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一年級數學怎麼分左右
解答:你好,我也是一年級數學教師
我上過這個「左右「的內容
在一年級上冊中,這個左專右到底是以具體人物(屬或事物)的左右為准還是以學生的觀察視角為左右。也沒有一個定論,所以我的看法是:兩個都對
等到2年級再繼續學的時候,學生就能自覺分辨開看
Ⅱ 小學數學一年級該怎麼教
一、課前談話
根據班級平時的獎勵措施,如:表現好的獎紅花,10朵紅花換一個金蘋果。我和學生輕松地聊了起來。
「今天上課認真,發言積極的小朋友,希望老師獎什麼?」
「紅花和金蘋果,你更喜歡什麼?為什麼?」學生興奮地說:「我喜歡金蘋果,因為一個金蘋果相當於10朵紅花。」
二、創設情境「小朋友,你們成為小學生後,爸爸媽媽非常關心你們的學習,為你們准備了許多學慣用品。」教師邊說邊拿出一個放了許多鉛筆的筆筒,「猜猜,這里有幾枝鉛筆?」「10枝」、「14枝」、「19枝」等,他們猜得興趣盎然,神采飛揚。然後運用數數來驗證,結果是12枝。再次猜另一個筆筒的鉛筆枝數,又一次數鉛筆枝數,結果是20枝。[從猜測到驗證,讓學生感到數數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這樣既了解學生的起點,初步感知數的相對大小,又體驗到1枝1枝地數,數得速度慢、麻煩,引發學主動探究的慾望。]三、自主探究1.擺小棒,感知「十」。 [在比較中,學生領悟到10根紮成一捆可以使數數顯得方便,並初步滲透十進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重新擺12根小棒,學生在引導下,紮好小棒後,邊看邊說,一捆是(10)根,就是10個一,一捆有(1)個十,那10個一是這捆,1個十也是這捆,那麼我們就說10個一是1個十。[在感知的基礎上,藉助小棒,直觀演示操作,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從而理解10個一1個十。]2.擺小棒,說組成。師擺小棒,生說組成;生擺小棒,生說組成;學生看數,在頭腦中擺小棒說組成等活動,逐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從而建立起1個十和幾個一是十幾的數學模型。[數感的建立是一個逐步體驗和發展的過程,就是數學建模的過程。]3.看直尺,理解數的順序、大小。藉助直尺,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次讀數(順數、倒數),更深入地認識11~20各數。「看到這把直尺,你知道了什麼?」預設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自由地開放地暢所欲言,如17比16大1,19的鄰居是18和20等。可實際操作中,有的學生不知如何回答。[學生通過讀數,了解數的順序,比較數的大小,進一步認識20以內各數。這樣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去學習數,知道數與數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在輕松活潑的課堂學習過程中對20以內的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數感。]四、實踐運用1、「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我用過這些數?」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如:整體認讀音節16個,我的學號是15號,我們組有12人,一盒水彩筆18色,今天是10月20日等。[搜索生活中客觀存在的數,充分感受數的意義,讓學生體會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用數學的快樂。] 「你能運用今天學到的知識,把你紅花本上的紅花,圈一圈,畫一畫,讓大家一看就知道有多少朵紅花?」[這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目的是運用1個金蘋果換10朵紅的事實,進一步深化十進制的概念,但每次的執教中時間總是顯得倉促,效果不佳。]五、課堂總結教學反思:(1)親歷建模過程,建立數感(2)重視實踐應用,形成數感(3)激勵猜測驗證,發展數感發展學生的數感是數的學習的核心目標,學生數感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為一名低年級數學教師,有責任讓數感貫穿在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能有意識地引導和培養學生的數感,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Ⅲ 小學一年級大概數學有什麼內容
一年級上學期主要知識點有:
1.20以內數的認識
包括:數位的含義、計數單位、十進關系、數的組成、數的順序、大小比較、基數和序數。
2.20以內的加減法
包括:加減法運算的含義、加減法算式各部分名稱、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口算。
3.認識鍾表
包括:認識鍾面、時針、分針,認識整時、半時。
4.圖形的認識
包括:立體圖形、平面圖形。
5.簡單統計過程
包括:單一標準的分類、不同標準的分類、比多少、比高矮、比長短。
Ⅳ 小學一年級數學一般都學什麼一年級數學
第一重點:認識圖形(二)
一、圖形可分為(1)平面圖形;(2)立體圖形
1. 平面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
2. 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二、圖形的拼組
1.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也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還可以拼成一個大三角形。
2.拼成一個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體至少需要8個小正方體。
3. 兩個長方形能拼成一個大的長方形。(兩個特殊的長方形能拼成一個大正方形),4個長方體能拼成一個大的長方體。
第二重點:分類與整理
分類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狀;(2)按顏色;(3)按用途;(4)按種類。
在分類的同時,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第六重點:小括弧
1. 一個算式里有括弧,要先算括弧裡面的,再算括弧外面的。
2. 一個算式里沒有括弧,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第七重點:找規律
1.重復出現的規律:○□□○□□○?○□□(每組規律要用圓圈圈起來)
2.變化的規律:
2 5 8 11 14 □ □ □ 18 15 12 □3 4 6 9 □ □
3.數列里的規律:寫出相鄰兩個數之間的差再觀察、間隔兩個數之間是否有規律、三個數之間是否有聯系。標出每組規律,再根據規律填數。
Ⅳ 小學一年級數學什麼叫平十法和破十法
平十法也叫湊十法,就是將20以內的進位加法轉化為學生所熟悉的10加幾的題目,從而化難為易。破十法是一種計算方法,當個位不夠減時,就用10減去減數,剩下的數和個位上的數相加。
詳細解釋如下:
首先說說平十法: 15-8=?我們可以這樣做:先用15減5,剩10,再減3. 根本原理是,把15看成一個10和一個5,先把5減掉,再動我們的10. 從圖上看會更容易理解一些:
我們先從10裡面拿掉9剩1,再用這個1加上個位上的3,就可以得到4了。 這個方法,和我們的加法的湊十法聯系得比較緊密,所以是我們常用的方法,也是課本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
湊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看到九想到一;二八二八手牽手,看到八想到二;三七三七真親密,看到七想到三;四六四六一起走,看到六想到四;五五五五一雙手,看到五想到五。
Ⅵ 小學數學一年級全部的知識
一百以內的進位加減法與認識,認識鍾表,分類,認識物體和圖形,圖形的拼組,認識人民幣,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
Ⅶ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
一、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當前課改中教師們努力追求的。一年級上冊教材設計了富有童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例如6~7頁的小豬幫小兔蓋房、第14~15頁的野生動物園、第18頁的排隊購票、第29頁的小猴吃桃……這些都是兒童喜歡、熟悉的,可親可近。在教學中,需要結合實際把靜態的文本資源加工成動態的數學學習資源。例如教學「比多少」,應充分利用主題圖給學生講述「小豬幫小兔蓋房」的童話故事。讓學生走進情境,認真觀察、比較,感悟「多」「少」「同樣多」。再如教學「0的認識」,教師可根據第29頁的主題圖編制多媒體動畫課件:小猴玩耍、小猴回家、小猴吃桃,用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觀察小猴吃桃的情境:盤子里有2個桃,小猴吃了一個,又吃了一個,盤子里一個也沒有了……體驗「從有到無」的變化,感知0的含義。教師精心創設的情境可以把生活與數學融為一體,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
二、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促進發展
數學學習的本質是學生的再創造。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按這樣的理念,本冊教材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出發,根據兒童的認知特點和興趣需要,努力為學生提供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例如,例題、「做一做」等的插圖,大都展現小組活動、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旨在提示教師要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鼓勵每個學生去探索數學,主動地與同伴交流,達到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教材還為學生精心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如第33頁「做一做」安排了兩個開放性活動,讓學生通過自由自在的「滾一滾」「推一推」「搭一搭」「猜一猜」等實際活動,感受、體驗各種立體圖形的特徵……教學中,要本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觀察、操作、思考、交流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發現去學習數學、獲取知識。
(一)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取數學知識
例如教學「立體圖形的初步認識」時,課前為學生准備各種形狀的物品,讓學生憑借關於形狀的感知方面的經驗,觀察、交流物品的形狀是怎樣的,並把形狀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進而探討「這幾樣物品有哪些地方相同」,了解物體形狀的特徵……學生根據日常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和對現實情境的感受進行探索,將感性經驗進一步抽象化,發展空間觀念。
(二)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取數學知識
一年級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形象和動作,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例如教學「9加幾」時,在學生交流不同演算法的基礎上,請學生用「放進1盒湊成10」的操作活動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想法,使學生直觀了解湊10的過程。接著,組織「擺一擺,算一算」「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動,邊實際操作邊進行計算,具體形象的操作過程與抽象的計算過程一一對應。外顯的動作驅動內在思維活動,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悟、理解新的計算方法。
(三)讓學生通過合作與交流,獲取數學知識
本冊教材設計了大量合作和交流的內容,如讓學生合作完成比長短、比高矮的活動,共同探討物體和圖形的形狀特徵,讓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交流自己分類的標准和分的結果等。在教學中,要適時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和交流,提出具體的目標和要求,鼓勵每一個學生去探索數學,並主動地與同伴進行交流。讓學生在互相啟發、互相補充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逐步形成創新意識。
例如數學「9加幾」時,由「學校運動會」的具體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後,把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的「任務」交給各組來完成。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並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思考,會產生「點數」「接著數」「湊10」等多種計算方法。接著,請各組向全班學生介紹展示本組的研究成果。使學生了解別人和自己找到的不同的方法,由此領悟到解決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方法。同時,在交流中,學生欣賞自己的發現、欣賞本組的成果、欣賞全班發現的多種方法,不斷體會成功的快樂。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興趣,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三、精心設計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新課標特別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重視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是當前數學課題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
為了讓學生帶著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走進學習活動,主動建構、理解數學概念,獲得數學方法,獲得探索數學的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本冊教材十分注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例如「1~5的認識」,教材先體現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數,接著讓學生通過擺小棒進一步體會數的基數含義;認識物體和圖形,教材先以「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提升學生對物體形狀的直觀認識,接著呈現立體圖形引出物體形狀的名稱。然後讓學生嘗試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描述所處的生活空間……在教學中,需要以教材提供的基本素材和學習活動線索,為學生設計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例如教學「1~5的認識」時,由學生去過公園或動物園的事例,創設「去野生動物園」的情境,先請學生觀察、了解有哪些可愛的動物,再請學生把觀察和數的結果告訴組內的小夥伴,講給全班同學聽,學生通過觀察、數一數、說一說的活動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1~5各數。接著,讓學生根據數擺出小棒,或選擇自己喜歡的學具卡片來擺。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把抽象的數具體化,加深對1~5各數的基數含義的理解。學生通過看、數、說、做各項活動認識1~5各數,經歷了數概念的形成過程。學生不僅體會數的產生和作用、加深對數概念的理解,而且嘗試用數學眼光看周圍事物,並獲得成功的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認真組織練習活動
小學數學每節課都離不開練習,練習在數學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冊教材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練習資源,教師應不斷探索如何組織練習活動。
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要出發,組織豐富、有趣的練習活動,同時要關注學生在練習活動中的情感體驗。
例如教學「認識半時」時,教師在學生探索時針、分針半時的時候指向特點後,讓學生參與不同的練習活動。①說一說。說出畫面上小朋友在上學的路上、上課、鍛煉、看書幾項活動的時刻,再說一說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幾時半都在做什麼。②互動游戲。聽一方指令撥出鍾面時刻,先由教師發指令,學生撥,再同桌合作,一個說時刻,另一個撥出來。③自由選擇。在鍾面上撥出自己最喜歡的時刻,告訴小夥伴,這個時刻自己在做什麼……最後,每個學生為自己設計一個快樂的星期天。每項活動環環緊扣,並且富有生活情趣。用實踐活動鞏固知識,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通過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同時逐步形成實踐意識和應用意識。
五、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學習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好壞,影響著能力、性格的發展。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是在日復一日的學習活動中逐步形成的。它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每一位數學教師都應充分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把對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例如教學「數一數」時,教師抓住學生入學的第一節課,充分利用「美麗的校園」的畫面資源,指導學生看圖數數。由學生自由觀察數數到有序觀察數數,讓學生領悟數數的方法。在這個活動中,由教師反復提問「還有什麼?」使學生明白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並且,通過對學生的表揚——「這些同學觀察得很仔細,做事很認真」,讓學生體會到這些是良好習慣。再如教學寫「0」時,教師讓學生觀察「0」,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0的形狀,給學生講述、演示0的寫法。之後,安排了書空,描0,獨立寫0,使學生逐步形成寫0的技能。在寫0的學習活動中,教師請學生對小夥伴寫的0進行評價,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怎樣才能寫好。還特意安排了「你認為寫0時應注意什麼?」「想給咱班小朋友說些什麼?」的交流活動。學生把自己寫0的經歷體驗,歸納提升,說給全班的同學。學生在寫0的學習活動中,通過觀察、傾聽,了解0的寫法,通過書寫、評價、交流明確書寫0的規范要求,同時經歷體驗要認真書寫的行為要求。「寫0」的教學活動打破了以往機械書寫的格局,使學生在獲得寫0技能的同時,在數學思考、語言交流、情感態度和良好行為習慣方面都獲得發展。
六、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現代教學論認為: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成為傳遞知識的無聲媒體,可以成為啟迪智慧的鑰匙,可以成為陶冶品德的潛在力量。每位教師都有深切的體會:課堂氣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在教學中,教師設計學生喜愛的、富有情趣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愉快地進行數學學習;教師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獲取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經歷一個生動活潑、主動探索、富有個性的創造過程。這一切,需要良好的課堂氣氛來支撐。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課堂上真正的民主、和諧,源於師生的一種愛。教學過程是師生信息交流的雙向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用愛滋潤學生的心田,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使之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以「0的認識和有關的加減法」一課為例,在寫0活動中,教師用到了這幾句話「你想寫0嗎?」「好,伸出小手看屏幕書空」「在日字格里描一行0吧」「你認為寫0時應注意什麼?」「想給咱班小朋友說些什麼?」「老師相信你的0肯定寫得很漂亮,動動手,在下面日字格里寫幾個0吧!」組織學生進行書空、描0、總結寫0的方法、獨立寫0各項活動。教師的語言飽含對學生的理解,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融入了對學生深深的關愛,使學生愉快、主動獲取寫0的方法。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學生有錯時,不是批評責備,而是再給學生一次機會。如請學生說出「盤子里1個桃,用數幾表示?」時,出現「小猴吃了1個桃,用1表示」的回答。教師不急不躁,接著問:「那個盤子里的桃數用幾表示呢?」小朋友馬上說出「用1表示。」又如解決「兩片荷葉上一共有幾只青蛙?」的問題時,一位學生說出4-0,其餘學生急於表達自己的等式4+0或0+4。此刻,教師給學生自己糾正的機會,以「老師沒有聽清楚」為由,請學生再說一遍。巧妙地為學生贏得體驗成功的機會。「再給一次機會」讓學生感到溫暖、受到鼓舞,保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保護了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學生在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心情舒暢,思維活躍,敢想、感說,願想、願說,學習潛能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
Ⅷ 如何教好小學一年級數學
小學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學習,他們的學習觀念淡薄,還不知道知識和學好知識對自己意味著什麼,尚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方面,他們已經習慣了三年的幼兒園生活,玩玩樂樂、跳跳蹦蹦;另一方面,剛過了兩個月的暑假,嬌慣自由。因此,對於剛入學的孩子來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培養學生課堂常規的習慣
剛上一年級的小朋友難免改變不了幼兒園的習慣,課堂上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鍾的課堂對於他們來說一時很不習慣,所以做好小學生的常規,就顯得有些困難,怎樣才能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呢?教師應做到:
第一,不要太早著急學習課程,要把常規放在首位,因為如果你不把常規搞好,小學生就會很不守紀律,在班上亂跑、亂叫,所以只有把紀律搞好了,你才能正常上課,才能引導學生認真的學習知識。
第二,如果有一項常規沒做好,就要反復的提,反復的練習,嚴格把關,直到做好為止,例如坐姿不端正,就讓他們安靜的坐在椅子上五分鍾,看看誰坐的最端正,誇誇他們,並在每節課上都反復練習,時間一久,就會養成習慣。也可以採用多提醒,常抓不懈,比如我們班的葉周一鳴,個頭小,上課總是坐不住,小手老是不停地動,還有一個缺點就是不舉手隨口回答問題,我每天不知要提醒他多少遍,現在終於有點成效了。
第三,讓他們養成上課看黑板的習慣,努力吸收黑板上的知識,以便集中他們的注意力。
二、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習方式已從被動的學習轉向自主的學習,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顯得尤為突出。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准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是學生學會求知的重要途徑。所以我們應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1、首先是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課。
讓學生聽清聽懂老師的要求。小學生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學生素材的感受與興趣。教學中要讓他們聽清聽懂老師的要求,就要善於選取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素材。
2、讓學生專注傾聽其他人的發言。
一年級小朋友剛入學時最大的一個弱點就是當別人發表意見時,不懂得如何認真傾聽。有的一心想表現自己,他高高地站起來,邊舉手邊不停地喊「我來,我來」,有的隨心所欲地看書,有的甚至吃零食、玩玩具。此時,我們教師的引導作用就顯得更為重要。如果任其自由散漫,課堂的學習效率將大打折扣,而且會滋長某些不良習慣的蔓延。當這種情況出現時,我就示意發言的同學停一下,並說:「還有幾個小朋友沒准備好呢!比比誰聽得最認真!」「比一比,他的說法跟你是不是一樣,歡迎發表不同的意見。」這樣多次及時的提醒與交流評價,學生能逐漸養成認真傾聽教師和同學發言的好習慣。
三、培養學生說的習慣
在教學中加強說的訓練,培養說的習慣,有利於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能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便於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了學生思維發展。
1、讓學生有敢說的勇氣。
班級里,總有那麼一些膽大敢說的孩子,也不乏膽小怕言的學生,針對實際,以敢說者帶動、激勵怕言者。
2、讓學生把話說清楚,說完整。
一年級學生,知識面窄,語言貧乏,尤其是數學語言更難以正確表達,他們往往能夠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確表達出來,根據這一特點,我總是把枯燥的數學知識寄於一定的數學情境之中,讓學生邊操作邊表達,循序漸進地把話說清楚,說完整。
四、培養學生認真作業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准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書寫美觀、工整是學生的基本功。一年級學生在做課堂作業的過程中,經常會做做玩玩,心神不定,尚未養成認真作業的習慣,而這一習慣對於學生以後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培養學生認真寫字的習慣,我為了指導學生寫字,做了一塊專用的小黑板,畫有四線格和田字格,教學生把字寫規范。我經常組織學生展開比賽,展出寫得漂亮的作業。特別是優秀的在旁邊加紅★。學生對老師的獎勵敏感度極高,經過這種評分制度的實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加強了,努力地想得到教師獎給他們的紅★。教師也可以要求小組同學共同督促,使學生認真地完成作業。
Ⅸ 小學一年級數學怎麼教
一年級的兒童則對「玩」比較感興趣,一切以快樂為本,無憂無慮,所以要想教好一年級數學,首先必須激發、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所以可用教具來教。
Ⅹ 小學一年級數學題目大全及答案
1、同學們要做10個燈籠,已做好8個,還要做多少個?
2、從花上飛走了6隻蝴蝶,又飛走了5隻,兩次飛走了多少只?
3、飛機場上有15架飛機,飛走了3架,現在機場上有飛機多少架?
4、小蘋種7盆紅花,又種了同樣多的黃花,兩種花共多少盆?
5、學校原有5瓶膠水,又買回9瓶,現在有多少瓶?
6、小強家有10個蘋果,吃了7個,還有多少個?
7、汽車總站有13輛汽車,開走了3輛,還有幾輛?
8、小朋友做剪紙 ,用了8張紅紙,又用了同樣多的黃紙,他們用了多少張紙?
9、馬場上有9匹馬,又來了5匹,現在馬場上有多少匹?
10、商店有15把扇,賣去5把,現在有多少把?
11、學校有蘭花和菊花共15盆,蘭花有6盆,菊花有幾盆?
12、小青兩次畫了17個 ,第一次畫了9個,第二次畫了多少個?
13、小紅家有蘋果和梨子共13個,蘋果有4個,梨子有多少個?
14、學校要把12箱文具送給山區小學,已送去7箱,還要送幾箱?
15、家有11棵白菜,吃了5棵,還有幾棵?
16、一條馬路兩旁各種上48棵樹,一共種樹多少棵?
17、從車場開走8輛汽車,還剩24輛,車場原來有多少汽車?
18、從車場開走8輛大汽車,又開走同樣多的小汽車,兩次開走多少輛汽車?
19、學校體育室有6個足球 ,又買來20個,現在有多少個?
20、學雷鋒小組上午修了8張椅,下午修了9張,一天修了多少張椅?
21、明明上午算了12道數學題,下午算了8道,上午比下午多算多少道題?
22、圖書室里有20個女同學,有10個男同學,男同學比女同學少多少個?
23、動物園里有大猴20隻,有小猴30隻,小猴比大猴多多少只?
24、學校有10個足球,16個籃球,足球比籃球少多少個?
25、花園里有蘭花40盆,菊花60盆,蘭花再種多少盆就和菊花同樣多?
26、媽媽買紅扣子18個,白扣子10個,黑扣子8個。
(1)紅扣子比白扣子多多少個?
(2)黑扣子比白扣子少多少個?
27、小華做了20個信封,小亮比小華多做6個,小亮做了多少個?
28、有兩層書架,第一層有16本書,第二層比第一層多8 本,第二層有多少本?
29、媽媽買蘋果6個,買梨子比蘋果多4個,買梨子多少個?
30、飼養組有30隻公雞,母雞比公雞多48隻,有母雞多少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