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年級 > 小學三年級數學案例

小學三年級數學案例

發布時間:2020-12-09 08:16:07

『壹』 小學三年級數學案例分析

《分米的認識》教學案例
一、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科書。
二、教學目標:
1、在測量課桌的長度時引入分米,使學生明確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2、通過測量與觀察,發現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
3、在操作與交流中,使學生學會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三、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並能根據這三個單位間的進率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和計算。
四、教學難點:
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正確表象。
五、教學方法:
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提供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
六、教具准備:
米尺圖,尺子,紙條,小黑板。
七、教學過程:
(一)學前准備
1、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毫米)你能用手比劃出1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嗎?(學生比劃,教師評點)
2、填空。
1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7厘米=( )毫米 50毫米=( )厘米
一根跳繩的長約2( ) 直尺的厚約( )毫米
(二)探究新知
1、知道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1)學生估算課桌的長和寬,匯報估算結果。
(2)以小組為單位用學生尺測量課桌(雙人桌)的長。
(3)匯報測量方法:
①以15厘米為一段連續量:15+15+15+15+15+15+7=97(厘米)
②以18厘米為一段連續量:18+18+18+18+18+7=97(厘米)
③以12厘米為一段連續量:12+12+12+12+12+12+12+12+1=97(厘米)
④以10厘米為一段連續量:10+10+10+10+10+10+10+10+10+7=97(厘米)
引導學生比較這四種測量方法,小結:以15厘米、18厘米、12厘米為一段連續量,這樣量的次數比較少,但計算比較麻煩;以10厘米為一段連續量,這樣量的次數比較多,但計算比較簡單。
(4)引導學生認識分米。
針對學生中的以10厘米為一段連續測量的方法,師:10厘米的這一段,可以用一個比厘米較大的單位來表示,你們知道是什麼嗎?由此引出分米。(板書課題)
2、探索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
師:你們能發現分米與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間的關系嗎?
通過測量、交流及引導,學生找出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
匯報時提問:1分米裡面有幾個1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你能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距離嗎?(出示1分米的紙條與1米長的直尺)這1米長的直尺可以分成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3、單位間的換算。
師:我們已經推導出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你能根據推導出來的進率獨自填空嗎?
2米=( )分米 30厘米=( )分米
1米-2分米=( )分米 14厘米+26厘米=( )分米
4、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①學生比劃1分米的長度,相互之間進行驗證。
②舉出生活中長、寬或厚是1分米的物品。
③在練習本上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
(三)課堂練習
1、量一量:課桌的寬是( )分米( )厘米;數學作業本的長約是( )分米。
2、小組合作用作業本摞出1分米的高度,數一數有多少本。
3、獨立完成練習一的習題,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關於本節課學習的長度單位----分米,你有哪些認識?有什麼要提醒我們同學注意的?

板書設計:
分米的認識
15+15+15+15+15+15+7=97(厘米)
18+18+18+18+18+7=97(厘米)
12+12+12+12+12+12+12+12+1=97(厘米)
10+10+10+10+10+10+10+10+10+7=97(厘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分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在教學本節課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要教學分米?分米這個長度單位有什麼產生的實際意義?如何讓學生確實認識到分米產生的必要性?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思考,我終於明白了:分米作為介於米和厘米之間的一個常用的長度單位,可以完善學生的長度觀念。為了讓學生確實體會到分米產生的需要,我通過讓學生自主測量課桌的長,並讓他們進行計算,再通過四種方法的比較,製造認知沖突,讓學生切實體會到10厘米、10厘米為一段的測量方法在計算過程中要簡便得多。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創造出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計算、體驗感受到分米產生的意義,深刻地認識了分米這一長度單位。動態生成式的教學,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為學生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發揮良好的作用。在實際應用中,學生進行單位的換算問題不太,但對於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填空,仍會混淆。如:長頸鹿的高約55( ),學生想像不出具體高度,分不清要填米還是分米。而對於練習一的第6題:將2米長的木料截成同樣長的四段,要算2÷4,學生不會計算,這就需要把2米換算成20分米再計算,但有一部分學生不會從這一角度出發去解決問題。可見在以後的學習中還需加強這一方面的訓練。
求採納~~~

『貳』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什麼是周長》教學案例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44頁——45頁的內容: 《什麼是周長》
《數學課程標准》新課標指出:「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創設情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感知、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課堂生動、有趣。以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為教學資源,通過小組探究、合作學習,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中去感知事物的特徵,去發現事物的規律,去探究事物的本質,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概括、探究、創新能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識。

(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情境:通過唐代詩人杜牧的「山行」伴隨著美麗的秋景引入螞蟻圍繞樹葉跑步
形象直觀的情境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古詩、美景引入,多媒體課件,動態的演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從一開始上課就帶著強烈的求知慾和愉悅的心情參與到學習中,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理解「樹葉一周的含義」從而初步建立周長的表象,為下面學習什麼是周長做好了必要的鋪墊,使學生形象、直觀地看到了樹葉的一周的長度,就是從起點開始還要回到起點,初步感知周長的含義。
(二)組織實踐活動,探索新知識。
活動一:描一描,畫一畫,引出周長的含義。「小朋友們,現在請你從你收集到的樹葉中選出一片,在一張紙上用一筆描出它一周的邊線,行嗎?」在學生獨立活動之後,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並在描樹葉邊線的活動中引導學生去發現: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讓學生在看、描、說等活動中,理解「什麼是周長」,從而建立平面圖形周長的描述性的概念。
活動二;摸一摸,說一說,理解周長。在學生初步感知周長的含義後,摸一摸圖形的周長,引導學生找一找身邊物體表面的周長,並動手摸一摸,指一指,說一說。讓學生懂得:平面圖形都有周長。通過這個活動,使學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認識「什麼是周長」,而且感受到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活動三;量一量,算一算,測量周長。在學生親身感受到物體周長的基礎上,如何求得圖形的周長?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測量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這些圖形的周長。讓學生動手操作後交流方法。通過實踐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測量中學會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多樣性。
點評:
1、創設情境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無論是描樹葉、量腰圍還是讓學生在自己周圍找周長,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生立刻就能感受到今天學習的數學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
2、讓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動手操作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有很強的實踐性。讓學生自己去探索量規則圖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多邊形)、或不規則圖形(圓形、月亮形、腰圍)的方法,激發了學生無限智慧的火花,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敢於創新的能力,幫助學生在活動中理解概念,掌握知識技能,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人。
創設情境,豐富學生玩數學的經歷、豐富學生做數學的經歷、豐富學生用數學的經歷。

『叄』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什麼是周長優質教學案例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進一步學習平面圖形周長的計算的基礎。本節課在小學數學「空間圖形」的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情分析:

「周長」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抽象,這是由於在實際生活體驗中,學生見到、摸到、用到的圖形的形狀、大小比較多,而感受和關注周長的時候比較少。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這樣的設計很符合學生的接受心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景和具體圖形和物體,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理解周長的意義。並能測量和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

數學思考:經歷觀察、測量等數學活動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解決問題:在學習活動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體現問題解決方法的多樣性。

情感與態度: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認識周長,理解周長的含義,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設計:

(一) 看一看,描一描。

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

秋天是樹葉飄落的季節。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些美麗的葉子圖片!多漂亮的葉子呀!可愛的螞蟻看到它,高興極了!它說它會畫樹葉,一筆就能畫成美麗的樹葉!

看!(出示課件)仔細觀察兩只小螞蟻是怎麼畫的?誰畫的好?

師:這樣由一點開始,再回到起點的一圈,在數學中叫做一周。這外面的邊叫做邊線。

師:沿著樹葉的邊線畫一圈,一個美麗的葉片圖案就出現了。現在誰再來說說,螞蟻是怎麼畫的?

生:小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畫一周,最後又回到起點。

師:小螞蟻也能做老師,它教我們畫出漂亮的葉子,你們學會了嗎? 請你拿出一張紙,選擇一片最喜歡的樹葉,用彩筆沿著樹葉的邊線一筆描出它的輪廓來。

開始吧!

2. 好!誰願意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是怎麼描的?(請用筆指著,說清楚是從哪裡開始的,又到哪裡結束。)

3.小結:看來,不管從哪裡開始,大家都是沿著樹葉的邊線描了一周,請看(動態演示)。你們知道樹葉邊線的一周的長度在數學上叫什麼嗎?這一周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做樹葉的周長。(板書課題:周長) 4.再來看(出示圖),你能描出下面圖形的邊線嗎? 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用一筆描出來。 剛才同學們沿著圖形的邊線描了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二)找一找,摸一摸。

1. 你能從我們身邊找一個例子說說什麼是周長嗎?下面請你們同桌合作找一找,並且摸一摸它的周長,也可以下位找。(指導:課桌面的周長、課本封面的周長、黑板面的周長、地面周長、水池池口周長。)

2. 誰來說一說你們找的結果?你可以邊說邊指一指。

(三)量一量。

1. 大家找到了很多,看來周長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而且周長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比如,我們去做褲子時,裁縫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長,也就是平時所說的腰圍。

2. 現在請大家估計一下老師的腰圍大約是多少厘米? 估計的准不準呢?誰來量一量?(注重測量方法的指導:腰圍怎麼測量?)告訴大家測量結果。

3.根據這個結果,請你估計一下自己的腰圍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 誰來說說自己的腰圍?看來同學們的腰圍大約在60 cm左右。

4.小結。

通過前面的學習,老師發現同學們善於觀察、愛動腦筋,所以想邀請你們參加下面的闖關比賽。有興趣嗎? 這里共有3關,每闖過一關都會得到相應的分值。最後得分最多的就是今天的勝利者!有信心嗎?讓我們充滿自信迎接挑戰!

(四)闖關練習。

  1. 先看第一關,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圖形的周長。 這里有3個圖形,請你選擇其中1個圖形。看課本45頁第2題,做在書上即可。 選擇長方形的能說說是怎麼測量和計算的嗎?有不同方法嗎?大家真聰明,關於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後面我們還要研究。 第一關誰成功了?請為自己加上100分!

2.下面我們來繼續闖第二關。怎樣量出樹葉的周長?誰闖過了這關加上200分。

3.第三關。 (課本45頁第3題) 課件出示圖:他們的周長一樣嗎?(指名說說) 我們來看看演示移動的方法。

誰闖過了這一關?祝賀你們!每人加300分!

回想一下,剛才大家是用什麼方法比較圖形周長的?

這一關哪組闖過去了?請加上200分! 現在算算自己得了多少分?祝賀你們!其他同學不要灰心,有信心趕上他們嗎?希望你們找出自己的不足,下一次迎頭趕上!

(五)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有什麼收獲,你能談談自己還有什麼困惑嗎?

(六)課後作業: 量出紅領巾的周長。

板書:

周長

樹葉邊線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

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肆』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個案,案例,反思

「克和千克」教學設計
惠州市第十一小學 楊瑞兒
[設計理念]
克與千克對於二年級小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質量概念,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以及實際生活經驗,在課堂設計中,通過掂、比、估、稱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強調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概念,並了解克與千克單位間的進率。並在動畫故事中應用所學知識,體會知識的價值。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克和千克」。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3、通過操作、觀察,使學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養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生活意識。
[教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新版1角硬幣若干、1千克大米6袋、200克紅豆6袋、500克花生6袋、2千克沙子6袋、蘋果6個、100克、200克、500克、800克沙子若干袋、盤秤6台。
[教學過程]
一、課前准備
學生到超市進行有關物品重量的調查活動,並完成下表。

物 品 名 稱 物 品 重 量

二、從生活中引入
師:前幾天,同學們到超市對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的重量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你有什麼收獲?
生1:我知道一包糖果重400克。
生2:我調查到一包方便麵105克。
生3:一袋家庭裝洗衣粉是3千克。
……
師:剛才同學們所讀到的「克」、「千克」就是國際上所統一使用的重量單位。(板書:克和千克)
二、在生活中學習
1、認識秤。
(1)師:你們是怎樣知道這些物品的重量的?
生: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識的重量。
師:這個方法不錯,但很多物品沒有包裝袋,比如雞蛋,蘋果等物品,要知道它們的重量怎麼辦呢?
生:可以用秤來稱。
師:對,要想知道物品准確的重量可以用秤來稱。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
(2)學生自由說生活中常見的秤。教師課件展示並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秤。
(3)詳細介紹盤秤的使用方法(課件展示)
A、觀察秤面,說說秤面上有些什麼?
B、介紹秤面中如何來分大格、小格,且它們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數。
C、識秤練習。說出課件展示的稱面上重量克數。
2、建立「克」與「千克」的概念。
(1)師:同學們調查知道表示物體有多重用「克」和「千克」作單位,那麼1克有多重呢? (板書:1克)
(2)讓學生掂一掂1枚1角錢的硬幣,說說感覺如何?
(3)學生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
(4)師:那麼1千克又有多重呢?(板書:1千克)
(5)讓學生掂一掂1袋1千克重的大米,與1枚1角錢的硬幣比較,說說感覺如何?
(6)稱一稱1千克大米,看盤秤指針變化,並在盤秤上做個記號。
3、「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
師:「千克」與「克」是兩個不同的質量單位,那麼1千克會是多少個1克呢?咱們來做個實驗吧。這兒有標有不同克數的沙子,每小組派一名代表來拿物品放在盤秤上稱,使它們的重量剛好是1千克,再把裝袋上所標識的重量加起來,完成記錄表。並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

每 包 重 量 數 量
100克 袋
200克 袋
500克 袋
800克 袋
總 重 量 克

師:從以上實驗你們發現了什麼?(板書:1千克=1000克)
4、小結:生活中較輕的物品我們用「克」作單位,較重的物品我們用「千克」作單位。
三、在生活中實踐
師:請每個小朋友掂一掂、估一估這袋紅豆有多重?
(學生活動)
師:小組合作稱一稱這袋紅豆到底有多重?
生:200克。
師:請每個小朋友再掂一掂這袋花生有多重?
(學生活動)
師:小組再稱一稱這袋花生到底有多重?
生:500克。
師:請你們再掂一掂這袋沙子有多重?
(學生活動)
師:稱一稱這袋紅豆到底有多重?
生:2千克。
師:那1個蘋果有多重呢?請同學們先掂再稱,再說說大約多少個這樣的蘋果是1千克。
四、應用拓展
師:老師為同學們帶來了一段動畫片《巧陪玻璃杯》,你們想看嗎?
動畫:星期天,小豬和機靈狗一起到花狐飲料屋去喝飲料。小豬不小心打爛了花狐的玻璃杯。花狐想敲小豬一筆,要小豬陪100個玻璃杯。面對一地的碎玻璃,誰也說不清打爛了多少個玻璃杯。
讓學生伸張正義,自由發言,為小豬出主意。
再放動畫:機靈狗想出一個巧主意,先把一個完好的玻璃杯稱一稱它的重量(200克),再稱一稱玻璃碎片的重量(1000克)。
讓學生算一算小豬應該陪幾個玻璃杯。
五、課後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有什麼新的收獲?學了新知識有何感想。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課後反思]
克和千克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兩個既陌生又熟悉的概念。在課前我讓學生到商場進行了一次實踐調查活動,使 學生親身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同時讓學生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概念。讓學生了解克和千克單位之間的進率,我並沒有直接告訴學生1千克=1000克,而是讓學生通過做實驗,總結得出1千克=1000克。充分體現了新課標所提倡的過程性目標。在練習部分,學生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對克和千克的質量概念進一步加深認識,並培養了學生的估計意識。課的最後,我讓學生為小豬出主意,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生活意識,體會知識的應用價值。
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由始至終都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伍』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個案,案例,反思

一、主題
課題:乘除法的關系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能用自己的方式概括出乘除法的意義。(形式:文字、圖形、符號)
2、 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理解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關系。並運用乘、除法的關系驗算;直接寫出得數或改寫乘、除法算式;能改編 簡單的乘、除法應用題。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既能獨立思考問題又能與他人團結協作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運用多種形式概括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通過生生合作,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
教學方法:開放式教學,學生親身嘗試與小組討論相結合。
研究主題:開放式教學。二、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初探乘法意義
1、做「比比誰最快」的小游戲,先記錄算式,再計算出結果。
2、教師報算式:5+5+5
8+8+8+8
7+7+7+7+7+7
9+9+9+9+9+9+9+9+9+9
3、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肯定有快有慢,請動作最快的學生回答)
板書:5+5+5=15 8+8+8+8=32 7+7+7+7+7+7=42 9+9+9+9+9+9+9+9+9+9=90
師:老師很想知道你怎麼能那麼快?你是怎麼會想到用乘法來計算這些加法的?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寫成乘法算式呢?請你舉例驗證自己的觀點。
4、把這些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
(指名口答,教師板書)
板書: 5×3=15 8×4=32 7×6=42 9×10=90
5、小結
二、合作學習,運用多種形式概括乘除法的意義,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1、根據一個乘法算式寫出兩個除法算式(口答)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板書:15÷5=3 32÷8=4 42÷7=6 90÷9=10
15÷3=5 32÷4=8 42÷6=7 90÷10=9
2、揭示課題
師:剛才我們把一道乘法算式寫成了兩道除法算式。大家猜猜我們今天可能學習什麼?
(出示課題:乘除法的關系)
3、乘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被乘數×乘除=積 被除數÷除數=商
因數×因數=積
4、小組討論
①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能寫成兩道除法算式?舉例證明。
②什麼是乘法?什麼是除法?每組可以採用不同的形式對乘除法的意義加以概括。可以是文
字的形式,也可以是圖形或者是字母的形式。
③仔細觀察乘除法算式,找找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
(1)板書出示討論的內容
(2)學生獨立思考,組織並參與學生討論
(3)集體交流
①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能寫出兩個除法算式的。
結論:除數不能為0。
②板書:
乘法 除法
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 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
□×○=△ △÷○=□或△÷□=○ (除數不能為0)
a×b=c c÷a=b 或 c÷b=a
因數 ×因數=積 被除數÷除數=商
③除法算式由乘法算式得出,被除數是乘法算式里的積,除數和商分別是乘法算式里的兩個因數。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板書:
逆運算
乘法 ← 除法
三、實踐
師:你覺得學習了乘除法的關系後會有什麼作用呢?(驗算,填空……)
1、運用乘除法關系計算並驗算:246×6
2、在填空練習中自主得出其它的乘除法的關系式
(1) 2×( )= 26
(2) ( )×5= 0
(2) ( )÷4= 20
(3) 48÷( )= 6
(指名回答,核對答案並板書其它乘除法的關系)
板書: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除數=被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3、改編應用題(口答)
師:先編一道一步計算的乘法應用題,再根據乘除法的關系,編一道除法應用題。
請每個同學先獨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請一~兩個人匯報)
四、總結
師:今天你有什麼收獲? 三、教學反思 整節課以「開放式」教學作為突破口,從一開始的情境引入,學生解題策略的開放。到第二板塊,概括乘除法意義時形式的開放。直至最後實踐板塊利用乘除法關系編應用題的開放式練習,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接下來,具體說說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情境設計,初探乘法意義。
用「比比誰最快」的游戲引入,讓每個學生記錄聽到的算式並計算出結果。由於解題策略的開放式設計,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用加法計算,一種是用乘法計算,顯然用乘法計算的學生動作最快。我請速度最快的學生回答三個問題:1、為什麼能以最快的速度准確地計算出結果?學生回答是用乘法來計算所以很快。2、怎麼會想到用乘法來計算這些加法的?學生回答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3、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能用乘法計算呢?學生通過舉例討論後得出:必須是相同加數求和時用乘法來計算才會簡便。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每個學生通過做數學,初步感受到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其次感受到乘法和加法是有聯系的,也為第二板塊的學習做了鋪墊。緊接著讓學生把黑板上這四道加法算式用乘法算式來表示,自然銜接到第二板塊。
第二板塊:討論、合作,運用多種形式概括乘、除法的意義。
黑板上的四道乘法,四個小隊各選一道,每人按照一道乘法算式寫出兩道除法算式。這樣做是想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感受到除法與乘法有一定的聯系,從而揭示課題。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復習的同時可以指出被乘數和乘數又能稱為因數這個新的內容。因為剛才根據每道乘法算式都能寫出相對應的兩道除法算式,所以接下去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三個問題:1、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能寫成兩道除法算式?舉例證明。2、知道什麼是乘法?什麼是除法?每組可以採用不同的形式對乘除法的意義加以概括。可以是文字的形式,也可以是圖形「○、□、△」或者是字母「a、b、c」的形式。3、仔細觀察乘除法之間有什麼關系?學生們通過合作學習舉例後發現,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能寫出兩個除法算式的。如:3×0=0隻能寫成0÷3=0,不能寫成0÷0=3。由此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除數不能為0」。第二個問題學生們在大量的舉例後對乘、除法的意義有了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他們以文字、圖形、字母多種形式解釋了乘、除法的意義。有的小組語言組織能力很強,他們用文字形式進行了概括。有的小組用圖形「○、□、△」的形式表示,他們認為如果□×○=△,那麼△÷○=□或△÷□=○,但這里除數不能為0。有的小組則用字母「a、b、c」的形式表示,他們認為如果a×b=c,那麼c÷a=b 或 c÷b=a,除數也不能為0。學生們通過合作學習,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示乘、除法的意義。板書:
乘法 除法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已知積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 △÷○=□或△÷□=○ (除數不能為0)
a×b=c c÷a=b 或 c÷b=a
因數 ×因數=積 被除數÷除數=商
學生們在討論第三個問題時,通過觀察乘、除法的算式後發現,被除數是乘法算式里的積,除數和商分別是乘法算式里的兩個因數。除法算式由乘法算式得出,所以他們一致認為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板書:
乘除法的關系
逆運算
乘法 ← 除法
第三板塊:實踐。
在進入第三板塊前我提問:學習了乘除法的關系,你覺得有什麼作用?在「加減法的關系」這一知識遷移的作用下,學生想到了可以驗算、填數、求未知數x,改編應用題等等。於是我用學生的回答設計實踐練習,使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更高。1、先安排學生利用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的關系計算並驗算246×6。2、填表
(1)
因數 210 8
因數 3 6
積 1000 3006
(2)
被除數 564 351
除數 4 7
商 124 9
先請學生獨立完成兩個表格,在回答思考過程的同時得出:因數=積÷另一個因數,被除數=商×除數,除數=被除數÷商,這三個關系式。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自己總結規律,逐步形成概念。最後把改編應用題設計成開放式練習,讓學生在理解了「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之後,利用這樣的關系編寫一道乘法應用題和一道相關的除法應用題。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在理解基礎上對知識加以運用,不會造成學生思維定勢,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自己總結規律,逐步形成概念。最後把改編應用題設計成開放式練習,讓學生在理解了「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之後,利用這樣的關系編寫一道乘法應用題和一道相關的除法應用題。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在理解基礎上對知識加以運用,不會造成學生思維定勢,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陸』 北師大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1噸有多重》教學案例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在親身體驗和經歷中初步建立1的概念。
2、知回道1噸是1000千克,能答進行質量單位間簡單的轉化。
3、培養學生的觀察、想像及操作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數感的培養,激發求知慾。
4、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課前准備
1、教師製作cai課件
2、學生課前體驗和感受10、20千克、50千克各有多重
3、學生了解自己的體重
(三)教學實錄
1、創設情境,揭題導入
(1)感受1千克
師:這里有一袋1千克大米,誰能來拎一拎說說你對1千克的感受。
生:1千克的大米很輕,不用費力我就能拎起來。
(2)感受10千克
師:這是一袋10千克大米,誰能拿一拿,說說你對10千克的感受。
生1:10千克比1千克沉很多
生2:我使勁還是能拿動的。

『柒』 小學三年級數學學科德育滲透案例

估計數學課改,快要把小學的數學老師逼瘋了!

教授學生數學的美,專教授學生數學的運行應用屬的技巧 還尼瑪的和德育有關,同行,我很同情你
如果有誰能把小學數學的四則運算和 四有新人聯系在一起,
麻煩 各位同仁 把這個案例發我一份

[email protected] 深表感謝

『捌』 三年級數學一分能幹什麼教學案例

一分能幹什麼
教學內容:一分能幹什麼。
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時與分」之間的關系後進行的。學生已經對時間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1時=60分。但是對1分的長短沒有一個具體的感悟,教材通過體驗、感知、估測等一系列具體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一分、一秒有多長。同時學好本節課也能為今後繼續學習「年、月、日」和「12時、24時計時法」做好鋪墊。
學生分析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他們年齡小、愛動、好奇心強,課堂中容易疲勞,注意力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我採用了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他們的興趣與好奇心,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快樂學習,通過觀察、合作交流發現分與秒的關系。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一分能幹什麼」的時間活動,體驗1分的長短,知道1分=60秒。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認清計量時間的能力,並初步培養時間觀念。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覺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建立一分的概念,掌握分與秒的關系。
教學難點:對一分時間的感知。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促學
1、精彩動畫一分鍾:播放學生感興趣的《貓和老鼠》一分鍾。(這里之前就沒想好用是《喜洋洋與灰太郎》還是用《貓和老鼠》,經過教學實踐發現《貓和老鼠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師: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喜歡)老師給大家播放一分鍾的動畫片,想看嗎?(想)
師:動畫片看完了,誰來說說你的感受?
生:很精彩(時間太短了)
師:你們覺得這一分鍾過的是快還是慢?(太快了)
2、耐力體驗一分鍾:(要求:請同學們單腳站立,手平舉,看哪個同學能堅持到最後。)
師:我們再來做個一分鍾的耐力體驗,看看誰能堅持到最後。
師:誰來給大家讀下要求?
師:准備好了嗎?跟著畫片一起倒數。
3、對比精彩動畫一分鍾和耐力體驗一分鍾:
師:現在你又有什麼感受?
生:太累了(時間太長了,時間過的太慢了。)
師:同樣是1分鍾,為什麼看動畫片的時候感覺很短很快,而做耐力體驗時候又感覺很長很慢呢?
(讓學生明白感覺時間長短有時還與心情和喜好有關。)
師:嗯,你們說的真好,如果我們大家上課時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就會覺得時間過的很快。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演示創設生活情境,喚醒了孩子們內心深處的情感體驗,讓他們融入生活之中。使他們真正地感受到不同情況、不同心情,人們對時間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二.實踐感知
1、體驗1秒有多長:
師: 看來,短短的1分鍾很神奇。那有沒有比一分鍾還短的時間呢?誰知道?(秒)
師:1秒有多長呢?我們一起來跟著秒針感受一下。(課件)
師:剛才滴一聲所用的時間就是1秒,閉上眼睛,我們再來感受一下。
這一秒的聲音可真短啊,在這短短的一秒中我們能幹些什麼呢?
生:拍一下手。(大家試一試)
師:你示範給大家看看,不錯!誰還想到別的動作?
生2:敲一下桌子。(大家試一試)
師:你的想法也不錯,動腦筋思考了。誰還能說?
生3:眨一下眼睛。(大家試一試)
師:這個想法真好。
生4:跺一下腳。(大家試一試)
師:很有創意。
師:你們想到的動作可真多,現在讓我們一起用你喜歡的動作再次感受一秒好嗎?(跟著課件感受)
師:現在大家一定對一秒有了新的認識。
師:秒針在鍾面上走動1小格是1秒,那秒針走動2小格呢?5小格呢?5秒有多久我們再來感受一下。(播放5秒)
師:剛才秒針從12走到1是5秒,那走到2呢?走到3呢?走1圈呢?(板書:60秒)
2、體驗分和秒的關系
師: 60秒是多久呢?讓我們跟著秒針走一圈來感受一下!
師:在60秒的時間里,分針有什麼變化?
生:分針走了一小格。
師:分針走一小格就是多長時間?(板書:1分)
師:那1分和60秒有什麼關系呢?
生:他們的時間是一樣長的。(60秒=1分)
師:你的小腦袋真聰明,的確,他們表示相等的時間
[板書:1分=60秒](齊讀)
師:1分=60秒,2分等於多少秒呢?
生:120秒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1:我知道1分=60秒,2分就是2個60秒,合起來也就等於120秒。
師:說的真好,我們一定要把分與秒的關系記好,1分=60秒。
【設計意圖】:從「1秒是多長」這里尋找切入點,讓學生用親身體驗來感受1秒的時間,並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鍾面上分針和秒針的變化,總結出分與秒的關系。通過學生自己的體驗、觀察、總結,使學生體驗了觀察——思考——推斷——總結——運用的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活動體驗
1、一分能幹什麼
師:那1分我們能幹什麼呢?(板書:1分能幹什麼)
1、學生活動
師:讓我們親自來試試。首先請一位同學來當時間的裁判,等會聽他宣布1分鍾活動的開始和結束,誰自願來?(指名學生做時間裁判)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事來做。)
師:請同學們在老師准備的幾個活動項目中選擇一項你最喜歡的活動,看一看你一分鍾里能幹什麼?(口算、古詩、畫太陽、背口訣、寫漢字)
師:大家准備好了嗎?現在我們看鍾面,聽時間裁判的指揮。
時間裁判:請同學們准備----開始----停。
師:請大家迅速統計你的完成情況。
師:誰來匯報一下?
生1:我1分做了16道口算。
生2:我1分大約讀5遍古詩
生3:我一分大約畫了16個太陽
生4:我一分鍾背了2遍口訣。
師:聽了大家的匯報,你們有什麼想說的嗎?
(一分鍾能做許多事情。)
2、資料展示(課件展示,師相應進行解說)
師:同學們在一分鍾里能做這么多的事情,我真為你們驕傲,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點小資料,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世界上一分鍾的威力吧:
(1)世界上最快的飛機1分大約可以飛行15600米,相當於大概1500個教室長。
(2) 地球上平均每一秒生下4個小孩,一分240個。
(3) 一分,銀行點鈔機大約可以點1500張人民幣。
(4)鉛筆廠一分鍾可生產1600枝鉛筆。
師:一分能乾的事情太多了,我們可不能小看它,一定要珍惜每一分。
2、估計一分有多長
師:剛才老師讓大家在1分鍾里做了許多活動,那麼現在我們來放鬆放鬆。大課間的時候我們同學在操場上第一個做的活動是什麼?(跳兔子舞)
師:現在請你跟著老師的音樂一起跳,要求邊跳邊估計,當你認為用了一分的時間後,你就坐回到座位去,看看誰估計的時間最接近一分好嗎?
整理數據,全班交流。
師:時間到,老師剛才放了一分鍾的音樂,在音樂剛停止的時候坐下的同學估計是最准確的,都有誰?
師:你來給大家說說你是怎麼估計的。
生:我是用數數的方法,我慢慢的數到60下,估計就是一分了。
師:你的方法真不錯,大家可以借鑒一下。
【設計意圖】:安排這個活動,讓孩子們感受一分的威力,即使一分抑或一秒都是很寶貴的,感受每一分都無可小視的觀念,同時培養學生自覺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對孩子們進行珍惜時間的美德教育。
四.拓展思維,課堂回顧。
師:同學們,你們認識了1分鍾,了解了1分鍾,現在老師想考考你們,你們敢接受挑戰嗎?請看題。
挑戰第一關:考考你,下面的時間你認識嗎?
挑戰第二關:填空
1時=( )分 1時30分=( )分
1分=( )秒 1分20秒=( )秒
70分=( )時( )分 90秒=( )分( )秒
挑戰第三關:給老師改錯
老師每天晚上睡9分鍾,早晨6:00起床,然後下樓鍛煉身體,我跑50米用了12分,跳繩10下用了7分。煅煉完身體後,我就回家,刷牙用了3(秒鍾),洗臉用了2(小時),吃早餐用了15(秒鍾),吃完飯去單位上班
挑戰第四關:在生活中你1分鍾能幹什麼?和大家說一說。
生1:1分鍾我能穿好自己的衣服
師:好樣的,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生2:我1分鍾能吃一根香蕉。
生3:1分鍾我能幫媽媽削2個土豆。
師:很好,幫媽媽做家務。
生4:我1分鍾能擦乾凈我的桌子。
師:你真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生5:1分鍾我能查5個生字
師:你的學習效率真高啊!
五、課堂回顧
師:現在離下課只剩1分鍾了,請大家回想一下,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呢?
生1:我知道了1分=60秒。
師:不錯。這是分與秒的關系。
生2:我學會了用拍手來表示1秒的長短。
生3:我還知道了我1分鍾能做19道口算。
師:你的速度真快。
生4:我生活中1分鍾也能做很多事情。
師:看來,時間對我們很重要,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老師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能在今後的生活中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時間的小主人。最後老師要給大家留個小作業。拓展訓練作業:回家在父母的幫助下,為自己設計一份作息時間表。

『玖』 如何為三年級數學把握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案例

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之一就是系統性很強,每項新知識往往和舊知識緊密相連,新知識就是舊知識的延伸和發展,舊知識就是新知識的基礎和生長點。有時新知識可以由舊知識遷移而來,可同時它又成為後續知識的基礎。因此,數學知識點就像一根根鏈條節節相連、環環相扣。

由此可見,如果老師能夠善於捕捉數學知識之間的銜接點,自覺地以「遷移」作為一種幫助學生學習的方法,以舊引新、舊中蘊新,組織積極的遷移,就不難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了。

案例: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這樣敘述的: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教學時,如果把它作為一個孤立知識點來教學,通過觀察1/2=2/4=6/12從左到右、從右到左的逐一變化,一遍又一遍的敘述由誰到誰的變化過程,老師的目的就是想讓學生在不斷的重復中體會這一規律的存在,學會用同一語式去表達,但是到最後學生也未必能夠結合自己的理解,用一句比較簡練、准確地數學語言來描述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如果,我們在教學前先來分析一下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知識基礎,就會找到與它的敘述非常相似的「商不變的性質」和溝通兩者聯系的「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此時我們為了突破「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就可以在課前的復習環節安排對於「商不變的性質」的敘述和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練習。

『拾』 小學三年級數學案例

不搞「事復件」擴大制化;不傷害師生感情;不影響當堂教學;不作當堂處理;不體罰學生;不過多佔用教學時間。
用語要簡明、委婉;設置內容要符合當時情景;比喻要貼切;聯系要緊密。
要熟悉教材、教法,熟悉學生的學習情況,熟悉學生個性品質。
整體問題,當場處理。
在當眾場合下最好避免使用「點名式」的批評。
當然也可以採用注意轉移法:採取小練習、小測試的方法、或個別提問
還可以採取欲擒故縱的方法:教師可以先停一下,略等片刻,這樣的話學生會不自覺的停下來,看看老師為什麼不講了。
局部問題,個別處理。
「個性」問題,無聲處理。
課上問題,課下處理。
對於課下要處理的問題一定要做到及時到位,切不可拖延。

閱讀全文

與小學三年級數學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