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二年級數學 1米有多上 教學反思 博客
1、《長度單位》對於抽象思維能力還未形成,感性認識還不夠豐富的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會感到一定困難。因此,解決困難很大程度上在我們教學中要取材於生活,密切聯系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實踐中去感知、體會,使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學習數學知識。同時通過多種方式來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概念。這也是孩子們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因為大量知識來源於孩子們的親生體驗,來源於孩子們息息相關的生活。
2、估測中發展初步的空間想像能力。估測是對事物的整體把握,是對事物數量的直覺判斷,它讓思維經歷著觀察,猜測,類比,推理等活動。所以讓學生更好的參與估測有助於對長度的把握。實踐中認識長度單位的應用價值。讓學生通過實際的測量體驗長度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3、我覺得一節好的課堂,首先得益於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訴學生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米、厘米是長度建立正確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新教材在呈現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時,是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活動,讓學生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同時引出用1厘米的小正方形作為統一的單位長度,但每次都拿正方形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認識、厘米和米的認識以及兩者之間的進率教學。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兒童學習數學的特點,還原數學生動活潑的建構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類似的創造過程,用自己的活動建構對人類已有的數學知識的理解。
B. 二年級下冊數學有多少個字教學反思
教學目的: 1.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2.通過「估一估」活動,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體會估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體會估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體會估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准備: 計數器、
教學時間:
一、 復習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1084 982 3756 4184
學生獨立完成。說一說比較兩個數的大小要注意什麼?
二、 知識新授
1. 讓學生自讀課本p30的文章。
2. 學生小組估估這個故事有多少個漢字呢?
3. 小組回答,指名匯報方法。方法一:每行約有10個字,數數每段有多少字,有多少段。
方法二:右欄大約50個字,左欄是右欄的兩倍。
4. 完成「估一估,填一填」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三、 完成p31 「練一練」1~4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四、 總結課堂。
五、 報置作業 二次設計
C. 二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一推理》單元反思
《數學廣角一推理》單元反思
一、深入學習教材
「數學廣角——推理」這一課簡單介紹了簡單的邏輯推理方法,本節課學習通過嘗試、推理等活動解決簡單的邏輯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及推進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二、准確把握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第一,通過觀察、猜測等活動,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第二,能藉助連線、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並按一定的方法進行推理;第三,在簡單推理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和有條理地進行數學表達的能力;第四,使學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三、精心組織教學素材,嚴謹課堂結構
(一)激趣引入
良好的教學導入是高效課堂的引擎,就像一部精彩的影視作品,開場的前幾分鍾,就得抓入觀眾的心。有人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本節課開始通過猜一猜,導入新課,這一環節能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了學生探索新知的慾望,由此導入新課有趣自然而合理。
(二)新知探究
本節課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通過呈現問題、理解題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環節,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讓學生通過連線、畫表格兩種方法解答問題。讓學生通過體會、經歷、分析推理的這一學習過程。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在推理時先找到最關鍵的條件,由這個條件往往能直接得到一個結論,這個結論可以幫助我們進行下一步推理,直到得出最後的結論,以此讓學生體會:推理首先抓住關鍵的信息,層層深入,步步推進,最終推導出結論,設計這一環節,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推理的含義,體驗推理的過程,同時培養學生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及培養學生進行數學語言表達的能力。
(三)運用提升
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時,首先通過闖三關中做一做、猜一猜、連一連的練習,對學生所學知識加以鞏固,再接著設計「神探出擊」和「神秘暗號」這兩道題來訓練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體會推理的含義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讓學生回歸生活,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最後通過讀兒歌,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的步驟和關鍵所在,讓學生更加深刻牢記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效果會再次提升。
總之,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不管是教法還是學法,都沒有離開學生生活,這樣的教學能讓學生從生活中感悟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數學,讓學生感悟數學就在身邊,從而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重視數學,知道學習數學的重要性,自覺學習數學,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當然本節課也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如:中下層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理解不夠,教師教學語言也還不夠精煉,都需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大膽創新,讓自己的教學課堂更加精彩。
網路文章,供參考!
D. 最新人教版二年級數學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誰的得分高教學反思這節課是在學習了10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對連加的運算順序在一年級已經學過,這節是數字變大了,三個數連加的筆算方法盡管在形式上有些變化,但它們的算理是相通的。我在教學這節課的時候,首先讓學生從表中收集數學信息,看哪些學生能找出或找全表中的數學信息,通過情境圖讓學生進行不同角度的觀察,向學生滲透了觀察表格的兩種常用方法,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有序思考的習慣。通過讓學生觀察淘氣和笑笑的對話,展示淘氣和笑笑不同思考角度,鼓勵學生能夠讀懂他人的想法,能夠與他人對話。在學生理解了題目的意思後,讓學生說出要想清楚地比較出誰得分高,到底誰獲勝通過列式計算就可以一目瞭然,然後再進一步讓學生口列算式並試著進行解答,學生通過計算正確說出誰的得分高。連加的豎式一年級已經學過,這節課重點讓學生掌握三個數放在一起進行相加,計算方法告訴學生先算個位,後算十位,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一。這節課由於有一年級的基礎,學生學趨同來比較輕松,很快多數學生都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只有少數學生計算時往往個位滿十不向十位進一,出現錯誤。通過練習兩導兩練,發現了新的問題,連加運算用遞等式計算,學生做起來有困難,我重點給學生做了示範,但通過練習發現,還是有多數學生沒有掌握,還待下一節課繼續輔導。
E.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草》教學反思片段:《草》最後一個教學環節師:小朋友,放學回家誰願意把詩背給媽媽聽?(學生舉手,老師請一名學生到前面來)我當你媽媽,你現在背給我聽好嗎?想一想,到了家裡該怎麼說?生:媽媽,我今天學了一首古詩,背給你聽聽好嗎?師:我女兒真能,老師剛交完就會背了。師:誰願意回家背給哥哥聽?生:哥哥,今年天我學了一首古詩,背給你聽好嗎?師:那一首?生:《草》。師:噢,這首詩我也學過,它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生:哥哥,你記錯了,是白居易寫的。師:反正都有「白」字。我先背給你聽:離離原上草,一歲……生:一歲一枯榮。師:野火燒不盡,春……春……生:春風吹又生!師:還是弟弟記性好!師:誰願意背給奶奶聽?你奶奶沒文化,耳朵有點聾,請你注意。生:奶奶,我背首古詩給你聽好嗎?師:好,背什麼古詩?什麼時候學的?生:背《草》,今天上午剛學的。師:那麼多花兒不寫,干嗎寫草啊?生:(一愣)嗯……是因為草很頑強,野火把他的葉子燒光了,可第二年又長出了新芽!師:噢,我明白了。背吧!師:「離離原上草」是什麼意思?我怎麼聽不懂?生:這句是是說,草原上的草長得很茂盛。師:還有什麼「一歲一窟窿」?生:不是「一歲一窟窿」,是「一歲一枯榮」。枯,就是乾枯,榮,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長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乾枯了。師:你看俺孫女多能耐,小小年紀就會背古詩了!奶奶先你怎麼大的時候,那有錢上學啊!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小朋友,放學回家就把這首《草》背給家裡人聽。分析與反思:這位老師在教學《草》這首詩時,充分掌握了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激發學生興趣,活潑而實在。學生背古詩,既是一個整體把握、復習鞏固的過程,也是檢測學習效果的過程。在背的過程中,學生的記憶、對古詩的理解以及展示、運用都有所顧及,而且每一輪引導都逐漸深入。但存在的問題是: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的能力?寫字能力及鞏固?背誦的面——其他學生背的效果?時間——有人說是表演,玩花樣!新課標始終堅持認為學習要以全體學生為主,要注重全體學生的整體發展。3、《宿新市徐公店》教學反思:《宿新市徐公店》描繪的是詩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見的生機勃勃的暮春景色。上完這節課後,我對整個教學過程和同事的評價作了回顧、反思,感觸頗多,現小結如下:一、多法並用,感受詩境1、抓重點詞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我抓住重點詞語「籬落疏疏」、「一徑深」、「未成陰」等,採用圖文對照讀、回憶舊知想一想、出謀劃策畫一畫等多種方式,把古詩意境通過學生學習體驗活動變成具體的圖景,從而讓學生體會菜園的美麗、恬靜,感受花叢追蝶的快樂。同時,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古詩解讀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2、以讀為本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計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置身於大自然中。我引導學生先看圖,說說圖意,感受美。然後讓學生自讀自悟,聯系看圖,感悟圖文相通之處,從圖悟文,把課文與圖意融為一體,啟發學生思考和想像,加深對詩句的領會、理解。與此同時,我以讀為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像等有機結合,並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讀中,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像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煉。二、創設情景,升華感情從一年級到現在,我班學生已經積累了40多首古詩,孩子很希望有個展示的機會。時值春天大好時機,我想,何不收集幾張圖片來讓學生看看美好的春光,說說此時此刻想到的詩句,況且也能促進本課情感目標的達成。果然,孩子們的情緒很高,不僅能對著圖片恰如其分地說出詩句,還能發出由衷的贊嘆:「春天真美啊!我愛春天!」「春天真是個魔術師,把大地裝扮得這么美麗。」「這真是『春色滿園關不住』!」我知道我成功了,因為孩子的靈性在閃耀了,孩子的情感在噴發了。當然,也有不足之處:1、預設欠充分課堂具有動態生成的特點,並且這種生成並不是無法捉摸的。只要預設充分,精彩菜會涌現。如:在設計教案時,我意識到「籬落疏疏」是個教學難點,准備用圖片、板畫、擴詞來解決。在兩次試教中,學生都能一點就通,難點突破不再是個難題了。但在這次教學中,情況出人意料,學生竟理解為
F. 小學二年級北師大版數學上冊《課桌有多長》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我讓學生先用不同的方法測量課桌有多長,出現不同的答案,初步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接下來認識尺子,進而認識1厘米,體會1厘米有多長,接下來認識2厘米、5厘米.然後用尺子測量小棒的長度.認識尺子之後,是練習鞏固.小熊測量同一支鉛筆卻出現不同答案時,由學生討論找出原因:怎麼會這樣?起點位置對嗎?無論討論是否能立刻給學生一個結果,起碼每個學生都動腦筋思考了這個問題,達到了討論的目的——參與、思考.這也就是讓他們先自己探索獲取信息的一種途徑,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此時,我再以一句簡練、切中要害的話總結和提示,順利地達到讓每個學生理解和牢記的效果,比起教師限制學生活動,先做示範,再讓學生模仿完成,要來得生動得多,積極得多.接著讓學生估一估數學書上的線,再量一量 ,再畫一條4厘米長的線.然後我引導學生學習測量不規則物體的方法,並用量一量你的小手掌有多長加以鞏固.問題來源於生活,又到生活中去,最後我讓學生小組合作量一量課桌有多長.
鑒於學生的認識,課堂上我盡量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在學習中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以及學會學習的能力.結合學生的動手操作,充分調動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融入其中,體驗到動腦的樂趣.
G.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1分有多長》教學反思
《1分有多長》教學設計
[ 2014-6-12 19:55:41 | By: 張敏 ]
教學目標:
1.通過「1分有多長」的實踐活動,體驗1分鍾有多長。
2.知道1分=60秒,能進行簡單的時間單位換算。
3.發展運用畫圖等多種策略或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比分小的單位——秒。
教學難點:體會1秒有多長,知道分與秒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運動會上小明跑的真快,跑100米只用了16秒,得第1名,小華用了17秒,得第二名。
2.你知道你自己跑100米用多少時間嗎?
3.我們這里用的時間單位是什麼?你們覺得秒比分大還是小?
4.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時間的最小單位:秒(板書)
二、認識秒針
1.出示鍾表:哪根是秒針?
2.觀察分針與秒針的比賽,你能發現什麼?
3.學生交流:1分=( )秒
4.在什麼地方還見過秒?
三、體會1秒
1.看秒針走動拍手,每秒拍一下。
2.數數:數到60 看走了幾秒。就是幾分?
3.同桌合作:
(1) 做一次深呼吸用( )秒
(2) 跳繩20下用( )秒
(3) 從教室前面走到後面用( ) 秒
四、實際應用
1.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1)夏天午睡大約1( )
(2)小芳吃飯大約要25( )
(3)脈搏跳10次用了8( )
(4)一節課的時間是40( )
2.說出鍾面上的時間,並說一說這時同學們在干什麼?
出示各鍾表同桌先互相說,然後交流。
3.趣味題:一人唱一首歌要用3分鍾,5人合唱這首歌要幾分鍾?讓學生先猜測,然後試一試驗證。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
板書設計:
1分=60秒
75秒=1分15秒
1時30秒=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