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可以肯定地說,音樂不但能啟發人們的創造性思維,而且還會使人保持長時間的興奮而不知疲倦。有一位學生原來學習一個小時就感到疲勞,後來邊聽音樂邊學習,堅持3—4個小時的學習,注意力也不致分散,而且也不知疲倦,後來他在不聽音樂的情況下也能堅持長時間地學習了。從這一點上講,聽音樂對學習是有積極作用的。
美國哈佛大學專家在研究中發現,清醒和睡眠都開始於腦神經干,那裡排列著一種特殊細胞———網狀細胞,或稱「清醒細胞」,它經常向大腦皮層發出使之清醒的信號。但是,這種清醒細胞需要有一定壓力,才能長時間處於活躍狀態,而黑暗、安靜和單調的氣氛只能起到減弱壓力的作用,隨著壓力的不斷減弱,睡眠就開始了,這就是為什麼過分安靜與單調容易使人犯困的原因。因此,我認為為了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保持清醒狀態,就應該設法向大腦的「清醒細胞」發出「警覺的信號」,也就是向「清醒細胞」施加壓力,那麼,最好的辦法,當首推音樂。
但是,催眠曲不能採用,因為它旋律單調,節奏緩慢,只能對「清醒細胞」起減弱壓力的作用,容易使人入睡。那些過於輕飄的「靡靡之音」也不宜採用,因為它可使人精神不振。流行歌曲更不能採用,因為它有一定思想意義的歌詞,這些歌詞能引起與學習任務無關甚至有害的思維活動。根據科學實驗,最好是採用那些對大腦「清醒細胞」壓力適中,旋律健康,音質優美,節奏快慢協調的抒情性較濃的輕音樂。這種音樂能促使大腦「清醒細胞」處於活躍狀態,而不使人思睡,而且能使人情緒愉快,精神振奮,有益於學習,有益於身心健康。實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根據學習原理、心理學、心理生理學來解釋。
首先,學習是一種積極的腦力勞動,學習需要一個可以提供頭腦積極運動的環境。過於吵鬧的環境會使人的感覺遲鈍,同樣,過於安靜的環境也不利於學習。一般說來,比較理想的學習環境,要求聲音不可以超過50分貝,比較理想的是在睡眠環境下,即30——40分貝。那麼太安靜了,以到於一點背景聲音都沒有了好不好呢?不好。因為過於安靜的環境會使人產生一種潛意識的恐懼,反而會影響學習。
第二,學習需要較多的腦力資源,聽音樂也要佔用一定的腦力資源。試想,如果你用心聽音樂,那麼,你還能全心全意地學習嗎?當然不能。那是不是就不能放音樂了呢?也不是這樣說。其實就像剛才所說的。音樂可以作為一種背景聲音。但並不是很來「聽」的,而是作為一種背景聲音。因為,同樣的背景聲音,和諧的聲音比無規律的聲音更能促進學習。
第三,從生理上來說,人體處於輕快和諧的聲音環境中,人的身體會隨之放鬆,會感覺到兩個情況:一種是昏昏欲睡,一種是精神怡爽。不同的人,不同的條件下會有不同的反應,不能一概而論。根據生理心理學,人的生理會影響人的心理,當人處於精神怡爽狀態時,思維會比較清晰;當人處於昏昏欲睡的狀態時,思維會比較慢,並且准確性不高。
第四,輕而稍慢的音樂佔用人腦資源較少;激烈的、快的音樂佔用人腦資源較多。還有就是兩種腦力活動同時發生時,兩者會相互影響。同樣表現為兩種情形:相互促進和相互干涉。當兩種腦力活動性質過於同一或相差過大時,會相互干涉。只有當兩種腦力活動關系中等時,兩者才會相互促進。
第五,還要注意一點就是「潛意識學習」,也就是說,在我們有意識地學習的同時,我們的潛意識也參與了學習。這種學習不為我們所意識,但在再現和再認的時候越起了很大的作用。學習時放音樂,有可能會干擾「潛意識學習」。
第六,學習和回憶之間遵循一種原理——「情境的熟悉性」。當人回憶時的情境和學習時的情境有較多相似之處時,回憶較容易。學習時放音樂,考試時當然不能放音樂了。這樣就人為地創造了兩者情境的不一性。從理論上來說,當然是不利於學習的。不過也有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因為音樂不是學習時的唯一情境因素,再有就是這種情境的熟悉性當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回憶的質量,如果學習時放音樂使學習的質量提高了,那麼,即使在回憶時有這么一點不同,但綜合起來,卻可以促進學習的效果。
綜所上述,放不放音樂其實不能一概而論,而要看環境、學習的性質、音樂的性質、人的心理特點、學習習慣等方面來確定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人放音樂可以促進學習,而有的人卻得到相反的效果的原因了。
2. 音樂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
音樂教育對於學生來說就是這種欣賞美對於音符的這種感受享受,而整體會激發我們內心的一種情感的共鳴,所以對於學生的各種情緒智商都是有嚴重影響的。
3. 小學音樂教育的意義
培養孩子對音樂的愛好。
4. 小學音樂教育現實意義
1.感受與鑒賞。感受與鑒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應注意以音樂為本,從音響出發,以聽賞為主。教師的講解、提示,力求簡明、生動,富有啟發性。應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引發想像和聯想。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感受與見解,鼓勵學生勇於表述自己的審美體驗,以利於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逐步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積累感受與鑒賞音樂的經驗。
2.演唱。演唱歌曲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學生最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表現形式。歌唱技能的練習,應結合演唱實踐活動進行。創設與歌曲表現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帶聲,聲情並茂。注意變聲期的嗓音保護,避免喊唱。
要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盡早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驗,培養群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合唱教學可從輪唱開始,逐步過渡到多聲部合唱。 唱歌教學要注意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
3.演奏。器樂演奏對於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器樂教學應與唱歌、鑒賞、創造等教學內容密切結合。例如,可用樂器為歌唱做伴奏,演奏欣賞曲的主題音調等。可採用各種演奏形式,以學生普遍學習樂器的合奏為主,鼓勵學生從實際條件和各自的興趣愛好出發,在普遍參與中發展自己的特長。
課堂樂器應易學易奏,便於集體教學使用。吹奏樂器必須符合衛生標准,發音純正。可因地制宜,選擇學習本地區、本民族適宜中小學課堂教學的樂器。鼓勵和引導學生自製樂器。
4.識讀樂譜。樂譜是記載音樂的符號,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工具。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有利於進行音樂表演和創造等教學活動,識譜要與演唱、演奏、創造、鑒賞等教學內容密切結合,要以生動的音樂為載體,在學生感性積累和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可以通過學生熟悉的歌曲或樂曲識讀樂譜,也可以藉助樂器演奏來學習。
簡譜和五線譜是我國現行的兩種主要譜式,各地、各校在教學中可自行選擇。五線譜教學建議採用首調唱名法。
5.創造。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音樂創造是指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即興創造和運用音樂材料來創作音樂的活動。在音樂教學中,處處都有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機會。教師應將創造力的培養貫穿於各個教學領域,要啟發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藝術表現,不要用「標准答案」去束縛學生。同一個練習,可能有多種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種處理方法;同一首樂曲,可能有多種理解。應重視音樂實踐中的創造過程,培養和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
5. 音樂課的重要性
首先音樂課是作為提高學生素養的一種途徑,有助於學生在了解生活,感悟生回活,培養信心和啟發答智慧有重要作用,不過現在非專業學校僅僅停留在接觸一下和淺嘗即止,很多畢業班以耽誤學業為借口排除藝術課,這也是現在國家最現實的情況,殊不知這樣也失去了發現人才的途徑和放鬆學生壓力的途徑
6. 音樂教育對小學生身心發展有哪些作用
音樂教育能夠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情操是指高尚的情感體驗。音樂以美的音色、節奏、和聲、旋律構成美的形象,所以能振奮 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音樂正是通過美的音響、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引起共鳴、美化心靈,使人身心愉悅,它以曲動人,以情感人,其感染 力是巨大的。
音樂教育道德情操智力發展身心健康
1 音樂教育對學生道德情操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音樂教育能夠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情操是指高尚的情 感體驗。音樂以美的音色、節奏、和聲、旋律構成美的形象,所 以能振奮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音樂正是通過美的音響、 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引起共鳴、美化心靈,使人身心愉悅,它 以曲動人,以情感人,其感染力是巨大的。
音樂是最具情感的藝術,在培養學生高尚情操方面起著 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知何時起,有許多的學者、作曲 家把一些標準的行為規范,理想的道德行為編成了童謠、譜 成了歌曲讓孩子和學生們傳唱,使學生的情感世界自然而然 的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 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 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 和理解,培養自身態度和價值觀,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裡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音 樂藝術所具有的強烈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動欣賞者的心靈, 陶冶著人們的情操,塑造人的理想和健康人格。
2 音樂教育對學生的智能發展有促進作用
音樂能開發人的智力,這是符合大腦機能活動科學規律 的。我們都知道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半球,左半球具有語言、 計算等功能,是比較繁忙的半球;右半球具有音樂、繪畫、空 間知覺等功能,是比較清閑的半球。人們一直把大腦的左半 球視為優勢半球。《學習的革命》一書中形象地稱左右半球為 「學術性左腦」和「創造性右腦」。左右腦均衡發展,功能互補, 才是人腦發揮其最大潛能的要點。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傳統教 育模式造成學生左腦超負荷,右腦則呈睡眠狀態。音樂活動 的開展能夠使大腦建立更多、更復雜的神經聯系,因為熟悉 旋律,感知節奏等音樂活動都需要右腦的參與,而對音樂性 質及樂曲之間關系的理解中左腦則起著決定作用,尤其是音 樂技能訓練的工具大部分都是雙手協調活動促使左右半腦 的興奮和思維,從而促進全腦的開發。
音樂教育對兒童的智力發展具有及其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般的智能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維力和 分析判斷能力等。學習音樂需要記住各種音符、節奏等,這自 然會鍛練人的注意力、記憶力,而將無聲無色的樂符演變成 生動的旋律,不僅需要學生手腦等的配合,更需要對音樂作 品的理解和領悟,直至對人生、精神和宇宙世界的認識和理 解,通過音樂教育,有利於培養人腦的抽像思維能力,能促進 人的想像力,有助於啟迪、開發兒童的創造力。
3 音樂教育有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
科學實踐證實,音樂有益於身心健康。當悅耳的音樂通 過人的聽覺傳人大腦皮層以後,美麗的旋律能刺激並興奮神 經系統,煥發人的精神,而隨著感情的變化,能使人產生高尚 的情操和完美的品質,產生堅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熱愛,促 使人身心和諧、情緒振奮、心情愉悅,同時起到加強血液循 環,增加內分泌,促進消化,解除疲憊的作用。馬克思曾說過: 「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 楚。」小學實施素質教育重視音樂教育,要通過多種形式,多 種途徑,多種音樂氛圍,開展多樣的音樂課外活動。如我校組 織的舞蹈、合唱興趣小組,通過舞蹈訓練,可以增強他們的體 質,促進學生的骨骼、肌肉、呼吸、神經系統和循環的生理機 能發育,加快身體新陳代謝,使他們的肌體不斷地生長發育, 隨著起伏的旋律,歡快的節奏,學生身心都得到愉悅和鍛煉。 另外,練習歌唱時,做平緩的胸腹深呼吸運動,能鍛煉肺活 量,對心、肺都有保健和按摩作用。尤其是大合唱,美麗的歌 聲,使學生凈化心靈,陶冶情操,不僅能培養學生一種團結協 作的集體主義精神,更能鍛煉學生有一個身心健康的體魄。
4 音樂教育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
審美情趣是人的全部情趣的核心,音樂美能使人的多種 心理需要得到滿足,它能培養人豐富的情感、積極勇敢的創 造力、把握事物本質的思維能力及大膽的聯想和想像力,它 使人們獲得趨向美好事物、排斥丑惡事物的心理定勢,培養 人們良好的性格品質,使人們逐步達到自覺地、自由地運用 美的規律去創造客觀事物,改造人自身,在真善美中達到高 度統一。
音樂教育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它通過美的 音色、美的節奏、美的和聲、美的旋律構成美的藝術形象和對 音樂作品(健康向上的)的演唱、演奏、欣賞等教學活動,把學 生帶進一個真善美的藝術天地,使人們接受審美教育的熏 陶,激發其情感,培養高尚的情操和審美情趣,完善人格的構 建和提高整體素質,是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機組 成部分,它對於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造就一代新人具有 重要作用
7. 中小學學校實施音樂教育的作用及意義是什麼
如今只剩下兩個釘子
藏到你百鳥爭鳴的地方。
他叫道更甜蜜地和死亡玩吧死亡是從德國來的大師
垃圾,叫化子,豬,猶太難民,瘋子
奶癢?托馬斯在上面簽了名,有人
中似浮塵風中轉,暴雨傾盆落塵凡。哈哈
8. 音樂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
音樂不僅能夠讓學生放鬆身心、陶冶情操,同時還可以為學生洗滌心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