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閱讀對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
閱讀對教師來說之所以重要,有如下幾方面的緣由:
第一,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讓學生從攙著走、扶著走,逐漸實現自己走。而閱讀是自主學習的一種基本方式,是一個人終身受教育的基本途徑,這就是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來培養的。
教師自己不閱讀,培養不出會閱讀的學生來;教師自己沒有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意識,很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第二,世界飛速變化與面向未來的要求凸顯閱讀的重要性。
我們常說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給孩子們未來的生活和工作奠基。今天世界上最熱門的十項工作,在十年前是不存在的,十年之後的世界能發展到的程度,也是超出我們今天的想像的。
我們的教育是在為不可預測的未來培養社會的棟梁。每一個擁有閱讀習慣、思考習慣的人,也就擁有了面向未來的鑰匙。
第三,信息對稱所導致的本領恐慌要求教師要加強閱讀。
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教師必然會發現自身的權威性受到了極大的挑戰:首先是教學內容更新的節奏不斷加快,教學要求也不斷改變,給自己的教學帶來了很多「麻煩」;其次是自己不再是教學內容主要的信息源,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新媒體和移動互聯網獲得最鮮活的學習內容信息。
在這樣的環境下做教師,你必須要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裡,同時還要加強閱讀,在名家的教育理論和一線教師的教育實踐中尋找新的教育智慧,來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應對「本領恐慌」。
第四,教育綜合改革的新形勢提醒教師要關注閱讀。
新一輪的課程教學改革,突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強調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來落實,對教師來說,這是一次思想的革命,需要教師切實轉變教育觀念,並在教育實踐中加以踐行。
思想和觀念的轉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師要有變革的自覺,也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遠,而書籍就是教師登高望遠的階梯。
第五,要讓自己的教育實踐走向科學需要堅持不懈地閱讀。
教育是一門科學,但其科學化程度還不夠高。波普爾提出了衡量一種理論科學地位的方法——必須要有可證偽性。換句話說,一個理論提出來之後,針對別人提出的質疑,能夠通過實證來證實自己的理論是經得起推敲的。回想一下我們的教育教學研究成果,就會發現其中的問題。要提升教育的科學化程度,閱讀顯然是一個重要途徑。
Ⅱ 中小學德育具體任務有哪些
中小學德育教育的任務是指德育活動要努力培養提高學生品德素質,他包括基本道德和行為規范的教育、公民道德與政治品質的教育、較高層次的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教育。
Ⅲ 2020年國家會實行並普及12年義務教育嗎
不會。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回應表示,現階段不可能將九年義務教育升級為十二年制。
該負責人表示,今年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了《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但普及、義務和免費是三個不同的概念,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重在解決有學上的問題,不是將高中階段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或者實施免費教育。
該負責人說,義務教育具有普及、均衡、強制和免費等屬性,《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是重中之重,到2016年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水平已達93.4%,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但義務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未來一段時間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和均衡發展水平的任務仍然繁重。
(3)中小學教育根本任務擴展閱讀
中國義務教育的三個基本性質為強制性、公益性、統一性。
1、公益性
所謂公益性,就是明確規定「不收學費、雜費」。公益性和免費性是聯系在一起的如修訂的義務教育第二條規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
2、統一性
統一性是貫穿始終的一個理念。在新法中,從始至終強調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統一的義務教育,這個統一包括要制定統一的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設置標准、教學標准、經費標准、建設標准、學生公用經費的標准等等。這些與統一相關的內容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法律的修改中來。
3、強制性
強制性又叫義務性。讓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是學校、家長和社會的義務。誰違反這個義務,誰就要受到法律的規范。家長不送學生上學,家長要承擔責任;學校不接受適齡兒童、少年上學,學校要承擔責任;政府不提供相應的條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規范。
Ⅳ 對教育孩子有怎樣的計劃
教育孩子對家長來說是一項不可推脫的義務和責任,但需要的時間很長,而且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陸續出現阻礙和難題。
教育孩子要從很多個方面,他們的人格品質、道德素質、性格養成、文化修養、生活能力等等。教育的計劃大概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①首先是做好職業啟蒙工作。比如英語、數學、科技、文化、語文等等當成教育規劃的目標,這些學習內容只是實現目標的手段。
②確立孩子的人生目標。真正的目標一定是和孩子長大後「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要做哪些自己感興趣的職業?」、「以後要成為怎樣的人」這些人生問題高度掛鉤的。
你要啟蒙你的孩子他的人生理想和興趣愛好,引領他朝這些目標成長。而對這些重大人生關切問題的思考和實踐,應該從幼兒園時期開始綢繆和明確地規劃,為今後進入教育環節打好基礎,奠定基本的思維方式和自我認同。
③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進行間接學習啟蒙。親子閱讀是極為重要的一步。有意識讓孩子玩各種感興趣的事物,有意識地選擇他最有興趣學的事物並且進行培養。學習還是極為重要的.
在義務教育階段要讓孩子認真學習文化知識,做好幫助輔導工作(例如找老師幫忙輔導等等),但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不能讀死書!要培養孩子的發散性和批判性思維,靈活學習,讓他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學得又輕松又有成效才是值得提倡的。
④改正孩子的個性不足之處。主要考慮品德價值觀和體能訓練兩方面的意志品質和自信心,注重人格培養,要懂得及時糾正孩子在品德上不正確的行為,教育過程要有耐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 心理素質也是必備的軟實力條件。人文教育必須和科學教育相結合在一起。
總結:教育規劃可以讓孩子早一些預見到未來的人生藍圖並且自願付出持久努力。最後不得不提的一點:與其讓孩子「不知道如何學」,還不如讓他們樹立「我想學,我要學,我喜歡學「的學習觀念,學習愉悅而非痛苦,要讓你的孩子學得開心;你的孩子成績可以不好,但是他要學會做人。
兒童教育是指對兒童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等方面的培養和訓練。它是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環節。青春期到來以前的未成年人被稱為兒童或少年,他們在思想、性格、智力、體魄等方面的可塑兒童教育性很強。兒童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重要基礎。
在古代社會中,教育兒童的職能主要是由家庭承擔的。近代的兒童教育有逐漸社會化的趨勢,許多國家對學齡兒童都實行了義務教育的制度。但是,家庭教育仍然十分重要。
Ⅳ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Ⅵ 我國中小學教育的性質與根本任務是什麼
性質是基礎教育,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為進一步發展打好基礎,
Ⅶ 為何有人說中國式補課,就是扼殺中國孩子幸福童年的頑疾
沒完沒了的補課、過重的學業負擔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實際很多國家都存在補課的現象,哪個國家也有補課機構,但都沒有像中國這樣,補課市場遍布大江南北!
因為補課,我們的孩子沒有童年;因為補課,我們的孩子連玩耍都不會;因為補課,我們的孩子近視率全球第一;因為補課,我們的孩子抑鬱自殺的越來越多;因為補課,我們的孩子厭學輟學的越來越多。可以說,中國式的補課就是扼殺中國孩子幸福童年的頑疾。
那我們的補課究竟有什麼特殊之處呢?我們就來看一看。
第一:中國孩子補課,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攀比。補課,顧名思義,哪一門課跟不上了,找老師單獨補一補,這都是正常的。但看看我們中國孩子是怎麼補課的?
有的孩子光補課班都十來個,有鋼琴、書法、繪畫,還有奧數、英語、作文等等,我們的家長在為孩子報班時,不是考慮孩子有沒有興趣,有沒有必要,而是看其他孩子都報了什麼班。如果身邊的孩子都報了奧數,那麼家長一定也會給孩子報奧數;如果身邊的孩子報了超前學習班,那麼家長一定也會給孩子報這個班。
我們的孩子補課不是根據需要,而是為了攀比,為了怕孩子落後。
這實際不是完整意義上的補課,更像是比賽,看誰跑得快,就一定要想辦法攆上。但問題是,那麼多孩子,都攆得上嗎?
中國式補課,說白了,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而是整個社會都在吶喊。
家長希望孩子補課提高成績;補課機構希望孩子補課好掙大錢;教育部門希望孩子補課,好出政績;學校老師希望孩子補課好提高升學率。總之,只要孩子參與補課,對所有人好像都有好處,但唯獨忘記了,這樣的補課對孩子真的好嗎?
沒有人真正為孩子考慮過。
我們的補課已經完全變味了,不是為了孩子的成長,而是為了攀比,為了家長的虛榮心,為了學校的升學率。我們的很多孩子備受摧殘,經過十幾年的補課,可能連一個一般的大學也考不上。
事實上,就算全國的孩子都不睡覺,日夜學習,考上大學的人數會因此增加嗎?肯定不會。
我們的補課,說白了,就是在扼殺學生,不僅僅是扼殺幸福的童年,而是扼殺孩子對學習的全部興趣。
所以,目前的補課真的變味了,該改變了!家長們醒醒吧!
Ⅷ 簡述我國中小學德育主要的任務是什麼
德育是教育者依據特定社會要求和德育規律,對受教育者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影響,培養他們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活動。具體的你可以參考中小學德育目標的總要求。
Ⅸ 簡述我國學制改革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學校制度改革:認真總結學制改革經驗教訓,堅持民主集中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學制改革。
學制是學校教育制度的簡稱。它規定了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及他們之間的銜接和轉換等,關繫到教育方針的貫徹、教育目的和任務的實現。也就是說學制涉及辦學體制、機制、課程、教育、教學和評價等多方面的問題,是一項基礎教育綜合改革。
學制改革的內容:
初等教育
1、普通小學,招收6~7周歲的兒童入學,實行普及初等義務教育。修業年限5~6年,實行一貫制
2、成人初等學校,主要學習語文、算術兩科;掃盲識字班,吸收文盲、半文盲入學,以學會1500~2000個常用字為掃盲標准。
中等教育
1、普通中學,分為初級和高級兩個階段,修業年限為 5 ~ 6 年(初中3年,高中2~3年)。
2、農業中學 ,一般招收初中畢業生,修業年限為2~3年。
3、職業學校或職業高中,招收初中畢業生,修業年限一般為 3 年。
4、技工學校,一般招收初中畢業生,修業年限為2~3年。
5、中等專業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生,修業年限一般為3~4年, 招收高中畢業生的為2年。
6、成人中等學校,成人業余初中或高中,分別招收具有小學或初中程度的青壯年入學,修業年限2~3年;成人中等專業技術學校,實行脫產或半脫產學習,修業年限一般為2~3年。
高等教育
1、大學和專門學院。招收具有高中畢業文化程度的青年入學,修業年限一般為 4 年,部分專業和少數重點學校為5年;部分大專院校附設短訓班、專修班 。
2、成人高等學校。廣播電視大學招收具有相當高中畢業文化程度者入學,修業年限為4~5年;職工、農民大學修業年限一般為3~4年;高等學校舉辦的函授和夜大學或獨立函授學院,實行學年制的,修業年限一般為5~6年,實行學分制的不限。
3、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按學科考試合格者,發給單科成績證明書。累積分達到專業畢業要求者,發給畢業證書。
4、研究生制度。由各高等院校和有關科研單位招收攻讀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的研究生,修業年限均為2~3年;部分高等院校設有研究生院(部)。
Ⅹ 心理學在教育,教學中的功能
一、心理學在中小學教育中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乃至精神醫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和技術,通過多種途徑與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心理潛能,從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個性和諧發展的教育。近年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逐漸引起各方面的普遍關注,如何科學有效地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亦成為中小學教育工作者不可迴避的問題。1、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伴隨著學生心理的發展和交際范圍的擴大,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不適應,而非心理疾病。這些問題在中學生中尤其多,如果得不到及時幫助和解決,有的會發展為心理障礙性問題。目前我國少年兒童身上確實存在著某些心理與行為問題,但其中的許多問題是一些發展性的問題,是社會環境變化所帶來的。並且現在孩子們所面對的問題有許多是從前的孩子不會遇到的,而適應這種變化,不僅是他們面臨的任務,同樣也是成年人面臨的任務,因此我們應當客觀地、歷史地認識到科學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2、預防勝於治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著眼於學生的健康發展維護人的心理健康應當劃分出幾個層次,以此我們可以將學校的任務明確為: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任務是對青少年進行心理素質的培養和鍛煉;二是心理咨詢,是被咨詢者的心理需要,是有一定心理問題人的一種自我要求;三是心理治療,即具有較嚴重心理疾患的人所需要的專門心理治療。而第三種情況一般在青少年時期發生較少。因此,心理治療不應當是學校的主要任務。「預防勝於治療」,學校應當為學生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和科學有效的教育手段,這比矯正學生心理問題重要得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當著眼於學生的健康和發展,而不是問題矯正。矯正學生的心理問題只是一種消極目的,預防和發展才是積極目的。學校心理輔導不只是防治學生各種異常心理和行為,而是要幫助學生達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狀態、個性性格的完善發展、心理潛能的最大開發。3、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當務之急是轉變教育觀念,認清心理健康教育觀念,認清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堅持學生心理各要素的協同發展。當前,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麼?在一些學校尚存在模糊認識,一些學校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提高升學率的一種手段,一切圍繞提高學習成績,只偏重於學習心理教育。比如,進行智商測試、學習焦慮測試、學習方法指導、考試前心理調適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內容應包括:學習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際關系指導、健全人格的培養、抗挫折耐力的培養及學生自我心理修養等。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個層次是,第一,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第二,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第三,開發學生心理潛能。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生活上自理、行動上自律、評價上自省、心態上自控、情感上自悅。二、心理學在教學實踐中的作用人類能夠改造世界,創造新事物,主要是因為人們能在實踐中不斷認識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的緣故。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想使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有成效,就必須不斷去發現、把握和正確運用存在於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規律。心理學作為以應用為主的學科,更重視研究並揭示存在於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具體規律,使其直接能為學校教育提供指導。如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David Paul Ausubel,1918~ )在1957年做過的一次「意向對保持學習材料的影響」的實驗發現,學生在閱讀之前有準備長時記憶的意向比閱讀之後才出現這種意向有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一旦明白這一規律,教學中就會提示學生,不要只為當前的考試而學習材料,應為長遠的學習或應用而去掌握材料,只有這樣,知識保持的才長久。心理學在教育實踐中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幫助教師准確地了解問題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最基本的任務是對學與教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在質和量上進行描述和測量並揭示其存在的內在聯系和規律,既解決「是什麼?」和「為什麼」的問題。研究表明,學生的成就動機包含迴避失敗傾向、趨向成功傾向、克服困難傾向和社會競爭傾向,這四種傾向的組合就表現為成就動機的質的特點;而表示每種傾向強弱的分數則表現為成就動機量的特點。質的和量的特點不同,學生的學習行為及效果就會不同。研究進一步表明,當趨向成功的傾向占優勢時,學生就會選擇更有價值更具挑戰性的任務。這些知識可以使教師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行為就會有較准確的了解。另外,學生的情況是千差萬別的,一旦出現了學習困難,心理學可採用多種方法,幫助教師來了解困難的原因。教師可以應用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對學生學習困難或心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有關問題追根溯源,准確了解學生,從而採取針對性的方法,促進學生學業進步,心理健康發展。心理學還有助於教師對教育現象形成新的科學認識。尤其是對傳統的、常規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更為科學的觀點。2、為實際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心理學為實際教學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則或技術。教師可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材料、教學環境等,將這些原則轉變為具體的教學程序或活動。例如,根據學習動機的規律的研究,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採取創設問題情境、積極反饋、恰當控制動機水平等手段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依據學習遷移的規律,可以在教學內容的選編、教學程序的安排等方面採取措施,促進遷移。3、幫助教師預測並干預學生利用心理學原理,教師不僅可以正確分析、了解學生,而且可以預測學生將要發生的行為或發展的方向,並採取相應的干預或預防措施,達到預期的效果。也就是解決「怎麼做」的問題。心理學家們往往根據心理學的理論和規律以及學生現在或過去的行為,來預測他將做什麼。比如,一個心理學家如果知道一個學生的一般智力、學習策略和學習動機,就能更准確地預測這個學生在學校里的學業成績。行為預測必然伴隨著行為的干預。如根據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兒童提供更為充實、更有利於其潛能充分發展的環境和教學內容;為智力落後或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額外的幫助或行之有效的具體的矯正措施,使其達到最大程度的發展。三、心理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1.素質與素質教育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所謂素質指的是以人的先天稟賦為基礎,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相對穩定的身心組織的要素、結構及其質量水平。它既指可以開發的人的身心潛能,又指社會發展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個體身心結構中的內化和淀積,它標志著個體或群體的總體質量水平。《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有以下四種: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在四種基本素質中,身體和心理素質是最基礎的素質,也可以說是基本素質的核心,因為個體自然遺傳素質與潛能的開發、社會文化經驗的內化,都必須通過個體的身心綜合反映出來。所謂素質教育,就是通過科學的教育途徑,充分發掘人的天賦條件,提高個體各種素質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諧發展所實施的教育。個體的健康及理想、信念、興趣、能力等身心特徵不僅是素質的具體體現,也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獲取科學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的根本。因此,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塑造學生健康的心靈和強健的體魄。2、心理學為素質教育提供了理論指導我們之所以可以提倡素質教育,是因為素質本身具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素質的先天基礎和後天習得性。即教育和環境可以影響甚至改變個體或群體的素質狀況;二是素質形成的「內化」機制,即特定的社會需求、道德規范、准則、知識文化技術等外部因素,可以轉化為個體相對穩定的身心要素、結構及其質量。素質的先天性,要求人類講究生育質量,而素質的後天習得性和可"內化"性告訴我們,素質不是一成不變的,外部因素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個體的內在結構。那麼,外部因素怎樣才能轉化為內部結構和質量呢?心理學認為,個體的身心發展有著其內在的規律性,要影響或干預個體的身心發展,外因必須與內部發展規律相匹配,凡是跨越或與發展規律不適應的教育,往往不能起到其應有的作用。3、心理學為素質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徑方法如何實施素質教育,這是當前教育熱點問題。轉變教育觀念、改革考試制度、進行課程教材改革、提高教育者素質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但應當提及注意的是也要強調塑造人的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個性特徵,在這方面,心理學為我們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心理學中有關認識能力、個性心理和身心健康的知識,具體地展現了個體身心發展循序漸進的過程及其影響因素,指明身心發展的一個個關鍵時期,提示教育者應當怎樣做和不應當怎樣做,使教育者的教育教學活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在談到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時,心理學有關道德發展規律告訴我們:道德品質的塑造關鍵在於成人的行為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不同年齡階段,道德形成的取向不同。10歲前的孩子,因為怕被懲罰或希望得到獎勵而服從規范;大約10一15歲的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的認可、心目中逐漸樹立起是非觀念、群體的引導和對權威的順從,使他們能較為自覺地服從規范,思想品性初步建立;15歲以後的青少年,開始建立法制觀念取向和價值觀念取向,認識到人性的尊嚴,會憑自己的良知去判斷是非,道德品質的發展逐漸趨於成熟。因為道德品質發展受到自身道德取向的制約,所以在進行道德教育時就要有針對性,小年齡的孩子要有強化措施,而大年齡的孩子則要強調以理服人,注重情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的方面是成人的榜樣和社會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家長素質的高低、凈化社會風氣和文化媒介等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的形成。現代心理學的研究內容,涉及到個體和群體認識活動、情感活動、意志活動和人生觀、價值觀等多個方面,比如認識活動中的學習問題,現代心理學有關知識對如何培養學習興趣、如何增強記憶、如何組織和加工知識、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是什麼等都作了詳細的闡述,掌握了這些知識,對形成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很有幫助。四、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學校里所扮演的角色從國外的資料和國內近年來學校心理學的實踐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扮演四種角色:心理衛生的保健者,德育工作的輔助者,學習的輔助者,職業選擇的指導者。首先是當學生心理衛生的保健者。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校心理學家的首要任務。不論是測量性評價,學校心理咨詢,還是進行行為矯正和開展各種輔導,都是為了當好學生心理的保健醫。其次是德育工作的輔導者。學校心理學家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學校里,不僅有正面的德育工作,還有對品德不良的矯正工作。通過正面教育,培養各種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第三是學生學習的輔導者。這種輔導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在第一個層面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向全體學生,對他們進行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方面的工作現在通常是由廣大的中小學教師在進行;在第二個層面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針對學習障礙學生出現的學習問題進行相應的輔導與矯正,學習障礙是中小學學生常見的一類問題,這類問題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會產生嚴重的阻礙,通常家長和教師常會認為這類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強,或者認為這些學生的智力發育有問題,而對他們採用說教、強制、甚至是奚落的措施,其結果越發雪上加霜,使這些學生學習興趣全無,與其他學生的差距越拉越大,這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也應該發揮自己職業專長的一個輔導領域。最後是選擇職業的指導者。當學生在初中畢業或高中畢業時,在我國將會有70%以上的學生要進入社會,參加職前技術訓練或直接投入社會勞動,因此選擇一個合適的職業,對於這部分青少年來說就非常重要。然而限於自我認識和社會閱歷的欠缺,這些青少年還不能正確地認識和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這無論對他們自己,還是對社會都是一種資源的浪費。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如何幫助青少年認清自己的職業興趣,掌握選擇職業的技巧,應是其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特別是在我國這種特殊的國情中,這方面的工作就顯得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