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理想的風箏》的中心思想
作者回憶了劉老師講課講得極好和每年春天放風箏的兩個情景,表現了劉老師身殘志堅,敬業奉獻的美好品質和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也表達了作者對劉老師的感恩與懷念之情.
㈡ 理想的風箏
那是抄一片催人淚下的文章,我很感襲動。劉老師對生活樂觀向上的態度,身殘志堅的高尚品德,對生活的不懈追求,都太讓我感動。
我覺得,劉老師也是一個勇於實踐的人,他突破傳統教學觀念,在課堂上提問學生,而不搞筆視。同樣,他也是一個熱愛職業,熱愛學生的人,劉老師已年過半百,但是,他仍跪在地上幾個小時給學生講課。也說明他熱愛自己的職業。
《理想的風箏》有兩個含義。1:劉老師在每個學生的心理撥下理想的種子,放飛理想的風箏。2:每年春天,劉老師都放風箏,那風箏里有劉老師的理想,他把理想放飛。
從蘇叔陽平生資料中,他也是一個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
文化大革命前,他曾是一個大學教授,可「文革」來臨了,一下子,成為了一個傘廠員工,如此之大的落差,卻沒有嚇倒他。他仍對生活充滿希望,對生活不懈追求。
㈢ 理想的風箏原文
理想的風箏
蘇叔陽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里盡情飄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連翹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著長天吹奏著生命之歌。藍天上,一隻只風箏在同白雲戲耍,引動無數的人仰望天穹,讓自己的心也飛上雲端。
逢到這時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劉老師,想起他放飛天空的風箏。
劉老師教我們歷史課。
他個子不高,微微發胖的臉上有一雙時常眯起來的慈祥的眼睛,一頭花白的短發更襯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條強壯的右腿。而左腿,卻從膝蓋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圓木拐杖支撐著。
他只靠著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為我們講課。逢到要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了粗壯的粉筆字,又以拐杖為圓心,再轉向講台。一個年過半百的教師,一天不知道要這樣跳躍旋轉多少次。每次旋轉,都引起學生們一次激動的心跳。
他的課講得極好。祖國的歷史,使他自豪。講到歷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陳詞,常常使我們激動得落淚。而講到祖國近代史上受屈辱的歲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們沉重地低下頭去。後來我考入歷史學系,和劉老師的影響有極大的關系。
他不喜歡筆試,卻喜歡在課堂上當眾提問同學,讓學生們述說自己學習的心得。我記得清楚極了,倘若同學們回答得正確、深刻,他便靜靜地佇立在教室一側,微仰著頭,眯起眼睛,細細地聽,彷彿在欣賞一首美妙的樂曲。然後,又好像從沉醉中醒來,長舒一口氣,滿意地在記分冊上寫下分數,親切、大聲地說:「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學回答得不好,他就關切地瞧著這個同學,一邊細聲說:「別緊張,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邊不住地點頭,好像每一次點頭都能給學生注入一次啟發。這時候,他比被考試的學生還要緊張。這情景,已經過去將近三十年了,今天一想起來,依舊那麼清晰,那麼親切。
然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的風箏。
北方的冬季漫長而枯燥。當春風吹綠了大地的時候,人們的身心一齊蘇醒。晴朗的日子,劉老師課余便在校園的操場上,放起他親手製作的風箏。
他的風箏各式各樣:有最簡單的「屁簾兒」,也有三四米長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隻黑色的燕子組成的風箏。他的腿自然不便於奔跑,然而,他卻絕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上藍天的歡樂。他總是自己手持線拐,讓他的孩子或學生遠遠地擎著風箏。他喊聲:「起!」便不斷抻動手中的線繩,那紙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躥入雲霄。他仰望白雲,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風中盤旋,彷彿他的心也一齊飛上了藍天。那時候,我常常站在他旁邊,看著他的臉,看著他那浮在臉上甜蜜的笑,使我覺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個同我一樣的少年。
常常有成群的學生到操場上來參觀他放風箏。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脫手,讓天上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飛跑。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嘴裡還不停地喊著:「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他終於氣喘吁吁地抓住線繩,臉上充滿得意和滿足的稚氣。
這情景使我深深感動。一個年過五十的殘疾的老師,對生活有著那樣純朴、強烈的愛與追求,一個活潑的少年又該怎樣呢?
已經近三十年沒有見到劉老師了,倘使他還健在,一定是退休了。
我曾見過一位失去了一條腿的長者,年復一年躺在床上,失去了活動的自由。我相信我的劉老師不會這樣,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㈣ 三年級上冊理想的風箏,為什麼芳芳的風箏最有意思
春天,我們最喜歡放風箏。 地面上,我們扯著線跑著;天空中 ,風箏專迎著風飛著。這屬些在天空中飛著的,都是我們理想的翅膀。 每個人的理想不一樣,扎出來的風箏也不一樣。你看,我的風箏像一頂水兵帽,後面還飄著兩根飄帶,因為我長大想當海軍。此刻,我似乎看見了無邊的大海和湧起的浪花。 瞧啊,一隻美麗的大蝴蝶,翅膀一扇一扇的,正在空中翩翩起舞,這一定是小薇薇的巧手做的,她想像他的爸爸一樣,當個昆蟲學家。 還有,那瓦片風箏是未來的建築大師二喜的,那雙體花瓶風箏是雙胞胎蘭蘭和紅紅的。所有的風箏中,要數小音樂家根子的最棒了,那是一架豎琴。說實話,見了他的風箏我才知道豎琴是什麼樣。風箏上掛的兩排風鈴可真好聽:「得啷啷!得啷啷!」把帶著鴿哨的鴿子都引來了。 最有意思的風箏要數芳芳的了。她直到現在還沒決定長大幹什麼,所以只好照自己的樣子做了個風箏。讓她到天上去好好想想吧!風箏的後腦勺上還拖著一條馬尾巴似的長辮子! 在地面上,我們一邊放線一邊跑著,手裡的線越放越長,風箏也帶著我們的理想越飛越遠,越飛越高。
㈤ 六年級下冊第22課【理想的風箏】中課題『理想的風箏』的含義是什麼
劉老師在每個學生的心理撥下理想的種子,放飛理想的風箏。
每年春天,劉老師都放風箏,風箏里有劉老師的理想,他把理想放飛。
文章以第一,二自然段開頭是以景喻人,也是用春天的景色和風箏勾起作者對劉老師的回憶,突出了劉老師對作者的影響十分大,讓作者至今還記得他。
(5)小學三年級風箏的理想擴展閱讀
《理想的風箏》是2006年10月1月由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蘇叔陽。該書通過對劉老師的回憶講述春天放風箏的情景。
課文開頭先描寫春天放風箏的景象,引出對劉老師的回憶;主體部分分別寫了劉老師上課和放風箏時的情景,突出體現了他的人生態度;最後又回到現實中,以議論形式表達了對劉老師的懷念與贊美之情。
整篇文章結構嚴謹,善於用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境界,並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態度和生活態度之間的聯系,使這兩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輝,互為例證,共同展現人物的精神風貌。
㈥ 「風箏是理想的翅膀」這句話的理解
想要有所作為必須要樹立一個理想 要有一個目標
叫我們從小要有理想,不能盲目的去「飛翔」
把握好自己的理想,把它做成風箏,讓風箏帶著你的理想勇往直前,實現你心中的理想。
㈦ 三年級課文為什麼說風箏是孩子們理想的翅膀
風箏就像孩子內心的信念,,被風吹起,,就像有了翅膀,,
㈧ 哪些風箏代表哪些理想
古代圖案比如 小孩放風箏 寓意 春風得意
㈨ 根據自己的理想創造一個風箏,並寫一段話
風箏從地面緩緩升起,它的線被人們一扯一扯地慢慢向天空中飛去,望著它自由的身影,不經令人想起「兩腳踏翻塵世路,以天為蓋地為廬」的詩句。終於,在絢麗的空中展現出它颯爽的英姿。也許就像宋朝王齡寫的《紙鳶》:「誰作輕鳶壯遠觀,似嫌鳥飛未多端。才乘一線憑飛去,便有愚兒仰面看。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終日逐為安。扶搖不起滄溟遠,笑殺搏鵬似爾難。」
一個人的命運不就像一面風箏嗎?「風箏」經歷了無數次地挑戰,它才能扶搖直上,飛上藍天,受世人的矚目。在面對挑戰時,關鍵是看我們怎樣處理的,才會確定我們能否有所成就。「挑戰就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他就弱,你弱他就強。」讓我們把握住生命里的每一分鍾,去接受無數次的挑戰。就像歌中所唱「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一個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
現代社會中的挑戰更是激烈的,許多人每天都要面臨無數次挑戰。每一個人都必須有著鴻鵠之志,有勇有謀,這樣才能在現代社會中扎穩腳跟。所以要謹慎的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颳倒,時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總結、提高、勇敢、無畏。」
「風箏」在藍天中自由的翱翔,她要「飛向」藍天,「飛向」白雲,「飛向」世界各地,去戰勝一切驚心動魄的挑戰,去打敗一切提心吊膽的困難。
㈩ 理想的風箏 課文 的主要內容給採納
《理想的風箏》的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以一個學生的語氣,描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文中的劉老師樂觀開朗、愛學生、愛工作、愛祖國,對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愛與執著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