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錢該怎麼花優秀教學案例及教學反思
品德與社會《錢該怎樣花》教學反思《錢該怎樣花》四年品德與社會中的一課,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中提出要學生了解花錢應該有計劃,合理的支出,把錢花在合適的地方。本節課的教學做到了以下幾點:一、活用教材。課前下發調查表,學生先填上自己想要的東西,回家後調查父母想要的,並把調查的內容填寫在調查表裡。學生通過課前的調查報告,體會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多種需求。但並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必須有所放棄,有所選擇。這遠比教材出現的三幅圖,讓學生觀察是不是人們所有想要的都能滿足更具有針對性。調查報告的使用,使教材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培養了自學能力。二、師生關系平等,充分給學生表達的空間。在進行教學的第二個活動時我提問: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特別想要的、特別喜歡的東西,可父母卻不給你買的事情?其他同學幫助他分析其中的原因。其中有一個男孩說:「他特別想要一雙旱冰鞋,可是父母卻不給他買。」他的夥伴說:「你媽媽不給你買的原因是怕你影響學習。」另一個夥伴說:「可能是他很貴吧。」男孩說:「不貴,只有30元錢。」我適時的引導:「既然不貴,為什麼媽媽不給你買呢?」一個女孩說:「怕是不安全吧!」一個學生說。我又問:「冰鞋必需買嗎?」「可以不買,要看家裡的經濟條件。」從他們的一問一答中,讓我看到了他們的童真,並為此而感到欣喜。在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其個性都得到了健康、自由的發展。人教版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錢該怎麼花優秀教學案例及教學反思
㈡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錢該怎麼花優秀教學案例及教學反思
品德與社會《錢該怎樣花》教學反思
《錢該怎樣花》四年品德與社會中的一課,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中提出要學生了解花錢應該有計劃,合理的支出,把錢花在合適的地方。本節課的教學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活用教材。課前下發調查表,學生先填上自己想要的東西,回家後調查父母想要的,並把調查的內容填寫在調查表裡。學生通過課前的調查報告,體會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多種需求。但並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必須有所放棄,有所選擇。這遠比教材出現的三幅圖,讓學生觀察是不是人們所有想要的都能滿足更具有針對性。調查報告的使用,使教材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培養了自學能力。
二、師生關系平等,充分給學生表達的空間。在進行教學的第二個活動時我提問: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特別想要的、特別喜歡的東西,可父母卻不給你買的事情?其他同學幫助他分析其中的原因。其中有一個男孩說:「他特別想要一雙旱冰鞋,可是父母卻不給他買。」他的夥伴說:「你媽媽不給你買的原因是怕你影響學習。」另一個夥伴說:「可能是他很貴吧。」男孩說:「不貴,只有30元錢。」我適時的引導:「既然不貴,為什麼媽媽不給你買呢?」一個女孩說:「怕是不安全吧!」一個學生說。我又問:「冰鞋必需買嗎?」「可以不買,要看家裡的經濟條件。」從他們的一問一答中,讓我看到了他們的童真,並為此而感到欣喜。在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其個性都得到了健康、自由的發展。
㈢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十九課生命 生命」的教學案例
19、生命 生命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 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 引導學生思考人生、感悟人生的意義。
3、 培養學生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觀。
教學重難點:
1、 理解三個事例中蘊含的道理。
2、 領悟作者對生命所持的態度。
教學准備:
老師:
1、 課件
2、 有關生命的事例
3、 音樂
4、 有關生命的名言
學生:
1、 生活中有關生命的事例
2、 收集有關生命的名人故事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 導入新課
1、作者圖片
師:上一節課我們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知道作者杏林子是個身患絕症的小女孩。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她的文章《生命 生命》。
2、讀題
師:請用你喜歡的方式讀題。
A:生命?生命 C:生命,生命……
B:生命!生命! D:生命?生命……
3、 師: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板書)
二、感情入手 突破重點
(一)、師:在這三個事例中,哪一則事例令你感受最深?
1、師:選擇自己最受感動的事例在小組里展開學習。
在學習中要注意以下要求。
要求:(指名讀)
A、 找一找 找出你認為重要的詞句
B、 讀一讀 在讀中思考
C、 議一議 把自己的體會交流一下
D、 品一品 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
2、學生開展合作交流共同學習
(二)、感受入手 自由發表
1、師:請願意的站起來說?(任意點擊三段文字,其中的重點句也任意點擊出現)
2、學生匯報:
三、品讀句子 加深理解
師:大家感受真深,讓我們找小夥伴或在座的老師,讀一讀你最受感動的一則事例,讓他們評一評。請注意要有禮貌哦!(播放音樂) 四、小結事例 深入體會
1、播放三個事例的片段,老師旁說。
師:讓我們再次回顧三個事例。
一則:掙扎中的飛蛾,讓我們知道生之慾望,明白生命的意義。
二則:頑強的香瓜子,讓我們知道生命的力量,明白生命的價值。
三則:砰砰的心跳聲,讓我們知道要珍惜生命,要活得有意義。
2、此時此刻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
3、師:讓我們帶著感情把這三個事例再讀一遍。
4、老師小結
師:生命無處不在,生命充滿美好和力量,但生命是短暫的也是寶貴的,而且也是唯一的。每個人都活得不一樣。
師:那作者追求的是怎樣的生命?
3、引導學習最後一段
A、出示最後一段B、師:請讀課文最後一段
C、師:體會到什麼?
五、舉例說明 加深體驗
1、師:作者杏林子做到了,為了寫作,她在腿上架著一塊木版,用發抖的兩個手指頭夾著筆寫字,沒寫一筆就像舉著千百萬斤一樣,同時還忍受著身上巨大的痛苦。就這樣,她寫出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說、傳記、劇本,成為了著名的作家,人們稱她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還被評為「台灣十大傑出女青年。」不但這樣,她還熱心幫助其他殘疾人,用自己的精神照亮了其他人的道路!一直勇敢地活到59歲,雖然她去世了,但她的精神永遠激勵下一代的人。生活中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2、播放有關圖片,老師旁說。
A圖:鄧麗華 以聾啞之軀舞出生命!
B圖:輪椅生命阻擋不了她對生命的熱愛!
C圖:雙耳失聰的貝多芬,用自己頑強的毅力譜寫出不朽的樂章。
3、師:在生活中你們又知道那些例子?(誰願意可以出來說)
六、自身入手 指導生活
1、師出示名言
雷鋒曾說過:「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2、指名學生讀名言
3、師:雷鋒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實踐自己的諾言。在實際生活,你又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4、學生談自己的體會
5、出示名言
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是幸福的。
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長久的。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七、全文總結 布置作業
1、師:文章可以結束,但生命的長河是永無止境的。願每一位同學都珍愛生命,珍惜時間,讓人生更有意義。
2、布置作業:寫一則讀後感,題目自擬,字數不限。
如:人生的啟迪
??讀《生命生命》有感
板書:
19、生命 生命
珍愛 生命
珍惜 時間
讓人生更有意義
㈣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案例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案例及反思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反思二:新課程需要什麼教學語言
*、教師語言之大忌
一忌病語。教師使用不規范的語言,會導致學生用語混亂,思維混亂,遺害無窮。
二忌冷語。有的教師對學生的一些言行舉止看不慣,覺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對學生諷刺、挖苦、嘲弄,什麼「小聰明」、「大美人」等。這樣會使學生受到不應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傷害。
三忌臟語。有的老師不能正確對待有缺點或缺欠的同學,對他們使用鄙視、侮辱性的語言,什麼「丑小丫」、「笨豬玀」、「榆木疙瘩」等。這樣會在學生的心裡播下自卑的種子,給學生造成相當嚴重的心理負擔。
四忌咒語。有的老師會對班裡的個別學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論式的語言,如「天生的壞」、「從小就熊」、「神經病」、「傻子」、「沒出息」、「沒救」等。這類語言會在學生心裡埋下仇恨的種子,有的學生會千方百計報復老師、報復同學、報復社會;有的則會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淪,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語。有的教師對學生喜歡用浮誇、吹噓和不切實際的語言。這會使學生愛虛榮、愛吹擂,不能踏踏實實地為人、學習、做事。
六忌煩語。個別教師說話講課總是啰嗦重復,嘮嘮叨叨;或東山一犁,西溝一耙,廢話連篇,離題太遠。這樣會使學生滋生厭煩情緒、逆反心理。
*、新課程需要什麼樣的語言?
對學生所聽:
*、孩子們對這些問題這么感興趣,真讓我高興。
*、我不知道我這樣說是否合適。
*、不知我說清了沒有,說明白了沒有。
*、「聽」也是會學習的表現。我希望大家認真聽好我下面要說的一段話。
對學生所言:
*、雖然你說的不完全正確,但我還是很佩服你的勇氣。
*、你說得還不完全,請哪一位幫幫他,再補充。
對學生所讀:
*、「讀」是我們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讀書時應該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們今天達到了這個要求。
*、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
*、默讀,要講究速度。現在我請大家在十分鍾內看完這段文字,並請思考……
對學生所問:
*、你們的問題很有價值,看來你是個善於動腦筋的孩子。
*、有一個問題,是我要請教大家的,誰能幫我解決。
對學生所寫:
*、同學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本很整潔,書寫也端正。我為你們高興。
*、用自己的筆寫自己心裡的話,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班×同學做得比較好,他的作文雖然也有缺點,卻給人一種真誠的感受。
*、「沒有老底子,就沒有新文章」,有積累才能夠表達。我們有些同學作文中的詞語是豐富的,看得出他們課外有較大的閱讀量。
*、××同學從生活中積累寫作材料的本領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觀察,作為原始材料積累起來,他的寫作材料總是那麼新鮮、獨到。
三、語文課堂的問題意識--學生沒問題,教師有問題。
學生沒有問題,教師就有問題;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不積極理睬,教師有問題;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有問題。有效的問題:有一定的思維價值,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位置,用適宜的方式提出。讀應是語文教學的主幹,想像,思維,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都是附著在這一主幹上的,是融合於其中的。課堂是要放手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並順著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從小種下探索思考的種子。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課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的聯系,而不應囿於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我們不應該帶有什麼什麼不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這種錯誤觀念。我們只有打破學科分界,學生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而且所提問題不一定當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一個善於思考的頭腦。最後,教師要盡可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開闊學生的思維,先開闊自己的視野。以前我們經常談論的是:如果課堂上學生提出老師沒有想到的問題該怎麼辦?而如今我們應該思考學生提不出問題該怎麼辦了。
四、怎樣激活我們的語文課堂
*、自主的教學模式
在語文課上,教師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語文課堂組織形式本身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是很常見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也是無拘無束的。教師應如何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因此,語文課堂氣氛往往輕松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
以下是課堂實錄的片段:師:通過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大榕樹是那麼生機昂然,鳥兒是那麼生機勃勃,如果請同學們再這兩者之間選擇其一的話,你會選擇「樹」還是「鳥」?
請你作出決定。
(生選擇XX)
師:選擇「樹」學請齊讀*、*自然段)
師:選鳥的同學請齊讀第**、**自然段。
(生齊讀)
師:其實你們不知不覺的已經進行了第一次較量。覺得過癮嗎?待會兒要進行第*回合的較量,看看大榕樹和鳥兒誰更有魅力,喜歡「樹」和「鳥「的界限要分明一點:」鳥「往那邊去,」樹「朝這邊來。
(交換位置集中)
師:現在請「樹「和」鳥「仔細品味一下描寫自己的段落,找出形容自己的詞語,分別寫到黑板上。
(生朗讀,交流後,爭先恐後的上台寫詞語)
師:現在「樹「和」鳥兒們「把寫自己特點的詞都寫在黑板上了。你們有沒有發現,這裡面有些詞不太合適,不合適的要修改,重復的要刪去。
(生思考交流後上台修改)
師:剛才我們只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認為合適的詞語寫上去,現在我們能不能把這些詞語組織起來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一下自己?
(生准備,小組討論交流)
師:請「樹」先來,可以嗎?
生:大榕樹枝葉繁茂,顏色明亮,有數不清的枝椏,沒有大榕樹,小鳥不能生存。
師:如果這樣介紹可能會更好一點:「我們枝葉…….」(師把「我們」念成重音,暗示學生角色變化)。
生:我是一棵南國的大榕樹,我有數不清的枝椏,枝葉是那樣的繁茂。我顏色明亮,每一片樹葉都在閃耀,好象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我生命力特強,沒有我,我們可愛的朋友——小鳥就不能生存。
師:鳥兒們。你們上來吧!
兩女生:(甲)我聰明伶俐,(乙)我活潑可愛。(合)我們羽毛美麗。沒有我們可愛的小鳥,榕樹就沒有這么旺盛的生命力。
兩男生:我們是南國的小鳥,我們的羽毛色澤明亮,我們的歌聲婉轉動聽,我們聰明伶俐,我們活潑可愛,沒有我們的身影,大家就不會去看榕樹。
師:我聽出來了,大家去看大榕樹,是沖著他們去的。(面向「樹「組同學)你們同意嗎?
眾「樹「:不同意;
兩女生:我們是南國之樹-----榕樹,我們枝葉繁茂,能讓鳥兒築窩棲息;我們枝葉繁茂,能為鳥兒擋風遮雨。我們是鳥兒生存的基礎,如果沒有我們大榕樹,小鳥就不能生存,我們就是鳥的天堂。
師:多有詩意的表述!榕樹就是充滿詩意地生活在這個空間里。老師想請教一下,你們是怎樣想的?
生:剛才鳥兒說,沒有他們可愛的身影,人們就不會去看我們,您也說人們去看我們是沖著「鳥「去的,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因為我們本生也是很美麗的,是充滿藝術感的。
換位整合
師:請你們考慮一下,在這篇文章中樹和鳥是什麼關系?
生;我認為樹和鳥應該和睦相處,就像花和綠葉一樣,有了綠葉陪村,花才顯得更美。
生:我贊成剛才著位同學的話。我認為榕樹和鳥是朋友關系,而且關系非常密切。
生:大榕樹是鳥兒生存的基礎,鳥兒在大榕樹上棲息為大榕樹增色添彩,使他富有生命力。我認為鳥和榕樹是相互依賴的。
師:你不但善於傾聽,而且善於思考。
生:我認為鳥和樹是形影不離的,就一定會有鳥窩,一定有鳥兒,如果沒有鳥兒的話,樹就沒有生命力。
生:樹和鳥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沒有鳥,樹很快就會衰老;如果沒有大榕樹,鳥兒也唱不出動聽的歌。
師:可以說樹因鳥而年輕,鳥因樹而可愛!
生:如果說大榕樹是一幅美麗的畫,那麼有了小鳥,這畫才更完美。
生:我覺得要是把大榕樹比做一個人的軀體話,那麼鳥兒就是這個人的靈魂。
師:樹和鳥都真心地感謝你,你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同學們。樹和鳥密不可分,還留著這條線干嗎?(師將黑板上劃分樹和鳥的線擦去)我們應該互相欣賞。
師:有了這個認識,「樹「讀寫鳥的部分,感覺可能會更好;同樣,」鳥「讀寫」樹的部分,也會更有新意。
(「樹」齊讀寫鳥的自然段,「鳥」讀寫樹的自然段)
師:你們有什麼感受?
生:我覺得鳥兒的確非常活潑可愛,歌聲也那麼清脆動聽。我認為有了鳥兒,大樹才會更有情趣。
生:我認為大榕樹枝葉繁茂,給我們鳥兒帶來了生存的空間。大榕樹養育著我們呵護著我們,我們應該感謝大榕樹。
生:我認為這些鳥兒的確是羽毛美麗,歌生動聽,活潑可愛,聰明伶俐。我想,如果它們是在為榕樹塑造靈魂的話,塑造的應該是活潑的天真浪漫的孩子靈魂。
生:讀了這段話,我彷彿來到一棵十分美麗、茂盛的大榕樹下面。聽鳥兒歡唱,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生:鳥兒可愛,大榕樹美麗。宛如一幅漂亮的風景畫。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去看看,讓這幅美景永遠留在我的心裡。
生:但願我也有這個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歡寫景的文章,一開始沒在意這棵大榕樹,現在覺得這大榕樹就是我們鳥兒真正的家園,我們不能沒有大榕樹!
師:「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而剛才,你們已經識得廬山真面目了,真不錯!互相欣賞本生就是一種和諧的美!!
*、有趣的作業形式
五花八門的教學內容和名目繁多的作業任務也兼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理想,並常以自主活動的方式進行。為了解決自己熱衷的問題,學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圖書館搜集資料、到社會上做調查、寫出報告等等。由於這些活動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所以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帶給學生由衷的快樂。對問題的答案教師並不做統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觀點。學生可以探索,可以懷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標新立異。也許正是這種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創新的火花,也使語文對學生產生了巨大吸引力。
*、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面向生活的教學內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國語文教學的內容多向社會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選文以「時文」為主,報紙、雜志及各種單行本都可以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料,甚至路標、圖表、時間表、新聞欄目等也被選入教材中來。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了解生活、認識生活、學會生活成為語文教學內容選擇的基本准則。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㈤ 小學教學案例分析記錄四年級數學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案例分析詳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