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需要多少錢》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經歷多種演算法的過程,並能正確計算。
2、理解乘法的意義,能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具體情境中應用乘法,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
教學難點: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口算。
教學准備:教學掛圖、磁力板、圖片、膠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星期天,淘氣、笑笑還有他們的好朋友一起到海邊玩,在海邊的附近商店裡,他們買了好多東西,想請大家幫助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錢?你們願意嗎?(出示掛圖)
(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進數學與生活的距離,為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奠定基礎)
二.探究—合作—交流
1、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引導學生觀察圖,你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明確游泳圈每個12元,球每個15元)
(2)分析數學信息,並根據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在小組之間交流。
(3)以小組形式反饋問題,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幫助解決。(引出問題「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
(意圖:通過自主探究,使學生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引出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4) 探究「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這個問題,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之後和小組交流。
(5)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交流中教師鼓勵演算法不同的同學。 對於帶有一般性的計算方法應引導學生予於關注。
(意圖:通過這種互問答的學生交流形式,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互相促進,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數學思考的能力。體驗演算法的多樣性,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
2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用已經找到的方法獨立完成「試一試」進行鞏固。
(2)學生探索進位口算方法,獨立列出算式,嘗試解決。
(3)引導學生說一說怎樣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
(意圖: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培養學生獨立歸納總結的能力)
三.實踐應用, 拓展延伸
1完成「練一練」的第1、2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讓學生說說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
2.「愛新小學」的師生,下個月要來我們這里參觀,我們給小夥伴們准備了一些禮物。磁力板顯示圖片:筆記本4元 、鉛筆盒21元、書包56元 、字典42元 、故事書13元 。教師說明:每個同學只能選購一種東西,想一想你要送哪件禮物?要送多少個?需要多少錢?(小組活動)
(意圖:注意數學與生活聯系,學生通過自主選擇內容,使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能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3.情景模擬(練一練3題)
桌子上擺放兩種膠卷,教師和一名同學買膠卷,師故意引發矛盾,在買的過程中出現爭議,誰買的膠卷合算,誰買的膠卷拍的照片多的問題?學生小組內解決。(如果學生結合實際從不同角度出發,只要結論具有合理性,就要給予充分肯定)
(意圖:此活動提高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加深了對知識的掌握,同時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在此也滲透了德育教育)
四.評價:學生對這節課的學習,對自己、同學和老師做個評價:
(意圖:通過評價,教師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同時改進教師的教學,通過多元化的評價,不僅關注學生學習水平,更關注了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2. 小學三年級分數的簡單計算教案
分數的簡單計算
作者:范建輝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10158 更新時間:2006-10-12
教學內容:
教材99-100頁例1、例、例3及做一做,練習二十三的1-4題
教學分析及設想:
前面學生已經認識了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的分數並能比較分數的大小,本節內容包括同分母(分母小於10)分數加減法及1減幾分之幾的計算。教材是利用吃西瓜的情景引出分數的簡單計算。考慮兒童的生活實際,打算用學生過生日分吃蛋糕的情景引入新課,因為學生過生日的情感體驗大都是愉悅的,採用這一情景,更有利於調動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學習積極性。受整數加減法的影響,學生很可能認為 +等於 ,鑒於這一點教學時著重引導學生在情景中感知,形成正確表象;在操作中體會,得出正確結論;在交流中明理,認識到分數計算中分數單位並沒有發生變化,從而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景中理解同分母(分母小於10)分數加減法及1減幾分之幾的減法算理,初步體會分母相同的分數才能直接相加減。
2、能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興趣。
3、經歷和他人交流演算法的過程,在動手操作及說理的訓練中,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
教具、學具准備:
CAI課件(分吃生日蛋糕的動態畫面及分數加減的直觀動態展示)、圓形和長方形紙片各一張、彩色筆若干枝。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1、CAI課件出示分吃生日蛋糕的情景:
妹妹過生日,爸爸在廚房做飯,媽媽買回一個大大的蛋糕,媽媽把蛋糕平均切成8份(動態展示切的過程)哥哥說:「我吃兩塊。」妹妹說:「我吃一塊。」
師:聽到這里,你知道了什麼?(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哥哥吃了蛋糕的 ,妹妹吃了蛋糕的 )
2、提問題:「根據這兩個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學生可能提出:①哥哥和妹妹一共吃了蛋糕的幾分之幾?
②哥哥比妹妹多吃了多少?
③妹妹比哥哥少吃了多少?
……
3、選擇第一個問題來解答
師:誰能說說怎樣列式?( + )
[ 在創設的分吃生日蛋糕的情境中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一是能有利於調動學生的良好情感體驗,激發學習興趣。二是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二、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
1、教學分數加法(例1)
(1)生猜一猜: + 等於多少?
學生可能出現多種答案,一種是 ,一種是 ,這里要注重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是怎麼想的。
若出現 這種答案,教師不忙於下結論,而再詢問:有沒有不同的答案嗎?
若出現 這種答案,要追問:你是怎樣想的?
師:現在出現了兩種答案,到底哪個正確,誰能想辦法驗證一下呢?
(若學生找不出方法,教師可建議學生在一張紙上折出 、 ,看看它們的和是多少)
(2)操作驗證
①生動手摺出 、 並塗上顏色。
②觀察並討論:和是多少?為什麼?
③匯報交流,思路可能有:
a、把○平均折成8份,先塗了2份,又塗了1份,合起來塗了3份,也就是 ;
b、 是2個 ,2個 加1個 是3個 ,也就是 (在學生交流的同時,CAI課件動態展示加的過程)
注意:如果學生只能想出第一種思路,可引導學生用學過的分數知識來表達「塗了2份」、「塗了1份」的意義,引出第二種思路;如果學生想出了兩種思路,教師可適時引導學生對兩種想法進行比較,讓學生認識到兩者是統一的。(第一種思路停留在直觀感知層面,第二種思路是根據分數的意義從抽象的加法關系進行分析的。顯然,我們不能讓學生的思維僅僅停留在直觀感知的層面,如何讓用第一種方法思考問題的學生實現向第二種方法的飛躍呢?一是要發揮好教師的引導作用,二是要給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比較,不要急於在此時的教學中就把學生的思路統一起來,可以在後面的練習中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借鑒。)
④引導辨析: + 的結果為什麼不是 ?
可圍繞問題:「蛋糕分的總份數有沒有改變?」來討論。(蛋糕分的總份數沒有變,只是所佔的份數增多,分母不變,分子相加)
[ 在此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辨析,可幫助學生加深對算理的理解。]
2、教學分數減法(例2):
(1)觀察:這個蛋糕現在還剩幾分之幾?( )
(2)思考:媽媽從剩下的這 中又吃了 ,最後還剩幾分之幾?怎樣列式?( - )
(3)生小組討論: - 等於多少?
(4)匯報演算法,思路可能有:
a、從5份中吃了2份還剩3份,也就是 ;
b、5個 減掉2個 還剩3個 ,也就是
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用CAI課件動態展示減的過程。
3、討論:(課件展示)媽媽又吃了 ,剩下的 留給爸爸吃。同學們想想,他們一家人共吃了多少蛋糕?可以用幾種不同的方法表示?(1, )
[ 通過「他們一家人共吃了多少蛋糕?」這一問題的討論,既鞏固練習了前面的分數加法,又為後面學生自學1減幾分之幾這一環節中對於「1」的理解做好了鋪墊 ]
4、教學例3:1減幾分之幾
有了前面的基礎,這道題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
(1)生獨立思考,動手實踐;
(2)匯報交流時讓學生說出是怎樣想的,把1看作多少來減的?
(3)鞏固練習
1- 1- 1-
計算並思考,這幾道題中的1分別應該看作多少來計算?
[ 通過練習讓學生明確:1在不同的算式中表示的分數不同,意義亦不同。]
5、解決課前提出的其他問題,如哥哥比妹妹多吃了幾分之幾等。
6、小結:這節課學習了什麼?怎樣學習的?
三、鞏固練習,拓展深化
1、做一做的第1題。
學生做題後,讓中等生或平時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回答,對於說對的同學給予鼓勵。
2、計算:
+ = + = + = + =
+ = - = 1- = - =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同桌互評,最後選加減法題各1——2道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麼想的。
3、完成練習二十三的第3題(一塊巧克力,小東吃了 ,小紅吃了 ,一共吃了幾分之幾? 還剩幾分之幾?)
(1)生讀題,弄清題意,明確有兩個問題;
(2)生獨立解答;
(3)集體訂正,讓學生說出用多少表示這一塊巧克力?計算時看作多少來算的?
4、練習第二十三的第四題( 一杯果汁,喝了 ,杯中還有幾分之幾? )
(1)生讀題,弄清題意;
(2)生獨立解答;
(3)集體訂正,讓學生說出一杯果汁用什麼表示?在這里看作幾分之幾來計算?
四、質疑
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獲?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五、作業
練習二十三第1、2題。
另外一種教法:
在教學例1(分數加法)後,可直接教學例3(1減幾分之幾)。這樣處理顯得比較自然。具體環節如下:
一、教學例3:1減幾分之幾
1、問:剛才大家已經算出哥哥、妹妹共吃了這塊蛋糕的 ,那麼要求這塊蛋糕還剩幾分之幾,怎樣列式?
2、思考並討論:怎樣計算?
3、匯報交流:(1)讓學生說出「1」在這里表示什麼,應看作幾分之幾來計算。
(2) 思考: – =?生可能說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8塊,吃了3 塊,還剩5塊,也就是 。也可能說出,8個 減去3個 是5個 也就是 。 (CIA動態展示減的過程)
[ 在學生算出哥哥與妹妹共吃了蛋糕的八分之三後,緊接著提出問題:這塊蛋糕還剩幾分之幾?這樣很自然的過渡到例3的教學中,但在教學時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弄清楚1在這里表示的是什麼,應看作幾分之幾來計算。]
二、教學例2:
剩下的 你打算怎樣處理?能編出一道用減法計算的問題嗎?
在1減幾分之幾的教學中學生已經明確了同分母分數減法的算理,這一部分可以作為練習來處理。
3. 小學數學三年級「除法」的教案
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復習鋪墊。
1.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算。
4÷2= 9÷3= 6÷6 40÷2= 90÷3= 60÷6=
400÷2= 900÷3= 600÷6=
2.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4÷2= 9÷3= 6÷6=
教師指名學生在黑板演示,其他學生寫在練習本上。
請在黑板演示的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3.導入。
同學們能夠用豎式熟練地計算出商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如果商是兩位數,你們還會用豎式計算嗎?
二、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出示主題圖(將教材第1頁主題圖稍加改變,只出現三年級兩個班在山坡上植樹的情境)。
同學們,你們知道幾月幾日是植樹節嗎?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植樹造林、保護環境在今年3月12日的這一天,我們學校三年級的同學到山坡上去植樹,你們看!他們三個一群,兩個一夥幹得多帶勁呀!
2.提問:通過看圖,你們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板書:你們能根據圖中的數據提出一個相關的數學問題嗎?
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
3.提問:要求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算式該怎樣列呢?
引導學生說出算式,並板書:42÷2=
4.請同學們先估算一下,三年級平均每個班大約種多少棵樹?並說說你是怎樣估算的?
引導學生說出:可以把42看成40,因為40除以2等於20,所以三年級平均每個班大約種20棵樹。
5.揭示課題:那麼42÷2到底等於多少?今天這節課我們大家一起來研究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除法。
三、動手動腦,探究新知。
1.動手操作,理解算理。
(1)42÷2這道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引導學生說出:42÷2表示把4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2)請大家拿出手中的42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2份,並在小組內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每一份得到多少?
如果覺得自己有些困難可以與組內的同學商量一下。
(3)哪個同學願意到前面把分小棒的過程演示給大家看一看,並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分的,每一份得到多少?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
方法一:先把4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個十;再把2個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個一。2個十和1個一合並起來是21。
方法二:先把2個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個一,再把4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個十;2個十和2個一合並起來是21。
(2)議一議:對於上面兩種方法,你覺得哪一種分法比較合理,為什麼?
歸納學生發言並明確第一種分法比較合理。
2.組內交流,探究豎式。
(1)提出問題:大家用分小棒的方法得到了42÷2的結果。根據分小棒的演示過程,想一想用除法豎式應該怎樣計算呢?
(2)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42÷2應先從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寫在什麼位置上,為什麼?然後自己在本上試著寫一寫豎式。
(3)教師有目的性讓學生將代表性的寫法在黑板上進行板演。
學生中大致有三種不同豎式。
(4)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明確除法豎式的正確寫法。
①步驟1:引導學生觀察發現這三個豎式的寫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②步驟2:以小組為單位研討哪一個豎式的寫法既合理又簡便?為什麼?
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第三個豎式的寫法既合理又簡便。因為第一個豎式是有局限性的,第二個豎式2前面十位上的0沒有意義,可以不寫,40個位上的0也可以不寫。所以第三個豎式的寫法既合理又簡便。
③指名說一說第三個豎式的計算過程。
通過此環節使學生明確:42÷2應從高位除起。因為被除數十位上的4表示4個十,4個十除以2商是2個十,所以要在商的十位上寫2,與被除數的十位對齊。豎式中,用除數2去乘商的2個十,積是4個十,寫在42十位的下面,4減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數已經分完了;個位上的2落下來繼續除,2除以2得1,在商的個位上寫1,再用除數2去乘商1,積是2,寫在落下來的2下面。2減2得0,在余數的位置上寫0,表示個位上的數也分完了,結果等於21。
(5)總結一位數除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大家通過嘗試試做、組內研討、全班展示,得出了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筆算除法應先從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寫在什麼位置上?
結論:筆算除法要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哪一位上面,並且對齊。
四、反饋練習,效果評價。
1.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14÷2= 24÷2= 34÷2= 44÷2=
五、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六、布置作業
作業:練習四第1題下面4題
4.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需要多少錢》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經歷多種演算法的過程,並能正確計算。
2、理解乘法的意義,能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3、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提高數學交流的能力,體驗數學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
難點: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口算。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1、出示口算題
2、課件出示情境圖,談話引入:星期天,淘氣、笑笑還有他們的好朋友一起到海邊玩,在海邊附近的商店裡,他們買了好多東西,想請大家幫助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錢?你們願意嗎?
3、板書課題《需要多少錢》。
二、探究合作、交流匯報
(一)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引導學生觀察圖,你能從圖中發現哪些數學信息?(明確游泳圈每個12元,球每個15元)。
2、分析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在班內交流。
3、教師引出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
4、探究「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這個問題。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1)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問題獨立思考,列出乘法算式:12×3或3×12,
(2)再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後匯報。教師鼓勵演算法不同的學生。
(二)、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乘法口算方法(教學難點)。
1、讓學生用用已經找到的方法獨立完成買1個小皮艇多少元?
(1)獨立列出算式,嘗試解決。
(2)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匯報。
(3)引導學生說一說怎樣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的方法。
三.實踐應用, 拓展延伸
1、出示基本練習題(練一練第三題)。
(1)讓學生獨立計算.
(2)抽幾題說說口算方法,教師適時點撥。
2、解決實際問題。
學生先獨立解決,然後組織交流 。
a 、學生同桌討論,
b、再全班匯報交流,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思考方法。
3、填表。
先讓學生獨立填表,教師注重對個別學生填表方法的指導和幫助,再反饋交流。
4、勇闖智慧谷
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並交流匯報。
四、回顧總結,整理提升
今天你有什麼收獲?
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教師及時評價。
板書設計:
需要多少錢
12×3=36(元)
10×3=30(元)
2×3=6(元)
30+6=36(元)
答:買3個游泳圈需要36元。
5.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 需要多少錢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經歷多種演算法的過程,並能正確計算。
2、理解乘法的意義,能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具體情境中應用乘法,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
教學難點: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口算。
教材分析:此部分教學是建立在乘法口訣的基礎之上,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探究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的計算方法。在組織討論交流時,要倡導演算法多樣化,對於口算方法,只要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就行。
學生分析:東新一小學位於大慶市薩爾圖區,師資力量雄厚,現代化教學設備正趨於完善,學生生源較好。所執教的三年一班共有學生40人,學生已使用北師大教材兩年,他們喜歡上數學課,善於獨立思考,同時樂於合作交流,該班學生課上表現極為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學生敢說敢想,願意發表獨立見解,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能力。
教學准備:教學掛圖、磁力板、圖片、膠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星期天,淘氣、笑笑還有他們的好朋友一起到海邊玩,在海邊的附近商店裡,他們買了好多東西,想請大家幫助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錢?你們願意嗎?(出示掛圖)
(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進數學與生活的距離,為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奠定基礎)
二.探究—合作—交流
1、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引導學生觀察圖,你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明確游泳圈每個12元,球每個15元)
(2)分析數學信息,並根據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在小組之間交流。
(3)以小組形式反饋問題,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幫助解決。(引出問題「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
(意圖:通過自主探究,使學生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引出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4) 探究「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這個問題,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之後和小組交流。
(5)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交流中教師鼓勵演算法不同的同學。
對於帶有一般性的計算方法應引導學生予於關注。
(意圖:通過這種互問答的學生交流形式,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互相促進,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數學思考的能力。體驗演算法的多樣性,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
2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用已經找到的方法獨立完成「試一試」進行鞏固。
(2)學生探索進位口算方法,獨立列出算式,嘗試解決。
(3)引導學生說一說怎樣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
(意圖: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培養學生獨立歸納總結的能力)
三.實踐應用, 拓展延伸
1完成「練一練」的第1、2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讓學生說說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
2.「愛新小學」的師生,下個月要來我們這里參觀,我們給小夥伴們准備了一些禮物。磁力板顯示圖片:筆記本4元 、鉛筆盒21元、書包56元 、字典42元 、故事書13元 。教師說明:每個同學只能選購一種東西,想一想你要送哪件禮物?要送多少個?需要多少錢?(小組活動)
(意圖:注意數學與生活聯系,學生通過自主選擇內容,使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能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3.情景模擬(練一練3題)
桌子上擺放兩種膠卷,教師和一名同學買膠卷,師故意引發矛盾,在買的過程中出現爭議,誰買的膠卷合算,誰買的膠卷拍的照片多的問題?學生小組內解決。(如果學生結合實際從不同角度出發,只要結論具有合理性,就要給予充分肯定)
(意圖:此活動提高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加深了對知識的掌握,同時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在此也滲透了德育教育)
四.評價:學生對這節課的學習,對自己、同學和老師做個評價:
(意圖:通過評價,教師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同時改進教師的教學,通過多元化的評價,不僅關注學生學習水平,更關注了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6. 求小學三年級《時間的計算》教案
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過有關時間的知識,對時間也有了初步的認識。這一節課要著重探討時間的計算方法。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利於提高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增強創新意識,而且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時間觀念,對學生理解、掌握、描述時間,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有著重要價值。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過有關時間的知識,對時間也有了初步的認識。這一節課要著重探討時間的計算方法。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在前一節課有了初步的認識,求經過時間的方法學生第一次接觸,理解比較難,可能還不能一下掌握。求經過時間的方法是本節課學生學習的難點之一。
教學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時間觀念。
2、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6)小學三年級估算的教案擴展閱讀:
教學過程
1、教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圖意: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
2、教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2時=()分
(1)教師:1時=?(學生答)那2時呢?
(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饋
a)60+60=120分
b) 2時就是2個60分,即60×2=120
(4)教師小結。
2、讓學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題目1和補充題:3時=()分 2分=()秒
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然後教師小結出時間轉換的方法。
三、思維訓練。
1、體育課上跑400米,小強用了1分48秒,小紅用了1分秒,小紅比小紅強多用了多少秒?
2、小明從家裡到學校要走15分鍾,他每天早晨要在7:35分到學校,應該在幾時幾分前出發?
3、兒童游泳隊測試儀100米蛙泳成績,小強用了2分48秒,小明用了3分5秒,小強比小明快了多少秒?
教師口頭報時刻,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四、全課總結,回歸評價
這節課有什麼收獲?
總結:現在是幾時幾分?從上課到現在經過了幾分?一節課40分鍾很快就過去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啊,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多學一點本領,長大更好地建設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