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三年級數學案例分析
《分米的認識》教學案例
一、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科書。
二、教學目標:
1、在測量課桌的長度時引入分米,使學生明確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2、通過測量與觀察,發現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
3、在操作與交流中,使學生學會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三、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並能根據這三個單位間的進率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和計算。
四、教學難點:
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正確表象。
五、教學方法:
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提供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
六、教具准備:
米尺圖,尺子,紙條,小黑板。
七、教學過程:
(一)學前准備
1、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毫米)你能用手比劃出1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嗎?(學生比劃,教師評點)
2、填空。
1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7厘米=( )毫米 50毫米=( )厘米
一根跳繩的長約2( ) 直尺的厚約( )毫米
(二)探究新知
1、知道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1)學生估算課桌的長和寬,匯報估算結果。
(2)以小組為單位用學生尺測量課桌(雙人桌)的長。
(3)匯報測量方法:
①以15厘米為一段連續量:15+15+15+15+15+15+7=97(厘米)
②以18厘米為一段連續量:18+18+18+18+18+7=97(厘米)
③以12厘米為一段連續量:12+12+12+12+12+12+12+12+1=97(厘米)
④以10厘米為一段連續量:10+10+10+10+10+10+10+10+10+7=97(厘米)
引導學生比較這四種測量方法,小結:以15厘米、18厘米、12厘米為一段連續量,這樣量的次數比較少,但計算比較麻煩;以10厘米為一段連續量,這樣量的次數比較多,但計算比較簡單。
(4)引導學生認識分米。
針對學生中的以10厘米為一段連續測量的方法,師:10厘米的這一段,可以用一個比厘米較大的單位來表示,你們知道是什麼嗎?由此引出分米。(板書課題)
2、探索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
師:你們能發現分米與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間的關系嗎?
通過測量、交流及引導,學生找出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
匯報時提問:1分米裡面有幾個1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你能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距離嗎?(出示1分米的紙條與1米長的直尺)這1米長的直尺可以分成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3、單位間的換算。
師:我們已經推導出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你能根據推導出來的進率獨自填空嗎?
2米=( )分米 30厘米=( )分米
1米-2分米=( )分米 14厘米+26厘米=( )分米
4、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①學生比劃1分米的長度,相互之間進行驗證。
②舉出生活中長、寬或厚是1分米的物品。
③在練習本上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
(三)課堂練習
1、量一量:課桌的寬是( )分米( )厘米;數學作業本的長約是( )分米。
2、小組合作用作業本摞出1分米的高度,數一數有多少本。
3、獨立完成練習一的習題,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關於本節課學習的長度單位----分米,你有哪些認識?有什麼要提醒我們同學注意的?
板書設計:
分米的認識
15+15+15+15+15+15+7=97(厘米)
18+18+18+18+18+7=97(厘米)
12+12+12+12+12+12+12+12+1=97(厘米)
10+10+10+10+10+10+10+10+10+7=97(厘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分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在教學本節課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要教學分米?分米這個長度單位有什麼產生的實際意義?如何讓學生確實認識到分米產生的必要性?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思考,我終於明白了:分米作為介於米和厘米之間的一個常用的長度單位,可以完善學生的長度觀念。為了讓學生確實體會到分米產生的需要,我通過讓學生自主測量課桌的長,並讓他們進行計算,再通過四種方法的比較,製造認知沖突,讓學生切實體會到10厘米、10厘米為一段的測量方法在計算過程中要簡便得多。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創造出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計算、體驗感受到分米產生的意義,深刻地認識了分米這一長度單位。動態生成式的教學,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為學生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發揮良好的作用。在實際應用中,學生進行單位的換算問題不太,但對於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填空,仍會混淆。如:長頸鹿的高約55( ),學生想像不出具體高度,分不清要填米還是分米。而對於練習一的第6題:將2米長的木料截成同樣長的四段,要算2÷4,學生不會計算,這就需要把2米換算成20分米再計算,但有一部分學生不會從這一角度出發去解決問題。可見在以後的學習中還需加強這一方面的訓練。
求採納~~~
2. 小學三年級語文試卷分析怎麼寫
一、試卷結構
本學期三年級語文試卷,考試時間為90分鍾,卷面分值為100分。由五大塊組成,第一部分為珍珠落玉盤;第二部分為滴水回合川;第三部分為學海拾貝;第四部分為閱讀天地。
二、試卷特點
1、從試卷編排特點來看,考查的內容較全面,有書寫習慣的檢查,成語和格言的積累和運用,聯系課文內容填空,個性化閱讀的表達,聯系生活進行習作等等,突出了試卷的綜合性和針對性。
四、學生答題分析
1、第一題看拼音寫漢字。個別學生把「嚴厲」的「厲」寫錯,「環繞」的「繞」多加了一點。這些都是粗心造成的。
2、第二題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有些同學馬虎大意。要求給正確的選項劃橫線,有些孩子寫成打勾了。
3、第三題要求選字組成詞語。這一題正確率比較高,只有個別孩子做錯。把「壯觀」的「壯」寫成了「狀」。
4、第四題按要求選詞語的解釋。這題失分較多,很多孩子不能正確理解這個詞語的語境,選詞錯誤。
5、第五大題選詞填空。正確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九。掌握比較好。
第六大題給句子正確排序。學生的掌握情況較好。
6、第六大題、寫對聯、名言、古詩填空大部分學生都可以寫出來,就是個別字詞有錯誤,特別是給自己家寫一副對聯,這一題孩子錯的較多,說明平時的積累量還不夠,需要加強。
7、第八大題是兩篇課外閱讀 ,第一篇是《小院》,第二篇是《人類的朋友》。
(1)題型比較活,但是出的題目都不太難,只要孩子認真讀幾遍短文,都可以找到答案。
四、教學反思及建議
教學反思:
1、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不夠
從學生答題來看,大多數同學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答卷認真,字跡工整,卷面整潔,但少數學校的學生在這些方面還很差,字跡不夠工整,塗抹、修改的比較厲害,班級與班級之間試卷有明顯的差異,從學生的字體到卷面的整潔程度,說明與教師平時的要求和指導不夠。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新課標,吃透新教材,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語文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學習能
3. 小學三年級期末考試作文質量分析
當前,小學生作文教學重寫法,輕過程,已嚴重脫離兒童生活實際,這種教學方法導致相當一部分小學生的作文抄襲嚴重、語言貧乏、情感淡漠。要改變這種局面,小學作文教學應該由「封閉課堂」走向「開放課堂」,走作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
一、作文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
應試教育背景下的寫作教學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教師重知識傳授輕情意培養,重技能訓練輕自由表達,這導致作文教學嚴重脫離現實生活,這種沒有實踐、沒有體驗、沒有情感的寫作讓生活經驗還十分貧乏的小學生苦不堪言。[1]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著名進步主義教育家杜威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這一極具生命力和號召力的教育主張,對學校教育脫離現實生活,難以適應生活需要的弊端進行了抨擊,他指出:「如果我們的教育對於社會生活具有任何意義的話,那麼它就必須經歷一個相應的完全的變革」。①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也說過: 「寫作的根源在於自身的生活,脫離了生活,寫作就無從說起。」②這些話都充分表明:小學作文教學應當重新樹立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語文教學觀。
作文作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形成過程應該是輕松愉快的,內容是血肉飽滿、生動有趣的,情感是色彩斑斕的。寫作應該是可以信手拈來的快意之事,而不是搜腸翻肚絞盡腦汁的苦差之事。當前,小學生厭作文、怕作文的根源主要是學生缺乏豐富真切的生活體驗。很多學生的生活圈子非常狹窄,同齡間少交流,少集體活動,再加上本身基礎知識不牢,閱歷淺薄,認識水平有限這就導致他們的生活積累、思想情感的貧乏,他們寫作常常會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再加上教師對作文的種種要求「立意要高遠,結構要模式,腔調要老成」,「聽話」的小孩子們就一一照辦了。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就有這樣的親身體會,「我八九歲的時候在書房裡『開筆』,教師出的題目是《登高自卑說》;他提示道:『這應當說到為學方面去』。我依他吩咐,寫了八十多字,末了說:『登高尚爾,而況於學乎?』就在『爾』字『乎』字旁邊博得了兩個雙圈。登高自卑本沒有什麼說的,偏要你說;單說登高自卑不行,一定要說到為學方面去才合適。」[2]從葉聖陶先生的經歷我們明白,教師以考試作為目標來進行作文教學只會讓學生的作文假話連篇,「封閉式」作文教學方式只會斷絕學生的寫作之源,因此為了讓學生享受到真正的作文生活,給他們營造一個輕松愉快、自然舒暢的作文環境,使他們的創作思緒能在開闊的意境中自由馳騁,我們就要改變長期以來習以為常的「封閉式」命題作文教學法,代之以富有濃郁生活氣息的生活化作文教學法。
所謂作文教學生活化旨在引導學生探究生活,獨立地去觀察分析生活,賦作文教學以生活的氣息、生命的靈性,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和作文創新能力。[3]
加分哦
4. 三年級上冊數學情況分析和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三年級數學教學質量目標與措施
一、上學期期末成績分析:
上學期參加考試的學生有63人,平均分72.71分,其中最高分為98分,最低分為9分。及格率為74.6%,優良率為44.4%。學區排名第五。
二、本學期質量的提高目標:
本學期力爭使數學成績平均分在78分以上,及格率達到80%,優良率達到50%,學區排名第三。力爭轉化學困生,使成績有所提升。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學習積極性有所提高,自學能力得到加強,努力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積極營造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向40分鍾要質量。
三、本學期教學質量提高的具體措施
1、繼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成立課堂合作學習小組,班上的學困生分別由小組長幫扶帶動,進行合作學習,幫助解決學習上的困難。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討論和交流中不斷體驗成功,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狠抓自主學習的品質,學困生普遍存在不會學習,不會預習的現象,因此教師必須要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要求他們在上課前將所要學習的內容提前閱讀學習,達到熟悉內容的目的。遇到自己不懂之處,做上記號,以便在上課時,認真聽講從而真正理解這一內容。認真完成課堂練習,將所學知識當堂鞏固,要將當天的問題當天解決掉。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加情感投入,熱愛學生、用耐心、愛心感化學生,在教學中,以愛心去感染他們,把師生間的距離縮短,和學生做知心朋友。力戒發脾氣、惡言批評、變相體罰,多談心、多交流、多關心,讓學生喜歡自己,同時喜歡學數學。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
加強基礎知識的訓練,要求學生牢記學過的知識點,每天由小組長抽查過關,利用晨讀課進行概念、進率、公式、算理的識記。重視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堅持口算訓練,提高學生的口算正確率和速度。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也要注意能力的滲透與培養。
5、努力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
採用參與式、合作探究式、鼓勵啟發式、提問式等新型教學方法,積極運用多媒體教學軟體與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加大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力度,根據教材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主體性,不斷培養創新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向每節課要教學質量。
6、加強「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一定要防止學困生反彈,要堅持「以人為本」,做到「補心」與「補課」相結合,及時與學生溝通,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思想動機;學習小組設立幫扶對子,小組長輔導學困生。
交本作業老師全部面批,隨時指導或改錯;積極與家長溝通,督促學生按時完成作業,有條件的要求家長輔導學生作業;加強對「學困生」的基礎知識訓練和學習方法指導,讓他們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4)小學三年級分析擴展閱讀:
教學質量評價是指對老師的學術業務水平、教學方法、教學態度等進行評價。教育測量學的基本內容之一如何評價教學質量,至今還沒有統一的標准一門課程的教學質量,與諸多因素密切相關,如前期各課程的教學質量、本門課程各個教學環節的互相配合、教師的教學效果、學生的素質及學習態度等。
教師的教學效果,可以從三個方面選擇合理的考核指標:
1.教師的學術業務水平.如對教材內容的熟悉程度,對重點、難點掌握的准確程度,組織課堂討論、選用編寫教材、選習題及試題的水平等方面.
2.教師的教學方法.如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的講授方法是否恰當,是否結合學生實際,是否達到教學大綱要求及能否妥善組織各個教學環節,承前啟後及啟發式教學方式運用得如何,表達與板書是否清楚與有條理等.
3.教師的教學態度.如是否認真備課,是否執行教學計劃,能否不斷改進教學、更新教學內容,能否既教書又育人等.
5. 求小學數學三年級和五年級的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的思維正處於由形象思維過渡的時期,能進行一定的抽象思維,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模仿性強,是非觀念淡薄;想像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現性向創造性的想像過渡;集體主義感情有所發展,良好的道德品質正在形成,但極不穩固。感情容易激起和爆發,不善於控制,不考慮行為後果,雖已能從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還很薄弱,自覺性、主動性、持久性都較差,遇到困難和挫折,往產生動搖。三年級學生自我意識逐漸發展,逐漸學會道德原則的評價標准,評價能力開始發展起來,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見解,但不善於全面地評價一個人的行為表現。道德感、正義感開始萌芽,但道德認識水平仍較低,辨別是非的能力也不強,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五年級學生
一,由於貪玩而影響學習
二,沒有樹立目標,學完一天是一天!就跟和尚每天都打一天鍾一樣
三,跟誰好就跟他玩,可能這孩子學習好,他跟一個聊得來學習卻不好的孩子玩,後來就不知上進了
四,由於劇烈運動導致受傷無法上課
五,性格上對學習的影響,由於同學交往上出現的問題
六,因素很多我就舉了以上這些比較常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