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有關中小學教育的文章

有關中小學教育的文章

發布時間:2020-12-28 03:39:20

⑴ 有關國外中小學教育有哪些特色及對中國教育的影響和啟示論文

國外的中小學教育,各國不同,各有特色,有的可以體罰,有的是順其自然,有的是快樂教育,有的是素質教育。
不管國外的教育有什麼特色,對中國的教育,不會產生實質上的影響,
因為中國是人口大國,十多億人口要就業,要吃飯,教育必須首先考慮生存競爭,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與國外的教育,是有很大差異的。

⑵ 需要一些關於中小學英語教育的文章

21世紀英語報社發來一條消息:在某地區,初一英語平均分最高的學校為129. 9分,而最差的學校僅為55分。同時,市教科所對該市中考英語成績分析發現,考生英語成績相差懸殊,掉隊學生比例高。因此,提出了如何解決英語兩極分化的問題。
外語教學中的兩極分化凸現了學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外語教育發展不平衡,這在中國是個普遍的現象。張正東教授曾對此有過描述:「我國英語教育普及面之廣,接近漢語,而學程之長則超過漢語。我國學生的英語成績有的能在國際競賽中奪標;有的只能在課標/教學大綱要求上下浮動;有的則遠遠不能達標。僅就基教而言,我們有高水平的外語學校、雙語學校、有較高水平的重點高中和英/外語特色學校,也有大批一窮(稍有使用外語的需要)二白(少教師、設備)的普通中小學。」這段話勾畫了我國外語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國情。
眼下,我國有億萬人在各級學校里學外語(以英語為主)。其中,學習優秀者佔少數,平庸和不成功者佔大多數。這是否表明外語教學是失敗的?不,這種不平衡是正常的。也許大多數學過外語的學生以後並沒有用外語從事工作的機會,但外語教育所賦予的文化素養會讓他們終生受用。外語教育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可以緩解,但很難徹底消除。為什麼?這是由我國國情所決定了的。中國幅員廣大,地區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城鄉差別懸殊,各學校條件千差萬別。就學生而言,他們的家庭背景及其受教育程度大相徑庭,每個學生個人的秉性、特點、學習基礎、學習風格、情感態度等都不相同。鑒於此種狀況,英語教學出現兩極分化現象並不足為怪。可是這樣一來,外語教育發展不平衡成了個老大難的問題。本文由一起去留學編輯整理,轉載自一起去留學http://www.177liuxue.cn/轉載請保留出處。
外語教育如何適應我國發展不平衡的國情呢?要求高了,條件差的地區和學校的學生負擔就過重;要求低了,低水平的外語教育與我國的國際地位又極不相稱。上個世紀曾想拔高中學英語要求,1978年大綱要求學生掌握2800個詞,結果教材出來遭到「深、難、重」的批評,於是一再降低大綱要求,90年代末僅要求高中生掌握不到2000詞,中學師生不叫難了,可大學的老師認為中學的基礎太弱,影響了大學生的發展。怎麼辦?於是,新課標規定,學生應具有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初中(三年)畢業由原來要求學習1000詞提高為(五級)學會使用1500—1600詞。這個要求對於小學學過英語的學生來說並不算太高,對於零起始的初中生來說就有相當大的難度了。高中畢業(七級)要求一年多學會使用2500詞,八級(高考要求)兩年達到3300,九級(選修)三年達到4500詞。普通高中兩千多萬學生基本上都想參加高考,結果大家還是朝著同一個目標——八級——挺進。這顯然難度加大了許多,兩極分化現象提前出現,學生負擔加重。難度直接體現在課標教材上,負擔重,兩極分化加重,於是,許多師生把矛頭直接指向教材,認為「罪魁禍首在於教材」。豈不知,教材的編寫是依據大綱或課程標準的,否則教材是難以通過教育部審查的。
那麼,問題究竟出在什麼上面?中小學英語教育如何適應發展不平衡的國情?
我們可以從歷史的經驗中汲取一些經驗和教訓。早在1986年,教育部召開的全國中學外語教育改革座談會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就提出過這樣的方針:「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區分層次,分類指導;講求實效,保證質量」「分期分批地提高中學外語教學水平」。教學大綱初高中分級要求,「上不封頂,下要保底」;不但有小學和初中起點,還設有高中起始的教材;課標設置多級要求和必修、選修;上海市根據發達地區特點,單獨編制課程和教材,充分發揮沿海發達地區的優勢;創建外語學校,在全國各地起到外語教學的龍頭作用。此外,具有外語特色的學校和培訓學校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這樣,一方面保證大部分學生學有所獲,即使初中未學好,高中再重新起步,迎頭趕上去也能學有所獲,甚至還有希望考上大學。另一方面,發達地區和條件好的學校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成為培養我國外語精英的搖籃。
那樣是否違背教育公平的原則?教育公平不是「齊步走」。在保障教育公平的同時,不能要求所有的學生接受內容和水平一致的教育,更不能要求教育結果的整齊劃一(朱新梅,2008)。區分層次、不同要求才符合實際。英語教學起點至少有三個:小學一年級小學三年級、初中一年級,應該有不同起點的教材。可是,為什麼高中課程中只有一個起點,僅供應同一個起點的教材(以五級為起點)?高中雖然有三級要求,但在課程實施中,都朝著高考要求的八級走,實際上仍然是一個標准。今後高中的起點應該不同,至少要有三個「入口」,甚至還要設第四個「入口」,即高中起點。比如,高中起點的學生用三年的時間可以達到七級或七級以上要求,這對條件差的地區或學校是有可能做到的。這一點已被歷史所證明。當然,不同的「入口」自然應有不同的出口。實際上,現在全國高考實行中央和地方自主命題結合的方法,即使實施了高中新課程的省、區高考也並不急於達到八級要求。不同的「入口」和不同的「出口」還會帶來管理上的問題,但是如果認為必須這么做,總會有智慧找出好辦法解決的。
義務教育是大眾教育,是全民教育。外語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應該使我們的國民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語。但是,外語不一定是每個公民必要的謀生手段,不需要每個人都具有很高的水平,因此,不必要求所有的小學都開外語課,不顧條件(學校管理、師資條件和解決銜接問題)勉強開設,效果很差,只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億萬人學外語是地地道道的大眾教育,不能要求過高,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即可。「一條龍」(從小學到大學)的主張無疑是提高外語教學水平的好辦法,但這條龍可大可小,也可有幾條龍並舉,來個「群龍齊舞」豈不更好!這就是說,從小學一年級始到大學研究生是條巨龍;次之,從小學三年級始;再次之,從初中起;更次之,從高中起始到大學。龍雖小也是「龍」,是人才嘛。
大眾教育要和精英教育結合才能發揮教育的效益,發揮學生的潛能,發展個性,也只有這樣才能迅速地培養出高級的外語人才。這就需要中央和各地區教育部門加強對外語(實驗)學校、有外語特色的學校、民辦學校及雙語教學等各種試驗的領導。這樣便可在提高全民族的外語素質的基礎上,培養出一大批高水平的如陳琳教授所說的「多語種、高質量、一條龍」的外語人才。2001年11月,上海市教委制定了關於「上海市高中畢業生一門外語(英語)能力基本過關實施意見」,提出了上海「高中畢業生一門外語基本過關」。「基本過關」就是要求高中畢業生能在外語環境中聽得懂外國人說的話,能和外國人進行口頭交流。「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強化英語、試驗雙語、探索多語」的戰略措施。從2001以來逐步實施了從小學一年級起始開設英語課,擴大學生英語閱讀量,初中生閱讀量至少為30萬詞,高中生閱讀量累計60萬詞以上,外國語學校和外語特色學校的高中畢業生閱讀量累計要達到80萬詞以上。高中畢業生累計掌握詞彙量在5000個左右;初中畢業生至少掌握3000個;小學畢業生至少掌握1000個。(朱浦,2008)
上海的課改經驗說明,像上海這樣有較強英語底蘊的發達地區可以先行、快行,迅速提高要求,實現雙語和多語種教學。那麼是否也可容許其他地區效仿呢?例如廣東省地處珠江三角洲,與香港和澳門比鄰,有外語發展的優勢,是否也可像上海那樣單獨設置外語課程使之發展得更好一些?當然,還有別的省市也具有外語優勢,國家也可對其提出較高的要求。
以上說的主要是從課程設置的角度尋求出路。從教材等課程資源開發的角度,也是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的。近30年來,教材編寫經歷了改革,觀念不斷更新,從重視結構到重視功能,到採用任務型活動。英語教材從封閉式走向開放時,要求學生自主創新和探究能力。這是時代的要求。我們也欣喜地發現新的一代孩子在英語課堂上釋放出來的想像力、創造力和一股子靈氣,真是前所未聞未見的。然而,我們不能不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新的教材的挑戰性給師生帶來的壓力和負擔。課本不容許越編越厚,開放性的活動增多了,必然減少機械性的語言練習。從機械性練習到交際性的練習一直到任務型的活動,這里需要補充過渡性的語言練習。師資水平高的和語言環境好的學校好辦,他們會開發校本課程資源,彌補空缺,可條件差的學校往往束手無策,難以應對,教學中出現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不扎實的問題。為了幫助學生和教師,各出版單位和英語報刊雜志印發了大量的教學輔助材料和讀物及工具書,有紙質的,也有電子的。這些極大地改善了外語語言環境,有利於師生的教與學。希望出版單位和報刊社特別關愛我國邊遠和落後地區,為他們提供優惠的服務。
說到底,關鍵還是教師。教師貫徹課程標准必須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要求(不可過高),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學方法(不必拘泥於一種方法)、教材和其他教學資源,以求實效,不求形式,決不搞花架子。當學生有潛能時,就要大膽開展各種綜合運用語言的活動;當學生需要細致的指導和幫助時,就要設計單項微技能的練習,哪怕是比較機械的訓練,只要需要,就去做,不必擔心被人說成是「保守」「穿新鞋走老路」。對後進生要特別關注,要動員同學互助合作,鼓勵進步,樹立信心,磨礪意志,頑強地克服困難,爭取進步。如有條件還可進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總之,我們需要努力使英語教育適應發展不平衡的國情,在不平衡中求得發展。

⑶ 中小學教育政策有哪些

一種由五條分別是:
1、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已引起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為切實解決這一問題,教育部將發文,要求學校切實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特別對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將做一些硬性規定。

2、我國高考改革正在穩步進行,2000年教育部擬在廣東省高教3+X試點的基礎上,在江蘇、上海等部分省(市)進行3+X試點。「二次考試」建議尚無定論。

3、 根據全教會精神和《面向21世紀中國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教育部已決定在全國范圍啟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繼續教育工程將以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為重點,面向全體教師,突出骨幹,全面推進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開創繼續教育新局面。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方案》已於今年8月在上海召開的「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和校長培訓工作會議」上向代表們徵求意見。

4、為提高中小學校長隊伍的整體素質,以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推進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教育部將出台《中小學校長培訓規定》和《中小學校長任職資格和崗位規范》。這兩個文件徵求意見稿已在今年8月在上海召開的有關會議上交代表們討論。

5、 最近,教育部在總結教育督導與評估工作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關於加強教育督導與評估工作意見》。這個文件對進一步加強教育督導與評估的重要性。教育督導與評估工作的性質、督導工作的職責、教育督導與評估制度建設以及為何加強和改善督導與評估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督導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⑷ 以家鄉農村中小學教育問題寫一篇作文

農村有優美的自然風光,濃濃的鄉土氣息和淳厚的風土人情。這些都是城市所無法比擬的。但農村學生相較於城裡學生而言,他們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鮮事物少,視野較窄,可供閱讀的書籍極其匱乏。在教學中,我發現農村小學生普遍存在著對作文不感興趣、作文水平低的現象。通過幾年不斷的探索,我認為提高農村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厚積薄發,豐富學生的作文語言。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把「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寫進了教學目的,這既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由於農村小學生閱讀量小、詞彙缺乏、知識面窄,在語言表達上較不確切、不生動具體,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我認為注重平時積累,多渠道豐富學生的作文語言。

1、課內閱讀積累。 「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因此我在教學中,要求每生一本課內筆記本,在預習新課的時候將自己喜歡的詞句劃出來並用工整的字將這些詞句抄在筆記本中,起初學生對課文的好詞佳句還不甚理解,我們可以先領同學有感情地讀,接著在理解的基礎上請學生抄寫。學生摘抄的語句都是他們自己喜歡的,也都比較貼近他們的生活,能引起他們的感情共鳴,作文時這些詞語就可以信手拈來,使習作錦上添花。

2、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不容忽視。「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為妙手,就得有廣泛的閱讀。因此,我經常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多讀課外讀物,鼓勵學生積極借閱圖書室的圖書進行閱讀。但由於學校條件有限,圖書數目較少,學生視野得不到很好的拓展。我提議學生在周末或假期,多到市內的書店和圖書館去借閱並摘錄,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好習慣。尤其是重視指導學生多讀少兒文藝作品,如民間故事、神話、童話、寓言等,這些作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讀來十分有趣。還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地方摘抄在「采蜜集」中,然後讀一讀,背一背。並將自己的讀書心得體會寫下來。而且要鼓勵學生在自己的作文用上自己摘抄的詞句,讓學生嘗到多讀書的甜頭。這樣學生的作文、閱讀興趣同時得到提高,豈不是一箭雙雕?

二、留心觀察,引導學生捕捉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所以《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積累習作素材。因此,教師教學中要「授之以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鼓勵學生去仔細觀察生活,捕捉生活素材。

1、觀察應該發揮多種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手摸、口問、耳聽、腦想,從各個方面了解事物的特點,全面、細致、深入地認識事物,在頭腦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立體形象。例如:觀察水果荔枝,可發通過視覺了解荔枝的顏色、形狀;通過觸覺感覺荔枝外表的粗糙;通過味覺品嘗荔枝的滋味;通過嗅覺聞一聞荔枝的清香。同樣觀察人物、動物、事件等,都需要多種感官的參與。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獲得深刻的感受,捕捉出作文生動形象,內容具體的素材。

2、觀察應該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首先,農村的民風民俗地道純朴。相對於城鎮生活而言,農村生活更注重於對傳統風俗習慣、古老文化的繼承。比如:除夕之夜吃團圓飯,正月十五賞花燈、吃元宵,端午節包粽子、劃龍舟,中秋做月餅……這些場面既喜慶又沿襲了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更是農村孩子喜聞樂見、城鎮生活中所欠缺的,如果能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將這些身邊的民俗生活作為作文的一類素材,不失為寫作教學中的一大亮點。其次,學生對家鄉名勝古跡比較感興趣,教師還可以從這方面來引導學生去收集有關家鄉名勝古跡的歷史文化。

3、從觀察中引發想像。缺少合理聯想和想像的文章平淡無味,讓人提不起興趣,必須讓孩子們以觀察對象為依託,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像。如,神州七號飛船順利返航,中國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成績,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有什麼想法?或想像出與之聯系密切的事物,由此及彼,大膽想像。

及時記錄觀察的結果。觀察好比撒網,記錄好比收網。堅持寫日記是積累素材的最好方式,也是積累素材最好的途徑。

三、靈活習作,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兒童對某事物是否喜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許多興趣都是「引」出來的。要先給學生激趣,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

1、以教材為點,仿寫續寫課文。語文教材中安排的課文中不管是講讀或閱讀課文,每組課文都是佳作;無論是語言文字,還是篇章結構都是學生學習的典範。從語文教學實踐看,學生從讀學寫,由仿照寫到創寫效果明顯。如:教學《桂林山水》可仿寫描寫桂林山和水的特點的句式;也可仿寫篇章結構「總--分--總」; 也可仿寫引用詩句總結課文的寫作方法等。再如:教學《凡卡》最後一段後,我安排了一次續寫練習,提出假設:「假如爺爺收到了凡卡的信,將會怎樣呢?請以『爺爺收到信後』為開頭寫一段話。」訓練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開展豐富多彩的寫作活動。 愛玩好動是兒童的天性,我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激起靈感的火花,如:為了讓學生寫好《一件有意義的事》或《記一次 活動》等寫真實事例或活動時,在平時的班隊課上,我就多安排些農村的趣味的游戲活動,讓學生能通過親身體驗,寫出真實的感受。如:拔河比賽、抽陀螺比賽、夾玻璃珠比賽……讓學生寫作之前玩自己喜歡的游戲,然後讓學生把活動的過程及活動後的感受寫下來,在學生情緒高漲中,讓學生動筆將這一快樂的場面寫下來,結果全班學生沒有一個皺眉頭的,都能順利地完成。
在農村生活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勞動場景。我們應引導學生在作文前好好地再體驗一下勞動生活,那孩子們在作文時還會抓耳撓腮,無法下筆嗎?

3、面對突發事件,應現場追擊,及時記錄。如:有學生掏鳥窩,他把整個鳥窩帶到了學校。我發現後,看到窩里還未長毛的、紅嫩嫩的鳥雛。立刻對學生進行了愛護鳥類的思想教育;其次,引導他寫一篇觀察小動物的作文:此時此刻,小鳥雛的媽媽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它是多麼著急、傷心、難過啊!你難道不想讓他們一家人團聚嗎?把你此時此刻的想法告訴大家。

四、開辟園地,讓學生施展才能。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評價,善於發現學生作文中創新的閃光點,及時給與鼓勵,樹立良好的自信心,激發寫作的動機。首先我在每月的教學中,堅持把每位學生認為自己最滿意的習作1—2篇通過修改謄抄後,裝訂在班級的《浪花集》。每學期編印一本《成長果園》班刊,讓每個學生互相交流,並記錄下自己成長足跡。還可以將這一成果與爸爸媽媽共同分享。同學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增強了習作的信心。其次, 教師要經常留心各種報刊雜志,如有徵文消息,及時把信息傳遞給學生,鼓勵學生去試一試,即使石沉大海,也為成功打下基礎。對一些作文立意較新、選材獨特的作品,教師可以推薦向《素質教育博覽》、《小學生周報》等小學生讀物投稿,讓學生有施展才華的地方。

總之,我們身在農村,工作在農村,在教學中難免會有困難。只要教者有心,把握時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掌握規律,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我相信學生愛上作文並不難。當他們融入生活中,他們定會以大山一樣寬厚的胸懷,以充滿泥土氣息的質朴語言,在廣闊的作文天地里馳騁。

⑸ 急需關於中小學教育的英文文章

Sports are a kind of ecation

For many young people in my part of the world (suburban America), the first brush with organized athletics comes on a Saturday morning in early spring. The weather is getting warmer and the school year's end is imminent, and moms, sensing the approach of summer vacation and Too Much Free Time, pile us into the backs of minivans and drive us to our town's local sports and recreation center. In my hometown, Egg Harbor Township, New Jersey, kids converge each year on the EHT Youth Organization Building, a cinderblock shack in the middle of a handful of baseball and football fields. There lines are waited in, forms filled out, birth certificates examined and photocopied, health insurance waivers furnished and signed. At the end of the morning, kids are signed up for little-league baseball and an instant summer schele of activities has been created. Then it's time to go to Burger King.
體育也是教育

在這個世界上我所居住的地區(美國市郊),很多少年第一次接觸有組織的體育活動是在初春的某個星期六上午。那時天氣正在轉暖,學校的課程也接近尾聲,媽媽們意識到暑假即將來臨,孩子們將有太多太多的自由時間,便把我們塞到小麵包車的後座上,開到鎮上的體育娛樂中心。在我的老家,新澤西州的蛋灣鎮,孩子們每年都會聚到鎮上的「青少年組織大廈」,那是一座位於幾個棒球場和橄欖球場中央的用水泥礦渣砌的小房子。大家排著隊等著進去,要填寫表格,要檢驗出生證明並復印,並在提供的健康保險棄權書上簽字。快到中午的時候,孩子們已經成為小小棒球聯合會的一員,一到夏季就馬上開始的活動計劃也制定了出來。之後,便是去漢堡王快餐廳的時候了。

For parents seeking proctive ways to occupy their children's time, summer sports leagues offer a convenient and time-tested outlet for overabundant energy. In my case that meant baseball. America's pastime: nine weeks of pitched fastballs and sore elbows, grounders up the middle, digging it out to first base, shagging flies in the outfield and swatting mosquitoes in the infield. Then, after six innings, back to Burger King.

A couple of weeks after the signups at the cinderblock shack, we kids would be rounded up into teams and coached in the fundamentals of pitching, catching, hitting, and running bases. We'd be supplied with color-coded jerseys and mesh baseball caps, and then we would play a season's worth of games against one another. Playoffs would be held and champions crowned. At the end of the season an all-star team of the league's best players would be assembled to play against the best teams from neighboring towns.
對於那些尋求以富有成果的方式來占據孩子業余時間的父母來說,夏季體育聯合會為精力過剩的孩子們提供了方便而且經受了時間檢驗的釋放能量的出口。就我而言,這個出口就是棒球。這是一種美國的消閑方式:九周的快速投球,胳膊肘酸疼;打出一直滾到場中間的地滾球;從地上撿起球再扔給第一壘;在邊場抓住飛球;在內場拍打蚊子。每天賽過六局之後,就去漢堡王快餐店了。

在水泥礦渣小屋報名後幾周,我們這些孩子就被召集起來組成球隊,跟著教練學基本的投球、接球、擊球和跑壘,還發給我們有彩色號碼的運動衫與帶網眼的棒球帽,接下來我們就開始一個賽季的相互比賽。加時賽將會舉行,最後決出冠軍。在賽季末尾,由小小球聯最好的隊員組成的全明星隊員集結在一起與鄰鎮最棒的球隊比賽。

Back and forth across the country this system repeats itself from town to town and sport to sport with little variation. Some leagues have storied pasts: baseball's Little League or football's Pop Warner League. Some are newer. In cities it is often the Policemen's Benevolent Association or the YMCA that assumes the sponsorship role. Always, though, there is the underlying idea that organized sport is a valuable and proctive use of a young person's time. Sports, in short, are a kind of ecation, teaching important life skills that can't be learned in school.

Ideas about the ecational value of sports vary widely. For some, sports foster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young people, teaching kids how to interact with their peers outside the classroom. Sports teach kids what it means to compete - how to cope with losing, how to respond gracefully to success. Sports are about teamwork, how to work together toward a common goal. Sometimes they're about developing a sense of self-esteem. Sometimes they're simply about finding a healthy way to tire hyperactive kids out so they'll sit still in class or get to bed at a reasonable hour. Some bolder advocates claim that their games build character.
在全美國,這樣的運動體系從一個城鎮到另一個城鎮,從一種運動到另一種運動,反反復復地重復著,沒有太大的變化。有些體育聯合會有著傳奇般的歷史,如棒球的小小球聯,橄欖球的老華納球聯,有些聯合會則是新建的。在大城市中通常是「警方慈善聯合會」或者是「青年基督教聯合會」擔任體育聯合會的主辦方。然而,共有的一個基本想法是:有組織的體育活動是對青少年業余時間的很有價值、很有成果的利用。簡而言之,體育也是一種教育,它教給孩子們在學校學不到的重要的生活技能。

關於體育的教育價值的認識很寬泛,不盡相同。有人認為,體育促進了青少年社會交往能力,教會孩子們如何在課堂外與同伴打交道;體育教給孩子競爭意味著什麼——如何對待失利,如何溫文爾雅地面對勝利;體育是團隊活動,如何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而攜手共進;有時候,體育可培養自尊心;有時候,體育不過是找到一種健康方式讓多動的孩子精疲力盡,好讓他們能夠安靜地坐在課堂上,或是在該睡覺的鍾點能上床。一些更大膽的擁護者聲稱他們的體育項目可以塑造高尚品格。

Given the prevailing ecational undercurrent, it's no surprise that many kids' second brush with organized athletics takes place in a school. Junior highs and high schools sponsor their own sports programs and field teams of football, basketball, soccer and tennis players. There the ecational theme is given a more direct and tangible form as squads of student-athletes travel around the state representing their schools on the field, court or diamond. Yet here, strangely enough, is where a bit of the ecational component begins to alter. High school teams are necessarily more selective than their youth league predecessors. Tryouts are held, and less promising players are cut. Coaches receive salaries, and there is an expectation that the teams they shape will win. In sum, there is a slight change in emphasis away from ecation and toward outright competition.

Little-league sports, by contrast, are fundamentally egalitarian institutions, inclusive, unselective and welcoming (at least in theory) of different levels of ability. An important question in US life: how to balance this wish to be inclusive with the need to maintain authentic competition and play to win? This is indeed an important question in all walks of life and in any country.
考慮到體育運動普遍而潛在的教育作用,很多孩子第二次接觸有組織的體育活動發生在學校也就不奇怪了。很多初中和高中都舉辦他們自己的體育項目並組織橄欖球、籃球、足球和網球隊。當學生運動隊代表本校到州內的各足球、籃球、棒球場上巡迴比賽,教育主題就被賦予了更直接更具體的形式。然而,極為奇怪的是,教育成分在這里開始有了一點兒改變,高中的校隊比中小學校隊的選拔要嚴多了,學校要進行測試,發展前途不大的隊員就被淘汰掉了。教練們有工資,而且期望自己培養的球隊能在比賽中打贏。總之,以教育為主的側重點有了細微的變化,開始向徹底競爭的方向轉化。

相比之下,小小球聯的體育運動則從根本上是平等的組織,它包容一切青少年,不進行篩選,歡迎各種能力的孩子參加(至少理論上是如此)。在美國的社會生活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平衡既要包容所有人又要保證權威性的競爭並且獲勝?這的確是一個各行各業以及任何一個國家都存在的重要問題。

I proved a mediocre baseball player in high school but an above-average (American) football player, and as time passed I devoted more and more energy to that endeavor. Why? So I could get a scholarship to college and continue my ecation, of course.

Living in China, I find that one of the things I miss most is watching my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teams play other schools' teams each Saturday afternoon. That and Burger King.
在高中時,事實證明我打棒球平平,但橄欖球卻在中等之上。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把越來越多的精力投入到奮力拚搏的橄欖球運動中。為什麼呢?因為我這樣可以得到上大學的獎學金繼續我的學業。

來到中國,我發現最懷念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國內時每星期六下午看我中學母校與大學母校的校隊與其他校隊比賽。此外還有漢堡王快餐廳。William R. Sprouse北京青年報

⑹ 請問 這篇《新課改下農村中小學教育》的文章都有哪些參考書目啊

參考書目:

陳培瑞 基礎教育新課改:反觀與前瞻後的沉思 2004(6)
郭曉明 義務教育新課程實驗的內進展與反思 2004(4)
上海容市教科院發展研究中心 2000~2002年全國教育經費進展情況分析 2004(3)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課題組 關於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的調查報告 2004(3)
洪俊.熊梅 關於農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初步設想 2004
王善邁.袁連生 建立規范的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期刊論文] -教育研究2002(6)
李水山 現階段農村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 2003(15)
覃章成 農村實施素質教育:理論、政策與實踐的博弈分析 2003(1)
張玉林 中國農村教育的困境 2002(11)

⑺ 關於中小學教育與現狀的論文

現在中小學乃至大學的教育問題越來越不公平,其發展越來越畸形。 1、教育改革,明著『減負』實為『加負』-給家長加負擔,給孩子加負。只是給老師多一份賺錢的機會而已。 2、明著加強思想教育,實際上並不注重孩子們的思想教育。從小學就開始學會競選班幹部而會對同學小恩小惠,老師的孩子小升初,為了保送上重點中學,不顧他人弱小心靈被創傷,而貶低真正德智體全優的學生,並明目張膽的往上加分(由本校老師判卷子),助長了壞的風氣,打消了那些積極努力學習的孩子的積極性。再加上社會的影響,『是官三分貪,不貪不是官』。法律的不健全,好人不會保護,做好事反被誣陷,等等現象造成雷鋒叔叔『退休』,賴寧『下崗』。 3、學越上越上不起。『你有政策我有對策』,明著不收暗著收,潛規則而已。

⑻ 有關中小學教育教學的論壇哪個比較好

新浪教育、中國教育、教育在線、知者社區等等

閱讀全文

與有關中小學教育的文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