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年級 > 小學五年級科學ppt

小學五年級科學ppt

發布時間:2020-12-08 22:50:18

1. 五年級下冊科學落地生根ppt

落地生根(學名:Bryophyllum pinnatum (Lam.) Oken):多年生草本,高40-150厘米;莖有分枝。羽狀復葉,專長10-30厘米,小葉長圓形至橢屬圓形,長6-8厘米,寬3-5厘米,先端鈍,邊緣有圓齒,圓齒底部容易生芽,芽長大後落地即成一新植物。圓錐花序頂生,長10-40厘米;花下垂,花冠高腳碟形,長達5厘米,基部稍膨大,向上成管狀,裂片4,卵狀披針形,淡紅色或紫紅色。蓇葖包在花萼及花冠內;種子小,有條紋。花期1-3月。

2. 教科版小學五年級科學下冊《為什麼一年有四季.ppt

我們先來分析地球的運動,地球有兩種基本的運動,一種叫自轉——地球自身的旋轉,另一種叫公轉——繞著太陽的旋轉.
自轉是繞著穿過南北兩極的地軸進行的,方向是自西向東,離兩極越遠的地方轉速越快.與兩極等距的那一圈叫赤道.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天,也就是24小時.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速度為每秒30公里,繞太陽一周需要365天5時48分46秒.也就是一年,天文學上稱之為回歸年.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一個橢圓,它的長直徑和短直徑相差不大,可近似為正圓.太陽就在這個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而焦點是不在橢圓中心的,因此地球離太陽的距離,就有時會近一點,有時會遠一點.一月初,地球離太陽最近,為147,100,000公里,這一點叫做近日點.七月初地球離太陽最遠,為152,100,000公里,這一點叫做遠日點.事實上,當地球在近日點的時候,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在遠日點的時候,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這就說明,四季的變化與近日點和遠日點無關.
那麼四季的變化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與公轉有關,但是決定性的條件是地球必須斜著繞太陽轉;如果地球是垂直的繞太陽旋轉的話,太陽光線將永遠直射在地球的赤道附近,而其他地方的地平面與太陽光線的夾角也永遠不變,地球上將不會有四季的變化.
我們知道,地球上某一平面氣溫高低與太陽光是直射還是斜射該平面有關.那麼這種效果是怎麼產生的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假定有一束固定大小的光束,當他直射在某一平面時,他投射在該平面的光斑將是一個正圓,而斜射時,光斑將是一個橢圓,而且越斜橢圓越大,也就是說,斜射時同樣多的光線照在了更大的面積上.我們可以理解為,光束斜射時光斑區的光線稀一些,直射時光斑區的光線濃一些.這就是為什麼太陽光直射的地方氣溫要高一些,而斜射的地方氣溫要低一些.我們知道氣溫是決定季節的主要因素,所以我們不難理解太陽光直射的地方,將是夏季,而斜射得最厲害的地方將是冬季,這兩者之間的則是春季或秋季.
那麼四季的交替變化又是怎樣形成的呢?這就與地球的傾斜有關了,正是由於地球是傾斜著繞太陽旋轉的,才使得太陽光的直射以赤道為中心,以南北回歸線為界限南北掃動,每年一次,循環不斷,從而形成了地球上一年四季,順序交替的現象.
具體情況是這樣的,當地球公轉到3月21日左右的位置時,陽光直射在赤道上,這時北半球的陽光是斜射的,正是春季,南半球此時正是秋季.當地球轉到6月22日左右的位置時,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北半球便進入了夏季,而南半球正是冬季.9月23日左右時,陽光又直射到赤道上,北半球進入秋季,南半球轉為春季.當地球轉到12月22日左右的位置時,陽光直射到南回歸線上,北半球進入冬季,而南半球則進入夏季.接下來就進入了新的一年,新一輪的四季交替又要開始了.

3. 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土壤中有什麼免費課件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①外力的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岩石最終變成土壤。②土壤包含岩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小石子、沙、黏土)、動物、植物的殘留物,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③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的物質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後沉積。④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土壤,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②用沉積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顆粒的大小分成幾層。③綜合各種方法獲得的信息,獲得對土壤成分的正確認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了解土壤是由岩石風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顆粒、動植物殘留體,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組成。
教學難點: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
【教學准備】
分組准備:新鮮土壤、乾燥土壤、放大鏡、燒杯、葯匙、玻璃棒、水、牙簽等。
教師演示:酒精燈、三腳架、鐵片、玻璃片、試管夾、滴管、課件等。
【課前交流】(5分)
1.觀察老師,你在老師身上發現了什麼?
2.觀察一列同學,按高矮分分類,可以分幾類?怎麼分?
3.討論:怎樣才能觀察得更仔細些?
4.根據表現進行獎勵。(最優秀的小組和最優秀的同學)
(以上活動根據課前時間寬裕程度決定)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2分鍾)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岩石會改變模樣嗎》,知道了由於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等作用,岩石破碎的現象叫風化。岩石在風化的作用下碎裂,繼續風化,碎裂成小石子和沙,如果繼續風化,會怎樣呢?(更細更小的微粒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土壤。)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4課《土壤中有什麼》,研究土壤,尋找土壤源於岩石的證據。
二、尋找土壤的成分:(25分鍾)
1.根據你平時對土壤的觀察,你認為土壤中有什麼?(適當板書)(2分鍾)
2.這是一些土壤,你打算怎樣觀察?(5分鍾)
3.請你用肉眼仔細觀察老師給大家准備的土壤,把你的發現記錄在作業本28頁的記錄表上。比比誰的眼睛更敏銳,哪小組合作效率高,用肉眼觀察記錄好的小組可以到老師這里領取放大鏡,進行更細致地觀察。
4.交流觀察新鮮土壤的收獲。(板書:水、沙子、動植物殘留物等)
5.為了方便觀察,老師還給大家准備了一些乾燥的土壤,藉助牙簽,仔細觀察土壤的顆粒,有什麼發現?能給他們分分類嗎?怎樣區分呢?(4分鍾)
6.交流土壤顆粒的觀察發現:(結合學生發言板書:沙礫、沙、粉沙、黏土等)地質學家對這些顆粒進行分類:直徑大於2毫米的顆粒稱為沙礫(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小石子);直徑小於2毫米大於1/16毫米的稱之為沙;直徑小於1/16毫米大於1/256毫米的稱之為粉沙;直徑小於1/256毫米的稱之為黏土。讓我們一起稱呼它們。
7.如果把這么土壤倒入水中,你又能發現什麼呢?在操作時要注意什麼?(2分鍾)
8.把乾燥的土壤倒入水中觀察。
9.交流觀察到的現象。(板書:空氣等)
10.讓我們來攪拌一下,你覺得要注意什麼問題?小棒用力攪拌水中的土壤,讓土壤顆粒隨水運動,然後靜置在一邊。(教師適當示範)(2分鍾)
11.師生共同攪拌,並指導。
12.好,我們讓它們靜止一段時間吧。
13.土壤里還有我們沒發現的物質嗎?再來看老師做兩個實驗。(5分鍾)
(1)加熱土壤。用酒精燈燃燒放在鐵板上的土壤,聞到一股難聞的氣味。這是什麼發出臭味嗎?這是動植物的殘體和分解後物質燃燒發出的氣味,我們把動植物腐爛時產生的黑色物質叫做腐殖質。(板書:腐殖質)
(2)加熱浸泡土壤的液體。師生對比實驗:首先用滴管取幾滴土壤溶液(清水),將取來的土壤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然後點燃酒精燈,用夾子夾著玻璃片在酒精燈上燃燒,直到水分蒸發完為止,那在加熱的過程中,要先均勻加熱玻璃片,不要先集中加熱,以免玻璃片炸裂。好,現在觀察一下,玻璃片上留下了什麼?兩塊玻璃塊上留下的斑跡有什麼不同?就是土壤溶解在水中的鹽分。(板書:鹽分)
14.我們現在再來看看燒杯里在流水的作用下土壤的沉積物分成了哪幾層?是怎樣的順序?試著解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順序?(土壤按顆粒大小先後沉積下來,最上面一層是黏土,用棍子挑一點在手上塗抹,會感到是黏滑的、細膩的。其次是沙粒。越是底下,顆粒越來越粗。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的殘體。)(3分鍾)
15.現在請小組同學整理你們的實驗記錄,想一想土壤中有什麼?(教師總結並投影出示土壤概念,強化土壤是混合物。)(2分鍾)
三、土壤和生命:(6分鍾)
1.你們知道土壤中有哪些生命嗎?(2分鍾)
2.想一想:土壤為他們提供了什麼?它們又為土壤做了什麼?(2分鍾)
3.閱讀小結:土壤中生活著許多動植物和微生物,土壤為它們不僅提供了棲息地,還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長發育必需的養料,而生物使土壤含有豐富的腐殖質等養料,生物的活動使水分和空氣更容易進入土壤,更有利於生物的生長、生活。
4.那麼土壤和我們人類又有怎樣的關系呢? (2分鍾)
5.因為土壤和生物有密切的關系,而人的衣、食、住、行又和生物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說土壤為我們的生活、生產等方面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所以有人說: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你同意嗎?
四、總結引伸:(2分鍾)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
2.是呀,土壤的作用真大啊!讓我們以高士其的《我們的土壤媽媽》結束本課吧!自由朗讀65頁的詩歌。如果時間不夠,學生回家讀。
【教學板書】
土壤中有什麼
黏土
粉沙
沙 水 空氣 腐殖質 鹽分 動植物殘留物
沙礫(小石子)

4. 教科版小學五年級科學下冊《熱是怎樣傳遞》PPT_百度文庫

熱是怎樣傳遞的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熱總會從溫度較高的一端(物體)傳遞到溫度較低的一端(物體);
2、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遞方法叫熱傳導。
過程與方法:
1、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圖示記錄、交流觀察到的關於熱是怎樣傳遞的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1、保持積極的觀察探究熱傳遞的興趣。
2、體驗通過積極思考和探究獲得的成功喜悅。
【教學重點】 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向。
【教學難點】 通過分析熱傳導過程中的共同特點,認識熱是怎樣傳導的
【教學准備】為每組准備:鐵架台;鐵絲(鋼條)、熱水;火柴、金屬圓片、酒精燈、蠟燭油、凡士林等。
【教學過程】
引入:用酒精燈給金屬條加熱,一會兒金屬條就會變得很熱、很燙。我們能解釋這種變化嗎?你覺得熱是怎樣傳遞的?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一、觀察研究熱在金屬條中是怎樣傳遞的
1、把金屬條的一端浸在很燙的熱水中,用觸摸露出水而的那部分金屬條。
2、交流手的感覺。
3、說說熱在金屬條中是怎樣傳遞的。
4、師:根據材料,我們有沒有辦法使自己能「看」到或感覺到熱在固體中的傳遞過程?
5、小組討論實驗方案。
6、交流實驗方案:哪些辦法可以進行實驗研究。
7、學生實際操作實驗,並交流實驗中的發現。
(實驗中教師要把握兩個發展方向:觀察記錄火柴跌落的先後順序和火柴下落時間和間隔距離之間的關系,以描述熱在傳遞方向中和速度上的特點。)
8、小結: 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逐步傳遞到較冷的一端的。
二、熱在金屬片中的傳遞
1、在塗有蠟的金屬圓片的中心加熱,觀察蠟的融化情況,推測熱在金屬片中是怎樣傳遞的?
2、怎樣讓金屬片上的熱傳遞可以「看到」?
3、小組設計實驗方案。
4、交流實驗方案:哪些辦法可以進行實驗研究。
5、按照教科書實驗設計裝置圖小組開展實驗觀察活動。
6、交流實驗中的發現。
(讓學生盡可能親身體驗,以發展學生對熱傳遞的認識,活動中要特別強調注意安全)
板書設計:
熱是怎樣傳遞的
溫度較高 溫度較低

教學後記:

5. 五年級科學上冊光是怎樣傳播的課件

利用小孔成相的抄原理:襲在一張紙上用筆弄個小洞在這張紙的前面點上蠟燭在那張紙的後面放一張紙(完整的)如果在最後面完整的那張紙上見到一點曙光就表明光是直線傳播的相信我我也做過這個實驗的!!!!!!!!!!!!!!!!!!!!!!!!!!!!!!!!!!!!!!!!!!!!!!!!!!!!!!!!!!!!!!!!!!!!!!!!!!!!!!!!!!!!!!!!!!!!!!!!!!!!!!!!!!!!!!

6. 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教學課件

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
2、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本領有關,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塊
3、物體受陽光照射角度與吸熱的關系,物體與陽光垂直比傾斜吸熱快
過程與方法
1、做探究物體的顏色與吸熱本領有關系的實驗
2、做探究物體吸熱與陽光直射、斜射關系的實驗
3、將物體的顏色與升溫情況的實驗數據繪製成折線圖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實驗中能嚴格按照實驗要求進行操作,實事求是地記錄觀察實驗
2、認識到自然事物的變化之間是有聯系的
3、認同科技的發展能促使人們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和自然規律地觀點
教學重點

探究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關系;物體吸熱與受陽光直射、斜射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將觀察到數據繪製成圖表。
教學准備
教師演示:人類利用太陽能的課件及圖片
分組實驗:白色紙、粉色紙、黑色紙、黑色蠟光紙、鋁箔紙對折做成的紙帶,溫度計;三個同樣的黑色紙帶分別插上溫度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課件:介紹太陽與太陽能
2、交流:人們是怎樣利用太陽能為生活生產服務的?
3、提出問題:
除了利用凹面鏡和凹透鏡會聚陽光外,我們還有什麼辦法能從太陽那裡得到更多的光和熱呢?

二、探究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關系
1、提出問題:物體的顏色不同吸熱的本領相同嗎?
2、預測:在相同的條件下黑色、紅色、白色的紙吸熱的本領有什麼不同?
3、分組實驗:
在陽光下觀察、記錄五種不同的紙在開始時、2分鍾時、4分鍾時、6分鍾時、8分鍾時、10分鍾時溫度的變化。
4、將實驗數據繪製成一張圖表(繪制在課本第38頁)
5、分析:A、實驗中的不同點與相同點。
B、黑色蠟光紙和黑色無光紙哪個升溫快,為什麼?
C、鋁箔紙的吸熱本領怎樣,為什麼?
D、通過實驗與繪制的圖表我們發現了什麼?這與我們的預測一致嗎?

三、探究物體吸熱與受陽光直射、斜射的關系
1、預測:三個同樣的黑色紙袋分別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陽光垂直的方式擺放,哪個升溫最快?
2、學生分組實驗、記錄
3、分析數據,從中能發現什麼?
4、解釋:紙袋怎樣擺放升溫快,為什麼?

四、整理與運用
1、整理:通過兩個實驗我們發現了什麼?
2、解釋:A、夏天人們為什麼喜歡穿淺色的衣服?
B、宇航服顏色為什麼一般是銀色的?

五、作業
查閱資料,了解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灶的設計、構造及工作原理

7. 五年級科學《什麼叫機械》ppt

一切具有確定的運動系統的機器和機構的總稱
是指機器與機構的總稱。機械就是能幫人們回降低工作難度或答省力的工具裝置,像筷子、掃帚以及鑷子一類的物品都可以被稱為機械,他們是簡單機械。而復雜機械就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簡單機械構成。通常把這些比較復雜的機械叫做機器。從結構和運動的觀點來看,機構和機器並無區別,泛稱為機械。
機械,源自於希臘語之Mechine及拉丁文Machina, 原指「巧妙的設計」,作為一般性的機械概念,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主要是為了區別與手工工具。現代中文之「機械」一詞為機構為英語之(Mechanism)和機器(Machine)的總稱。機械的特徵有:機械是一種人為的實物構件的組合。機械各部分之間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故機器能轉換機械能或完成有用的機械功,是現代機械原理中的最基本的概念,

8. 五年級科學上冊光是怎樣傳播的ppt教科版

光是怎樣傳播的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光是直線傳播的 過程與方法: 1、有依據地推測專光的傳播路徑屬 2、設計驗證光是直線傳播的實驗 3、通過實驗中的現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線傳播的 4、利用光的傳播規律。

9. 五年級科學上冊《土壤里有什麼》課件

【教學目標】
1、能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2、想知道,愛提問;願意合作交流;愛護、保護土壤。
3、知道土壤的構成成分。
【教師准備】1個燒杯(內有水)、玻璃棒;
干土、酒精燈、三腳架、鐵片、火柴;
玻璃片、滴管
【分組材料】
桌面上:土(培養皿)、鑷子、放大鏡、白紙
桌洞內:1個燒杯(內有水)、玻璃棒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誦讀名言:大地,你是萬物之母。------墨勒阿格
師生交流:你對這句話有什麼理解?
一、生活切入引課題
1、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視頻,請看大屏幕(土壤的形成)
2、你知道了什麼?
3、(出示土壤)你對土壤還有哪些了解?
4、土壤像媽 媽一樣養育了許許多多的的動物和植物,那麼她是用什麼來養育他們的呢?土壤里究竟有些什麼呢?下面我們分小組,先來觀察土壤
二、師生互動趣探究
(一)觀察土壤:砂、土、腐殖質、水、空氣等
1、要求:(我們先來觀察土壤)土壤里有什麼?
⑴把土壤放在白紙上仔細觀察,必要時可以藉助放大鏡,
⑵用鑷子把發現的東西分類放成幾小堆。
2、學生匯報交流,教師隨機板書。
理解腐殖質:⑴教師講:根毛、葉子…腐爛,動物屍體 腐爛,腐殖質
⑵補充視頻,你對腐殖質有什麼了解?
3、(腐殖質、砂、土是我們觀察到的)土壤里還有什麼?(水、空氣)
你能設計實驗來驗證土壤里有水、空氣嗎?
4、土壤裡面有什麼?
(二)砂、土、腐殖質的分層
我們知道了土壤的成分,下面繼續研究土壤。怎麼研究呢-----藉助水
前段時間(帶領學生做):把土壤放在水裡,放的量?攪拌均勻,使土壤在水中自由沉澱,幾分鍾後,會有什麼發現?
後段時間:(指盛有土壤的燒杯)你有什麼發現?
(三)腐殖質(演示實驗)
除了用水研究土壤,我們還可以用火來研究----------給土壤加熱會怎樣呢?
教師材料:干土、酒精燈、三腳架、鐵片、火柴
1、教師演示實驗(提示學生:實驗用的是干土)
2、觀察、交流:看到什麼?(白煙)聞到什麼?(難聞的氣味)
3、教師小結:土壤中有能燃燒的物質-------腐殖質
(四)無機鹽(演示實驗)
(指盛有土壤的燒杯)上面的水看起來很清澈,你猜裡面可能有什麼?
1、(在玻璃片上滴上一滴)教師演示實驗
2、玻璃上有什麼?(臟痕跡,嘎巴)(利用實物投影展示)
教師:無機鹽 我們常叫它礦物質 它能溶解在水裡面
它有什麼作用呢?(補充文字資料)交流
(五)總結:土壤是一種怎樣的物質(混合物)?這節課有有什麼收獲?
三、生活實踐與應用
土壤是……這幾種成分的混合物,它的成分豐富。她就像我們的媽 媽,為動植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的空間,也為人類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來源。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土壤?
下課後我們應該怎樣處理桌上的土壤?

閱讀全文

與小學五年級科學pp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