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今的小學一年級應該有怎樣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家庭教育謝謝
一年級對孩子來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地走過這個轉折點呢。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就算家長工作再忙,也要關注他們在校的學習生活,天天最少也要抽出十分鍾的時間與孩子交流。作為一個老師,我有如下建議。
1、關注學習情緒。
之所以,將關注孩子的情緒放在第一位,是因為我覺得,只有孩子在學校開心了,他才會喜歡學習,漸漸也就有了學習的愛好,漸漸才善於學習。家長與孩子之間養成平等交流的習慣,也便於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思想狀況,有利於對症下葯。這樣經常交流,養成習慣後,教育孩子的問題也就化難為易了;最怕的是孩子有什麼事情跟誰都不說,出了什麼事情,家長什麼都不知道,後悔晚矣。所以,每當孩子放學回來的時候,家長可以問問孩子:「今天,你在學校開心嗎?因為什麼事情開心呢?」。假如他不開心,你要要詢問他為何不開心,進而對孩子進行思想上的開導,讓他變得快樂起來,假如需要老師幫助的話,可以及時跟老師交流一下。也可以開始是家長主動詢問,以後最好養成孩子主動與家長交流的習慣。
2、關注學習夥伴。
朋友,是傾訴的對象;朋友,是進步的動力。人是最怕寂寞的動物,小孩子更加需要朋友,而且需要在某個方面比他強的朋友。我沒有強調一定要跟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交朋友。因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是多方面的,不僅僅表現在學習方面。一個孩子的成績好不好,並不是給他帶來朋友的唯一因素,還涉及到性格、為人等因素。所以家長要教會孩子如何在新的集體交更多的好朋友。要了解你的孩子在學校有幾個玩得好的夥伴,那些夥伴的學習、性格、為人等又是怎樣的呢。並且可以與這些夥伴的家長聯系一下,這樣你會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就算孩子偶然撒謊了,你很快就會知道的;你還可以從別的家長那裡了解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假如你的孩子沒有夥伴,你更要創造機會讓他多交朋友。
3、關注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會使孩子受益終生。要培養一個好的習慣至少需要21天。家長要注重養成孩子良好的看書、讀書、寫字的學習方面的習慣;還要養成書寫整潔、學習專注、用眼衛生、勞動習慣等行為方面的習慣。如:天天保持看書最少半個小時,讀書要大聲,有感情,眼睛離書本一尺遠,握筆姿勢正確,學習時不開小差,書寫盡量做到不用橡皮擦,天天能幫家裡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掃地、抹飯桌、端碗等)。
4、關注作業完成情況。
學生完成學校的作業就好比家長的工作一樣,養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就顯得非常重要。建議孩子一放學回家,先喝點水,吃點水果,就要開始完成家庭作業了。做作業的時候,一個人單獨在一個專門的書桌旁學習,不要打攪他。每學習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休息10分鍾。當孩子碰到不懂的問題,家長千萬不要馬上回答他,要等作業做到最後,實在不會的時候,家長才去幫助他。不光是要讓他養成思考的習慣,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學習的效率。假如,一會兒問:「媽媽這個字怎麼寫啊?」一會兒又問:「爸爸,這道題怎樣做呢?」以後孩子做作業就會很慢,也不會獨立去完成。不過,一年級有的題目中很多字不熟悉,家長也可以採取先把題目都念完,孩子再做題。值得注重的是:有的家長總認為作業太少了,或者有時候作業少了,就給孩子多布置作業,弄得有的孩子想:早點完成作業也沒有用,不如慢點做,進而養成慢慢吞吞完成作業的習慣。在作業少的時候,何不讓孩子放鬆一下呢。順便說一下,上學了,天天最多看電視1小時。
我知道,很多家長都沒時間管孩子,但是,我要告訴這些家長,在入學的一個學期,或者一學年,甚至是2年,不同的孩子需要關注的時間就不同。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一切進入正軌的時候,你就可以漸漸放手了。
思考:很多年輕的父母由於種種原因,將自己教育孩子的責任推卸給了年邁的長輩。姑且不談這樣做的利與弊,我只想告訴年輕的父母,當孩子需要你的時候,你沒有關注他,沒能和他溝通;轉眼孩子就長大了,不再需要你的時候,你會感到失落的。更別說你們之間的深情厚誼了。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教育引導
--結合家庭日常生活經驗談談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踐
內容提要:小學一年級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接受教育的重要時期,學習成為兒童的主導活動,要作好孩子入學的物質准備和心理准備;預防一年級學生中常見的「厭學症」,針對兒童社會情緒的發展,採取相應的措施,因勢利導,減少小學兒童在同伴交往中的沖突數量。
關鍵詞:一年級 家庭教育 理論與實踐
我國心理學家通常按照個體在一段時期內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點和主導活動,將個體的心理發展劃分為8個階段。即乳兒期(0-1歲);嬰兒期(1-3歲);幼兒期(3-6、7歲);童年期(6、7歲-11、12歲);少年期(11、12歲-14、15歲);青年期(14、15歲-25歲);成年期(25-65歲);老年期(65歲以後)。
童年期又稱學齡初期。這是一個人一生發展的基礎時期,也是生長發育最旺盛、變化最快、可塑性最強、接受教育最佳的時期。小學一年級是一個人學習的起始階段,這一階段學習質量的好壞,對孩子的一生有著無法估量的影響。孩子從幼兒園的小朋友變成一年級的小學生,這是人生道路上一個大的轉折。幼兒園以保教為主,老師阿姨細心周到的照顧,讓孩子生活得無憂無慮。孩子的許多知識是通過游戲和接觸實物等方式,輕輕鬆鬆地學到的。而進入一年級後,每天要上六、七節課,且上課要求思想集中,此外,還得遵守校紀校規,很多事情都需孩子獨立完成。作為家長,做好處於這一階段的孩子的教育引導,讓孩子更快適應新的環境,十分重要。
(一) 孩子入學前的准備。
1、 心理准備。
張阿姨這幾天心神不定,她的兒子剛剛上小學一年級,開學還沒幾天,似乎有點悶悶不樂。「媽媽,小學沒有幼兒園好玩,上課的時間那麼長,還有作業要做,小朋友們也不大和我說話。」兒子委屈地撅著嘴向媽媽訴苦。
這個九月,對於那些離開幼兒園踏進小學課堂的孩子們來說,多少帶著新奇與興奮。而當新奇感逐漸褪去,新環境帶給這些六七歲的孩子的,或許更多的是不適與失落。
雖然早已度過生理斷奶期,但是對於剛踏進一年級新環境的孩子來說,如何完成心理上的真正「斷奶」?家長和老師應該給孩子們什麼樣的幫助呢?
家長要在孩子心靈上創造一種新鮮感和好奇感,讓他們渴望上學這一天早些到來,愉快地開始新的學習生活。入學前,家長可對孩子說,你長大了,要背著書包上學了,上學後你可加入少先隊,戴上紅領巾,那是十分光榮的;你可以學到知識、掌握本領,成為有用的人。如家長有時間,還可抽空帶孩子到他將上學的學校看看,通過參觀校園以及目睹一些學生在這里讀書上課,讓他對這所學校有初步的了解。若家長曾在這所學校學習過,可向孩子介紹你坐過的教室,入隊宣誓的地方,打乒乓、打籃球、踢足球及做其它游戲的場地,告訴他學校里還發生了哪些變化……
另外,可以帶孩子走訪正在這所個學校上學的鄰居或親友的孩子,請他們講講在學校學習、生活的情況,特別可以走訪學習較好的學生,使孩子非常羨慕他們。總之,家長要在孩子心靈上創造一種新鮮感和好奇感,讓他們渴望上學這一天早些到來,愉快地開始新的學習生活。
(2)習慣教育本是第一職能
「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成了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是美國作家傑克·霍吉說過的一句話;
盡管上小學是孩子人生的重要轉折期,但由於當前幼兒園和小學銜接脫節,孩子學前缺少相關的適應性培訓,進入小學後往往會出現心理緊張、注意力難以集中、對學習缺乏興趣等情況。一年級新生對小學生活的不適應是造成今後學習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人統計過,一個拿筆姿勢不正確的孩子,功課一定不會好到哪去!」
習慣教育本該是教育的第一職能,但恰恰是最容易給疏忽和遺漏的。眼下的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關注的是雙語教育、藝術教育這些所謂的特長教育和英才教育,恨不得讓孩子們一夜成才。
許多一年級新生習慣於幼兒園以游戲為主的授課方式,不適應小學以知識為主的授課方式;習慣於自由自在的活動,不適應課堂紀律的約束及較多的學習要求;習慣在保育員阿姨悉心照顧下的感覺,不適應相對要自主、獨立的小學生活,所以他們在上學一段時間後,仍然會留戀幼兒園的生活。
德國的哈克教授的觀點更為詳盡,他認為,從幼兒園到小學,不僅是學習環境的轉換,也包括教師、朋友、行為規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變化。他根據觀察和研究指出,處於幼兒園和小學銜接階段的兒童,通常存在著學習環境、學習方式、社會結構等六個方面的斷層問題。孩子入學後,離開了幼兒園教師這個「第二母親」角色,而去接受嚴格要求、學習期望高的小學教師,這讓孩子感到壓力和負擔。在幼兒園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個人要求,在小學不再被重視。孩子入小學後,必須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融入集體,他們以往的感性將漸漸被理性和規則所控制。這些斷層使得德國30%的小學生有不適應現象,導致學習興趣低落、恐懼、焦慮以及攻擊性強等行為發生。
「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的話同樣強調了習慣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也曾說:「什麼是教育?簡單地就是養成習慣。」
孩子經歷成長的過渡期,對家長們來說也是一個教育的過渡期。李女士的女兒已經上三年級了,可是說起當初女兒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她對自己摸索出的一套經驗還津津樂道。「每個孩子都要面臨成長,而每位家長也都要為孩子的成長做好准備。」
1、時間自己安排
在很多朋友眼中,李女士算得上是個「超級媽媽」,一個懂得如何幫助女兒培養好習慣的超級媽媽。和其他小孩子一樣,李女士的女兒也有寫作業拖拖拉拉的壞毛病,寫著寫著就會到冰箱里找零食吃,或者跑到客廳看看電視;即使是看見她安安靜靜地坐著寫作業,仔細觀察才發現孩子正在發呆。
以前,李女士也啰嗦過:「還不快去寫作業?」催促、責罵是家長們自然而慣常的做法。孩子缺乏自覺性,家長需要督促,督促就需要催促和責罵,這就是大多數家長的邏輯。
這個邏輯並沒有錯,但李女士不想罵孩子,她想催促與責罵應該不是最佳的辦法。於是,有一天,她找了一張小紙條,用筆把它劃成24等分,然後告訴女兒,每個等份代表一個小時,把吃飯、睡覺的時間除去之後,還有游泳、彈琴,剩下的時間是有限的,做作業也就那麼一兩個小時;如果不能在這一兩個小時完成作業,那就必然擠占其他的游樂時間。
女兒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第一個晚上,女兒開始比較專心地做作業,雖然偶爾也會耐不住起來「活動活動」,做點小動作,但李女士沒有吱聲。到了晚上10點,該是上床休息的時候了,孩子皺了皺眉頭,想繼續把作業做完。李女士卻沒理女兒的要求,命令她上床睡覺:「已經給你時間了,沒做完就是你的效率問題了。去睡覺了,作業沒做完,明天上學,該怎麼挨老師批評就挨吧。」
李女士不想讓女兒因為趕作業而影響了第二天的學習狀態,而更大的意義是,她要讓女兒明白,時間的長度是有限的,要學會安排時間,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拖拖拉拉而導致的後果只能由自己承擔。
挨批評是逃避不了的。有了壓力,女兒從此自己心裡綳緊了根弦,寫作業再也不磨磨蹭蹭了。到了後來,放學後她先到圖書館自己把作業完成了再回家。
2、作業自己把關
讓孩子抓緊時間、加快做作業的速度是一方面,但同時是不是也會出現很多錯誤呢?學校里老師要求孩子的作業完成之後要讓家長簽名。一開始,李女士也會認真地幫女兒看看作業完成得怎麼樣,還會很細心地幫助她把錯誤一道道糾正過來。那陣子,女兒的作業本都是A、A+。到了後來,李女士對女兒說,媽媽以後的簽名只負責檢查你有沒有完成,至於作業有沒有出錯,由你自己來把關吧!
沒有了媽媽的監督,女兒的作業本逐漸出現了B、甚至是C,對於這些成績,女兒一開始覺得挺委屈的。但是媽媽認為,這就是對學校教學情況的真實反映;而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培養責任心,不要把作業當成任務,而且是別人的任務。慢慢地,女兒也學會了自己完成作業、自己檢查、糾錯。
3、書包自己整理
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孩子們的書包一下子鼓了起來:語文、數學、自然科學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輔導資料,這么多課本讓孩子們每天都得為該帶哪些課本發愁。而一旦把課本落在家裡,孩子們就會打電話給家裡的保姆:「阿姨,我忘了拿××課本,幫我拿到學校來吧!」……
李女士不願讓保姆阿姨為孩子跑腿。頭兩天,她幫著女兒一起整理書包;後來,她就讓女兒自己收拾,該拿什麼拿什麼,落了東西不準打電話回家讓阿姨帶。沒有可以依賴的「跑腿」,女兒責任心也強了許多。「孩子在學校里是怕挨老師批評的,沒有了『靠山』,孩子不自立也不行。」
對於「超級媽媽」的稱號,李女士一笑而過。「誰都可以當自己孩子的「超級媽媽」,每個人都要成長,我只不過是和孩子一起去面對過渡期的困難罷了。」很多家長往往都會朝孩子們吼「為什麼做得這么差?」「為什麼不那樣做」之類的話,但是究竟如何幫孩子去糾正,去做得更好,卻沒有拿出有效的教育方法。而從李女士的教育實踐個例來看,從收拾書包到做作業,她所採取的就是「先幫手、再放手」。「孩子們其實都是很聰明,領悟性很高。」
(二) 克服「厭學症」。
在某個家長課堂上,教育心理專家給在座的家長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你發現孩子總寫錯字,或對某個公式運用不熟練時你會怎樣做?回答這個問題的大多數家長表示,要給孩子增加練習題,在重復的練習中增加孩子的記憶力。
專家對家長的回答是否定的。理由是:孩子寫錯字、不會運用公式不是機械記憶不足的錯誤,而是對所學內容缺乏理解。當錯誤重復千百次之後它依然是錯誤,錯誤的強化會干擾正確認識的構建。並且讓孩子在無休止的練習中,體驗到學習的被動、枯燥、無奈。學習成績低迷,與耗費的時間不能形成正比,在持續的挫折情境中產生學習能力低下的自我負性評價。誰願意麵對這樣的評價?孩子直接採取的行動是逃避學習,逃避學習就可以擺脫這種評價。「不想上學了!」是此時此刻孩子心裡喊出的聲音。為什麼家長會不約而同地選擇加大練習量作為強化學習的手段?一是與家長對學習的理解有關。許多家長認為知識是陳述性的,學習就是把課本上陳述出來的知識記住。因此要求孩子一遍遍地加強記憶學習,以求在考試時能夠記取已學過的知識,得到高分。二是強化記憶對家長來說比意義學習容易得多。意義學習要求家長要對孩子的學習理解程度進行探究,找出孩子沒有理解的知識點,啟發引導孩子理解所學知識,有意識的提高孩子的理解力。能做到這一點,要求家長具備更高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還要有耐心和責任感,才能投入時間和精力去與孩子探討問題。在自身工作生活壓力較大的客觀條件下,多數家長也容易在孩子教育上選擇較容易的一種方法,可是這種方法客觀上將學習的個體特殊性抹殺了,簡單地看成學習的好壞只是時間投入和孩子的主觀因素在起作用,忽略了客觀因素影響學習的現實性。孩子一方面體驗學習的枯燥和疲勞,另一方面還要背負不好好學習的罪名,久之,喪失了學習興趣,真的產生了厭學情緒。
人在學習適齡階段的任務就是學習,每天所處的主要社會環境是學校,交往的人員是老師和同學,誰不願意在這個主要生活場所中去體驗成功?誰不願意在同伴面前受到注目體現自尊?學習成績下滑對每一個學生都不是心甘情願的,他們都會為此而著急。他們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和有效的幫助,在同學面前重新樹立起自尊。如果家長此時此刻能夠幫助學生細心地分析學習難點,幫助他們從不理解到理解,提出學習上的合理化建議,並幫助他們付諸實施,從心理上給予他們支持,就可以穩定他們的學習情緒,克服學習困難,逐步走向成功。學習成就帶來的自我價值實現,會讓個體不斷為實現自我價值而努力奮爭。哪裡還有「厭學」的土壤和溫床。
此時再把開頭的問題重提一遍,作為家長您還會只選擇加大練習量嗎?
(三) 社會情緒發展
一、 自我意識的發展--自我概念和自尊
進入小學之後,因為考試的壓力,兒童第一次真正有機會與別人比較,成人必須給兒童提供機會,使其體驗成功,充滿自信,並保持熱情和創造性。但是,能力確實有高低強弱之別,兒童在3歲以後,自我意識的發展進入社會自我階段。他們從輕信成人的評價逐漸過渡到自我獨立評價,自我評價的獨立性、原則性、批判性正在迅速發展。當學習差的學生永遠不可能成為班級明星時,他們怎樣看待學習的價值,除了教師之外,家長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在管教孩子易犯的幾種錯誤中,「用刻薄羞辱的話責罵孩子」首當其沖。例:「你總是如此」、「你簡直沒救了!」這些貼標簽式的不當言語很有可能造成學生自尊受損。
『貳』 如何培養小學一年級數學教育措施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引導和訓練學生踏實認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受益。在課前課後十分注意培養學生認真聽講和認真作業的好習慣。在課堂教學中多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學生掌握了這些方法,如果能長期堅持,養成習慣,這就形成了良好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
2.學生學習的常規的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從擺放學慣用品起,怎樣聽講、怎樣書寫、怎樣記作業,以及的簡單的檢驗作業的方法等都是學習習慣的內容。課堂上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後的學習中仍應充分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將這一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是要注意根據一年級孩子年齡特徵,設計一些孩子感興趣的環節,如游戲,故事,比賽等,注意從生活中找素材,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教學中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豐富學生的感性積累,發展學生的數感和初步的空間觀念。通過提供具體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鼓勵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
教師培養學生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興趣,也就是學生求知慾,只有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才可以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計算能力是由教師的反復訓練和學生自身的刻苦練習,長期積累而成的。
各種各類練習也為學生所學知識的鞏固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加上我們這里的學生的特殊情況,基礎比較差,平時必須加強口算訓練,為提高學生基本的計算能力打好基礎。我將堅持每天課前三分鍾口算練習,並且對學生的口算練習進行認真地批改,有錯及時讓學生訂正。這樣堅持練習,日積月累,我想是一定能成功的。另外,結合教材補充一些必要的計算練習。
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每天補充一些必要的計算練習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或者是各類基本計算練習和一些基本的有一定思維性的計算
<一>做練習、寫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
環節。
(1)、發現困難生要及時幫助,利用各種形式激發興趣。 (2)、積極開發學生對學習興趣,利用情境培養學習數學的願望。 (3)、鼓勵學生多提問,多發言,對優秀的表現要及時表揚,利用獎章制度樹立班級學習榜樣,結合班級的評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注重作業設計。
精心設計每一課時的作業,才能盡可能地發揮作業的最佳作用,達到教學的目的。作業不隨意,應該結合當天的內容,對內容進行選擇,不布置課堂上做過的作業,對布置的作業一定要精批細改,發現問題及時反饋,這樣才能達到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如果我們有強烈的責任心,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努力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愛好,優化課堂教育教學方法,我相信數學教學質量一定會逐步提高的。
『叄』 有哪些適合小學一年級孩子的教育方法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往往對學校的生活還處於適應階段,作為家長,在家庭中通過親子游戲的方式培養孩子學習興趣,讓孩子寓教於樂,更有利於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和學習。
『肆』 如何組織小學一年級的課堂教學
一年級有效組織課堂教學的小妙招
教過一年級的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覺:一年級的教學內容雖然非常簡單,但一年級的課卻非常難上。教一年級的老師也非常辛苦,剛教一年級前半年的時候許多老師的嗓子都是沙啞的。在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學生的紀律常識幾乎為零,學生性格各異,心理需求不同,如果一旦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表現出種種不守紀律的行為,影響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甚至還會出現一些事先無法預料的事件。為師者筋疲力盡,學生卻茫然無知,所獲甚少。因此,組織好課堂教學是擺在我們每個一年級老師面前的重要課題,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那麼,如何組織好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呢?下面我將給大家介紹一些小妙招,希望能給一年級的老師們提供一些幫助。
一、建立課堂紀律常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建立課堂紀律常規,是小朋友們遵守課堂秩序的行為依據,是教師組織好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建立課堂紀律常規,課堂上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都必須讓小朋友們清楚。我要求小朋友們做到:
(一)做好課前准備。
課間休息時,要把下一節課的書本拿出,放在左上角,鉛筆、橡皮擦拿出來放好了,才能出去玩。避免上課了小朋友還在書桌里找書本,找鉛筆,擾亂課堂秩序。
(二)明確課堂紀律要求。
為了讓小朋友們更好的遵守課堂紀律,明確的把課堂要求提出來,時時刻刻讓小朋友們去遵守它。
1、聽見上課鈴聲,馬上回教室,坐端正,安靜地等著老師來上課。
2、課堂上,要做到「三不能」,「四要到」。「三不能」:不能大呼小叫,不能隨便走動,不能告狀。「四要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
3、常言道:「坐要有坐相」。怎麼坐,這樣做:上身正,腳並攏,腳放平。
4、有事情,先舉手,經老師的允許後才能發言。
5、回答問題的小朋友聲音要洪亮,沒有回答問題的小朋友仔細聽。
二、及時鼓勵表揚學生。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之曾說過:「兒童都有希望獲得被認可的天性。」每個小朋友都希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最好的,最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一聽到表揚就會有更好的表現。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小朋友,使其他小朋友受到感染,向他學習,從而把課堂教學組織好。
(一)口頭表揚。
一年級學生特別希望能得到老師的表揚、稱贊和鼓勵。老師一句「你真棒」比媽媽買的糖還要甜。所以,針對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我就在孩子們表現不好或課上亂說話時,尋找班內做得最好的同學,適時地進行表揚,說:「××同學坐得最端正,聽得最認真了。」話音剛落,只見同學們就齊刷刷地坐好了,如果這時還有個別同學沒有坐好,就要抓住典型,進行批評教育,讓前者與後者形成鮮明對比,讓孩子自己區分好壞,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當某個同學讀書的習慣很好時,我就抓住好機遇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瞧,××同學真會讀書,一手指著書,眼睛還看著書來讀,做到了心到、眼到、口到。」
當我表揚回答問題聲音洪亮的孩子時,其他的同學就會一個比一個聲音大。在教學中要盡量挖掘每個孩子的長處和閃光點,一旦發現便要毫不吝嗇地表揚他們。
(二)物質表揚。
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我准備了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獎狀,小紅花等可愛的小東西。在上課前,可以這樣說:「小朋友們,看老師帶來了什麼?喜歡嗎?如果今天誰上課坐的最端正,耳朵最靈,發言最積極,不做小動作,不說悄悄話,老師就獎給他。比比看,今天誰能得到小獎狀。」
三、課堂形式靈活多樣。
活潑、好動、貪玩是小朋友的天性。課堂形式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為了更好的吸引小朋友們的注意力,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我在課堂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經常採用的教學活動有:
(一)課堂游戲。
1、開火車。
師:「小火車,開起來。」
生:「咕嚕咕嚕開起來。」
師:「火車頭在哪裡?」
生:「火車頭,在這里。」
師:「這列火車開起來。」
2、做題比賽。
小朋友的榮譽感挺強的,我採用分組游戲的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做題比賽。做對了就得分,做錯了就不得分。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小組要被扣分。最後評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小朋友們不僅玩得開心,也學得快樂。這樣既讓小朋友們遵守了課堂紀律,也完成了學習任務。
(二)對口令。
剛進入課堂,教室里亂哄哄的,老師要大聲喊好多聲安靜,他們也未必能很快的安靜下來。可老師要是用「請你跟我這樣做」的游戲形式,就很管用。像這個游戲幾乎沒有孩子不感興趣,最後老師來一句「你跟我坐好」,「小朋友說我就跟你做好了」,就全靜下來了;課堂中學生亂說話時,老師說:「小嘴巴」,學生接:「不說話」;在學生坐姿不正確時,老師說:「一、二、三」,學生接:「請坐端」;想讓學生看黑板認真聽講時,老師說:「小眼睛」,學生接:「看黑板」;當站隊時老師說:「三、二、一」,學生接:「站整齊」。這樣簡短的口號能迅速集中學生注意力。由於一年級學生注意力的持續時間較短,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可以安排課堂中稍作休息,在休息時可以這樣喊:「哆來咪」,學生接:「我休息」。這樣的口號喊起來,不但班內課堂紀律大有好轉,就連課堂教學效果都有明顯的提高。
(三)情境教學。
一年級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借外部刺激來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學中,運用一定的的教學情境和方法,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游戲可以把索然無味的漢語拼音教學變成一件學生非常喜愛的事,這也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快樂地學,正如大教育家洛克說的,教育兒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兒童應做的事,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兒歌由於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點而受到學生的喜愛,在教學中,緊抓這一特點,把大量的兒歌引入到課堂中,使其成為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果的一條有效途徑。在教學中,還充分運用圖片、多媒體等資源,運用這些直觀的圖象來引起學生的注意,這樣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組織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藝海茫茫,讓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和創新,在教中學,學中教,真正體現「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伍』 求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方法
今天的一年級,語文學些什麼內容啊?老師以前又是怎麼學習的呢?二十年前,我上學讀書的時候,自己就是通過形象思維法,讓字母、漢字在腦中形成一個個固定的形象,從而學得輕松,又記得牢固。
如果我記得沒錯,小學一年級,語文從漢語拼音學起,一個個字母,以前的課本上都配有圖像。b 是一個收音機,p 是潑水的盆子和潑過來的水,m 是捉迷藏的玻璃門,f 就好像只有一個佛像……
小學一年級,關鍵還是把一個高效的學習方法教給大家。生活中我們腦子里保存的都是形象、圖像。把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讓大家輕松入門,學得牢固,也就是老師的責任。
問路指路,也就是形象的例子。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別人給我們指明一條路線,光說第幾個路口左轉右轉,我們很難得到形象記得清晰。所以還要說清楚,到那個路口能夠看到什麼特徵的建築或標記,我們記住轉彎的路口就得到形象,記得方便了。
如果說我自己的方法,就是我還喜歡自己看地圖,指路就要把路名、甚至地址、門牌號碼也告訴我,我也把所有路口都串聯起來,就像火車得到軌道一樣,幾乎完全不會偏離軌道。
我自己的學習方法,就是知識點一定要自己理解消化以後,用自己的話語復述出來,小時候自己的描述能力不強,一年級就只能用形象了。一個個獨立的形象,我還要想辦法串聯起來,把知識點重新編組,得到思路就能夠順藤摸瓜。
如果舉例,也是初中語文老師教我們的,記住初中課文裡面的魯迅作品,老師就教給我們三句話:藤野在百草園朝花夕拾散落一地,友邦驚訝塔倒掉成二墳雜亂無章,孔乙己在故鄉看社戲和小說時不停吶喊。
利用這樣三句話,我們也正好記住,《藤野先生》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都是出自《朝花夕拾》的散文;《「友邦驚訝」論》和《論雷峰塔的倒掉》都是雜文,分別出自《二心集》和《墳》;《孔乙己》和《故鄉》、《社戲》也都是出自《吶喊》的小說。
形象思緒法記英語單詞的拼寫,也是相當有名的,business生意的記法,非常形象的方式就是,公共汽車(bus)裡面(in)一隻鵝(e)與兩條蛇(ss)在談生意,這樣也是一個形象,把單詞拼寫與中文意思全部串聯起來。
舉例還是回來講講一年級正需要的,如今電腦輸入都改用字母v了,可是念「於」的韻母,在「綠」「女」裡面還是應該在「u」上面打上兩點。小學老師教給我們一些口訣,「小於見了j p x,去掉兩點還念於。」或者說「j p x,真淘氣,見了魚眼就挖去。」這都是通過生動的形象,幫助我們記住,ju(居)、qu(屈)、xu(虛)不要把 v(於)念成了u(烏)。
回答你的問題,我使用大量例子,也是為了具體化、形象化,如果還不明白,就歡迎你和我一同交流吧。QQ號我仍然是凈壇使者。盡管我不是老師,可是我自己的學習方法相當優越,幾乎哪裡學習我都能夠當助教,幫助你們教書成功,提高中國的教育水平,也是我自己認準的責任了。
『陸』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學方法是怎樣
學習應該是一個快樂的過程,不能強迫孩子學習,需要鼓勵孩子自主學習,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可以採用游戲化教學,利用游戲吸引孩子的注意,從而對該知識點產生興趣,從而掌握此知識點。比如有一個教育游戲軟體APP趣動課堂,裡面有各類型游戲,在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可以採用該APP中農產加減的游戲,使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寓教於樂。游戲的設置分不同關卡,根據難易程度。這種游戲化教育可以嘗試,也是一種值得嘗試的好的教數學方法。
『柒』 小學一年級人數很多教數學有什麼好的教學方法
培養孩子學習興趣,要適當的鼓勵和誇獎,還可以讓學生搶答一向比較簡單的問題,給他們學習的自信
『捌』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要怎麼教育
家長的角度
1
我國傳統的家長總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一旦成績不好,就是孩子不努力,於是一個棍子就上來了。我認為家長應當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孩子在初學習的時候,會有學習困難,特別是上學期離開了家不習慣。所以孩子剛入學的兩個月,家長應該幫孩子快速適應學校氛圍,不能過分看重成績。
『玖』 小學一年級家長對語文老師的教學方法及打學生怎麼提意見
孩子太小,請老師耐心些,細心些,我們做家長的一定配合。打孩子易讓孩子害怕,產生恐懼心理,反而學不好。
『拾』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年級我沒有教過,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以下是一些我了解的方法,僅供參考:
圖畫法
圈點勾畫法
朗讀法、領讀法
放飛想像法
場景演示法
帶領體驗法
......
還有其他種類的分法
1.小組討論法
2.分組競賽法
3.場景參與法
4.......
好吧!打了這么多字,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