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心中有規則教學反思
一、本課教學目來標
1.情感源與態度
培養學生從小養成按規則辦事的習慣,樹立起人人遵守規則,心中時時處處有規則的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讓學生經歷換位體驗、故事交流、小組討論、資料收集的過程,使學生從正反兩方面認識 「規則」的力量,樹立遵守規則的意識。
3.知識與技能
認識什麼是規則,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對規則的態度,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獲取信息、修正自我、約束自我的能力。
(設計說明:品德與社會的核心是要指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學會做人,因此教學的首要目標應該定位為「情感、態度、價值觀」,其次才是學生的活動的方法與過程以及在活動中獲得的知識技能。)
二、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師生一起收集非典期間關於規則的故事、音像資料。
2.准備一些各種場合人們必須遵守規則的照片。
3.攝制一些遵守或不遵守規則的人或事,作為行為辨析的案例。
三、教學時間 3課時
四、內容安排
第一課時:了解什麼是規則,通過正反兩方面事例認識規則的力量。
第二課時:讓學生深入社會調查,了解生活中的規則,了解人們是怎樣遵守規則的。(正反兩方面)
❷ 教育科學出版社小學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復習資料
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復習資料
1、屈原的著作是(《離騷》)。
2、(王羲之)是我國古代的大書法家,被後人稱為「(書聖)」。
3、(李白)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人們稱他為「(詩仙)」。
4、徐霞客是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旅行家,後人根據他的日記整理出(《徐霞客游記》)。
5、(孔子)是春秋戰國時的一位(大教育家)。
6、(司馬遷)的著作(《史記》)是一部出色的文學巨獻。
7、孫武又稱(孫子),是著名的軍事家,被尊為「(兵聖)」,他寫成的(《孫子兵法》)是中國最早的兵法書。
8、明朝時,(鄭和)先後(7)次下西洋,訪問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創造了世界航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
9、(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
10、唐朝都城(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國際大都會。
11、唐朝(鑒真)和尚應邀東渡日本講學,他不僅講授佛經,還把醫葯、建築、文學、雕塑、書法、繪畫等技藝介紹給日本。
12、我國古代的「世界之最」:
(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
(樂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像。
(《永樂大典》)是世界上最早、最宏偉的網路全書。
(都江堰)是世界上最長的無壩引水工程。
我國是第一個使用紙幣的國家。
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有關日食、彗星記錄的國家。
東漢(華佗)是第一個使用麻醉葯的人。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開鑿最早的大運河。
(天文學家)(張衡)發明了地動儀。
(祖沖之)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第7個數字。
(李時珍)經歷27年完成了(《本草綱目》),被譽為「東方葯物巨典」。
13、我國的四大發明:(造紙術)、(活字印刷)、(指南針)、(火葯)。
14、東漢的(蔡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改進了(造紙術)。
15、(長城)全長6000多千米,是中華名族的象徵和驕傲。
16、(炎帝)和(黃帝)是中華名族的祖先,是中華(古老文明)的象徵,(炎帝)被尊為「(神農)」。
17、(山西省)是我國著名的(「煤鄉」),那裡的煤總儲量占我國的三分之一。
18、入鄉隨俗就是到一個地方就要尊重一個地方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19、(新疆)有「(火洲)」之稱。
20、(氂牛)有「(高原之舟)」之稱。
21、(駱駝)有「(沙漠之舟)」之稱。
22、(華北平原)有「(糧倉)」和「(棉鄉)」之稱。
23、(天山)有「(垂直的牧場)」之稱。
24、(柴達木盆地)有「(聚寶盆)」之稱。
25、在適應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過程中,不同地區的人們形成了各自的(生活習慣)和(文化特徵)。
26、北方主食:麵食、羊肉泡饃、面條、小米粥。
南方主食:大米飯和各種用大米做的食物,如米粉、湯圓……
27、東北三寶:(人參)、(鹿茸)、(貂皮)。
28、特產:西藏的氂牛、新疆的細毛羊、內蒙古的三河馬。
29、農作物的生長都需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
30、中國氣象名城:
武漢——「火爐」 漠河——「北極村」 重慶——「霧都」
基隆——「雨港」 拉薩——「日光城」
31、中國氣候之最:
最冷的地方——黑龍江最北端的(漠河鎮)
最熱的地方——新疆(吐魯番盆地)
最乾的地方——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降水最多的地方——台灣以南的(火燒寮)
32、(細心傾聽),是對他人應有的(尊重);(善於傾聽),是提高自己的好機會,是辦好事情的開始。
33、(真誠)的語言,能贏得他人真誠的心。
34、對人、對事,我們要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只有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35、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18)周歲的公民,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36、集體的事不能一個人或少數人說了算。在活動中出現不同的意見,可以通過(集體討論),也可以採取(投票表決)的方式,做到(少數服從多數),(個人服從集體)。
37、(嘲笑別人)、(不尊重別人),實際上也是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多給他人熱情的(鼓勵)和(幫助),不但有利於他人進步,也會使自己得到更多的朋友。
38、對老人多一份(尊重),對孩子多一份(憐愛),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少一些(計較)和(猜疑)。
39、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
40、誰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夥伴們互相(取長補短),就能共同進步,不斷完善自己。
41、一個(樂於贊美)別人的人,是一個(播種快樂)並能(收獲快樂)的人。
❸ 「遼師版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學情分析」怎麼寫
本冊教材由可愛的祖國、悠悠中華情、騰飛的巨龍三個單元構成。
第一單元 可愛的祖國
一、單元介紹
設計意圖
本單元是遵照課程標准「我是中國人」第一條 「知道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海陸疆域、行政區劃,台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領土神聖不可侵犯」。第二條「了解我國的自然概況,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著許多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跡的國家,體驗熱愛祖國的情感」。第八條「了解我國不同地區的差異,探究這些差異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區人們的生活方式 」的內容標准要求編寫的。
設計本單元意圖是引導學生感受祖國遼闊的領土、壯麗的山河、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形成神聖的民族自豪感和高尚的民族責任感;理解和體驗不同地區人們的生產、生活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樹立人地協調觀念,加深對社會、對國情的認識和理解,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以及能夠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奠定基礎。(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主要講述三大關系: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為學生生存和發展奠定基礎。其實本單元主要是國情教育-----使學生對祖國的自然概況有所了解:領土遼闊、山河壯麗、各地自然環境和地域文化差異。)
單元目標
1.學會一些基本的中國地理概況知識,理解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初步形成人地協調的觀念。
2.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了解、認識我國的基本地理概況。(比如從晨昏時差、同一季節不同地區的自然景觀來理解、感受祖國領土遼闊。)
3.知道祖國領土是不可侵犯的,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
4.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以及關愛自然的情感。
單元結構
由好大一個家——中國、江山如此多嬌、話說南北西東三課構成。(第一課,主要介紹祖國疆域。第二課,主要介紹祖國山河。第三課,主要介紹地域生活方式和多彩文化。)
教學提示
1.本單元知識專業性較強,要認真備課,知識講授要准確到位。2.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要在教學過程中自然的滲透。(如我國東部和西部降雨差異的原因。)
二、課節分析與教學
1.好大一個家——中國(3課時)
意圖
本課意在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祖國疆域基本概況。理解我國自然和人文多樣化的原因。(原因:國土遼闊是形成我國自然和人文多樣化的基礎。)
目標
1.知道我國的地理位置、國土面積、海陸疆域。
2.了解我國行政區劃,並學會在地圖上准確查找各個省級行政區位置。
3.了解首都北京及其基本職能。知道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結構
遼闊神州 首都——北京 台灣——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本課重在講疆域,但從結構上看較散,這種結構的編排意圖,教參、輔導材料並沒有明顯闡述。我想是不是可從這方面考慮,把北京看作是這個大家族的首府,把台灣看作這個大家族的海外遊子。)
遼闊神州
1.教材分析
本課題主要教學要點:(1)通過具體數據,我國領土的四個端點讓學生知道我國疆域。(2)通過讀日記活動,讓學生了解由於國土遼闊帶來的晨昏差異和南北氣溫差異,感受祖國疆域的遼闊。(3)通過5頁探究與思考活動,總結出太陽東升西落,在祖國東部的地區先看到太陽;氣溫由北向南逐漸升高,在祖國北部的地區最冷。讓學生近一步感受祖國疆域的遼闊。(4)通過文字介紹,讓學生了解我國的行政區劃。
2.教學提示
第一步,出示世界地圖,引導學生來了解祖國地理位置、我國的鄰國;出示中國地圖,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回答祖國陸地面積、海域面積;領土南北、東西距離;領土四個端點、四大海域和主要島嶼。了解我國疆域。
第二步,讀日記活動:根據日記內容和理解,在圖上標出四名學生所在地;討論探究晨昏差異和南北氣溫差異的原因,感受祖國疆域的遼闊。
第三步,探究與思考:根據已有經驗和理解,說出最先看到日出的城市,說出最冷的城市:討論探究總結出太陽東升西落,氣溫由北向南逐漸升高的規律,讓學生近一步感受祖國疆域的遼闊。
第四步,閱讀教材了解我國行政區劃;在中國政區圖查找一些行政區。
首都——北京
1.教材分析
本課題主要教學要點:(1)通過文字概括的介紹了北京,使學生知道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的中心;是世界文化名城。(2)通過圖片搶答等活動,使學生比較具體的了解北京。
2.教學提示 (教材是案例,僅供參考。)
第一步,通過地圖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
第二步,閱讀教材,探究:為什麼說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的中心。
第三步,開展交流活動,通過課前搜集的資料,介紹北京的名勝和巨大變化。
台灣——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1.教材分析
本課題主要教學要點:(1)通過文字概括的介紹了台灣的自然概況,使學生對台灣有一個大致的了解。(2)通過背景資料和活動,對台灣的歷史作了簡單的回顧和闡明了中國政府對台灣的態度,使學生理解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理解中國政府對台灣實現和平統一的態度與原則。
2.教學提示
第一步,通過地圖了解台灣的地理位置。
第二步,閱讀教材,了解台灣的自然概況;探究、交流:為什麼說台灣是美麗、富饒的寶島。
第三步,閱讀背景資料(台灣歷史),討論、論證:為什麼說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地緣、人緣、血緣)
第四步,舉辦「台灣知識知多少」知識競賽活動。
2.江山如此多嬌(3課時)
意圖
本課教材承接上一課,在了解了祖國遼闊的疆域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祖國壯美的山河,具體領略祖國秀美多姿的自然景觀。同時加深對人與自然密切關系的理解,加深對人地協調關系的理解。(培養學生,根據條件求生存、發展的意識。)
目標
1.了解長江、黃河的概況以及他對中華民族的貢獻。
2.知道我國是一個山區面積廣大的國家,並初步了解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概況。
3.了解我國的主要湖泊,知道湖泊對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意義,以及我國湖泊所面臨的環境問題。
4.加深對人地協調概念的理解,初步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和環境保護意識。
結構
奔騰的江河 壯美的群山 秀美的湖泊
奔騰的江河
1.教材分析
本課題主要教學要點:(1)通過圖文概括的介紹了長江、黃河的源流概況和對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發展的貢獻,使學生對中華民族母親河的自然概況有一個明確的了解,並體會人與自然的密切關系。(2)通過探究於思考活動,了解人們在生存和發展過程中的不良行為,對河流的影響,初步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和環境保護意識。
2.教學提示
第一步,進入本課前,有條件學校可利用多媒體從整體上為學生展示一下祖國壯美的山河,讓學生領會一下「江山如此多嬌」的美景。
第二步,山脈是地形的骨架,河流是大地的血管,湖泊是大地的明珠,可出示祖國地形圖,引導學生在圖上找一找主要的山脈、河流、湖泊等,使學生對祖國的自然環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第三步,出示長江、黃河源流示意圖,引領學生結合教材介紹和搜集的資料,了解長江、黃河源流概況和人們對他的利用。
第四步,討論、交流:長江、黃河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的巨大貢獻,體會人與自然的密切關系。(河流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的貢獻)
第五步,探究於思考:人們在生存和發展過程中的不良行為,對河流的影響,使學生初步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和環境保護意識。
❹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急!20懸賞)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一、班級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於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慾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他們但缺少社會經歷。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走進家庭深處,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
2、引導兒童進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國公民教育的範式。
3、呈現歷史的「人化」,引導兒童走進歷史。
4、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
5、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
6、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引發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
三、教材重點難點重點:
「走出深重的歷史災難」這一教育主題是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本主題在本課程中出現與原有歷史教材設計有很大的區別,注重呈現歷史細節,讓歷史人站在兒童面前,與兒童對話,本主題旨在引領兒童從自己的現實生活中走近歷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歷史文化的足跡,引起他們與之交往的願望和沖動,表現出對祖國地理、歷史發展狀況的尊重、關注,並引以為光榮和驕傲。
四、 教學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系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 進上步加強本課程開放式教學方式的課題研究,通過藝術、活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景教育。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 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5、為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就力求盡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五、課時安排
一周一課,其間也可安排一些勞動、參觀、調查等實踐活動。
❺ 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教案 教育科學出版社
教科版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全套教案,共57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
Jiao ke ban wu shang 品德與社會教案
第一單元 讓心靈比天空更博大
一、 單元教學目標與課時分配
○ 教學目標
l 知道人各有所長,能夠欣賞別人的長處,知道學習他人長處對自己成長的作用。
l 知道心胸開闊有益於身心健康,心胸狹隘、嫉妒等不良心理對自己成長有害處。
l 體會真誠相待、相互尊重的可貴。培養心胸開闊、寬以待人,能體諒他人的難處。
l 能為他人著想,與他人分享快樂,助人為樂。
教學活動示例
示例一 我的夥伴個個棒
活動目標
1.讓學生知道人各有所長,並懂得學習別人的長處有利於自己成長的道理。
2.指導學生發現他人的優點,尋找別人的長處,學習真誠地欣賞、贊美別人。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入
1. 用錄音形式播放或用文字形式出示故事《英子的同桌》,學生聽故事後談論如下問題
(1) 提問;英子為什麼不願和海燕同桌?
(2) 後來英子為什麼還是請求和海燕同桌?
(3) 為什麼英子一開始沒有發現海燕身上的優點,是她的優點太少了嗎?
(引導學生明白有的美很容易被發現,而有的美卻需要用心去體會,從而鼓勵學生用心去發現身邊同學的長處)
2. 小結:是啊,有的美,人人都看得見;有的美,卻需要用心去體會。其實,美無處不在。在我們周圍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只要用心發現,你會驚嘆:原來我的夥伴個個棒!
二、說說夥伴身上的美
1.過渡:從剛才的故事中我們都明白了,原來每個同學都是最棒的,每個人身上都有許多優點,只是有些還沒有被大家發現而已。現在,讓我們把大家的優點都找出來,我們開展一個找「美」的活動。
2.用「擊鼓傳花」的游戲形式說同伴的優點。
游戲一:選一個同學擊鼓,其他同學傳花。鼓響時花在誰手裡誰就站起來誇誇自己欣賞的同學,同時被贊美的同學也要說出自己的感受。
游戲二:老師擊鼓,鼓響時花在誰手裡誰就站在中間接受大家的贊揚,被表揚者說出自己的感受。
(開展此活動時,教師要注意關照那些平時調皮、多動、優點不明顯的學生,盡可能製造機會讓同學們誇誇他們)
3.寫一寫同學的優點,仿照教科書中的範例完成教科書第3頁的學生作品空白框。
三、身邊的美大搜索
1.教師導語:同學們身上的「美」可真多呀,說完了我們同學身上的優點,你還發現我們身邊的其他人有什麼優點嗎?我們也來誇誇他們吧。
2.學生回顧自己身邊有哪些熟悉的人(鄰居、父母、老師、醫生、司機、清潔工、警察等),並仔細想想自己最熟悉的人的優點,把它們寫下來。
4.學生自由說,充分發現身邊這些人的優點長處。
5.學生交流自己平時如何發現周圍人身上的優點。教師可以用下面的提問引導學生:大家在學習、生活中,有的和夥伴是長期相處,有的是短期接觸,就在這些時候,你是怎樣去發現對方的長處呢?
四、送出我們的贊美
1.我們發現了這些人的優點,那就試著去告訴他們吧。看看他們有什麼感受。(學生看教科書第4頁的兩幅圖和學生作品,從中獲得啟發從而學習把對他人的贊美告訴他人)
2.學生交流表達對別人的贊美的方式。(如一句話、一個微笑、一聲喝彩、一個眼神、一張紙條,等等)
3.學生實際行動,送出我們的贊美。
4.小結:是啊,每個人內心都希望自己的成績被人肯定,自己的努力被人承認。我們自己渴望得到贊揚,那就不要忽略贊揚別人。一個樂於贊美別人的人,是一個播種快樂並能收獲快樂的人。
示例二 取人之長 補己之短
活動目標
1.懂得每個人都有優缺點,無論是對自己或對別人都要既看到優點又看到缺點。
2.善於發現他人長處,樂於取長補短,不斷進步。
活動准備
准備一個蘋果、一個李子、一個蘋果李。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教師出示一個小李子並提問:你們吃過李子嗎,味道怎麼樣?(學生自由說)
2.出示一個蘋果並提問:和李子比起來,蘋果有什麼特點?(學生自由說)
3.教師導語:南方的李子個小、味酸,北方的蘋果個大、味甜。南方人也想吃到大個味甜的蘋果,把北方的蘋果樹栽到南方去不就性了嗎?其實,問題不是那麼簡單,北方的蘋果在南方怎麼也長不好。怎麼辦呢?
4.出示蘋果李:科學家真有辦法。他們把蘋果樹嫁接到李子樹上,就長出了現在這樣的蘋果李。它生長在南方,個兒大,味又甜,很受大家歡迎。
5.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其他像「嫁接」這樣的技術。可以不限於農業領域,其他領域的「嫁接」技術也很能說明問題。
6.教師小結:誰都有自己的長處,但也有自己的短處。李子樹和蘋果樹互相取長補短,結出了甜甜的果實。夥伴們互相取長補短,就能共同進步,不斷完善自己。但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對此可能並不是很理解。
二、聯系實際,實踐活動
1.我們全體同學,已經在一起共同學習四五年了。我們看到了同學們的哪些可取之處?你可以向誰學習以克服自己的短處?現在,我們開展一個活動,看大家誰能夠在活動中發現他人的長處,誰能夠做到取長補短。
2.學生四人一小組開展活動。學生小組選取本組最喜歡的一項活動,然後根據活動的需要,設想班裡的同學如何分工才能夠使這項活動開展得更有效,更能讓每個人發揮自己的長處。下面的一些活動可供學生參考。
(1)班級要參加慶「六一」黑板報比賽。請你們為班主任設想一個人員分工計劃。
(2)學校要開運動會。請你們為班級安排參加接力賽人員(男女各4名)及拉拉隊隊長、宣傳隊隊長、服務隊隊長名單。
❻ 人教版五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案例
品德與社會》教學案例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
烏拉街中心校 楊玉娥
一、教材分析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我們都是中華兒女》主題下的一個活動。這一活動又分「中華民族大家庭」「說說自己的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多彩的民族節日」「各具特色的民族體育運動」和「民族習俗與禮儀」六個小的活動。根據教材安排,第一課時主要學習第一個活動:「中華民族大家庭」。
教材一開始安排的是一張少數民族地區分布圖和各民族人民穿著民族服裝的團結照。民族地區分布圖旨在引導學生了解少數民族的分布情況,能在地圖中找出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各族人民穿著民族服裝的團結照展現了「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歡樂祥和的愉快場景,使學生明白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教材還安排了一個拓展練習,讓學生了解民族區域自治,知道民族區域自治政策保障了少數民族的權利;「我知道的民族」主要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掌握一些少數民族的名稱,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同時,也進一步讓學生明白各民族都是心心相印的兄弟姐妹。
二、教學目標
1、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2、簡單了解少數民族的分布情況,能在地圖中找出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
3、讓學生了解民族區域自治,知道民族區域自治政策保障了少數民族的權利。
4、活動過程中受到民族大團結的教育,感受祖國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三、教學重點
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受到民族大團結的教育,感受祖國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四、活動准備
1、教師准備MTV《愛我中華》、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分布圖、民族團結照片和體現民族團結的小故事。
2、學生簡單了解我國的少數民族,並搜集民族團結方面的資料(圖片、文字、音像等)。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歌嗎?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一首歌曲,會唱的同學可以跟著一起唱。(MTV《愛我中華》)
師生一起邊拍手邊跟著唱(一段)。
2、師:看得出來,歡快的樂曲深深地感染和打動了每一個人,孩子們,大聲說出歌曲的名字吧!(學生大聲說:愛我中華)
3、師:是的,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好歌,「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這首歌唱出了我們的祖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中華民族大家庭」(板書:中華民族大家庭)
(二)活動一:我知道的民族
1、師:同學們,上小學一年級時,我們都要建學籍,你見過自己的學籍卡片嗎?能簡單介紹一下嗎?(學生介紹)
老師這里也有一份學籍卡片(學籍卡片部分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民族),看一看,你會填嗎?誰想試一試?勇敢的孩子們,老師相信你一定行!(學生說怎麼填,教師及時評價)
2、同學們,老師聽到剛才這些同學在填學籍卡片時,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認真聽的同學也一定發現了!(讓學生說共同的地方)
是的,剛才這些同學在民族一覽中填的都是「漢族」,同學們,是漢族的,請把手高高舉起來。(老師跟學生一起舉手)
3、老師發現我們班同學都是漢族的,老師也是漢族的。漢族是我們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在我國各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而其他民族人口較少,被稱為少數民族。同學們,你知道在祖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著哪些少數民族嗎?(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民族,對說的較多的及時表揚鼓勵。)
(三)活動二:民族區域自治
1、師:同學們,在我們的民族大家庭中,一共生活著56族兄弟姐妹,為了保障各民族的權利,國家制定出台了一項民族政策,你知道是什麼政策嗎?(民族區域自治),那麼,什麼是民族區域自治?(找學生說一說,教師補充強調)
2、師: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機關,我國共設立了5大自治區,你知道哪些自治區?(找學生說五大自治區)
3、在地圖上找找我國的五大民族自治區,並請學生到前面指出來。
4、請同學們再仔細看看民族分布圖,說說民族分布的特點。(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絕大部分縣級單位都有兩個以上民族居住。聯系我們坊子、濰坊實際,讓學生簡單說說自己知道除漢族外,這里還有哪些民族。)
(四)活動三:民族大團結
1、師:在我國許多地方各民族相互交錯居住,在長期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各民族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還記得老舍先生的《草原》嗎?「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的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正是民族團結的體現。
2、師:體現民族團結的故事何止這一個,同學們,老師相信,課前你一定也搜集了許多有關民族團結的資料,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吧!
(學生分組交流,組長主持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師:老師發現同學們剛才交流的非常熱烈,課前搜集的資料形式多樣,圖片、文字、光碟各種各樣,下面讓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吧!
(各小組匯報交流,教師組織指導)
4、小結:剛才,各個小組從不同的方面向我們展現了民族大團結的情景,讓我們感受很深。通過剛才的交流,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圍繞「民族團結互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社會主義新風尚」教師適時引導。)
(五)齊唱歌曲,深化感受
同學們,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如同兄弟姐妹,親如一家。最後,讓我們隨著音樂,再來齊唱《愛我中華》(MTV《愛我中華》)。
(六)課後探究
我國各民族的服飾、民居、民俗文化、節日習俗等都是豐富多彩的,課下請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主題,自由組成小組,一起探究。
教學反思:
《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創設了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習得知識。尤其是「民歌服飾、舞族」的教學環節,創設「歌舞大看台」,給學生以發展個性、展示才華的機會,民族學生的哈族、維族舞蹈表演,激發了學生的表演熱情,大方自然的歌舞表演,加深了民漢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團結,並結合新疆的特殊地理環境,及時進行「反分裂、反滲透」教育,自然升華學生的「民族團結」情感。
在學習壯族相關知識後,全班模擬壯族競技運動項目「多人板鞋」,游戲中,每個小組商量不同的方案,相互補充、認同,體現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不足之處:在收集民族服飾環節,意在通過收集活動,激發學生對不同民族的認識了解和認同,但個別學生不夠積極主動,收集的民族服飾不夠多,圖片也較少,使展示交流活動不夠豐富。
培養學生的課外收集資料能力,是綜合學科必要的教學內容,也是今天信息化時代、學生必須學習和掌握的能力之一,在今後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在這方面需要進一步詳細的指導和強化。
閱讀全文(307) | 回復(0) | 引用通告(0)
上一篇:[原創]校本研修引領教師專業發展
下一篇:[原創]四年級社會上冊《伸出愛的手》說課稿
登錄後,你將出現在這里
昵稱:
主頁:
標題:
友情提示:發表評論/留言後需要等待3-5秒刷新頁面才能看到!
悄悄話:
❼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64,65頁上的國家是哪些
是人教版的嗎?
❽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考試反思800字
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旨在通過對我國古今中外最基本 的文化、經濟、科技、地理等知識的理解,使學生接受中華 民族道德價值觀的核心取向,感受當今社會、社區的人文、 地理、科技等的進步,進而達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品德與社會課程因為編者要照顧到更多地區的學校教育教 學,因此有許多知識對每個地方的針對性、適應性不是很強, 需要教師及時做教學內容的補充和延伸,達到教育學生熱愛 家鄉,熱愛祖國的目的。品德與社會課程不同於其他學科, 教材中出現的例子,一部分是基礎知識,另一部分所提供的 內容只不過是個引子,要求教師在執教過程中與當地社會人 文等緊密結合,達到落實《課程標准》的目的。 答題情況及分析題號 總分百分試卷得分 11.14 9.22 9.47 17.64 10.21 8.555 65.29 得分率% 65.54 76.83 78.92 73.52 51.07 57.03 本次考試共設置六大題,另設卷面分(扣分0-5 一題為填空題,滿分17 分,抽百份試卷進行分析,得分11.14 分,得分率65.54%。本題涉及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教材的 基礎部分,另一部分是與教材內容相近的涉及青藏高原、玉樹地震、青海省六州名稱,湟中縣近幾年發生的自然災害等 貼近時代性、地方特點的知識信息。從答題來看,基礎部分 好於延伸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不夠靈活, 題目稍微改變了答題方式,就不能准確做答。 第二題是判斷題,滿分 12 分,實際得分 9.22 分,得分 率76.83%,本題是考查學生對知識理解的准確性,在增加了 許多干擾因素後,讓學生能夠做出正確判斷,難度比較小, 得分情況較好。 第三題是選擇題,滿分 12 分,實際得分 9.47 分,得分 率為78.92%,是六大題中得分最高的題,也是難度最小的題, 因為有兩個以上的答案,學生憑回憶就能夠做出准確選擇。 本題失分最多的題是考查學生對湟中縣卡約遺址的了解,結 果學生非常陌生,導致失分,說明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實施跟 有直接關聯的地方課程資源冊有密切聯系,學校和教師忽視 了地方課程資源冊的教學,忽視了學生所在大環境的知識信 息,從而導致失分。 第四題是連線題,滿分24 分,實際得分17.65 分,得分 率73.52%。這一部分涵蓋內容多、知識類型廣,從近幾年的 自然災害,少數民族節日、服飾,省名與省會城市,名山與 所在省份,湟中縣名人等,失分多的依次是湟中縣名人、少 數民族節日。說明教師對教材延伸部分的地方知識信息關注 不夠。第五題是簡答題,共 小題,滿分10.21 分,得分率 51.07%。本題得分剛剛過半,失分相對較多。第一二小題緊 密聯系學生生活,舉例子講民族團結的故事,少數民族風俗 習慣等,多數學生對此不夠了解,造成大面積失分。第三題 是寫出34 個省級行政單位名稱,有一半以上的學生不能准確 寫出20 個以上,有不少學生把省會城市當作省名,還有的學 生把青海省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海南、海北、玉樹等當作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