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年級 >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科學論文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科學論文

發布時間:2020-12-24 03:04:09

㈠ 四年級下冊科學小論文400字

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
螞蟻,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誰能真正地了解螞蟻呢?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查閱了一些書籍。書上說,螞蟻從蟻穴出發到達目的地後,沿途會留下一些氣味,返回蟻穴。用觸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螞蟻。科學家曾經就這個問題作了一個試驗。科學家先確定一隻螞蟻,將他沿途到達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乾凈。當這只螞蟻返回時,在被擦去氣味的地方突然間停了下來。原地邊轉圈邊尋找著什麼。從而得到螞蟻是靠氣味來辨別方向的。
我為了證實這個結論,我做了個試驗。我首先准備了一個十厘米左右的細小樹枝,在樹枝的一頭放上一個誘餌——小糖果。我把這個裝置放在一個蟻穴附近。不一會兒,有一隻螞蟻出來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後,他到達了糖果的地方,彷彿在聞一聞、嗅一嗅。我趁此機會將木棍的中斷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當這只螞蟻返回的時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轉右轉,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過了一會兒,我又重復了上面的試驗,螞蟻仍然沒有找到回家的路。
通過這兩次實驗,我終於知道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的秘密了。原來螞蟻是根據氣味來辨別方向的。
知道了螞蟻的這一秘密後,我在想:是否我們可以製作一種螞蟻報警器呢?當螞蟻走到報警器附近時,報警器就能「聞」出螞蟻的氣味,然後發出鳴叫聲,讓我們知道螞蟻跑到櫥櫃里了或其他地方

小學四年級科學小論文

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
螞蟻,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誰能真正地了解螞蟻呢?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查閱了一些書籍。書上說,螞蟻從蟻穴出發到達目的地後,沿途會留下一些氣味,返回蟻穴。用觸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螞蟻。科學家曾經就這個問題作了一個試驗。科學家先確定一隻螞蟻,將他沿途到達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乾凈。當這只螞蟻返回時,在被擦去氣味的地方突然間停了下來。原地邊轉圈邊尋找著什麼。從而得到螞蟻是靠氣味來辨別方向的。
我為了證實這個結論,我做了個試驗。我首先准備了一個十厘米左右的細小樹枝,在樹枝的一頭放上一個誘餌——小糖果。我把這個裝置放在一個蟻穴附近。不一會兒,有一隻螞蟻出來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後,他到達了糖果的地方,彷彿在聞一聞、嗅一嗅。我趁此機會將木棍的中斷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當這只螞蟻返回的時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轉右轉,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過了一會兒,我又重復了上面的試驗,螞蟻仍然沒有找到回家的路。
通過這兩次實驗,我終於知道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的秘密了。原來螞蟻是根據氣味來辨別方向的。
知道了螞蟻的這一秘密後,我在想:是否我們可以製作一種螞蟻報警器呢?當螞蟻走到報警器附近時,報警器就能「聞」出螞蟻的氣味,然後發出鳴叫聲,讓我們知道螞蟻跑到櫥櫃里了或其他地方。

㈢ 小學四年級科學論文怎麼寫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課程標准》為指導,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3、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科學實驗比較感興趣,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知識,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分四個單元,分別是「運動和力」、「時間」、「生物與環境」、「地球的運動」。
第一單元涉及運動和力的關系。力表現為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往往跟運動聯系在一起。物體的運動狀況的變化都是力作用的結果,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彈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單元中,學生要經歷一系列的探究活動,預測、控制變數進行對比實驗、運用數據進行解釋、組裝實驗裝置、設計製作小車等,通過這些探究活動,加深對探究的理解,發展對探究的興趣,也是教材的意圖之一。
第二單元要讓學生在「創造」(製作)計時工具的實踐過程中,了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感受人類對「時間」的認識過程,從而認識到時間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變的速度緩緩流逝的。同時,在整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中,還將不斷地引導學生去感知、體驗一定時間間隔的長短,以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起時、分、秒等時間單位概念。
「生物與環境(二)」第三單元就是要引領學生經歷一些有目的的調查、考察活動,在活動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推理,進一步體驗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認識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特別是認識到一種動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種動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賴的條件,從而在學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態系統概念,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整體」的認識。本單元將側重研究生物體與生物體之間的關系,初步涉及動植物及微生物之間的依存關系,對動植物間的食物聯系進行重點研究。以生態瓶的建造、觀察和改變控制條件為線索來進行探究活動,探究食物關系平衡破壞後的生態狀況,進一步認識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在活動中,需要對學生的探究興趣進行激發和保護,鼓勵學生以事實為基礎進行活動記錄,體驗在實踐活動中進行預測和驗證的必要性,經歷簡單的方案設計並實踐的過程,在改變控制條件的活動中收集數據和資料進行分析和交流。
第四單元:第一、二課,從同一時刻各地時間不同,世界各地存在時差,北京、紐約晝和夜剛好相反這些現象開始,通過研究得出這是由於地球是不透明的球體,而且在自轉造成的。第三、四、五課,從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晝夜交替,通過分析、推理、計算等,研究得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轉,並且可以通過實驗觀察到地球的自轉。第六課,從北京到底是清晨還是黃昏這個問題,引出地球自轉方向的問題,指導學生在模擬太陽東升西落的活動中,運用相對運動的原理,得出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第七課,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解釋前面提出的各地存在時差,黎明有先有後,新年鍾聲不會在同一時刻敲響的問題。第八課,繼續研究有關地球自轉的問題。在學生已經知道地球上各地晝夜交替是地球自轉形成的這個基礎上,介紹極地有半年的時間白天很長,甚至有極晝的現象。讓學生通過模擬實驗研究得出:地球自轉時,地軸始終是傾斜的,而且傾斜方向和傾斜度不變,很自然地為下面四季的成因作了鋪墊。第九課和前面幾課的思路剛好相反,是用前課得出的「地球傾斜轉動」這個結論去模擬地球圍繞太陽公轉運動,觀察會出現什麼現象。由於內容較難,不作為重點,而且教師要加強實驗指導。最後一課「晝夜、四季與動植物」是本單元學習的拓展。地球的自轉而產生的晝夜交替和因地球的公轉而產生的四季變化,使得同一地方不同時間得到的光和熱都發生變化,不同地方同一時間得到的光和熱也不同。這使地球上產生了多樣的環境、氣候和多樣的生物,也使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有節律地生長和生息。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5、各班建立科學小博士協會,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6、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7、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8、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搜集信息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游戲 信息發布會、報告會、交流會參觀訪問 競賽
科學欣賞 社區科學活動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 科學幻想
七、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
實踐法
討論法
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暗示法

㈣ 四年級科技小論文的範文

論「麵包發霉速度」
今天我和同學吳孜晗合作做關於麵包發霉速度的實驗回,也可
以寫論文,面答包的實驗在第4天失敗了。
前4天的兩組麵包變化是這樣的:
第一組麵包,第一關沒有滴水。放了一些黴菌,在乾燥的地
方,第1,、2、3天沒有變化,到第4天時開始發出一種器官的
氣味。第2塊麵包多了十滴水,在第2天時發出異味,第四天時
結出一絲白絲。
第二組麵包,第一塊麵包放在冰箱里,異味幾乎沒有散發出
過,也一直沒有發霉。第2快麵包在有陽光的地方曬,在當天晚
上就發出了異味,並在第四天就結出了一些深綠色的黴菌。
但失敗的原因是因為放在陽光下的麵包被貓抓破袋子,麵包
也被叼走了。

㈤ 四年級科學小論文範文

,,,,,,,,,,,,,,,,,,,,,,,,,,,,,,,,,,,,,,,,,,,,,,,,,,,,,,,,,,,,,,,,,,,,,,,,,,,,,,,,,,,,,,,,,,,,,,,,,,,,,,,,,,,,,,,,,,,,,,,,,,,,,,,,,,,,,,,,,,,,,,,,,,,,,,,,,,,,,,,,,,,,,,,,,,,,,,,,,,,,,,,,,,,,,,,,,,,,,,,,,,,,,,,,,,,,,,,,,,,,,,,,,,,,,,,,,,,,,,,,,,,,,,,,,,,,,,,,,,,,,,,,,,,,,,,,,,,,,,,,,,,,,,,,,,,,,,,,,,,,,,,,,,,.???????//////?/、/、、、??????????????/、/、/ ..........................................................................................................................................................................................................................................................................................................................................................................................................................................................

㈥ 求小學四年級科學小論文題材

四小論文的取材與分析 選題確定後,就可進行取材與分析了,具體內容為制訂研究計劃,收集整理資料,深入實地考察,進行觀察實驗,分析各種材料,歸納得出結論。
(一)取材 1、直接觀察。就是用眼睛仔細去看,它是人們對自然現象在自然發生條件下進行考察的一種方法。觀察時要認真仔細,不放過任何細微末節。雲南庄躍平同學利用2_0_天時間詳細觀察了家鴿孵化的全過程,幾乎每天都有新發現,連小鴿子身上一粒黑點、眼皮上的皺紋都沒放過,所以寫出的小論文《家鴿孵化的觀察》真實可信,內容豐富。同時,觀察時要做好詳細記載,否則就不可能得到真實的第一手材料了。2、動手實驗。實驗方法是人為地干預、控制所研究的對象,它比觀察更利於發揮同學們的能動性去揭示隱藏的自然奧秘。昆蟲的後腿有什麼作用?湖北的張俊同學先後捉來了蝗蟲、蜢蚱、蟋蟀等十幾種昆蟲,分別將它們的後腿切斷,通過反復實驗,觀察比較,發現了昆蟲的許多特殊功能。3、實地考察。包括調查、訪問、實地勘探等方式。考察前,必須明確考察目的,准備好必需的工具、儀器、葯品、生活用具等。考察過程中,一定要把時間、地點、過程及考察的結果隨時隨地詳細地記錄清楚,有時還要採回必要的標本、樣品,將比較重要的現象拍照,這些都是很有用的第一手材料。4、查閱資料。有些材料由於時間、空間或客觀條件的限制,不可能親自去觀察、實驗、考察,這就得查閱書刊或請教老師、家長等,這種間接地獲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有些問題是你的知識水平、能力和條件所不能解決的,而這個問題又是你的選題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你就得去查資料,把它弄清楚。
(二)分析 取得材料後,就要進行分析研究,從中選出可以作為論據的材料,還要根據論點進行去粗去精,去偽存真,按照科學的態度進行整理分析,並得出自己的論點和看法。首先,應審核各種材料的真偽虛實,有些查閱到的材料是早已過時的觀點,有些解釋只適合某范圍內,有些材料沒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記錄時有錯誤或本身就是自己虛構的,這樣的材料應堅決不用。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選擇的材料要能說明問題,不要多,而要精,與論點無關或關系不大的材料應舍棄。第三,將選擇的材料進行歸類,研究他們之間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以及相互聯系,然後概括得出結論即論點。論文論點是從對材料的分析\研究中產生的,不能先定論點,後找適合證明論點的材料.如熊小佳同學研究蚯蚓的視力,她選擇了4個材料(1)用木棍\紅領巾、鉛筆等在蚯蚓面前晃動的現象;(2)蚯蚓面對各種食物的反應;(3)蚯蚓放在"屋"門口的反應;(4)請叫爺爺得出關於蚯蚓是否有眼睛的材料。它通過前三個實驗分析,初步判斷蚯蚓沒有眼睛,是靠嗅覺找到食物,靠感光細胞找到陰暗的地方。第四個材料更加證實了她的推論,使得論點論證充分,有較強的說服力。

㈦ 四年級科學小論文

媽媽曾給我出過這樣一個謎語:「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排下八卦陣,單捉飛來將。」這則迷語告訴我們:蜘蛛專吃活的東西,難道它不吃死的東西嗎?這引起了我的興趣,我做了實驗。

我從牆角處捉來一隻小蜘蛛,把它放進一個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蓋有玻璃,便於觀察)。沒等蜘蛛織網,我又撿來一隻死的小蟲、一隻死蒼蠅,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隨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為了徹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蒼蠅,第二天,我又來到盒子前觀察,看到死昆蟲、死蒼蠅還在原來的地方,可盒子角處多了一個網,蜘蛛在網上安靜地趴著。這時,我想:昨天死蒼蠅、死昆蟲沒被吃掉是不是因為沒有網呢?於是,我又將死蒼蠅拿起來輕輕地放在網上,可蜘蛛還是一動不動,緊接著,我又用筆輕輕地觸動了一下網的邊緣,咦,蜘蛛好像有了反應,開始向顫動的方向爬去,我把筆收回,網停止了顫動,信號斷了,它就停了下來,不一會兒,蜘蛛又向網中心爬去。我又用筆尖觸動網上死蒼蠅的身體,網開始顫動,蜘蛛就開始向這邊爬來,我又把筆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樣,過了一會兒,蜘蛛又向網中心爬去。噢!我終於明白了:原來蜘蛛是靠網的顫動來產生感覺的,靠織網而捕食的。於是,我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為了證實蜘蛛靠網的顫動產生感覺,我又做了實驗。將筆尖放在網上死蒼蠅的身上,長時間的顫動,網的震動越來越大,蜘蛛產生的感覺好像也越來越強烈,蜘蛛便匆匆地趕過來,等蜘蛛碰到蒼蠅,我將筆尖收回,只見蜘蛛尾部很快噴出黏乎乎的絲將蒼蠅捆住,接著又看著蜘蛛的背一動一動的,好像在吸食蒼蠅,不一會兒,網上就剩下一個完整的空殼了。這個實驗證明蜘蛛吃動的昆蟲。

我們探密小組又到圖書館、書店查閱了大量有關蜘蛛的書籍。其中《普通動物學》一書中寫道:蜘蛛為食肉性動物,其食物大多數為昆蟲或其他節肢動物。但口無上顎,不直接吞食固體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當昆蟲等動物觸網時,會用力在網上掙扎,使網絲顫動而使蜘蛛很快發覺,蜘蛛便順著縱向絲向獵物爬去,用蛛絲包裹獵物,固定於網上,先用螯肢內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獲獵物體內,將其殺死,再由中腸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獲物的組織中,很快將其分解為液汁,然後吸進消化道內,最後吃剩下的體殼,就被完整的棄留在蛛網上了。這些充分證明:飛來的昆蟲使蜘蛛網顫動,網顫動會使產生感覺,蜘蛛產生感覺就會將獵物捕獲,因此,證實了蜘蛛只吃活動物,而不吃死的昆蟲。

怎樣寫科學小論文
一、什麼是科學小論文

科學小論文實際上是同學們在課內外學科學活動中進行科學觀察、實驗或考察後一種成果的書面總結。它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對某一事物進行細致觀察和深入思考後得出結論;可以是動手實驗後分析得出的結論;也可以是對某地進行考察後的總結;還可以靠邏輯推理得出結論……

二、科學小論文的質量標准

1、科學性。

科學性是科學小論文有別於其他各類體裁文章的重要特點之一,是科學小論文的生命。它要求選題科學,研究的方法正確,論據確鑿,論證合理且符合邏輯,文字簡潔准確。

2、創造性。

小論文的選題、主要觀點要有自己新的發現、獨特的見解,而且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等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同樣的小論文沒有參加過各級科學討論會,也沒有在各級報刊上發表過。

3、實踐性。

論文選題必須是作者本人在科學探索活動中發現的;支持主要觀點的論據必須是作者通過觀察、考察、實驗等研究手段親自獲得的,有實踐依據;論文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的。不能有憑空捏造、猜測、成人包辦代替的跡象。

三、科學小論文的類型

(一)科學觀察小論文

科學觀察小論文,是指青少年對某事物或自然現象通過周密細致的觀察,並對取得的材料和數據進行認真的分析、綜合研究後得出結論,作出科學的解釋和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科學觀察小論文中研究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現象,所觀察的對象、過程和它產生的條件、各種現象,不能附加人為的任何條件或個人偏見。另外,觀察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反復進行的活動,需要作者耐心、細致、鍥而不舍的精神。

(二)科學實驗小論文

科學實驗小論文,有時也稱實驗報告,是青少年對研究的對象創設特定的條件,經過反復實驗,對獲取的材料和數據進行分析、綜合得出結論而寫出的文章。它著眼於對實驗過程的客觀敘述以及實驗現象的科學解釋。

(三)科學考察小論文

你想研究某一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氣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過程、某范圍動植物資源及分布情況等,你就得實地考察。通過調查、訪問、實地勘探等考察方式為主要研究手段寫出的小論文稱為科學考察小論文。有時也稱為科學考察報告、科學調查報告。

(四)科學說明小論文

科學說明小論文是指作者通過利用翔實可靠的資料對某一自然現象或自然事物進行解釋和說明的一類小論文。一般來說,它並不直接採用觀察、實驗、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從書刊資料、師長等地方獲取豐富的第二手材料,並經過自己的綜合分析、邏輯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語言闡明某一觀點。

特別提醒的是,寫科學說明小論文是,千萬不要提出一個問題後就趕忙查資料,再不加分析地原本照抄、作出解釋,這樣沒有新意,沒有新的見解的文章只能算是一般性科普文章,不能稱為科學小論文,更不能培養自己研究問題的能力。

四、小論文的取材與分析

(一)取材

1、直接觀察。就是用眼睛仔細去看,它是人們對自然現象在自然發生條件下進行考察的一種方法。

觀察時要認真仔細,不放過任何細微末節。同時,觀察時要做好詳細記載,否則就不可能得到真實的第一手材料了。

2、動手實驗。實驗方法是人為地干預、控制所研究的對象,它比觀察更利於發揮同學們的能動性去揭示隱藏的自然奧秘。

3、實地考察。包括調查、訪問、實地勘探等方式。考察前,必須明確考察目的,准備好必需的工具、儀器、葯品、生活用具等。考察過程中,一定要把時間、地點、過程及考察的結果隨時隨地詳細地記錄清楚,有時還要採回必要的標本、樣品,將比較重要的現象拍照,這些都是很有用的第一手材料。

4、查閱資料。有些材料由於時間、空間或客觀條件的限制,不可能親自去觀察、實驗、考察,這就得查閱書刊或請教老師、家長等,這種間接地獲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有些問題是你的知識水平、能力和條件所不能解決的,而這個問題又是你的選題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你就得去查資料,把它弄清楚。

(二)分析

取得材料後,就要進行分析研究,從中選出可以作為論據的材料,還要根據論點進行去粗去精,去偽存真,按照科學的態度進行整理分析,並得出自己的論點和看法。

首先,應審核各種材料的真偽虛實,有些查閱到的材料是早已過時的觀點,有些解釋只適合某范圍內,有些材料沒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記錄時有錯誤或本身就是自己虛構的,這樣的材料應堅決不用。

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選擇的材料要能說明問題,不要多,而要精,與論點無關或關系不大的材料應舍棄。

第三,將選擇的材料進行歸類,研究他們之間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以及相互聯系,然後概括得出結論即論點。論文論點是從對材料的分析、研究中產生的,不能先定論點,後找適合證明論點的材料.

五、科學小論文的撰寫

對材料的整理分析完成後,就可以開始撰寫了。寫作雖沒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應按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研究分析、得出結論的步驟進行。一般來說,科學小論文應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標題標題是小論文的眼睛,好的標題確切簡明,富有吸引力,能給讀者以新鮮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開頭的方式多種多樣,依研究內容、自己喜歡的寫作風格而定,但一般應開門見山地提出你討論的問題,你是怎樣想到要研究這個問題的。

正文:即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部分。它包括對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觀察、實驗、考察過程、發現的現象、判斷、推理得出結論等,這是小論文的核心部分。

應注意的是:研究步驟要寫得詳略得當,實驗過程、數據的來歷、現象要寫清楚,敘述時應有一定的順序。數據材料要准確,可設計成能說明問題的表格、圖解,必要時可附上拍攝的照片、採集的標本等,以增強說服力。獲得的結論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並且和論據保持一致性,論據要有嚴密的邏輯性。文字要簡潔生動,層次清晰,條理分明。

結尾:小論文的結尾應寫你得出的結論和對某一問題的建議。以得出結論做為結尾,同開頭提出問題相呼應,收到良好效果。

小論文的初稿完成後,還要反復修改。看段落是否銜接自然,語言是否通順准確等。改好後再讓同學和老師幫助修改,逐步完善。最後參加各級小論文競賽。

㈧ 四年級下冊科學論文

小學自然教材是小學自然教學活動的依據,是實現小學自然教學目的的基矗如何發揮自然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鑽研教材,把握教材,實現教材的優化處理,是提高自然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把握教材是教材優化處理的重要前提。
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往往就題講題,就事論事,分不清輕重緩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發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教師沒有把握住教材。把握教材首先要從全局著眼,從整體上去認識教材。通過反復閱讀教材,查閱有關教學參考資料,明確各部分教學內容在全套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目的要求,了解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研究全冊教材的所有知識點在各單元的分布情況;還要研究每一個單元和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其次,要熟練地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確定出每個單元和每節課的教學難點和重點,並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第三,把教材中的知識結構轉化為教師教學的認知結構,到了這一步才算把握住了教材,教學中才能駕輕就熟,寓繁於簡。

例如,研究四季是怎麼形成的,關鍵是掌握地球的公轉。因此,首先應該指導學生認識地球的公轉,而學生對於地球公轉的認識,是在四季星象不同的現象啟發下逐步形成的。所以,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實驗能力。教學目的則是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地球的運動除了自轉外還有公轉,四季變化是地球公轉過程中發生的。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四季形成教學,就會得心應手。

二、突出重點是教材優化處理的核心。
教師要抓住教材中本質的、主要的東西,經加工處理後,在教學活動中突出出來,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這些成份上去,並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對於課本中相對次要或起輔助作用的教學內容,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作適當調整,以適應教學的需要,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教學《池塘和森林裡的生物》一課以前,學生對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已初步掌握,現在學習池塘和森林群落就有一定的基礎,教這課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先看書和插圖,研究這些群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教師的教學重點應放在「為什麼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們之間有何其它聯系?」等方面。

自然教材中教學內容涉及的知識面廣,教學中應把新授課的新知識突出出來,作為教學的重點。但是突出重點不是只抓重點而舍棄非重點,教學時必須注意利用學生的已有舊知識和已初步掌握的新知識,引導學生認識事物的發生點、銜接點和轉化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優化教材。

三、適當補充教材是教材優化處理的必要形式。
大自然中的現象紛繁復雜,小學自然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將所有自然現象羅列起來,只能選擇少量而且有較強典型性的內容。教學中如果僅僅局限於教材所提供的內容,往往會因新舊知識之間缺少必要的過渡知識,形成知識空白點,造成新知識學習的跨度大、難度高;或者因感性知識積累不足造成對理性知識理解和掌握的困難,等等。因此,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需要,適當補充教材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教學《水的蒸發和沸騰》一課,教材中有兩幅游泳插圖,要求學生說出身上的水蒸發時有什麼感覺,進而得出水蒸發的規律。一般認為會游泳的學生都有這種體會,其實學生在游泳時對上岸後身上水蒸發的這種無意感覺沒有太深的印象,而對缺乏感性知識的學生直接讓他們說出對蒸發的體會和規律當然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學時可以相應增加一個實驗,讓學生用水擦在手臂上(氣溫低時最好用75%的酒精代替水,效果更好),體會一下蒸發時、蒸發後的感覺,再回憶一下夏天游泳出遊泳池時和身上水曬干以後的感覺,進而得出水的蒸發規律。

小學自然教材中需要補充教學內容的地方很多,教學中應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學習的特點和規律,補充適當數量、貼近教學、針對性強的內容。但應注意,補充的內容不應拓寬教學范圍,拔高教學要求。

四、發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是教材優化處理的重點。
教材中的智力因素是很豐富的,實驗中有,課後習題中也有,高年級教材中有,低年級教材中也有。教師要有意識地挖掘並充分發揮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每個學生都在智力和能力上獲得最大可能的發展。教材中每個自然現象都要求學生思考,這里就包含著智力因素。

例如,第四冊教材中《空氣是一種單純的氣體嗎?》一課是這樣編排的:小林在幫助媽媽把灶火扇旺時,看到煙囪中冒出的煙氣和水鍋中的「白氣」消散到空氣中的情形,於是心裡產生了問題:「空氣是一種單純的氣體嗎?」你能幫助小林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嗎?

針對教材的要求,教師設計了一個實驗:蠟燭在水槽內鍾罩里燃燒。實驗時讓學生分析以下現象:(1)蠟燭先還燃著,不一會兒就熄滅了,這說明了什麼?(2)蠟燭熄滅後,玻璃鍾罩里的水面上升的水只佔據一小部分空間,其餘大部分空間還有氣體占據著。這個事實說明了什麼?這樣在實驗的基礎上,學生通過分析思考,便能夠順利歸納類推出「空氣不是一種單純的氣體」。

㈨ 小學四年級的科學小論文

在科技的世界裡是那麼的奇妙,我們也會從現實的生活實際當中也學到科技!在下雨的時候,當太陽出來時,五顏六色的彩虹會高高的懸掛在空中照耀這大地,也許大家都有疑問了吧,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美麗的彩虹呢?
經過查閱資料和物理學家的分析,我們就會明白當太陽通過三棱鏡的時候,前景的方向會發生偏折,而且會把原來的白色光線分成紅、橙、黃、綠、青、藍、紫這種顏色的光帶,這樣就會組成彩虹的7種顏色,許多微小的雨滴會飄浮在空中,當陽光照射在雨滴上面會發生折射,分散成7種顏色的光亮,許多小水滴,同時把陽光折射出來,再反射到我們的眼珠裡面,之後我們就會看見半圓形的彩虹,排在最前面的就是紅,最後幾個就是成橙黃綠青藍紫 ,經過這次研究我又發現了生活中的小奧秘!
現在有疑問了那他那彩虹的大小和方向又有什麼特徵呢?空氣里水滴的大小可以決定彩虹的色彩鮮艷程度和寬窄,如果雨點大彩虹就鮮艷,如果雨點不大彩虹的顏色就會很淡。如果我們細心的去探究,就會知道彩虹出現的位置正好是背對著太陽的,所以早晨的彩虹是出現在西方,而黃昏的彩虹則是出現在東方。所以這就是氣象當中的光學現象。但是在一般的情況下,我們是很少見到美麗的彩虹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多去探索探索世界神秘的奧秘,多去看看世界有多麼的奇妙!
經過這次的科學歷程,我漸漸的明白彩虹出現的原因和特徵啦 ,我覺得在科技的世界裡,不肯定屬世界奇妙之一吧,但是我們一定要用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和善於問的頭腦,這樣我們才會從中發現科技的神奇!

閱讀全文

與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科學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