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中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中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發布時間:2020-12-25 21:45:07

① 中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的幾點建議

由於學科的分化,課程要求的不同等,進入初中學習必須具有更大的獨立性及自覺專性,學習方法也必須屬具有靈活多樣性,特別是尋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盡快地適應初中學習生活,順利完成從小學到初中的過渡。同時,初中階段是各種習慣諸如生活...

② 對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的幾點反思

抓好家庭的養成教育。近年來,由於獨生子女居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孩子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家長可以將原因由孩子分析到教師,由家庭分析到學校,關心得無微不至。可是,孩子存在嚴重的思想道德行為習慣問題,家長出於對孩子的溺愛卻看得無足輕重。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會做人比會讀書更重要,心理健康比身體健康更重要。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所以作為父母,言行舉止都要規范,要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要盡量創建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建立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這樣,孩子就能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健康成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目前絕大多數農村孩子的父母並不具備這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教育經驗,那麼學校方面的對策,一是從幼兒班抓起,定期召開家長會,由理論知識和教育經驗豐富的教師搞幾堂家庭教育講座,幫助家長提高認識和懂得一些相關知識;二是教師堅持不定期家訪,對個別行為習慣不良,又難以轉變的學生加大教育力度;三是在評選三好學生的同時,可以給三好生的家長頒發家庭教育優秀獎。
抓好教師的示範作用。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楷模,教師的一言一行將對學生起到很大的影響。所以,教師的示範作用、表率作用是學校抓好學生養成教育的重要環節。少年兒童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步形成時期,他們的模仿性強、可塑性大。教師良好的品質,自覺的道德行為,常常為學生所效仿。作為一位教師,應當嚴於律己、為人師表,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文化知識、待人接物、工作作風等方面,都應成為學生的表率。為了強化教師的示範作用,學校一是鼓勵教師學習有關理論,撰寫抓養成教育的經驗論文,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從理論到實踐探索,如何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二是每年評選一定數量的優秀班主任,給予表彰,促進教師把養成教育的工作長期堅持下去。
抓住學生的關鍵期進行養成教育。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是有一定關鍵期的。抓住了關鍵期,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階段是各種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期。因此,必須抓住這個關鍵期,對學生各種行為習慣、道德品質給予培養。在這個時期,一定要把養成教育抓好、抓細、抓實。可以利用新生入學進行「我愛新書包」、「我愛新學校」教育,對新入隊的少先隊員開展「我愛紅領巾」教育,進而進行愛班、愛校、文明禮貌教育。
從點滴小事做起抓好養成教育。抓養成教育必須從點滴小事做起:教育學生不亂吃、不亂吐、不亂扔;見到廢紙、果皮等隨手撿起來;上下樓梯輕聲慢步靠右行;見到老師問聲好;遇到班內桌椅壞了自願修好;放學主動關門窗;有學生生病樂意扶送;拾到東西主動交公;上學衣帽整潔,放學排隊行走;關心小同學……這些看似都是平常小事,其實,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百尺高台起於壘土;良好的道德素質建立在種種良好的道德習慣上,良好的道德習慣是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養成。
把養成教育細化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良好的習慣不容易自覺形成,必須經過指導和訓練。對小學生來說,可以分層次、分階段、多類型地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活動中促進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學校可以有計劃地開展「與文明握手」、「告別陋習」、「我為母校留什麼」、「學校就是我的家」、「做文明學生,養文明習慣」等大型主題教育活動。同時,可以開展專題教育活動,如國旗下演講,每周安全專題,每天課外活動,利用紅領巾廣播站,進行 「三分鍾」的說法學法等,增強學生文明意識和法制觀念。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得到鍛煉,受到啟發,進而,促進高尚道德品質的形成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總之,培養人的工程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孩子就像一棵樹,其成長也有一個漫長的過程。要把一個孩子培養成有用之材,在小學階段務必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使其先成人,後成材。作為學校和老師,要有「培養學生三年,想到學生三十年」的長遠觀念。

③ 針對加強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意見和建議

共青團中央.國家教委都有現成的!

④ 如何落實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是終身的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葉聖陶老先生曾這樣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是養成教育的具體體現,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產物。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孩子年齡小,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們知道學校的規章制度,懂得一些行為常規,但從總體上說,對常規的認識和領會不深刻、不徹底;動作行為不到位、不規范,所以更是培養學生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
一、 提高認識,強化校規校紀,規范養成教育
所謂「知為先、行為後」。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首先應該讓學生知道好習慣成就美好人生的道理,也就是從學生的認知特性出發,按照先入為主的規律,我校把開學的第一周定為常規養成教育宣傳周,第一節課定為養成教育課,由班主任向學生宣讀或解讀《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校規、校紀,提出新學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標。並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班紀、班規。如:上下樓梯靠右側通行;不在樓道內大聲說話;不在校園內奔跑、追逐;堅持課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課前准備;上課積極參加討論;作業要及時完成、不欠帳;課余多看課外書籍;拓寬知識面等。注意讓學生明確怎樣做,為什麼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們更清楚地知道什麼對,什麼不對。
二、 強化訓練,反復抓、抓反復,勤督促,形成習慣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行為習慣的培養不能只停留有內容上、宣傳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行動上。百說不如一練,百煉成鋼。有些行為習慣必須在強制性的訓練下才能得以養成,也就是說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訓練。我校為了讓學生真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生反復進行行為的訓練,從頭抓起、從小事抓起。如:行隊禮的訓練、整理書包的訓練、讀寫姿勢的訓練、上放學站排進出校園的訓練、培養學生在樓道里右側行走不大聲說話等訓練。
俗話說:「養成一種壞習慣只要一天,而形成一種好的習慣需要一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積年累月才能達到目的。我校為了使學生真正的養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強化,反復抓、抓反復,要求教師勤於督促並嚴格按照《中小學生的行為准則》規范學生的行為。平時發現表現不好的學生、經常被值周生扣分的學生,我們的教師都會用一種正確的態度指出他們的不足,幫助他們及時糾正。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時,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心,反復督促、絕不放鬆的態勢,即使遇到學生出現了反復的情況也沒有放棄和氣餒,孜孜不倦的、不厭其煩的對他們進行教育和訓練。久而久之,使學生化外來的強制性的行為轉化為內在的自覺的一種行為習慣。
三、 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引領養成教育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一位父親習慣在每天工作之前,到酒館里喝上一杯酒,這已經成為他的一個習慣。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別了妻兒後,又徑直走向酒館。沒有走多遠,他感覺有人跟在他的後面,當他轉身時,發現他不滿8歲的兒子正踩著他留在雪地上的腳印,並且興奮地說:「爸爸,你看,我正踩著你的腳印!」孩子的話使他為之一振,心想:「我要到酒館喝酒,兒子卻在跟隨我的腳印!」從那天起,他改掉了每天早晨喝酒的壞習慣,再也不光顧酒館了。
有道是,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學生,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是給學生無言的教育。因為在小學生眼裡,自己的老師是神聖的,永遠是學生模仿和學習的對象,老師的舉止經常滲透於學生的言行。比如,許多學生衛生習慣差,果皮紙屑隨手亂扔,教室里、操場上有了垃圾,同學們卻視而不見。那麼我校的教師們身體立行,從自身做起,伸伸手、彎彎腰,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在平時的小事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同時,組織班隊會展開討論,亂丟垃圾的害處:不但影響校容、校貌,而且還容易滋長寄生蟲、病菌,漫延、傳播傳染病等,會給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使學生們在認識上有所改變,進而落實到實際行動中,逐漸養成無論在操場上、還是教室里、還是在大街上,看到地面上的垃圾就隨手把它揀起來的良好衛生習慣。久而久之,同學們就會感受到保護環境和愛護環境的快樂,也就是伸伸手、彎彎腰,舉手之勞而已。同時還會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帶動每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使全社會的公民都能養成一個良好的衛生習慣,從身邊做起,保護環境、愛我家鄉,提高和增強全社會公民的環保意識。
四、 建立家、校、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路
在養成教育工作中,可以說,學校是養成教育的主陣地,家庭教育是養成教育的第一課堂,社會是養成教育的第二課堂,更是養成教育成果的展演舞台。
首先是學校與家庭的結合,溝通家長和學校的情感。通過家訪、家長學校、家校互動卡及家長座談會等對家長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家庭教育我校提出明確的要求和作法:如讓孩子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不讓孩子沉溺於游戲和進游藝廳、讓孩子學會自理、對來客要有禮貌、不亂花錢、不亂吃小食品等,在學校里老師嚴格要求和規范學生,學生放學回家後,明確告訴家長也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不斷督促和強化中,防止他們壞習慣的滋長。這樣,家長和學校在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方面就達成了共識、達到了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進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學校與社會的結合,我校積極協調與社會的關系,定期邀請相關的領導、模範人物來校做報告,開展幫教活動;同時聘請校外輔導員做法律知識講座和交通安全教育講座。進而要求學生:在校爭做好學生、在家爭做好孩子、在社會爭做好公民;讓學生逐步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並在此基礎上積極組織學生到社會上去參觀、去實踐、去體驗,使學生在實際體驗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如組織學生參觀農民畫館、南照山烈士陵園、北大營軍營,到社區、到街道參加公益事業勞動等,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不但增強了社會的責任感,而且還培養了他們的公共道德觀。
五、 樹立先進典型,促進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
在養成教育中,樹立先進典型,以榜樣的力量引領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意或無意對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表揚和暗示,促使同學們產生強烈的榮譽感,進而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自覺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統一。比如:開展「優秀少先隊員」評選、「文明守紀好少年」評選、「班級紀律衛生流動紅旗」的評選、「爭當安全小衛士」、「爭當衛生小標兵」等活動,以這樣的方式促進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在榜樣的感召下,促進了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當然,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還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育和規范中,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力求做到:了解每一位學生、關愛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賞識每一位學生。對於犯錯的學生,不妨給他一把椅子,聽他一次傾訴、給他一份關愛、送他一份寬容、給他一點理解、送他一份期待。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為學生的成功人生鋪路。投稿單位:第二實驗小學作者:王啟軍審核:韓曉麗

⑤ 在背誦習慣養成的過程中,學生存在的問題有哪些,如何解決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是什麼

1.問題的提出
1.1選題的意義
在學校里,學生的個性與習慣存在很大的差異。有的懶惰貪玩,不愛學習;有的聰明但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無視校紀班規,蠻橫放肆,語言粗俗……這些不良現象極大地影響和制約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作為教育人的主陣地——學校,要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改變學生不良習慣、培養良好習慣的重任。
1.2研究價值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地說,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兒童時期,既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也是最佳期。「以良好的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兒童教育最核心的任務。」我們認為,良好行為習慣的積累與深化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礎和外在標志,而健全的人格則是良好行為習慣的升華和結晶。因此,如果小學生在兒童時期養成了一系列學習、做事、做人方面基本的良好行為習慣,必然終身受用,成為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說,良好的習慣是人不斷進步的動力源泉。
2.課題的界定及內涵
2.1關於習慣:對於「習慣」這個概念,國內外許多學者都有所論述,在本課題中,我們採納我國兒童心理學家朱智賢教授的論述,即習慣是人在一定的情境中自動化地去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或傾向。它既是個體的重要屬性,也是群體的重要屬性。在一定條件下兩者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也就是說,個體可以從群體中習得某些習慣,同時個體的某些習慣也可能會轉化為群體的習慣。
2.2關於良好習慣:在本課題中,我們依據習慣對於人的價值和作用,將其分為良好習慣和不良習慣。良好的習慣是指對人的學習、工作、生活等起積極
作用的,適應人的正常需要,且對人具有正向價值一類的習慣。不良習慣則相反。考慮到良好習慣的外延極其廣泛,而課題研究必定有所側重,因此,本課題研究的良好習慣主要是指能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發展的一些基本的行為習慣。
3.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
3.1研究目標:
(1)以塑造健全的人格為核心,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發,探索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方式、途徑和措施。
(2)通過課題研究,推進我校學生的養成教育,提升教師的執教能力。
3.2研究內容(含子課題設計):
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策略研究;
小學生做事習慣養成的策略研究;
小學生做人習慣養成的策略研究
3.3主要觀點
課題將如何做人、做事和學習具體化為一系列習慣,並通過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實踐來進行培養。在做人方面,課題強調的核心理念是「培養愛心」,體現為「有真愛,負責任,明禮誠信和樂觀豁達」。在做事方面,課題強調的核心理念是「規則意識」,體現為「遵守規則,做事有計劃,善於合作,毅力頑強,求新求異」。在學習方面,課題強調的核心理念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體現為「基礎扎實,掌握信息,學用結合,善於思考,科學用腦」。這些良好習慣都需要在小學生日常行為中培養。
3.4創新之處
本課題將著眼小學生的日常行為,著重進行有關小學生在學習、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習慣的研究與實踐以及不良習慣的矯治,以使小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養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學習方面的良好習慣,從而為小學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礎。
4.研究對象及方法
4.1研究對象為我校一至三年級全體學生
4.2研究方法:主要採用文獻檢索法、行動研究法、群體研究和個案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方法
5.研究的過程和基本做法:
5.1研究思路
課題組通過調查研究和教育理論的學習,發現小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大約是一個量變(認知)——質變(形成)——新的量變的過程(鞏固發展)。因此我們在實踐中按以上變化規律,按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統一要求,全面規劃的前提下,針對各年級提出不同要求,分解出子課題,有目的地實施培養計劃。
5.2研究方法 說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實際鍛煉法、榜樣示範法、修養指導法、定期評價法,輔助方法是調查研究、個案研究和理論研究等方法進行研究。主要遵循正面教育的原則、系統性原則、活動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等研究原則,取得了效好的研究成果。
5.3本課題研究時間為2年度(2012.3-2014.12)。課題總體上分為三個階段,按照年度進行。
第一階段為課題調查階段,時間為2012.3-2012.10。為了全面了解我校學生的行為習慣現狀及特點,研究小組組織各課題組教師運用問卷調查、訪談、觀察等方法對全校學生進行了多次不同角度的調查分析。對學生中不良行為突出的學生進行觀察和調查研究,對家長進行訪談,以了解學生的成長及家庭教育和先前學校教育的情況。通過這些調查分析,老師們掌握了學生的基本情況。與此同時,我們還邀請我校一部分經驗豐富的中老年教師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在全校范圍內介紹自己在多年的工作中積累下來的經驗體會,供課題組成員學習參考。在廣泛調查、學習的基礎上,課題組成員制訂研究方案,並開展研究措施的探討,為課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階段為課題的實

⑥ 如何加強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人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抓好最初的行為習慣教育尤為重要。他們都剛剛離開幼兒園、學前班,所以一開校,就要求他們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做的過程中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具體是這樣做的:
1、抓早:就是對於剛剛入學的低年級小學生的不規范行為及時的引導教育。這就得我們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所謂「眼到」就是要善於發現班內的一些問題,對於每一個學生一天的精神狀態怎樣,學習熱情怎樣,必須做到心中有數,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了解每一位學生,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這樣當學生突然有一些細微變化時,就會及時發現,並根據不同情況,對症下葯,使學生的缺點能夠得到及時糾正。
所謂「嘴到」並不是指一味地「嘮叨」,而是發現了某一位學生的進步就要用贊揚的口吻,親切的動作(如摸一摸頭、拍一拍肩、拉一拉他的手),對這位學生的細微進步給予肯定,這樣學生的心理就會滿足,感受到老師的「親與愛」,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親切的話語往往能激起學生奮進的火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謂「心到」,就是當發現小學生中出現不良傾向時,要反應快,及時想出處理問題的辦法。一定要沉住氣,要以正面引導為主,切忌大動肝火。例如:有一天,升國旗時,好多同學竊竊私語,沒有行注目禮,我用嚴肅的目光掃了一眼,他們意識到了,趕快站好了。回到教室後,我告訴他們:升旗時一定要嚴肅,眼睛緊盯著看冉冉升起的國旗,表示我們在向國旗行注目禮。
2、抓嚴:就是嚴格要求、嚴格訓練,訓練就要有個「狠」勁,要不見實效不收兵。首先,紀律要嚴格,要專門選出責任心強的同學,擔任紀律檢察長,嚴格考勤制度,組織好紀律,每周公布一次,由同學們互相監督。其次,學習嚴要求,經常與任課教師聯系,了解學生各科的學習情況和課堂聽講情況,及時找有問題的學生談話,耐心幫他們找原因,給他們提要求,促其進步。再次,衛生常檢查。班主任或班委會成員不定期抽查,對衛生差的組,我們的說法是他們能力不足,責任心不強,急需培養,其實也就是罰他們把教室里所有的臟物揀干凈,還要扣除組內的分。但我們的學生畢竟年齡還小,不能一股腦兒要求他們這也應該做好,那也必須做到,我一般要求每周做好一兩個方面,然後再利用晨會、班會、課間休息時間跟蹤指導,強化訓練。尤其注意配合學校所安排的系列教育活動,如「文明禮儀伴我行」「心理健康教育」「環保在我身邊」等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這樣學生就會從不自覺行為先向自覺行為轉化,養成習慣,自然就會達到自動行為。同時,良好的班風就會初步形成。
3、抓好:根據我們的學生年齡小,好勝心強的特點,可以把競爭機制引入班級管理中,在班級形成一種競爭氛圍,自己和自己要競爭,自己和別人也要競爭。既要善於超越自我,又在勇於超越別人。學習成績要競爭,體育活動要比賽,朗讀,背誦,交作業,保持衛生等都要競賽,以小組為單位,參取積分制,由組長、各課代表、班長記錄每個學生,每個小組的得分扣分情況,每周一小結。對表現好,積分多和進步大的學生,進行及時表揚、鼓勵。這樣做,目的就在於鼓勵學生都振作精神,積極進取,開發他們的潛在能力,促使他們努力學習,認真做事,誠懇待人。
4、抓配合:眾所周知,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是密切相關的。同樣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單靠班主任單槍匹馬是不行的。必須要爭得家長的密切配合,了解學生的情況,聽取家長的意見,與家長同心合力,共同教育。如經常和家長聯系,了解孩子在家裡是不是聽家長的話,是不是隨手亂扔臟物,會不會整理自己的小書包,回家後,是不是先做作業,再玩,會不會亂撕作業本,會不會注意安全,走路靠右,過馬路走斑馬線等,使其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都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養成教育是提高學生思想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的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⑦ 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策略研究存在主要問題有哪些

1.問題的提出
1.1選題的意義
在學校里,學生的個性與習慣存在很大的差異。有的懶惰貪玩,不愛學習;有的聰明但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無視校紀班規,蠻橫放肆,語言粗俗……這些不良現象極大地影響和制約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作為教育人的主陣地——學校,要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改變學生不良習慣、培養良好習慣的重任。
1.2研究價值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地說,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兒童時期,既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也是最佳期。「以良好的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兒童教育最核心的任務。」我們認為,良好行為習慣的積累與深化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礎和外在標志,而健全的人格則是良好行為習慣的升華和結晶。因此,如果小學生在兒童時期養成了一系列學習、做事、做人方面基本的良好行為習慣,必然終身受用,成為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說,良好的習慣是人不斷進步的動力源泉。
2.課題的界定及內涵
2.1關於習慣:對於「習慣」這個概念,國內外許多學者都有所論述,在本課題中,我們採納我國兒童心理學家朱智賢教授的論述,即習慣是人在一定的情境中自動化地去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或傾向。它既是個體的重要屬性,也是群體的重要屬性。在一定條件下兩者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也就是說,個體可以從群體中習得某些習慣,同時個體的某些習慣也可能會轉化為群體的習慣。
2.2關於良好習慣:在本課題中,我們依據習慣對於人的價值和作用,將其分為良好習慣和不良習慣。良好的習慣是指對人的學習、工作、生活等起積極
作用的,適應人的正常需要,且對人具有正向價值一類的習慣。不良習慣則相反。考慮到良好習慣的外延極其廣泛,而課題研究必定有所側重,因此,本課題研究的良好習慣主要是指能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發展的一些基本的行為習慣。
3.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
3.1研究目標:
(1)以塑造健全的人格為核心,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發,探索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方式、途徑和措施。
(2)通過課題研究,推進我校學生的養成教育,提升教師的執教能力。
3.2研究內容(含子課題設計):
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策略研究;
小學生做事習慣養成的策略研究;
小學生做人習慣養成的策略研究
3.3主要觀點
課題將如何做人、做事和學習具體化為一系列習慣,並通過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實踐來進行培養。在做人方面,課題強調的核心理念是「培養愛心」,體現為「有真愛,負責任,明禮誠信和樂觀豁達」。在做事方面,課題強調的核心理念是「規則意識」,體現為「遵守規則,做事有計劃,善於合作,毅力頑強,求新求異」。在學習方面,課題強調的核心理念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體現為「基礎扎實,掌握信息,學用結合,善於思考,科學用腦」。這些良好習慣都需要在小學生日常行為中培養。
3.4創新之處
本課題將著眼小學生的日常行為,著重進行有關小學生在學習、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習慣的研究與實踐以及不良習慣的矯治,以使小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養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學習方面的良好習慣,從而為小學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礎。
4.研究對象及方法
4.1研究對象為我校一至三年級全體學生
4.2研究方法:主要採用文獻檢索法、行動研究法、群體研究和個案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方法
5.研究的過程和基本做法:
5.1研究思路
課題組通過調查研究和教育理論的學習,發現小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大約是一個量變(認知)——質變(形成)——新的量變的過程(鞏固發展)。因此我們在實踐中按以上變化規律,按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統一要求,全面規劃的前提下,針對各年級提出不同要求,分解出子課題,有目的地實施培養計劃。
5.2研究方法 說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實際鍛煉法、榜樣示範法、修養指導法、定期評價法,輔助方法是調查研究、個案研究和理論研究等方法進行研究。主要遵循正面教育的原則、系統性原則、活動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等研究原則,取得了效好的研究成果。
5.3本課題研究時間為2年度(2012.3-2014.12)。課題總體上分為三個階段,按照年度進行。
第一階段為課題調查階段,時間為2012.3-2012.10。為了全面了解我校學生的行為習慣現狀及特點,研究小組組織各課題組教師運用問卷調查、訪談、觀察等方法對全校學生進行了多次不同角度的調查分析。對學生中不良行為突出的學生進行觀察和調查研究,對家長進行訪談,以了解學生的成長及家庭教育和先前學校教育的情況。通過這些調查分析,老師們掌握了學生的基本情況。與此同時,我們還邀請我校一部分經驗豐富的中老年教師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在全校范圍內介紹自己在多年的工作中積累下來的經驗體會,供課題組成員學習參考。在廣泛調查、學習的基礎上,課題組成員制訂研究方案,並開展研究措施的探討,為課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階段為課題的實施和實驗階段,時間安排為2012.10-2013.8。主要工作是根據學生年級特點全面開展子課題研究,進行個案追蹤與訪談、理論研討、指導與培訓,推廣成功經驗等等。具體措施如下:
一、建設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師生、親子關系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親子關系,能給學生以寬松、尊重、支持和鼓勵的發展空間,促進其良好行為習慣的健康發展。為此,我校十分重視教師健康心理的培養。首先從學校管理入手,我們注重實施人性化管理,注重對教師的人文關懷,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建設健康文明的人際關系;其次,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們注重引領教師的健康心理和行為,還特地請來了新東方校長對全體教師進行了積極心態的專題輔導,幫助教師較好地建立起了健康的心理和樂觀的生活態度;第三,我校在全體三至五年級學生中,廣泛開展了「老師,我想對您說」書信訴衷腸活動,鼓勵學生把自己最想對老師說的話,通過紙筆傳遞給老師。透過稚嫩的筆觸,很多老師讀懂了學生的心靈,他們運用各種方式與學生進行了心與心的溝通與交流。我們可喜地看到: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親密和諧了。
二、營造良好的班級心理生態
研究中,我們發現學生個體的諸多習慣,如人際交往、競爭與合作、遵守規則等,有賴於一定的群體生活環境,並通過適合群體與個體需要的集體活動,以及自身的實踐活動來習得。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小學生模仿力強,但是非觀念薄弱,易於接受群體行為的影響。因此,我們以營造良好的班級心理生態為切入口,為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提供實踐與生長的土壤。
首先,建設良好的人際環境。我們努力構建師生之間的民主平等文化,同伴之間的真誠友愛文化,以及任課教師之間的團結協作文化。同時,將更多的書籍放入教室,使教室成為充滿文化氣息的地方,教育在不知不覺中進行。
其次,我們為更多的孩子創設崗位。班級內開展幹部輪換,做到重點崗位競爭上崗,一般崗位輪流上崗。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我們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如:班級制度的制訂,活動的開展、事務性工作的處理,包括人際矛盾的解決,我們都注意讓更多的孩子從被動接納到主動參與,有意識地給予孩子更多的權利與機會,讓他們充分地發表意見,自己去選擇、設計與管理,讓每個孩子都有實踐與鍛煉的機會。
當然,良好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嚴格的訓練。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在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中,我們努力貫徹「人格化訓練」的理念。所謂人格化訓練,就是在習慣培養的過程中,我們以健全人格為核心目標,注意觀念與情感的培養,使學生對每一個好習慣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從而「曉之信之踐之」。
另外,每學期學校都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體活動,如體育節的集體跳繩比賽、踢毽比賽、接力賽跑、長跑比賽,讀書節的知識競賽、科技節的航模比賽、勞動節的技能大賽等。在活動中,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在享受快樂的同時,更多地磨練了意志、健全了心智。團隊精神、合作意識、讀書、勞動、創新意識等良好的心理品質逐漸形成,並逐步外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三階段為課題的驗收和總結,時間預計在2.13.8—2014年,主要工作是驗收子課題,總結和評定實驗成果,發布研究報告,推廣科研成果等。
5.4、階段性研究成果
1、提升了教師的研究意識、研究能力和團隊精神
2、創設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增強了師生的心育意識
3、推動了學生素質的整體提升,一部分特殊學生得到明顯的轉化
4、結題報告《小學生行為養成教育的研究結題報告》,教師的論文集 個案分析
6、課題研究的事實依據
6.1本課題紮根於學生,圍繞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分年級展開研究。我們在研究過程中,著重培養小學生養成做事、學習、做人等方面的好習慣。這三個內容在子課題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是循環漸進、互有交叉、螺旋上升的。
本階段,明確課題實驗的目的,減少了行為習慣培養時較大的主觀性、盲目性和隨意性。通過引導學生直接參與多種實踐活動方式強化學生好習慣養成的方法。豐富有趣的活動是兒童認識世界、模擬改造世界的一種重要途徑和手段。充分注意學生的需要和興趣,給他們創造適合他們養成好習慣的機會與條件,如:組織開展「一幫一,一對紅」活動,將習慣好的學生與習慣差的學生結對子,使習慣差的學生在習慣好的學生的幫助下養成好的習慣。另外通過課堂教學,「習慣養成」專題活動,「小崗位活動」,並利用班隊會等活動進行有計劃的訓練,讓學生在有意與看似無意的訓練之中培養好的習慣。總之,本課題的研究立足於學生,通過老師的觀察,活動的設計幫助學生矯正不良的習慣,並努力踐行真實、科學的案例,讓小學生在一系列的活動中規范做事,學會做人。
6.2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本課題由市級科研骨幹任課題承擔人,課題承擔人參與了多個課題的研究,在各個課題組中積極參與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實施,並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推廣研究的方案。我們這個研究團隊都是由市、區骨幹組成的,既有扎實的教學經驗,又有創新的活力,而且其中四位老師都有大循環教學的經驗,對學生在學習、行為習慣方面都有自己的培養計劃和實施的經驗,所以能夠將課題順利完成。
本次課題所需要用到的研究資料,如理論書籍類,均可從校圖書館、省圖書館借閱參考。我們團隊的成員中有一位為現任微機教師,她利用搜索引擎為大家找尋了全國、世界各國小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方案,為我們的理論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料。我們還建有自己的博客,組員及其家長進行交流討論,大大豐富了我們的研究資料。一線老師負責提供研究的案例,我們利用Q群、博客等平台對案例進行剖析,再由相關子課題的老師負責撰寫。
學校調撥充足的研究經費,為課題組成員按排必要的研究時間。還可以調動其它因素輔助課題組開展研究活動。在學校領導的幫助下建立學校專題研究資料庫。總之,本課題組具備完成研究任務的主客觀條件。

⑧ 加強學生習慣養成管理有什麼建議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育人為本的觀念,遵循學生的認知和成長規律,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核心,以養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為基礎,以豐富的活動為載體,從細節入手,從小事抓起,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方法培養學生文明禮儀習慣、良好學習習慣、健康生活習慣、安全行為習慣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育人質量。
二、目標任務和主要內容
通過加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在學校做一個守紀律、愛學習、會學習的好學生,在家裡做一個有孝心、會自理、擔責任的好孩子,在社會做一個明禮儀、知榮辱、守公德的好公民。
我縣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要以《中小學學生守則》和《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基礎,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習慣養成。
1.文明舉止。加強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和誠信教育,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摒棄假惡丑,不斷提高學生道德修養。著重培養學生遇見師長、同學、朋友能主動問好;說話文明、舉止得體;在公共場所或參加集體活動講究秩序、主動排隊等良好行為習慣。
2.健康生活。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摒棄不良的生活習慣。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抵抗挫折、克服困難的能力。教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著重培養學生早睡早起;合理飲食;勤洗澡、勤換衣;不亂扔垃圾、自覺維護公共衛生;勤儉節約,主動拒絕小攤小販商品;穿著得體,不奇裝異服、不留怪異發型、不染發;
勤做家務,積極做力所能及的事;心態陽光,積極鍛煉等健
康生活習慣。
3.安全自護。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加強安全管理,認真開展安全知識教育,組織開展安全演練活動,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識,形成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防範能力。著重培養學生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不爭搶,主動禮讓;不玩火、不玩水、不玩電;妥善保管好物品,嚴防丟失;自我保護意識強,不隨便輕信陌生人等安全行為習慣。
4.有效學習。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注重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展。著重培養學生科學預習、規范書寫、廣泛讀書、積極思維、快速記憶、大膽講演、熱烈互動、踴躍表達、主動學習、愉快學習、積極探究、大膽質疑、自我檢測等良好學習習慣。
各學校要根據學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學校文化傳統等實際情況,研究制訂學校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具體目標和具體內容。

三、實施途徑
(一)突出學校教育主渠道。學校是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主陣地。要牢固樹立「育人」理念,將教書育人落到實處。要以學生日常生活為源,從小事做起,將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納入學校課程、融入學校生活。要著重培養學生文明禮儀習慣、健康生活習慣、安全行為習慣等。要切實加強教學方式的轉變,注重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充分發揮共青團、少先隊和社團組織在養成教育中的陣地作用,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養成教育活動,加強對學生基本行為習慣的訓練,不斷鞏固養成教育成果,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的固化和定型。要開展課題研究,探求適應學生身心特點、認知規律和旨在培養其良好行為習慣的途徑和方法,力求在理論上有所創新,在實踐上有所突破。
(二)形成家校育人合力。要辦好家長學校,廣泛開展家庭教育宣傳,推廣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堅持和完善教師家訪制度,定期召開家長會,通過網路、電話等多種形式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聯系,了解各種家庭背景下學生不同的行為習慣基礎,增強養成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注重學生、家長的行為體驗,舉行學校開放日、小手拉大手等活動,讓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合力。
(三)溝通協調社會教育。要充分整合和挖掘社區各類教育資源,不斷拓寬教育的途徑,主動爭取社區、工青婦、關工委以及各有關部門的支持與配合,引導全社會關心和參與學生的養成教育,調動一切有利於青少年成長的積極因素,為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要以社區為舞台,關注和指導學生假期和雙休日的生活,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課外活動和公益活動,引導學生從小樹立公民意識,自覺遵守社會公德。
四、推進策略
(一)注重實踐,開展豐富教育活動
注重活動實踐,在活動中培育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各學校要利用班會、晨會和團隊會等組織學生學習《中小學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規章制度和常規要求,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根據不同時期、不同需要,確立一個主題,宣傳一個觀點,培養一種行為習慣,一項一項地抓養成。可以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將養成教育內容進行分解,一個一個地抓落實。可以開展「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主題系列教育活動,如組織徵文、演講、宣傳板報、手抄報、情景劇等比賽,開展承諾簽名活動,發動學生調查身邊的不文明行為並開展討論,剖析這些行為的危害和形成的原因,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各學校還可以組織開展「行為習慣主題教育月」活動。如可將3月份確定為「文明禮儀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月」。組織開展「學禮儀知識、做文明學生」、「文明禮貌伴我行」、「爭做文明好學生」及文明班級、文明寢室、文明標兵等評比活動。也可以通過板報、標語、班會、文明禮儀知識講座、禮儀知識競賽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培養學生養成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知恩感恩、儀表端莊、舉止文明等良好習慣。可以將9月份確定為「學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月」。組織開展「我是學習的主人」、「爭當學習標兵」、「我讀書、我快樂」等活動。還可以利用開學等契機舉辦學習方法講座或學習經驗交流會,幫助學生掌握正確學習方法,培養學生主動發展意識、合作探究意識、問題意識,激勵學生勤奮刻苦、奮勇拼搏。
(二)強化管理,營造深厚育人氛圍
各學校要加強對養成教育工作的領導,把養成教育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來抓,把養成教育的任務分解落實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各個環節,形成全方位、全員性、多渠道抓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氛圍。要加強養成教育的制度建設,結合學校自身特點,建立健全學生集會、學習、生活、安全、文明禮儀等行為准則,同時建立相應的考核、獎懲等管理制度,把教育與約束、自律與他律、行為方式與心理品質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科學完整的管理體系,逐步使養成教育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要根據《中小學管理規范》的要求,切實加強學校常規管理工作,優化育人環境,使校園整潔衛生、秩序井然。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環境布置要體現養成教育主題,樓道、走廊、教室等要張貼與養成教育有關的圖片、標語、名人語錄、師生語錄,強化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讓學校成為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主陣地。
(三)健全機制,增強養成教育實效
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養成教育必須貫穿整個學校教育全過程。要建立開展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工作機制,增強養成教育的可操作性,講究工作藝術,注意工作方法,確保工作實效。一要建立、落實工作目標責任制。要明確各部門和教師的工作責任和工作目標,要將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與校長的自身發展結合起來,與教師的工作結合起來,不斷增強育人意識,提高育人的藝術水平。二要建立、完善活動推進機制。要加強「小課程」開發,將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與課程改革相結合,與校本課程建設相結合,努力使教育活動系統化、課程化。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成長的特點,制定教育規劃,確定不同階段的教育內容,突出重點、循序漸進、分步實施,使養成教育的實施做到要求層次化、內容系列化。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以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以很好的載體,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在自主管理活動中,培養良好習慣。三要探索、建立評價激勵機制。建立科學的學生行為評價和教師育人工作的評價制度。注重探索發展性評價制度與策略,逐步形成學生行為習慣評價體系和教師育人工作評價策略,激起學生健康生活、文明交往、主動學習的強烈願望,激發教師育人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注意將養成教育與評選優秀班主任、德育工作先進個人、「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以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德育常規工作結合起來,可以開展「行為規范示範學校」、「行為規范示範班級」、「行為規范示範學生」等評比活動,充分發揮典型的示範激勵作用。
(四)整體推進,形成養成教育特色。
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縣教育局將作為重點工作加強督查,並作為教育質量評估、督導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和評比表彰的一項重要指標。各學校要根據文化立校、特色發展的要求,結合實際制定《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實施方案》,並認真組織實施。要在實施過程中邊探索、邊總結、邊完善,逐步形成與本校實際相適應的,具有鮮明特色的養成教育模式,在推進過程中體現文化價值,提升學校品位,促進學生發展。各學校要注意收集保存好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過程性資料,加強信息宣傳,及時報送在養成教育方面的重要活動、經驗總結、影像資料等信息。縣教育局將每年評比表彰一批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並適時召開現場推進會,總結推廣經驗。各單位要以養成教育為突破口,整體聯動、共同提高、形成特色,努力開創全縣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⑨ 在中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方面,教育者應該注意什麼

一、循序漸進,逐步發展。
良好的學習習慣包含很多方面,它的養成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有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逐漸形成過程。所以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結合學生能力提高的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提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要求,使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由小到大,持續穩定地得到發展。如在小學低年級,要讓學生養成專心地聽、說、讀、寫,按時完成作業等簡單的切實可行的學習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水平的提高,知識的不斷更新,到了小學高年級和中學,就要在簡單的學習習慣基礎上逐步訓練養成高級的學習習慣,如大量閱讀的習慣、思考的習慣、學習反思的習慣、勇於創新的習慣等。
二、嚴格訓練,密切配合。
良好習慣的養成,必須依靠學生多次反復的實踐,並且對學生來說,應主要放在課堂上進行。小學生能力差,一些良好學習習慣易產生,也易消退,所以我們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增強學生「一心向學」的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不能只講要求,而應結合教學實際,精心備課,細心指導,反復訓練,認真檢查,嚴格督促,使良好習慣的養成融於課堂教學之中,同時在反復實踐和強化訓練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班與班之間的密切配合,步調一致。
三、家教聯合,注重方法。
1、給孩子制訂學習規范。父母要針對孩子的實際幫助制訂具體的家庭學習規范,如設計一個時間表,每天安排固定的時間讓孩子復習、預習功課、完成作業等,要求不完成學習任務就先不做其他事情,使孩子在家的學習活動有計劃、有規律,逐步養成習。
2、多關心、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父母每天應抽出一定時間詢問孩子的學習,了解孩子應該在家裡完成的學習任務,熱情幫助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使孩子感受到你時刻在關心他的學習。

3、以身作則,給孩子作榜樣。模仿是加強學習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對孩子來說,能否引起模仿,取決於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表現。因此孩子學習時,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應以身作則,自覺學習,如讀書、看報等,能與孩子一起討論問題,共同學習則更好。大人不應該一方面要求孩子專心學習,另一方面自己又在起勁地玩撲克、看電視、猜拳行令等。這樣既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又給孩子的過失留有借口:你都沒做好憑什麼嚴格要求我,使習慣培養為空話。
總之,只要我們持之以恆,發揮各方面作用,調動各方面的因素,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終會養成。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建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