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冀教版四年級科學讓運動的物體停下來怎麼評課
在准備《讓運動的物體停下來》一課時,我力求讓學生體驗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觀察與實驗、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提出進一步要研究的問題.整堂課主要設計了3個活動:
1、尋找讓運動的物體停下來的方法.
2、感知和尋找摩擦力.
3、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前兩個活動是重點.
一、激發學生興趣
導入部分,先讓同學們觀看感興趣的幽默短片,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短片引出問題,如何讓運動的物體停下來.並通過短片主人公的要求,過渡到第一個實驗,尋找讓運動的物體停下來的方法,並記錄在記錄卡上.
二、自主探索,感知新知
本環節通過兩個實驗活動來感知什麼上阻力,什麼事摩擦力.
(1)通過短片主人公提出的要求,用小球來實驗,找到能讓運動的物體停下來的方法.在本環節的處理上,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大膽假設、制定計劃、實驗與觀察.在學生匯報時,選擇一個小組派代表來匯報.有不足的再找其他同學補充.
(2)由主人公觀察實驗過程,積極思考提出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小球會自然而然的停下」引出第二個實驗,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並通過觀看短片來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課下搜查知識,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結尾部分我是採取拓展形式,讓學生課下搜查有關摩擦力的信息,找到我們生活中還有那些利用或減小摩擦力的例子.
不足:
本課的處理過程中,能夠整體把握教材,但在第二個活動之前,引語設計不夠巧妙,沒能讓孩子自己發現摩擦力,說出摩擦力.在這種情況下,沒能及時調整更好的引導方法.而是從正面給出了摩擦力的定義.之後由於前面浪費時間較多,刪掉了同學們親身感受摩擦力的小活動,沒能讓學生更深刻的感受摩擦力.
在以後的教學,充分考慮課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做好調整.提高自身素質,鍛煉課堂調控能力.
B. 新科版四年級科學上冊《物質在水中是怎樣溶解的》優質教案說課評課
教學目標
學生在生活中大多無法細致地觀察到溶解的過程。因此,對於物質究竟是怎樣均勻地分散到水中的缺乏感性認識。這一課選用溶解實驗的典型材料,高錳酸鉀,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描述高錳酸鉀溶解於水的過程,想像食鹽在水中溶解時可能出現的變化,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學科概念:溶解是指物質均勻地、穩定地分散在水中,不會自行沉降,也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把物質從水中分離出來。
過程與方法:觀察和描述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並想像食鹽的溶解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細致的觀察比較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描述食鹽、高錳酸鉀等物質溶解現象的主要特徵。
教學難點:比較食鹽、沙、麵粉、高錳酸鉀在水裡的變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師:我們已經知道食鹽在水中是溶解,那麼食鹽在水中又是怎樣被溶解的?
生:回答。
師:物質在水中到底是怎樣溶解的呢?我們今天這節課來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物質在水中是怎樣溶解的)
(二)觀察高錳酸鉀的溶解狀態。
1、觀察高錳酸鉀,講解高錳酸鉀的特徵。
師:(拿出高錳酸鉀)這是什麼?你們知道嗎?
生:高錳酸鉀。
師:(是的,)這是一種化學葯品,叫做高錳酸鉀。人們常用它來消毒和防腐。那麼誰能給大家描述一下它呢?
生:它是紫色的,小顆粒狀的。
C. 四年級科學運動的慢評課記錄
猜想:小車運動快慢與路面的光滑程度影響小車運動的快慢器材版:斜面、玻璃板、木板權、毛巾、小車探究步驟讓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滑下(到達斜面底端速度相等)觀察小車在玻璃板、木板、毛巾上運動的距離結論:路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快
D. 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評課稿
具體什麼內容?我已經基本忘了
E. 小學科學《光是怎樣傳播的》評課稿
教學至今,聽過不少教師的課,但李XX老師的《光的傳播》一課,給我的印象最深:本節課採用多媒體加演示實驗的課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有趣的故事情景引入為突破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標,合理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開展學生小組討論,分組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通過探究自主總結、整理獲取有關「光的傳播」知識。整個教學活動突出了光的直線傳播規律這一重點,突破了對光的直線傳播條件的認識、利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現象的難點,有效實現了三維目標,特別注重知識獲得的探究過程。
1.巧設情境,導入新課
李老師用如來佛祖要求「孫悟空與光娃(光源的兒子)」比試賽跑開始,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入課題,讓學生處在濃厚的興趣中,巧妙的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課題導入特別,切合學生實際,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徵。
在創設的情景中李老師還創造性的加入了本節課的知識點,讓學生從中尋找,概括出來,使學生在獲得精神愉悅的同時,學習了物理知識,並且培養了他們的分析概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注重探究,教法靈活
李老師具有很強的親和力,組織學生討論積極,學生分組實驗探究主動有效,實驗器材准備科學合理,充分顯示了光在氣體、液體、透明固體(果凍)中的直線傳播路線,很好的探究了光的直線傳播。
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靈活,多媒體應用得當,豐富多彩的圖片、光源的舉例、影子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的形成等很好地體現了多媒體課型形象直觀的特點,降低了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適時展現了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設計和實際授課中營造了濃厚的探究氛圍,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思考和探究活動中。
教學活動中通過環環相扣的探究,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合作完成,將學生活動不斷推向高潮,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學過程」和「探究的科學方法」,教給學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科學探究的方法,真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3.從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會
整個教學活動緊密結合生活實際,擴大了與學生的交流面,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多種教學方法交替運用,使知識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得到掌握,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
教學面向全體學生,課堂設計完整、結構緊湊、邏輯嚴密、前後呼應、教學方法應用靈活得當,課堂效率高,教學效果好。
另外,還讓學生知道,物理知識來源於社會,服務於社會,用光的直線傳播知識解釋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簡單現象: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排隊、瞄準,激光準直等,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4.注重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
教學活動中,李老師將學習的重心向知識探究轉化,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於創新的探索精神。
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機的結合,培養了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和科學的學習態度,樹立學科學用科學的意識。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面對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獲,都得到成功的體驗,充分體現了全面育人的新課程理念。
在教學中通過對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反對迷信、崇尚科學的科學史觀教育。
在講到「人造光源」一詞時,延伸介紹了人類用火的發展史,使學生們感受到了人類的文明和社會的進步。
五、賞識教育,評價及時
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各種表現作出相應的評價,並給予及時的表揚,推行賞識教育。尤其是進行小組討論時,對討論積極、回答正確的同學獎勵給他實驗時的果凍,引起了其他同學的羨慕之心,更增強了這些同學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得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其他同學也能避短揚長,有助於學生間的競爭與合作。
六、基本功扎實,精講精練
縱觀整個教學過程,李老師基本功扎實,教學經驗豐富,雖年逾四十,仍能學習多媒體這一先進的教學手段,是我們這些年輕教師學習的榜樣。所選習題都各有側重,對課上所講授的知識點,既有練習又相互補充,很好的起到了輔助教學的作用。
但李老師的課也有些微的不足:這節課的實驗都相對較簡單,教學時,教師完全可以放手,只給學生器材,讓他們自己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及進行實驗後的討論交流,那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動手實驗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
另外,應該給點時間讓學生記憶基本概念和規律,讓學生養成做筆記的習慣,這都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使他們形成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同時也能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再就是,學生不必過早的接觸科學探究,雖然實驗中難免會有所涉及,但不必把探究的七要素全部搬出來,按步驟進行;並且七要素也不是每個實驗都必須有的,也可以只有幾個要素組合完成實驗。
總體來看,李老師的這節課,是成功的,對我的教學還是有一定啟發的,也使我清楚的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在未來的教學中,我會抽出更多的時間學習各種理論知識,豐富自己,以期在新課改的路上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