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年級 > 小學科學教學課例點評五年級下冊

小學科學教學課例點評五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20-12-16 11:41:38

⑴ 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怎樣移動重物教學反思

《怎樣移動重物》教學反思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本課的前半部分「認識杠桿」,我主要以講授為主。學生也很容易理解杠桿的三個作用點:阻力點、支點、動力點。其中,對於書中介紹的幾種工具,學生自行找出它們的三個作用點,有利於學生對這三個部位的熟悉,也有利於後面杠桿尺的研究中,學生關注這三個作用點之間的聯系。本課的重點是「研究杠桿的秘密」。難點是怎樣判斷這種杠桿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或是不省力也不費力。
《科學課程標准》提出了:「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教育理念。因此,小學科學課堂應以探究為基礎,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不斷激發學生的活力,引導他們理解、認識、探索、發現,促進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增長能力。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賴於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活動,通過動手動腦、親自感知,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形成,而不能通過簡單的說教和講授教給學生。本課教材的安排就體現了這一理念,教科書只是展示了一組學生活動情景圖,並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杠桿的基本性質,這就為學生的合作探究活動提供了開放的探究空間,有利於學生自由地、創造性地展開活動。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得以提高。
通過前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在使用工具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已經初步認識了什麼是簡單機械,於是利用杠桿類工具在生活中運用最廣泛、最直觀的撬棍撬講桌的情景引入本節課的研究,學生有類似的生活經歷,利於學生觀察並引發思考。通過對書中示意圖的研究,學生對杠桿的用力點、支點、阻力點有了較直觀、清晰的認識;又通過兩個活動:(1)將杠桿的概念進行推廣應用,引導學生分析了用撬棍撬窨井蓋、蹺蹺板工作時發揮作用的位置,並標出它們作為杠桿的三個點的位置,(2)利用書中的圖,對於身邊的常用工具進行觀察、分析,使學生對杠桿類工具有初步的認識能力。在有了以上的基礎後,利用杠桿尺研究杠桿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學生在合作實驗中,意識到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找出了杠桿工作的原理,體會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意義,發展了實驗探究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創設情境,引發問題。
從實驗中圍繞如何「把講台抬起來」進行,通過創設學生常見的又充滿趣味的情境來引出研究的內容,激發學生研究的興趣,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啟發引導,鼓勵猜想。
在上面的「把講台抬起來」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思考在課本的兩張圖片中發現秘密,並猜想杠桿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省力?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費力?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不省力又不費力?可能是什麼原因?在這一環節中根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的研究,來判斷什麼時候杠桿是平衡的,什麼時候是不平衡的.從而學習到杠桿的省力與省時間。
三、悉心輔導,設計實驗。
主要讓學生用平衡架來進行實地研究。因為平衡架是在兩邊各掛鉤碼使其平衡,學生對把平衡架的實驗結果與杠桿原理聯系起來有一個思維的轉化過程,並且讓學生找到支點、阻力和動力這三個點,充分地預測,進行實驗驗證,獲得一組正確的數據。
四、組織討論,獲得結論。
在學生通過實驗獲得一組科學的數據後,組織學生對這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發現杠桿原理。

⑵ 小學科學五年級土壤中有什麼教學小結反思

教材分析

《土壤中有什麼》是教育科學出版社《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四課,是屬於地球與宇宙部分的內容。覆蓋於地球表面的土壤,對於學生來說司空見慣,大部分學生已經知道土壤的作用,但是他們可能沒有考慮過土壤是怎樣形成的。本課的教學活動承接《岩石會改變模樣嗎》

學情分析

雖然學生閱讀過的科普讀物、接觸過的實驗器材不多,但在課堂上能積極參與學習,只是個別學生回答問題不積極。

教學目標

1、了解外力的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會使岩石最終成土壤。
2、掌握土壤包含岩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小石子、沙、黏土)、動物、植物的殘留物,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土壤,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3、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用沉積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顆粒的大小分成幾層。
4、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引入
二、尋找土壤的成分
三、土壤和生命
四、課外拓展活動

1、整塊的岩石風化成碎石,碎石繼續變化就會變成越來越小的顆粒,這些顆粒又是怎樣變成土壤的呢?
土壤中有哪些成分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尋找一下吧!
把土倒在紙上進行觀察。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進行觀察?我們觀察到了什麼?
2、觀察乾燥的土壤。
把乾燥的土壤捻碎,用牙簽把土壤顆粒分開,藉助放大鏡仔細觀察,土壤的顆粒大小一樣嗎?我們能描述它們的大小嗎?
圖片出示:放大後的沙礫、沙、沙粉和黏土顆粒。
3、觀察土壤的沉積實驗。(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
把一些土倒入水中,我們發現了什麼?
攪拌水中的土壤,然後靜置一段時間,我們又看到了什麼現象?
土壤的沉積物分成了哪幾層?試著解釋為什麼會這樣的順序?
4、延伸、小結。
土壤里還有我們沒有發現的物質嗎?
現在我們能解釋土壤是怎樣形成的了嗎?
1、討論。
有人說: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我們
怎麼解釋這一觀點?說說自己的理由,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2、出示圖片和文字資料,教師講解。
3、說說土壤和人類的關系。
閱讀《我們的土壤媽媽》。

2、學生猜測土壤是怎樣形成的。
1、觀察新鮮濕潤的土壤。(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
小組觀察後交流,並做好記錄。
全班交流、匯報、小結。
小組觀察後交流,並做好記錄。
全班交流、匯報、小結。
小組觀察後交流,並做好記錄。
全班交流、匯報、小結。
腐殖質、鹽分
學生閱讀學習。
小結。

板書設計

土壤中有什麼

腐殖質、鹽分

教學反思

科學課程標准要求通過科學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既包括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也包括形成科學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就要求我們在科學教育的過程中注意挖掘科學的人文內涵,滲透道德和價值觀教育,讓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知道珍愛並善待生命,逐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在《土壤中有什麼》一課教學中,我對德育融入科學教育的做法進行了實踐,效果良好。

⑶ 誰有人教版小學科學教案 五年級下冊生長與變化

生物與環境
單元教材分析
【單元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經歷「種子發芽實驗」,從提出問題、進行假設、選擇控制條件、設計實驗、制訂實驗計劃、按照計劃實施實驗、記錄實驗數據、整理和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科學結論的完整過程,懂得對比實驗中控制變數的重要意義。
2、用生態瓶實驗探究如何維持一個小生態系統內的平衡,觀察這個小生態系統內的生物失去平衡以後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3、能夠通過調查、討論、查閱資料等形式,研究人類保護自然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意義,並能利用恰當的詞語包括正確的科學術語(如生長環境、生態環境、生物群落、食物鏈等)來描述自己參加的調查、探索和觀察活動,與同學進行交流。
核心概念
植物對環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氣、水、空間等。
動物對環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氣、水、空間和食物等。
植物和動物都會對它們需要的環境進行選擇。不同的生物對環境都有著自己所特有的需求。如光照強度、水分多少、食物種類等。植物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有著非常復雜的關系。如食物關系等。
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
在一定范圍內的生物必須和平共處,生態平衡受到破壞,生物的生存就會受到威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夠梳理關於生物的觀察資料,了解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同它們的生活環境之間的關系。深化對生物與環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等重要觀念的理解。
2、願意通過觀察、動手製作、查閱資料、討論等形式參與研究活動,並願意與同學就自己的研究成果進行交流與分享。
3、意識到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環境保護問題已經日益嚴峻,我們應該追求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平衡發展,初步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觀。
【本單元教學內容分析】
整個單元的教學由8個主題活動組成。第一部分(第1-3課) 由「種子發芽實驗(一)」、「種子發芽實驗(二)」、「觀察綠豆種子的生長」 三個活動,組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種子發芽實驗(一)」開始、將引導學生從提出問題——綠豆發芽需要什麼條件,到進行假設、選擇控制條件、制訂實驗計劃、觀察記錄現象、分析整理數據、作出解釋的科學研究的完整過程。在此同時,三個活動又各自承載著不相同任務,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主題。教材沒有採取以往以逐一研究各種環境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方法,而是直接從實驗入手,讓學生研究陽光、溫度、水對綠豆種子發芽的影響,盡管這樣的研究種子的活動已經在前面出現過,但是學生在這里經歷的是比較嚴密的一整套控制實驗的過程,這對學生科學的思維、科學的方法的訓練是很有幫助的。學生經歷了設計種子發芽實驗、觀察記錄控制條件下的種子發芽過程和整理分析實驗結果三項活動,從中了解綠豆種子發芽的基本條件,觀察實驗現象、收集數據、整理數據,並用實驗數據說明問題的科學方法。
第二部分(第4課) 「蚯蚓的選擇」通過對蚯蚓與環境的研究,認識動物與無生命環境的關系,了解動物是會根據自身生存的需要對環境條件進行選擇的.
第三部分(第5課)」 食物鏈與食物網」通過學習認識和研究食物鏈和食物網,將植物和動物聯系起來,認識到生物之間是互為生長環境的,它們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
第四部分(第6、7、8課)通過設計和建造生態瓶的模擬實驗,觀察生態瓶內的動植物及微生物;研究改變生態瓶的控制條件,推測和觀察條件改變後的生態狀況,初步感受生態平衡的意義。最後將研究推廣到真實的大自然中,推測草原上某種動植物增減或某種環境改變後生態平衡狀態的變化,進而認識引發沙塵暴的原因;在了解學習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基礎上,通過上網、訪問、實地考察等多種形式認識了解野生生物及其棲息地;進一步關注自然界的珍稀動植物,在此基礎上進行調查研究,做一個某種珍稀動植物生存現狀和保護措施的調查研究報告,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教材與教學問題研討】
本單元第1課時,提出問題後即引導學生設計種子發芽實驗,完善實驗方案明確實驗方法,安排學生每人回家進行實驗,同時以組為單位在學校進行實驗,做好標簽,明確分工管理。本單元的第4課時進行教學,大約在種子發芽實驗進行了一周時間的時候,安排第2課教學進行分析,在此之前的教學過程中注意督促了解實驗的進展情況,及時進行指導。
本單元探究活動多,真正落實好每一個觀察、實驗活動,做到不走過場,落在實處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切實明確每一個觀察實驗的方法、步驟,如何操作,怎樣觀察,觀察什麼,記錄什麼,在指導學生設計實驗的過程中考慮完整,使每一位學生清楚觀察實驗的具體方法。如:設計種子發芽試驗,我打算作種子在黑暗中發芽快,還是在光照的情況下發芽快這一項實驗。必須讓學生明確這個實驗只有一點不同,即一個是在黑暗的環境里不需要光照,一個是在明亮需要光照的環境下。其它條件都相同,同時下種、同時在自然的溫度情況下,掌握好水量,指導好學生怎樣選擇黑暗的環境(放在什麼位置)。如果環境沒有選擇好實驗現象可能會出現不太明顯的現象,看似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往往由於疏於指導或強調得不夠,造成實驗不成功。同時還要明確怎樣做記錄,記錄下哪一天下的種,哪一天萌發出芽,量一量每天長多高。告訴學生注意保留原始數據,以備對比時整理研究。
要聯系當地實際情況進行教學,不要認為當地的條件不夠,或者與教材上的設想不同而放棄實際操作的機會,要學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例如蚯蚓的棲息地也可以用其他的動物來代替,代替的動物最好是當地常見的動物。可以在教室里或者實驗室里建立一個研究生物棲息地的環境,幫助學生學習。 本單元對收集資料、整理數據、分析資料和數據是重點要求的,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知道如何看待數據、尊重數據、引用資料、鑒別資料,並使自己的結論更加接近真實,更加接近事實。關於控制實驗的研究,教師最好自己對此方面的內容進行補課,以便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實施這方面的研究。
科學教學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教學過程中重點要體現在這兩個環節上:
一是設計實驗的環節,實驗前要把實驗方法想周全,培養學生設計實驗、虛心接受同學的正確意見,完善實驗設計的能力。
二是按照實驗設計的步驟實施實驗的能力。認真做好記錄、收集實驗數據,實事求是不偽造數據。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學生科學地思考,科學地操作的行為習慣。

⑷ 小學科學五年級土壤中有什麼教學小結反思

《土壤中有什麼》這節課的內容很多,主要分四個部分:觀察新鮮的土壤、觀察乾燥的土壤、研究土壤的沉積實驗、了解土壤與生命的關系,內容相當多,所以進行簡單的引入後可以直奔主題了。
學生對土壤並不陌生但是沒有系統地認識,所以在課堂上觀察新鮮泥土還是必要的,裡面有動植物的活體和殘體,會給學生帶來驚喜,但是在喜悅的同時記錄也相當重要,可以採用多種記錄方式,如文字和圖畫。觀察干土壤,要求學生用牙簽把顆粒大小分清楚,學生感覺有難度,但是如果我們用手去觸摸、去感覺,學生的印象很深刻,在這個時候引入地質學家區分顆粒大小的標准,看直尺上一毫米的刻度,再用手比劃兩毫米有多少大。根據顆粒大小的標准,學生自己對土壤進行分類,他們會發現黏土太小,無法用肉眼區分,引出「土壤沉積」實驗,這個實驗採用教師小組實驗,將乾燥的土壤放到水裡學生會發現有氣泡出現,「這個說明了什麼?」學生很容易想到是空氣,對於土壤的沉積實驗時間比較長,教師事先准備好一份。土壤在沉積的過程中,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沉積好的那份。課的最後一部分,是關於「土壤與生命的關系」通過土壤的橫截面圖,讓學生了解生命和土壤間的關系,滲透熱愛土壤的思想。
這節課我感覺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讓學生觀察將乾燥的土壤放到水裡有什麼發現,較多同學發現了氣泡,知道了土壤中有空氣,比我預想的要成功。

⑸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熱是怎樣傳遞的優秀教案與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1)熱總會從溫度較高的一端(物體)傳遞到溫度較低的一端(物體);
(2)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遞方法叫熱傳導。
2、過程與方法:
(1)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圖示記錄、交流觀察到的關於熱是怎樣傳遞的現象。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保持積極的觀察探究熱傳遞的興趣。
(2)體驗通過積極思考和探究獲得的成功喜悅。
【教學重點】 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向。
【教學難點】 通過分析熱傳導過程中的共同特點,認識熱是怎樣傳導的。
【教學准備】
教師:燒杯一個、熱水、金屬棒、凡士林、牙簽、金屬圓片、課件。
學生:金屬棒、塗好蠟油的金屬圓片、酒精燈、火柴、牙簽、木夾、凡士林、實驗記錄表。

一、導入課題
1、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根金屬棒,我請一位同學上來摸摸,看看它是冷的還是熱的?如果我把它的一端放入熱水中(教師示範),猜猜過一會兒金屬棒的另一端會有什麼變化?
2、你們猜的是不是和事實一致呢?請剛才上來摸過的同學再來摸摸。請你告訴大家,現在有什麼感覺?哦,金屬棒的這一端真的變熱了,和同學們猜的結果一樣。老師現在有個疑問了:金屬棒的這一端並沒有浸入熱水中,它怎麼也變熱了呢?你為什麼這樣猜測?(結合學生回答教師畫圖示)
3、金屬棒上的熱真的是像你們所說的那樣傳遞的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熱是怎樣傳遞的)
(設計意圖:通過把金屬棒放入熱水的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熱水如何把熱傳到金屬棒的另一端,從而引發熱到底是怎樣傳遞的問題,並激發學生想用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想的慾望。)

二、熱在金屬棒中的傳遞
1、剛才同學們說的都是一些猜測,是否正確呢?該怎麼檢驗?對,我們需要用實驗來證明。
2、老師給同學們准備了一些實驗材料:一根金屬棒、酒精燈、幾根牙簽、木夾和凡士林。(教師出示凡士林)並介紹:這個小盒裡裝的就是凡士林,這種材料很特別,在常溫下有一定的粘性,可以粘住一些細小的物體,如它可以粘住牙簽、火柴等。但是遇到熱它就會熔化,不能再粘住細小物體了。
你們能不能利用老師提供的這些材料來設計一個實驗,讓大家能親眼看到熱在金屬棒上傳遞的過程呢?
3、小組討論並設計方案。(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在開放的環境下,教師提供實驗器材讓學生發散思維,自主設計實驗來驗證之前的假設。)
4、小組上台匯報設計成果。
學生交流,並完善方案。(應用木夾夾住金屬棒的一端,凡士林粘的多少要差不多,牙簽粘的距離應差不多,給牙簽編號……教師結合學生匯報在黑板上畫出兩種圖示)
5、聽了剛才兩組同學的匯報,你們肯定又有新的啟發吧?下面老師給你們一分鍾的時間把自己組的設計方案再完善下。
(設計意圖:這個實驗中,變數的控制對實驗結果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這里通過討論和交流,讓學生思考對凡士林的量、牙簽粘的距離等的控制,使學生形成縝密的思維方式,養成較好的探究能力。)
6、同學們真了不起,設計出這么新穎的方案來。那等會實驗時應注意些什麼呢?為了使實驗更成功、更安全,老師這兒也有幾個小提示,請你們默讀一遍。(課件出示,學生默讀)
7、材料員領取實驗材料,學生分組進行實驗。
8、小組代表上台匯報實驗結果,交流實驗現象。(教師結合學生匯報在圖示上標出)
9、小結:聽了剛才同學們的匯報,老師發現無論是在金屬棒的一端加熱,還是在中間加熱,熱在金屬棒上的傳遞都是有規律的。誰來總結下,熱在金屬棒上到底是怎樣傳遞的?
(設計意圖:探究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手動起來,也不僅僅是獲得一些事實,重要的是讓學生有目的地對這些科學現象進行整理、歸納和分析,從而得出合理的科學解釋--即科學概念。讓學生動手動腦相結合,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能力。)

三、熱在金屬片中的傳遞
1、過渡語: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現熱在金屬棒上的傳遞是從較熱的一端傳遞到較冷的一端。如果我把這根金屬棒換成一塊金屬圓片,熱在這塊圓片上又會怎樣傳遞呢?你為什麼這樣猜呢?(教師同時在黑板上畫出兩種圖示。)
2、猜測需要實驗來驗證,老師已經為每個小組准備了一塊塗好蠟油的金屬圓片,(師述:蠟油和凡士林差不多,遇熱很快會熔化)等會請同學們選擇其中的一個方案進行研究:在中間加熱或在邊緣加熱。加熱時重點觀察什麼呢?
3、材料員領金屬圓片,學生實驗。
4、學生交流實驗現象。
5、小結:根據這兩種現象,誰來總結一下,熱在金屬圓片上傳遞又有什麼規律呢?(也是從酒精燈火焰加熱的部位開始傳遞,從較熱的部分傳遞到較冷的部分。)
(設計意圖: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和上一活動的設計,學生往往會認為熱傳遞是一個線型的過程,而這一探究活動的設計不僅拓寬了學生的探究思路,也會使學生對熱傳遞有更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⑹ 小學科學五年級《植物的生長靠什麼》優質課課堂教學實錄及反思,doc

主要靠:適合的溫度和水。還靠土壤、空氣、陽光 和良好的環境。

閱讀全文

與小學科學教學課例點評五年級下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