意注意,是沒有預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喚起無意注意的刺激分為四類:(1)心理物理的刺激特徵。強度、大小、 顏色、音量的變化能引起注意的刺激特徵。(2)情緒的刺激特徵。 某些刺激能喚起情緒反應,加快心跳,提高人的活動水平,使人凝神屏息。(3)差異的刺激特徵。某些刺激偏離它們的周圍環境或偏離人的預期效果,便會造成差異,使人有新穎感、復雜感、驚奇感、或獨特感,喚起人的注意。(4)指令性刺激。發出指令詞語,喚起學生注意。政治課理論抽象,內容枯燥,教師若不精心組織,往往顯得呆板、空洞、單調乏味。我們運用「無意注意」的原則,以增強刺激,喚起學生的無意注意。

在講「人生理想」時,我貫徹「無意注意」的原則,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上課開始,我說,「我們先來做個實驗。」(此乃差異的刺激)然後拿出一個寬口瓶,把一堆拳頭大小的石頭一塊一塊放進去,直到一塊也塞不下時,問:「瓶子滿了嗎?」(此乃指令性刺激,下同)每個學生都說:「滿了!」我拎出一桶小石子,(此乃心理物理的刺激,下文加沙、加水亦然)將石子倒進瓶里,搖動瓶子時石子一個個擠進石頭中間的空位。又問:「瓶子滿了嗎?」這回學生們提高了警惕,有的說,「可能還沒滿吧!」我又拎出一桶沙倒進瓶子里,沙粒流到石頭和石子之間的縫隙里,再問:「瓶子滿了嗎?」「沒有!」這次全班響亮地回答。「很好!」這時我拿出一罐水倒進瓶子里,直到溢滿瓶口。我看著全班問:「這個例子說明了什麼?」一個性急的學生連忙回答:「說明不管你的計劃排得多滿,只要你努一把力,就能塞進東西。」「不對」,(此乃情緒的刺激)我說,「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如果不是先把大石頭放進瓶子,以後再努力也放不進去的!生活中的大石頭是什麼呢?就是人生理想!要優先放進你的瓶子里。」例子貫串了四類刺激,喚起了學生的無意注意,且耐人尋味,思想性也強。

為了增強刺激,喚起學生的無意注意,舉例一定要用心。在講「一分為二」時,我這樣舉例:按照歐氏幾何學,教室里天花板上兩盞電燈是平行的,因為同垂直於天花板。但把電線理解成直線,就不平行了,而是相交於地心。同理,兩只輪船在同一緯度向北平行航行,它們之間的距離不是處處相等,而是越來越近,最後相交於北極。可見歐氏幾何學也是一分為二的。在講「規律」時,我舉了「蟬與數論」的例子。為什麼蟬的生命周期是13年或17年呢?13、17是質數,除了1 和本身之外沒有其他的整數因子。生命周期為質數的蟬由於天敵少,在生存競爭中處於優勢,因而就生存下來了。生命周期不是質數的蟬則反之。蟬並不懂數論,而是自然規律在起作用。在講「民族問題」時,我展示了新版人民幣各票面上的民族頭像。在講「宗教問題」時,我列舉了源自宗教的成語。在講「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時,我列舉了漢語中的「善」是「羊、廿、口」,意即很多羊,羊是古代的財富;英語中的「good」,即表示「好」、「善」,也表示福利,……增強刺激的手段,還有看教學電影、錄像,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等。

這樣講課,喚起學生的無意注意。講之前,學生捉摸不透。講之時,學生全神貫注。講之後,學生回味無窮。

要運用心理學原則改進政治課教學,政治教師首先要學好心理學乃至研究各種流派,諸如詹姆斯的功能主義,華森的行為主義,魏泰邁的完形心理學,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論,馬斯洛的人本心理學,馮特的神經心理學以及不是個人獨特的認識心理學等等。

其次,要真正運用心理學原則改進政治課教學,政治教師最好是個雜家。無論天文地理、文科理科、文娛體育、琴棋書畫,都能略懂一些,要啥有啥。只有具備廣博的知識和技能,才能在課堂上旁徵博引,左右逢源,出奇制勝,增強政治課的吸引力,改變政治課枯燥乏味的情況。

再次,學校也要形成一個良好的心理教育的氛圍。令人高興的是,加強心理教育已成為整個教育界的共識。上海市最近出台了學校心理教學三年規劃,並作了具體部署。在這樣良好的氛圍下,政治教師更能自覺地學習心理學,運用心理學原則改進政治課教學。

『叄』 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問題和困惑

教育孩子方面會有以下問題和困惑:

1、過分溺愛

孩子是父母的愛情結晶,愛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愛孩子卻是人類獨創的一種另類之愛。在世界各國的家庭教育中,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程度當仁不讓地名列前茅。這種溺愛,是人性之中愛的光輝的一種畸形心理,在這種非常態的愛被放大以後,溫柔變成一副枷鎖,疼愛化做一個圈套。

2、忽視的培養

除了溺愛,嚴格的中國父母們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視也相當可怕。在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們的思維方式,嚴重扼殺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從三四歲甚至更早,父母們便開始命令孩子們學漢字、念唐詩、背宋詞、練算術,而不去顧及孩子愛玩的天性,一味地學死知識,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將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堅持性和創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拋之腦後。

3、心靈施暴

自古至今,中國人從來不缺乏智慧,但我們對於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的缺乏,卻是毫無疑問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如果我們的老師從小就遭受著一種心靈施暴的教育方式,而陳舊的理念並沒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更新,等到教育的重大責任再次落到他們身上時,我們所享受的待遇將是多麼可怕呀!

4、物質刺激的誘導

在中國家庭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對於物質刺激這個詞語一定並不陌生。當人生觀的追求轉化成物質上的貪婪,我們又從何談起獨立的競爭意識和健全的人格呢?道理有時都是相通的,果然又相繼出台了所謂「見義勇為獎」等種種令人哭笑不得的制度,這不是一個人的悲哀,而是一群人的悲哀,甚至反映了在一個法制尚未健全的國度里,一個民族和一種文化的悲哀。在孩子的心靈里,這是一種變相的拜金主義誘導,也許正是從這一刻起,一道腐敗的大幕已經悄悄拉開。

5、體罰

體罰對於中國的孩子來說,是最熟悉不過的,特別是在農村孩子和教育欠發達地區的一些學校里。中國家長們理由萬千,什麼「不打不成才」、什麼「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等,於是一個嶄新的輪回繼續著:被棍棒打出來的父母們依然棍棒著自己的孩子,被棍棒打出來的老師們依然棍棒著自己的學生。

(3)關於小學生的教育問題擴展閱讀:

兒童教育的重點:

1、身體

當前許多父母很早就開始了對孩子智力開發,識字閱讀等.然而大多數父母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即身體健康。假設你的孩子確實是一名「神童」,智力超常,卻體弱多病。試問"神童"可以維持多久?若要身體好,基礎要打牢。兒童時期正是造就良好體能的關鍵時期,從兒童生長發育和人才成長的規律來看,兒童的早期教育把體育放在首位是比較科學和恰當的。

2、性格

家長應重視孩子優秀的非智力素質的培養,做到在家庭生活的瑣事中,在點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種機會進行教育。比如若孩子跌倒了,要讓他自己堅強地爬起來,教育孩子不要怕打針之痛等。不要小看這些平凡的隨機教育,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之下,會鑄就勇敢堅強、不怕困難的性格以及較強的獨立活動能力,使孩子的人生綻開分外絢麗的花。

3、智力

當前許多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時走進了一個誤區,即認為教會孩子掌握一種樂器、學會一種技能就是智力開發,實際上真正的智力開發應讓孩子開闊視野,多接觸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這一過程中學習知識,鍛煉能力。

『肆』 小學生怎樣教育

1、教育過程中避免過多強調物質獎勵:

過多的物質獎勵可能會使孩子原本對學習的興趣,變成為了獲得物質獎勵而學習。當學習變成為了獲得獎勵而不得不付出,學習就會變成一件苦差事。

此外,獎勵物要適當,物質獎勵不宜過多,物質獎勵過多會削弱內部驅動力,精神獎勵也很重要,比如一個愛的抱抱。獎勵物不選貴的,要選對的。如:對於喜歡畫畫的孩子,當他學習表現好的時候,獎勵他一盒好的油畫顏料,獎勵喜歡看書的孩子一套心儀已久的叢書都是非常好的。

2、教育過程中,孩子做的對的事情要及時獎勵:

及時獎勵更容易讓嬰幼兒將該行為與獎勵結果結合起來,從而達到增加該行為頻率的目的。當然,變化的獎勵頻率不僅能使兒童某種行為頻率增高,而且還有抵禦行為消退的能力。

不過,一味地表揚和過於吝嗇表揚都不利,在使用獎勵的時候多一點過程取向,多一些積極心理狀態,養成積極心理行為。

3、及時鼓勵孩子:

在遭遇挫折時,過程取向的表揚,使兒童的自我評價更積極、對自己在任務中的表現評價更客觀、情緒狀態更佳、也更願意堅持。表揚事實,拒絕虛假表揚。可以提供具體反饋信息的表揚有助於提高兒童的自信心和自我評價。

4、給孩子適當提高要求:

為了避免孩子的水平停留在原來的高度,家長在肯定孩子、給孩子表揚的同時,也可以恰當地給孩子提出一點要求,讓還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5、讓孩子養成習慣:

習慣是不遺傳的。用平常心來養育孩子。「我小時候也是這樣。」不能用個例來代替全部,用這樣的理由來縱容孩子的壞習慣。習慣培養有關鍵期。語言語匯培養關鍵期就在中班大班,要多聽規范的語言,進行大量的語言刺激。

『伍』 關於小學生安全教育問題

小學生安全問題既是一個教育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既需要社會各界的參與,更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共同關心與重視。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對策與建議:

社區、學校聯手保平安:以班級為單位, 社區、學校聯合開展「小手牽大手 安全共擁有」活動,通過孩子影響家長,起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作用。

普及交通安全教育:學校應與周邊派出所聯合,發揮派出所、學校教育合力,深入開展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活動,定期邀請民警為學生作交通安全知識講座,舉辦交通安全圖片展,開展全校性的交警手勢操比賽,組織學生參觀交警大隊智能化交通管理指揮中心,使學生認識遵章出行的重要,從而形成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

逃生演練固平安:為增強學生避險自救能力,學校應不定期舉行防火、防震、防水、燃氣泄漏等意外事故逃生疏散演練,做到了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同時,學校應與消防中隊聯系,請消防員作消防安全教育,讓學生懂得如何安全用火,掌握危急情況下的避險方法。

防控疾病求平安:學校應注重對學生進行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教育,與醫院定期聯系,對學生進行疾病防控知識教育,教給學生防控疾病、消毒殺菌的方法以及自我保護的措施。針對學生喜歡吃零食的特點,邀請工商局人員為同學們介紹識別偽劣食品的方法,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

安全巡查護平安;為使學生有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該校應聯合社區,加大學校設施安全的巡查力度,安排專人定期巡查,將隱患消除在萌芽之中,為學生在校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陸』 當前中小學生教育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問題

現有教育模式的一個基本預設是,老師只能保證「教」,並不能保證「會」。即使是再好的教師也只能做到課堂教學深入淺出,引人入勝,旁徵博引。能否掌握所有所學的知識,並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還需要學生在課外進行大量的復習。

『柒』 關於小學生教育問題

你的這個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普遍性,是一個困擾著千萬家長讓他們頭痛的問題,准確地說是孩子的狀態越來越差!學習方面迫於無奈只好進補習班,結果事與願違越補越退步。生活方面與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
建議停止去補習班補習,去那裡只會為孩子抄作業提供便利,而抄作業百弊而無一利。辦班者目的主要是為了創收,不會有太大的責任心,他們有時為了籠絡人心吸引學員會投其所好,甚至會給孩子煙抽、給酒喝,只可憐孩子的父母拿著血汗錢眼巴巴的看著孩子越補越差!
提高成績的關鍵在於學生的狀態、學習積極性!這里要提到怎樣培養積極性的問題了。
遠古時大禹治水,一改築堵而採用疏導的辦法將大水引入東海,消除了水患,百姓安居。疏重於堵,在教育方面亦是如此。注意別總是批評他的錯誤,對優點、進步要給予充分肯定,培養他對你們的信賴感,你應該跟父母一起去注重、發掘你弟弟身上的潛力(潛質無極限),鼓勵、發揚他培養健康向上的愛好,潛移默化中引導培養學習興趣。可以建議讓他跟老師多做一些校外接觸,如果能在心裡把老師看成朋友,那提高學習成績事半功倍。我多次為兒子創造這樣的機會,比如:到老師家裡讓老師單獨補習幾天,邊補習邊玩邊做思想動員工作,這個寒假後考試孩子有兩門考試飆升到全班第一。要想補習還是這樣有效果,比補習班效果不可同日而語,這點我深有體會。而且費用支出也不會高於補習班呀,這也算是投資攻略!註:最好人選是找任課老師,這樣好幾方面具有其他補習老師無法比擬的優點,第一:拉近了他與老師、老師與他的距離,他會對老師更信任;第二:知己知彼,老師諳知其長短,缺什麼補什麼,避免了不必要的時間、經濟、腦力浪費;第三:老師既然插手,自然就希望見到成效,這樣在校時間也會格外關注他的。
把孩子引導到正軌上發展,樹立了明確的目標,其他的小毛病不攻自破!
而你還要做的就是必須跟父母深談一次,要把這些方法跟父母說明、溝通,他們肯定會贊同的。
還有,我認為你冒冒然讓你弟弟去背《弟子規》他肯定不會接受的,說不定還會反感,要背也該是六年前該做的事了
願本人的一點拙見能給你有所幫助

『捌』 小學生的教育應該注意哪些

教育孩子應該以引導為主,多鼓勵、贊美孩子。

教育專家談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的教育。
養成教育是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最實、最具有操作性的抓手。
經過十年的研究實踐,我們賦予了養成教育更多的新內容,特別需要強調是,新的養成教育,因為青少年最美好的時光都是在學習生活中度過,學習不好,做人就沒有信心。因此,從學習習慣突破,從而解放孩子的大腦,進而拓展到做人、做事和創造等習慣,才能全面豐收。

養成教育有兩個任務:
一是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完善人格;
二是突出培養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成績,發現和解放孩子的大腦潛能。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養成教育實施原則是:家庭學校互動,遵循成長規律,啟發階段覺悟,引導主動發展。
養成教育操作要求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讓我們來理解什麼是習慣?
習慣有哪些特徵呢:

一、是後天性。
習慣不是先天的、遺傳的,而是人在後天的環境中習得的,是一種條件反射。人們可以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良好習慣,克服不良習慣。

二、是穩固性和可變性。
習慣是一種定型性行為,一般而言,一旦形成就較難改變。但這種穩固性也不是絕對的,只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強化訓練和影響,即使是已經形成的較為牢固的不良習慣,也不是絕對不能改變的。有一個孩子時常生悶氣,父親就對他說:「假如你不希望自己脾氣暴躁,就不要培養這種習慣,不要做出任何可能助長怒氣的事。」這位父親首先讓孩子設法保持安靜,然後讓孩子計算自己有多少天沒發脾氣。從原來的天天生氣,到後來兩天生一次氣,然後三天一次,再後來四天一次……這個孩子愛發脾氣的習慣起初只是減弱,後來則漸至消滅。

三、是自動性和下意識性。
習慣是一個行為自動化的方式。所謂自動化,就是穩定的條件反射活動,甚至是下意識的動作。行為習慣形成以後,就不需要專門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
從心理機制上看,習慣是一種需要。如果不這樣做,就會感到很別扭。因而它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具有自動化的作用,它不需要別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種省時、省力的自然動作。比如清晨喝一杯白開水,如果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喝,只能算是一種行為,而非習慣;如果想都沒想,自動地去喝一杯白開水,一天不喝就感到十分別扭,這樣的行為就叫做習慣了。

四、是情境性。
習慣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現的相同反映,因而有情境性。養成了某種習慣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場合,習慣就會表現出來。比如有的小孩子只在學校愛勞動,在家裡就不行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約。
如何認識和理解「養成教育」理論並使它在教育中發揮作用呢?我的建議是:
學習科學的理論知識,全面理解習慣的含義、特徵、分類等。很多父母常憑經驗辦事,對孩子的教育很盲目,是很危險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應該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科學、系統、規范和現代。要達到這一要求,可以多參閱一些與習慣相關的書籍和材料,更全面地了解習慣的含義、特徵、分類等,並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以明晰的方式向孩子做一些說明,盡可能讓孩子明白習慣是什麼、習慣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多角度啟發孩子。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把與習慣相關的故事或名人軼事等搜集起來,講給孩子聽(年齡大的孩子可以讓其自己閱讀),這種生動形象的教育比父母講一篇大道理要強得多。此外,通過其他的形式如影視劇等也能起到類似的效果。總之,形式越生動活潑,孩子越容易接受教育。
父母要多和孩子交流,討論各種社會現象。從側面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習慣對人所產生的作用。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太死,最好能在潛移默化中使其接受教育,父母最好避免「你一定要……」「你不……就會……」之類的命令、恐嚇性的話語,而應以探討、商量的口吻和孩子說話,將道理揭示給孩子。
多留心孩子的習慣,常和孩子談心。要多留心孩子的習慣,常常和孩子談心,最好以朋友對話的形式出現,不要動不動就讓孩子覺得父母居高臨下、很可怕或者難以接近。父母要在和孩子接觸的過程多加留心,看孩子都具有哪些習慣,是什麼類型的習慣等等,可以讓孩子自己總結都具有哪些好習慣,有沒有什麼不好的習慣需要改正的。父母也可以檢查一下自身的習慣,或者讓孩子來分析父母的習慣。
配合學校的教育。父母應當盡力配合學校的教育,了解學校近期的工作重點,如果與孩子的習慣養成相關,應在家中強化孩子的習慣養成意識。
從個體層面看,習慣是個體後天習得的自動化了的動作、反應傾向和行為方式,它是條件反射在個體身上的積淀。從社會群體層面看,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相對穩定的行為方式和反應傾向。

附:名家論養成教育
人的全面成長過程中,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必須滲透到各種教育之中去,否則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孩子怎樣做人的任務,所以,養成教育應當是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家長都應掌握的教育藝術
----徐惟誠(原中宣部常務副部長,中國家庭文化研究會會長)
養成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環節,是改進德育的重要方面。
----陶西平(著名教育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習慣是人生之基,而基礎水平決定人的發展水平。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決定一個人的成敗,也可以導致事業的成敗,最根本的教育就是養成教育。
----孫雲曉(著名教育專家,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是教給少年兒童終身受益的東西,它與素質教育緊密相關。
----關鴻羽(著名教育專家,北京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長)
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必須求真務實,青少年時期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是對他們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
----陸士楨(著名教育專家,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
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
----程鴻勛(著名教育專家,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原學研室主任)
父母的行為習慣就是孩子學習的一本教材。
----張梅玲(著名心理學家,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員)
培養習慣有利於「知行合一」的實現。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養成習慣才能把認知轉化實際行動,成為真正的品質;第二,習慣培養的過程,在一定意義上既是道德實踐的過程,也是道德再認知的過程。
----徐岫茹(著名心理咨詢專家,中國健康教育所研究員)
正如大教育家所說,智育不好是次品,身體不好是廢品,德育不好是危險品。而德育必須從小培養,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培養習慣,無論是道德習慣還是學習習慣。
----孫蒲遠(著名教育專家,特級教師)
從正確的認識到正確的行為之間,有一座橋梁,這座橋梁叫「習慣」,教育的本質就是架一座質量堪稱優良的橋梁。
----林 格(我國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專家,原任職於國務院直屬機構,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童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玖』 對於中國兒童(小學生)的教育 在各個方面(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出現了哪些問題

家庭教育:現在家長中出現跟風或者攀比的現象,比較嚴重,都不希望自己的小孩輸在起跑線內上,讓孩容子學這個學那個,完全不考慮到自己孩子的感受,不管他們的興趣愛好
學校教育:雖然現在說是義務教育,素質教育,但是,在學校,看一個人的能力,還是以他的成績而定的,完全沒有做到德智體同等對待化。
社會教育:國家教育體制沒有變,還是應試教育,一紙定終身。指揮棒朝著那個方向,後面的人敢朝著相反的方向去嗎?減負的話,流行了很多年了,但正真做到了嗎?顯然沒有,看看現在社會上的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就知道了。

『拾』 小學生的教育要注意哪些問題

教育孩子應該以引導為主,多鼓勵、贊美孩子
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完善人格
突出培養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成績,發現和解放孩子的大腦潛能。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閱讀全文

與關於小學生的教育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