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學校教育質量保障機制

小學學校教育質量保障機制

發布時間:2020-12-25 12:41:32

① 學校建立怎樣的質量提高激勵機制更加科學合理

問候朋友。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作為「人才孵化器」,學校辦學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人才質量的高低,而教師工作積極性的大小和教學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質量的高低.因此,在學校的全面建設和管理過程中,設計與建立一套科學的、高效的激勵機制,充分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教學潛能,是學校人力資源管理必須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一、科學的激勵機制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人力資源理論認為,人力資源是社會的戰略性資源,也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而激勵是教育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它是心理學的一個術語,是指激發教師發展行為的心理過程.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激勵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具體來說,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 混淆教師需求的「實質」.個體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滿足內心的某種需求.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求總是從低層次開始的,滿足了較低層次的需求後,就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目前我國學校管理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即把教師的需求首先假設為「經濟優先」,這一假設是不符合實際的,也沒有從教師需求的實質出發來看問題.總體而言,教師是一個知識群體,他們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對科學文化知識有著濃厚興趣,追求自由、民主、文明.職業與教育經歷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的需要具有與一般人不同的特點,那就是在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上所產生的成就追求與自我實現動機在他們的需要中佔有特別突出的地位.當然物質需要同樣不可或缺,輕視對物質需要的滿足是對教師人性的扭曲與誤解.但教師的物質需要總是包含著豐富的精神內容,教師總是強烈渴求與精神需要直接相關的物質需要.因此,教師的獨特性決定了他們的第一需求決不是「經濟優先」,而是「自我實現」.只有把握了教師需求的實質,才能很好地實現教師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和諧統一.
2. 現行的評價考核機制存在誤區.一是對教師的評價往往以偏概全.教師的勞動是復雜的,既有教學的,也有科研的,還有自身的專業發展等.但現行的評價制度往往忽視了教師工作的全面性,只進行單方面評價,易引起教師的不滿.二是在評價形式上走過場.部分學校管理者對教師年度考核的認識不夠,在評價考核中走過場,從而造成評價結果簡單、主觀、片面,並沒有達到實際目的.三是只重視眼前效應,忽略了對教師長遠發展的規劃.幫助教師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樹立正確的觀念,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程,受到許多因素制約,不能一蹴而就.如果在評價教師時只重短期教學業績,將會形成錯誤的評價導向.這不僅會對很多教師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也使很多教師錯失了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因此,對教師的評價應該是動態的,不僅要看教師當前的工作業績,更要注重其基礎和發展潛力.
3. 以物質激勵為主的激勵機制已成為激發教師的瓶頸.從人的本質屬性上看,物質需要既是人的第一需要,又是個體從事一切活動的主導動機.所以,把物質作為激勵的主要形式,也是很多學校願意採用的一種激勵手段.它主要包括正激勵和負激勵兩種形式.但從人的社會屬性上看,人不僅有物質需要,還有精神需要,單一的物質刺激已經不能滿足教師的要求.實際上,學校在使用物質刺激的過程中,耗資巨大,效果卻不佳,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
二、建立科學的教師激勵機制的對策
1. 構建新的激勵機制.物質激勵的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部分學校在使用物質激勵時過於平均,這是極不利於提高教師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的.在新一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單一的物質激勵已經不能滿足教師的要求,學校應該構建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作為專業知識性人才的教師更注重精神需求,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同時隨著社會競爭不斷加強,教師自我完善的需求也逐漸增強,因此,只有構建新的物質刺激與精神鼓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創設和諧的工作環境,才能使教師在適合的崗位上充分發揮自身潛力.
2. 創設適合不同類型教師的激勵模式.需求是因人而異的:女性教師對報酬較為看重,而男教師則更注重自身的發展;高學歷的人較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而學歷相對較低的人則更加看重物質利益.由此,學校的激勵機制也應當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在實際工作中,一般採用的正激勵手段有:工作激勵、榮譽激勵、尊重激勵、培訓和發展機會激勵等;而負激勵手段有:批評、降級、降薪、淘汰等,且要慎用負激勵.事實上,只要依據學校的現實狀況,更多地體現人文關懷,就能尋找到合適的激勵模式,從而使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使學校的發展目標得到創造性的實現.
3. 科學評價教師的工作價值.對於教師工作的評價,影響著教師的發展,甚至左右著教育的發展方向.建立健全的教師評價機制,是良好激勵效果的有力保障.因為評價具有導向、激勵、監督、調控等功能,合理有效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准能為教師的成長和發展指明方向,是教師自我發展的強大動力.
一是教師評價一定要體現公平、合理、科學的評價原則.評價既要體現出教師的教育教學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的高低,更要顯示出教師倫理道德水平、教育教學工作績效、教師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潛力.以何種方式顯示評價的結果也是決定教師評價成敗的關鍵,長期以來,學校的教師評價主要採用量化分值法、定性評價法和等次排序法三種形式來顯示評價結果,學校要根據自身實際確定.應當說明的是,形式本身無所謂好與差,關鍵取決於評價內容和目的,最終目的是要取得最好的評價效果.
二是改革現行的教師評價制度.現行的教師評價制度主要有兩種,即獎懲性評價制度和發展性評價制度.獎懲性教育評價制度是以獎勵和懲罰為最終目的的總結性評價,以管理人員為主導,動力是自上而下的、來自外部的.發展性評價是與教學過程並行的,並滲透於每一個教學環節之中.它非常重視對過程的評價與調控,達到促進發展與改進的目的.學校應順應國際教學評價發展的形勢和主流方向開展評價研究,主要的指導思想包括: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整合;評價功能由重視甄別轉向注重發展;重視評價情景的真實性;在對結果進行評價的同時也要注重把對過程的評價用於教學效能的核定.改革現行的教師評價制度,既不能只關注獎懲,而忽略了評價的根本目的;也不能只談發展,不注重發揮獎懲的激勵和約束作用.而應以發展性評價為主,以獎懲性評價為輔,評價中要特別重視結果的反饋,同時應將評價的結果適當地作為獎懲參考,促進教師的全面發展.
三是用辯證的觀點看待教師的工作績效.就目前多數學校對教師的評價現狀來看,雖然管理者一直強調評價一定要兼顧德、能、勤、績四個方面,但實際上評價的最終依據仍然是學生的考試成績,並以此對教師進行排隊,劃分出各種等級,還把這種評價結果與教師的升職、晉級、評優等掛鉤.於是,「優勝劣汰,獎優罰劣「」能者上,劣者下「」末位淘汰」等考評導向也隨之應運而生.這樣的評價,雖然在一定的程度上對學校的管理和教師的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與此同時也給教師的發展帶來了很多負面效應,造成了教師之間的相互攀比、相互提防、鉤心斗角,在知識、技能上相互保留.這樣的評價不利於教師的發展、教師之間的相互合作以及教師科研團隊的形成,從教師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講,也使得教師對學校評價產生恐懼感、厭惡感和逆反心理,形成敵對情緒.此外,還有可能增加教師的職業倦怠感,輕則使得某些評價結果不理想的教師情緒低落、工作積極性降低;重則導致一些教師產生焦慮、抑鬱的情緒,嚴重影響了教師的心理健康,從而最終影響教師群體優勢的發揮.學生的學習成績雖然與教師工作效果有確切的關系,但學生作為有自我積極主動性的受教育者,影響其成長的因素是多種多樣且極為復雜的.學生成績好與差,不是由教師單方面因素造成的,學生成績的好壞與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一一對應關系.學校不能完全憑借學生成績來對教師的工作業績進行評價,而要從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眾所周知,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有階段性的,他們專業發展的方向和水平也不盡相同,管理者必須要以辯證的觀點來看待教師的工作效果.
三、建立教師激勵機制應注意的問題
1. 遵循科學的激勵原則.激勵制度的科學性首先體現在原則的公平上,學校管理者在制定評價標准時,應聽取多方意見、博採眾長.學校管理者要在吸取多方面的有益的建議之後,經過深思熟慮精心制定一套被教師所認可的激勵制度.同時不僅要做到有法可依,更要做到有法必依,決不能讓制度隨人而變化.只有依靠公平、公正的評價體系才能激發教師的潛力,將外在的激勵力量轉化為教師自我發展的內部動機,最終使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充分提高,使教師的創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2. 發揮學校文化氛圍的激勵作用.學校作為知識文化的聚集地,它的教育者大多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具有較高文化水平的群體,他們一般對高雅的校園文化都有著強烈的渴求.而學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也就是用文化去塑造人,塑造的對象不僅包括學生,也包含了對教師的塑造.學校文化氛圍的塑造是學校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營造一種被大多數教師所認可的,以構建和諧校園為內容的,以新課程改革為主線的,以全面提升學校整體教育水平為目標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學校文化真正融入教師個體的價值觀時,才能促使教師把學校的目標與個人的目標有機結合起來.也只有這樣,校園文化才能真正發揮其激勵作用,真正促進教師發展,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
3. 創設和諧的評價激勵機制.構建和諧校園是學校建設的根本目的和教育發展的最終要求,也是我國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所謂和諧校園主要是指是以學校為紐帶的各種教育要素的全面、協調、整體優化組合,是以學校、教師、學生最大限度的發展為培養目的的整體效應.像其他社會活動一樣,教師的行為也是不斷通過評價反饋來進行調整的,教師的專業發展也要由制度來保障,和諧的評價制度既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催化劑,又是學校和諧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 對提高學校(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有什麼好的建議

有幫助請採納,謝謝:
區屬各中小學
為進一步提升我區中小學的辦學水平,全面推進我區基礎教育高質量、高水平的均衡發展,根據「教育教學質量年」的要求,結合我區實際,現就全面提高我區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工作全局,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宗旨,以教師隊伍建設為根本,以課堂教學為重點,以校本教研為基礎,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突破口,不斷完善教學管理體制,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建設教育強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目標要求
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質量立校」的辦學意識,以加強課程領導、聚焦課程實施,優化常規管理、有效教學研究、教育質量監控、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把質量意識落實到各項工作中,構建具有先進教育理念、完善的課程體系、發展性教育教學質量保障制度的辦學機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課程領導,優化課程文化。
1.進一步完善課程實施方案。學校課程是學校實現育人目標和特色發展的具體綱領和藍圖。各校要進一步明確辦學理念,依據學校的發展目標,科學規劃學校課程發展的願景,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實施方案,健全課程管理制度,豐富課程資源,形成校本課程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整合互動,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並進的課程結構,構建基礎性、拓展性和研究性功能並舉的多元學校課程體系。
2.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強化學校課程執行力。國家課程是實現國家培養目標的主要途徑,具有權威性、指導性和強制性。校長是課程實施的第一責任人,學校要正確處理好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者之間的關系,嚴格執行省、市頒發的課程計劃,開足開齊開好規定的課程門類,充分發掘校內外課程資源,為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提供課程保障。
3.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服務課程實施。教師既是課程的具體執行者,也是課程的創造者,學校要立足校內外的教育教學資源和學生的需求,在按要求實施國家課程的同時,利用自己的專業和非專業優勢,在學校的課程框架內,按課程的基本要素,整合各方資源,建立豐富的、有特色的社會力量資源庫,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可選擇的教育教學資源。
(二)落實常規管理,優化教育管理制度。
4.深刻認識抓好教學常規管理,對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意義。嚴格執行省、市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的相關規定,教育局適時開展中小學教學常規檢查、表彰活動。
5.加強教學常規的管理。各校要根據省、市教學常規管理的有關規定,結合學校實際,重新修訂教學常規管理辦法,細化教學「五個」基本環節的基本要求,一是要健全集體備課制度,嚴格備課要求,實現有效教研;二是要改進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三是要嚴把作業的批改與講評關,適度調節教學進程和調整教學行為;四是要開展有效輔導,採取「抓兩頭、促中間」的輔導策略,落實「培優」「補差」;五是要科學組織檢測,注重教與學的「診斷」與「矯正」。要加強「五個」基本環節的組織實施過程的檢查與反饋,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育教學行為,以精緻化的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學效益。
6.各校切實加強備課組建設,精心選配備課組長,落實組長責任制;要加強備課組活動的過程監控,從嚴落實集體備課流程 「教師預備、教師說課、備課組討論、備課組共享、個人加減」等五個環節,增強教師的團隊協作意識,提高集體備課的質量和效率。
(三)加強教學研究,優化教育教學過程。
7.加強校際間、區域間的合作與交流。教師進修學校、各校要進一步完善學校、片區和區級三級教研網路的管理辦法,健全公民辦學校片區帶動及片區負責校與學科教研組的協調機制;要堅持推行開放周制度和同類型課題協作研討制度,不斷創新校際間、區域間的協作交流機制,促進資源的共享與交流。
8.加強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教師進修學校、各校要加大教學改革的研究力度,加強對市區立項課題和學科微型課題研究的指導與管理;各學段要加大對課程目標如何達成的指導力度,通過開展「學科教學要求」的研究工作,幫助教師更有效地實施新課程;要加強新課程實施的總結與反思,採取有效措施,鼓勵、支持和指導教師開發課程資源,提高教師課程的執行力;要堅持組織開主題明確、針對性強、形式多樣的片區或區級有效性的系列研討活動,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9.加強畢業班和銜接問題的研究。加強對高初中畢業班教學工作的研究與指導,認真研究課程標准、教學要求和考試大綱等指導性文件,注重各類質量檢測的分析與反饋,組織畢業班教學經驗和教學資源的研討與交流,促進校際間、學科間相互取長補短。繼續開展以各學段「銜接」為主題的教師研修活動,從課堂教學、教材、學習方法等方面進一步深入開展幼小銜接、中小銜接、初高中銜接的探索,以點帶面,將中小學教育教學銜接研究不斷引向深入,積累和推廣各學段教育教學銜接的典型經驗。
10.積極關注非智力因素的效應。各校要積極探索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健康發展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管理機制,加大研究力度,採取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行和不斷優化全員德育的管理模式,積極化解非智力因素的負面效應,著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康的人格品質,為學生有效學習、快樂成長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保證和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③ 學校質量管理體系有哪些具體的實施方法

構建管理質量體系,學校應以改進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切入點,通過建章立制,開展教學質量評價和診斷活動,分析利用評價結果,獎勤罰懶,逐步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保障思想方法和體現教育教學質量保障思想的一系列措施引進學校管理體系,逐步構建高質量的教學管理體制。

加強學校質量文化建設

全面質量管理強調通過培養質量文化來實現質量的穩步提高。在學校培育和發展質量文化,是對質量保障系統的必然要求。為此,學校應針對學校的實際,利用各種機會,強調教學質量對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意義,明確質量是學校生存之本的信念,使全體教職工樹立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求發展的意識;大力進行校史教育,充分發揮校友中的佼佼者在祖國現代化建設的各條戰線所取得的優異成就對教職工和學生的積極影響,明確學校師生「在教學的各個領域均有優異表現」的教學質量觀;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為口號,確立不斷進步,不斷提高的質量管理指導思想,為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努力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形成有利於教學質量進步的組織文化氛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在影響教學質量的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首要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在於提高學校全體教師的素質。因為學校的一切工作都需要全體教師的參與、組織、落實,教師的道德素質,愛崗敬業精神,工作態度,工作能力是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決定因素。針對學校教師流動頻繁,青年教師居多的實際,首先注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下大氣力提高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道德素質和敬業精神,強化對教師質量意識和質量責任感的教育。其次,大力抓好教師的繼續教育(包括校本培訓),鼓勵和支持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積極參加自考、電大、函授等形式的學歷教育,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並對學有所成的教師給予獎勵,為學校的發展進行智力投資和人才儲備。第三,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研究教法,指導學法,努力提高教學能力。要求青年教師力爭用兩年到三年時間,實現從「教好一門課,帶好一個班」向「學有專攻,教有所長」的目標過渡,盡快成為學科教學的行家裡手。

優化教學過程管理

教學工作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重心,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渠道。在常規教學中,學校應注重優化教學過程管理,堅持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新課標準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點,積極構建新的教學模式。

(1)明確教學目標,突出綜合性;

(2)組織教學內容,突出系統性;

(3)改進教學方法,突出多樣性;

(4)加強學科聯系,突出協作性。要求各年級,各學科教師之間要加強溝通和協作,形成教育合力,力保各年級,各學科全面均衡發展,力戒偏科現象的發生。通過這些措施,促進教師的快速成長和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進而推動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加強教科研活動,實施科研興校

要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除繼續加強常規管理外,根本的出路就是教育科研,盡快在學校形成學教育,學科學,搞研究的良好氛圍,通過管理和科研兩條渠道,保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上檔次,上水平。為此,學校多年來重視加強教科研工作,要求每位教師在一學期中上一堂有價值的公開課,並由教研組、教導處組織聽課教師認真進行評議,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同時要求每位教師都要定期撰寫教學反思報告,自覺分析自己的教學思想、方法和效果,主動探究改進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鼓勵教師積極參加鎮、縣、市、省組織的教研活動,積極撰寫教科研論文,支持教師將其研究成果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努力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實行教學質量目標管理制度

學校根據學生知識實際,在教學中實行教學質量目標管理制度。

(1)實施分層優化教學:即在初一年級重點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對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盡快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實現中、小學教學工作的有效對接。在初二年級,全力夯實基礎,蓄勢待發。在初三年級,實行因材施教,培養、提高學生的能力,既使學生吃得了,又使學生吃得飽,吃得好,努力做到讓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

(2)實行單元目標教學法:即在各學科教學中,實行防檢結合,適時分析影響質量的各種因素並採取措施加以控制,盡可能把質量問題消滅在發生之前或產生影響前。同時在各單元結束時,進行目標檢測,了解、分析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予以矯正,不留缺口和隱患。

強化教學質量責任制

為了確保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學校根據質量目標,可建立縱向銜接,橫向協調的質量責任體系。

(1)對學校管理人員進行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增強教育合力,並要求班子成員一律先身士卒,深入課堂教學第一線,並保證以較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號召教師向我看齊。

(2)對教師實行學科教學循環制,這樣既明確了教師的職責,又減少了互相扯皮,推諉現象的發生。

(3)加強學校行政系統的質量管理責任,加大職能部門對教學質量的管理力度。教導主任、教研組長定期聽課,採集課程質量信息,了解各學科教學質量狀況,幫助教師診斷質量問題,共同探討改進的方法。

(4)建立學生質量反饋制度: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對改進教學質量的意見和建議,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學科教學質量評價和舉行學生、學生家長座談會等方式收集教師教學質量有關信息,鼓勵教師通過學生提供的質量信息改進教學工作。對工作責任心不強,學生、家長滿意度不高的教師,責令限期改正,必要時對其所授課程予以調整。

(5)制定質量考核獎懲制度,明確規定質量考核的范圍、標准、時間、方式和方法,獎懲細則和方法。

以上措施能極大地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形成以教學工作為主,以做好本職工作為榮,在教學崗位上出成績,出成果的良好風氣。學校還應以鼓勵質量進步、獎勵質量成就為導向的新的人事、分配製度的建立,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通過上述各項教學管理措施的實施,學校能夠逐步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管理的組織系統,形成以學校管理系統為依託,以科任教師為主體,以質量評價為主要手段的教學質量活動體系。營造出人人關注教學質量的校園環境,以保證教學質量不斷穩步提高的體制。

④ 如何推進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

1.堅持育人為本。綜合考查學生發展情況,既要關注學業水平,又要關注品德專發展和身心健康;既要關注共同基礎屬,又要關注興趣特長;既要關注學習結果,又要關注學習過程和效益。

2.堅持促進發展。更加註重發揮評價的引導、診斷、改進、激勵等功能,改變過於強調甄別和簡單分等定級的做法,改變單純強調結果和忽視進步程度的傾向,推動中小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出特色。

3.堅持科學規范。遵循教育評價的基本要求,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科學合理,評價過程嚴謹有序,評價結果真實有效,不斷提高評價的專業化水平。

4.堅持統籌協調。整體規劃評價的各個環節,整合和利用好相關評價力量和評價資源,充分發揮各方面優勢。協同推進相關改革,使各項政策措施相互配套,形成合力。

5.堅持因地制宜。鼓勵各地和學校結合實際,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完善評價指標體系,積極探索適宜的評價方式方法和工作機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評價模式。

⑤ 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評價包括哪些內容

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運用系統理論的概念和方法,把質量管理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的職能組織起來,對人才培養活動實行體制化、結構化、持續化的監控,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和診斷,形成的一個任務、職責、許可權明確又互相協調、互相促進的能夠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穩定的、有效的質量管理系統。具體落實到高校管理的實施過程中,主要包括教學目標體系、高校的課程體系、高校師資體系、評價體系等。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就要保障這些子系統的有效和諧發展。目前,高校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主要體現於對教學過程和質量的評價。在精英教育模式下,這種方法對加強高校的教學管理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隨著終身教育和大眾化教育潮流的到來,目前的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教學目標過於狹窄。知識經濟的到來,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多樣化、綜合化,但目前的高校教學目標卻僅僅局限於某一專業的范圍內,忽視了學生的綜合性發展。教學是培養人才的直接手段,我們應該在教學中確立多元化的目標,樹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目標,以適應變化和發展的社會。此外,目前的很多高校在辦學目標上沒有明確定位,盲目跟從,實行一刀切,將教學目標和培養目標相混淆,這都不利於保障教學質量。其二,教學質量評價過於主觀化。目前部分高校尚未建立符合本校實際的、具體的、科學合理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往往忽視客觀的評價指標。
在評價過程中主觀人為成分重,對教學質量的評價難以達到科學化、客觀化、公平化,影響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此外,在教學評價體系中,評價主體單一化。對教師教學進行評價的通常是高校的行政人員,這就忽視了學生和專家的作用,導致很多教師例行檢查與平時上課時狀態的不一致,這也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其三,教學過程監控的不平衡。目前高校教學質量的監控主要偏重於課堂教學,而忽視學生的課外實踐過程的評價;對教師的教學活動監控得較為嚴格,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監控較為鬆懈;對學生課內的專業知識考核比較重視,而忽視學生的道德素質和能力的考核。其四,教學內容過於單一。從「大教學,小課程」的觀點來看,大學的教學內容主要指高校各種形式的課程。從當今國內高校各專業的培養計劃、課程安排、選修課列表可以看出,我國高校的課程主要是集中於對學生專業課的訓練、學業成績的培養等顯性課程中,而忽視了隱性課程的學習和訓練,僅僅注重課程的分科性、專業性、文理分科等,沒有利用課程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其五,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高校教師是教學質量的直接負責人,然而很多高校教師憑借擁有多年的教學經驗,只忙行政,忽視教學,或者終日碌碌無為卻依然享受學校的高待遇。此外,還有很多高校為了節省開支,實行教師一崗多職,大班授課等,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我們認為,只有採用嚴格的賞罰升遷制度,不斷引進新的師資力量,才能保障為高校的教育教學注入新鮮血液。
二、構建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基本原則
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存在諸多的不足,在構建和完善教育保障體系時應遵循體系內部自身發展的趨勢特點,按照一定的原則來完成。高校教學質量保障的過程是全過程、全方位、全人員的科學管理的過程,具有系統性、協調性、動態性等特點,解決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應遵循這些基本的要求和以下的幾項原則:系統性原則。系統性原則指高校在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時,應系統全面考察與教學質量相關的各個要素和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使保障體系能包括對影響教學質量各要素、教學過程各環節進行有效控制的保障成分,並確保這些要素形成有機整體。貫徹系統性原則,主要把握三個方面:首先,一個有效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在構成成分上是完備的,能包括對影響教學質量的各個要素,體系中的制度規范也應該是明確的、全面的;其次,質量保障體系中的各項規章制度,不是孤立或是簡單的疊加,而應該是相互聯系的,應該使各組成部分相互補充完善;最後,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要具有通用性,一所高校所設置的院校、專業都比較多,且教學過程還具有動態性特點,因此在構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時要提取共同要素,使其具有公用性。
目標性原則。目標性原則指在構建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時,要緊緊圍繞質量控制進程,組織協調各種力量來實現教學目標。目標性原則是全面構建實施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首要條件。為此,一方面在質量保障體系中,要建立具體明確的定位機制,並制定相應的評價反饋機制,以預防目標的偏離;另一方面,要落實管理,從領導層、監督層到執行層,要層層明確職責、落實責任、權責分明,確保達到教學質量目標。持續性原則。持續性原則指的是高校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要以持續發展觀為指導思想,把握教學質量不斷改進、持續發展的本質,建立能及時反應教學質量需求和質量發展變化過程的質量體系。貫徹持續性原則,首先要堅持持續提高質量的發展管理觀,要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永恆的主體,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定任務。其次要注重教學的持續性,在教學過程中,各個階段、各門課程甚至各個教學環節都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在構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過程中,不能割斷彼此之間的聯系,應將各要素納入質量保障體系中,形成教學質量的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三、構建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主要策略
從以上對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概念界定來看,高校的教學質量不僅僅包括教學,還包括其他的子系統。所以,要構建全面完善的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就要抓住高校教學保障體系中的目標體系、課程體系、師資體系、評價體系等子體系。
(一)高校教學目標體系的建立高校教學質量的目標體系不但受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還受到高校在教育系統中的定位、辦學宗旨、辦學條件、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在制定教學質量的目標體系時,一方面要將終極目標和階段性目標相結合,在遵循國家的方針政策時,要考慮到一定時期內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走勢對高校培養的人才的特殊需要。所以,我們應根據學校的定位和性質,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建立全面、科學、合理的終極目標,然後再根據學校具體的教學計劃和發展規劃以及學校現階段的師資力量、教學設備的可用性、經費的投入將終極目標分割為不同時期的階段性教學目標。另一方面,要建立詳細的目標評價體系,及時反饋目標的實施運行情況,糾正偏離目標的教學行為。保證教學目標的有效運行,最重要的是將階段性的目標具體化,即制定各項目標所要達到的具體分目標。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核心內容是抓好教學質量的基礎建設,例如教室、師資力量、課程、科研項目等,應對各項目各階段應達到的目標進行分組責任制,使各階段的分目標有效落實,進而最終完成終極目標。
(二)高校教學課程體系的建立教學質量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線,課程體系是教學質量的重心,要提高教學質量就應建立高質量的課程保障體系,筆者認為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建立的:首先,改革課程目標。在設置課程目標上,將基本的學科知識與實踐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相結合,改變以往片面強調學科知識的觀念,有效開發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基礎學科知識、專業學科知識,也要充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文化修養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其次,改革課程的組織方式。傳統的高校課程模式一般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馬哲思修組成。我們看到,這些高校在課程的內容設置上只關注專業技能的培養,沒有顧及其他。另外,理工類大學的課程設置也沒有考慮人文、社會方面的課程,人文類院校也有忽視科普類課程的設置。在這種課程模式下培養的學生,知識結構的偏離使其不能適應當代社會對大學生應具備全面知識的訴求。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我們要避免文理分家的局面,將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結合,專業教育和基礎教育相結合;還要設置較多的選修課,實行學分制的課程模式,專業學科應精選培養大學生終身學習的基本知識和能力的課程,注重與生活的聯系,學會將所學內容服務於生活實踐。
最後,現行的高考制度也影響著高校的課程模式。不可否認,高考制度的建立為我國選拔了一批批的優秀人才。但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現行高考制度的弊端也日益凸顯。考試標准單一、錄取標准單一等都阻礙了素質教育的進程。改革現行高考制度的關鍵是改變單一的考試標准和錄取標准,實行多元化綜合性的考試錄取方式。這樣的錄取模式應該充分考慮到高考分數以外的高中階段的學習成績、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專長等,充分考量各層次、各類型學校對不同學生的差異性的需求。只有實行全國統一考試和各省、市、學校自主考試相結合的考試制度,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進入高校的課程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高校教學師資體系的建立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在於是否具有一流的教師隊伍。高校教學質量師資體系的建立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對教學工作的領導。教師隊伍的建設。「辦好大學,大樓需要,但關鍵是師資,是師資隊伍的數量和質量。」近年,大學擴招以來,師資隊伍越來越緊張。據統計,我國高校的師生比例是18:1,而世界標準的師生比例是14:1。如果按這個標准計算,我國高校還有近10萬專職教師的缺口。可見,採取有效的措施增加教師數量,培養專業教師是當務之急。積極鼓勵副教授以上的教師進講台上課,鼓勵在校碩士、博士生兼任輔導員協助教學,大力開展繼續教育,採取函授、自考等形式培訓在職教師的教學水平都是有效措施。此外,要強化教師責任制,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師考核評估制度,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激勵他們高質量完成教學科研任務。教學工作的領導建設。教學工作是整個高校工作的中心。高校不僅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教學的有效開展,更重要的是學校的管理者、決策者要加強對教學工作的領導,建立主管領導負責制,院系、處室、科研部門都要責任到位,一切工作都要與教學質量掛鉤,樹立「教育教學質量是第一要務」的理念。
(四)高校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影響高校教學質量的因素是多維度的,教學質量的評價包含教學的各個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學生成績的評價制度。從根本上說,教師的教學質量是通過所培養學生的質量來體現。學校對各類課程(包括專業基礎課、選修課、實踐活動課等)從選題、試卷送印、考試安排、成績評定管理等都應作出明確規定,以確保考核成績的公平公正。結合課程的特點採取不同的考試方法,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和終結評價相結合,在評價中注重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同時,我們還應對全校學生的學習成績情況進行統計,對一些課程進行重點分析,橫向和縱向進行比較分析。此外,對於研究型的院校,學校每學年應該按照學科的分類組成專家組,到各院檢查和驗收科研成果。
教師教學工作評價體系。教師教學工作評價體系的建立可以激發教師的教學興趣,培養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情感關系。教師教學工作評價的內容應該是多元化、多方位的,不僅包括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專業基礎知識科研能力等硬性指標,還包括教師的道德素質、人格魅力等。對於評價方式,可以採用問卷調查、專家評價、學生評價、網上評價等形式,綜合考評教師的教學工作。我們建議,評價的結果直接與教師的工薪、崗位聘任相掛鉤,使評價體系直接與實際相結合,而不是一紙空文。「國運興衰系與教育,教育興衰系於教學」,教學質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線與發展的源泉。高校的教學質量不僅僅是指學生的學業成績,還包括學生的道德素質的發展、教學設備的完善、師資力量的充足等。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最關鍵的是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從目標、課程、師資力量等不同的角度進行改革,改革傳統落後的部分,以保障高校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⑥ 如何構建中小學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建立國家教育質量標准體系。「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了建立國家教育標版准體系、研究制定適應權各級各類教育特點和規律、體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要求、可衡量、有針對性的教育質量標準的任務,這反映了我國在教育質量保障思路上的新進展,是教育「十二五」規劃一個重大亮點。制定國家教育質量標准體系,明確各級各類教育對質量的基本要求,是建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環節,也是實施教育質量管理和監測評估的基本前提,是提高教育質量的「綱」。按照規劃要求在「十二五」期間完成各級各類教育國家標準的制定,必將對我國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起到「綱舉目張」的促進作用。

私立學校的質量保障

民辦學校教育質量保障問題,事實上是討論如何提高民辦學校的辦學質量和效益。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對我們民辦教育能不能在教育資源國際化、市場化的條件下,求得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分三個方面和大家做一些共同討論。
關於民辦教育質量保障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徵,為什麼我們要提出一個質量保障這樣一個概念。質量保障不是一個宣傳,更重要的我們認為質量保障這一概念的提出,基於下面三個考慮:第一個考慮,對民辦學校來說,我想強調一個觀點,叫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因為從傳統意義上說,我們中國的民辦企業家都有一個通病,小富即安,我這個學校辦的不錯了,在當地很有影響,有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好象也是一個最好的學校。如果我們有這樣一種思想的話,那意味著民辦學校在走下坡路。在我們看來只是一時的標志,更好是永恆的追求,作為教育工作者,要追求今天比昨天做的更好。有人經常問我,一個人的壽命有多長?男性平均72歲,女性長些,平均74歲。我說在我看來,人的壽命如果抽象的看,和任何組織、學校一樣,只有三天,就是昨天、今天和明天。那我們學校質量保障,可以保障今天是最好的,保障我們明天做的更好。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一天比一天好,我認為在現代社會當中,不管是個人還是組織,要取得持續發展,這是一個基本的要點,同樣,我們都是教育工作者,我們教師都奉行一句名言,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但是,我可以說從現代社會發展來說,這句話已經落伍了,過時了,不成立了。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須是一條小河,一條小溪,就是長流長動的,在流動過程中,自我否定,自我更新,自我發展,自我提高,
但是,更要自身的努力,完善自身的管理機制和體制。原因在於市場在不斷地變化,市場也要更換,怎麼辦,那得要有機制保障,所以我們的觀念,即要靠外部支持,更要靠內部的努力,是建立這三個觀念基礎之上的。第一個觀念強調,最好只是一時的標志,更好是永恆的追求,保持我們學校要建立一種機制和體制,來促進我們學校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第二個觀念,教育是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的自身仍然存在著一個持續發展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強調綠色教育,建設綠色校園,也就是建立一種學校內部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和體制。第三個觀念,我們學校的發展,要依靠爭取外部支持,要依靠自己內在的努力。在這樣一個指導思想下面,教育質量保障有三個特徵,第一個特徵:自主性。換句話說我們不靠外部力量。我們雖然要應付行政檢查,求得外部支持,不然我們很難生存。但是,我主要是著眼於讓我們的努力來提高和保證質量。把質量看作是我們學校發展的生命線。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非常強調學校一種質量文化的建設。質量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所謂質量文化的核心是什麼,質量文化的核心,是一個觀點,兩個優先,三個全面。一個觀點:簡單講,質量是我們民辦學校的生命線,這是個最基本的觀點。兩個優先:教師和學生相比,學生優先,學校的一切工作圍繞著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這就是我們做為教育工作者對社會的一種承諾。我們把它當作自己的使命。所以,和學生相比,教師是第二位的,離開學生,我們學校要教師干什麼,回家。這是第一個優先。第二個優先,管理者、辦學者和教師相比。教師優先,這個我們有人可能想不通,我請他來的,我出錢的,為什麼他優先,請大家千萬注意,我們的教師是在教學的第一線,對我們教育來說是培養人的,培養人依靠的是教師。教師的水平,教師的質量,教師的凝聚力都是學校生存發展的關鍵。民辦學校如此,公辦學校也是如此。我們在華東師大教育學院提出,你們可以得罪書記,得罪院長,但你要得罪教師,對不起,請你下崗。一個學校靠誰,靠教授們在第一線工作,在第一線拼搏,才會有這個國家重點學科,哪個國家重點學科學校沒有教師,還要院長干什麼,沒意義,所以與管理人員相比教師優先。這是學校質量保障最基本的一個要求。為此,提出三全。第一,是全面質量觀,不僅看知識還要看能力,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全面發展。看你價值觀。第二個是,全院的參與,質量不是考提高,要靠全體員工,還有學生,依靠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保證教育質量,校長本事再大也不行。第三個全,全過程質量管理。質量貫穿於教育的全過程。從招生的第一天開始就和質量有關。不是只看畢業生,招生是個重要的環節,概括起來,說學校要有一種質量文化的氛圍。
教育質量強調的是診斷性,強調自我的反思,不斷的回顧,回頭看一看我走的路,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失敗的。成功的原因在哪裡,失敗的教訓在哪裡。通過這個原因分析不斷的總結。
激勵性,激勵調動人的積極性,幫助我們的學生,幫助我們的教師樹立自信心。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個心理學的原理。強化、表揚、肯定的批評要有意義。自信是學生成功的基礎。學校要提高對學生的期望。對教師的期望。前一段,我在福建的一所民辦學校考察,他們自己的定位是他們的學校是一流校舍,二流的教師,三流的生源。教育質量還不錯。我當時想,這樣的定位,這個學校是辦不好的。對自己進來的學生都沒有信心,學生都是灰溜溜的,看到學生的長處,他們父母都是企業家,從小就有企業家的氣質,不是其他學校所共有的。一開始就把自己的學生、教師作這樣的分析是不可取的,一下子就把一大批學生、教師放到二流、三流怎麼行呢?為什麼不能完成一流的校舍、一流的教師、一流的學生。最後要辦成一流學校呢?一下子把教師和學生都推向對立面。想要把學校辦成一流才是怪事?提高社會、學校、政府對學生和教師的期望,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和保證這句話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1997年2月,在一個施政報告當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美國教育質量,基礎教育質量其新的滑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長、學校、社會對學生沒有期望或者是期望不高,學生沒有自信,是導致教育質量滑坡的重要原因。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整個教育質量的提高,就是要強調教師、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堅持一種人本原則,激勵的原則。

閱讀全文

與小學學校教育質量保障機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