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三年級課外必讀書目有哪些
1、《稻草人》
2、《無盡的追問》
3、《昆蟲記》
4、《木偶奇遇記回》
5、《東周列國志故答事》
6、《小兵張嘎》
7、《我要做個好孩子》
8、《我有友情要出租》
9、《安徒生童話》
10、《神奇的釣魚竿》
11、《說謊的放牛娃》
12、《365夜故事》
13、《小豬唏哩呼嚕》
14、《尼爾斯騎鵝遊行記》
15、《大頭兒子小頭爸爸》
16、《長襪子皮皮》
17、《親愛的笨笨豬》
18、《三毛流浪記》
19、《成語故事》
20、《雷鋒故事》
21、 《神話故事》
22、《格林童話》
23、《十萬個為什麼》
24、《小學生中國歷史全知道(上下冊)》
25、《中華成語故事》
Ⅱ 請問小學生三年級科學書多少錢
小學三年級科學書的價格在六塊5到8塊之間
Ⅲ 科教版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學生課本封面圖案設計含義是什麼
1、主題:老師指導學生觀察蝸牛;2、四個圓圈分別代表課本內容:植物、動物、材料、水和空氣。
Ⅳ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內容是什麼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內容】
一共有七課時,分別是:
第一課 我看到了什麼
第二課 校園的樹木
第三課 大樹和小草
第四課 觀察水生植物
第五課 植物的葉
第六課 植物發生了什麼變化
第七課 植物的共同特點
每個課時都有:
【教學目標】【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教學准備】 【教學過程】
共五個標題
其中【教學目標】包含:
「科學概念」和「過程與方法」
【教學重點】包含需要掌握的內容
【教學難點】是較難理解的內容,大部分不需要掌握
【教學准備】包括「教師准備」和"道具准備「
【教學過程】是整個操作詳情內容
其詳細內容如下:
第一課 我看到了什麼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於觀察的進行。
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藉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
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發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在觀察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重點】了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對大樹的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
【教學准備】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的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引言
1.校園里、大路旁、山坡上……到處我們都能看到植物,同學們對校園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讓我們從身邊的熟悉植物——大樹開始觀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樹
1.教師講解:這是一幅梧桐樹的照片,請大家仔細地看圖,你能發現有關這株梧桐樹的哪些特點?(你能發現幾點?)
2.學生匯報:從圖上看大樹,我看到了什麼?(要求仔細傾聽,並大膽說出新的發現,同時區分哪些是真正從照片上獲得的信息。)
三、回憶中的大樹
1.教師引導: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們從照片上發現的東西並不多,那麼生活中你曾經看到過的大樹與這照片上的有什麼不一樣嗎?
2.學生匯報:回憶我的大樹,我曾經看到過什麼?
3.教師激趣:同學們的匯報內容真豐富,有的內容大家都看見過,有的內容有人還從來沒看見過,而有人可能從來都沒真正看過一棵大樹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細細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樹嗎?
4.學生交流:為什麼想看真正的大樹?(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內容!會不會也有樹瘤?是不是也有小動物?是不是還有其它東西?)
5.教師總結:這樣帶著目的去仔仔細細看大樹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6.學生小組交流並匯報:如果現在來到一棵大樹下,我想觀察什麼?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容?
四、觀察真正的大樹
1.交流:教師引導孩子們交流在頭腦中制訂好的觀察大樹的個人計劃。(觀察內容、觀察方法、需要藉助的工具等)
2.活動:現在讓我們一起去觀察一棵真正的大樹,我們肯定有更多的發現。同時把觀察到的信息,用簡短的詞語記錄下來。(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老師帶學生按計劃開展真正的實地觀察活動。)
3.評價:回教室後每小組互相欣賞各自的觀察內容,說說從不同的記載中如何體會到觀察的大樹是一個生命體。同時推選一位同學的記錄單張貼於科學活動專欄內供大家欣賞,其它同學的記錄單上交給老師閱讀欣賞。(張貼的記錄單要有典型特色。)
4.總結: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獲得了這么多的信息,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發現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世界,那麼,觀察更多的樹呢?請在課外繼續觀察不同的樹。
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二課 校園的樹木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的整體形態一般由樹冠、樹干、樹根組成,樹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
樹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過程與方法:
用各種方法觀察一棵樹,描述一棵樹。
用簡圖描述樹的整體形狀。用拓印樹皮的觀察樹干。
用實物來補充語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能繼續關注樹木的變化。
【教學重點】能嘗試通過對樹有序的觀察描述和比較後指向樹木作為生命體的特徵。
【教學難點】比較討論樹木的相同之處。
【教學准備】
校園中選定一些大樹供各小組觀察所需,同時為各小組准備:一張觀察記錄紙,一支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觀察樹木的方法
1.總任務:分小組進行觀察,每個小組盡量觀察不同的樹木;小組內要分工明確,每個人要有觀察任務;描述一棵樹,完成一篇觀察筆記。
2.分任務:我們所要觀察的樹長在校園的哪個地方?我們怎麼按順序來觀察一棵樹?(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
3.交流:我們可以用哪些新的觀察方法來觀察新的內容?(畫簡圖、測量樹干粗細、聞樹葉、看果實、拓印樹皮、撿拾標本、對比法……)
4.比較:我們能比書上的觀察記錄記得更好嗎?(先用簡單的詞語記錄下來,回到教室後整理成觀察筆記。)
二、觀察記錄一棵樹
1.從遠處觀察整棵樹,我們怎樣記錄?(樹冠形狀、樹的高度等)
2.從近處有序觀察樹的各個部分,我們會有哪些新的發現?
生:這棵樹真大!看看我撿到的樹葉和果實。這是樹的果實。這是我的樹皮拓片。
(拓印樹皮圖案的方法:把白紙緊壓在樹幹上,先用手指在紙上反復按壓,再平捏蠟筆在紙上塗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顏色。)
3.讓我們一起來把觀察到的內容記錄下來吧。要寫出觀察的時間、地點、小組成員。要按觀察的順序來記錄。最好能貼上收集到的實物標本。
三、整理我們的觀察記錄
1.整理:分小組根據觀察記錄整理成觀察筆記。
2.描述:分小組描述一棵樹:這是我們組的觀察記錄,能猜出是校園里的哪一棵樹嗎?
3.比較我們的觀察記錄,思考、交流:
我們觀察了哪些樹?這些樹的生長需要什麼樣的條件?
不同的樹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4.總結:通過深入討論,我們發現了這么多的大樹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請選定一棵你喜歡的大樹,在課外繼續觀察它,它會怎樣變化?把你的意外發現都記錄下來,同時把精彩的發現張貼於科學學習欄目內。(對總結的內容須得從學生實際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學生能發展到什麼程度就總結到什麼程度,書上總結內容僅作樣本供參考。)
樹的不同之處:
樹冠有大小
樹干有粗細
有的樹皮光滑,有的粗糙
結的果實不一樣
葉片不一樣
……
板書設計:
樹的相同之處:
它們都長在泥土裡
都需要陽光、水
都有樹干、樹皮
都有樹葉、果實
……
教學後記:
第三課 大樹和小草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小草和大樹一樣,具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徵。
大樹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植株的高矮、莖的粗細和質地。
大樹和小草都有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果,都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過程與方法:
用簡圖畫出小草的主要形態特徵,能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到小草和大樹一樣,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具有愛護小草,不踐踏不草的意識。
【教學重點】找大樹和小草的相同點,體會陸生植物生命體的特徵。
【教學難點】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教學准備】
分組材料:幾種常見的小草,最好有三葉草(黃花酢漿草)和狗尾草;一條樟樹枝和它的果實、葉片。
【教學過程】
一、認識常見的小草
1.師生交流:在校園里不僅有高大的樹木,還有低矮的小草。我們認識這些小草嗎?這些小草長在校園的哪些地方?
2.教師指導:對不知名的小草怎麼認識?提供認識的方法及資料。
二、觀察記錄狗尾草
1.教師引導:在校園、田野、路旁、果園中都能找到狗尾草,為什麼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實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雜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觀察記錄要求:運用前面學過的觀察順序、觀察方法、記錄方法來觀察記錄一株狗尾草。
3.小組學生活動:觀察狗尾草,我們用簡圖把它的樣子畫下來。上台描述互相補充:這是我們觀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徵根莖葉果實大致畫下來即可。)
4.組間活動:比較不同的草,找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啟發引導:從植物器官及生存環境、生長年限、生長變化規律等方面比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態,各有差異,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很多共同特徵,說說你對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雖小,但也十分可愛,我們應當呵護它們。
三、比較樟樹和狗尾草
1.引導討論:可以從哪些方面比較樟樹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2.比較完成對比表格:
樟樹
狗尾草
莖
顏色
軟硬
粗細
質地
葉
顏色
形狀
軟硬
大小
氣味
果實
顏色
形狀
大小
多少
3.交流匯報:樟樹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導學生了解:像樟樹莖一樣的莖叫木質莖,像狗尾草一樣的莖叫草質莖。(讓學生在匯報中能使用這些詞語即可,不要求對概念進行背誦,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較匯報內容:總結大樹和小草的不同之處,記錄在下面圈圖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討論:大樹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處,記錄在下面圈圖的交叉框內。(這是教學重點)
大樹 小草
3.總結:從以上唯恩圖的表達內容中我知道了樹和草的共同點有根莖葉,有的會開花、結果、有種子(基本形態結構相同);都長在土壤中,需要陽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環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還知道了樹和草的壽命不同,樹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們的具體結構特徵也各有不同。(唯恩圖的作用是梳理學生的觀察比較結果,形成比較明確的概念,並顯示這些概念之間的關系。比較相同點就是為了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植物生命體的特徵,從而指向本單元的核心概念。對概念內涵的梳理還得從學生實際出發。)
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四課 觀察水生植物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水葫蘆葉柄部位膨大的海綿體充滿空氣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莖葉等器官,它們的生長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過程與方法:
用簡圖畫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態特徵,能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在觀察中提出問題,探究水葫蘆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研究水生植物的興趣,體會到水生植物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
【教學重點】利用維恩圖總結水生陸生植物作為生命體的共同特徵。
【教學難點】探究水生植物適應水生環境的結構特點。
【教學准備】
分組材料:幾種常見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蘆和金魚藻,一個水槽,一張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認識常見的水生植物
1.陸地上生長著許多植物水中也生長著許多植物。出示實物或圖片,這就是兩種常見的水生植物水葫蘆和金魚藻。你課外調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經看到過哪些水生植物?(補充認識水花生、浮萍、蓮、菱、菖蒲、茭白等。)
二、觀察水葫蘆和金魚藻
1.觀察記錄:塑料袋中裝有水葫蘆和金魚藻,分發給各小組,要求放入水槽中(為了使金魚藻能沉在水底有利於觀察和簡圖記錄,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樣子,並用簡圖把它們畫下來。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較觀察水葫蘆和金魚藻在水中有什麼共同之處?對,都能浮在水面上,會有什麼秘密呢?
3.探究:嘗試剖開水葫蘆的葉柄,我們會有什麼發現?這種海綿狀氣囊結構很輕,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適應水生植物的環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結構?請課外繼續探究。
三、比較水葫蘆和金魚藻
水葫蘆和金魚藻有哪些相似之處?(除了形態結構特徵外,還可以稍作拓展,如它們都會繁殖後代,都會死亡等。)它們是水生植物,它們的生長需要什麼條件?
四、比較水葫蘆和狗尾草
水葫蘆等水生植物與陸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與前堂課學生總結的陸生植物的唯恩圖進行比較,再次填寫維恩圖,完成對植物生命體特徵的梳理。(都有根莖葉、都會繁殖後代、壽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陽光、水分和空氣等)
水葫蘆
狗尾草
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五課 植物的葉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的葉是多種多樣的,同一種樹的葉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徵。
植物的葉一般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
葉也是有生命的,葉從葉芽開始生長,到最後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過程與方法:
統計撿到的樹葉的數量和樹葉的種數;根據一定的判斷依據,劃分出同一種樹葉和不同種的樹葉。
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研究樹葉的興趣,培養愛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態度和意識。
【教學重點】開展觀察葉生命現象的活動,建構起葉也是有生命的科學概念。
【教學難點】是否是同一種樹葉的判斷。
【教學准備】
學生自備材料:撿一些落葉。
分組材料:同一種植物的新鮮葉和落葉。
教師准備:一條有大小不同葉片生長的樹枝。
【教學過程】
一、統計收集到的樹葉
課前大家分別從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種樹葉,說說你是怎麼收集樹葉的。是呀,樹木是我們的朋友,他們是有生命的,所以我們不能隨意摘樹葉。現在把樹葉放在桌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計:我撿了幾片落葉?這裡面有幾種樹葉?
二、觀察比較樹葉
1、質疑:我們小組共有幾種樹葉?這些葉子是同一種葉嗎?
2、討論:觀察到了什麼,才說它們是同一種葉?觀察到了什麼,才說它們不是同一種葉?同一種葉的主要特徵有哪些呢?
3、比較:同時觀察所有完整的葉,我們能發現不同種葉有什麼相同的結構嗎?是呀,大部分葉具有葉柄、葉片結構,葉片上還有葉脈。
三、觀察葉的生命特徵
1、觀察:比較新鮮的葉與落葉,它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思考:長在樹上的新鮮葉與落葉的最大的不同表現在哪裡?是呀,新鮮的葉是活的,而落葉是死的。
2、描述:觀察一種植物的葉,我們能從中看出葉的生長變化過程嗎?能找到這條樹枝上有幾種不同的生長階段的樹葉嗎?(如葉芽、小葉片、嫩葉、成熟的葉、老葉、將枯的葉等)能從幾張葉的不同生長階段去推測一片葉的生長過程嗎?
3、總結:葉也是有生命的,它從葉芽長成小小的嫩葉,又慢慢地長大,變老。許多植物的葉從春天長出來,到秋天枯黃死去,完成了葉的一生。有些樹木雖然秋天不落葉,但它們的葉同樣也有生長和衰老的完整過程。
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六課 植物發生了什麼變化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植物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有些變化比較明顯,有些變化不太明顯。
植物的變化表現在各個方面,主要表現在發芽、生長、開花、結果等方面。
植物的變化是生命體的特徵之一。
過程與方法:
能用測量的方法比較葉的大小,能用數據記錄植物的變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夠關注周圍植物的變化,堅持記錄完成一棵植物的變化記錄表。
【教學重點】觀察記錄描述植物的變化。
【教學難點】堅持記錄完成一棵植物的變化記錄表。
【教學准備】
分組材料:一把尺子,4張不同大小的葉片,記錄表。
教師准備:一些樹木四季變化的圖片,帶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教學過程】
一、怎樣觀察植物的變化
我們知道,春暖花開的季節,許多植物很快地進入生長期,發芽、長大、開花結果。秋天裡,從開學到現在,好幾個星期過去了,校園里的植物發生了什麼變化?(可結合第2課的課外作業及學生的精彩發現激發學生的探究欲。)
討論:我們可以觀察植物的哪些變化?我們怎樣觀察?
首先得測量樹干是否變粗了,我們得在樹乾的同一高度連續測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級孩子尚未接觸過平均值的數學解法);過一個階段再同樣測量進行記錄。能不能看出樹乾的變化呢?
數數每天有多少落葉。菊花的花苞長得怎麼樣了?
狗尾草會枯死嗎?樟樹的果實又是怎樣變化的呢?
二、觀察葉的生長變化
可以測量一條樹枝上的最大葉子、最小葉子和中間大小的葉子的長度或寬度,並做好記錄,看一個階段後它們分別有什麼變化?還可以觀察樹葉的其他變化。
從一棵樹的樹葉大小不同、軟硬不同中,我們知道了什麼?
從一片樹葉的顏色變化過程中,我們又知道了什麼?
三、實地觀察記錄植物的莖、葉
1、活動:根據討論的結果,我們分小組按計劃到校園內進行觀察,記錄下第一手資料。(活動時間約15分鍾)
2、交流:匯報我們的觀察數據,思考這些數據能說明什麼問題?
落葉的數量說明什麼問題?一條樹枝上有大小不同的樹葉,說明什麼問題?如果以後測量得到的數據變化很大,說明什麼?如果變化不大,又怎樣理解?
四、記錄一種植物的變化情況
我們還可以同時觀察田野、路邊和家裡的植物發生了什麼變化?
就這樣一直觀察你所選擇的那棵樹或草,觀察它們在秋冬季的變化,一個月觀察一次,把觀察的結果記錄在表中,你能做到嗎?
我的____________變化記錄表
樹干
樹冠
葉子
其他
粗細
樹皮
落葉數
顏色
大小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這樣堅持下去,我還可以知道大樹一年四季中的變化。
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七課 植物的共同特點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植物按生存的環境不同,可以分為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種植物都有一定的壽命。
植物的共同特徵是: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都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都會生長發育,都會繁殖後代,都有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
過程與方法:
運用比較的方法獲得有關共同特徵的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植物壽命的認識,懂得生命的可貴,也體會生死的自然規律。
【教學重點】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點。
【教學難點】通過閱讀資料來總結植物的一些特徵。
【教學准備】
教師: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的圖片,植物一生的圖片;
學生: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的比較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比較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回憶:我們的周圍生長著許多植物,我們已經認識了大樹、狗尾草、水葫蘆和金魚藻。我們還知道哪些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記錄在下面的記錄單里。
陸生植物 水生植物
2、思考:植物需要什麼才能正常生長?請交流。請補充閱讀P21的「植物需要陽光」。
陸生植物的生長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生植物的生長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用唯恩圖記錄下它們生存需要的共同點嗎?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思考:植物的一生經歷了哪些變化?
請看圖:向日葵的一生,我們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幾個典型生長階段嗎?
種子、發芽、幼苗、開花、結果,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長階段。
看圖:一棵大樹的一生,你們能找出與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嗎?對了,主要不同是壽命的長短不同。請看資料庫:「植物的壽命有長有短」,你們有什麼體會?是呀,無論是百年老樹,還是一年草本植物,它們都會死亡,這是自然規律,也是生命的特徵。
交流:從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們明白了什麼?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點
思考:在我們對植物進行了這些觀察和研究之後,我們能夠說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點?我們是怎麼知道的?
整理:翻看前幾課的唯恩圖記錄,比較各共同點,然後整理記錄於紙上。
植物的共同特點
交流:我們認為,植物都生長在一定的環境中,都需要水分、陽光、空氣等;都會生長發育、都會繁殖後代,都有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都有相同的基本結構特徵: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總結:植物作為生命體有許多重要特徵,有共同的生長需要量,有生長發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徵,還有適應環境(水葫蘆)的結構特徵等。(這樣的歸納總結一定要基於學生的發展基礎上,學生能總結幾條算幾條,不要強求,也不能死記硬背!)
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Ⅳ 小學三年級科學考試內容
教育版三科上(自創)
三年級科學上復習
植物
1、 在大樹前看到了什麼?(實地考察,做好記錄:時間、地點、人物、順序;拓樹皮的方法:用紙按緊樹干,再鉛筆塗刷。)
樹瘤、果實、小動物、鳥巢、小草、藤蔓等。
2、 觀察:就是帶著目的用眼睛、感覺、儀器去看去想。
3、 感覺: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還有錯覺、直覺、幻覺、預感、靈感、通感、心靈感應、第六感覺等。
4、 校園的樹木有:樟樹、女貞樹、法國梧桐、紅花繼木、梧桐樹、合歡樹、松樹等。
5、 大樹的結構:樹冠、樹干、樹根。
6、 植物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7、 常見的小草有:狗尾草、三葉草、蒲公英、車前草等。(車前草連根洗凈煮水喝,能治百病。)
8、 樹的莖叫木質莖,草的莖叫草質莖。
9、 維恩圖: 大樹 長在土中 小草
株高莖粗 葉綠色,會 株矮莖細
木質莖 生長繁殖,需 草質莖
要陽光、空氣、
水、營養。
10、常見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蘆、金魚草、水花生、浮萍等。
11、維恩圖: 水葫蘆 葉綠色 金魚草
有氣囊 會生長繁殖 綠絲狀
浮在水面 需要陽光、空 長在水下
氣、水、營養。
12、葉子的特點:大小、軟硬、形狀、顏色不同;葉子的結構:葉柄、葉片、葉脈。
13、葉子的功能:製造氧氣,供人和動物呼吸;吸收灰塵,凈化空氣;散發水分,降低氣溫;吸收二氧化碳,調節大氣;吸收噪音,防止污染;可擋風沙等。
14、維恩圖: 狗尾草 葉綠色,會 水葫蘆
陸生植物 生長繁殖,需 水生植物
要陽光、空氣、
水、營養。
15、植物的共同特點: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不會移動,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會生長繁殖,需要陽光、空氣、水、營養,有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
16、植物用種子繁殖後代叫有性繁殖,無性繁殖可用根、莖、葉、芽、孢子繁殖後代。植物壽命最短的是短命菊,只有幾個星期,最長的是銀杏和龍血樹,可以活三千年以上。
動物
17、尋訪小動物:樹上:毛毛蟲、小鳥、知鳥、蜻蜓、蝸牛等;樹下:蚯蚓、螞蟻、瓢蟲、蜘蛛、蚜蟲等;草叢:蝴蝶、蟋蟀、蝗蟲、螳螂、蜜蜂等。
18、觀察動物時我們應該:愛護小動物,不傷害它們;保持原貌和環境;注意安全。
19、蝸牛的結構:殼(氣孔)、頭(兩對觸角,眼睛近視,嘴有齒舌)、腹(腹足)、尾。
20、蝸牛是雌雄一體,兩只在一起才能繁殖後代,喜歡吃菜葉、果皮,怕水。
21、蚯蚓的結構:口、身體、環帶、肛門。蚯蚓喜歡吃菜葉、果皮,喜歡在陰暗、潮濕的環境里生活。
22、維恩圖: 蝸牛 有頭身體尾巴 蚯蚓
身上有殼 會生長繁殖 身上有環帶
生活在地面 需要陽光空氣 生活在地下
水、營養。
23、螞蟻的結構:頭(一對觸角)、胸(六隻腳)、腹(尾巴);螞蟻喜歡吃糖和小蟲屍體,怕水。
24、昆蟲的特徵:有頭、胸、腹、六隻腳、兩對翅膀、頭上有一對觸角。
25、金魚的結構:有頭、身體、六鰭一尾。金魚可以用鰓呼吸水中的氧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用鯽魚繁殖、培養出來的;金魚貪吃,不知飽,一次不能喂得太多。
26、維恩圖: 螞蟻 有頭身體尾巴 金魚
有六隻腳 會生長繁殖 有六鰭一尾
頭上有一對觸角 需要陽光空氣 用鰓呼吸
生活在地面 水、營養。 生活在水裡
27、動物的共同特點: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會運動,有頭、身體、腳(尾巴),會生長繁殖,需要陽光、空氣、水、營養,有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
28、動物壽命最短的是草履蟲和變形蟲,只有一晝夜;最長的是象龜,可以活到300歲;最大的動物是藍鯨,有33.5米長,160噸重。
我們周圍的材料
29、常見的材料:木頭、纖維、紙、玻璃、金屬、塑料、橡膠、陶瓷、磚瓦等。
30、金屬的特性:有光澤、易傳熱、延展性好、重而硬、無毒、耐用。
31、塑料的特性:結實耐用、不易變形、適用面廣、便於清潔、輕便小巧、色彩絢麗。
32、紙的特性:邊上有纖維、可以折、表面有小孔、吸水性強、能書寫。
33、木頭的特性:比較堅硬、承重力強、有浮力、有韌性、不易腐爛、無污染。
34、磚的性質:長方體、紅、青色、堅硬、較重、柔韌性差、能吸水、會沉、用於建房。
35、陶瓷的性質:形狀不定、白、青、土、黑色、堅硬、較重、隔熱、柔韌性差、不吸水、會沉、用於生活器具。
36、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四大發明之一。
37、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木頭(浮)、纖維(沉)、紙(沉)、玻璃(沉)、金屬(沉)、塑料(沉)、橡膠(沉)等。
38、懸在水中間的物體有:原生動物、藻類、細菌、蠟紙、雞蛋、土豆加鹽等。
水和空氣
39、水的特性:無色、無味、無毒、透明的液體,占據空間,有質量,會流動(看粘稠性),有毛細現象(實驗:燒杯、餐巾紙、有顏色的水)、張力(實驗:把油和水滴在蠟光紙上)、壓力(水越深水壓越大)、浮力(實驗:燒杯、水、油)、能溶解(鹽、糖、高錳酸鉀)、無固定形狀、不易壓縮(實驗:注射器、燒杯、水),生物、生產、生活離不開。
40、空氣的特性:無色、無味、無毒、透明的氣體,占據空間(實驗:水槽、燒杯、紙團、水),有質量(氣球、小木條、細線),會流動(蚊香、火柴),能壓縮、壓縮後有彈性(注射器),無固定形狀,有反沖力(長氣球吹氣,觜向下放手)。
41、天平的使用:(實驗:天平、砝碼、鑷子、小物體、鉤碼、測力計)
a、放平天平,游碼到左零;
b、調節螺母,指針正中;
c、左物右碼,用鑷子加砝碼;(從大到小)
d、調節游碼,使其平衡,物體的質量為砝碼加游碼刻度。
(科研、化工、制葯、教育、醫療、實驗室等地常使用天平)
42、量筒使用:放平、平視。(毫升)
Ⅵ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內容是什麼
教學內容:本冊由「植物」、「動物」、「我們周圍的材料」、「水和空氣」四個單元組成。
(一)第一單元《植物》
1、以小組參與或個人參與形式,獲得觀察大樹、葉子需按一定的觀察內容和觀察順序的經歷。
2、有在課外觀察大樹的經歷,能在小組或班級交流自己的發現。
3、能說出常見的樹葉形狀,搜集到處種以上的樹葉,製成標本、括印葉畫。
4、歸納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5、 在活動中學生有愛護樹木的表現和意識。
(二)第二單元《動物》
1、 通過飼養觀察,了解蝸牛、蚯蚓、螞蟻和金魚等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對動物的共同特徵形成初步認識。
2、有在觀察中提出問題。發現更多觀察內容的經歷。
3、有嘗試改進觀察方法的活動經歷。
4、課外能寫一篇小動物的觀察記錄或閱讀有關資料寫出匯編小報。
(三)第三單元《我們周圍的材料》
1、觀察常見六種材料,並總結特點。
2、認識金屬,了解硬度概念,學習飲料罐的故事,了解金屬製品的製作流程。
3、通過物體在水中沉浮的實驗,初步了解材料密度概念。
4、學會給材料分類。
(四)第四單元《水和空氣》
1、調查自己一天的用水情況。
2、調查裝水和其它日常生活液體的容器和容量。
3、用飲料瓶作裝水研究實驗。
4、通過針管實驗了解空氣也要佔體積。
5、做氣球和筆帽的實驗了解,空氣具有質量。
(6)小學三年級科學書擴展閱讀:
科學,指的就是分科而學,後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它是關於發現發明創造實踐的學問,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
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在一個舊的,密切相關的意思,「科學」還指可合理解釋,並可靠地應用型知識的主體本身。科學的專業從業者習慣上被稱為科學家。
自古典時代,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已緊密聯系在一起。科學的方法奠定了基礎,強調實驗數據及其結果的重現性。在西方世界在近代早期的話:「科學」和「自然哲學「有時可以互換使用。在西方世界直到17世紀,自然哲學(後變成自然科學)被認為是哲學的一個獨立的科學分支,與唯物同源。
參考資料:科學-網路
Ⅶ 誰有小學三年級上冊的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四種課本書的封面圖片
你關注徐州益教育。徐州一校玉裡面有1到9年級的,所有科目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