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學好一年級語文
一年級的語文要學好,其實一點都不難,難的是不肯學,不思進取還大言不慚地說自己都掌握了,這種人是比較驕傲,急躁的。
為什麼說一年級的語文好學呢?
所以,要學好語文,請幫助孩子打好基礎,從小細節開始做起!
㈡ 一年級小學語文上冊的全部課程
http://wzxjinzhaixiaoxue.blog.163.com/blog/static/8461987320098710261749/<這網站有>《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材分析 芮孝方一、指導思想:《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以第三次全教會《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精神為指導,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為依據,致力於構建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在語文方面奠定基礎。二、改革重點:1.注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2.教材內容體現時代精神。3.教材編排符合語文學習規律。4.構建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5.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 三、教材編排:本冊教科書包括「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語文園地」「口語交際」幾個部分。教材的開頭是入學教育,用四幅圖,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了解學習常規。然後是漢語拼音部分,共13課,在學習拼音的同時認識70個常用字。而後是識字一10篇課文,識字二又10篇課文。兩個識字單元各4課,每課認字12~14個。20篇課文分作4個單元,大體按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排,每個單元的課文在內容上有一定的聯系。在每個單元之後設語文園地,以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此外,全冊設6個口語交際話題,安排在每個單元後面,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識字的編排,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全冊要求認識400個常用字,寫其中100個筆畫簡單的字。等等………………
㈢ 小學一年級語文 考試大綱
語文考試大綱(2011-12-15 08:31:06)一年級第一學期考試大綱一、考試性質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檢測一年假學生在第一學期中語文學習的合格水平考試。二、考綱根據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浙江省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指導綱要》(試用)和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為依據。三、考試范圍和要求(一) 范圍 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六年制一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適當延伸到與程度相當的閱讀讀物及報刊。(二) 要求 測試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以及應用能力,同時,重視對學生書寫習慣的檢測。四、考試內容(一) 基礎知識及運用1、 拼音、漢字(1) 認識四線三格,能准確地在四線三格中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掌握標調規則和音節的拼寫規則。(2) 能區分翹舌音和平舌音,前鼻音和後鼻音。(3) 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漢字筆畫名稱表P148)和筆順規則。(4) 能正確書寫100個四會字(生字表二),書寫規范、端正、整潔,注意間架結構。(5) 能認讀400個二會字(生字表一)能口頭組詞。2、 詞語(1) 積累文中出現的四會字組成的詞語,能默寫,並能適當加以書面運用。(2) 積累文中出現的二會字組成的詞語,能進行適當的口頭、書面運用。(3) 積累常用的反義詞,量詞及疊詞。3、 句子(1) 能讀出陳述句和疑問句的不同語氣。(2) 能模仿例句,補充一些簡單的句子。(二) 閱讀1、 學習使用句號和問號。2、 能閱讀課文段落,並能根據要求找出相關內容。3、 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句和段落。要求背誦積累的——課文:《畫》、《四季》、《小小竹排畫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靜夜思》、《小小的船》、《陽光》、《影子》、《比尾巴》、《我多想去看看》、《自己去吧》、《雪地里的小畫家》園地:P72《園地二》讀讀背背、P87《園地三》讀讀背背、P100《園地四》讀讀背背(三) 寫話能根據一幅畫的畫面內容寫1-2句話,能根據畫面寫清「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四個要素。五、考試方式採用閉卷筆試,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40分鍾。六、試卷結構1、 題類及佔分比例(1) 基礎知識及運用 約佔65-75分(2) 閱讀理解 約佔15-20分(教材內與教材外佔分比例1:2)(3) 寫話 約佔5-10分(4) 卷面書寫 3分2、 試題難度佔分比例:基本知識與技能試題約佔95%,較難的試題約佔10%3、試捲成績等級換算參考:優秀級:95——100分 良好級:70——94分及格級:60——69分 不及格級:0——59分
㈣ 小學一年級語文如何教識字
樓主你好!
一、課堂教學靈活多變
識字教學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以一年級上學期為例,不僅要求會識字160個,而且要求至少認識363個字。對於這樣的教學要求,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教育模式,將很難完成。因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課堂這個「陣地」,採用靈活多變的「戰術」,方能順利到達「目的地」。
(一)字圖結合,直觀形象。
一年級新教材,要求首先識記一定數量的字詞,再學習拼音。這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講,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對抽象的字識記困難,但對字與圖相對應的識字,卻較為輕松。例如在教學象形字「目」時,先將畫著眼睛的圖展示給大家看,然後出示「目」字讓孩子們觀察,問:這幅圖與「目」字有何相似之處?馬上有孩子說:「把圖橫著看就是『目』字。」就這樣,孩子們輕松地記住了「目」的字形。又如,在教學《家》這首兒歌時,筆者將「白雲」、「魚兒」、「種子」、「小鳥」等詞語配上相應的畫面。剛一展示字圖結合,孩子們就異口同聲地讀出了詞語,比教者一字一詞的范讀效果好了許多。在以後的識字教學中,我們盡量將圖與字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直觀形象中輕松識字,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識字過程是枯燥無味的。如何製造歡快愉悅的氛圍讓孩子們識字呢?筆者認為:將游戲引入課堂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在教學一年級語文《上學了》一課中,讓孩子分角色表演「丁丁」、「冬冬」和「教師」的對話以及「丁丁」和「冬冬」的對話。結合教者指導,經過多組表演練習,孩子們在游戲中比較准確的認識了十二個生字。這在一年級新學期的第一次語文學習中是不易的。後來,隨著識字量的增加,我們又將「走出字謎宮」、「山頂奪旗」等有趣的游戲引入課堂。孩子們在歡快愉悅的氛圍中識字激情高漲,達到了預期教學目的。
(三)互助互學,加快識字。
學習是個互助的過程,對於一年級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一直提倡互助互學。首先,將同桌的孩子作為一個最小的互助學習組,在學習中,他們可以互相討論、互相檢閱等。這樣既教育了孩子應該互相幫助,也潛移默化地教會他們合作學習的精神。其次,在平常的識字教學中,如孩子有不認識或遺忘的字詞,既可問同桌,又可下位請教同學或老師。只要學會生字,不管採用什麼方法,都能得到稱贊。這一做法既加快了全班的識字過程,又讓孩子們學到了初識字的一種好方法:多向別人請教。
二、課外引導,興趣為主
課內識字是識字教學的主要途徑,但並不是唯一途徑。筆者認為,課堂外的識字往往更加豐富、更為重要,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識字,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體現。
(一)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引導孩子識字。
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識字願望,只要我們積極引導,定會收到好效果。朋友講述這樣一件事:他與女兒上街,女兒邊走邊看,突然,女兒問道:「爸爸,什麼叫『有錢電話』?『無錢電話』?」朋友一看,不禁笑了,原來廣告牌上寫著「有線電話」、「無線電話」。聽了這件事後,筆者深受啟發:每個孩子都是好奇的,都有識字的願望,我們為什麼不能利用周圍的文化氛圍進行識字教育呢?於是,在一年級孩子入學的第一天,筆者就充分利用了「彭州市實驗小學」這個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育人場所,帶領孩子們參觀熟悉學校的同時,讓學生學會了「彭州市」「實驗小學」「雷鋒」「文明」等詞句。以後,在課余及空隙時間,孩子們又認識了校園內的名言,草坪上的標語……兩周之後,班上孩子的識字量增加了許多,孩子們識字的興趣也大大增加了。
(二)用故事激發孩子們的識字興趣。
在每天的日常教學中,筆者堅持用一定時間給孩子講故事。記得第一次講故事時,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可在最精彩的地方,突然停下來不講了。看著孩子們渴求的眼睛,筆者告訴他們:「後面的故事只有看了故事書才講得出來」,並說只有多認字,才能看故事書,才能講出精彩的故事。第二天,很多家長打電話來說:「老師,我的孩子原來只喜歡看電視,可是昨天竟然要我講故事,並教他認識上面的字,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現在,班上已經有一些孩子能看著故事書,簡單地講故事了,雖然結結巴巴,但卻可以看出,他們的識字的興趣很大,學習語文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漲。
(三)製作「識字袋」,鞏固識字成果。
孩子識的字多了,如不及時鞏固運用,會漸漸遺忘。因此,筆者在班上指導孩子製作了「識字袋」。將每天認識的字寫在一張紙卡上,裝進袋裡。每周將字卡拿出,認識上面的字。孩子在體會成功的同時又復習鞏固了所學生字。長此下去,「識字袋」漸漸重了,孩子們的識字量也逐漸增多了,知識更加豐富了。
新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對傳統的學習模式勇於探索、大膽改革,讓孩子們能在富於啟發性、具有開發性的氛圍里愉快、自主地學習。持之以恆,教者、學者都會有很大收獲。
㈤ 怎樣提高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
當代的小學生天真活潑、愛玩好動,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不長。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缺乏自製能力,上課時容易走神,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對於課堂教學來說至關重要。本文將以語文S版一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材為例,談談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注意力,以期為廣大的小學語文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一、誘發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學起始,導入新課,能否有一個良好的開場,往往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教師如果能以言簡意賅、豐富多彩、精彩生動的開場打個漂亮的「開頭炮」,就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誘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慾,注意力才會高度集中,從而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根據一年級的教材特點,我經常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效果激學,喚起注意。這里所說的效果,是指學生在學習上所獲得的成功。成功,是激發學習熱情的一副「興奮劑」,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只要體驗過一次成功的喜悅,就會激發他一百次追求成功的慾望。上課起始,教師根據上節課的學習內容提幾個簡單的問題,如「認讀拼音卡片」「拼讀音節」,集體回答或指名回答,讓大家都能答得出來,然後鄭重地表揚一番,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再借機導入新課。為了再次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一定會集中注意力投入新課的學習。
2.展現意境,吸引注意。現行的一年級語文教科書,每篇課文都配有與內容相關的圖畫,畫面生動形象。若能利用多媒體將畫面演示出來,定能吸引學生的目光,將他們帶入情境。比如,在教學《我在家裡貼字卡》一課時,先讓課件帶領學生參觀一下「我」家,熟悉家中物品。教學花朵一課時,先讓學生欣賞美麗的夜空、節日的焰火、各族兒童燦爛的笑臉。此外,《雨後的森林》《江南》《樹葉》等課,也可以先讓學生欣賞情境圖。色彩斑斕的畫面,對學生的視覺產生了強烈的刺激,陶冶了他們的情操,振奮了他們的精神,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同時也牢牢地抓住了他們的注意力。
3.巧編故事,吸引注意。一年級學生最容易接受一些生動具體又有趣的東西。因此,給學生先來一小段故事,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一個好辦法。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編一些故事,講得繪聲繪色,根據人物特點,採用不同的語氣,聲情並茂。比如,教學《自己去吧》一課,根據兒歌內容編一個小故事:小猴樂樂想吃果子,他要媽媽幫他摘,媽媽說:「自己去吧,樹上多著呢!」於是,樂樂來到樹底下,使出了渾身的力氣,終於爬到了樹頂,他靠自己力量摘到了果子,同時也學會了爬樹……
此外,還有音響法,用音樂製造氣氛,把學生帶入意境。比如,教學《小小的船》,先播放歌曲《小小的船》讓學生聆聽,也可用謎語法導入這篇課文:有時掛在樹梢,有時落在山腰,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
總之,導入應該因情制宜,因人而異;做到堂堂有趣,課課更新。爭取在兩三分鍾之內把學生的注意力抓住,使學生感到老師要講的內容很有意思,讓學生從心底產生一種「我要學」的內驅力。
二、變換形式,進一步調動注意力
興趣被激發,求知慾被喚起之後,如何保持?枯燥的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心理疲勞,注意力分散,因而教師不能滿足於熱鬧的開場鑼鼓,應更多地變換教學方法,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上課才會不分心。前面介紹的一些方法,同樣可以巧妙地用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此外還有:
1.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兒童的天性是好動不好靜,通過游戲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例如,根據生字特點編一些知識競賽題、謎語,利用學生的競爭意識,開展競賽活動;開展「聲母韻母手拉手」「給生字寶寶找音節媽媽」「給生字寶寶找詞語朋友」等游戲;結合課文內容組織學生動手畫;按照課文的情節組織分角色表演等等。
2.扣人心弦的懸念設置。懸念是藝術欣賞中的一種心理狀態,針對一年級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可用設置懸念的方法在課堂上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因為懸念最具有誘惑力,容易給學生造成一種躍躍欲試、急於求知的迫切心理。比如,學習《烏鴉喝水》,只讓學生觀看「天氣炎熱,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的情景,不出示結果,「烏鴉喝到水了嗎,它是怎樣喝到的?」讓學生帶著懸念自己去課文中尋找答案。
3.余興未盡的拓展創新。一節課上完了,如果收場時能根據課文內容提出一些有想像力的問題,就會激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注意力,同時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教完課文《風》,要求學生模仿課文的句式自編一首小詩。他們可能會說:「你沒見過風,我也沒見過風。你聽海水嘩嘩嘩,那是風兒和大海在歡笑。你沒見過風,我也沒見過風。你看浪花在舞蹈,那是風兒在海面上走。」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注意某種事物時,大腦皮層將產生一個優勢興奮中心。此時,神經細胞興奮性較高,人的接受能力強。所以,當外界刺激傳入興奮中心時,將留下深刻的痕跡,並排除其他干擾,把注意集中和指向於感興趣的事物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只有把教學活動組織得生動活潑,經常變換教學形式,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培養意志,鞏固學生注意力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注意是一座門,凡是外界進入心靈的東西都要通過它。」要築好這座門,單憑教學手段吸引、控制學生的無意注意,再將它轉化為有意注意,絕不是長久之計。最根本的方法是培養學生的意志,鞏固有意注意。而一年級的學生意志薄弱,他們不能自覺地集中注意力來學習。
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意志呢?
首先,要曉之以理。給學生講述集中精力聽講、認真學習,對於提高學習成績和成才的重要意義。
其次,要樹好榜樣。給學生講一些名人認真學習的故事。例如,陳毅「吃墨水」,毛主席到鬧市中讀書。另外,在班上發現專心聽講、認真學習的同學,要及時表揚。讓學生近有所比,遠有所學,堅持下去,就能養成集中精力聽課的堅強意志。
總的來說,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要在課堂中來培養,從一年級起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會讓他們受益終身。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上課時,內容上,要生動有趣;形式上,要靈活多樣;語言上,要清晰流暢;聲調上,要抑揚頓挫;板書上,要條理井然……從各個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經過長期培養,學生才能養成專心聽講的好習慣,課堂教學才能獲得最佳效果。
㈥ 家長怎樣給老師評課一年級自己去吧
答--小學校的公開課是沒有家長參加的。但家長在對孩子的學習是要認真的對待的,學生學習不好不會做題,家長久對老師的授課就有想法的,所以您就要有問題就和孩子的班主任直接聯系為好。
㈦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題把我難倒了! …………那麼,那麼…………。怎麼造句
你好,我剛交完一年級,這道題一定有印刷錯誤。
應該是 ……那麼……,那麼……。
這樣一來就很簡單了,
比如:西瓜那麼大,那麼圓。飛機飛得那麼高,那麼遠。
這兩個句子里的字學生應該都會寫。
㈧ 如何培養小學一年級學生語文朗讀能力
一、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往往要讀幾十年書,而閱讀的第一步,便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的。這個第一步的怎麼邁法,對學生今後幾十年的讀書,將會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為此,必須十分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其中朗讀習慣包括:1、正確的坐姿:頭正、肩平、身直、足平,兩手將書拿起,呈45度角。正確的朗讀姿勢不但有利於學生的身體健康和骨骼的發育,也可以使學生朗讀過程的發聲吐氣准確、暢達。2、讀書時,要三到:眼到看清楚字,口到聲音響亮地讀,心到邊讀邊記憶文中的美詞佳句,想像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朗讀教學應嚴格要求:讀前讓學生擺好姿勢;讀時,教師加以督促;讀後,及時評價,持之以恆,良好的朗讀習慣才能形成。
二、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有感情,也需要使他們對朗讀產生興趣,去主動學習,把朗讀當成一件樂事。做為教師就應該盡職盡責,要在知識和學習間架起興趣的橋梁。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如何成功地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也是培養他們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質量,為語文學習打好基礎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一年級的教材,課文以詩歌、韻文、童話故事為主,讀起來朗朗上口,情趣很濃,很容易激起學生的朗讀興趣。
(一)、加強朗讀指導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剛剛入學不久,識字不多,朗讀技巧幾乎沒有,對一些生字,新詞及長句,要想很正確流利地讀出來都有一定的困難,就更不用說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加強朗讀指導,讓學生會讀,只有讀了他們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我每上一篇課文時,都要給學生范讀兩遍,讓學生模仿,以聽助讀,在模仿中糾正自己的發音,在模仿中培養自己的語感,在模仿中掌握朗讀方法,以提高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力。為達到這個目的,在朗讀中,我還實施了評選小老師的活動,確定了做小老師的條件:(1)朗讀的聲音要洪亮;(2)要正確、流利地讀課文;(3)讀出自己的感情來。學生們聽說要選小老師,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個個把小手高高舉起,躍躍欲試,嘴裡激動地說:老師,我先來。於是,小老師們熱鬧的氣氛中一個一個產生了,每個小老師在范讀完課文後,同學們都會爭先恐後地指出小老師的優點和存在的不足,促使小老師們糾正自己的錯誤之處,同時,我也對同學的朗讀結果加以肯定和表揚,這樣一來,學生在熱鬧、歡快的氛圍中朗讀,既有老師的指點,又有同學的幫助,他們的朗讀能力得以慢慢提高。
(二)用寬容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作為老師應該明白,我們面對的不是專家、學者,而是涉世不深,學識很淺的小學生,常常出現令人不滿意的情況是必然的。如果課前不預習課文,教師范讀時不認真聽,一讀書就多字、少字、錯讀字等,凡此種種,作為教師不應該責備學生,挖苦學生,而應用一顆平常寬容的心去幫助學生,找出原因,端正學生的心態,用鼓勵的語言、表情、眼神和親熱的動作使他們從失敗中堅強起來,樹立起我要讀好書的決心和信心。
我在上《自選商場》一課時,東西的西xi字讀輕聲,我教讀了好幾遍,當我指名讀課文時,一位平時不太愛聽課的學生還把西字讀成了xī,當時,我沒有責備他,而是心平氣和地對他說:注意再看看字的音節,是這樣的嗎?只要你看清楚了音節,你會讀好的。那位同學聽了我的話,很快發現了這個詞中的西字應該讀輕聲,可見,教師的寬容與鼓勵對於一個一年級孩子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三、朗讀的目的要明確
一篇課文,不是讀十遍二十遍就叫做重視朗讀,學生每一次朗讀,都要有目的,老師都要提出要求,如我在上《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一課時,聽完老師范讀後,初讀階段,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每個字讀正確,再讓學生輕聲讀課文,圈出本課認讀的生字,並拼一拼,加強了識字的練習,然後指名讓學生讀,其他同學邊聽邊給自然段寫出序號。學生在反復讀中把課文讀通讀順,掃除了閱讀的障礙,在精讀階段,我讓學生帶著問題逐段讀課文,做到有的放矢,如我指名讀這一課中的24自然段時,要求學生思考:小燕子三次飛往菜園,每一次都發現了什麼?最後讓學生齊讀,思考:燕子媽媽為什麼誇小燕子?這樣就達到了讓學生有目的地讀,在讀中逐漸理解課文的目的。
四、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
一年級是朗讀的啟蒙階段,學生識字量少,讀書速度慢,容易引起拉調。所以老師在每篇課文的學習中除了加強指導,還要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只有在反復地讀中,學生才能掌握生字的讀音,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從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讓繁瑣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讀,讓花哨形式的,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讀。這樣,只有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我們才能看到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
五、朗讀的形式要靈活多樣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的培養待續時間不長,單調的讀書方法只能使學生昏昏欲睡,所以要採取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個別讀,合作讀,可以是教師與學生的合作,也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可以是一兩個人或幾個人之間的合作,也可以是全班同學之間的合作。選擇哪種合作形式,要根據文本特點和所表達的情感需要,如教學一年級上冊《自己去吧》這篇課文時,可以採用師生合作讀:教師讀媽媽的話,學生甲讀小鴨的話,學生乙讀小鷹的話,其他同學讀敘述部分,學生甲: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教師: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學生乙:媽媽,我想去山那邊看看,您帶我去好嗎?教師:山那邊風景很美,自己去看吧。通過這樣分角色的朗讀,讓學生明白:小鴨和小鷹都是既有禮貌又勇敢的好孩子。它們的媽媽並不是不愛它們的孩子,不關心它們的孩子,而是了解到周圍的環境不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危險,於是鼓勵自己的孩子不要依賴父母,要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
總之,朗讀是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訓練,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只要學生能堅持不懈地練下去,讀下去,我們老師能不厭其煩地教下去,指導下去,學生的朗讀能力肯定會得到很大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