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教育觀念轉變

小學教育觀念轉變

發布時間:2020-12-28 14:07:04

① 小學老師如何轉變教育觀念和教育思想

建議你一定要把一些大家的教育論文先看了!
然後再 反思自己的教學!
我總體感覺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教育方法,
自己是沒有進行提煉總結!
所以教師寫教學反思,教育隨筆非常重要!

② 教育理念的改變

淺談自己教育觀念的改變(一)

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我慢慢開始關注教育問題,當然這里說的教育是指狹隘的關於讀書關於學習。我想這也是每個家長都面臨都關心的問題。孩子還小的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往往輕松的認為,以後她快樂就可以了,不用那麼累。曾幾何時這也是我的想法,既然要快樂,怎麼快樂怎麼來,不用非逼著她學習。但是進入了小學階段以後,你會發現幾乎沒有幾個家長曾經的這種觀點能保存下來,說白了,你無法在大家都追求學習好的環境下獨善其身說不在乎成績。

這也是作為家長的我成長的一個過程吧。但是有個觀點我是一直沒變,學習不是死學。

有人說國外教育好,你看人家小學都沒有那麼多的作業,人家都是在玩。這種觀點我曾經也認可,也崇拜。但是後來經過我多方學習和了解,包括出國時候的所見所聞,才知道當初的這種簡單崇拜是不可取的,那樣的定義確實太過於片面。教育無所謂好與壞,出發點都是一樣的,只是大家的方式不同,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提高,人們的知識水平的不斷增加,中國教育也在不斷的改變與革新,摒棄了很多錯誤的觀點和方法,這是值得所有家長欣慰的。

2016年春節我帶女兒去美國紐約度假,到訪了我在紐約同學娟的家裡,並住了幾天。她有兩個孩子,和西瓜年齡差不多。那時西瓜9歲小學3年級。

娟的兩個孩子每天下午3點放學,當時我非常驚訝,那麼早放學去玩嗎?當然不是,孩子們3點放學後會去上各種的興趣班,藝術類的、體育類的、科學類的都有,我說你們下午不用上班嗎?誰接送呢?娟兩口子在周三會輪流請假來照顧小孩寫作業,其餘時間校車會把放學後的孩子送到興趣班上課的地方。那他們拿什麼時間寫作業呢?晚上再寫作業。

當時我還竊喜,國內家長真是太幸福了,可後來我發現並不是這樣,至少對孩子教育並不好,國內的孩子下午是5點後才放學,可是大家都知道下午的課除了第一節以外剩下的時間大部分是自習或者去玩,而這個玩是撒玩,自習就更不用說了,對於不到10歲的孩子能在自習課時間乖乖的寫作業?不太可能,即便是他能自覺的寫作業,身邊的孩子可以嗎?難道他一點都不受影響?這個希望非常渺茫。

實際上我們真的是浪費了很多時間。興趣班的孩子們在幹嘛?他們有專門的老師引導的玩,這個和寫作業完全不是一回事,很多孩子的興趣都是在這個階段培養起來的,包括藝術類的體育類的等等的。可喜的是,我們現在國內很多興趣班的興起,給我們國內的孩子提供了「營養餐」。這是一個進步!

要讓孩子讀名校,而不是在9年制義務教育里隨便讀個學校就可以了。如何引導孩子積極的學習,讓她嚮往更好的教育?.......

這要歸結於我的不斷學習,這個必須得是家長先有這個意識,我又是學習了什麼?觀念上進行了什麼改變?先要和大家提以下兩本書。

尤其說一下新東方,其實我是很感恩的,我聽了幾次新東方的公益演講和收獲了周成剛先生的這本書並認真研讀後,對孩子的教育理念有了新的認識和轉變。這是一家有情懷的教育培訓機構,它和其他培訓機構不同。其他的培訓機構都在說中國教育如何不好,中國空氣不好食品不好,總之這不好那不好,所以我們要把孩子送出國。而新東方的理念就不一樣,教育報國,接受優秀的教育來報效祖國,即便出國留學後在國外工作,無論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你都能自豪的說:I'am Chinese.

「我相信,培養出未來經濟上自立,思想上包容、人格上獨立、勇於擔當並能過上幸福生活的孩子,才是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周成剛。

小學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 面向全體學生;

2、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3、 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 觀,三個維度目標的綜合)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1、 豐富的人文內涵,熏陶感染作用,學生的獨特體驗;

2、 實踐性,以實踐能力為培養目標,以語文實踐為培養途徑;

3、 母語教育,學習資源,實踐機會,感性把握能力;

4、漢語言文字特點對語文教育的影響,起始階段的教育過程和方法,語 感,整體把握.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 注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兒童學習語文特點,個體差異與學習需求;

2、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求知慾和進取精神;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4、 鼓勵想像、質疑、發現、創新.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1、 綜合:溝通學科間的聯系、語文與生活的聯系;

2、實踐: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課內外學用結合;

3、創新:吸收新思路新觀念,運用新技術新方法;

4、 適應: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和不同學生的需求;

5、開放:自我調節,更新發展.

(3)小學教育觀念轉變擴展閱讀:

小學教育是一項規模宏大的教育奠基工程,除具有一般教育的特點外,還有它自身獨具的基本特徵。

(一)全民性

小學教育的全民性,從廣義上說,是指小學教育必須面向全體人民。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徹底掃除文盲,從整體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從狹義上講,是指小學教育必須面向全體適齡兒童。

小學教育的全民性是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幾乎所有國家的教育都在努力創造條件,確保每個人接受初等教育的權利。1989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5屆大會確定「爭取全民基礎教育」計劃,要求最大限度地掃除文盲和普及初等教育。

在社會主義新時期,我國的小學教育是全民教育,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使全國各民族的所有兒童都接受社會主義教育的需要。為了保證這一全民性質,國家特別對女童的教育、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兒童的教育給予特別的關心,採取了特殊政策;對於殘疾兒童的教育也給予了特殊的關注,專門加以保障。

(二)義務性

小學教育面向全體適齡兒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論其種族、民族、性別、膚色、語言、社會經濟地位的差異(智能及身體狀況不允許的例外),只要達到一定的年齡(6~7歲),都必須接受小學教育。因此,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中具有義務教育的性質,對於每個公民來說,教育機會是均等的,是應當享有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況,確定推行義務教育的步驟。」「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義務教育是國家用法律形式規定的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強迫的、免費的學校教育。這里的「義務」一詞包括:

(1)國家有設立學校以使人民享受教育的義務;

(2)父母或監護人有使學齡的子女或被監護者就學的義務;

(3)全社會有排除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入學受教育的種種不良影響和障礙的義務。因此,義務教育要求國家、家庭、社會必須給予保障。對受教育者來講,既是應享受的權利,又是應盡的義務。

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根據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它又是強制的和免費的:「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收學費。國家設立助學金,幫助貧困學生就學。」「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必須使適齡的子女或被監護人按時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由於小學教育是依國家法律而實施的基礎教育,因而它具有強制性。

(三)全面性

小學教育是向兒童實施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教育。小學教育既不是就業定向的職業技術教育,也不是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專業教育。它是面對全體兒童實施普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在此基礎上發展他們的能力,培養他們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提高他們的身體心理素質,使他們具備國民應有的一些基本素質,為他們進一步深造創造條件。

小學教育是培養各級各類人才的前提。小學教育是向全體兒童進行的最基本的知識、技能教育,幫助他們學會如何做人,奠定學習、生活和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從某種程度上講,全面性是專業性的預備。只有保證小學教育的質量,才能確保高一級學校的教育質量。

兒童接受小學教育的年齡階段,是人生歷程的巨大變化時期,是人的智力、能力和良好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小學教育的每一個方面都不可偏廢。

小學教學方式應實行哪些轉變

A 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與實踐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而創新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創新是一種精神。教學中,鼓勵學生「敢問」,教學生「會問」。在創新性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牢固地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主體現,以學生能力發展為重點的教育質量觀,以完善學生人格為目標的教育價值觀。教師應充分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把學生看作發展中的人,可發展的人,人人都有創造的潛能;學生要創造性地學,教學就要充滿創新的活力。
一、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增強信心,讓學生樂於提問。
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重視情感的誘發和融入,對學生的提問給予充分的認可和肯定,對某些問題上自己的失察甚至無知絕不掩飾。採取平等,開放,誠實的態度使學生樹立提問的信心,產生樂於提問的情感體驗。
三、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教育內容的革新,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學習不是一個被動吸收、反復練習和強化記憶的過程,而是一個以學生己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創造性教學表現為教師不在於把知識的結構告訴學生,而在於引導學生探究結論,在於幫助學生在走向結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索規律,習得方法;同時,通過交流去學習數學,還可以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
四、引導反思,獲得情感體驗。
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足夠的機會去反思,讓學生自己理一理、比一比,讓學生在討論、分析、交流、比較甚至爭辯中,親身體驗探究發現的「過程」,通過組織學生自評、互評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自信心,使學生逐漸把探究學習作為自己學習生活中的第一樂趣。
五、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開展積極評價。
美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指出,學生顯著的個體差異、教師指導質量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必將導致學生創造能力、創造性人格的顯著差異。因此,教師調控教學內容時必須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分層次教學,盡可能地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指導策略;在教學評價上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沒有創新就談不上前進與發展。在教學中讓學生學會提問是創新教學的首要任務,教會學生提問,勢在必行。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僅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感悟知識的發生、發展與變化,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敢於實踐、善於發現的科學精神。將創新的教材、創新的教法與創新的課堂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學生的主動學習與創新意識的培養落到實處。

⑤ 如何轉變小學數學教學觀念

一、更新教育觀念,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育觀念, 首要的是學生觀, 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對象,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否誠心誠意地把小學生視為學習的小主人, 這是關鍵問題。《數學課程標准》指出「 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 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現代教育觀的核心。在課堂教學中, 我認為應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自己探究、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盡可能多地讓學生體驗、成功、探索與發現的快樂。只有讓新知成為學生「 探究」 的所得, 「 創造」的所得, 這樣的教學才是生動的、鮮活的, 學得的知識也才是最有意義的。
二、更新教學觀念, 加強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系《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 , 學習的「 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 」 , 老師還應當「 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從課標中, 我們可以理解到首先, 小學 數學具有現實的性質, 數學來自於小學生的現實生活, 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是小學數學內容的基礎。其次, 小學生應該用現實的方法學習數學, 讓學生在身邊的世界中去發現數學, 通過切身的感受學習數學, 把數學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數學學習和現實的聯系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學生數學學習具有的社會意義, 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具備他們所感興趣的實際背景。
教師要注重教學角色的轉變
實施新課程改革,教師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盡可能多給學生自主表現的空間,允許學生質疑問難,允許學生挑戰教師。有了教師角色的真正轉變,才會出現新的課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寬容的課堂氣氛,信任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在教學圓柱體的初步認識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讓學生每人從自己眾多的學具中找到一個圓柱體,然後分組活動:「觀察這些圓柱體,你發現了什麼?」學生熱烈地討論起來,發現圓柱體的上下兩個面都是圓的,上下是一樣粗的……我對他們的發現給予了充分肯定。這時有一個學生提出問題:「圓柱體的這兩個圓是不是同樣大呢?」於是我緊緊抓住這個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想辦法證明一下。這時學生的情緒高漲起來,他們熱烈討論,群策群力,想出了各種解決問題的辦法:有的小組把圓柱一頭的圓畫在紙上,再把另一頭調過來比較;有的小組用紙條量圓柱兩頭圓的外圍,看是否一樣粗;還有的小組量圓的直徑是否一樣長……在這樣的學習探索中,學生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時時處處迸發著智慧的火花。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斷產生,能力不斷地形成和發展。
教師在教學中要與學生確立嶄新的師生關系。學生犯錯誤時,教師應該是嚴父,及時糾正,絕不遷就;學生有困難時,教師就是醫生,及時「對症下葯」,開出一副副鼓勵的葯方;學生高興或痛苦時,教師應該是他們的知心朋友,與他們分享喜悅或悲傷。總之,教師應該因人而異,因時而異,不斷變換自己的角色。只有這樣,教師的教學行為方式才能發生質的轉變。

⑥ 如何轉變小學家長教育理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良的家庭教育觀念會對學校教育造成負面影響,甚至會毀滅孩子。為使學校教育高效,孩子心理健康、順利成才,教師需要轉變家長教育觀念,教給家長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不良家庭教育觀念產生的原因
1.家長不良的教育觀念源自家長自身素質。一些家長讀書少、文化素質低,還有少數家長性格急躁、固執偏激,他們看問題目光短淺,不懂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他們只看到小學畢業生和大學畢業生都是去打工,不關心孩子上學,缺乏對教育全面的認識。
2.家長不良的教育觀念受社會環境影響。部分家長看到有錢好辦事,有錢很風光,於是認為知識多不如錢多,上學不如打工掙錢。在他們看來,能掙到錢就是本事,就會生活得愉快。身邊有孩子上學半途而廢,自家孩子輟學也會默許,不重視孩子品性、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注重教育投入。
3.家長不良的教育觀念源自專業知識欠缺。一些家長缺乏教育孩子的相關知識,不懂也不會教育孩子,更談不上有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
4.不良的家庭教育觀念源自家長不學習。
一些家長認為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父母也沒多管教自己,更談不上有教育方法,自己還是長大了,生活得還好。因此,他們認為教育孩子是件很簡單的事,不需要學習和借鑒。
二、如何轉變家長教育觀念
1.提高家長的思想境界,讓其認清教育發展形勢。可列舉身邊成功及失敗的教育案例,使家長認識到父母過於溺愛孩子、放縱嬌慣、疏於管教、缺乏正確引導,是導致少年失足、誤入歧途的直接原因;相似的家庭環境,不同的教育觀念,會產生不同的教育效果。要提高家長的思想境界,看清當今教育形勢,不用老眼光看問題,認識到孩子受到的教育關系孩子一生。家庭教育的成功是孩子人生幸福的前提,是孩子人生成功的基石。在生活中,家長要向孩子傳遞正能量,不學投機取巧、搞歪門邪道。
2.培養學習型家長。家長教育觀念跟不上時代發展,其原因是家長文化基礎差,對孩子教育以及對教育形勢缺乏了解造成的,因此,轉變家庭教育觀念的關鍵是培養學習型家長。學校可以要求家長讀幾本名人傳記,思考身邊的成功教育案例,多看教育頻道有關孩子成長的專題片,多與老師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
3.強化家長的教育責任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關愛缺失,孩子會前程暗淡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品格與習慣的養成,與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只有讓家長認識到肩負的教育責任,家長才會靜下心來思考教育問題、改進教育方法、更新教育新觀念。
4.轉變家長的教育觀、人才觀。家庭教育觀念的轉變,表現在家長的教育觀、人才觀上。要讓家長認識到學生接受教育目的是發展潛力,學知識、學做人,擁有健康心理,更好地適應社會,會生活,不要片面地認為上學的唯一目的就是去做班上第一、考上大學。
5.辦好家長學校。學校要針對實際情況,就家長教育觀念開展培訓,分年級制定培訓計劃,搜集身邊教育案例,編寫相關教材,安排資深教師或教子有方的家長進行授課,將轉變家庭教育觀念作為家長學校的重要任務。
6.開展家訪式座談。針對思想偏激或教育觀念落後的家長,教師以家訪形式進行座談,列舉案例、講道理,使其懂得教育孩子是門科學,不科學的教育方法源自不正確的教育觀念,只有改變觀念才能勝任家長角色。而家庭教育觀念的轉變,是對成功家庭教育案例的思考與分享。
7.利用網路、電話培養家長科學的教育觀念。教師可利用電話或網路等便捷手段與家長溝通,指導家長改變教育觀念,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8.藉助外力改變家庭教育觀念。極個別家長不理解老師的工作,對學校教育和要求不以為然,與學校配合差。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可以請社區領導、或德高望重的長者、或家長信賴的人與其交流,轉變其家庭教育觀念,提高其教育子女的能力。
9.家長不良的教育觀念早發現早解決。老師教學生一時,要考慮學生一生。家長不良的教育觀念不利於學生健康成長,工作中發現家長家庭教育觀念不正確,要及時溝通,及早去轉變。這樣做不僅是對孩子健康成長負責,也是提高學校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5+2=0」效應,說明了家校教育不合拍的嚴重後果。這方面若發現早、轉變早,不良的家庭教育觀念對孩子的不良影響就小,對學校教育影響也小。
10.通過親子交流轉變家庭教育觀念。老師可利用和諧的家庭關系,通過對學生指導,讓學生利用親子間的交流來改變家長不良的教育觀念。
家庭教育理念與方式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轉變家庭教育觀念,培養家長科學的教育理念,加強家校合作,為孩子健康成長創造有利條件,是提高學校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


⑦ 農村小學開展生本教育如何進行觀念轉變

生本教育"是與傳統的"師本教育"相對應的教育理念,提倡"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理念.在教內學實踐容中,生本教育理念與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相結合有以下三種途徑:課堂內容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課堂環節安排要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課堂評價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導性.

⑧ 如何轉變小學家長教育理念

一、創造機會,讓家長來學校聽課,看自己孩子在校表現;
二、每學期定期不定期組織形式多樣的家長會,讓學生家長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
三、班主任搭橋,讓學生跟家長在教育方面多溝通交流,讓家長了解孩子的想法。
僅僅是我的愚見,僅供參考。

⑨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育思想觀念上有何轉變求解

課程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它要求人們對教育的理念、教師的教育教學模式、課堂結構、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考試與評價制度等都要來一個脫胎換骨的轉變。這其中,新課程理念的形成尤其是關鍵,亦是首當其沖的。具體來說,有以下轉變:
首先,改革舊的教育觀念,真正確立與新課改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確立新的教育觀念,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教育觀念不轉變,教學改革無從說起;教育觀念轉變,許多困難都迎刃而解。當前,中小學教學還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應試教育觀念尚未獲得根本轉變,教學改革成效不顯著。因此,在本次課程改革中,我們要提高認識,來一次教育觀念的啟蒙運動,真正把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念統一到素質教育的要求上來,統一到新課程方向上來。
其次,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本次課程改革不僅僅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還要改變教師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關系成為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教代替了學,學生是被動學會,而不是自己學會,更不用說會學。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因此,我們在教學模式上應該充分體現三為主,即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要轉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局面。教師從幕前退到幕後,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學會傾聽,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與知識相遇的情景,讓學生與知識對話,創造出新的知識和文化,而非抑制和抹殺學生的個性、靈氣,讓教師成講師,學生當廳(聽)長。
第三, 轉變過去只重視知識和技能的觀念,由單純重傳授知識轉變為重宏揚人文精神,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教師要更多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把握其精神、情感所向,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
在新的課程理念背景下,教學中的情意因素和過程被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首先,內涵變得豐富了。新課程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要素。從橫向角度看,這三個要素具有相對獨立性,它們構成了人的感性世界或非理性世界的相對完整的畫面;從橫向角度看,這三個要素具有層次遞進性,它們構成了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心靈連續體。其次,情感、態度、價值觀本身成為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活動必須以人為教育對象,致力於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第三,情感、態度、價值觀必須有機地滲透到課程教學內容中來,並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過程之中,使其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
第四, 突出學習方式的改變,切實加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自然成為這場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
學習方式較之於學習方法是更上位的東西,兩者類似戰略與戰術的關系:學習方式相對穩定,學習方法相對靈活,學習方式不僅包括相對的學習方法及其關系,而且涉及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學習態度、學習品質等心理因素和心靈力量。所以,學習方式的轉變對促進學生發展更具有戰略性的意義。
從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說,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

⑩ 應當轉變的幾個教育觀念

課程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它要求人們對教育的理念、教師的教育教學模式、課堂結構、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考試與評價制度等都要來一個脫胎換骨的轉變。這其中,新課程理念的形成尤其是關鍵,亦是首當其沖的。具體來說,有以下轉變:首先,改革舊的教育觀念,真正確立與新課改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確立新的教育觀念,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教育觀念不轉變,教學改革無從說起;教育觀念轉變,許多困難都迎刃而解。當前,中小學教學還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應試教育觀念尚未獲得根本轉變,教學改革成效不顯著。因此,在本次課程改革中,我們要提高認識,來一次教育觀念的啟蒙運動,真正把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念統一到素質教育的要求上來,統一到新課程方向上來。其次,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本次課程改革不僅僅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還要改變教師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關系成為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教代替了學,學生是被動學會,而不是自己學會,更不用說會學。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因此,我們在教學模式上應該充分體現三為主,即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要轉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局面。教師從幕前退到幕後,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學會傾聽,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與知識相遇的情景,讓學生與知識對話,創造出新的知識和文化,而非抑制和抹殺學生的個性、靈氣,讓教師成講師,學生當廳(聽)長。第三, 轉變過去只重視知識和技能的觀念,由單純重傳授知識轉變為重宏揚人文精神,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教師要更多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把握其精神、情感所向,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在新的課程理念背景下,教學中的情意因素和過程被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首先,內涵變得豐富了。新課程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要素。從橫向角度看,這三個要素具有相對獨立性,它們構成了人的感性世界或非理性世界的相對完整的畫面;從橫向角度看,這三個要素具有層次遞進性,它們構成了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心靈連續體。其次,情感、態度、價值觀本身成為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活動必須以人為教育對象,致力於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第三,情感、態度、價值觀必須有機地滲透到課程教學內容中來,並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過程之中,使其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第四, 突出學習方式的改變,切實加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自然成為這場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學習方式較之於學習方法是更上位的東西,兩者類似戰略與戰術的關系:學習方式相對穩定,學習方法相對靈活,學習方式不僅包括相對的學習方法及其關系,而且涉及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學習態度、學習品質等心理因素和心靈力量。所以,學習方式的轉變對促進學生發展更具有戰略性的意義。從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說,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育觀念轉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