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記錄表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記錄表
學生姓名 班級 輔導老師
時間 地點 學校心理咨詢室
家庭住址 父母聯系方式
輔導目標:
診斷:心理存在輕度的異常,其人格特徵明顯偏離正常,個體形成了一貫的反映個人生活風格和人際關系的異常行為模式,所以其心理疾病主要定性為「人格障礙」。
目標:1、加強其個體的心理跟蹤輔導,減少或改善對他人的攻擊性行為、報復性行為等不良行為習慣,完善其人格品質。主要採用系統脫敏等行為方法進行干預。2、根據其自尊心強、好勝、希望與他人交往等心理,可以採取班級團體心理輔導,使到班集體的其它成員認識「悅納自我、悅納他人」的重要性;並可適當讓其充當班裡的班幹部,但一定要與其簽定任職前的自我管理合約,通過激勵性的自我管理的干預,從而使其心理自我完善。
輔導過程:
第一步:深入了解其行為特徵及心理狀況,建立個案心理檔案
積極向其班主任了解該學生的家庭狀況,一同進行家訪;詳細向現任班主任、以往班主任及同班同學詢問並記錄他在以往的行為特徵及其突出性格。掌握好第一手的資料,以便分析其行為特點和心理症狀。
第二步:做好輔導前的相關工作,建立與被輔導者朋友式的關系
在准備好一切輔導所需的工作後,我開始尋找合適的時機接近該同學。藉助籃球這一項他最喜歡的運動,我們慢慢地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系。這一點為他接下來順利接受心理輔導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
第三步:開展實質性的心理輔導工作
1、營造舒適的環境進行心理晤談
在建立良好的「朋友式」關系後,我分階段地對該同學進行心理晤談。第一階段主要是對他闡明輔導的目的和現狀,運用「同理心」的技巧降低其抵觸情緒;第二階段主要是通過各種心理測量表測試其心理特徵。第三階段主要是深入探求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採取合理的心理治療方式。最後階段主要是解釋為他設計的「階梯式療法」(系統脫敏法)的具體步驟,並通過一系列的心理輔導技巧幫助其疏通不良的心理障礙。
2、為他設計「階梯式療法」(系統脫敏法)的具體步驟:
(1)通過心理晤談勾起令其產生報復行為、攻擊性行為等事件的回憶場景,使他重新產生憤怒,接著進行系統脫敏療法。
(2)通過其它同學進行角色扮演,製造令其產生心理沖突的事件,激發其憤怒心理,使其腦海里產生想實施攻擊性行為或報復性行為的狀態,實施「系統脫敏療法」。
(3)製造嚴重的沖突事件,進一步實施系統脫敏療法。
3、 開展班級的團體心理治療,適當舉辦一些團體心理活動,提倡「和諧」的班級氣氛,讓他盡量在活動中表現自己優秀的一面,並盡量挖掘其表現出來的優良品格行為進行放大。另一方面則要善於發現其存在的細微的不良品格行為,進行耐心教育和正確的心理輔導。通過團體心理治療逐步達成道寧團體心理治療的12個效能。
4、 與家長聯系,要求他們改變已有的不良教育方法,對孩子的個性特點要分別肯定,對存在的人格障礙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積極地幫助他改變自我,改善環境。
輔導後記:
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有被愛、被關注、被認可、被尊重的需要,一個人如果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很容易造成其人格障礙,進行心理輔導的前提是要找准問題的根源,治其症結,否則再多的工作也是治標不治本。本個案成功之處也在這里,所有的工作都是以詳實調查,認真思索為基礎,長時間的予以關注、關愛,用愛心去叩開孩子封鎖的心扉,融化其對老師設定的心理防線,這絕不是一朝一夕,或一兩次談話輔導就能辦到的。
效果反饋:
通過近一個月來的一系列輔導,其科任及同學陸續反映,該同學近來進步很大,連續兩周沒有與同學發生矛盾沖突事件,性格也呈現開朗樂觀積極的一面,心理日漸走向成熟健康。我叮囑班主任繼續給其鼓勵,同時也提供更優越的環境讓他成長。但整個過程,我必須對其進行為期一年的跟蹤指導。
B.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與途徑
大漠清風 發表於:07-10-18 18:50
123456789
外地人進京看奧運都住哪兒?
[上海PXE排球隊...] 大連比賽照片[南京人上海之家] 『新年禮物■三千里外冰川上-23..[男人界] 2008年——雲雲[上海南通人] 如此的愛情 繼續還是88?[上海追夢人] 再見,我的2008[e美食·上海] 羅馬尼亞製成392米世界最長香腸[警察故事] 【36張照片】【大宇圖文】「警察故事...[滬上南通人家] 我的2008年度總結~~~又來了,哈哈[曖昧棉花糖] 我那失敗的可樂雞翅
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含義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同時,切實有效地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廣大小學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共同的緊迫任務。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說到底就是要促進小學生個性心理的全面發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服從於小學生素質教育的總目標,即以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為根本宗旨,以培養適應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數以億萬計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目的。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1)要促使小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
(2)要維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亦即減少和消除各種不良因素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
(3)要增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即根據小學生成長發育的規律、特點和需要,採取各種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個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
為達到心理健康教育之目的,2002年教育部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做了明確規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樹立在出現心理行為問題時的求助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培養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為此,在具體執行中應特別注意以下三點。
1.滿足合理需要
小學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發展所必須的物質需要,安全需要,歸屬、交往和愛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這些需要的合理滿足是小學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條件,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滿足,就會影響其正常的發育和成長,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比如任何一個小學生,作為班級和夥伴中的一員,如果長期得不到認可,不被接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信任,得不到教師和同學的關愛,總是受到排斥,體驗不到集體的溫暖,他就不會有安全感、自尊感,就會感到孤獨,感到壓抑,就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閉,或者相反,導致逆反心理,仇恨、敵對、攻擊等消極心理,心理健康就無從談起。事實一再表明,滿足合理需要的機會被剝奪,或者受到壓抑,無法通過正常渠道得到滿足,人的心態和行為就有可能趨向極端化,甚至鋌而走險。中小學生中存在的許多不良行為或罪錯行為,絕大多數都與合理需要得不到適當滿足有關。學校是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人才的機構,是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方針敢策建立起來的正規的、完善的教育系統。因而,就滿足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而言,所提供的機會和方式是最具合理性、方向性、教育性和權威性的,是任何家庭和其他社會部門都無法相比的。為此,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積極自覺地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功能,既要注意麵向全體小學生創造條件,提供機遇,滿足其共同的需要,又要注意個體間需要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有針對性地採用不同的方法積極引導,使之對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及滿足的正常途徑能有正確的認識。否則,小學生由於缺乏判斷力和自製力,很容易在滿足需要的沖動驅使下,接受不健康或不正當誘因的影響,採取不恰當的方法和途徑求得滿足,從而導致錯誤行為,教育者對此必須充分注意。
2. 提供指導
指導包括集體輔導和個別指導。集體輔導要有預見性和超前性,是指針對中小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或可能出現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採取適當的方式加以輔導,使之對自己成長發育中必定或可能面臨的問題有所認識,有所准備,能以積極自覺的心態有效地面對。比如新人學的小學生,由幼兒園的小朋友變成了學校的小學生,隨之而來的是主導性活動的變化,由先前的做游戲為主變為以學習為主。隨著社會角色的變化、主要活動的變化,家庭與社會的要求也不同。小學生要嚴格遵守《小學生行為規范》,要寫作業,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習已成為必須履行的社會義務。如此巨大的變化對所有學童來說都會遇到對學校生活的心理適應問題。再比如高年級小學生,面對青春期的提前到來所帶來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也有心理准備問題、心理適應問題,所有這些共性的問題都需要教師或其他人員有計劃地提供及時有效的輔導,否則就會遇到困難,就可能出現困擾,不利於身心健康。個別指導主要是指根據個體心理的差異性,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和指導。比如,對個別小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方法上的幫助,針對個別小學生存在的某些消極的不利於其身心發展的問題,如逆反心理、,厭學心理或人格上的某些弱點所給予的幫助、所進行的調整等均屬個別指導。
3.及時調治
我們知道,學校是全方位、綜合性的教育機構,有許多工作要做。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僅僅是小學生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無論是人力、物力還是財力,不可能都用於此。同時由於小學生身心發展和健康教育的復雜性,個體間的差異性和家庭生活、環境影響的多樣性,因而無論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多麼重視,工作多麼細致,效果如何顯著,也不可能使所有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都能達到非常理想的程度,總會有少數或個別小學生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比較嚴重的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這就要求我們從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以及班主任和輔導員都能根據有關方面的知識,善於識別,及時發現,並能隨時與有關家長取得聯系,提供建議,及時送醫療性心理咨詢、心理治療機構,由專業人員及時有效地給予調節和治療。由於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尚未定型,各種心理問題即使比較嚴重,只要及時發現,善於識別,及時送醫療性心理咨詢、治療機構,接受專業人員的幫助和調治,絕大多數學生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都能有效地加以排除,得到根治,愈後效果良好。
由此可見,作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備相應的知識和經驗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重點不在於治療而在於識別,要能及時發現,以保證及時有效地得到醫療機構和專業人員的幫助和治療。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有關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教育部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已有明確規定。
(1)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不同學校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使用,注意發揮各種方式和途徑的綜合作用,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學可以以游戲和活動為主,營造樂學、合群的良好氛圍;初中以活動和體驗為主,在做好心理品質教育的同時,突出品格修養的教育;高中以體驗和調適為主,並提倡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服務的緊密配合。
(2)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包括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知識講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的傾向。
(3)個別咨詢與輔導。開設心理咨詢室(或心理輔導室)進行個別輔導是教師和學生通過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排解心理困擾,並對有關的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診斷、矯治的有效途徑。對於極個別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能夠及時識別並轉介到醫學心理診治部門。
(4)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班級、團隊活動和班主任工作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5)積極開通學校與家庭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學校要指導家長轉變教子觀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以家長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為影響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要講求實效,要把形式和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關鍵的問題在於創設有利於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包括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建立相應的咨詢輔導機構,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等,為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使之在學校和家庭都能感到具有安全感,都能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這樣才能減少和盡可能地消除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發生,促進和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C.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簡介
本書在內容上具有系統性和科學性,而在內容的表達上力求具體生內動,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更容重要的是,本書強調了實踐操作性,能使缺乏心理學專業知識的小學教師及學生家長都可以從本書中得到啟發,運用有關的理論知識與方法分析與解決自己面臨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D. 怎樣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正處於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如果出現心理失衡或人格上的偏差,將對他們的一生的成長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成為社會有用人才。全面發展包括身心兩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健康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身體健康,還包括良好的精神狀態、健全的社會適應能力,即身心健康。具有健康的心理是成為社會有用人才的關鍵,因此加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重要。目前,小學生存在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等,種種情況都表明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那麼,怎樣才能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首先,必須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管理自己;認識、掌握周圍環境,同環境相適應;幫助學生解決面臨的問題,應付危機,擺脫困難,增強面對環境與壓力的能力和勇氣;使學生去除特殊症狀、改善行為、化解負面的思想與情感;指導學生選擇、決策和制定行動計劃;鼓勵學生通過探索,尋求生活意義,認清自己內在的潛能,使其能過健康的有意義的、自我滿足的生活。
其次,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根據小學生特點,其教育內容一般包括五個方面: 1 、健康與身體發展問題; 2 、學校教育與生活問題(學習缺乏計劃性、學習習慣欠佳、讀書不專心、厭惡學習、逃學曠課等); 3 、人格問題(多愁善感、害羞、自卑、過分自信、粗心大意、缺乏同情心、與人不能相處、情緒不穩定等); 4 、家庭與家屬關系問題(父母獨裁,對子女不能控制,破碎家庭,與學校不合作的家庭等); 5 、社會與道德問題(說謊、不禮貌、小偷小摸、常提綽號、打架、欺負女生等)。
其三,要掌握幾項原則。
1 、面向全體學生原則。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通過對學生的引導、指導、協助和服務,來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當對全體學生的教育工作做得有成效時,學生的問題便少發生,或容易解決。因此在制訂教育計劃時要著眼於全體學生,確定健康教育內容時要考慮大多數學生共同需要與普遍存在的問題,組織活動時要創造條件,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其中,特別是要給那些內向、沉靜、靦腆、害羞、表達能力差、不太引人注目的學生提供參與和表現的機會,使全體學生都得到有效的教育。
2 、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尊重,就是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尊重每個學生平等的權利。理解,則要求教師以平等的態度,按學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所感受的本來面目去了解學生。做到了尊重和理解,師生之間達到心靈溝通,從而產生一種 「 遇到自己人 」 的感覺。只有教師尊重學生時,學生才會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績和進步,體驗到做人的尊嚴感。而自尊、自重、自信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徵,是心理健康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學生如果被教師尊重和理解,他就會信任教師,願意向 老師傾吐內心的思慮、惶恐、苦悶。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心理健康教育獲得成效的基本條件。
貫徹這一原則注意以下三點:
c 、運用同感的態度和技術加深對受輔學生的理解。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 「 透過受教學生的眼睛看世界 」 ,要把對學生的理解和感受反饋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尊重、理解和接納,從而拋開心理上的防範,把自己內心世界的東西都說出來。
3 、學生主體性原則。
在教育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需要為出發點,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 「 唱主角 」 。要鼓勵學生發表看法、宣洩情感、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應避免說 「 你聽我說 」 、 「 我告訴你 」 之類的命令式的口吻,應用鼓勵性、商量式的語氣說話。如 「 我能體會 」 、 「 原來如此 」 、 「 請繼續講 」 、 「 你的意思是不是這樣 」 、 「 請聽聽我的意見 」 、 「 我想作一點補充 」 、 「 我同情你的處境 」 等。
4 、差異性原則。
承認學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充分尊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異,對不同年級、不同學生要進行分類指導,以滿足其不同心理需要。尤其是對有心理問題或行為問題的學生要進行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個別指導。重視學生個別差異,強調對學生的個別化對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個別差異的了解,不但要了解學生的共性,更要注重了解學生的個別性、差異性;通過一對一、面對面的接觸來真正了解一個學生,恰當處理學生的害羞、自卑、防衛心理帶來的溝通障礙。認真做好個案研究。積累個案資料,提高個別教育的實效。根據不同個體制訂個別化教育目標。
其四,利用好幾條途徑。
一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種心理因素,優化學生心理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增進文化的同時,以潛移默化的方式進行滲透性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其心理素質的全面提高。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教育過程,也是學生心理活動過程、心理發展過程。同學校其他心理教育形式相比,課堂心理健康教育在內容上具有廣泛性、整體性。它不是針對某一種心理缺陷來有針對性地輔導、咨詢或訓練,而是對學生的整個心理世界而言的。既有興趣、情感因素,也有意志、個性成分。課堂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是隱形的,它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將心理影響積淀在學生的心理結構之中。因此,課堂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靈活性。
二是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教育。
讓學生多參與教學活動,突出活動,但又不是純粹的活動,而是通過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去感受,去認識他們面對的一切,讓學生獲得心理體驗來改變自己的觀念。學生心理素質發展不是靠 「 聽 」 得到的,它是通過主體自身的活動實現的。在各種活動中,學生所有心理器官都直接與客觀世界發生聯系,從而豐富心理世界,發展心理素質。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結合學生學習與生活實際的有關活動,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在參與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以活動為主寓心理健康教育於活動之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隨時抓住問題作為教育的契機開展生動、直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生活中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去實踐、體驗心理健康的知識等。通過這些生動、活潑、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受到實實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並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來源於生活。
三是利用好家庭教育渠道。
心理健康教育不應僅局限於校園內,應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改變家長只要學習好就是發展好的舊觀念,指導家長在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中創造健康的家庭環境,使學生在幸福的家庭生活,在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環境中陶冶健康的心理品質。
E. 對中小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有哪些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專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屬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
F. 小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內容
一、指導思想: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入實施,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也顯得更加突出,本學年,我們要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為根本目的,在全校學生中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逐步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二、教育目標:
幫助學生認識自已,悅納自已;學會調控自我,能夠克服心理困擾,提高承受挫折、知應環境的能力;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用權他們盡快擺脫障礙,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三、開展健康教育的原則:
1、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
2、面向全體學生,通過開展教育活動,使用權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用權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
3、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把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學輔導與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動參與有機的結合起來。
四.實施途徑和方法:
1、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
學校成立心理健康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規劃、組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定期研究並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定期開展檢查和督促,從人員、資金及時間上保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積極、有效地進行。
2、優化環境
學校要在開展心理輔導活動的同時,要充分地利用心理信箱、心理小報、網路、小廣播等形式對學生進行相關教育,向師生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針對出現的熱點問題進行及時地疏導。
3、學校教育過程中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要與學校德育工作和學生管理緊密結合,學校的德育隊伍要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理論和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質,在提高德育工作實施的同時,扎實有效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2)各科教學要善於從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進行有機滲透,從知識、意識上循序漸進地教育,幫助學生不斷提高心理素質。
(3)學校要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舞台,創設文明健康的校園氛圍,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設良好的環境。
4、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積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普及心理科學常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人格水平。
5、開展心理咨詢與輔導
學校建立了「心語室」,屬學校德育領導小組管理,成立了一支熱愛心理輔導的師咨隊伍。通過不斷完善,使學校心理咨詢室能承擔以下職責:
(1)為有需要的學生做團體或個體的心理咨詢與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擾。
(2)通過心理咨詢與輔導,訪談調查與心理測量,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及時發現需要給予特別幫助的學生,並且掌握一般學生的心理狀況。
(3)承擔及指導其他教師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教師掌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關知識和技能。
(4)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有宣傳及普及工作。
(5)開展升學指導。
6、積極開通學校和家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向家長普及心理衛生知識,引導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調動家庭和社會的各種力量,共同創建起符合學成長的環境。
7、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活動
為了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針對性,學校將要求教師從我校學生的實際出發,以我校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需要為主題,撰寫有關的心得體會與論文,並進行交流,以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
案例教育
藍色的太陽。老師問他為什麼給太陽塗了藍色,他說:「我畫的是映在海里的太陽。」孩子被譽為「有創新能力的同學。」
(2)在教學中不要用標准答案限制學生的思維和創造。
G. 怎樣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為學生提供一個民主、寬松的班級環境
在學校中,由於我們與學生所處的特殊地位和學校管理的需要,常常容易形成帶有很多強制性的管教方式。對學生的行為規定了許多(校規、班規、----),這也不準,那也不準,似乎學生的一切必須服從老師的意志,容易使學生覺得生活在沒有「自由」、不能越「雷池」半步的環境之中,結果學生要麼感到自己無能、羞怯、退縮,形成過分服從與依賴等不良心理品質,要麼形成反抗、仇視、不信任、不合作等不良行為特徵。隨著學生的年齡增長,其生活適應能力越來越強,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活動能力。於是我就充分發揮學生的民主自製能力,通過在班級中建立一定的鼓勵懲罰機智,從而還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我以營造班級氣氛為關鍵,以民主、活潑的風格來組織班級生活,開展集體活動,無疑將有利於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在班中定期開展評比活動,將一周學生的行規情況進行評比,定期開展才藝展示,各類故事比賽等,讓學生在活動評比中得到一個寬松的環境。
二、幫助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心情開朗、輕松、安定、精力充沛、對生活充滿樂趣和信心,對身體有良好的自我感受,這是穩定而良好的情緒狀態的標志。它對個人的心理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個人患得患失、喜怒無常、憂心忡忡、情緒狀態不穩定,而自己又不善於排遣和調節,就會導致心理障礙,嚴重者甚至精神失常。因此,要維護和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生的情緒控制力是較差的,常常喜怒形於色。而且,由於獨生子女受到家長的遷就過多,容易形成沖動、自私的特點,患得患失,稍不如意就覺得委屈了自己。這樣就容易形成不良的情緒狀態,影響心理健康。因此,我在平時工作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情緒自控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情緒狀態。本周,在我班就發生了一件另人意外的事情。我班的小徐,是個活潑開朗的女孩,但因為家庭因素,父母上月離婚後,對她打擊很重,覺得心情壓抑,但是她是住宿生平時都和同學在一起,和別人說這事會讓人笑話,壓抑在心中的憤怒無人傾訴,於是就在某天早上將別人的眼鏡丟在垃圾筒里。以尋求發現,事後她還不肯承認,在我的誘導下她終於承認,我立刻和其家長取得聯系,一邊批評教育,一邊做她的心理輔導,告訴她有不開心和壓抑要和老師家長溝通,而不要自己尋求一種不合理的方法解決,這是很愚蠢的。她終於在我們的開導下認識到自己這種行為的錯誤,並表示再也不做這樣的傻事了。
三、給學生傳授一些心理保健知識
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還依賴於我們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授,讓學生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狀況,以便對日常心理行為能進行正確地鑒別,分清是非。如在課外閱讀中,學生能辨別哪些是健康的有益的。對個別有心理障礙的學生,結合自己的切身體驗,傳授一些心理保健知識。
四、積極誘導學生構建並完善自我調控機制
在學生心理發展過程中,出現這樣或那樣非積極因素和動向是正常的,也是能夠預料到的,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正確引導學生及時發現並隨時鏟除消極心態,努力按社會的規范調節自己的情緒、需要和行為。在每一學期的期中、期末復習考試前,總有一部分同學視考試為無所謂的態度、消極怠學、虛度時光,一發現這些學生的消極思想後,就積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多給予一些鼓勵等;於是這些同學又有了一定的學習興趣。
總之,班主任老師的工作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環,也是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優化環境,教學生自我調整,做到防患於未然,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
H.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哪些
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出發,依據小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與心理發展的需要,確定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小學生自我意識的輔導
(2)小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
(3)小學生情感和意志的訓練
(4)小學生學習心理的提高(5)小學生人際關系的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