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教版和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認識時間的區別
(平均分)
(1)
教學內容:第30~3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什麼叫平均分,並能夠幾個幾個地分;通過動手操作知道把一個數每幾個分一分,分成幾份,初步建立一個數裡面有幾個幾的表象。
2、使學生通過操作、分析、綜合、發展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正確進行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學具:課件、蘿卜圖片、桃樹畫片、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在小黑板上擺上三角形,請學生看圖回答;
△△
△△
△△
△△
說說圖中分別表示是(
)個(
)。
2、請學生擺一擺小棒:
3個2
3個4
二、新課:
1、教學例1
(1)教師出示6隻桃子。
提問:這里有幾只桃子?如果把它們分成2堆,你會分嗎?
請同學們用圓片代替分一分,指各演示,
○○○
○○○
(2)請同學們把6個圓片分成3堆,指各演示,
○○
○○
○○
(3)請學生們觀察,並且指出,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做平均分。
2、試一試。
(1)
每四人一組,同學們將自己分的過程,結果在小組中討論、交流。
(2)
讓學生匯報,並演示。
(3)
提問:為什麼我們說這樣分就是把8個桃子平均分?
(4)
練習:第31頁想想做做第1。
①、讓學生分別說說圖意;②、學生判斷;③、什麼樣的情況下,才稱作平均分?
3、教學例題2;
(1)出示掛圖,你在圖上找到了什麼?有幾只小猴子,幾只桃子?
提問:每隻小猴子分2個桃,是要我們怎樣去分?幾個幾個地分?
(2)教師演示:
①把2隻桃子分給一隻小猴,提問:分完了嗎?再拿幾只桃子分給第2隻小猴?
②再把2隻桃子分給第2隻小猴,提問:分完了嗎?怎麼分;
③拿最後2隻桃子分給第3隻小猴。
④6隻桃子每隻小猴分2個桃,可以分給幾個小猴?
⑤請說說剛才我們是幾個幾個分的?為什麼?
4、試一試,
(1)拿出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先拿出2根放一堆,再拿2根又放一堆……,一共分成6堆。
說明:每2根放一堆,就叫「每2根一份」;
(2)照樣子分一分,說一說;
(3)學生填書;
(4)提問:剛剛在分小棒,分桃子時,我們都是幾個幾個分的,這種分法是一是「平均分」。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2;
2、完成想想做做第3。
四、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
什麼叫做平均分?幾個幾個地分,屬不屬於平均分?
教學後記:
2. 有免費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蘇教版的教案下載嗎
蘇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冊)全套教案,共160頁 ,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網路搜索「飛翔教學資源網」就可以到我們網站
第一單元 有餘數的除法
單元計劃
執教:鈕紅英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學內容由三部分組成。第1-2頁初步體會余數的含義,初步認識有餘數的除法。第3-4頁初步教學有餘數除法的豎式計算,懂得余數一定比除數小的道理。第5-7頁練習有餘數的除法,加強概念,掌握演算法,解答有餘數的平均分問題。怎樣求商是計算有餘數除法最關鍵的一步,教材通過實例引導學生體驗求商的方法。在安排上是由易到難,先進行一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求商,再進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求商。在形式上是由直觀到隱蔽,先是能夠在圖上看到商,然後是圖上不顯示出商。在方法上是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相結合,理解求商的思考。
學情分析:
讓學生在分東西的活動中先形成有「剩餘」的表象,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余數、有餘數除法的概念。指導有餘數除法的求商方法,學生在初學試商時,出現一些不順利甚至錯誤並不奇怪。要把這些不順利和錯誤作為教學資源充分利用,讓學生在改正錯誤的過程中體會試商的方法和要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為有餘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以及余數的含義,探索並掌握有餘數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數要比除數小,會用豎式計算除數和商都是一位數的有餘數除法的式題,會用有餘數除法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認識有餘數的除法和探索有餘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觀察、操作、交流等學習活動經驗,發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3.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除法含義的發展脈絡及計算方法的合理性;在探索計算方法、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中,增強與他人合作的意願,培養主動參與活動的態度和習慣,樹立數學的信心。
教學難點、重點:
教學重點:
1.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並會計算有餘數的除法。
2.能運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試商的方法。
課時安排:
有餘數的除法 2
練習一 3
綜合練習 2
第一課時:有餘數除法的認識
執教:鈕紅英
教學內容:第1、2頁內容,「想想做做」第1~3題。
教學目標:
1.在平均分若干物體的活動中認識余數,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2.能根據平均分有剩餘的的情況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正確讀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3.通過操作、思維、語言的有機結合,培養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為有餘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談話:小朋友,新年好!今天是新學期第一節數學課,是老師第一次幫小朋友們上課,我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能相互合作,大家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好不好?
2.口算:16÷4= 48÷8= 30÷6= 56÷7=
24÷3= 45÷9= 25÷5= 64÷8=
問:你想到哪句口訣?
二、導入新課
談話:我們已經知道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計算,但是,有時候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時候,有時候可以正好分完,有時侯卻不能正好分完。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板書:有餘數的除法
三、教學新課
1.提出問題。
(1)新年裡,小朋友們來小紅家作客,媽媽拿出10枝鉛筆,她要考考小紅,媽媽要小紅把10枝鉛筆平均分給分給客人們。請小朋友們幫小紅參謀下,怎麼分才合理。
(2)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引導學生統一認識:每人分得同樣多。
(3)談話:每人分得同樣多,可以怎麼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呢?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幾人呢?每人分4枝,可以分給幾人呢?…… 同桌同學拿出10根小棒代表十枝鉛筆一起來分分,並把分得的結果填在書本第一頁的表格中。
2.探究新知。
(1)分一分(出示紀錄表)
每人分幾枝 分給幾枝 還剩幾枝
2
3
4
5
6
學生自主活動,教師巡視。
集體交流: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別分給幾個人呢?教師一邊演示一邊交流答案。
(2)說一說
①談話:觀察分法,把它們分類,並說說怎麼想的?
②小結:10枝鉛筆平均分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正好分完,另一種是分後還有剩餘。出示表格:
表(1) 表(2)
每人分幾枝 分給幾枝 還剩幾枝 每人分幾枝 分給幾枝 還剩幾枝
2 5 3 3 1
5 2 4 2 2
6 1 4
(3)寫算式
①觀察表(1)
提問:10枝鉛筆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分完了嗎?怎樣列式計算?
板書:10÷2=5(人)
10枝鉛筆每人分5枝,可以分給幾人?分完了嗎?怎樣列式計算?
板書:10÷5=2(人)
提問:你能說出這兩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嗎?像這種正好分完的還有其他分法嗎?
②觀察表(2)
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幾人?有什麼方法計算?(板書:10÷3)可以分給幾個人?分完了嗎?還剩幾個?這1枝還能分嗎?
強調:這1枝鉛筆是剩下的,它是10枝裡面的一部分,我們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後面加上小圓點,把它記錄下來!板書: 10÷3=3……1
③認識與數。在除法算式里,每個數都有自己的名稱,在10÷3=3……1中,10、3、3分別叫什麼?1呢?如果不知道,趕快看書,看哪個小朋友先找到。
反饋交流,全班齊讀算式:10除以3等於3餘1
④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4枝,可以分給幾人?有什麼方法計算?(板書:10÷4)可以分給幾個人?分完了嗎?還剩幾個?這2枝還能分嗎?
⑤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6枝,可以分給幾人?有什麼方法計算?(板書:10÷6)可以分給幾個人?分完了嗎?還剩幾個?這4枝還能分嗎?
強調:每次剩下的枝數不夠分的情況下才有餘數,所以余數必須要比除數小。
(4)概括:想一想,什麼情況下平均分的結果可以用有餘數的除法表示?余數表示什麼?
四、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題,要求學生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後根據擺的結果填空。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每題中的商和余數分別表示什麼?
2.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3.觀察比較這兩題有什麼相同之處,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五、總結全課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告訴你的夥伴!
2.你認為今天的新課要注意些什麼?生活中還有哪些平均份後有餘數的情況?
3.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六:課外延伸
回家拿出12顆糖平均分給幾個人,每人分得同樣多,有幾種分法?每種分法寫一個除法算式,看看有幾個算式是有餘數的除法。明天來告訴大家。
第二課時:有餘數除法的計算
執教:鈕紅英
教學內容:第3、4頁內容,「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