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有多重》教案教學設計
寫教案的具體復內容包括以下十項制: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2.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什麼是周長》教案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什麼是周長》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內容,本節課在學生觀察、觸摸的活動中突破難點,感悟、感知周長的意義。在認識周長的基礎上解決有關周長的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觸摸,正確理解周長的意義。
2、在理解周長意義的基礎上,會用恰當的方法測量、計算物體或平面圖形的周長。
3、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動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在體驗、交流活動中使學生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
學生分析:
1、學生的年齡為8歲左右,對操作性較強的數學課興趣很濃。
2、學生喜歡參與知識的生成過程,具有初步的探究意識。
教學方法:
1、讓學生在摸一摸學具及觀察畫面中討論、歸納周長的意義,主動獲取新知。
2、 在感知周長意義的基礎上,通過畫面提示獨立完成周長的相關知識。培養了學生的探索學習能力。
教學准備:
1、PPT課件、自製圖片。
2、 學生准備樹葉、梯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繩子、彩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是樹葉飄落,收獲果實的季節。老師從網上搜集到了各種各樣的樹葉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播放課件)這些樹葉漂亮嗎?想不想描一下它們的形狀?
二、探索什麼是周長。
1、感悟周長。(描一描、說一說)
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紙,選擇一片最喜歡的樹葉,用彩筆沿著樹葉的邊線一筆描出它的輪廓。開始吧!
2、好!誰願意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是怎麼描的?(可以讓學生在黑板上畫一畫)
請用筆指著,說清楚是從哪裡開始的,又到哪裡結束。
描得對嗎?嗯,表達的非常清楚。
3、再指名學生說從哪裡開始,到那裡結束的?
4、小結:看來,不管從哪裡開始,大家都是沿著樹葉的邊線描了一周,請看(課件演示),這一周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做這片樹葉的周長。(板書課題:周長)
5、再來看,(課件出示圖形),你能描出下面圖形的邊線嗎?
請同學們拿出紙,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用筆描出來。描完後同位的相互交流一下。(注意:檢查時要注意學生描的是不是一周,課件顯示錯誤和正確的描法,加深學生對一周的正確認識)
剛才同學們沿著圖形的邊線描了一周,那這一周的長度就是?(學生答)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真聰明!)
三、聯系實際,感知周長。(完成從感性到理性的升華)
1、找一找,摸一摸。
你能從我們身邊找個例子說一說什麼是周長嗎?下面請你們同桌合作,找一找,並且摸一摸它的邊線。(指導:地面的周長、課桌面的周長、課本封面的周長、黑板面的周長、鞋底的周長。)
2、誰來說一說你們找的結果?你可以邊說邊指一指。
3、量一量。
(1)、大家找到了很多,是嗎?看來周長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而且周長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比如,我們去做褲子時,裁縫都要量一下你的腰一周有多長,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腰圍。
(2)、現在請大家估計一下老師的腰圍大約是多少厘米。
估計的准不準呢?誰來量一量?(注意測量方法的指導:腰圍怎麼測量)告訴大家測量結果。
(3)、根據這個結果,請你估計一下自己的腰圍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誰來說一說自己的腰圍是多少厘米。
四、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小結:通過前面的學習,老師發現同學們都善於觀察、愛動腦筋。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
1、請同學們翻到課本第45頁,做第3題。
想一想,用什麼辦法能知道它們是否一樣長呢?(課件演示課)
2、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圖形的周長。同位合作。(課本45頁第2題,課件顯示)
3、描一描。獨立完成。(課本45頁第1題)
五、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請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六、思維拓展。
課件顯示:求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