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科學創新實驗四年級上
我做過一個抄物體的沉浮實驗:襲把四個橙子放入水槽。(四個同時買來大小相同)
現象:三個浮起,一個下沉。
結論:三個裡面有空氣,沉下去的沒有空氣。
繼續實驗:把沉下去的切開再放入水槽。
現象:兩片都下沉。
結論:沉下去的橙子,組織開始變質。(沒有浮起來的新鮮)
㈡ 2017年小學科學課本四年級上冊包括哪些內容
第一章、溶解
第1課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第2課水是怎樣溶解物質的
第3課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
第4課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第5課溶解的快與慢
第6課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
第7課分離食鹽與水的方法
第二章、聲音
第1課聽聽聲音
第2課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第3課聲音的變化
第4課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
第5課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第6課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第7課保護我們的聽力
第三章、天氣
第1課我們關心天氣
第2課天氣日歷
第3課溫度與氣溫
第4課風向和風速
第5課降水量的測量
第6課雲的觀測
第7課總結我們的天氣觀察
第四章 我們的身體
第1課身體的結構
第2課骨骼、關節和肌肉
第3課跳動起來會怎樣(一)
第4課跳動起來會怎樣(二)
第5課食物在體內的旅行
第6課口腔里的變化
第7課呵護我們的身體
㈢ 小學四年級科學
、我會選擇(共20分)
1.在下列物體中,難溶於水的物體是(d )。
A.味精 B.醬油 C.酒精 D.食用油
2.在利用酒精燈加熱蒸發皿分離鹽水中的鹽和水時,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d)。
A.注意使用酒精燈的安全 B.在鹽水還未完全蒸發之前熄滅酒精燈
C.蒸發皿中的食鹽顆粒十分細小
D.加熱完後,立即用手把蒸發皿放到桌面上
3.一杯濃鹽水的底部還有未溶解的鹽,我們可以用下列哪種方法使杯底的鹽溶解(a )。
A.不斷攪拌 B.往杯中加水 C.使杯中的水蒸發
4.把一杯濃鹽水放在窗檯上,讓杯里的水蒸發。如果杯中的水全部蒸發了,原先溶解在水裡的鹽會(b )。
A.不見了,跟水一樣蒸發了 B.不會蒸發,會留在杯底
5.在水裡滴幾滴油,油會(a )。
A.浮在水面,不能在水中溶解 B.沉在水底,不能在水中溶解
C.在水中溶解了
6.下列哪種方法在嘴裡溶解方糖最快?(d )
A.含在嘴裡不動 B.用舍翻動攪拌
C.把糖塊咬碎 D.咬碎並攪拌
7.聲音不能在(d )傳播。
A.固體 B.液體 C.氣體 D.真空
8.聲音在下列物體中,傳播速度從慢到快排列正確的是( c)。
A.水—空氣—木頭—鋼鐵 B.空氣—水—木頭—鋼鐵
C.空氣—木頭—水—鋼鐵 D.水—空氣—鋼鐵—木頭
9.在一個杯子里,一邊慢慢往杯子里加水,一邊連續敲擊杯子上部的杯壁,杯子發出的聲音會(b )。
A.越來越高 B.越來越低
C.一樣高 D.先高後低
10.( b)使發聲罐發出的聲音變輕。
A.罐內少裝豆子 B.把棉花等放入罐內
C.用布等物體包裹罐體 D. B和C
㈣ 小學四年級科學小論文
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
螞蟻,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誰能真正地了解螞蟻呢?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查閱了一些書籍。書上說,螞蟻從蟻穴出發到達目的地後,沿途會留下一些氣味,返回蟻穴。用觸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螞蟻。科學家曾經就這個問題作了一個試驗。科學家先確定一隻螞蟻,將他沿途到達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乾凈。當這只螞蟻返回時,在被擦去氣味的地方突然間停了下來。原地邊轉圈邊尋找著什麼。從而得到螞蟻是靠氣味來辨別方向的。
我為了證實這個結論,我做了個試驗。我首先准備了一個十厘米左右的細小樹枝,在樹枝的一頭放上一個誘餌——小糖果。我把這個裝置放在一個蟻穴附近。不一會兒,有一隻螞蟻出來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後,他到達了糖果的地方,彷彿在聞一聞、嗅一嗅。我趁此機會將木棍的中斷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當這只螞蟻返回的時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轉右轉,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過了一會兒,我又重復了上面的試驗,螞蟻仍然沒有找到回家的路。
通過這兩次實驗,我終於知道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的秘密了。原來螞蟻是根據氣味來辨別方向的。
知道了螞蟻的這一秘密後,我在想:是否我們可以製作一種螞蟻報警器呢?當螞蟻走到報警器附近時,報警器就能「聞」出螞蟻的氣味,然後發出鳴叫聲,讓我們知道螞蟻跑到櫥櫃里了或其他地方。
㈤ 小學四年級科學小實驗題
熱傳遞必須有溫度差,當水一起達到100攝氏度,就不再熱傳遞,而水沸騰必須不斷加熱,故不會沸騰,換成沸點高的就不一樣了。
2.不會,你知道大氣壓嗎,這就是大氣壓的厲害。
3,在陰涼環境下即可
㈥ 小學科學四年級物體有哪四種運動方式
1.機械運動
在物理學中,把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位置的回變化稱作為機械答運動,簡稱運動。
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運動。
2.參照物
要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必須選擇另一個物體作為標准,這個作為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對於同一個物體的運動,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得出的結論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若物體有位置變化則是運動的。若物體沒有位置變化則是靜止的。
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自然界中一切物體都在運動,因為地球本身在自轉,所以絕對靜止的物體是不存在的。通常所描述的物體的運動或靜止都是相對於某一個參照物而言的。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㈦ 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運動起來會怎樣》課件
一、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1.人體運動需要氧氣,在肺部進行氣體交換,將氧氣吸收,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2.人體運動量越大,消耗的氧氣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進更多的氧氣。
(二)過程與方法:1.進行數據合理的分析。2.結合實驗現象、相關信息資料,做出對呼吸次數加快原因的分析。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1.願意與同學相互交流,能夠在合作中完成實驗活動。2.認識到耐心、細致地完成測量活動的必要性。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用體驗和實驗的方法,驗證呼吸前後氣體發生了什麼變化。
三、教學准備
1. 學生准備:記號筆或水彩筆、鉛筆盒;
2. 教師准備
課前發放:記錄呼吸次數用的紙。
中途發放1:認識呼吸器官的資料
中途發放2:保鮮袋。
中途發放3:(1)水槽、吸管、打火機。每桌一份;(2)集氣瓶、毛玻片、竹簽。每桌2份;
教師材料:課件、一瓶「二氧化碳」(貼好標簽)、時鍾(備用)
五、課前談話:
教師演示在水槽內用習慣吹氣。問:水面上看見了什麼?(氣泡),你有沒有辦法在水中吹氣時,水面不看見氣泡?(或問:你有沒有辦法把這些氣泡裝起來?) →教師演示「排水取氣」的具體操作。
【意圖:活躍氣氛、拉近師生距離,為「排水取氣」法作鋪墊】
關註:學生的觀察能力,初步了解排水集氣法
教學過程
一、測量運動前後的心跳和呼吸次數
師:小朋友們喜歡運動嗎?
師:喜歡什麼運動項目呢?
師:那你們運動過後有什麼感受呢?(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
(出示課題:運動起來會怎樣?)
師:今天天氣也比較冷,老師決定讓大家一起動起來。但在運動以前老師要布置一下任務:
先看一下書本第69頁的記錄表,看的懂嗎?這個表格讓我們干什麼?
2.測量
(1)指導
師:我們該怎麼測量呢? 我們不停的呼吸怎麼才算一次呢?
預設生:吸入到呼出(請學生演示)
師:我們在測量時還要注意不要故意控制呼吸、測量時間要一樣多,並要及時的記錄下來。
師:心跳的次數怎麼測?
生預設:摸手上的脈搏,摸心跳
師:大家一起來感覺一下自己的心跳。
(生各自摸自己的心跳和脈搏)
師:說說你感覺到的心跳是怎麼樣的?
師:測量呼吸和心跳的方法我們已經學會了,可在一分鍾內呼吸和心跳要同時記錄下來,為了使我們的測量數據更准確,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嗎?
(2)測量
師:老師有一種更好的辦法,同學們想不想知道?老師覺得兩個同學為一組先請走邊的同學自己測自己的呼吸,右邊的同學測左邊同學的心跳,一分鍾後請左邊的同學做蹲起動作一分鍾,一分鍾後按照原來的方法測心跳和呼吸!你們覺得怎麼樣?
師:開始行動!學生看著大屏幕上的鍾自由測量運動前後的呼吸次數並記錄。教師一起參與其中。
課件提示:(用小時鍾計時)
l 先測量平靜時一分鍾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數。(注意不要故意控制,記錄下來)
l 在原地運動一分鍾請注意安全!(請同學們做頓蹲起運動)
l 運動後站著測量一分鍾後的呼吸及心跳及時記錄。(時間到後拿上測量並記錄)
l 最後比較這兩個數據,發現了什麼?
(兒童心跳每分鍾80--90次,成年人平 均每分鍾70--80次。8~14歲每分鍾20~16次,接近成人呼吸次數。)
(3)討論
(教師隨即抽取3張記錄紙依次展示)
師:比較這兩個的數據,你發現了什麼?
生:運動後呼吸會加快,心跳也會加速
師:和他們小組意見一樣的小組請舉手!(板書:運動後呼吸會加快)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及數據對比得出運動後呼吸和心跳會加快,並產生為什麼會加快的疑問。
二、實驗探究為什麼呼吸會加快
1.討論
師: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呼吸,伴隨運動量的增加,每分鍾呼吸的次數也會增加。運動與呼吸有什麼關系呢?小組之間輕輕討論一下
生 討論師巡視指導
生匯報
目標:關注學生的想法,引發學生的相互間質疑,最好引導學生想到呼吸讓我們從空氣中獲取對我們身體有利的物質
2.學生體驗:反復呼吸同一袋空氣
師:這種物質是什麼呢?我們呼入與呼出的氣體是不是一樣呢?
生:不一樣
師:真的不一樣嗎?讓我們來體驗一下。將袋子裝滿空氣,用一根吸管插進袋中並用橡皮筋扎緊袋口,用最反復呼吸袋中的空氣,體驗有什麼感覺?想一想說明了什麼?注意:只要有明顯感覺了就停止實驗。(大屏幕提示)
學生體驗活動後匯報
師:有什麼感覺?說明了什麼?
生預設:悶、熱,呼吸氣體不一樣
師(小結):看來,氣體從吸進到呼出的過程中真的發生了變化。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了解呼出的氣體和吸進的氣體是不一樣的
關註:學生是否感受到我們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空氣成分有差別
3. 實驗:觀察火焰在兩種氣體中的燃燒情況
師:為什麼會有悶,喘氣困難
生預設:氧氣不夠了
師:可惜那些都只是大家的感覺,能用眼睛看到種氣體的不同特點就好了!我們有什麼好辦法嗎?(我們還能用其他實驗來證明嗎?)
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師:老師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用點燃的火柴去試試看
師:要去檢驗他們就的先收集,怎麼收集呢?
(學生回答,教師提示:吸入的空氣就是我們周圍的空氣可以直接收集,呼出的氣體可以用我們課前的排水法收集,並作示範)
師:收集好後,分別用兩根點燃的火柴深入瓶中,注意同時。觀察發生的現象(教師指導並做示範,尤其是如何點燃、熄滅火柴)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師:觀察到了什麼現象?
師:說明了什麼?
目標:讓學生明白吸進去的氣體支持燃燒,呼出的氣體不支持燃燒
4.學習資料:《呼吸前後氣體成分比較表》(呼吸時氧氣變少了,二氧化碳變多了)(課件展示)
師:那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我們呼出的氣體與呼入的氣體到底是什麼?讓我們來看看科學家的研究資料吧!
師:依次看圖,有哪幾種氣體?哪種氣體有變化?哪種氣體沒變化?怎樣變化的?
師:從這些變化中可以知道「人的呼吸實際上是在進行氣體交換,把氧氣吸收了,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課件展示:呼吸實際就是氣體交換的過程)那這個氣體進入身體內會經過那些器官呢?(氣體在人體的哪個器官進行交換的呢?)
師:其實外面的空氣通過鼻腔進入氣管在經過氣管到達支氣管到肺進行氣體交換。然後經過交換後的氣體在通過支氣管、氣管、鼻腔到空氣中(讓學生一起做深呼吸感受一下並指一指)!(課件展示呼吸器官圖)
師:同學們在圖上也看到了還有橫膈膜這個結構,這個結構在呼吸時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他可以讓胸腔擴張和收縮一邊更好的完成呼吸運動!
師:如果我們把肺泡放大我們還會神奇的發現還有肺泡,(課件展示)其實肺泡才是真正的氣體交換場所。也就是說外面的空氣通過鼻腔進入氣管在經過氣管到達支氣管到肺在肺泡內進行氣體交換,然後經過交換後的氣體在通過支氣管、氣管、鼻腔到空氣中完成一次氣體交換!
三、總結與延伸
1.總結
師:今天我們研究了運動和呼吸,你們有什麼收獲嗎?
師:運動後呼吸會加快;運動時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所以呼吸會加快了;經常運動,我們的呼吸器官就會得到鍛煉,我們的呼吸能力就會提高,我們就能得到更多的氧氣了。所以經常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
2延伸
師:想不想知道你呼吸能力是強還是弱?我們可以測試每個人的「肺活量」(肺活量就是指一次盡力吸氣後,再盡力呼出的氣體總量。肺活量的多少反映了我們的呼吸能力)
課外活動建議:(1)自製測肺活量裝置,測量一下自己現在的肺活量,和一個學校網球隊的同學比較一下肺活量有什麼不同?(或自己堅持煅煉一個月後,再測一下肺活量,有什麼不同?)(2)比較一名愛運動的同學和一名不愛運動的同學,測量它們在跳動1分鍾後,恢復到平靜狀態下原來的呼吸次數需要多少時間?比一比有什麼不同。看能不能解釋這樣現象。
板書設計:
運動起來會怎樣
運動起來呼吸、心跳次數會增加
呼吸就是氣體交換的過程
㈧ 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運動起來會怎樣二課件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人體活動過程中,心臟要完成輸送血液的功能。
2:通過體驗活動,,了解心臟的工作強度,從而初步建立保護心臟健康的意識。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有秒針的掛鍾一個,血液循環圖一張。
學生准備:每組准備洗耳球、塑料碗各一個,水一瓶、塑料管一根、記錄單1張。
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師述: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運動起來會怎樣(一),知道了呼吸的作用是進行氣體交換,使氧氣進入血液排出二氧化碳,同時知道了我們跳動之後,呼吸的次數增加了,心跳的次數也增加了,那麼跳動與那些器官有關呢?
二、探索新知,閱讀資料、觀看圖片
師板書:建立跳動與呼吸、心跳之間關系的簡單氣泡圖。
師問:呼吸的次數為什麼會增加呢?
(主要是體內需要更多的氧氣,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師問:這些氧氣又是靠什麼來運送的呢?
(血液)
血液又是靠什麼來推動它運動的呢?
(心臟)
師述:人運動所需要的氧氣是靠血液的運送,而血液必須靠心臟的跳動來推動它前進,心臟好象一個泵,它把從肺部來含氧豐富的新鮮血液送到全身,同時它也把陳舊的血液送入肺部。
師述:觀看血液循環圖。(教師講解)
師述:閱讀材料72頁2-3自然段
師述:人每時每刻都要有氧氣,並且必須依靠心臟的輸送,那麼心臟必須每時每刻進行調動,我們現在估算一下,一天心臟要跳多少次呢?
(60次×60分×24小時﹦86400次)
(90次×60分×24小時﹦129600次)
師問:心臟的工作量怎樣?(繁重)
師述:現在我們來做模擬心臟跳動的實驗.(分組進行,要求記錄一分鍾擠壓多少次)
師問:這個實驗與心臟輸送血液有什麼相同?相同的地方各代表什麼?
(洗耳球相當於心臟的心房,心室,塑料管相當於血管,輸送的水相當於血液,手的捏力相當於心機收縮功能)
師問:這個實驗你們每分鍾擠壓了多少次?每天這樣的工作量是繁重還是不繁重?
師問:心臟無時無刻的進行這樣繁重的工作它會不會疲勞?
1,齊讀課本73頁黑體字,再回答上面的問題
(在正常情況下不會疲勞,如果不合理休息和良好的睡眠也會不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
2,齊讀課本73頁倒數第二自然段
3,各組同學分別跳動一分鍾,然後記錄每位同學恢復正常心跳所需的時間.
師問:你們哪個同學恢復正常心跳的時間短?他平時愛不愛鍛煉?說明了什麼?
(鍛煉的重要,經常鍛煉身體,心臟更加強健)
師述:經常參加鍛煉,心臟的收縮力和舒張力變大,使每次輸出的血液多,從而減少了心臟的跳動次數,使心臟得到更好的休息,而運動時,也不會使心臟產生劇烈跳動,疾病來臨時,減少產生心衰的可能.
三,回顧與反思
1,我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氧氣和血液必須依靠心臟來推動,心臟工作繁重)
2,我們應該怎樣做
(經常參加鍛煉,把心機鍛煉得更強鍵)
四,鞏固延伸
(練習冊第25課作業)
運動起來會怎麼樣﹝二﹞課後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體會到盡管教科書將「心跳為什麼會加快」這個問題作為閱讀材料進行處理,在教學中,我們仍可以給予學生一個思維的空間,可以嘗試在肺吸入氧氣,身體消耗氧氣之間缺少中間環節為理由;設計問題,引發學生對心臟功能的思考;在體驗心臟工作的活動中,需要給學生在實驗完成後有比較充分的交流感受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