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enku..com/view/db889ea7b0717fd5360cdc78.html
1 四則運算 2 位置與方向 3 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 營養午餐 4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5 三角形 6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7 統計8 數學廣角 小管家 9總復習
㈡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試卷 (人教版)
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測試
班級 姓名 座號 成績
一、細算、巧算,一分不錯過。(12分)
5×24+76= 25+75÷3=
5×8+2÷2= (16+4÷2)×10=
47 - (21 - 15)×5= 5×9 - 24÷8=
1000÷125+560÷56= 150 - (25×4+5)=
二、運算規則要遵守,誰先誰後我來辨。(9分)
1、(148-111÷37)×5,先算( )法,再算( )法,最後算( )法。
2、200×5-(147+465),可以先同時算( )法和( )法,再算( )。
3、(39+105)÷(35-27),去掉兩個小括弧後,應先算( )法,再算( )法,最後算( )法。
三、在□里填上適當的數,然後列出綜合算式。(8分)
1、
綜合算式: 綜合算式:
四、用遞等式計算下面各題。(18分)
(125+13×24)×5 (98-121÷11)÷29
21×(230-192÷4) (470+35×3)÷23
2600÷(1280-15×72) 3774÷37×(65+35)
五、列式計算。(12分)
1、725加上475的和除以25,商是多少?
2、185乘97與53的差,積是多少?
3、870除以5的商,加上30與23的積,和是多少?
4、784加上128除以8再乘23,和是多少?
六、填表和製成條形圖,並回答問題。(17分)
四年級一班有44人,二班有40人,三班有48人,四班有36人。把人數分別填在下面的統計表裡。
班級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合計
人數
根據數據製成條形圖,畫在右面的方格圖上。
回答下面問題:
1、四年級一共有( )人。
2、一個格子代表( )人。
3、根據統計圖表請你提出2
個問題,並解答。
①問題:
列式:
②問題:
列式:
七、應用解決。(24分)
1、15 頭奶牛7天吃精飼料1260千克,平均每頭奶牛每天吃精飼料多少千克?
2、四年一班買作業本252本,二班買作業本270本,每人買作業本6本。兩班一共有多少人?
3、一艘大船運了6次貨,一艘小船運了9次貨,大船每次運30噸,小船每次運12噸。大船比小船一共多運了多少噸?
4、一個車間有25名,每名工人每天裝配5台電機,這個車間23天能裝配電機多少台?
5、師傅和徒弟共同生產一批零件,5天完成。徒弟共生產了125個,師傅共生產了230個。平均每天師傅比徒弟多生產了多少個?(用兩種方法解答)
6、下表是小華期末考試成績:
科目 語文 數學 思想品德 自然 體育 音樂
成績 92分 95分 96分 93分 82分 94分
小華的平均成績是多少分
㈢ 小學四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書所有答案(要題目)
四年級下冊數學應用題練習
1、圖書室有故事書98本,今天借出46本,還回本。現在圖書室有故事書多少本? 解答:98-(46-25)=77本
2、一件兒童上衣48.5元,一條長褲比上衣便宜9.8元,一條裙子又比長褲貴2.5元。這條裙子多少錢? 解答:48.5-9.8+2.5=41.2元
3、爸爸帶小明去滑雪,乘纜車上山用了4分鍾,纜車每分鍾行200米。滑雪下山用了20分鍾,每分鍾行70米。滑雪比乘纜車多行多少米? 解答:20×70-4×200=600千米
4、某縣城到省城的公路長160千米。一輛汽車走高速路的速度是80千米/時,走普通公路的速度是40千米/時。從縣城去省城走高速路比普通公路節省多少時間? 解答:160÷40-80÷40=2小時
5、大同鄉中心小學在荒山上植樹,2002年共植樹356棵,2003年植樹3次,每次植樹140棵。哪一年植的樹多?多多少棵? 解答:140×3=420棵 420-356=64棵 2003年多。
6、李伯伯家養了42隻雞,養鴨的只數是雞的一半。李伯伯家一共養雞、鴨多少只? 解答:42+42÷2=63隻
7、書架上有兩層書,共144本。如果從下層取出8本放到上層去,兩層書的本數就相同。書架上、下層各有多少本書? 解答:上層 :144÷2-8=64本 下層64+8+8=80本
8、學校運來大米850千克,運了3車,還剩100千克。平均每車運多少千克? 解答:(850-100)÷3=250千克
9、王老師要批改48篇作文,已經批改了12篇。如果每小時批改9篇,還要幾小時能批改完? 解答:(48-12)÷9=4小時
10、動物園里的一頭大象每天吃180千克食物,一隻熊貓2天吃72千克食物。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熊貓的幾倍? 解答:180÷(72÷2)=5
11、水果店運來蘋果、香蕉各8箱。蘋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運來水果多少千克? 解答:8×(25+18)=344千克
12、小林身高124厘米,是表妹身高的2倍,而舅舅身高是表妹的3倍。舅舅身高是多少厘米? 解答:124÷2×3=186cm
13、學校組織植樹,一共有25個小組,每個小組種了5棵樹苗。購買樹苗花了1250元,每棵樹苗多少錢? 解答:1250÷(25×5)=10元
14、小麗家每天要買一盒牛奶和一袋豆漿。牛奶每袋2.40元,比豆漿貴1.80元。小麗家一個星期買牛奶和豆漿要花多少錢? 解答:(2.4-1.8+2.4)×7=21元
15、張英、李強和肖紅參加跳高比賽,張英跳了1.1米,比李強低了0.15米。肖紅比李強跳得低0.09米,肖紅跳了多高? 解答:1.1+(0.15-0.09)=1.16米
16、地球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是1.49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多多少億平方千米? 解答:5.1-1.49-1.49=2.12平方千米
17、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解答:100÷5+1=21棵
18、園林工人沿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1棵到最後一棵的距離有多遠? 解答:(36-1)×6=210米
19、一根木頭長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鋸下一段需要8分鍾,鋸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鍾。 解答:5-1=4下 4×8=32分
20、學校樓前擺放了一個方陣花壇。這個花壇的最外層每邊各擺放8盆花,最外層共擺了多少盆花? 解答:(8-1)×4=28盆
21、啄木鳥7天能吃4515隻害蟲,山雀一周能吃1155隻害蟲。啄木鳥平均每天比山雀多吃害蟲多少只? 解答:4515÷7-1155÷7=480隻
22、一個長方形的長是0.54米,比寬多8厘米,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米? 解答:8cm=0.08m (0.54+0.54-0.08)×2=2米
23、一個足球48.30元,一個籃球54.20元,王老師用150元買足球、籃球各一個,應找回多少元? 解答:150-(48.3+54.2)=47.5元
24一把椅子35.4元,比一張桌子便宜16.2元,小明買一套桌椅,共用多少元? 解答:35.4+16.2+35.4=87元
25、某公園上午有遊人180人,下午有270人。如果每30位遊人需要一名保潔員,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幾名保潔員? 解答:270÷30-180÷30=3名
㈣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公式
加法交換律:a+b=b+b
加法結合律:a+b+c=a+(b+c)
1 每份數×份數=總數
總數÷每份數=份數
總數÷份數=每份數
2 1倍數×倍數=幾倍數
幾倍數÷1倍數=倍數
幾倍數÷倍數=1倍數
3 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4 單價×數量=總價
總價÷單價=數量
總價÷數量=單價
5 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6 加數+加數=和
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
7 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差+減數=被減數
8 因數×因數=積
積÷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
9 被除數÷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商×除數=被除數
小學數學圖形計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邊長×4
C=4a
面積=邊長×邊長
S=a×a
2 正方體
V:體積 a:棱長
表面積=棱長×棱長×6
S表=a×a×6
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3 長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長+寬)×2
C=2(a+b)
面積=長×寬
S=ab
4 長方體
V:體積 s:面積 a:長 b: 寬 h:高
(1)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S=2(ab+ah+bh)
(2)體積=長×寬×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積 ×2÷底
三角形底=面積 ×2÷高
6 平行四邊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積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圓形
S面積 C周長 ∏ d=直徑 r=半徑
(1)周長=直徑×∏=2×∏×半徑
C=∏d=2∏r
(2)面積=半徑×半徑×∏
9 圓柱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c:底面周長
(1)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3)體積=底面積×高
(4)體積=側面積÷2×半徑
10 圓錐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體積=底面積×高÷3
總數÷總份數=平均數
和差問題的公式
(和+差)÷2=大數
(和-差)÷2=小數
和倍問題
和÷(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者 和-小數=大數)
差倍問題
差÷(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 小數+差=大數)
有的可能不是
㈤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書答案
p122:
1:廣場上的大鍾5時敲響5下,8秒鍾敲完。12時敲響12下,需要多少時間?
2:5路公共汽車行駛路線全長12千米,相鄰兩站的距離是1千米。一共有幾個車站?
3:從王村到李村一共設有16根高壓電線桿,相鄰兩根的距離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約有多遠?
4:圓形滑冰場的一周全場是150米。如果沿著這一圈每隔15米安裝一盞燈,一共需要裝幾盞燈?
p123:
5:筆直的跑道一旁插著51面小旗,它們的間隔是2米。現在要改為只插26面小旗,間隔應改為多少米?
6:學校樓前擺放了一個方陣花壇。這個花壇的最外層沒邊各擺放8盆花,最外層共擺了多少盆花?
7:一張桌子坐6人,兩張桌子並起來坐10人,三張桌子並起來坐14人……照這樣,10張桌子並成一排可以坐多少人?如果共有38人,需要並多少張桌子才能坐下?
p129:
5:
太陽系各行星與太陽的距離(單位:億千米)
水星:0.58、金星:1.08、地球:1.50、火星:2.28、木星:7.78、土星:14.29、天王星:28.71、海王星:45.04
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㈥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手抄報資料
數學名人:
數學家高斯小時候的故事
從一加到一百
高斯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資料常來自高斯本人,因為他在晚年時總喜歡談他小時後的事,我們也許會懷疑故事的真實性,但許多人都證實了他所談的故事。
高斯的父親作泥瓦廠的工頭,每星期六他總是要發薪水給工人。在高斯三歲夏天時,有一次當他正要發薪水的時候,小高斯站了起來說:「爸爸,你弄錯了。」然後他說了另外一個數目。原來三歲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裡跟著他爸爸計算該給誰多少工錢。重算的結果證明小高斯是對的,這把站在那裡的大人都嚇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帶笑說,他在學講話之前就已經學會計算了,還常說他問了大人字母如何發音後,就自己學著讀起書來。
七歲時高斯進了 St. Catherine小學。大約在十歲時,老師在算數課上出了一道難題:「把 1到 100的整數寫下來,然後把它們加起來!」每當有考試時他們有如下的習慣:第一個做完的就把石板〔當時通行,寫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師的桌子上,第二個做完的就把石板擺在第一張石板上,就這樣一個一個落起來。這個難題當然難不倒學過算數級數的人,但這些孩子才剛開始學算數呢!老師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錯了,因為還不到幾秒鍾,高斯已經把石板放在講桌上了,同時說道:「答案在這兒!」其他的學生把數字一個個加起來,額頭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卻靜靜坐著,對老師投來的,輕蔑的、懷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後,老師一張張地檢查著石板。大部分都做錯了,學生就吃了一頓鞭打。最後,高斯的石板被翻了過來,只見上面只有一個數字:5050(用不著說,這是正確的答案。)老師吃了一驚,高斯就解釋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對和為 101的數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見高斯找到了算術級數的對稱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術級數合的過程一樣,把數目一對對地湊在一起。
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Gauss 1777~1855)生於Brunswick,位於現在德國中北部。他的祖父是農民,父親是泥水匠,母親是一個石匠的女兒,有一個很聰明的弟弟,高斯這位舅舅,對小高斯很照顧,偶而會給他一些指導,而父親可以說是一名「大老粗」,認為只有力氣能掙錢,學問這種勞什子對窮人是沒有用的。
高斯很早就展現過人才華,三歲時就能指出父親帳冊上的錯誤。七歲時進了小學,在破舊的教室里上課,老師對學生並不好,常認為自己在窮鄉僻壤教書是懷才不遇。高斯十歲時,老師考了那道著名的「從一加到一百」,終於發現了高斯的才華,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從漢堡買了一本較深的數學書給高斯讀。同時,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歲的助教Bartels變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師高得多,後來成為大學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數學。
老師和助教去拜訪高斯的父親,要他讓高斯接受更高的教育,但高斯的父親認為兒子應該像他一樣,作個泥水匠,而且也沒有錢讓高斯繼續讀書,最後的結論是--去找有錢有勢的人當高斯的贊助人,雖然他們不知道要到哪裡找。經過這次的訪問,高斯免除了每天晚上織布的工作,每天和Bartels討論數學,但不久之後,Bartels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教高斯了。
1788年高斯不顧父親的反對進了高等學校。數學老師看了高斯的作業後就要他不必再上數學課,而他的拉丁文不久也凌駕全班之上。
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的軼事
華羅庚(1910——1982)出生於江蘇太湖畔的金壇縣,因出生時被父親華老祥放於籮筐以圖吉利,「進籮避邪,同庚百歲「,故取名羅庚。
華羅庚從小便貪玩,也喜歡湊熱鬧,只是功課平平,有時還不及格。勉強上完小學,進了家鄉的金壇中學,但仍貪玩,字又寫得歪歪扭扭,做數學作業時倒時滿認真地畫來畫去,但像塗鴉一般,所以上初中時的華羅庚仍不被老師喜歡的學生而且還常常挨戒尺。
金壇中學的一位名叫王維克的教員卻獨有慧眼,他研究了華羅庚塗鴉的本子才發現這許多塗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題時探索的多種路子。一次王維克老師給學生講[孫子算經]出了這樣一道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其二,五五數剩其三,七七數剩其二,問物幾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際,有個學生站起來,大家一看,原來是向來為人瞧不起的華羅庚,當時他才十四歲,你猜一猜華羅庚他說出是多少?
陳景潤:小時候,教授送我一顆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轟動全中國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數學奇才一夜之間街知巷聞、家喻戶曉。在一定程度上,這個人的事跡甚至還推動了一個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和尊重人才的偉大時代早日到來。他的名字叫做陳景潤。
不善言談,他曾是一個「丑小鴨」。通常,一個先天的聾子目光會特別犀利,一個先天的盲人聽覺會十分敏銳,而一個從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歡迎的「丑小鴨」式的人物,常常也會身不由己或者說百般無奈之下窮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萬物間重新去尋求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發展自己的潛能潛質。你可以說這是被逼的,但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來不少偉人。比如童年時代的陳景潤。陳景潤1933年出生在一個郵局職員的家庭,剛滿4歲,抗日戰爭開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煙燒至他的家鄉福建,全家人倉皇逃入山區,孩子們進了山區學校。父親疲於奔波謀生,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母親是一個勞碌終身的舊式家庭婦女,先後育有12個子女,但最後存活下來的只有6個。陳景潤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國的老話,「中間小囡軋扁頭「,加上他長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歡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學校,沉默寡言、不善辭令的他處境也好不到哪裡去。不受歡迎、遭人欺負,時時無端挨人打罵。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強,從不曲意討饒,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覺地便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內向性格。人總是需要交流的,特別是孩子。稟賦一般的孩子面對這種困境可能就此變成了行為乖張的木訥之人,但陳景潤沒有。對數字、符號那種天生的熱情,使得他忘卻了人生的艱難和生活的煩惱,一門心思地鑽進了知識的寶塔,他要尋求突破,要到那裡面去覓取人生的快樂。所謂因材施教,就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每一個學生創造一個根據自己的特點充分得到發展的空間。
小小陳景潤,自己對自己因材施教著。
一生大幸,小學生邂逅大教授但是,他畢竟還是個孩子。除了埋頭書卷,他還需要面對面、手把手的引導。畢竟,能給孩子帶來最大、最直接和最鮮活的靈感和歡樂的,還是那種人與人之間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靈上迸射出輝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觸。所幸,後來隨著家人回到福州,陳景潤遇到了他自謂是終身獲益匪淺的名師沈元。
沈元是中國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國航空界的泰斗。他本是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畢業的博士、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1948年回到福州料理家事,正逢戰事,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華中學暫時任教,而陳景潤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個班上的學生。
大學名教授教幼童,自有他與眾不同、出手不凡的一招。針對教學對象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沈元上課,常常結合教學內容,用講故事的方法,深入淺出地介紹名題名解,輕而易舉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學童循循誘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學世界,激起他們嚮往科學、學習科學的巨大熱情。比如這一天,沈元教授就興致勃勃地為學生們講述了一個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師手遺「珠「,照亮少年奮斗的前程
「我們都知道,在正整數中,2、4、6、8、10......,這些凡是能被2整除的數叫偶數;1、3、5、7、9,等等,則被叫做奇數。還有一種數,它們只能被1和它們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數整除,這種數叫素數。「
像往常一樣,整個教室里,寂靜地連一根綉花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能聽見,只有沈教授沉穩渾厚的嗓音在回響。
「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中學教師發現,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譬如,6=3+3,12=5+7,18=7+11,24=11+13......反反復復的,哥德巴赫對許許多多的偶數做了成功的測試,由此猜想每一個大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之和。」沈教授說到這里,教室里一陣騷動,有趣的數學故事已經引起孩子們極大的興趣。
「但是,猜想畢竟是猜想,不經過嚴密的科學論證,就永遠只能是猜想。」這下子輪到小陳景潤一陣騷動了。不過是在心裡。
該怎樣科學論證呢?我長大了行不行呢?他想。後來,哥德巴赫寫了一封信給當時著名的數學家歐勒。歐勒接到信十分來勁兒,幾乎是立刻投入到這個有趣的論證過程中去。但是,很可惜,盡管歐勒為此幾近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卻一直到死也沒能為這個猜想作出證明。從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數學難題,二百多年來,曾令許許多多的學界才俊、數壇英傑為之前赴後繼,競相折腰。教室里已是一片沸騰,孩子們的好奇心、想像力一下全給調動起來。
「數學是自然科學的皇後,而這位皇後頭上的皇冠,則是數論,我剛才講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後皇冠上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啊!」
沈元一氣呵成地講完了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同學們議論紛紛,很是熱鬧,內向的陳景潤卻一聲不出,整個人都「痴」了。這個沉靜、少言、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講述帶進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神奇世界。在別的同學嘖嘖贊嘆、但贊嘆完了也就完了的時候,他卻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講:
「你行嗎?你能摘下這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嗎?」
一個是大學教授,一個是黃口小兒。雖然這堂課他們之間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交流、甚至連交談都沒有,但又的確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因為它奠就了小陳景潤一個美麗的理想,一個奮斗的目標,並讓他願意為之奮斗一輩子!多年以後,陳景潤從廈門大學畢業,幾年後,被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慧眼識中,伯樂相馬,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自此,在華羅庚的帶領下,陳景潤日以繼夜地投入到對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長而卓絕的論證過程之中。
1966年,中國數學界升起一顆耀眼的新星,陳景潤在中國《科學通報》上告知世人,他證明了(1+2)!
1973年2月,從「文革「浩劫中奮身站起的陳景潤再度完成了對(1+2)證明的修改。其所證明的一條定理震動了國際數學界,被命名為「陳氏定理」。不知道後來沈元教授還能否記得自己當年對這幫孩子們都說了些什麼,但陳景潤卻一直記得,一輩子都那樣清晰。
名人成長路
陳景潤(1933-1996),當代著名數學家。1950年,僅以高二學歷考入廈門大學,1953年畢業留校任教。1957年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後任研究員。1973年發表論文《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積》。1979年,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問世。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四年級思考題:
1.一個鍋里能同時放2張餅,烙一面要1分鍾,現在要烙7張餅,至少需要( )分鍾.
答案:7乘2=14面 算出烙幾面
14/2=7次 除以每次能烙幾張算出烙幾次
7*1=7分 烙幾次乘以每面所需要的時間
答:7分
7*1=7分
公式:張數*以烙一面的時間 注釋:只適用於烙兩張餅,其它的用上面的算式
2.黑板上寫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張華和李玲兩個人輪流劃掉任意兩個相鄰的數,張華劃掉後李玲就沒有數可以劃了,張華有必勝的方法嗎?
答案:(1)a²-b²
(2)一個數的平方加上另一個數的平方等於這兩數的和乘以這兩個數的差
(3)(a+b)*(a-b)將其展開得
(a+b)*(a-b)=a²-ab+ab-b²=a²-b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