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班級安全工作計劃
安全工作關繫到師生生命的安危,是學校開展正常教育教學工作和保持社會穩定的頭等大事,為切實搞好這一工作,結合創建平安學校,構建和諧校園,認真貫徹落實各級教育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會議精神,落實安全教育內容,努力創造安全文明的校園環境。結合本班實際特製訂本計劃。1、活動安全:教育小學生遵守活動規則,不攜帶危險物品進行游戲(如:剪刀、玩具等尖銳物件),游戲中不做危險動作,不擅自離開集體,同伴間友好相處,互相謙讓,不擠不撞,不(打、推、咬、抓)人。2、飲食安全:進餐不吃不潔凈與變味發霉的食物,進餐時注意帶刺帶骨食物安全,以及乘熱菜熱湯時的安全事項。注意上下樓梯的安全。3、生活安全:教育小學生不動插座、電板,以防觸電,不將手指放在門、窗處,以防夾傷,注意不玩水、火、肥皂以及消毒物品,教育入廁小學生時不推不擠,以防撞傷、碰傷。4、葯品管理安全:請家長配合將需吃葯的的葯品小學生上寫明姓名、劑量、時間等,教師做好葯品管理工作,以免學生誤食。5、接送安全:做好家庭住址較遠孩子的記錄,並與家長聯系好接送方式。6、家庭安全:向家長宣傳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安全教育活動,請家長積極配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及家居生活安全與家居活動環境安全(如:燒傷、燙傷、觸電、中毒、摔傷等預防教育工作)。7、簡單自救方法識別特殊號碼的用途(如110、119、120),同時教育學生不可隨意播打這些號碼。熟記自家住址、電話號碼、父母姓名等,訓練引導(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識別方向,告誡學生不要輕信陌生人,若一人在家,不可隨意開門。遇到危險時,教育學生學會躲避(如:發生火災時的自救方法)。培養學生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學會自理。8、教師對學生能夠進行隨時隨地的交通安全教育,使其能夠配合班主任搞好全班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學生交通安全意識。
Ⅱ 小學安全教育工作計劃
班會目的: 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關注安全、關愛生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各種防範安全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消除學生安全事故隱患,使學生懂得在校園中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並能做到時時處處注意安全。班會時間:3月20日班會地點:教室班會內容:集體活動安全、上下樓安全、飲食安全、交通安全(小學生騎車安全)、預防甲流安全、防火安全。班會主持人:班主任班會過程:一、談話導入。二、組織學生游戲。三、討論:1、集會、升降旗、做操時,我們要注意什麼?2、上、下樓梯我們要注意什麼?不能在什麼地方玩?3、上廁所時應該怎麼做?4、學校里哪些地方我們不能隨便亂爬?5、什麼樣的食物不能吃?6、上學、放學路上我們要注意什麼?7、我們在教室里應該注意什麼呀?8、小朋友們知道能預防甲流感的方法嗎?四、拓展思維:你們知道防火的方法嗎?全班交流。五、學習安全歌謠。六、總結。
Ⅲ 小學一年級安全工作計劃
小學一年級安全教育工作計劃
以學校安全工作要求為基準,以確保學校財產、師生生命安全為目標,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人人有責」的方針,為進一步抓好安全教育工作,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提高安全意識,確保學生安全,把「安全重於泰山」的理念落到實處,切實抓好安全教育工作,特擬定本計劃。
一、提高安全意識,加強班級管理
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排除安全隱患,加強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安全教育。從小事做起,對學生曉之以理,從小事中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動之以情,在小事中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導之以行,引導學生遠離安全事故。
二、具體措施
1、利用班會時間,帶領學生學習《小學生守則》
、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及學校里有關安全教育的各項規定,增強學生學習、執行規范守則的自覺性。抓好學生的公共安全意識,切實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
2、圍繞「高高興興上學,平平安安回家」的主題,開展上放學安全教育。教育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上放學,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不在馬路上停留和玩耍,要在便道上走,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
3、強調課間文明休息,教育學生不在教室、校園里追逐打鬧;有次序地進出教室;沒有老師允許不隨便出校園;不攀爬籃球桿等危險的高處;不可從高處隨便跳下。
4、不能帶刀或其它尖銳器物等危險物品到學校,使用刀、剪等用具必須有家長或老師的陪同。
5、上體育課或課間休息時要避免運動受傷,在運動或游戲時,教育學生注意規則,按順序進行,避免碰撞;不做危險性游戲。
6、教育學生不在校園內外玩水、玩火。
7、上課時教育學生正確使用鉛筆,不用鉛筆戳同學;教育學生同學間要互相幫助、團結友愛、文明相處。
8、每天注意飲水衛生,教育學生不喝生水;
9、每天放學,任課教師及班主任要認真做好護送工作;
10、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及交通安全知識教育;
11、學生之間發生傷痛之事應立即去治療。
12、經常檢查電線開關、線路,保證正常使用;
13、經常查看校門口動態,使學生上學、放學安全,家長放心。
14、凡大掃除、勞動課,班主任親自在場,督促學生注意安全。
15、加強用電安全管理,冬季用煤、用火的管理,養成人走關門、斷電、滅火的習慣。
16、嚴禁學生結伙外出,嚴禁進網吧,嚴禁私自下河游泳。
http://wenku..com/link?url=Cfra5zkp416qgZzq72L_3sd4NJT5EpHEl9vzXxh-Zc_cPWPef--y
Ⅳ 小學安全教育工作計劃
一、確保學生交通安全
1、學校各班級要加強對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學校和班主任要利用每周學校集會和班隊會,定期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普及交通安全常識,教育學生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2、中小學生在就學往返途中,要在安全地帶行走,低年級學生(三年級以下學生)上學要由家長或其他成年人接送。
二、確保運動安全
學校和班級在進行各種體育運動時,務必做到運動前安全教育。誰舉辦,誰負責,層層落實,責任到人,確保運動安全。
三、確保勞動安全
1、學校和班級組織師生參加勞動技能訓練、學校勞動、班會公益勞動時,要加強勞動安全教育。教師要做好組織工作,講明注意事項,確保學生人身安全,野外勞動要防止蟲獸襲擊等。
2、嚴禁以任何形式、名義組織學生從事接觸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險品的勞動和容易造成學生被砸、落水、跌落等其它危險性勞動。
四、確保活動安全
1、學校、班、團、隊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校內和校外兩種,如游泳、活動課、社會實踐、旅遊、夏令營等),要建立嚴格的審批制度。小型校內活動經校長批准,政教處備案;大型鄉鎮內活動由總校部批准;大型鄉鎮外活動由縣文教局批准方可進行。
2、各種活動前必須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做好周密的組織工作,精心制定活動紀律,事先對活動路線、地點進行勘察,並由學校領導和教師帶隊,明確各環節職責。
3、學校和班級不得組織學生參加與教育無關的各種社會活動,如商業慶典、婚喪禮儀等。中小學不得組織超越年齡、生理特點和自我保護能力范圍以外的各類活動。
五、確保學生飲食衛生安全
1、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的《防疫法》、《食品衛生法》及相關法律、法規,樹立安全第一、服務第一、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的思想。學校要切實加強對從事飲食衛生工作人員的管理。
2、所有從業人員必須接受崗前培訓、做到持證上崗,並且定期衛生防疫部門體檢。
六、確保教學實驗安全
學校教務處要加強教學實驗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和危險品的保管。責任到人、定期檢查,實驗教師要確保學生按要求從事各種實驗。實驗教師必須牢固樹立安全規范操作思想,遵循安全守則,嚴肅認真地完成每一次實驗。
七、確保消防安全
1、學校要定期組織師生學習消防常識和自護自救常識,並有必要的學習內容、時間、場所和輔導人員。
2、學校要在公共場所配備必要的消防設施,微機室要配備1211型專用來滅火器,實驗室要配備一定的滅火設備。
八、重視管理失當安全
1、學校教職員工要遵守職業道德,為人師表,熱愛和關心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了解他們的心理、尊重他們的人格,科學施教。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中增強教育效果,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入耳入腦,禁止教師用簡單粗暴的辦法(如哄、攆、滯留等)解決學生事務,嚴禁體罰、變相體罰和侮辱學生人格的言行。
2、大力普及法律常識,使青少年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
九、確保學校治安安全
1、學校要成立治安領導小組,與村治保委員會或鄉鎮派出所建立協作關系,建立治保委員會,民警擔任學校法制輔導員制度。
2、學校和班級要切實加強校內治安管理,加強對學生法制教育和校規、校紀教育,嚴防學生之間因打架斗毆致傷、致死事件的發生。確保學生在校期間人身安全。
十、確保住校生安全
學校應定期召開住校生安全教育會議,對住校生進行經常性的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按照規定建立健全住校生安全制度,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預防和消除學校環境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當發生傷害事故時,要及時採取措施救助被傷害學生。
十一、建立安全與治安事故報告制度
學校和有關負責人對師生傷亡事故必須於第一時間報告鄉鎮總校部和教育局,對發生嚴重重大、特大交通、火災、校舍倒塌、食物中毒等安全事故,急需搶救的,除立即報告教育行政部門外,要及時上報當地政府、公安等部門,全力組織搶救,力爭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決不允許對安全與治安事故隱瞞不報,或因報案不及時延誤搶救時機、防止造成更大損失。
十二、對發生嚴重、重大、特大安全事故,要依法查處。
十三、違反上述制度,造成學生傷亡,構成嚴重、重大、特大事故的,依照有關規定,有關負責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十四、建立安全教育制度。每年3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為「全省學生安全教育周」。學校和班級應把安全與治安教育作為教育管理的一次經常性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把安全教育列為經常性教育內容。
十五、建立安全與治安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獎懲等項制度,對維護學校安全與治安工作取得突出成績的班級,要予以表彰獎勵。對發生嚴重、重大、特大安全與治安事故的班級,按照規定給予通報批評,取消三年內的評先評優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