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五年級下冊科學
《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是五年級科學《沉和浮》單元的第二課時。單元教材的編寫思路是: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繼而研究影響沉浮的變數(體積大小、重量、液體的密度),最後形成適合小學生特點的有關沉浮現象的解釋。
學生在本單元中對沉和浮研究的進程:
第1課《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觀測7種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整理物體的沉浮與哪些因素有關。探究同一種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它的體積和重量沒有關系,埋下一個伏筆。
第2課《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研究沉浮與物體的重量和體積大小的關系: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輕的物體容易浮;重量相同,體積大的物體容易浮,體積小的物體容易沉。
第3課《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研究輕重不變的情況下,體積與沉浮的關系: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物體排開的水量有關。
第4課《造一艘小船》:為《浮力》一課作準備,體會水對物體會產生浮力作用。重點探究活動是「哪艘船裝載的貨物多」,把物體的體積與沉浮的關系進一步進行強化。
第5課《浮力》和第6課《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從浮力和重力之間的關系,解釋物體沉浮的原因。
第7課《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和第8課《探索馬鈴薯沉浮的原因》:探索液體密度(用同體積的物體比較輕重的方法)對沉浮的影響,最終揭示本單元的核心概念:物體的密度不同,影響它們的沉浮。
從上面學生在本單元中對沉和浮現象研究的進程來看,本課在學生研究進程中所處的位置是:
前一課,學生通過對7種物體的觀察,對原有的沉浮認識的前概念(重的物體沉,輕的物體浮;大的物體浮,小的物體沉)產生了疑惑,知道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和重量與體積沒有關系,而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和重量與體積似乎有關系,似乎又沒有關系。但根據經驗和預測,大部分學生仍然會堅持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和物體的輕重與體積有關系。這裡面有著怎樣的關系?怎樣幫助學生梳理清裡面的關系,是我們教學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在本課中,學生學慣用變數控制進行研究。識別變數、控制變數、運用典型的結構材料進行驗證、反思變數控制實驗的結果,只是學生思維辯證的第一層次。教學的指向是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浮力(物體在水中排開的水量)和重力的關系。因此,本課的教學目的之一是解決學生前概念的認知問題,同時對學生的概念進行進一步的發展,學生在思維發展上呈現「模糊(物體的沉浮與重量和體積有關系又沒有關系)——>清楚(體積相同,重的物體易沉,輕的物體易浮;輕重相同,小的物體易沉,大的物體易浮)——>再模糊(用小而重的物體易沉,大而輕的物體易浮無法去解釋物體的沉浮)——>再清楚(在控制變數的情況下能看出輕重、體積對物體沉浮的影響,反之,則看不出;物體在水中沉浮的規律還要進一步學習和研究)」的過程,把學生對沉浮現象的認識引向浮力和重力的關系。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重量和體積都有關系。
2、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輕的物體容易浮;輕重相同,體積小的物體容易沉,體積大的物體容易浮。
3、潛水艇應用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過程與方法:
1、學慣用畫圖和分析的方法研究影響物體沉浮的因素。
2、用控制變數的科學方法,探究物體在水中沉浮的原因。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實驗中理解控制變數的科學方法和思想的意義。
2、感受科學原理應用於實際的巨大作用。
◆教學重點:用控制變數的科學方法,探究物體在水中沉浮的原因。
◆教學難點:學慣用畫圖和分析的方法研究影響物體沉浮的因素。
◆教學准備:(學生實驗10組材料,教師1組材料)
學生實驗:水槽,4個同體積不同輕重的小球,4個同輕重不同體積的圓柱體,帶蓋的空瓶,可伸縮圓柱體,綠豆,實驗報告單。
教師材料:蘿卜、泡沫塊、小石塊、蠟燭、橡皮、帶蓋的空瓶、回形針、天平、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已經知道,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它們的輕重、體積大小沒有關系。那麼,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它們的輕重、體積大小有關系嗎?
2、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到底和什麼因素有關系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研究。(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概念入手進行推測,明確本課的研究內容。】
二、分析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規律:
1、上節課,我們觀察了7種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投影儀展示7種材料),這節課,我們再利用這些材料來分析一下。
2、把7種材料按輕重從重到輕的順序排一排(排好後,分出沉浮);看一看,我們能看出輕重對物體沉浮的影響嗎?(學生舉例說明看不出)
3、把7種材料按體積從大到小的順序排一排(排好後,分出沉浮);看一看,我們能看出體積大小對物體沉浮的影響嗎?(學生舉例說明看不出)
4、思考:可能是什麼在影響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呢?
5、反問:難道物體的輕重真的不影響物體的沉浮嗎?難道物體的體積大小真的不影響物體的沉浮嗎?
【設計意圖:
從輕重和體積上分析7種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並讓學生舉例說明單從物體的輕重和體積上看不出對沉浮的影響,引導學生關注到底是什麼因素在影響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評價建議:
從過程來看,學生的直覺思維佔了主導成分,缺乏對事物間相互聯系的關注。因此,適時的反問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重新定向,在反問中重新審視自己的結論,在反問中關注「輕重」與「體積」兩個因素。反問激發學生思維,反問促使學生站在更高的層面來思考問題,有利於學生理性思維能力的建構。】
三、控制其他因素進行研究:
1、怎樣才能看出物體的輕重對沉浮的影響或物體的體積大小對沉浮的影響?
(引導:科學家在研究中遇到這種情況時,也往往採用控制其他因素不變的方法,來研究某一個因素是否對物體產生作用。)
2、認識結構材料:
(1)4個體積相同輕重不同的小球:你覺得4個小球的什麼是一樣的?輕重呢?用天平比較。
(2)4個輕重相同體積不同的圓柱體:你覺得4個圓柱體的什麼不一樣的?輕重呢?用天平比較。
【設計意圖:
用天平比較4個小球和4個圓柱體的用意:蘊含對學生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實證意識的培養。
其一:如果不用天平進行比較,學生對後面把4個小球(圓柱體)放入水中的沉浮狀態不一致的現象,會產生一定程度上的懷疑:小球有沉有浮真的是因為輕重不同嗎?圓柱體有沉有浮真的輕重是一樣的嗎?用天平進行比較,讓學生實實在在看到4個小球的輕重不同,4個圓柱體的輕重相同,排出了學生思維上的干擾。
其二:科學講究實證。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在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能「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不迷信權威」,「在科學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進行規范的科學實驗,而且要注重學生實證意識的培養,讓學生學會用事實證據說話。
其三:從學生思維培養上來看,用天平比較,更有利於強化學生的「變數控制」概念的形成。當實驗結束後進行反思時學生馬上聯繫到是因為實驗中的小球體積相同、輕重不同和圓柱體輕重相同、體積不同。】
3、預測:你們覺得把4個小球一齊放入水中,它們的沉浮會一樣嗎?把4個圓柱體一齊放入水中,它們的沉浮會一樣嗎?小組預測,把預測的結果畫在記錄單上。
4、匯報小球和圓柱體的預測結果。
預設:A、都浮。浮的情況一樣嗎?露出水面的多少和什麼有關?
B、有的沉,有的浮。哪個沉?為什麼沉?浮的情況都一樣嗎?露出水面的多少和什麼有關?
5、實驗要求:
(1)兩個實驗一個一個做,做完小球實驗再做圓柱體實驗。
(2)把4個小球(圓柱體)一齊放入水中,觀察它們的沉浮情況,並用圖示法記錄沉浮狀態。
(3)觀察完後,將小球(圓柱體)從水中取出,用抹布擦乾。
(4)小組討論在實驗中有什麼發現?
6、學生實驗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先預測,後實驗)
「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實驗報告單 第( )小組
實驗一:體積相同重量不同的小球在水中的沉浮
小球的輕重(從重到輕):藍—綠—紅—黃
預測(小球的狀態)
實測(小球的狀態)
討論: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和輕重有關系嗎?怎樣的關系?
實驗二:輕重相同體積不同的圓柱體在水中的沉浮
小球的輕重(從重到輕):藍—綠—紅—黃
預測(小球的狀態)
實測(小球的狀態)
討論: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和體積大小有關系嗎?怎樣的關系?
7、交流分析:
(1)小球實驗:展示一組學生的實驗記錄單,學生匯報,其他小組補充。
預設:A、你覺得小球露出水面的多少和什麼有關?
B、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和輕重有關系嗎?怎樣的關系?
(2)圓柱體的實驗匯報同小球實驗匯報,盡量讓學生說。
(3)從這兩個實驗中,我們能得出什麼結論?
8、反思:為什麼我們一開始對7種材料進行比較看不出物體的輕重、體積大小對沉浮的影響,而用這兩組材料卻能看出物體的輕重、體積大小對沉浮的影響?
9、小結:這就是我們在科學實驗中的變數控制,它是科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的方法。
【設計意圖:
4個小球和4個圓柱體是有結構的材料,如何讓學生充分認識結構材料的特點,進而對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作出預測,通過實驗觀察,最後得出在控制變數的情況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和輕重與體積是有關系的,是整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在教學預設中,分5步走:
第一步:通過觀察比較和天平稱重比較。讓學生確實認識到4個小球體積相同輕重不同,4個圓柱體輕重相同,體積不同,建立深刻的印象。
第二步:小組畫圖預測、匯報。展示、交流在有結構的材料下,學生對物體沉浮的認識。
第三步:實驗觀察、記錄。學生通過親手實驗,看到了小球和圓柱體在水中的沉浮,引起學生對原有認知的思考,關注物體的沉浮和輕重與體積的關系。
第四步:匯報、交流。從小球、圓柱體在水中的沉浮以及露出水面的多少,幫助學生理清物體的輕重、體積對沉浮的影響。當然,這是在變數控制的前提下,但學生此時不一定十分清楚這一點。
第五步:反思。為什麼7種材料看不出,而這兩組材料卻能看出?原來是變數控制的結果,學生恍然大悟。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學生通過探究前的預測(有根據的猜測)、探究過程中的觀察與思考、對結論的解釋(聯系新舊知識,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將實證探究所得納入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形成新的理解和解釋)以及對探究活動的反思,在反思中深化了對問題的理解,使探究向縱深發展。
評價建議:
用畫圖的方法展示學生頭腦中對有結構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一方面利於學生表述,同時,能使學生更精確地比較同一組材料在水中的不同沉浮狀態。】
四、繼續研究變數控制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1、師:剛才我們通過控制小球的體積和圓柱體的輕重,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輕的物體容易浮;輕重相同,小的物體容易沉,大的物體容易浮。結論是否正確,還需要進一步檢驗。老師這兒還有兩樣材料(出示小瓶和可伸縮的圓柱體,簡介圓柱體可伸縮),我們來看看它們在水中的沉浮情況。
2、你有辦法讓小瓶沉下去嗎?怎麼做?為什麼這樣做?圓柱體呢?(指導擦乾和圓柱體沉浮的觀察方法)
3、實驗要求:
(1)小瓶子沉的實驗:
A、往小瓶子內一粒一粒加綠豆,觀察小瓶子的沉浮。
B、記下小瓶子開始沉下去時加綠豆的粒數。
C、再把綠豆加到1/2瓶和滿瓶,觀察下沉的情況。
(2)圓柱體浮的實驗:
A、一點一點拉開圓柱體,觀察圓柱體的沉浮。
B、用尺量出圓柱體開始浮上來時的圓柱體的高度。
C、再把圓柱體拉出1/2和大部分拉出,觀察圓柱體上浮的情況。
4、學生實驗,記錄分析。
小瓶子沉浮實驗報告單 第( )小組
小瓶子開始沉下去的綠豆粒數
粒綠豆
分析:
(1)在這個實驗中,我們控制的因素是小瓶子的 ,改變的因素是小瓶子的 。
(2)小瓶子內的綠豆加得越多,小瓶子下沉的速度 。
圓柱體沉浮實驗報告單 第( )小組
圓柱體開始浮上來的圓柱體高度
厘米
分析:
(1)在這個實驗中,我們控制的因素是圓柱體的 ,改變的因素是圓柱體的 。
(2)圓柱體拉得越開,圓柱體上浮的速度 。
5、交流分析:
(1)說說小瓶子實驗情況。(關註:加多少綠豆小瓶子開始下沉?加到1/2瓶和滿瓶時沉的情況有什麼不同?統計各組小瓶子開始沉下去時加綠豆的顆數。)
(2)小瓶子加綠豆的多少和它的沉浮狀態有關系嗎?小瓶子沉下去的實驗再次證明了什麼?
(3)圓柱體實驗組的匯報同小瓶子實驗組的匯報。
6、小結:看來,我們要改變一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有幾種辦法?(提示:在什麼不變的情況下)
【設計意圖:
這部分教材的安排是往空瓶子里加水,觀察空瓶子逐漸下沉的過程,感受在體積不變的情況下,改變物體的重量,可以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我的理解是:既然學生在前面的探究活動中得出的是兩方面的結論,那就應該盡量讓學生從兩方面去驗證,加深對前面探究活動所得的認識。因此,安排讓小瓶子沉下去和圓柱體浮上來兩組探究活動,學生分組完成其中一個實驗,在匯報的基礎上組間相互交流、提問、補充。
小瓶子加綠豆下沉的意圖:加綠豆,讓學生感受重量的逐漸增加,同時,改加水為加綠豆,變數容易控制,同時做到把變數量化,引導學生關注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拉開圓柱體的用意也是如此。
評價建議:
活動的分析和小結進一步強化認識,同時引導學生關注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在這一環節中,驗證前一探究活動的結論是重點,同時滲透量變到質變。本環節的探究是科學內部的探究,用科學的活動解釋科學的結論。】
五、拓展延伸:
1、潛水艇被稱為「海洋中的幽靈」,它是根據什麼原理實現在水中自由沉浮?(課件先出示潛水艇圖,再出示原理圖。)
2、學了這節課,你能解釋一下怎樣的物體在水中容易沉,怎樣的物體在水中容易浮?
3、根據學生回答的「小而重的物體容易沉,大而輕的物體容易浮」追問:
(1)我們能用這個規律去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嗎?
(2)出示「橡皮」:這是一個怎樣的物體?水中的沉浮?
(3)如果一個物體體積比它大(小)一點,輕重比它重(輕)一點,是沉還是浮?依次出示「蘿卜、石塊、蠟燭」,有問題嗎?
4、延伸:為什麼我們用物體的輕重和體積去解釋物體的沉浮,還是有問題呢?看來,在怎樣的情況下,我們能用物體的輕重和體積去解釋物體的沉浮?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到底和什麼有關,還需要我們在以後的課中進一步去研究。
【設計意圖:
潛水艇是學生用科學的結論解釋現實中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把探究活動由課內引向課外。
評價建議:
「怎樣的物體容易沉,怎樣的物體容易浮」則是把學生對沉浮的認識在思維上作進一步的發展。但特定的有結構的材料下得出的結論不是普遍的規律,本課的落腳點不僅僅在於得出結論,而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對結論的思考,為後續課文的學習打好基礎。教材中對此沒有作出明確要求。但是我們的科學探究應該把學生的視野引向更開闊的前方。因此,安排了嘗試用得出的規律去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一解釋,解釋出問題來了。解釋出問題,不是對結論的懷疑,而是更加認識了變數的控制,更加激起學生對物體在水中沉浮現象探究的興趣。】
◆板書設計:
2、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輕重? 體積?
小球 體積相同:重的物體易沉,輕的物體易浮。
變數控制
圓柱體 輕重相同:小的物體易沉,大的物體易浮。
◆教學反思:科學與數學的整合
本課的核心概念是「變數控制」,如何控制一個變數,去研究另一個變數,是學生在思維上要首先解決的問題,這和數學中比較分數的大小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本課在教學中借鑒數學中的思維、研究方法,對學生的學習、研究將建立深刻的印象。
1.變數識別:
當輕重和體積都在影響物體的沉浮時,如何去分析輕重或體積對物體沉浮的影響呢?唯有控制其中一個變數,才能研究另一個變數對物體沉浮的影響。在數學中,比較分數的大小時,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相同看分母,也是使其中一個量相同(變數控制)。教師在教學中不一定直說,但要有意識引導,使學生產生知識遷移,把數學的方法運用到科學研究之中。
2.精確的變數控制:
數學中的比較建立在數字之上,科學中的研究也要建立在數字之上。如相同體積的小球輕重不同和體積不同的圓柱體輕重相同,通過天平比較,讓學生深刻建立控制的變數相同的印象,為後續的研究掃清障礙。
3.符號化的記錄:
數學語言中的圖式和符號化是很適合科學課借鑒的。圖式、符號化不僅是一種簡便的表示方法,更是一種幫助促進思維的好辦法,如果在科學課中引進,可以幫助科學老師培養學生的思維。如在預測沉浮和記錄沉浮時,用畫圖的方法,一方面直觀地記錄所思所見,同時也利於對記錄進行分析。
4.數據的統計和分析:
數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是研究科學問題的工具。在科學課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利用數學的知識進行統計分析,對研究的結果進行量化處理,這是很有意義的嘗試。
如研究小瓶中加綠豆的數量觀察小瓶的沉浮情況和拉伸圓柱體觀察圓柱體沉浮放入情況,都用到了數據的測量和統計,把數據和科學結論結合起來,運用數據來說明問題、證實結論。
小學科學和數學在很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思想上都有共通之處,如果能有效地加以整合,相互借鑒,將起到知識遷移、共同促進的作用。
◆附:本課中科學探究的材料呈現與學生思維進程的處理
材料引起學生的科學探究,沒有材料,學生的科學探究就成為無水之源。因此,材料的選擇和使用處理,就成為促進學生思維發展與科學探究的重要保證。
在本節課中,材料的選擇和處理與學生思維發展同步,並促進引起學生思維的發展。
試想一下:如果一開始把所有的材料:7種材料、小球、圓柱體、小瓶子、綠豆、水槽等等都擺在學生面前,學生還會有所思考嗎?學生還能在不斷的思維沖突中前進嗎?
因此,分布呈現,與學生思維發展同步,是科學探究中十分而且必須講究的問題。
第一次材料呈現:7中物體按輕重、體積排序,喚起學生對沉浮認識的前概念,同時,質疑前概念,認識輕重和體積兩個變數。
第二次材料呈現:4個小球和4個圓柱體。這是特定的有結構的材料。首先讓學生認識結構材料的特點,預測結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這是在控制變數的前提下,運用學生對沉浮前概念作出的判斷。為什麼不直接讓學生觀察在水中的沉浮?科學的預測是聯系學生原有的知識認識新知的橋梁,是引起學生思維沖突的過程。預測准確,在舊知與新知建立起溝通的橋梁。預測錯誤,學生在反思中前進。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預測比實驗更重要。在探究過程中,強調預測,重視對預測結果的交流,然後讓學生在實踐中檢驗,在檢驗中反思。
第三次材料呈現:小瓶子和圓柱體。這是一組驗證性的材料,讓學生通過已經得出的結論,進一步驗證結論,同時,關注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鑒於五年級學生的認識,並不出現「量變」、「質變」的概念,而是通過讓學生測量「幾粒綠豆使小瓶子沉下去」和「圓柱體浮上來時的高度」去體會改變輕重和改變體積控制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第四次材料呈現:橡皮、蘿卜、石塊、蠟燭。運用結論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因為是在控制一個變數的情況下得出的結論,但學生仍然會把它當作一個普遍的結論。因此,必須讓學生認識到當兩個變數都在變的情況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就不能單從輕重和體積上去考慮了。這組材料的呈現,不是為了把學生搞搞糊塗,而是讓學生更清醒地認識到,在特定的情況下(變數控制),我們可以通過輕重和體積去判斷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物體在水中的沉浮,還有更多的知識和內容需要去探究和學習,把學生的探究活動進一步引向深入。
② 速求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復習資料的答案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復習資料
一、填空
1、把一個文具盒放在手上後,會感到文具盒對手有一個 的壓力,這個力就是 。物體都有一個向下的力,這個力就是 。
2、由於摩擦,物體運動會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 。
3、我國古代把一晝夜分為 時辰,每個時辰合現在的 小時,子時是 至 。
4、群落里的各種 和 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我們把它們叫做 。
5、為了保護野生動、植物和它們的棲息地,國家建立了許多 ,還專門頒布了《 》。
6、在自然保護區里,不準 和 ,不準 。
7、地球自轉的方向是 。
8、在地球的南極、北極附近,太陽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 ;只有黑夜而沒有白天的日子叫 。
9、寫出人們在認識地球的歷史過程中著名科學家的名字(至少三位): 、 、 。
10、我們知道的力有: 、 、 、 、 、 。
11、我國目前統一採用的地方時是 。
12、橡筋被 或者被 時能產生力,像這樣的力叫彈力。
13、生物之間這樣一種像鏈環一樣的食物關系,稱為 。包括生產者和 。
14、地球繞著地軸不停地自西向東轉動,稱為地球的 。
15、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繞著太陽轉動,稱為地球的 。
16、鍾擺每分鍾擺來回擺動的次數 有關,與 有關,與
有關。
17、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是因為 。
18、以 為食物的動物叫植食動物,以 為食物的動物叫肉食動物,兩種食物都吃的動物叫 動物。
19、麻雀、鷹、小麥這些生物構成了田野生態系統的一條食物鏈,在這條食物鏈中,生產者是 ;消費者是 。
20、將吹足了氣的氣球固定在小車上,氣球向 噴氣,小車在氣球的帶動下向前運動,像氣球這樣推動小車的力叫 。
21、我知道的野生動物有 、 、 ;野生植物有 、 、 。
22、拉力一定,小車的載重量越大,小車的行駛速度就 ;反之,小車的載重量越小,小車的行駛速度就 。
23、手按在桌子上拖動,會有一個力阻礙手的運動,這是因為手和桌面之間有 。
24、我們的小車2秒鍾行駛了60厘米,如果現在我想讓小車3秒行駛60厘米,我可以 或 。
25、寫出三種古代人們晚上計時的工具和方法: 、 、 。
26、古代的水鍾有 和 兩類。
27、我們做的螺旋槳小車,螺旋槳產生的風向後吹,小車向 方向運動。
28、認為地球居於宇宙的中心靜止不動,太陽、月球、行星和恆星都圍繞地球運動的學說稱為 。
29、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圍繞太陽運動的學說稱為 。
30、當我們同車、船、椅子一起運動的時候,看到車、船、椅子外的景物會向 方向運動。
31、升空的火箭,箭體靠 力向空中運動。
32、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採用 , 等方法來減小摩擦力;採用 來增大摩擦力。
33、工程師設計的賽車具有 , , , 等特點。
34、鍾表以 , , 單位來計量時間。
35、地球是個不透明的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 。
36、傅科是 國的一位科學家。
37、草、羊、老虎這些生物個成了草原生態系統的一條食物鏈。
寫出這條食物鏈:
這條食物鏈中,生產者 ;消費者是 。
38、草、田鼠、老鷹這些生物構成了田野生態系統的一條食物鏈。
寫出這條食物鏈: 。這條食物鏈中,生產者是 ;消費者是 。
二、選擇
1、在一定的限度內,橡筋下端掛的鉤碼越多,橡筋產生的彈力 。
A、不變 B、越大 C、越小
2、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正確的解釋是 。
A、地球不動,太陽繞著地球轉 B、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 C、地球自轉 D、地球圍著太陽公轉的同時也自轉
3、下面靠反沖力運動的物體有 。
A、噴氣式飛機 B、火車 C 、汽車 D、鞭炮
4、下列城市中,一天中最先迎來黎明的城市是 。
A、北京 B、杭州 C、烏魯木齊
5、計時精確度最高的計時工具是 。
A 、原子鍾 B、日晷 C、機械鍾 D、石英鍾
6、下列動物中是雜食動物的是( )。
A、蚜蟲 B、螞蟻 C、蝴蝶
7、傅科是通過觀察 而發現地球在自轉的。
A、星星 B、擺 C、水流
8、天文學家哥白尼的偉大著作是( )
A、《天論》 B、《八十天環游地球》 C、《天體運行論》
9、下面( )動物已經瀕臨滅絕。
A、海豚 B、麻雀 C、東北虎
10、我們的小車4秒鍾行駛了60厘米,如果現在我想讓小車3秒鍾行駛了60厘米,我可以( )。
A、加大拉力 B、減小載重量 C、減小拉力
11、古代人們製作的利用太陽來計量時間的儀器有( )。
A、圭表 B、渾天儀 C、日晷
12、下列( )種植物已經瀕臨滅絕。
A、梧桐樹 B、望天樹 C、樟樹
13、傅科擺擺動時會發生( )現象。
A、加速 B、偏轉 C、減速
14、當太陽高度較小時,太陽光是斜射的,地球上被照熱的( )。
A、面積小,溫度高 B、面積大,溫度低 C、面積大,溫度高
15、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指示南北方向的線叫做( )。
A、赤道 B、緯線 C、經線
16、利用橡筋絞緊里產生的彈力使螺旋槳轉動,它產生的風向 吹,小車向前運動。
A、向上 B、向後 C、向前
17、鍾擺的快慢與 有關。
A、擺重 B、擺長 C、擺幅
18、下列城市,一天中最先迎來黎明的城市是 。
A、拉薩 B、重慶 C、北京
19、地球上指示東西方向,且平分南北半球的線是 。
A、經線 B、緯線 C、赤道
20、下列現象中與晝夜有關的是 。
A、蝙蝠捕食 B、鳥類遷徙 C、草木枯萎
21、「傅科擺」可以證明 。
A、地球圍繞太陽公轉。B、地球在不停地自轉。C、地球在自轉,並繞太陽公轉。
22、在地球公轉過程中,同一地點的正午太陽高度所以會發生變化,這是因為( )
A、地球公轉軌道不斷發生變化 B、地軸是傾斜的,並且傾斜的方向保持不斷 C、地球自轉的軸不斷發生變化
23、下列城市中,一天中最先迎來黎明的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烏魯木齊
24、下列現象中與晝夜有關的是( )
A、貓頭鷹捕食 B、大雁遷徙 C、小草枯萎
25、下面的物體已經產生彈力的有( )
A、彈簧 B、拉開的弓 C、橡筋
26、子夜是指( )。
A晚上九點到十一點 B晚上十二點 C凌晨五點
27、擺的快慢與( )有關。
A擺錘的重量 B擺繩的長度 C擺動的幅度
28、蛇、鼠、水稻、鷹這些生物構成了田野生態系統的一條食物鏈。正確的是( )。
A、鷹→田鼠→水稻→蛇 B、田鼠→鷹→水稻→ 蛇 C、水稻→田鼠→蛇→鷹
29、當我們的手錶或者時鍾出現計時不準時,最好的校時方法是( )。
A、與同學對表 B、聽廣播報時 C、自己估測
30、拉力一定,小車的載重量越大,小車的行駛速度就減慢,小車的載重量越小,小車的行駛速度就( )。
A、減慢 B、不變 C、增大
31、同一個物體,滾動和滑動比較,滑動時的摩擦力要( )。
A、比較小 B、比較大 C、一樣大
32、小車2秒鍾行使了60厘米,如果想讓小車3秒鍾行使60厘米,可以( )。
A、加大拉力 B、減小載重量 C、減小拉力
33、使自然界生態系統不平衡的因素是( )。
A、人為因素 B、自然因素 C、人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
34、地球自轉的方向是( )。
A、由西向東 B、由東向西 C、由南向北
35、「傅科擺」可以證明( )。
A、地球圍繞太陽公轉 B、地球在自轉 C、地球圍著太陽公轉的同時也自轉
36、使小車運動慢的因素可能有( )。
A載重量小 B摩擦力大 C拉力大
37、根據圖中樹的年輪,估計這棵樹成活了 年。
A 3 B 4 C 5
38、麻雀、鷹、小麥這些生物構成了田野生態系統的一條食物鏈,在這條食物鏈中,生產者是 ;消費者是 。
A 鷹 B 麻雀 C 小麥
39、科學家 因為擁護哥白尼的「日心說」而被羅馬教皇活活燒死 。
A 托勒密 B 伽利略 C 布魯諾
1、下面 動物已經瀕臨滅絕。
A 麻雀 B 烏龜 C 藏羚羊 D鯊魚
40、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我們把它們叫做( )系統。
A 系統 B 生態 C 生態系統
回答者:帥氣的磊兒 2007-06-16 16:30:00
在網上找不如去學校找
回答者:3527381yxy 2007-06-12 15:30:00
五年級科學下冊測試題
一、填空:
1、動物的基本生活需要有( )、( )、( )等。
2、動物棲息地包括它生活區域內的各種( )和( )。
3、太陽光在沒有碰到物體之前是沿著( )傳播的。
4、將一束陽光投射到三棱鏡上,光會被分解成( )、( )、( )、( )、( )、( )、( )種顏色,形成太陽( )。
5、鏡面能夠反光,鏡面的這一性質叫( )。
6、當陽光照射到一個不透明的物體上時,光會被物( )和( )。我們看到的物體的顏色就是被( )的光,而其他顏色的光被物體( )了。
7、太陽是一種自然光源,它在發出光的同時也產生( )。
8、容易傳熱的物體叫熱的( ),不容易傳熱的物體叫熱的( )。
9、健康食品是指安全、無( )、優質、有( )的食品。
10、血液是人體的運輸兵,它在身體( )流動,把( )和( )輸送到全身,又把( )和( )運送到一定的部位排出體外。
二、判斷:
1、種子發芽不需要陽光。 ( )
2、棲息地是能滿足動物生活需要的地方。 ( )
3、顏色淺的物體比顏色深的物體吸收光的能力強 ( )
4、陽光下物體影子長度會隨著太陽位置改變而改變。( )5、太陽能是一種沒有污染的潔凈能源。 ( )
6、做雨傘要選擇吸水性好的布料。 ( )
7、科學課本的封面是一種復合紙。 ( )
8、我們每天攝取的能量應和消耗的能量平衡。 ( )
9、空氣污染指數越大表示空氣質量越好。 ( )
10、人體內水分損失超過20%,生命就不能維持了。 ( )
三、選擇:
1、在非洲叢林里和黑猩猩生活在一起,觀察研究黑猩猩的生物學家是( )。
A 法布爾 B 珍妮古德爾 C 達爾文
2、紅和藍兩種顏色的光能合成 。
A 紫色 B 藍色 C 橙色
3、紅色物體反射的是 顏色的光 。
A 綠色 B 紅色 C 紫色
4、下面物體中 反射光的本領最強。
A 白紙 B紅布 C 錫紙
5、一天早晨,小明測得一棵小樹在陽光下的影子長5米,過一小時再去測量,小樹的影子 。
A 不變 B 大於5米 C 小於5米
6、下面的材料中穩定性強,不容易變化的是: 。
A 棉布 B 鐵片 C 泡沫塑料
7、現代人用來做衣服的材料主要是 。
A 化纖 B 絲綢 C 毛皮
8、下面的材料中 是經過加工合成的人造材料。
A 石塊 B 泥沙 C陶瓷
9、在食物的營養成分中,能為人體提供能量的是 。
A 維生素 B 水 C 脂肪
10、水占我們身體體重的比例大約是( )。
A 60%-70% B 50%—60% C 40%-50%
11、我們應該經常飲用( )。
A 純凈水 B 蒸餾水 C 白開水
四、連線:
1、區別熱的良導體和熱的不良導體:
玻璃
熱的良導體 銅片
熱的不良導體 橡膠
不銹鋼
2、分析以下材料的特點:
電線的塑料外皮 彈性好
牙刷 份量輕
水杯 絕緣性好
塑料拖鞋 防水性好
五、分析:
1、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到中秋人們總會買一些月餅送給親朋好友或自己品嘗,如今市場上的月餅包裝越來越精緻,然而當人們吃完月餅,這精美的包裝就成了廢品,你對這種現象有什麼看法或建議?
六、實驗:
根據你的經驗,請你說說鳳仙花喜歡陽光充足的環境還是陰暗的環境?請你設計一個對比實驗,進行實驗驗證。
(1)我認為鳳仙花喜歡 的環境。
(2)我的實驗計劃:
我研究的問題
我的猜想
相同條件
不同條件
實驗方法
③ 小學五年級科學下冊我是怎樣出生的
《我是怎樣出生的》是蘇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第三單元的最後一課。教材著重闡述了生命的由來問題,即人的生殖健康教育問題,本課要求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人類是通過兩性結合繁殖自己的後代,這是本課的重點,要突破這一重點必須結合前面「動物和植物是怎樣繁殖後代」的知識,學生便很自然地會聯繫到人是如何繁衍後代的。
多年來,由於受社會風俗和傳統文化的影響,大多數父母從不會主動向子女談及有關生殖方面的問題,關於人的生殖方面的問題也常被老師們認為是學生比較隱秘、難於啟齒的,通常採用學生自學的教學方法,更使學生對此產生了神秘感。
作為已經有一定認知能力的五年級年齡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對人出生時的問題並不生疏,但對人類的生殖知識是零散、朦朧的,也存在著一些好奇和迷惑。上好這一課,無疑對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單靠課堂上40分鍾教師的講解,一方面學生獲得信息非常局限,另一方面也缺少了與學生個體的聯系、缺少了個性。為此,我在課前布置了一個任務:要求每位學生跟爸爸媽媽進行一次談話,並且盡量去收集一些出生時的紀念物,同時還指導學生圍繞主題去設計問題,使談話有目的,而不是隨便聊聊。有了這些前期准備,不難想像課堂上學生們的交流是多麼活躍了:有講述小時候趣聞樂事的,有展示小時候玩具的,有帶來出生時照片讓大家猜的……
在交流的過程中,由於學生們一直處於比較興奮的狀態中,所以教師要及時做好調控工作,提倡每位同學可以做一次「負重」游戲通過這個活動旨在使學生體會母親的辛勞。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教育媒體技術手段,採用調查、交流、互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實現資源共享,知識互補,在交流中引起情感地共鳴,從而在舒心地做自己關心的事情中,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課前的預習准備,調查等內容對促進課堂的教學有相當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我們應根據不同的學科採用不同的方法,充分落實新課改理念,真正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親自經歷和體會,變傳統生硬的「交流匯報」為「輕松聊天」,主動探究,自主參與在和諧有效的交流活動中不斷感悟和發展,從而逐步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培養積極、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操。
④ 教科版小學五年級科學下冊《為什麼一年有四季.ppt
我們先來分析地球的運動,地球有兩種基本的運動,一種叫自轉——地球自身的旋轉,另一種叫公轉——繞著太陽的旋轉.
自轉是繞著穿過南北兩極的地軸進行的,方向是自西向東,離兩極越遠的地方轉速越快.與兩極等距的那一圈叫赤道.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天,也就是24小時.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速度為每秒30公里,繞太陽一周需要365天5時48分46秒.也就是一年,天文學上稱之為回歸年.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一個橢圓,它的長直徑和短直徑相差不大,可近似為正圓.太陽就在這個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而焦點是不在橢圓中心的,因此地球離太陽的距離,就有時會近一點,有時會遠一點.一月初,地球離太陽最近,為147,100,000公里,這一點叫做近日點.七月初地球離太陽最遠,為152,100,000公里,這一點叫做遠日點.事實上,當地球在近日點的時候,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在遠日點的時候,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這就說明,四季的變化與近日點和遠日點無關.
那麼四季的變化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與公轉有關,但是決定性的條件是地球必須斜著繞太陽轉;如果地球是垂直的繞太陽旋轉的話,太陽光線將永遠直射在地球的赤道附近,而其他地方的地平面與太陽光線的夾角也永遠不變,地球上將不會有四季的變化.
我們知道,地球上某一平面氣溫高低與太陽光是直射還是斜射該平面有關.那麼這種效果是怎麼產生的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假定有一束固定大小的光束,當他直射在某一平面時,他投射在該平面的光斑將是一個正圓,而斜射時,光斑將是一個橢圓,而且越斜橢圓越大,也就是說,斜射時同樣多的光線照在了更大的面積上.我們可以理解為,光束斜射時光斑區的光線稀一些,直射時光斑區的光線濃一些.這就是為什麼太陽光直射的地方氣溫要高一些,而斜射的地方氣溫要低一些.我們知道氣溫是決定季節的主要因素,所以我們不難理解太陽光直射的地方,將是夏季,而斜射得最厲害的地方將是冬季,這兩者之間的則是春季或秋季.
那麼四季的交替變化又是怎樣形成的呢?這就與地球的傾斜有關了,正是由於地球是傾斜著繞太陽旋轉的,才使得太陽光的直射以赤道為中心,以南北回歸線為界限南北掃動,每年一次,循環不斷,從而形成了地球上一年四季,順序交替的現象.
具體情況是這樣的,當地球公轉到3月21日左右的位置時,陽光直射在赤道上,這時北半球的陽光是斜射的,正是春季,南半球此時正是秋季.當地球轉到6月22日左右的位置時,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北半球便進入了夏季,而南半球正是冬季.9月23日左右時,陽光又直射到赤道上,北半球進入秋季,南半球轉為春季.當地球轉到12月22日左右的位置時,陽光直射到南回歸線上,北半球進入冬季,而南半球則進入夏季.接下來就進入了新的一年,新一輪的四季交替又要開始了.
⑤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的科學答案
第一單元《神奇的機械》
1、什麼叫機械
問題1、舉例說明什麼叫機械?
像這些能夠幫助人們降低工作難度或省力的工具裝置,都可以稱做機械。有些機械很簡單,如鉗子、刀、筷子等,它們屬於簡單機械;有些機械較復雜,它們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簡單機械構成,這些較復雜的機械通常叫做機器。
2、舉例說明機械的作用有哪些?
答:羊角錘可以幫助我們輕松地拔釘子,啤酒起子可以幫助我們起啤酒瓶蓋,刀可以切菜等。總之,它們或者降低工作難度,或者省力。
2、怎樣移動重物
問題 1、什麼叫杠桿?
答:一根棍子用它撬重物時,它就是一個簡單機械——杠桿。
2、杠桿有什麼作用?舉例說明它只要以分為哪幾類?
答:使用杠桿有時可以省力,有時可以省距離,有時既不省力也不省距離。 杠桿按省力情況可分為:
省力杠桿:如鉗子、鍘刀、壓水井桿、撬棍、指甲刀等;
費力杠桿:如鑷子、釣魚桿、縫紉機腳踏板、理發用的剪刀等;
等臂杠桿:如天平。
3、杠桿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
答:生活中的費力杠桿有:鑷子、理發用的剪刀、賽艇的槳、釘書機、釣魚桿等。生活中的省力杠桿有:鉗子、小推車、羊角錘、啤酒起子、指甲刀等。生活中的等臂杠桿有:天平,它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4、大科學家阿基米德曾經說過,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個支點,就能把整個地球撬起來。他說得有道理嗎?
答:他說得有道理。條件是需要找到一個支點,並且杠桿要足夠長,正所謂「四兩拔千斤」。
3、斜坡的啟示
問題1、斜坡是一種簡單機械嗎?
答:斜坡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種簡單的機械。
2、生活中常見的斜面有哪些?
答:生活中常見的斜面有:
簡單直觀的斜面:如,助殘通道、立交橋、錛和鑿、斧子、向汽車上推東西所用的直板等;斜面的變形之一:楔子和斜面的曲折,如,拉鏈、台階等;斜面的變形之二:螺旋,如開瓶器、螺絲釘、螺旋樓梯、盤山公路等。
3、怎樣才能較容易地騎自行車上陡坡?
答:為了減緩陡坡的程度,騎自行車上陡坡時可以走螺旋形,這樣就能比較容易的上陡坡,但這樣也增加了行走的距離。
4、擰螺絲釘的學問
問題1、要想又快又輕松地把螺絲釘擰進木頭里應選用哪種螺絲釘?
答:應選用比較粗一些的螺絲刀更好。
2、什麼叫輪軸?
答:像螺絲刀、方向盤這一類,有一個輪固定在可以轉動的軸上的機械叫做輪軸。輪軸也是一種簡單的機械。
3、生活中的輪軸哪些?
答:生活中常見的轆轤、自行車把、輪盤、汽車方向盤、門鎖、水管開關、螺絲刀等等都屬於輪軸。
4、輪軸的實質是什麼?它的作用是什麼?
答:輪軸的實質是一種變形的杠桿,使用輪軸可以省力,且輪比軸越大越省力。
5、國旗是怎樣升上去
問題 1、國旗是怎樣升上去的?
答:國旗是利用滑輪升上去的。滑輪也是一種簡單機械。
2、滑輪的構造有哪些特點?起什麼作用?
答:滑輪是圓形的,可以轉動,周緣有槽,可以把繩子套在槽里,使繩子不會滑落下來。
3、滑輪有什麼作用?其種類有哪些?
答:滑輪有時可以省力,有時可以改變用力方向。
滑輪的種類有:動滑輪和定滑輪。
4、什麼叫定滑輪?什麼叫動滑輪?各有什麼作用?
答:固定在支架上,不隨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定滑輪,隨著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定滑輪不省力,只能改變用力方向;動滑輪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理論上動滑輪可以省一半的力,但實際情況中由於摩擦力的存在,省力要小一些。
6、自行車輪轉動的奧秘
問題1、自行車中包含哪些科學知識?
答:自行車中包含的科學知識有:
整個車架是三角形,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
輪胎有花紋:可以增大摩擦;
車閘:增大摩擦;
軸與軸瓦之間有滾珠:減小摩擦;
加潤滑油:減小摩擦;
車把套是塑料:熱的不良導體;
車把套上有花紋:增大摩擦;
腳蹬子有花紋:增大摩擦;
車架上塗漆:防止鐵生銹;
車尾燈:光的反射;
自行車前燈: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車座:增大面積,減小壓強;
車把、輪盤:利用了輪軸;
前閘剎車:利用了杠桿原理;
螺絲釘:利用了斜面原理等等。
2、自行車車輪是如何轉動的?
答:現在的自行車車輪能夠轉動,是因為鏈條將動力從踏板那裡傳到了後輪上,像自行車鏈條這樣的裝置叫做「傳動裝置」。
3、傳動裝置分為哪幾種?各有什麼特點?
答:傳動裝置可分為三種:即鏈條傳動、齒輪傳動和皮帶傳動。鏈條傳動可以最大限度地傳遞力,也可以遠距離傳遞力,但工作動力不能太大,因為受到鏈條的承受能力的限制。齒輪傳動裝置由兩個或多個齒輪組成。齒輪傳動可以傳遞力,
第2/6頁
能改變齒輪轉動的方向,能改變齒輪傳動的快慢。無論一個齒輪朝哪個方向轉動,與它相鄰的齒輪一定是向相反的方向轉動的。要使兩個相鄰的齒輪朝同一個方向運動,必須在兩者之間再加入一個齒輪。齒輪的旋轉速度取決於兩個齒輪的大小,還與兩個齒輪齒數的比值有關,比如一個16齒的齒輪會使一個8齒的轉速增加一倍。皮帶傳送可以遠傳動,但容易損失動力。
4、常見的齒輪傳動裝置有哪幾種?
答:常見的齒輪傳動裝置有:普通齒輪傳動、蝸輪蝸桿傳動、傘形齒輪傳動、內齒輪傳動。
5、鏈條傳動和齒輪傳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答:鏈條傳動和齒輪傳動都可以最大限度傳遞力,鏈條傳動可以遠距離傳遞力,但工作動力不能太大,因為受到鏈條的承受能力的限制,齒輪傳動需要近距離傳遞,而且它們的用力方向也不相同。
第二單元《形狀與結構》
1、折 形 狀
問題1、物體基本的形狀有哪幾種?
答:物體基本的形狀有:錐形、台形、柱形、球形四種。
2、下面這些物體都是由哪些形狀構成的?這樣的形狀有什麼好處?
答:這些物體主要是由圓形和卵形構成的,對圓形和卵形殼體來說,在外力作用下內力是沿著整個表面擴散和分布的。它能夠把所受的外力變成壓應力。均勻地擴散到殼體各處,所以整體可以承受較大的壓力。
3、物體的形狀與承受力是怎樣的關系?
答: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疊或彎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而且,折疊或彎曲的形狀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一般情況下,邊數越多的形狀物體的承受力越大,即圓形、圓柱體的承受力最強。
4、怎樣增大紙的承受力?
答:改變紙的形狀可以增大紙的承受力,這樣可以使力均勻分散到各處。
2、搭 支 架
問題1、什麼支架最穩固、結實?用什麼辦法可以使易變形的支架變的穩定、牢固?
答:通常,結構由支架構成,三角形支架最穩固、結實,所用材料也最少。不穩定的結構,可以通過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結構,使它變得穩定。
2、燈架、折疊凳、梯子為什麼要設計成三角形支架?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答:它們之所以都設計成三角形支架,是因為三角形的支架最省材料,也最牢固。 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都是三角形支架結構、都最省材料、最結實、最牢固。
3、舉例說明三角形支架結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有哪些?
答:三角形支架結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如起重臂、塔吊、高壓線塔、艾菲爾鐵塔、石油井架等都是設計成三角形支架結構。
3、建 橋 梁
問題1、橋梁主要有什麼組成?
答:橋梁主要有橋面和橋墩組成。
2、什麼樣的橋承受力大而又結實?
答:拱形橋、吊橋是承受力大而又結實的橋梁。斜拉橋(見教材P22頁最下一幅圖)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一種橋梁。省料、牢固,正在廣泛的被世界各地應用。
第3/6頁
3、影響橋梁承載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響橋梁承載力的因素有:橋面形狀及其材料、同一形狀的橋梁承載力也不同。
4、造 房 子
問題1、古代的房子是用什麼材料建造的?這些房子有什麼特點?
答:古代房子的材料主要有:土材、木材、磚石等等,古代的房子大多數是圓形或方形,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其房子的材料和特點也不盡相同。
2、建一所房子之前首先要干什麼?
答:首先要設計圖紙。
第三單元《它們是怎樣延續後代的》
1、不用種子也能繁殖嗎
問題1、你能舉出植物不用種子也能繁殖後代的例子嗎?
答:例如:(1)有些植物的葉子落地就能生根;(2)一塊帶「眼「的馬鈴薯可以發芽生長;(3)吊蘭細長的莖上也會長出小苗;(4)水仙球莖浸入水中,會生根發芽開花;(5)生薑塊莖上的小芽能繼續萌發。
2、大小葉子是否都可以長大?
答:在適宜的條件下,大小葉子都能長大。
3、胡蘿卜用種子繁殖和用根繁殖有什麼不同?
答:胡蘿卜用種子繁殖和用根繁殖有效能方面的差異。用根繁殖能更快更高效地進行繁殖,同時也能比較科學地保留母本的優良特性,有利於增強其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病蟲害能力。
2、動物怎樣繁殖後代
問題 1、將通過產卵或下蛋方式進行繁殖的動物用彩筆圈出來?
答:通過產卵或下蛋方式進行繁殖的動物是魚、烏龜、蛇、鱷魚、鳥。
2、看一看,下圖中的卵或蛋分別是誰的?
答:圖示卵生動物的名稱依次是鴨、鳥、蛙、魚。
3、猜一猜,它們分別是誰的孩子?
答:它們分別是松鼠和大熊貓的孩子。
3、我是怎樣出生的
問題1、我在媽媽「肚子」里住了多長時間?
答:十個月。
2、媽媽在懷孕的時候有哪些反應?
答:惡心、嘔吐、偏食等不良反應。
3、我出生時媽媽的情形是怎樣的?
答:非常疼痛、驚恐、勞累、虛弱等(無固定答案)。
4、剛出生時我是什麼樣的?
答:我非常弱小。身長約50厘米,胎體豐滿,四肢變圓,頭發長約2-3 厘米,體部胎毛脫落。
5、我們應該怎樣珍愛生命,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答:例如:(1)學做負重活動,體驗媽媽懷孕時的負擔;(2)多做家務,減輕父母的勞累;(3)努力學習,以優異的學習成績回報父母等。(答案不固定) 第四單元《岩石與礦物》
1、認識常見岩石
問題1、岩石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途,你還能說出哪些用途?
第4/6頁
答:例如:製作石桌、石凳等生活用品、建築房屋、製作觀賞石或手鐲等。
2、在下面的物體中,哪些是岩石,為什麼說它們是岩石?
答:例如:砂岩、礫岩都是岩石,因為它們是天然的,不是經過人為加工的混合物。
2、認識礦物的性質
3、日益減少的礦物資源
問題1、我們能為保護礦物資源做些什麼?
答:我們可以合理使用資源,減慢開采速度,同時還要積極開發新資源,讓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一起為保護資源而努力。
2、據資料統計,我國對礦物資源的回收利用率不到30%,對此,你有什麼好建議?
答:我的建議有:(1)採用各種先進的采礦方法、設備與運輸機械,以加強采礦能力,合理開發中低品位礦石,提高礦物回收率。(2)提高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的勞動生產效率。(3)加大相關資金扶持力度。(無固定答案)
第五單元《人體的司令部》
1、大 腦
問題問題1:世界上最復雜的機器是什麼?
答:是大腦。
問題2:大腦有哪些功能?
答:大腦有控制人體情緒、感覺、運動、語言、思維和記憶等功能,它被稱為人體的司令部。
問題3:你知道那些保護大腦的措施?
答:a、睡眠可以消除大腦的疲勞,恢復腦的功能;
b、體育鍛煉可以提高學習與記憶能力;
c、全面均衡的營養和歡快的情緒有利於大腦的發育;
d、逗著玩時不能拍大腦,運動時要注意保護大腦;
e、一些不良嗜好如吸煙、酗酒對大腦的發育有害。
2、神 經
問題1、他們是如何接收信號並作出反應的?
答:a、人看到紅燈停、綠燈行的過程是:眼睛接受紅綠燈的信號,由傳入神經(視神經)報告給大腦,大腦做出反應通過脊髓、傳出神經命令腿部肌肉做出反應。
b、鬧鍾太吵了,聲音調小些的過程是:耳朵接受鬧鍾的聲音信號,由傳入神經(聽神經)報告給大腦,大腦做出反應通過脊髓、傳出神經命令手部肌肉做出反應。
3、感 覺
問題1、仔細看圖,你看到了什麼?
答:兩幅圖中包含了許多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數學圖形,其中第一幅圖中「埋藏」著一副眼鏡,第二幅圖中「埋藏」著數字101。
2、圓柱的高與直徑相等嗎?
答:相等,但初看上去可能有差別,因為眼睛會產生視覺誤差。
3、兩種實驗方法,得到的感覺一樣嗎?
答:不一樣。捏著鼻子時,嗅覺失靈,味覺能力就會下降。
第六單元《交流與質疑》
第5/6頁
1、交 流
問題1、你准備怎麼研究這個問題?
答:可以選擇觀察、調查、實驗等方法進行研究。
2、在科學探究中為什麼要進行交流?
答:因為在科學探究中,自己說自己探究的問題有價值,自己說自己探究的方法正確合理以及自己說自己探究的成果可靠有效這一切都不算數。因此要通過交流與他人一起驗證、分享自己的觀點和實驗成果。
3、人們通常都有哪些不同的交流方式?
答:生活中要想交流,可以採取很多方法,概括一下,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用口語的方式進行交流,如描述、討論、電話、辯論等;另一類是用書面的形式進行交流,如圖表、海報、圖畫、書信、照片、模型等。
2、質 疑
問題1、什麼是值得我們去質疑的?
答:a、質疑我們所要探究的問題是否明確、可行;
b、質疑推理的過程是否合理;
c、質疑一些流行的說法是否正確;
d、質疑收集證據的方法是否符合探究的規則。
2、因為鳥有翅膀會飛翔,所以有翅膀會飛翔的都是鳥。她的這種推理正確嗎? 答:不正確,例如長有翅膀的昆蟲、蝙蝠等都不是鳥。
3、課本p68流行說法的正確與否
答:參照教參p211。
4、小明的這份測試報告可靠嗎?
答:不可靠,測試次數太少,不能說明問題。
5、王小芳這種方法對不對?
答:不對,她在改變機翼長度的同時也改變了機身的長度,造成了一個實驗中兩個變數的改變,違反了對比試驗的原則。
6、有更准確地估計辦法嗎?
答:調查樣本數量要大(學生要多);記錄一天內學生飲水次數要多;時間間隔要均衡;記錄天數要多,再計算平均值。
7、p69我們應該如何做?
答:參照課本p86。
⑥ 五年級科學下冊期末考試的答案。
期末試卷
一、填空題:(8分)
1、當物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物體受到的重力時就上浮,( )時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 )重力。
2、在陽光下,把一根木棒豎直插在地面上,隨著時間的的變化,影子的( )、( )都會慢慢地發生變化。
3、地球轉動時,地軸始終傾斜著指向( )。
4.潛水艇是用改變自身的( )來改變沉浮的。
5、( )是歷史上證明地球自轉的關鍵性證據。
二、判斷題:(7分)
1、讓沉在水底的回形針浮起來的方法可以在水中加鹽。 ( )
2、人們發現天上的星星每天圍繞著北極星順時針旋轉。 ( )
3、烘乾能使馬鈴薯上浮的液體,最後得到的白色粉末肯定是鹽。 ( )
4、貨船從長江進入大海,船身會上浮一些。 ( )
5、乒乓球凹進去了,放在熱水裡泡一泡會重新鼓起來,是由於塑料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
6、恆星的周年視差,也能夠證明地球在不停地自轉。 ( )
7、正在上浮的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重力。 ( )
三、選擇題:(6分)
1、要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來,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 。 A、做成空心的 B、削掉一半 C、綁在木塊上
2、有擺錘的鍾每天都要走快幾秒鍾,為了使它走得准時,應該 ( )。 A、每天撥動指針 B、增大擺長 C、減小擺長
3、一個1牛頓的鉤碼,掛在彈簧測力計上,當鉤碼浸入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0、87牛頓,這個鉤碼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 ) A、1牛 B、0、87牛 C 、0、13牛
4、大小不同的同一種石塊,完全浸入水中,哪塊石塊受到的浮力大?( ) A、大石塊 B、中石塊 C、小石塊
5、下面的方法中,( )的方法會使冰塊溶化得更快。 A、用扇子扇 B、用棉花包住冰塊 C、用塑料袋包住冰塊
6、在「誰先迎來黎明」的模擬實驗中,圍成一圈的同學代表( ) A、太陽 B、地球 C、地球自轉軌道
四、問答題:(4分)
1、觀察野外的電線,冬天和夏天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如果在夏天架設電線應注意什麼?
2、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為什麼一年有四季?
小學五年級下冊科學期末試卷答案
一、填空題:(8分)
1、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物體受到的重力時就上浮,(小於)時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於)重力。
2、在陽光下,把一根木棒豎直插在地面上,隨著時間的的變化,影子的(方向)、(長短)都會慢慢地發生變化。
3、地球轉動時,地軸始終傾斜著指向(北極星)。
4.潛水艇是用改變自身的(自身的重量)來改變沉浮的。
5、(傅科擺)是歷史上證明地球自轉的關鍵性證據。
二、判斷題:(7分)
1、讓沉在水底的回形針浮起來的方法可以在水中加鹽。 (√)
2、人們發現天上的星星每天圍繞著北極星順時針旋轉。 (√)
3、烘乾能使馬鈴薯上浮的液體,最後得到的白色粉末肯定是鹽。 (√)
4、貨船從長江進入大海,船身會上浮一些。 (√)
5、乒乓球凹進去了,放在熱水裡泡一泡會重新鼓起來,是由於塑料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6、恆星的周年視差,也能夠證明地球在不停地自轉。 (×)
7、正在上浮的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重力。 (√)
三、選擇題:(6分)
1、要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來,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B) 。 A、做成空心的 B、削掉一半 C、綁在木塊上
2、有擺錘的鍾每天都要走快幾秒鍾,為了使它走得准時,應該 (B)。
A、每天撥動指針 B、增大擺長 C、減小擺長
3、一個1牛頓的鉤碼,掛在彈簧測力計上,當鉤碼浸入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0、87牛頓,這個鉤碼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C) A、1牛 B、0、87牛 C 、0、13牛
4、大小不同的同一種石塊,完全浸入水中,哪塊石塊受到的浮力大?(A) A、大石塊 B、中石塊 C、小石塊
5、下面的方法中,(A)的方法會使冰塊溶化得更快。
A、用扇子扇 B、用棉花包住冰塊 C、用塑料袋包住冰塊
6、在「誰先迎來黎明」的模擬實驗中,圍成一圈的同學代表(B)
A、太陽 B、地球 C、地球自轉軌道
四、問答題:(4分)
1、觀察野外的電線,冬天和夏天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如果在夏天架設電線應注意什麼?
(在課本第37、38頁)
2、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為什麼一年有四季?
答: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並且地軸是傾斜的,方向和角度也不變,導致陽光有規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區,因此氣溫也有規律地變化,形成四季。
⑦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復習資料(全)
1、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准。
2、(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不改變。
3、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重量和體積)都有關。
4、(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體積小)的物體容易沉。
5、(潛水艇)應用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發生改變。
7、鋼鐵製造的船能夠浮在水面上,原因在於它(排開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裝載量)也隨之增大。
9、(科學)和(技術)緊密相連,它們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里,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體)和(下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12、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體(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重力)時就(上浮);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於重力)時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於)重力。
14、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構成它們的(材料)和(液體的性質)有關。
15、(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
16、(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這樣的液體有很多。
17、(不同液體)對物體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體積)的水(重)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水(輕)的物體,在水中(上浮)。
19、(比同體積的液體重)的物體,在液體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液體輕的物體,在液體中上浮。
第二單元
熱
1、有多種方法可以(產生熱)。
2、加穿衣服會使人體感覺到熱,但(並不是衣服)給人體(增加了熱量)。
3、水受熱以後(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變)。
4、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5、(許多液體)受熱以後體積會變大,受冷以後體積會縮小。
6、物體由冷變熱或由熱變冷的過程中會發生(體積)的變化,這可以通過我們的(感官)感覺到或通過(一定的裝置和實驗)被觀察到。
7、(氣體)受熱以後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後體積會縮小。
8、常見的物體都是由(微粒)組成的,而微粒總在那裡不斷地(運動)著。物體的(熱脹冷縮)和(微粒運動)有關。
9、(許多固體和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氣體)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10、有些固體和液體在一定條件下是(熱縮冷脹)的,例如(銻)和(鉍)這兩種金屬就是熱縮冷脹的。
11、熱是一種(能量)的形式,熱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
12、熱傳遞主要通過(熱傳導)、(對流)和(熱輻射)三種方式來實現。
13、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熱傳導)。
14、(不同材料)製成的物體,(導熱性能)是不一樣的。
15、像(金屬)這樣(導熱性能好)的物體稱為(熱的良導體);而像(塑料、木頭)這樣(導熱性能差)的物體稱為(熱的不良導體)。
16、(熱的不良導體),可以(減慢)物體熱量的散失。
17、(空氣)是一種(熱的不良導體)。
⑧ 五年級下冊科學大全答案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測試題
單元概述:本單元的編寫思路是: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繼而研究影響沉浮的變數(體積大小、重量、液體的密度),最後形成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有關沉浮現象的本質解釋。
一、單項選擇題。
1、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
)的物體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體積()的物體容易沉。
a、輕
b、重
c、大
d、小
2、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物體受到的重力時就上浮,小於重力時就下浮。浮在水面的物體,()等於()。
a、浮力
b、壓力
c、重力
d、動力
3、潛艇有一個很大的壓載艙。打開進水管道,往壓載艙里裝滿海水,潛艇會(),打開進氣管道,用壓縮空氣把壓載艙里的海水擠出艙外,潛艇就開始()。
a、下沉
b、下潛
c、上浮
d、上升
4、軟木塞浮在()上,塑料塊浮在()上,葡萄在(
)上,銅砝碼漂浮在()上。
a、水銀
b、油
c、水
d、糖漿
5、()發現了自然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原理——()定律,即: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於物體排開水的重力。
a、伽利略
b、阿基米德
c、牛頓
d、愛迪生
二、多項選擇題。
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有關。
a、構成他們的材料
b、材料
c、液體
d、液體的性質
三、填空題。
1、我們把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叫做()。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下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
四、判斷題。
1、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會改變。()
2、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潛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4、像泡沫塑料塊這樣浮在水面上的物體,都會受到水的壓力。()
5、當泡沫塑料塊靜止浮在水面時,它受到的浮力等於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6、在約旦與巴勒斯坦之間,有一個名叫死海的鹹水湖。死海里的水咸極了,含鹽量比普通的海水高出六七倍。()
五、連線題。
1、物體的沉浮。
比同體積的液體重的物體
在液體中上浮
比同體積的液體輕的物體
在液體中下沉
2、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
在清水中
浮
在濃鹽水中
在濃糖水中
沉
在濃鹼水中
六、看圖填空題。
1、感受浮力。(標出浮力和重力的位置)
(12頁上圖)
2、測量泡沫塑料塊受到的浮力。(標出浮力、重力和拉力的位置)
(13頁右中圖)
3、把泡沫塑料壓入水中,一鬆手,為什麼它會上浮?
(14頁下圖)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測試題
單元概述:在這一個單元,我們將繼續觀察探究物質在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不易察覺的變化,主要是熱脹冷縮現象,以及熱量轉移(傳遞)的過程。
一、單項選擇題。
1、水受熱以後,()會增大,而()不變。
a、輕重
b、大小
c、體積
d、重量
2、物體的熱脹冷縮和微粒運動有關:當物體吸熱升溫以後,微粒加快了運動,微粒之間的距離(),物體就(
)了;當物體受冷後,微粒的運動減慢,微粒之間的距離(
),物體就(
)了。
⑨ 小學生五年級科學下冊要做保溫杯,怎麼做
取高度相同,粗細不同的兩個杯子,將較細的杯子放在較粗杯中,在這兩杯之間加適度厚的泡沫塑料,再選擇合適的蓋子,就做成了保溫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