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理解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論文
《教育規劃綱要》頒布以來,教育部對教育信息化進行了多次專題研究,重點推進。去年年底,「教育信息化」作為一項獨立工作列入了教育部部領導分工。今年8月,教育部組建了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了專門的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進辦公室,落實了教育信息化的領導機構和責任部門,推進了教育信息化管理體制改革,為教育信息化全面、深入、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教育部正以頂層設計、示範引導和重大項目為抓手,系統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同時,教育部高度重視推動地方教育信息化工作,召開了全國范圍和部分省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座談會,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快各地建設步伐。許多省區已制定了本地的教育信息化規劃並加緊實施。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還將召開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進一步部署和推進全國教育信息化建設。
綜上所述,我國教育信息化工作成績顯著、問題不少、需求巨大。目前,領導空前重視,全國教育戰線齊心協力,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逐步完善,正處於從各自為戰向統籌規劃、協調推進、全面深入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
Ⅱ 「課堂教學的信息化評價」有關的任何資料!
朋友:
給您幾個好的網址,是有關論文的,很全!
真心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自己找找吧!
祝你好運!
中文免費論文地址集錦
一、 綜合類
1、藍之韻論文
http://www.21blue.com 門類較全。
2、學生大論文中心
http://www.studa.com/newpaper/
3、蜂朝無憂論文網
http://www.51lunwen.com/main/index.asp
門類很全。
4、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studa.net/paper/
門類很全。
5、論文帝國
http://www.papersempire.com/
二、 教育類
1、教研論文交流中心
http://www.k12.com.cn/teacher/resource/lunwen/
以中小學教育為主,基礎教育、英語教學文章居多。
2、教育教學論文網
http://www.minaol.com/gb/art/ttd/index.asp
以教育論文為主,包含:語文論文 美術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英語論文 歷史論文 德育論文 教學論文
數學論文 音樂論文 生物論文 自然論文 體育論文
地理論文 攝影論文 勞動技術 農村教育 畢業論文
素質論文 醫學論文 電子電器學 思維科學 計算機論文
活動課教學 書法篆刻論文 創新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
西部教育論文 信息技術論文
3、教育論文
http://dhzyzz.porcelain-china.com/teach.asp
4、中國園丁網論文大觀
http://www.teacher.net.cn/papers
5、北大附小學校教師的文章:
http://www.bdfx.net.cn/5jslw.htm
三、 專業類
1、優秀論文雜志
http://www.interpapers.com/kj/
以科技類為主。
2、論文資料網
http://www.51paper.net/
以財經經濟管理類為主。
3、法律圖書館
http://www.law-lib.com/
文如其名。
4、法學論文資料庫
http://www.law-lib.com/lw/
文如其名。
5、中國總經理網論文集
http://www.cnceo.com/school/lwj.asp
6、mba職業經理人論壇
http://mba.001.com.cn/mbamba.htm
7、中國農業在線-農業論文
http://www.agrionline.net.cn/keji/lunwenzy/
8、體育論文
http://www.zxty.net/proct4.htm
9、財經學位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forumcn.com/sblw/
10、公開發表論文_深圳證券交易所
http://www.sse.org.cn/sse/yjkw/gkfblw.asp
11、中國路橋資訊網論文資料中心
http://www.lqzx.com/lunwen.htm
12、論文商務中心
http://doc.cei.gov.cn/
13、法律帝國:
http://www.fl365.com/gb/lawthinker/bbs/default.asp
四、 論文寫作教學類
1、學術論文
http://www.hrexam.com/advanced1.htm
其實是學術論文的寫作網站。
五、 博碩士論文
1、論文統計
http://www.sci.com.cn/
實際上就是萬方的論文統計。
2、台灣博碩士論文咨訊網
http://datas.ncl.e.tw/theabs/00/
3、北京大學學位論文樣本收藏
http://www.lib.pku.e.cn/xwlw.html
4、學位論文 (清華大學)
http://www.lib.tsinghua.e.cn/new/thesis.html
]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http://www.paper.e.cn/
論文中國 :http://www.chinawrite.com/
新浪論文網分類:http://dir.sina.com.cn/search_dir/jy/lw/
中國論文聯盟:http://www.lwlm.com/
大學生論文庫http://www.syiae.com/lunwen
論文資料網:http://www.51paper.net/
論文下載中心:http://www.studa.net/paper/
畢業論文網:http://www.bylw.com/
學位論文:http://www.lib.tsinghua.e.cn/NEW/thesis.html
無憂論文網:http://www.51lunwen.com/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論文庫:http://lib.blcu.e.cn/dt1000/bys/bys.htm
Ⅲ 如果用百度查找教育信息化的論文和圖書資料你如何查找
如果用網路查找知教育七夕話的,人文和和托書。叉車如何查?在網上查查看看就查到了。
Ⅳ 心理課的論文
1.中學生如何正確對待網路
網路教育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網路使教育資源共享變為現實,網路可以實現互動式學習,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學習的條件,網路教育有利於促進教育社會化和學習社會化。許多國家都高度重視網路教育,努力扶持和發展這一新的教育方式,為推進網路教育的發展投入大量人力和財力,不斷擴大網路教育的普及程度。
教育信息化建設對於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促進教學改革,加快教育發展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都有積極作用,尤其是對於深化基礎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效益,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創新人才更具深遠的意義。教育信息化建設過程及其全方位應用,不僅是改革傳統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徑,更是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措施,是中華民族真正融入國際社會的必由之路。
互聯網給現代社會帶來了巨大挑戰與機遇,但其影響已不僅是教育、經濟領域,拓展到了第五空間的爭奪。
互聯網給社會各個方面都帶來了挑戰與變革,但影響最大的是教育,給教與學都帶來了「學習的革命」。
現代大學的三大功能(知識的產生、知識的傳播、知識的應用)正在逐步演變。特別是前兩種功能,大學的知識產生功能正在逐步增強,知識傳播的形式多樣化會使今後大學的知識傳播功能遠比現在所起的作用小。從某種意義上講,大學應逐步演變成以研究為主的知識生產機構,靠政府授權,這種機構也可以是以鑒別人們掌握知識水平為目的的考試和證書發放機構。網路教育的發展,使人們學習知識不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當然,有些不能進行虛擬實驗的理工科專業除外。我們爭論多年的大學要寬進嚴出,擴大招生規模在網路教育時代都會迎刃而解。
網路教育的實現不僅對於學生來講是一場「學習的革命」,而且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同樣也是一場「革命」。因此,廣大教育工作者,無論是學校領導還是教師,都應主動認識、積極學習、熟練掌握網路和網路技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並結合教學實際進行網路課程和教學軟體的開發。
教育信息化建設無論怎樣重視都不過分。網路教育可為邊遠地區提供優秀的課程課件等教學資源,縮小東西部之間的教育差距,給人們以公平受教育的機會。互聯網可以提供大學增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途徑,以最快的速度共享科技新成果,提高大學的國際學術地位。要充分利用網路所提供的現代技術手段,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展。不充分認識這一點,由技術帶給發展中國家的機會將稍縱即逝。
互聯網不同於一些短壽的技術,他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將是永久的,超越了教育、經濟,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是第五空間的爭奪。
技術的發展是非常快的,有些技術風靡一段時間後會逐漸消失,如一九八五年時,在美國大唱片曾經是年銷售240億美元的大行業,由於錄音帶、CD等技術的進步,五年之後大唱片在美國的商場中完全消失了。今天的錄音帶、錄象帶的市場也在日漸萎縮。而有些技術會長期影響和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並不斷升級,如印刷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的產生,對人類的影響會遠比電影、電視、印刷等技術要大的多。
從整個國家信息化建設來講,互聯網不僅提供了新的教育手段,新的教育內容,對於培養人才,轉變學習方式,產生新的文化與價值觀念,甚至語言的演變都有重要影響。在整個過程中,也是一個民族文化和價值觀念的宣揚與傳播。如果哪個民族不抓緊這次機會,今後將會使這個民族無法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傳統上我們把一個國家的主權定義在有形空間上,如領土、領海、領空等三個空間,靠科技的發展,少數發達國家正在爭奪太空的控制權,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國家的第四空間(或稱領宇)。互聯網實際上已經成為國家主權的第五空間(存在於有形和無形之間,或稱領網)。盡管開發第四空間的起步較早,但第五空間發展地比第四空間要快的多。互聯網是一場無硝煙的國家主權爭奪戰,而且日趨激烈。盡管它沒有有形的邊界界定,但它靠知識產權,文化和價值觀念,技術壁壘等來界定。
觀念問題是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的主要障礙,無論教育主管部門領導,還是校長、教師、學生,都應在觀念上進行一次革命。
教育現代化首先是教育觀念的現代化,任何體制創新,制度創新都取決於觀念更新。因此轉變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觀念是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務。我們要通過宣傳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理論學習講座、行政和經濟手段等多種形式,不斷強化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各界的現代化教育意識,樹立現代化教育觀念。
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領導對教育信息化的重視有待進一步提高
教育信息化是將教育信息資源作為教育系統的一種基本構成要素,並在教育的各個領域廣泛地利用信息技術。教育信息化應以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觀念指導信息技術在教育的各個部門、各個領域廣泛應用。應根據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利用信息技術,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促進教育現代化。
目前,教育部已經設立了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頒布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標准》,發布了「關於中小學校園網建設的指導意見」,「關於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意見」等,積極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受教育人口眾多,為使教育信息化真正落實到實處,還應要求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設立相應的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門或機構,以便在教育部的直接指導和協調下,統一部署全國性或地區性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形成全國一盤棋。
各級領導要把教育信息化建設提高到關乎國家自強,民族素質的高度來認識。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資源,積極調動和開發全國教育系統內外的教育信息資源,促進對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真正實現教育信息化。破除「小而全」,「畫地為牢」的本位主義思維模式,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大思路。
各類學校領導應轉變觀念,切實加強對教育信息化的領導
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不能簡單地認為是信息機器、信息技術的引入過程,不能簡單地等同於計算機化或網路化。教育信息化的過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轉變的過程,是以信息的觀點對知識傳授過程進行系統分析、認識的過程。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指導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才是我們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化。
前面已經講到,我國現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初具規模,特別是大學以及經濟比較發達地區的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比較完備,但也普遍存在著「重建設、輕應用」的現象。對教師的培訓、內部資源配置及建設、應用平台的建設等重視不夠,有些學校電腦有50%以上處於不完全使用或閑置狀態。這就要求學校領導要轉變觀念,不能認為教育信息化是可有可無,可早可晚。教育信息化也不是趕時髦,要有急迫感。學校領導要積極引導,為教育信息化創造必要的條件,加強教師培訓,鼓勵教師利用現有設施,充分應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和科研工作。
教師要樹立現代化教學觀念
具有現代化教學觀念的教師,應從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協調者,即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指導、計劃、組織和協調,注重培養學生自我學習及獲取信息和知識的能力。過去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強調利用好兩個工具,即字典和圖書館。今後要增加一個工具,更應該強調通過互聯網學習。教師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注重利用新技術開發課程課件,一本教案用多年的教師肯定要被信息社會淘汰。
學生應培養現代化學習觀念
就學生而言,教育信息化肯定不能等同於簡單的互聯網的概念,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將信息網路及技術,變成自覺學習、自我發現、自主探索的工具。這里就有一個觀念問題,不能僅認為只有進入課堂才是學習,只有教師講的才是知識,要全面、正確地理解教育信息化。
具有現代化學習觀念的學生,應從傳統的被動地接受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轉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處理知識、運用知識,要有能力利用信息網路進行對知識的探索,具備較強的自我學習能力。學生應有一個從學習互聯網知識到通過互聯網學習的過程。此外,對獲取和使用信息的習慣和意識也要轉變,在互聯網上,一個人面對的是海量信息,每月付10元錢都覺得虧,而使用電話一對一的信息交流,每月花上百元都不覺得貴,主要是習慣和意識問題。
積極利用媒體等手段向社會不斷宣傳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義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培養新世紀的創新人才,是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全面提高國民素質。近年來,在城市及經濟發達地區,互聯網已經連接到學校、單位以及家庭。就大部分家長來說,可能只看到互聯網的皮毛,而對教育信息化的具體內涵不甚了解,再加上一些地方對公共網路場所疏於管理,出現了象「藍極速網吧」這樣的事件,使社會一些人士及一些家長對教育信息化產生了不必要的誤解。舉個不恰當的類比:學生在互聯網上接觸到有害信息的危險就象汽車可能出車禍的危險一樣,我們並沒有因為可能出車禍而不使用汽車所帶來的方便,或不發展汽車工業。既然互聯網的功能利大於弊已成為共識,在現階段,媒體就不應過分渲染互聯網的弊端。相反,媒體更應該加強宣傳互聯網給人們生活各方面帶來的方便,宣傳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義,提高公民主動學習和使用互聯網的意識。
Ⅳ 什麼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論文寫作材料匯總
這個是對在教育教學方面使用信息化手段的一種綜述性文章,材料很多,難度不大,關鍵是要組織好。
Ⅵ 教育教學論文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教師信息化素養
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的各個領域都被信息化改變著,教育教學也面臨更多機遇和挑戰,尤其是中小學教師,其對信息技術的理解及信息技術素養水平,直接影響到基礎教學的信息化使用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新時期教育改革的成效.因此,如何提高中小學教師的信息素養,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整合學科教學,跟緊教學的信息化,帶動教學的有效發展,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就教師應具備的信息素養,加強教師教育信息技能培訓,促進教育信息發展作探討。
Ⅶ 職業教育研究論----課題申報書(論文)誰有
這是我以前用過的,不知道對你有沒有幫助
「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研究
一、 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選題意義和研究價值
1、 目前國內外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現狀與趨勢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已經進入了一個信息網路化、科技高新化、經濟全球化的新時代。知識的更新頻率如此之快,人們就需要不斷地、深入地、隨時隨地地廣泛學習。這樣的學習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局限於文憑與學歷、局限於職業需要的學習,而是獨立人格與自主價值取向的學習。目前發達國家信息化已經滲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深刻改變著教育管理、教育理念、教學手段、師生關系等。近五年來,我國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就也令世界矚目: 各級教育決策管理部門對教育信息化的高度視, 硬體、軟體、資源建設超常規發展,新型學習與教學模式的探索如雨後春筍,新一代教師和教育管理者迅速成長……;但與此同時,各種矛盾和問題也逐漸產生和暴露出來:教育信息化的目標、評價體系需要進一步明確和調整,投資和管理體制急待健全、改革和完善, 教師和教育管理者的培訓應更加求實和不斷深化,與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的內在聯系和協調發展必須加強……
作為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者、參與者、推動者,我們既置身其中,又需要保持一種研究者的客觀和清醒。一方面,校長、教師乃至教育局長們是帶著種種枷鎖在跳教育改革之舞!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的投資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益,不僅造成了令人痛心的浪費,而且助長了形式主義的不良風氣…… 好在越來越多的教育決策、管理者和廣大教師已經對此有了越來越深刻的反思、共識和對策。
教育信息化是整個教育現代化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其最根本目標應能夠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現行教育系統進行全方位改造,從而大大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益,培養出能夠適應數字化生存環境的新一代公民。近五年來,教育信息化先後經歷了多媒體創作、web創作、web多媒體創作及web資源建設等原始積累階段和web資源功能化、數字化校園建設與教育形態變革的新階段。構建全真的虛擬校園、虛擬社會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方向與趨勢。
2、 「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研究課題的界定
「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是在現代通訊技術和網路技術的基礎上由e-class、e-library、e-lab、e-office、e-learning、web studio、web service等概念組成的內外部網路動態整合,形成學校資源與社會教育資源的有機整合。本課題研究的就是如何在網路、電腦技術的基礎上開展教育資源建設和教育服務,探討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習方法。
3、 「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研究選題意義與研究價值
我們學校是一所老牌省重點中學,2004年被命名為四星級學校。選擇本課題我們主要是結合本校實際,根據當前的基礎教育改革和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通過本課題研究積極探索運用信息化環境下實施課程改革落實新課程標准教育教學目標的課程資源建設與運用課程資源整合到教育教學過程的規律、模式、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探索學校數字化走向學習化社會的道路,推進學校教育現代化的深入發展。
二、 本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主要觀點和創新之處
1、「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研究的目標與宗旨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使廣大師生充分利用優秀教育信息資源及信息化手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實現培養創造性人才的目標。本課題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優秀教育資源的開發與普及應用。其二就是在信息化學習環境下在教學模式上如何把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師生雙主體的模式轉變。其三是在信息化學習環境下學生學習方式如何從接受性學習到探究性、協作性、自主性學習方式的轉變。
2、「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研究的研究內容
(1)「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的基本概念與結構研究
(2)「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的數字資源建設的研究
(3)「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下的學科教學模式實踐與研究
(4)「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下基於專題網站的學習型虛擬社區建設研究
3、「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研究的主要觀點與創新之處
三、 本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
數字化校園是現實校園向數字空間的無限延伸。本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有:
1、 研究與實驗數字課堂教學,發展課堂教育教學的新形態與新模式。
2、 研究如何優化整合學生資源、教師資源和社會資源構建數字化校園和課程改革的支撐環境。
3、 研究數字化學習環境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探索如何把數字化學習滲透到課堂內外教育教學中去的模式。
本課題的研究方法及具體開展形式:
1、 專家講座與培訓、學術交流,開展理論研究
2、 結合中學教育實際的理論研究與思維創新
3、 數字化資源開發與整合研究
4、 利用信息技術與課程資源開展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習教學活動實踐
5、 利用專題網站開展學習型虛擬社區實踐活動
6、 公開展示研究過程的成果
7、 在研究過程中運用觀察法、調查法、實踐法和歸納法等科學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的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2006、4――2006、12)
開展有關「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的理論研究,探討「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的內涵與范疇及對基礎教育的影響和思維創新。
第二階段(2007、1――2007、12)
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資源在信息化環境下的整合研究
和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習研究
第三階段(2008、1――2008、12)
開展基於網站方式下學習型虛擬社區的研究
總結歸納課題研究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完成課題研究的總結報告和研究成果。
Ⅷ 區域信息化化的論文~~~
進入21世紀以來,社會的信息化發展越來越快,信息化的程度已成為現代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標志。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步伐也明顯在加快,為了促進中小學校信息化教育的發展,教育行政部門和許多學校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力圖使我國的教育事業在新的世紀里盡快趕上世界先進水平。許多中小學校都開始建立自己的校園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但是,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一個區域內--這里特指大城市的區或縣一級的行政區域,各個學校單獨建網,存在許多缺陷和局限,例如,在網路管理維護和資源組織建設上,會遇到許多單一學校不容易解決的問題。所以,在一個區域內統一規劃教育信息網路的建設,並在統一規劃的指導下進行各個學校的校園網建設,不僅十分必要,而且優勢十分明顯,這是一條既經濟又合理,且能更好地實現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徑。上海、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的部分城區,在區域教育網路建設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已經分別結合本區域整體信息網路建設規劃,作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設規劃,並在規劃的基礎上積極進行了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對今後其他地區的網路建設起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其他一些地區也正在或准備進行類似的規劃。通過對典型規劃的分析,我們認為一個區域的教育信息化規劃應該包含以下六個方面的內容。
一、 地位和意義:
許多有識之士認為,隨著網路的不斷發展,其最大的實際用途將越來越集中體現在兩個領域,一是電子商務,二就是教育。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網路建設在教育領域的重要性。所以,每個地區在規劃本地區綜合信息網路建設時,不把區域教育網路的規劃工作考慮在內,是不可理解的,至少是有缺陷的和不完備的。可見,區域教育信息化建設在整個區域的信息化進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內容。
但是,如果僅在區域信息化總體規劃方案中體現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內容是不夠的,因為教育網路與其他網路的建設有比較大的區別,應該相對獨立地進行規劃;同時,教育信息化規劃是總體規劃的視野和基礎,也就是說,教育信息化規劃水平的高與低,不僅直接影響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區域總體信息化建設的水平,所以將這個規劃喻為區域現代化的顯示度和標志毫不為過。
區域教育信息化的建設規劃是實現區域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礎,沒有好的規劃,信息化的進程就會受到大的影響,甚至事倍功半。因此規劃的重要地位和意義,不僅應該用文字明確表述,還應貫穿於整個規劃過程。
二、 現狀與需求:
由於各地區的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教育的發展水平、速度和目標都不一致,存在較大的差異。我們在制定區域教育信息化規劃時,必須首先很好地分析當地的各種現實情況,既要分析教育發展的現狀,更要分析經濟條件、文化背景等各種因素,找出自己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在這個基礎上提出各種需求目標。例如,在規劃中應對區域內的各級各類學校數,在校各年級學生和教職工數,教育經費,普通教學設施以及其他信息化教學硬環境--包括計算機總台數、多媒體教室個數、校園網建設情況等作一個詳細的統計,同時,要對教育行政部門幹部、學校教職員工和學生的信息化知識應用水平作一個客觀的評估;除此之外,還要摸清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尤其是信息產業和商業網路建設和發展的情況以及其他有關情況。總之,應對各方面的現狀做到心中有數。然後,根據現實情況、規劃年限、教育發展的前景以及對信息技術發展的預測提出一個既具有先進性,又切實可行的且有本區域特色的總體需求目標。當然,目標應該是具體的可操作的。
三、 分階段目標體系的規劃:
一般來說,教育信息化規劃的建設周期都比較長,少則三年,多則十年,甚至更長,所以應該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將一個相對較長的規劃分割成幾段,設置每一階段的目標和實施方案。與總體目標比較起來,分階段目標--尤其是近期目標應制定得更具體。例如深圳市寶安區教育局制定的教育信息化近期規劃中將階段目標分解成七個方面,並對實現區域教育決策管理信息化;學校教育教學環境信息化;教育教學資源信息化;學習教學模式信息化;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師資培訓信息化和教研科研信息化七項指標作了詳細的定性說明。
四、 戰略重點:
這一部分是規劃的難點和核心。由於規劃中需求目標大多為定性說明,在規劃的實施過程還應有定量的指標作為目標實現的參照和指導,所以這部分內容的核心,就是根據規劃要求,將目標分解成操作性強的指標體系,而且各項指標中能量化的應規定具體數據,有些不能量化的指標則必須定性准確。
1、 設立規劃實施的指揮決策系統。教育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工程量巨大的綜合系統工程,沒有一個精幹、高效的指揮決策系統,規劃將成為一紙空文。系統中除了建立區域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外,還應建立其他相關的工作組織,各組織的工作職責和工作流程
2、 對區域教育主幹網以及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內部網路的建設提出實施方案。其中的內容包括網路的功能需求、網路協議和標准、網路系統組成和系統設計、接入網際網路、網路系統和客戶端軟體運行平台、網路的管理(網站和網管中心)等。由於主幹網建設受到城市信息化建設的制約,應在大框架內設計,但要考慮教育方面的特殊需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學校之間在類型、規模、檔次上存在差別,信息化需求的情況也各不相同,所以規劃應對區域內各學校校園網的建設進行分類指導,按不同標准和要求分步實施。
3、 區域教育總體信息化建設的最大益處是區域內教育資源的有效共享。所以區域內應考慮設立教育資源中心,專門負責從基層學校和其他地方(網上下載或購置)收集和整理各種信息資源;建立和維護教育資源庫;管理區域中心網站和各校園網上的所有資源;上傳下送各種有關的教育信息;研究和開發適合本區域交流的各種教學軟體;為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師生服務等。
4、 信息化基礎設施和培訓基地的建設。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和造就信息化人才,提高區域內幹部、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所以,規劃應涉及信息化硬體設施建設--計算機網路教室、多媒體教室等;信息化普及教育--中小學開設計算機課程、信息化教材的選擇與編寫、開辦網上學校開展遠程教育等;信息化師資培訓--培訓的目標和原則、對象和內容、方法和考核等;信息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人員配備、培養和引進、進修和提高等。
五、 保障體系:
區域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加以保障實施。這里包括政策、法規上的保障,組織機構和人員的保證以及建立合理的投資體系。
政策、法規在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例如制定工程招、投標的有關法規,可以確保工程投資的合理以及工程建設的質量;建立教育資源開發及使用制度,可以保證開發者的合法利益,鼓勵各校及師生開發利用教育資源的積極性;制定培訓學習的獎懲制度,可以鞭策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努力提高信息素養等。
組織機構和人員的保證,也是保障體系中重要的一環。要明確機構和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和獎懲條例,對引進人才和留住人才提供必要的條件,保證機構的順利運行。
建設區域信息化工程是一項投資額較大的工程,需要有大量的經費投入,而且建成投入使用後的維護經費也不是小數目,即使在經濟發達地區,要下這樣的大本錢,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一些人認為地方財政無法負擔這樣大的投資,所以區域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尚為時過早,待經濟發達了,財政富裕了再搞不遲。持這種觀點的人不僅沒有認識到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意義,而且對工程本身的性質也沒弄清楚。事實上,區域教育信息化工程不是一個純粹的消費工程,它的投資來源,並不一定完全依靠地方財政,可以有多種形式的投資方法和多條投資渠道,可以發動社會廣泛參與,甚至可以作為產業模式運行。例如,某大集團公司在某地區與當地教育部門以股份制形式合作,擬投資數百萬元(全由集團出資)進行校網建設,建立網路公司。在總股本中,教育局佔51%,集團公司只佔49%,因為教育本身具有巨大的無形資產,有經濟頭腦的人士會看到投資背後的巨大潛在利益。我們在規劃前,首先應對投資方式和投資渠道進行必要的可行性研究,落實經費來源,以確保工程順利實施。
六、 評價、檢測機制:
為保證工程的速度、質量,除了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外,還需建立與其配套的檢查評估系統。在工程建設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上,制定一系列可操作的評估體系和標准,建立評估隊伍和評估程序,在工程建設期間和工程完成後,及時、准確地進行檢查監督,保證工程按標准實施和驗收。例如某區在教育信息化建設規劃中的評估體系,包括了《中小學計算機教學評估標准和計算機等級考試標准》、《校園計算機網路建設標准》、《現代教育技術師資培訓與考核標准》、《計算機教育教學軟體評審標准》和《教育信息化工程區一級學校評估標准》等。
區域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規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制定過程中需考慮的因素很多,除了以上羅列的六個方面,根據各地情況的不同可以進行其他內容的增減。
Ⅸ 請各位幫我寫一篇淺談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的2500字論文,要原創,事成之後發20元紅包
淺談信息化與教育變革的融合之路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類社會也由此步入了一個信息化時代,其勢必會對我國教育產生影響,繼而引發教育領域前所未有的大變革。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的創新與變革,教育信息化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提高教育質量,推動教育理念的變革和培養創新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來十年,教育信息化要從應用整合走向融合創新,需要教育的全面革新:觀念變革是先導、組織創新是載體、教育實施是途徑、制度革新是保障。探索信息化下教育變革的道路,必將為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顯著增強帶來無限生機。
關鍵詞:信息化;教育變革;應對措施;融合之路
一、信息化教育的提出與必要性
自上世紀90年代起,信息技術日益深入應用到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人類社會進入嶄新的信息時代。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進程中廣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是構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形成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推動教育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全面創新和深刻變革的重要條件。信息技術科學的不斷發展對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促使教育面向信息化,校園網路的建立,和教育信息化硬體化境已經初具規模。信息化教育在目前的小學教育體系中戰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信息化教育是教育現代化的必要需求,其主要是認識、了解信息化技術知識,學習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信息素質道德,是促進信息社會化的必要手段。
近年來,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學校課堂愈來愈廣泛地運用信息技術。應當說,信息技術的運用為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可能。然而,這僅僅是一種條件和可能,而要使這種「條件和可能」成為現實,則有一個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恰當運用信息技術的問題,其中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是當前值得重視和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
信息技術不僅從深度上促進了教育的發展,讓學生增廣見識,提高學習興趣,改善了學生的心理和性格問題,方便了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術水平,而且拓寬了教育的發展范圍,學校教育的主體地位有所轉移,學生自學教育占據了一定的地位,對於學生而言,學習方式變得靈活多樣,有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未來社會是一個學習化的社會教師為適應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喲具備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斷的提高自我素質和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再教育觀念上跟上時代的潮流,使新的教學技術融入到平時的教學當中來真正地做到,挖掘,培養,肩負起培養新時代人才的重任。
教育信息化必須通過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這就要求教育信息化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廣泛發動」的方針。以人為本就必須廣泛發動群眾,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要使教育者和學習者強化信息意識,樹立信息化觀念,重視信息化工作,投身信息化事業,用人的信息功能推動教育信息化。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信息化的主力軍,擔負著提高自身信息素養和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雙重責任。
二、信息化對教育變革的促進影響
當信息技術,特別是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和信息高速公路迎面襲來時,我國社會、經濟、科學、文化、教育、衛生等等方面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為適應及有效利用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我國教育必將迎來深刻的變革,而這決不簡單表現為教學中使用計算機網路這么簡單。因此,我們既要適應信息化時代的教育變革,又要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迎接這一挑戰。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計算機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技術的廣泛運用,推動了面向社會的信息改革,使信息化在新世紀異軍突起,對現代社會、科學、經濟、文化、教育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信息化的到來對教育的影響也十分深刻,而且意義重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改變了教師的教育理念和學生的思想觀念。
從老師的角度來看,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獲取信息,是教師提升專業技能的重要途徑。現代信息化社會要求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信息源,教師會經常教育學生善於利用信息達到學習的目的,而不只是傳統的直接「灌輸法」。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在他們眼裡普通的信息化設備已經不再屬於「高科技」,如果是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他們接收的信息和從網上學到的知識遠遠超過他們的老師,遠遠超過過去大人們所掌握的知識。信息技術在短時間內迅速改變了一代人的行為習慣,進而改變了他們的思維模式。
(二)推動了教育的普遍性和終身化。
隨著信息資源網路化的發展,社會的許多就業者,通過各種獲取信息的渠道實現了他們所需要接受的教育,而不一定非得走進學校才能獲取知識,如網路教育、網校培訓和各類學習網站等。另外,我們可以通過信息資源網路化的平台實現終身教育。
(三)打破傳統教學的局限,豐富了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
傳統的教學系統是由教師、學生和教材這三個要素構成的,傳統課堂教學往往總是單一、枯燥、乏味、靜止的。但是在現代化教學環境下,教學系統增加了多媒體,將信息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利用其音像效果、網路信息覆蓋面廣和計算機技術的快速、高效等優勢來克服了傳統教學的弊端,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從而有利於教師創造性地「教」。在教學方法上, 如將講授的特點和媒體播放的特點結合起來的講授演播法;強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過程的探索發現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問題教學法等等。
三、教育信息化支撐教育改革
新一輪課程改革是在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提出來的。無論是過去、現在或將來,持弱化甚至否定信息技術在推進課程改革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作用的觀點是極其錯誤的。實踐證明,從這一視角重新審視信息技術在教育改革特別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發展中的作用,科學地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更符合信息社會對於教育發展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新要求。在信息時代,不注重發揮信息技術巨大作用的課程改革必定是低效和失敗的。信息技術對改革創新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師生交互方式、課程評價方式發揮著巨大的支撐作用。
(一) 教育信息化為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提供支撐。
信息時代學校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實施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為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教學提供環境、條件和保障。學生通過檢索、收集、分析、處理和創造信息,實現主動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改進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學習能力,以適應社會對創新人才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有助於學生吸收和更新知識,有助於培養學生利用網路和多媒體技術的能力,構建信息豐富、反思性的學習環境和工具;有助於學生批判性、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和發展,提供自由探索和創造的前提條件;有助於加強課堂教育環境與現實社會的聯系,打破時空限制,通過計算機模擬模擬,使學生獲得與現實社會較為接近的體驗,利用計算機網路使學校與校外社會連為一體。培養每一名學生的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二)教育信息化有助於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教材形式的變革。
在傳統的教育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設計教學環節,組織教學過程,學生只能被動接受。而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中,師生通過開展多種活動建構知識、探究真理、發展能力、加強溝通、陶冶情操的地方,教學活動採取"學生學,教師導"的方法,從而摒棄以往"先生講,學生聽"的方法,突破時空限制,賦予現代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和廣域性特徵,教師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協調者。
在傳統的教育中,課本是知識的主要載體,學生學習方式則以聽取教師講授為主。在信息時代,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革。現代教學強調的是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在學習中學會使用各種信息手段,形成對信息的判斷力、選擇力,以及搜集能力和處理能力,學會在學習過程中培養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教育信息化條件下,教材的概念已不再局限於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傳統的教材僅作為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及人格建構的範例與中介,可被信息化的課程資源所代替。
(三)教育信息化有助於建立新課程評價體系。
課程評價要求依據一定的評價標准,通過系統地收集有關信息,採用各種定性、定量的方法,對課程的計劃、實施、結果、問題等方面作出價值判斷並尋求改進。建立科學的評價制度是確保基礎教育健康發展的關鍵。採用信息技術,改變過去課程評價偏重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綜合考量學生情緒、注意、參與、交往、思維、生成等狀態因素,建立發展性的、非等級性的教學評價機制。
(四)教育信息化有助於改善教學管理和信息資源環境。
教育信息化將信息技術引入到教學與管理實踐中,各種與之相適應的信息資源環境應運而生,如遠程教育信息網路系統、學校的校園網、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以及用於教學管理和教育設施管理的各種信息系統,從而加快了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方法的變革。
(五)教育信息化有助於教育與信息產業融合。
實踐證明,教育信息化大大促進了教育理論創新,促進了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中不斷應用,有力地促進著教育理論的發展,也為信息產業和教育理論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發展機遇。
四、採取相應措施適應信息化的教育變革—融合之路
(一)觀念變革——走向融合的先導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教育理念的深刻變革。這么多年了,無論什麼場合,也不論是領導、專家還是教師,都在講觀念變革。無疑,大家都意識到了觀念變革的重要性。但是,到底需要變革哪些觀念,變革到哪兒才算到位,大多數人並不清楚,也不求甚解。轉變觀念似乎成了一句口號。而在實際應用中,多數的校長和教師還是自覺不自覺地拿信息技術用來為「應試教育」服務。觀念和行動的落差,實際上反映了觀念轉變並未到位。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教育理念的深刻變革自然是走向融合的先導。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本質上是「教育」意義上的,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因此,要明確,信息技術無論發展多塊,多麼先進,都是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服務的,也就是說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應用要「以人為本」。同時,應當看到,信息技術的發展遠遠超乎人們的想像,它不僅變革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工作方式,更變革著我們的思維方式。為了學生的未來,教育工作者除了適應、學習別無選擇,如果一味排斥,那麼我們極有可能會被未來的教育淘汰。
在信息時代,教師的角色已經轉變,他們是學習的管理者、組織者、指導者;課堂的形態已延伸到課外,家庭、社會都參與其中;學生不僅是知識、信息的接受者,而且也積極參與教學;課程形態也發生了轉變,資源型教學使得各學科知識互相融合,學生的獲取知識和鍛煉能力有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學習評價和人才評價觀念由「高分數」轉向「高素質」。教育工作者須順應時代的要求和教育變革的呼喚,跟蹤學習最新技術,與時俱進地樹立現代教育理念,為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融合奠定思想基礎。
(二)組織創新——走向融合的載體
與觀念變革同步的是教育組織各環節的變革與創新。走向全面融合,需要創新教育模式和學習方式,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於各學科課程的教學過程,努力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通過情境設學科交叉、信息獲取、開放交互、民主討論、協作互助、作品生成等方式,實現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徵的教與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活動。
要實現這樣的融合,首先要對教學組織形態進行創新。舉例來說,課堂不能僅僅限於40分鍾或45分鍾,要根據活動要求,交由教師與學生自主安排。如果人為限定課堂時間,必然打斷師生的教學活動,影響教學效果!教學活動隨時可能發生,無論在學校、家庭、社區甚或行進的路上,而信息技術也支持這樣的變革,移動終端設備的大量應用,使實時教學成為可能。
其次,需要創新教學組織形式。以往傳統教學的單一組織形式往往把學生當做「規格」和「型號」完全相同的「材料」進行批量加工。信息技術的應用完全可以突破單一的班級授課制,無論對於組織或個體來說數字化的環境都能使其「重新定義自己的角色」。目前,可以採取的教學組織形式包括基於能力差異的分組教學、基於合作的分組教學、基於個別指導的開放教學、基於學校互動的協同教學、網路化教學、基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踐教學,等等。當然最好是把各種教學組織形式結合起來應用,才會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
(三)教育實施——走向融合的途徑
老師與家長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家庭與學校的快捷,是實時溝通的教育網路平台。通過手機簡訊或互聯網,教師可以將學生在校的動態信息發送給學生家長,促進了家長與教師的互動交流,使家長和學校零距離溝通。
目前,對於農村的留守兒童來說,手機和互聯網是兒童與父母的交流平台,也是父母對孩子的遠距離教育的一種直接方式方法。
對學生而言,手機或互聯網是學生成長時期的完整筆記,是給學生以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正確指導的有效橋梁。對家長而言,手機或互聯網是家長獲取子女在校信息的實時手段,是獲得家庭教育和課堂培訓的有效渠道。幫助教師和家長及時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讓學生少走彎路,健康成長。對學校而言,手機或互聯網是實現家校聯系工作和教育教學工作量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四)制度革新——走向融合的保障
調查發現,教學改革方案確定後,只有16%的教師能自覺進行教學改革。觀念是內隱的,行為是外在的,而制度則對教學活動進行規范和調控,為教學改革提供決策和支撐。三個層面應該整體聯動,促進整個教學體系發生根本性變革。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融合,不會自然發生,必須有強制力的約束和規范,因而必須進行教育體制機制的變革,從制度上引導或規范教師進行教學的創新。
走向融合,離不開人力、物理、精力、信息等資源。換一種角度看,制度實際上是對各種教學資源的規范、組合與調控。沒有制度作保證,理念再先進也不會落實,資源再豐富也會閑置,技術再先進,也會淪為一種時髦的包裝。制度同時也是一套分類與激勵機制,它對教學中的組織和個人予以分類,賦予一定的角色、地位、責任和權利,形成層級和差別。通過一定的激勵措施促使組織和個人不斷向上流動,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組織與個人的潛能,促進有效教學的發生。
制度的革新要以前述的先進理念為指導,以教學組織形式的變革為框架,重點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建立新型的適應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的管理制度,對教學活動進行規劃、組織、督查和調控。新型的教學制度應減少行政指令和行政干預,確立學校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建立第三方教學評估機制、督使學校自我檢查與評估,開展校本培訓;籌建專門的信息技術與教學改革中心,為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提供咨詢;建立與新型教學一致的評價與激勵制度,引導教師進行教學變革。制度的創新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頂層設計、整體規劃,因為它涉及到教育管理體制、人事制度、升學考試制度等等的變革。
任何變革都不會輕松,走向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融合是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需要切實的行動。行動需要觀念變革的引領,需要制度變革的規范,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決心和勇氣。
五、結束語
教育信息化與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緊密關聯。教育信息化賦予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時代特色----即信息技術作用於課程改革各個方面、環節。教育信息化已經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重要階段。面對機遇和困難,要把握時代脈搏,不斷研究新形勢,總結新經驗,探索新規律,制定新舉措,積極主動做好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各項工作,只有這樣,才能開創一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教育信息化發展新局面。沒有教育信息化,新一輪教育改革的目標任務形同虛設,無法實現。課程改革為教育信息化指明了發展目標,明確了創新任務。同時,課程改革還將為教育信息化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只有教育信息化與課程改革在融合的基礎上再融合,如此反復,教育信息化和課程改革才能在發展過程中優化耦合,共振創新,相得益彰。
Ⅹ 安徽省教育信息化系統 怎樣上傳論文
論文著作權實行自願登記,論文不論是否登記,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依法取得的著作權不受影響。我國實行作品自願登記制度的在於維護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和作品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有助於解決因著作權歸屬造成的著作權糾紛,並為解決著作權糾紛提供初步證據。
(1)文後參考文獻不編序號,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參考的先後順序排列。 (2)文後參考文獻不注頁碼。(3)文後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及次序與注釋基本相同。 1) 著錄參考文獻可以反映論文作者的科學態度和論文具有真實、廣泛的科學依據,也反映出該論文的起點和深度。2) 著錄參考文獻能方便地把論文作者的成果與前人的成果區別開來。 3)著錄參考文獻能起索引作用。 4) 著錄參考文獻有利於節省論文篇幅。 5) 著錄參考文獻有助於科技情報人員進行情報研究和文摘計量學研究。
a.報告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文章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年,卷(期). 何齡修.讀顧城《南明史》[J].中國史研究,1998(3).
c.論文獻
[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 [A].原文獻主要責任者(任選).原文獻題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瞿秋白.現代文明的問題與社會主義[A].羅榮渠.從西化到現代化[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d.報紙文章
論文種類
為了探討和掌握論文的寫作規律和特點,需要對論文進行分類。由於論文本身的內容和性質不同,研究領域、對象、方法、表現方式不同,因此,論文就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按內容性質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論文分為理論性論文、實驗性論文、描述性論文和設計性論文。另外還有一種綜合型的分類方法,即把論文分為專題型、論辯型、綜述型和綜合型四大類:
專題型
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直接論述的形式發表見解,從正面提出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一種論文。
論辯型
這是針對他人在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見解,憑借充分的論據,著重揭露其不足或錯誤之處,通過論辯形式來發表見解的一種論文。
綜述型
這是在歸納、總結前人或今人對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加以介紹或評論,從而發表自己見解的一種論文。
綜合型
這是一種將綜述型和論辯型兩種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寫成的一種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