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科版四年級科學《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教案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聲音是襲向四面八方傳播的。 2.聲音的傳播離不開物質,聲音能在固體、液體、氣體中都能傳播,不同物體傳播聲音的能 力是不一樣的。 3.聲音是通過物體以波的形式,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的。 ●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2.藉助實驗和想像,對聲音傳播的方式進行描述。 3.設計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實驗,對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情況進行比較。 ●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意識到從實驗中獲取事實是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 2.理解科學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 3.學習安靜地做聲學實驗。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聲音在氣體、固體、液體中都能傳播,不同物體傳播聲音的能力是不一樣的。 教學難點:聲音是通過物體以波的形式,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的。
2. 四年級科學上冊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教案
【教學目標】 第五課時
科學概念:
聲音是通過物體以波的形式,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的。
過程與方法:
藉助實驗和想像,對聲音傳播的方式進行描述。設計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實驗,對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情況進行比較。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意識到從實驗中獲取事實是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教學難點】設計聲音在不同物體中傳播的實驗
【教學准備】音叉、「土電話」裝置、不同的材料(木製米尺、棉線、尼龍繩)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前面我們已經研究了很多有關聲音的內容,那麼聲音究竟是怎樣到達我們的耳朵的呢?在聲音的傳播過程中,聲音會改變嗎?今天我們將繼續這方面的研究----出示課題。
二、研究聲音的傳播
1.第2課《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中我們已經發現:由於音叉的振動而產生了聲音,那麼音叉振動時是怎樣引起水面波動的呢?
分組實驗1:用擊打過的音叉輕輕觸及水面,音叉的振動引起了水的波動。要強調:這次實驗與第2課中《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的要求不一樣,這次的重點是要細致觀察水面是如何波動的?並且把它描述出來。
小組交流、反饋:水面一撥一撥地從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開去
2.小游戲:平時我們經常接聽電話,今天我們在課堂上也做個接電話的小游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簡易小電話。出示實驗裝置,分別介紹。
分組活動: 「土電話」的研究
要求:
1)說話同學要小聲說話,以聽電話的同學不能直接聽到為宜。
2)接聽電話的時候,電話線要拉緊,可不能鬆鬆垮垮哦。
小組交流討論:紙杯里聽到的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小結: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當聲波遇到物體時,會使物體產生振動,聲音就是這樣通過各種物質,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外一個地方的。
三、研究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
1.聲音在所有的物體中都可以傳播嗎?讓我們向上節課研究「尺子的音高變化」那樣,一起來研究一下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出示材料:相同長的鋁箔尺、木製米尺、棉線、尼龍繩,如何研究聲音在這些材料中的傳播呢?
2.能通過以上材料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聲音在這些不同材料中的傳播情況的不同嗎?----小組討論交流
3.反饋小結:一同學在物體的一端,握住振動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纏繞在音叉上,另一個同學把物體的另一端緊靠耳朵,並使物體綳緊。換每一次材料,拿音叉的同學盡量都要用同樣的力度敲擊音叉,另一端的同學必須仔細聽,然後記錄在記錄表格中。記錄前先做好預測。
4.分組活動,並填寫好表格
聲音在不同物體中傳播的記錄表
物體傳聲效果 鋁箔尺 木 尺 棉 線 尼龍繩
預 測
3. 小學四年級上冊科學聲音是怎麼樣傳播分組實驗報告單
實驗報告單是一張表格,內容包括:實驗名稱,實驗所需器材,實驗內目的,實驗過程,實驗結果容。在"實驗器材「里填寫」音叉、水潮、小鐵棍(敲擊用),「實驗目的」填寫:了解、認識聲音傳播途徑。「實驗過程」填寫:敲擊音叉看到水波蔓延。「實驗結果」填寫:直觀,容易理解。
4. 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教學設計
1、《聲音是怎樣傳播的》這節課是在學生了解了聲音的大小、高低、產生的原因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探究聲音能在氣體、固體、液體中傳播的,學生經過實驗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究大自然奧秘的情趣。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有:
知識目標:知道聲音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可以傳播。
技能目標:指導學生通過實驗活動認識聲音在固體、氣體、液體中傳播聲音的過程。
情感目標: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的過程,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二、重難點定位
本課的重點確定在:知道聲音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可以傳播,並且在不同的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三、教學設計
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包括科學知識和科學探究兩部分,強調探究式學習活動是科學課程的一大特色,我認為教學中要讓學生先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大膽猜測,為了驗 證猜想,建立科學的概念,學生就要通過實驗等方法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證據。另一方面要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獲得新知,並能運用所學知識科學地解釋生活中的一些 現象。因此,為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在設計時我准備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線,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四、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教具准備:簡易聽診器、漏斗、膠管、鑰匙、石頭、鈴、線、紙杯、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教師:手拿事先准備好的簡易聽診器,同學們都去過醫院看過病,為什麼醫生要用聽診器聽心臟的聲音?
生猜:可能會清楚一點。
教師:心臟聲音是怎樣「傳播」到醫生耳朵中去的?這就是這節課我們研究的問題。由簡易的聽診器設置情景,想想醫生為什麼用聽診器聽心臟的聲音?想想聲音是怎樣傳到醫生耳朵里的。
板書: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設計目的:課的開始,創設了一個疑問氛圍,學生可能會猜出一些想法,教師也不必評價,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學習,教師隨即開門見山出示課題。創設有問題的情境的意圖是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求知慾,對下面的探究學習新知活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加強直觀,探索新知,通過3個步驟完成。
第1步:實驗分析聲音在固體和氣體中的傳播。
(1)、相互聽一聽寫字的聲音。
A、四人一組,一人寫字,一人把耳朵貼至桌面,另兩人仔細聽;然後再交換做法。
B、小組匯報不同的途徑聽到的聲音有什麼不同?
經桌子(固體)聽到的聲音比直接用耳朵(經空氣)聽到的聲音要清楚。
(2)、聽聽紙杯(土電話)傳過來的聲音
A、照書上圖做相互聽,聽聽紙杯中的聲音;
B、說說紙杯中的聲音是怎樣傳過來的?
C、換個紙杯聽聽看,與剛才的聲音一樣嗎?
學生說說聽到的情況。(初步感知紙杯有擴大聲音的功能)
(3)、聽聽聽診器里的聲音
A、說醫生是怎樣聽病人心臟跳動的聲音的?
B、把漏斗接上膠管,作成一個簡易的「聽診器」試試做做醫生;
C、用「聽診器」聽聽心臟的聲音(自己的和別人的);
D、聽心臟的聲音是怎樣傳播過來的?
聲音是通過膠管和漏斗中的空氣傳播的。
(4)、通過實驗說說聲音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傳播?
教師補充、板書、小結:固體、氣體固體都能傳播聲音,且固體比氣體傳播聲音的本領要大。
【設計目的:這一步的教學,讓學生動手實驗,分析,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使學生學會了物體傳聲的實驗,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第2步:分組實驗分析聲音能否在液體中傳播。
A、教師講解實驗要求,小組討論設計實驗,讓物體在水中發出聲音,並試試能不能聽到;
B、聽一聽,在水槽中碰響石頭或鈴,能不能聽到發出的聲音(教師巡視指導)。
C、說一說,有沒有聽到從水中發出的聲音?說明了什麼?(匯報實驗結果)
D、想一想,聽到的聲音是不是就是單單靠液體來傳播的?
E、交流,游泳時潛入水下聽到過聲音嗎?是怎樣傳播過來的?(運用知識)
教師小結,並板書:聲音能在液體中傳播
【設計目的:讓學生動手實驗,分析,學會了液體傳聲的實驗,並結合學生實際游泳時潛入水中上否聽到聲音?有什麼特點?通過實驗和交流幫助學生認識液體也能傳播聲音。】
第3步:不同物質傳播聲音的速度
A、學生自己看書上的材料;
B、說說從這些材料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氣體、固體、液體都能傳播聲音,固體傳播聲音本領最強,氣體傳播聲音本領最弱。
C、思考回答:如果把一隻鍾放在沒有空氣的罩子中,你會聽到聲音嗎?為什麼?
【設計目的:這一步教學,讓學生自己閱讀這段有具體數字的資料,培養自學能力;在通過資料思考得出結論:固體傳播聲音本 領最強,氣體傳播聲音本領最弱。在這一部分中,還讓學生學會逆向思維思考問題,既然聲音能在空氣能傳播聲音,那麼把一隻鍾放入真空中,你會聽到鍾的聲音 嗎?從而認識到聲音是不能在真空中傳播的】
以上三個步驟緊密聯系,通過實驗----分析----綜合的形式,步步深入,培養了學生實驗分析能力,同時注重講練結合,使學生逐步提高知識水平和技能。
(三)強化練習,綜合運用。
1、 鐵路上你用什麼方法來判斷遠處是否有火車駛來?為什麼?
2、 為什麼狗把一隻耳朵貼在地面上休息?
【設計目的:經過學習,學生基本上從理論上掌握了聲音能在氣體、固體、液體中傳播,還需讓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發展學生智力,讓學生學習致用,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板書設計: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氣體
固體 都能傳播聲音
液體
固體傳播聲音本領最強,氣體傳播聲音本領最弱。
5. 教科版四年級科學《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教案及教學反思
當一根針落到地上、當我們朗讀課文、當一架飛機急速劃過長空,就會將聲音一波一波地發送出去,就像一塊石頭被扔進池塘引起的波紋一樣,我們把這稱為聲波。我們看不見聲波,但是我們的耳朵可以探測到它們,我們的大腦能將它們加工成聲音。
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當聲波碰到物體時,它們會使物體振動。盡管聲音能夠穿過各種物質(固體、液體和氣體),但在不同的物質中,聲音傳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空氣中聲音傳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每小時約1224千米)。聲音傳播得如此之快,以至於在短距離內,聲音對發出者與接受者來說似乎是同時發生的。但事實並非如此,聲音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一個地方確實需要一定的時間,比如雷雨天,我們經常是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
對於很多學生來說,很難理解聲音的傳播能穿過空氣等物質。用不同的物質做實驗的經驗會讓他們逐漸理解這一現象。
學情分析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屬於探索性實驗,從教學進程來分析,對於四年級的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說,這種實驗並不適合大步子教學,四年級的學生從接觸科學到現在,他們經歷的觀察活動比較多,驗證性實驗比較多,為此,本課宜採用層層推進的方式設計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他們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我們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教學目標
1.聲音是向四面八方傳播的。
2.聲音的傳播離不開物質,聲音能在固體、液體、氣體中都能傳播,不同物體傳播聲音的能
力是不一樣的。
3.聲音是通過物體以波的形式,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的。
●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2.藉助實驗和想像,對聲音傳播的方式進行描述。
3.設計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實驗,對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情況進行比較。
●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意識到從實驗中獲取事實是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
2.理解科學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
3.學習安靜地做聲學實驗。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聲音在氣體、固體、液體中都能傳播,不同物體傳播聲音的能力是不一樣的。
教學難點:聲音是通過物體以波的形式,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的。
6. 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教學設計
本節通過讓學生們收集相關的資料(圖片、文字、實物),知道生活、生產中有各種各樣的光源.通過對資料和實物的分析,還可以得到光源的共同特性——發光體.然後通過學生的探究實驗讓學生明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教材中用激光引導掘進方向的圖,示意性展示了光直線傳播的應用.教材以聲音在空氣中速度大小為基礎,從「光的傳播比聲音快」的感悟中,了解光的傳播速度.「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作為「科學世界」內容給出,以弘揚科學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用光速的知識理解自然世界,拓展性地理解一些天文知識,了解最大的長度單位——光年.
以探究光的直線傳播條件為核心,重視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是處理本節課教學內容所遵循的基本原則.從教學模式上突出「探究」,讓學生參與以「探究」為目的的實驗活動.讓學生去想,去說,去做,去表達,去感悟.將「光的傳播」作為探究課來處理,可以強化課題的方法教育功能和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養.將本課題的教學變為師生共同參與的探究課.設計引入課題從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開始討論,以激發學生認識光的興趣並對學生進行勞動創造人類文明的思想教育.問題提出後,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通過實驗研究,讓學生自己歸納出光的直線傳播的條件,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同時,對於一些抽象的物理現象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直觀化,讓學生從直觀的物理現象中自行探究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參與探究的狀態之中,充分展現物理課教學的特點和魅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兩類;
2.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c =3×108m/s.
(二)過程與方法
1.觀察光在空氣中和水中傳播的實驗現象,了解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
2.閱讀「科學世界 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內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為後續學習打好基礎;
3.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樂於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教學資源】
1.演示:小激光燈、手電筒、演示課件;
2.學生探究實驗器材:小激光燈、果凍、水、蠟燭、手電筒、帶孔的紙板、地球儀、乒乓球等.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
引入課題 清晨,太陽冉冉升起,萬丈光芒映紅了朵朵朝霞,給大地帶來了光明和色彩,夜晚,華燈初放,世界依然是奼紫嫣紅,五彩繽紛.還記得剛結束不久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彩燈和焰火讓人嘆為觀止.大家能不能說說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的確,光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多姿多彩的美麗世界.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色彩斑斕的光世界. 回憶、思考並交流. 聯系實際提出問題,激發興趣,引起注意.
7. 四年級科學上冊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教案 教科版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知道人耳是如何聽到聲音的;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能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真空不能傳聲;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知道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2、過程與方法 在觀察、實驗、反思過程中體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思維和想像能力;在匯報交流過程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互動;通過列舉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就在身邊,激發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 主要探究內容 聲音是怎樣傳播,及聲音的快慢 建議:提高難度:聲音傳播速度的計算 降低難度:只探究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及聲音傳播的快慢 三 探究能力基本要求 1、能根據現象提出各種猜想,認識猜想在探究中的作用。 2、能通過制定計劃:研究聲音能在固、液、氣中傳播。 建議:提高要求:根據猜想學生合作分析,排除猜想中重復的因素,剔除顯見的錯誤因素,設計出指向性盡量集中的研究方案。 降低要求:教師主導層層設問,幫助學生設計出指向性盡量集中的研究方案。 四 探究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探究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歸納總結探究結論
8. 教科版四年級科學《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教案及教學反思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是小學科學四上聲音單元中的第三課,是在學生了解了聲音的大小、高低、產生的原因等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探究聲音能在氣體、固體、液體中傳播以及認識聲音的傳播離不開物體.教材的編寫意圖是使學生通過多個活動對聲音這一熟悉的事物去進行一番理性的探索,從而構建起對聲音的傳播的認識,為今後的探究、學習奠定感性基礎.
整個教學效果還是比較理想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1、預設情景,激發學習動機.通過演示對比實驗,提出「為什麼一個燒瓶中的小鈴聲能聽到,而另一個卻聽不到?」來引入新課,促使學生「願問其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點燃其探究自然秘密的智慧火花.通過對演示實驗的觀察分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加強直觀,豐富感知.「活動是認識的源泉,智慧從動作開始」,教學時,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理性認識化解在分組實驗和學具操作中,讓學生在靜態和動態中獲得感知並形成表象,理解聲音能在氣體、固體、液體中傳播,促使學生的思維由具體向抽象的轉化.讓學生動手實驗,觀察、討論、分析,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使他們學會了物體傳聲的實驗,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使抽象的理性知識由直觀的教具演示了出來,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培養了學生的實驗,分析能力.
3、學會嘗試,鞏固運用.教學時,通過師生協同活動,啟發學生利用知識遷移規律,嘗試性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學以致用,鞏固和掌握科學概念,發展學生智力,激發探究科學的情趣.通過設置情景,表揚激勵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既長知識又長智慧,在學中樂、樂中學.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獲得新知,並加以運用,鞏固提高.
總之,本課時教學讓學生掌握一些操作,觀察,推理的學習方法,培養分析、綜合、歸納、概括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實驗----分析----綜合的形式,步步深入,培養了學生實驗分析能力,同時注重講練結合,使學生逐步提高知識水平和技能.讓學生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學以致用,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9. 四年級科學上冊聲音是怎樣傳播的開題報告
聲音的傳播: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
1、聲音靠介質傳播,氣體、回液體和答固體都可以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聲;
2、聲音在介質中以聲波形式傳播,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與介質有關,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快, 在液體中第二,氣體排第三.
3、 聲速還與溫度有關,聲音在15℃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左右,溫度越高聲的傳播速度越快.
4、聲波在兩種介質的交界面處發生反射,形成回聲.人耳要想區分原聲和回聲,回聲到達人耳要比原聲晚0.1s以上.如果不到0.1s,則回聲和原聲混在一起,只能使原聲加強.
5、 聲音可以傳遞能量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