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農村小學怎樣開展德育教育

農村小學怎樣開展德育教育

發布時間:2020-12-28 12:22:14

A. 請問農村學校如何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切實加強德育工作的針版對性、實效性,要適應新形勢權下教育發展的要求,針對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調整和充實德育內容,改進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我校地處岷縣東山區偏遠鄉鎮,大多數學生家長常年在外務工,導致許多學生成為留守兒童,加之生活貧困,家庭教育嚴重缺乏,學生的公民道德意識十分薄弱。針對我校實際情況,結合學校先前的調研結果,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農村學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一、首先要提高家長的德育意識,加強學生的家庭教育通過調研,我校約12%的學生父母常年不在家裡,約17%的學生父母在鎖龍礦山開礦,大部分時間不在家裡,約5%的學生父母的工作具有流動性(外來做生意人員)。這部分家庭的教育意識不夠強,對子女的教育嚴重缺乏,孩子大多公民道德意識薄弱,存在著很多不良行為與習慣,大大加大了學校開展德育教育的難度。所以有針對性地提高這類家長的德育意識是各學校工作的首要任務。1.家訪。這是班主任工作職責之一。

B. 淺談如何加強農村小學生德育教育

一、改變觀念,加復強領導農村小制學德育工作沒有被重視,落實的首要原因就是領導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領導輕描淡寫,教師和學生就不言自明了。所以學校的領導首先要革新觀念,通過廣播、牆報等多種信息渠道開闊視野,認清方向,深刻認識德育工作的

C. 如何在農村小學生中開展文明禮儀教育

立世德為首,立德育當先。確立德育在素質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是教育理念上的重大飛躍,是教育功能和教育價值的重新定位。但是,德育,讀著這兩個平常的字眼,心裡卻總是沉甸甸的。誰都說德育工作的份量怎麼估算也不為過,德育工作的成敗,事關學校的發展!另一方面,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德育不像升學率、調研考試、競賽活動一樣看得見模得著,她是「軟」任務,因此,「育」與「不育」、「育好」與「育不好」就成了理論上的東西,不好把握。因此,在做學生養成教育的工作中,我著力抓好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基礎文明養成教育。1、用「以人為本」的思想作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注重德育活動的組織實施。以活動系列化、形式多樣化、過程重體驗、內容針對性,為目標加強活動建設。力求每次德育活動都能讓學生樂於參加、積極參加、獲得體驗、受到教育。學校組織的全校性學生活動要少而精,要精心策劃、精心組織,沒有必要性和可能性的活動不組織,走過場的活動不組織。根據上級部門和本校的情況,把有關活動整合,形成系列。努力做到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有序列,將參觀訪問、調查研究、公益勞動、基地學習等社會實踐活動作統籌安排。在活動中,要努力進行學生自主管理的探索和研究。2、根據學段的要求和學生的情況,分層次有針對性對學生實施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養成教育。我們堅持以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為重點,著重對學生進行以文明禮儀為重點的基礎文明養成教育。學校提出,德育工作要堅持「小步子、低起點、多層次、嚴要求、重訓練、求內化」的原則,通過嚴格的訓練,努力使學生的行為規范外化為行為,內化為素質,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文明禮貌習慣,進一步強化管理中的學生主體意識和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及能力。在充分尊重學生健康的個性品質的前提下,注重強化學生的規范意識,分層注重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初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為教育重點;初二、三以禮貌交往,合作精神,關心熱愛集體為教育重點,將養成教育落實到實處。3、抓好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實行校領導、教師、學生幹部值周制度,加強了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的檢查工作,同時完善了紅領巾值日崗的管理,提高了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值周班級人員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班級流動紅旗競賽現在已深入人心,在全校已形成了一種大家努力爭紅星的良好風氣。學校德育工作做到學期有目標,每月有重點,每周有評比,每天有檢查,措施到位,切合學生實際。今年,我們開展的「文明與我同行」活動,如,教室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整潔美觀、充滿濃郁文化氛圍、體現人文關懷的教室布置,對班集體建設起著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教室是學生的「家」,發動學生參與教室的布置,能在無形中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只有引起學生注意的東西,才有可能對學生施加影響。一個學期甚至一學年才更換一次的教室布置,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堆毫無生氣、熟視無睹的「死物」。因此,教室里的標語、飾物應不定期地更換。這種變化不一定是大規模的變化,可以是一些小范圍的、有針對性的變化,比如,當班級獲得榮譽或受到批評時,適逢重大節日時,某些學生取得明顯進步時。變化了的布置不僅能立即引起學生的注意,給學生新鮮的感受,調整學生的精神狀態,更重要的是,新的布置內容會給學生及時的教育、鼓勵、啟發和熏陶。從平時、從細微處入手,抓在實處,提高實效性的,今後還要繼續搞下去。2、繼續增加投入,不斷完善教育手段,力爭在現代教育技術「校園網路」建成的條件下,逐步實現學生管理電腦化、網路化,使德育管理更科學。地採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各項學生活動,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3、在繼續貫徹《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完善學校各種管理制度的同時,努力推動學校德育工作由「管理型」向「育人型」轉變,由學生接受教育由「被動型」向「主動型」轉變。由此必須在整治學校德育環境,創造學校德育氛圍花力氣,在指導、引導學生自治自理、自我教育上下功夫。4、進一步在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藝術教育,大力培養實踐精神和創新能力。通過課堂主渠道和課外活動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要結合實際,注重效果,努力培養既具備堅強意志品質,又活潑的,充滿優雅氣質的中學生。同時,繼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每學年保證留出二周以上時間,組織學生參加德育基地活動,進行社會調查,外出參觀訪問,鼓勵學生在有條件有組織的情況下,利用寒暑假參加祖國河山游,開拓眼界,擴大知識,增長才幹。

D. 農村小學教學點怎樣去做好德育教育方方面面的工作

德育的根本任務,在於影響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和品行。有一位教育家曾說過:一個人如果在短時間內提高成績,並不是件難事,但要想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則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學生的小學學習階段,在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並且方方面面、時時刻刻的貫穿於孩子成長的全過程。筆者認為學生良好的道德和品行最終形成,必須通過教育者組織適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長的價值環境,促使受教育者在「德」 的方面不斷建構和提升的教育活動來完成,具體有如下幾種有效途徑:
一、優化校園德育環境
校園文化環境具有無形的教育親和力。學校要努力創設良好的德育氛圍,對學生時刻地施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要緊緊抓住宣傳陣地,保持德育宣傳力度,同時也要對教師的言行舉止作出明確規定,為校園德育創造良好條件。例如在校園櫥窗開辟固定的「德育之窗」 欄目,定期更換內容:在教室前和教室里的牆壁上,選擇性張貼對人生有啟迪意義的名人名言;食堂里張貼珍惜糧食和文明就餐的標語;在草坪、樓梯牆壁等處都有友善的提醒。
二、開展節日主題教育活動
以節日為載體實施教育活動,寓德育於節日之中,讓節日煥發德育魅力。
利用民間傳統節日,實施親情教育。如放春節時,號召學生們自覺行動起來,以反哺之心孝敬父母,通過「特殊作業」
架起溝通的橋梁,讓學生們過有意義的「親情」 年。
利用世界文化節日,養育人文氣質。如世界地球日時.開展以「善待地球」為主題的教育活動,組織開展手抄報、宣傳畫、植樹、撿垃圾等實踐活動,使學生預感地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可怕,增強學生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責任感,激發學生對地球的熱愛之情和環境保護的意識。
利用革命傳統節日,弘揚民族精神。在「七·一」 「八·一」 「十·一」等重要節日 「七·七」事變、「九·一八」 事變、 「紅軍長征」 「解放戰爭」等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紀念El,通過參觀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瞻仰革命聖地和遺址,祭掃烈士陵墓,緬懷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等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讓學生感受先烈們可歌可泣的壯麗人生,學習他們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跡.深化對先烈精神和革命情操的理解,抒發學生的豪情壯志,培養樸素的愛國熱情。
三、重視開展實踐活動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餘生活中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道德實踐活動,通過學生的眼睛、耳朵、大腦去觀察、分辨、思考,自覺主動地認同、接納社會道德價值體系,進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l:k~n可以利用班隊或學校活動組織學生到敬老院慰問老人、打掃衛生等,讓學生體驗勞動的快樂和尊敬老人的情感。
又如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城市、農村和名勝古跡, 走進檔案館、圖書館,了解家鄉的歷史,領略名人的風采,了解改革開放的成就和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從而激發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今天的生活,長大後為家鄉、為祖國多作貢獻。
引導學生走進社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解讀生活,就產生許多情感體驗。學生走進社會,用自己的行為去解讀道德,就確立了真正的人生價值觀,培養了一定的社會責任感。這些情感的體驗、實踐的游歷是學生發展和成長必不可少的。
四、德育要「寓教於樂」
喜愛活動是學生的天性,活動既可以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又能使他們長知識、增才幹,對他們的身心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活動是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源泉和基礎.是班級工作的核心內容,而寓教於樂是一種輕松愉快的教育方法。所以。應圍繞規范開展好活動,讓小學生在笑聲中受到教育.在游戲中知道自己該怎樣做,在比賽中找到不足,逐步改正。例如:開展「我是勞動小能手」 系列活動;針對不尊敬長輩。不團結同學的現象,開展「這是你嗎」的講座活動;根據同學中亂扔紙屑、吃小食品等現象,開班隊會,談自己的體會。
五、德育要「家校一體化」
家庭是品德的學校,父母是品德的老師。家庭對孩子品德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孩子遵規守矩,家長首先要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學校可通過舉辦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月報》,向家長宣傳家庭德育的重要性以及具體要求,介紹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指導家長科學教育子女。通過召開家長座談會。傾聽家長對抓好德育的意見和建議,密切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聯系 使學校和家庭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協調一致,真正實現德育「家校一體化」。
六、構建德育教育的社會網路
學校在做好德育教育的同時 要把工作向前延伸 與當地的綜治辦、公安部門、文化部門、團委、少工委、關工委、社區等組成共建單位,群策群力,群防群治;與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單位聯合辦學。為中小學生提供德育教育的活動場所,全力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E. 如何做好農村小學生的德育工作

德育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素質教育所倡導的主要方向,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德育工作,對個人一生性格和習慣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從近年從事德育教學工作切身體會,從農村孩子所處的環境特點與當前農村小學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不良表現進行歸納總結,對農村德育工作進行探討。 1.農村孩子思想情感形成環境的特殊性 一個孩子性格與思想情感的形成,更多地受到他所處的環境的影響。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孩子所處的社會環境正在發生較大變化。一是農村大環境的特殊性。農村相對來講,信息較閉塞,環境寂寞安靜,同時農戶居住較分散,相互間交流較少,是一個不適應孩子好動好奇心靈的環境,容易導致孩子自閉孤僻的性格。二是家庭環境的特殊性。由於當前很多年青父母都外出務工,很多孩子跟隨爺爺奶奶生活,成為留守兒童。爺爺奶奶一方面忙於農活,只管孩子吃飽穿暖,無暇顧及孩子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缺少文化知識,無法跟孩子溝通,使得對孩子性格影響最大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的思想情感處於一個自我形成與發展狀態,無法得到很好的引導。 2.當前農村學生思想品德的一些不良表現 由於農村孩子所處環境的特殊性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位,表現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性格。 2.1厭學情緒。對學習不感興趣,缺乏主動學習的動力,不願意進教室,不願意聽課,不能完成日常學習任務。我們的學生很少有主動閱讀有益的課外刊物,自願做課外練習的,學習上處於應付狀態,導致學習成績較差。 2.2缺乏禮貌禮儀。不懂禮貌,愛說臟話,不尊重老師,甚至給老師取綽號。 2.3貪圖享受的思想較重。喜歡穿著,愛吃零食,寧可不吃午飯,也要買小吃,一些住校學生一周的生活費在前半周就已經花光了。學校不時有發生掉錢掉東西等事情,而且很難查找,有的學生撿到錢物不主動交老師。評先進、選貧困主動要,分勞動任務相互推。 2.4以自我為中心意識。不管父母、同學他人的感受,只顧自己的想法,自私、任性。一切活動以自我為中心,集體主義觀念淡薄。 2.5缺乏自信。自卑意識較重,不能主動承擔任務,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不敢承接。 3.對農村小學德育工作的建議 3.1要高度重視農村小學生的德育工作。小學德育工作是影響學生一生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也是學校教育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農村小學的留守兒童多,家庭引導較少,學校更應發揮主體教育作用,不盡要承擔學校本身的教育工作,還應向家庭教育延伸,彌補當前農村孩子家庭引導的不足問題。農村小學應將學生的德育教學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強化每一位教師的德育觀念,增強對德育工作的認識,形成全校師生共同關注孩子成長、共同促進德育工作開展的良好氛圍。 3.2要加強學校文化建設。要強化學校的校風、校訓和辦學理念,提煉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較為響亮的文化口號。以「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作為校園文化,形成了其鮮明的個性特色和文化氛圍。學校良好的文化理念,對師生也具有較強的激勵作用,容易產生以此為榮,團結奮發的激情。 3.3要創新德育教學方式。我們很多師生都把德育教育作為一門課堂學科來看待,對學生的教育也僅是按照文化課程的教育方式來開展,說教式教育顯得十分枯燥,學生也很難接受。德育教育應該是貫穿於課堂內外、聯系於學生言行的常態教育,是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與性格品質的教育,必須堅持時時、事事進行,堅持多樣化教育,寓教於樂,才能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3.3.1抓典型,樹榜樣。「好學生是誇出來的」。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應多採用正面教材,對於做得好的學生給予更多的表揚和贊同,讓他們從內心產生自豪感,也成為眾多學生效仿的對象。作為大隊輔導員在過去的德育工作中,我採取了每月評選德育標兵、每期評選德育先進班級等形式,對此產生了較好的影響效果。 3.3.2改革德育教學形式。改變過去「單向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更多地與學生互動共進,寓教於樂。要變課堂教育為主為課堂內外結合教育,把德育教學融入學生學習生活全領域,產生一個長期性潛移默化的影響力。要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的利用,多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聲圖並茂,提高教學效果。 3.3.3加強學校集體文化活動。現在很多學生,既是獨生子女,又是留守兒童,缺少與同齡人的交流。在學校要加強班集文化活動的開展,增強大家集體意識與歸屬感,比如進行一些活動、比賽使學生能夠主動去結交朋友,主動與他人交流。

F. 如何加強和改善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

實施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新時期教育工作的主題,而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首要內容,德育工作是學校的首要工作,當前農村中學德育工作仍是農村中學教育和管理的薄弱環節。
一、新形勢下農村中學德育工作存在的新問題
(一)從學校德育層面
1、重智輕德,管理缺位。在國家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工程的今天,不少農村地區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並沒有得到根本扭轉。所以在廣大農村,主副科觀念依然根深蒂固,作為「副科」,在很多情況下,德育工作成了只是「停留在文字上、口號中,用以應付上級領導檢查」的形式。
2、師資不足,方法陳舊。農村初中學校教育總量不足,德育工作偏於薄弱。由於農村初中學校整體師資力量所限,農村中學教師有的受制於繁重的教育教學任務,對於學生的德育工作表現出漠視的態度,往往認為農村學校的德育工作就應該是校長的事情,是班主任和政治課老師的事情。同時,當前部分農村初中由於自身條件受限,班主任待遇很低,工作難度很大,學生德育工作基本上依賴於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政治老師也以成績論成敗,往往是通過「政治課考分的高低」評定學生思想品德的情況。
3、「留守兒童」問題突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農村初中學校德育工作的難點問題之一,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與進步,「留守兒童」問題有面臨著新的壓力與挑戰。當前,留守兒童問題對於德育工作的影響的主要表現為:第一,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農村留守兒童從數量上而言有逐年增加之勢;第二,疏於關愛與引導,面對著日益豐富和多元化的物質文化生活,很多初中學生中的留守兒童沉迷於網路游戲、打架斗毆等不良行為,並呈現出了多樣化、團伙化的新問題。這些新問題對農村初中學校的德育工作帶來了空前的挑戰。但是,由於各種主客觀因素的綜合存在與作用,導致在「留守兒童」關愛與管理中,學校相關組織、相關機制等建設缺位,「留守兒童」問題成為農村初中學校德育工作中的一個瓶頸問題。
(二)從德育環境方面:尚未形成「大德育」體系
從德育工作的現實環境看,開放的社會環境沖擊著學校築起的道德信念大堤。信息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著急劇的變化,各種思想文化深刻地影響青少年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社會生活中一些領域道德失范、消極腐敗現象、社會丑惡現象也伴隨著網路、電視、書刊等多種信息渠道,給農村青少年健康成長帶來負面影響,現代社會的負面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學校德育的正面教育。
三、新形勢下農村初中學校德育工作的改進策略
面對農村初中學校德育工作面臨的新動向、新問題,必須多方配合,共同破解德育工作薄弱的現實難題。
(一)從學校德育工作方面:實施重點突破,多層面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第一,要認真分析研究當前農村初中德育工作出現的新問題,更新德育觀念與德育工作模式創新,實現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第二,要加強領導,健全學校德育管理網路,實現德育工作的組織化建設和制度化推進;第三,明確責任,調動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實現德育工作的全員性;第四,在德育評估管理上,建立一套科學的評估體系,重視德育工作的過程,在評價主體和評價指標上,實現評價的多元性。第五,實施重點突破,探索提升中小學德育效果的新途徑,例如在德育教學中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研究性學習模式;利用鄉土自然稟賦,積極拓展綜合德育實踐活動;建立網上德育教育陣地,利用學生的興趣點,強化德育工作的交流性和開放性,引導學生廣泛參與,從自我認識、體驗上升到自我控制、自主德育。第六,特別關注並普遍實施留守兒童的關愛工程,學校要積極行動,發揮主導功能,與社會、家庭等加強溝通與互動,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疏導、管理方法。
(二)從環境方面:建議政府積極作為,構建實施「大德育」工程
就現實意義而言,農村初中學校德育工作要有所突破,必須要有各級人民政府對當地教育事業的支持。首先要真正樹立「德育為首」的教育理念,引導構建「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良好氛圍。其次是各教育行政部門在管理本地教育事業中必須創新「德育管理」的機制,制定傾斜政策,全面解決困擾農村初中學校德育工作有效開展的突出問題,例如增加農村中學德育教師編制,通過多種渠道逐漸形成和完善農村中小學德育骨幹隊伍;統籌設立農村中學德育基地,保證中學德育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構建並實施區域內相對完整的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地方政策體系,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總之,政府要積極作為,進一步改善農村中學育人環境,為德育活動提供必要的保障條件,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對學校德育工作予以傾斜支持。

G. 求問淺談如何在農村小學開展生態德育

王學鳳 遼寧省朝陽縣檯子鄉饅頭營子小學 122600
摘要 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態道德行為,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農村小學 生態德育
所謂生態德育是一種生態教育活動,體現一種新德育觀。它是指教育者從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生態道德觀點出發,引導受教育者為了人類的長遠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受生活,自覺地養成愛護自然環境和相應的道德文明行為習慣。
從目前關於環境教育的現狀研究區域看,對城市環境教育研究得多,而對農村的環境教育研究得比較少,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使農村小學生態道德教育引起足夠的重視,有義務和責任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深刻領會生態德育精神,並在這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和有益的嘗試,以更好地開展農村小學的生態環境道德教育工作。
一、 要提高農村小學老師的生態道德素養,增強實施生態德育的自覺性。
學校要提供老師接受生態知識和技能培訓的機會,同時也要注意提高老師接受學習和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樹立生態道德理念,明確生態道德的深遠意義,並且能把所學的生態道德知識恰當地運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之中,老師要樹立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處的生態道德觀,自覺引導學生並和學生一起,創建綠色校園、綠色社會,讓學生每天置身於優美的生態環境之中,體驗生態美。老師要在生態道德的各方面成為學生的楷模,充分發揮榜樣的巨大作用 ,身體力行,以身作則。老師示範帶頭為學生做出表率,實質上是一種無聲的命令,強有力的號召。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例如,老師不在公共場所抽煙,不亂丟雜物、不亂吐口香糖等。在整個校園形成一種尊重自然,愛護自然,善待自然的氛圍。
二、發揮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注重學科教學中對生態道德教育的滲透。
學校的任何一種教育活動只有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才有生命力。在課堂教學中有機滲透環境保護知識,是開展環境教育的重要途徑。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要發動老師充分挖掘學科教學中環保教育因素,備課不忘環保教育滲透,講課強調學生環保意識形成。小學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科學等學科是含有典型的生態道德教育內容的,它囊括了許多自然和社會的知識,老師要把這部分知識講透講深,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態道德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態道德行為習慣、語文、數學、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都包含著一定比例的生態道德教育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把與生態道德教育有關的內容做必要的引申和擴充。
三、學校應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生態科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的生態道德意識。
各項活動的開展,是道德養成、深化生態德育的有效手段。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將學科的環境知識自覺地與本地實際聯系起來分析思考,盡可能將課內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科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農村小學應以少先大隊牽頭開展一系列生態教育活動,在校內通過辦黑板報、紅領巾廣播站、專題講座等來宣傳環保知識,進行環保教育,召開有關環保的主題班隊會,建立綠色責任區,並以演講、文藝演出等形式提高學生的環保理念。不但在學校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還要讓學生走向社會進行環境宣傳,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把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由學生之口說出來,意義深遠。在校外開展紅領巾護路護樹活動,珍愛生靈、愛綠護綠、節約水電、抵制污染等活動。努力營造全社會人人關心重視參與環保的良好氛圍。
四、 要充分利用農村小學生態道德教育的資源。
師生攜手創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將學校的花草樹木、長廊綠地等環境作為生態道德教育的活生生的教材,將學校掛放的名人名言、宣傳畫報,教室宿舍的文化建設一起納入到生態道德教育的范疇。除此之外,農村的生態環境也是可以成為對農村小學生進行生態道德教育的資源的,因為在農村小學生生活環境中既有優美的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同樣也有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和影響的情境,學生通過對這些情境的體驗可以提高他們的生態道德水平。
學校生態德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我們在開展學校生態德育的過程中一定要努力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進行,做到合理有序、堅持不懈,不僅能加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而且使學生形成環境保護的自覺性,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環境保護的工作中來。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態道德行為,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H. 淺談農村小學怎樣開展德育教育

一、改變觀念,加強領導農村小學德育工作沒有被重視,落實的首要原因就是領導版沒有引起足夠權的重視,領導輕描淡寫,教師和學生就不言自明了。所以學校的領導首先要革新觀念,通過廣播、牆報等多種信息渠道開闊視野,認清方向,深刻認識德育工作的

I. 農村小學德育現狀與思考

一、學校德育評價存在的問題:
1、德育評價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德育評價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它不僅有助於有關部門了解學校德育活動及其效果的現狀,更有利於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然而,在我國目前,德育評價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這主要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由於我國目前的中考、高考不注重對學生品德的考查,因而整個社會對學校辦學水平的評價,主要是看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升學率,基本上不看學校的德育狀況。這就導致了有關部門在對學校的辦學水平進行評價時只注重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忽視對學校德育工作的考核評估。在一些地方,有關部門基本上沒有組織過對學校德育工作的考核評估,即使偶爾對學校德育工作進行考核評估,也是走過場,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德育評價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是我國目前德育實效性較低的重要原因。
2、評價的目標過高、過於抽象
德育具有理想性,提出較高的德育目標具有激勵的作用。但當代中國德育的目標往往過於抽象、空泛、統一,目標與目標之間缺乏適當的層次,而且不符合學生和學校德育的實際,很難反映學校德育的個性和學生思想品德的特色,是抽象有餘、具體不足。用脫離現實、過於抽象的德育目標作為學校德育評價的目標,難以達到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規范管理、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科學發展的目的。
3、評價的指標體系缺乏科學性,過多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
德育評價,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因為它具有指揮棒的作用,直接影響著學校的辦學方向。建立科學的學校德育評價指標體系,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目前,我國對建立什麼樣的學校德育評價指標體系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特別是在指標體系分解、指標體系權重確定、指標等級設計、指標體系測試和驗證等方面的研究還比較膚淺,因而,我國目前還沒有建立起科學、權威的學校德育評價指標體系。近些年,有些地區的相關部門制定了一些大學、中學、小學德育評價的指標體系。但這些指標體系往往過多地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忽略了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的價值。用這種不夠完善的指標體系對德育工作進行評價,其效果和作用必然要扣。
4、評價的方法單一,過多地倚重量化的結果
我國目前德育評價的方法比較單一,過多地倚重量化的結果,而很少採用體現新評價理念的、質性的評價手段與方法。究其原因,是由於人們對科學的頂禮膜拜,使人們盲目認為量化就是客觀、科學、嚴謹、公正的代名詞,於是追求客觀化、量化成為教育評價的趨勢。其實,在評價內容綜合化的今天,以量化方式描述、評定學校德育工作時則表現出僵化、簡單和表面化的特點,紛繁復雜、豐富多彩的學校德育工作就被泯滅在一組抽象的數據之中。而且,量化的評估把復雜的德育現象簡單化了或只是評價了簡單的德育現象,往往丟失了德育中最有意義、最根本的東西。在德育評價中採取量化評價的方法,操作起來可能會比較容易,但卻未必能全面、客觀反映學校德育工作的狀況。
5、評價的主體單一,被評價者處於消極的被評價地位
在傳統德育中,有一種觀點認為,人的德性是由某種外在力量賦予的,這種德性外在決定論的觀點,必然把德育評價的權力交給人的德性決定者。在傳統德育看來,統治者及其代表統治者的教育管理者就擁有進行德育評價的無可爭辯的權力。正因為如此,長期以來,我國德育評價的主體常常是代表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或其他,學校以及教師、學生、家長一般沒有自我評價的權力。在這樣的評價中,評價者與被評價者扮演的基本上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角色,被評價者大多處於消極的被評價地位,評價者與被評價者缺少必要的互動,被評價者對於評價結果大多處於不得不接受的被動狀態,沒有形成評價者、教師、學生、家長等諸多主體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估模式。
6、忽視對德育過程的評價,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形成性評價
我國目前的德育評價,比較重視對學校德育結果的評價,往往把學校德育評價看作是學校德育的終結,注重從已有的成效來衡量學校的德育工作的水平,對學校德育的過程評價並不十分重視,忽視被評價者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缺乏對學校德育的動態評價,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形成性評價。簡而言之,就是重靜態的評價,輕動態的評價。這就不能很好地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

二、提高學校德育評價質量的對策:
1、完善教育評價制度,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科學發展
目前我國德育評價沒有得到應有重視的根本原因是教育體制還不完善,尤其教育評價制度不完善。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完善教育評價制度,尤其是要推進中考、高考制度的改革,改變以考試成績和升學率作為唯一標准評價學校辦學水平的做法,把學校德育工作作為評價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內容,制定符合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學校評價標准和實施辦法,引導和鼓勵學校在德育方面多投入。有關部門要重視學校德育評價,成立專門的學校德育評價,加強對學校德育評價的研究,制定科學的評價辦法,促進學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2、樹立先進的德育評價理念,確立科學的德育評價目標
德育評價是一柄「雙刃劍」。它既能發揮積極的作用,也能產生一些消極作用。特別是評價理念、評價標准或評價過程有失公平、公正時就會產生較大的消極作用。為了提高德育評價的質量,我們必須樹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評價理念,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淡化評價的甄別與診斷功能,力爭通過評價促進被評價者的發展進步。在對學校進行德育評價時,要重視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鼓勵學校德育有自己的特色,把是否有利於學校德育過程的優化控制,是否有利於學校德育效率的提高,是否有利於學校德育效果的增強,作為衡量學校德育評價質量高低的判斷標准。此外,在評價時,不能僅僅限於學校德育工作的絕對水平評價,還必須看學校的德育工作是否有改進和德育工作水平是否有提高,重視學校在德育工作投入與產出的效益方面的評價。
提高學校德育評價的質量,還必須確立科學的考核評估目標。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德育評價目標要以現實為基礎,貼近現實又高於現實,既要重視德育評價的理想取向,又要重視德育評價的現實取向,充實具有時代精神的評價目標,避免德育評價空洞化。
3、與時俱進,建立科學的德育評價指標體系
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的經驗、教訓看,確立科學的德育評價指標體系,對於學校德育評價都是十分重要的。德育評價要遵循德育規律,依據教育理論,保證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基礎上,同時還要考慮本地區和被評價者的實際情況,准確把握評估體系中各指標要素的內涵、作用、結構及相互關系。設計德育評價指標體系必須以德育目標和德育評估內容為依據,根據其要求確定評價指標體系的范圍和重心。
目前,我們要加強對中小學德育工作考核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與時俱進,建立科學的考核評估指標體系。我們認為,設計指標體系應遵循以下原則:(1)各項指標應與考核評估目標保持一致;(2)指標具有可測性;(3)指標體系內指標應有相互獨立性;(4)指標體系應有整體完備性;(5)指標應有可比性;(6)指標具有可接受性。
在建立考核評估指標體系的過程中,應該鼓勵和允許教師、學生、家長和其他社會成員積極參與,並讓他們發表意見和建議。
4、堅持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實現評估方法多樣化
早期的德育評價主要使用測量、統計等定量分析的方法。這相對於過去的主觀評價是一種進步,它重視了客觀公正性,減少了主觀隨意性。但是,隨著德育評價的逐步擴展和深入研究,人們越來越感到德育現象的全面量化是不可能性的,因為學校德育評價面對的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很難用簡單的數量關系來表示,何況有些德育內容難以用量化來精確的,即使是能被量化的內容,其精確度也是相對的。此外,許多用於診斷、改進功能的評估結果也不需要完全量化。因此,學校德育評價,必須從實際出發,對不同的評價對象分別採用不同的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以便更客觀地反映評價對象。
定性評價是以印象和經驗為依據,用語言文字描述、說明、分析評價對象的一種方法。准確的定性評價可以達到入木三分的效果,能准確反映評價對象的特長、優點和不足之處;不準確的定性評價則顯得蒼白無力,不能准確反映評價對象的特點、優點和不足之處,導致以偏概全、以點帶面,得出不準確的評價結論。定量評價雖有其局限性,但它能避免定性評價的隨意性。因此,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有機地結合,採取多種評價方法,有助於更客觀、更准確地對學校德育進行評價,有助於促進學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在對學校德育進行評價時,問卷調查、觀察、座談等定性分析的方法與測量、統計等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以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用。
5、堅持參與與互動、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實踐證明,任何評價如果沒有被評價者的積極參與,很難達到預期目的。當代教育評價已不把被評價者作為被動接受檢查的客體,而把他們看作參與評價的主體,採取各種途徑和方法,使之積極參與評價過程。當今世界各國的教育評價,逐步成為教師、學生、家長、管理者,甚至包括專業研究人員共同參與的交互過程,這也是教育過程逐步民主化、人性化發展進程的體現。讓評價者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並加強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交流互動,不僅可以使被評價者積極配合,保證評價工作順利進行,而且,還能促進被評價者通過參與和交流,主動檢查自己的工作和成就,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吸取他人的經驗,有利於進一步完善自我。因此,學校德育評價應堅持參與與互動、自評與他評本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6、堅持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注重德育過程的評價
學校德育評價不能只看到學校德育的結果,還必須對學校德育的過程進行評價;不能只看到學校和學生的現有表現,還要看到學校德育的發展潛力和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趨勢。也就是說,德育評價不能只注重學校德育結果,而應該是結果與過程並重。關注結果的終結性評價,是面向「過去」的評價;關注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則是面向「未來」、重在發展的評估。傳統的評價往往只注重學校德育工作的結果,而對於如何得到這樣的結果的過程卻漠不關心。這樣就會導致一些學校搞形式主義,只重結果,忽視過程,不利於學校德育的發展。只有關注學校德育的過程,評價才能深入到學校德育發展全過程,全面了解到學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所作的努力以及獲得的進步,這樣才能有可能對學校德育的持續發展和提高進行有效地指導,評估促進發展的功能才能真正發揮。因此,學校德育評價不能把鑒定、識別、選拔、表彰作為考核評估的主要目的,而要注重個體在評價過程中的積極體驗,注重形成性評價,以調動評價對象的積極性,實現德育評價的最高目標。

閱讀全文

與農村小學怎樣開展德育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