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年級數學小論文怎麼寫
寫出重點內容
基本概念所講的要點和自我理解
麻煩贊一個謝謝=v=
B. 寫一年級數學論文
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數學教學中,要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觀,引導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問題,去發現問題,使學生真有所獲,確有所得。教師應更新教育理念,讓學生動起來,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讓課堂活起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貼近實際,感悟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新《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在教學中,我盡可能地把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例如教學「百分率」這一內容,我沒有把書上的發芽率、成活率等例題搬到課堂上直接向學生講解,而是課前先讓學生進行一項社會調查,調查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百分數,是怎樣用的?學生搜集到大量資料:及格率、優秀率、出勤率、工廠產品的合格率、種子的發芽率……並深入到社會中去詢問這些百分率在實際生活中是怎樣應用的。上課了,面對搜集到的眾多資料,學生享受著自己調查的樂趣,此時,我及時導入新課,把主動探究的「球」拋給了學生,學生結合課前搜集的信息和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投入到探究知識的過程中。當數學與兒童現實生活密切聯系時,數學才是鮮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我把本來很枯燥的百分率這一內容生活化,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了親切感,提高了探索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感受到數學的巨大魅力,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主動探索,開發學生的創新個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如何點燃這發現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十分重要。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適度增強開放性,啟動學生思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給學生創設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索要善於發現學生問答中富有價值的和個性的東西。盡可能給學生多一些思考的時間,多一些嘗試的餘地,多一些表現自我的機會,多一些成功的愉快,多一些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在寬暢的思維空間中展開多角度思維,使各方面的能力、技能都得到發展,使學生的創新天性得到開發和培育,真正成為知識的發現者、探索者。如教學計算23-7時,我不直接暗示演算法,而是請同學們獨立思考,然後在小組中說一說,看哪個小組方法多,讓學生在開放的時空中主動去探索多種個性化的演算法,結果,學生提出的計算方法讓我驚嘆不已,有的擺小棒,有的藉助計算器,有的列豎式,有的用各種口算:10-7=3 13+3=16,13-7=6 10+6=16;還有的同學用做減想加的方法16+7=23,所以23-7=16,更有一種奇特的演算法讓我當時愣住了,他說先算7-3=4,然後20-4=16,雖然得數相等,但按常規思維難以理解,我當時沒有發表意見,而是讓他說算理,沒想到他竟說得有理有據:23減7,個位3個1減7個1,差4個1不夠減,就從20里減去4就是16,說得多好呀!這就是教師尊重學生,在給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的時間和空間的基礎上,學生主動探索,同時鼓勵學生多方位的分析、多角度的聯想、多層次的猜測、多方面的實驗,用不同的解題策略改變問題情境,開拓解題思路。教師在關注學生共性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三、走出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數學源於現實,寓於現實,用於現實。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正如《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出發,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架起橋梁。數學問題生活化與生活問題數學化是現代數學教學的改革方向,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一些題材,編製成有意義的練習題,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會解決問題。如學生學習了統計圖後,突如其來的「非典」,打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我便布置了「非典中的數學問題」課題研究,要求學生每天關注我市的「非典」疫情,將收集來的數據繪製成太原市「非典」疫情統計圖,把分析結果寫成一份研究報告。復課後作業匯報時:一張張顏色鮮明、畫圖規范的不同形狀的統計圖讓人驚喜,一份份融入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課題研究報告更出乎我的意料。有的提出了切斷傳染鏈的有效措施;有的指出了我市環境污染存在的問題;有的列舉了日常生活中人們隨地吐痰、亂倒垃圾等十大惡習;有的就日本為什麼沒有發現「非典」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有的發出了「告別陋習、增強體質」的倡議;還有的看到醫護人員為了病人忘了危險,穿著多層防護服忘我工作,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決定長大後當科學家、當醫生。學生從小課堂走向大社會,在搜集、整理、統計、分析的活動中學到的將不僅僅是數學知識本身,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應用和實際價值,更重要的是綜合素質得到了培養和提高,同時從中還可以讓學生真實地了解一些時事信息,增長見識,讓學生從小關心國家大事,從小有獲取新聞信息的意識,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和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生活經驗對教材進行再創造,選取密切聯系學生現實生活和生動有趣的數學素材,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空間,真正把創造還給學生,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才能更有效地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展,學會創造。(望採納)
C. 一年級學生養成哪些數學課堂學習習慣論文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習慣。」好的習慣一旦養成,不但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以受益終身。一年級的數學知識點不難,很多是學生在幼兒園乃至生活中都有接觸的,比如20以內的加減。從一年級帶到三年級,常常會發現學生一年級的時候成績非常好,但一旦到了三年級,學生的成績就會下滑得很厲害,我想這跟知識點逐漸加深的原因外,很大的程度是跟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有關。因此,我覺得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在整個小學階段,乃至整個的人生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我就淺談一下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所要具備的幾個良好的習慣。
一、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
課堂上的傾聽就是專注的聽老師講、聽同學說,它是學生獲取新知識,取得優秀成績的有效保證。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培養孩子學會傾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我對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主要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努力。
在課堂上,我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主要採取正面引導的方法,當發現孩子認真聽講、用心思考、努力回答或提出各種問題時,要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也會結合體態語言表揚他們。如,「李明認真傾聽的樣子好可愛,誰能做到像他一樣?」或是對著認真傾聽的學生豎起大拇指,這樣也比較快捷有效。一年級學生很單純,都喜歡得到老師的肯定,同學的欣賞,因此正面引導的效果會好一些。
另外,一年級學生由於其特殊的年齡特徵,其思維更具形象性。在具體教學中,我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直觀性,在製作課件時多採用一些動畫,一些吸引小孩的卡通圖畫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盡可能在新知識中融入游戲,這樣學生在課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二、培養學生用眼專心去觀察的習慣。
一年級的學生由於注意力不夠集中,容易受外界影響,在數學考試或練習過程中出現以下的情況:漫不經心,東張西望,粗心大意,邊做邊玩,結果練習時間長,差錯也不少,原本會做的也做錯。因此我們要注意培養學生用眼去觀察每個問題的信息,看到數量變化的關系,較快地理解概念的實際意義。心理學家哈根認為:「兒童有一種注意某些線索而無視另一些線索的強烈傾向,這種傾向常常受外界制約而左右著自己的行動,在幼兒時期尤為突出。」因此,在學生解決數學問題時,我們要引導學生把眼睛集中在一個對象上,指導學生用眼睛去觀察並獲取題意的信息,再組織學生根據這些信息去解決問題。在教學例題時,我會說:請你用眼睛仔細的觀察,題意給我們提供了哪些信息?這時候學生會有目的性的用眼睛認真的提取出一個個的信息,並運用這些信息進行分析解決問題,避免解決問題時時漫不經心,毫無目的性的探索。這樣又能夠更好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鍛煉其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效率。
三、培養學生用嘴去表達的習慣。
數學課堂要把學生數學語言的培養貫穿於整個數學過程之中,巧妙地鋪設語言階梯,讓學生學得深,記得牢,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科克羅夫特在《數學算數》報告中說過:「語言在形成和表達數學思想方面有著很重要的作用,而這個問題在數學課的教學中尚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在開學的第一天起,就應該讓兒童在數學課上說明和討論所研究的材料,在整個小學階段,應該不斷發展與擴充數學語言。」
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小孩在課堂中的語言表達,一年級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薄弱,學生能夠把一個問題簡單的說明白就好了。在情景例題時嘗試著教小朋友學會用數學語言表達,激趣引入,喚起學生「說」的慾望,激發學生把想清楚了的問題說清楚。例如:一年級上冊數學「小貓吃魚」就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你能根據小貓吃魚的過程講一個故事么?」學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就會更加通俗的理解1條1條的吃,吃了3次後還剩下幾,進而感受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由此可見,用嘴閱讀、表達不是語文課的專利,對數學課中也都會發揮很大的作用。
四、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小學數學課前預習,對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預習不是讓學生茫無目的的去看書,而是我們老師根據每一節數學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置精心預習提綱,並讓學生根據預習提綱進行預習。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剛入學不久,識字很少,要求他們獨立完成預習任務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時就要藉助家長的力量來幫助學生,讓家長給小孩讀題,並讓學生把對問題的思考說給家長聽,讓小孩在知識上和心理上都做好充分的准備,並能在第二天的數學課堂上很好的展現自己,積極參與課堂上的討論、提問,對學習與自己便有了信心,有針對性的在課堂上認真傾聽思考自己預習中的一些疑問。長期堅持,自然不再覺得數學難學,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 總之,一年級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我們要多渠道、堅持不懈地抓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工作,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為學生接下來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D. 一年級數學小論文怎麼寫
資料是構成論抄文寫作的基礎。在確定選題、進行設計以及必要的觀察與實驗之後,做好資料的搜集與處理工作,是為論文寫作所做的進一步准備。論文寫作資料可分為第一手資料與第二手資料兩類。前者也稱為第一性資料或直接資料,是指作者親自參與調查、研究或體察到的東西,如在實驗或觀察中所做的記錄等,都屬於這類資料;後者也稱為第二性資料或間接資料,是指有關專業或專題文獻資料,主要靠平時的學習積累。在獲得足夠資料的基礎上,還要進行加工處理,使之系統化和條理化,便於應用。對於論文寫作來說,這兩類資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當地將它們運用到論文寫作中去,注意區別主次,特別對於文獻資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適當引用,不要喧賓奪主。對於第一手資料的運用也要做到真實、准確、無誤。
E.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 淺談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課堂
淺談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課堂摘要: 一年級學生剛踏入小學門檻,學習時間、方式和要求的驟變使他們處於不適應狀態,從而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觀,對學習缺乏主動和持久的耐性,表現在課堂上為被動,不專心等,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進行教育,設計並實踐學生樂於參與的課堂,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數學是重要和有趣的,知道怎樣做才能更好地學好數學。本文從培養一年級學生正確的學習觀,激發學習興趣和教給學生發言的方法和要求三方面,結合自己的實踐,闡述了如何激發一年級小朋友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慾望,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這個問題。 關鍵詞:學習觀 學習興趣 發言 主動參與 有效性 一、問題的提出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由此可見,興趣在學生學習中發揮了催化作用。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不僅應該擔負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的教學任務,更應該讓學生產生一種強大的內趨力去主動探索數學的奧秘,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數學是一門反映現實世界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等特徵。它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和工具學科,在小學階段同樣佔有重要的地位。作為啟蒙階段的小學數學,仍然是抽象的、概括的。一年級小朋友的抽象思維還很稚嫩,而且大部分小朋友學習數學還依賴教師、家長,不能自覺完成學習任務,普遍存在著學習目的性不強,學習興趣比較淡薄,缺乏積極主動的探究精神,對學好數學缺乏信心等問題,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程度。 二、主要概念和理論依據 (一)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馬克思的人學思想認為:在活動中,人是主體,起著決定的作用。數學的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造地設計教學過程;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二)學生的心理需求 興趣是一種個性心理特徵,它是在一定的情感體驗影響下的一種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小學生對數學有了興趣,便會產生一種內驅力,就會主動愉快地去探究它,並形成一種強烈的樂於研究的慾望。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
F. 關於小學一年級數學小論文的資料(小學生寫的)
可以選擇不同的去研究,假如是小學一年級的話大概拓展開來就是乘法,除法,加法之間的關系之類的
G. 如何把握一年級的數學課堂教學的論文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觀念的主渠道。一年級課堂教學在整個小學階段起啟蒙的作用,是學生智慧學習的啟蒙鎖,然而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以最少的時間獲得學生的最大進步與發展,是所有任教一年級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實施中必須面臨的一個問題。我想對於我們教師來說,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一重要途徑。在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有效的課堂教學,可以通過緊緊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氛圍中輕松學習數學知識和技能。這也就要求我們老師要把握好一堂數學課的教學節奏。如果一堂課的教學做到張弛有度,節奏和諧,就可以更好的關注到每個學生智慧的進步和發展。在數學教學中的"教"為教師的合理引導,"學"為學生學習探索為主。重在學生的"學"。
(1)課堂教學節奏直接影響教學內容的安排和重難點的把握。
(2)課堂教學的節奏調整得當,可以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合理調控時間,讓學生"優學"、"精學"。
(3)課堂教學節奏可體現教師教學的調控能力和學生成果展示的水平。
如何把握一年級課堂教學的節奏呢?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課前知識儲備,巧設"資料搜集員",教學前奏的奏響
課前學生自學可以讓學生了解新課的內容,明了新課知識的目標,老師可作相應的預習指導。表面上看,一年級的孩子還很懵懂,課前布置任務似乎有點過於緊張學習了。其實一年級的孩子正是處於模仿好學的年齡階段。也許他們並不太清楚模仿學習的用意是什麼。但是如果是好奇有趣的活動,往往他們很樂意去學。老師可以抓住這一特點用一些學生喜歡的吸引他們眼球的活動形式奏響課堂教學的前奏。
比如,前一段時間聽的朱老師上的一年級數學下冊《我們認識的數》 一實踐課前,我參與老師的課前准備過程。老師在課前和學生交流時做了這樣的事情。她發動學生准備上課的實物(糖果、花生、大米等)時,用事先帶好的糖果,讓小朋友猜猜我一把抓多少顆。在有趣的問題中激發學生估算的慾望,再讓學生抓抓並猜猜。當學生處於游戲的熱潮中時老師引導學生想像我們周圍還有哪些實物可以玩猜猜數的游戲,學生很積極的想像,發現顆粒狀的物體可以應用。朱老師留有懸念,讓學生回家帶自己家有的實物。"爭做好搜集員"活動讓學生玩的帶勁,也積極熱心的准備,為課堂教學作了良好的知識准備。這一準備,發現學生在課上表現尤為突出,課上的活動學生也能很好完成課上的任務。
2 控制課堂的內容安排,合理安排時間,節奏張弛有度
一節課給學生的知識容量應以學生能接受、能消化為限度。知識容量過小,學生吃不飽,節奏鬆弛,激發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知識容量過大,學生消化不了,煮成"夾生飯", 課堂教學的思路要清晰。每個環節的設計都有合理安排,時間控制緊湊。把握主次。主要內容應該重點探究和講解,學生能理解的要多讓學生探究和講解。防止出現主次顛倒的低效課堂。把握時間。要根據教學內容對課堂教學的時間進行分配,要遵循"主多次少"的原則,重點的和難點的內容多花時間,次要的內容少花時間。最好在進課堂前,在頭腦中先給自己上上課,劃劃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靈活應對課堂中的突變。把握教態。課堂教學行為十分規范,語言生動、簡潔、抑揚頓挫,教態親切、大方,服飾美觀、得體,板書精練、層次清楚、富有創意。
課題導入環節,要能恰如其分地創設一些問題、故事、游戲等情境,讓學生能很快進入學習新課的狀態,對新課學習有一個初步了解,很多課在引入方面不必大動干戈。
新課學習環節,本環節是落實教學三維目標的最重要環節,它要求教師抓住重點、化解疑點、突破難點上進行教學,對本環節的處理可以根據學情進行"不拘一格,百花齊放。"式的教學法進行教學,但其過程要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疑為主軸、動(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在學習方式上多採用問題作引導的探究活動,本環節一般佔用一節課的近五分之三時間。老師再充分展示一切教學語言行為的魅力,包括說,演,唱、跳,舞……充分調動他們的感觀,增進師生的感情,貼近學生,做學生課堂中的好朋友。一年級的孩子天真可愛,特別是問題多,突發事件多。往往有時老師很精心的設計很完美的課堂設計,卻因為孩子的離奇的問題或事件給扯離課堂內容。這是需要老師靈活處理突發事件。不能一味訓斥孩子,或者打斷他們的好奇心。
鞏固提高環節,低年級孩子好動注意能力差,尤其在練習環節,很容易讓他們失去解題的動力,此環節要在內化知識、加深理解上多下功夫,選題要切合實際,要利於學生接受,絕不能選用偏題、怪題,從而導致學生產生挫敗感、荒亂感。
總結拓展環節,本環節可使學生達到執一線而知全局工功效。其中第二、第四、第五環節一般戰用一節課近五分之二的時間。對於新課比較簡單易懂的知識,可以加快學習時間,對於深難懂的知識,可以稍微放寬一點時間。具體的時間在課堂教學上合理的把握。
就還舉朱老師上的《我們認識的數》這課,記得在教學時,設計了三個環節(數數、說說、猜猜)。數百數表,老師設計了五分鍾時間。讓學生對百數有個初步的概念。說說環節,朱老師設計猜年齡"我的一家""小丸子的一家"控制了十分鍾時間。學生很感興趣踴躍猜猜。可是有些孩子對於數認識還不多。有幾個孩子猜爺爺的年齡時,說爺爺三十幾歲、四十幾歲、六十歲、九十歲的都有。其實在生活中也不排除這些可能性。但是如果根據總的家庭情況判斷時往往需要思考了。這環節學生比較感興趣,老師就放稍微長一點的時間。連同讓學生猜猜班裡小朋友家庭成員年齡。不過孩子的興趣上來了,不是說停止就能停的,當到時間後,老師沒有立刻打斷學生,而是稍稍提醒"看誰小腦袋轉得快又准,誰猜的年齡最接近的就獎勵他一顆智慧星"。學生又回歸到老師的問題上來了。這樣就可以准備好下面的新課內容。猜猜環節,朱老師設計了"抓一抓"活動十五分鍾。這是個需要孩子動手的活動。一年級的孩子動手速度包括能力都不好,所以需要花長一點時間。這個環節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不過這環節需要孩子們自己動手,容易混亂。如果控制不好課堂節奏就會顯得鬆弛,學生的注意力也會容易分散。老師將學生要解決的問題列出表格,讓學生圍繞表格來動手操作,這樣學生會為了教學目的而完成課堂任務。最後准備一個小環節做補充,可以根據課堂的教學效果和時間來安排。適度把握,教學張弛有度,彰顯效果。 3 方法應用靈活,課堂節奏指揮巧妙
教學方法的選擇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起潤滑劑的作用。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只有適應了教師的素養條件,並能為教師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發揮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還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揚長避短,選擇與自己最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可以在時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運用和發揮教學環境條件的功能與作用。
單一、呆板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只能讓課堂變得枯燥乏味。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應是快節奏的、靈活多樣的、豐富多彩的, 而不是黑白無聲的。教師上課節奏要快慢有度, 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智力為主。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大多不超過20 分鍾, 注意力易分散, 一旦教學方法呆板、節奏慢, 就會出現學生做小動作或小聲講話等不良習慣。因此, 教師應抓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短暫時刻, 用學生能接受的節奏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 如游戲、唱歌、做動作、搶答競賽等, 使學生既緊張又活潑, 在輕松愉快而又緊張刺激的氛圍中學習。這樣,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 不會感到厭倦, 對知識記憶得也特別牢固, 教學效果自然較好。
4 教師善於調控課堂,學生充分展示能力,課堂教學節奏和諧
教師在角色的正確定位,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擴大知識儲備量,夯實教學基本功;增強思維的敏捷性,提高應變能力等方面都要加強。
4.1 教師角色正確定位,尊重學生個性差異。
課堂的教學內容安排,有時並不能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快的接受。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可能就因為窗外經過的人,或者外面突然的響聲而愣了神。也許正巧是新課學習最關鍵的時刻,他沒有聽。如果在學生新知效果展示時老師不注意引導,可能他就不會了。往往課堂上積極踴躍的孩子很容易接受新知,而對於內向或者智力發展遲緩的孩子,一遍的學習並不能掌握,這時老師就需要在課堂中適當調整,不必把同一題多講幾遍,因為這樣反而使小孩產生厭煩的感覺,可是在練習時稍微提醒,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教學生,往往他們很樂意接受同伴的幫忙。
4.2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孩子的頭腦很靈活,有時會有一些很新奇的想法出現。當孩子有問題時,可以讓其大膽嘗試說出,老師在課堂中不能給其下結論,也不能茫然斷言。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探索意識和勇於思考創新的能力。記得我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的課中,內容是讓學生通過探索思考出計算方法。主要向學生介紹退位減按數位減、列豎式的計算方法。在教學中,我們班有個小男孩一直舉著手,於是我便喊他,他很小聲地說:"老師,我想到一個方法,不知道對不對?43-5我先從43中分出10個,來減5,結果是5,43去掉10還剩33,再算33加5等於38。"方法很好,我連忙表揚,讓其他學生感覺他的方法。接著又一個孩子舉手,說:老師,我也想到一個方法。43-5 我先用45減5等於40,因為題目中是43不是45,再去掉兩個,40-2=38.我一聽,也對啊。小朋友真聰明,連連稱贊。其他孩子也在這一激勵的氛圍中開動腦筋,課堂變得很熱鬧。
課堂教學的節奏變得和諧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緒充分高漲。學生真正體會到真當學習小主人的樂趣。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學目標的達成中,提升了教學的質量。從科學的角度看,課堂教學節奏及表現形式,揭示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深刻內涵,構造新課標下的和諧科學的課題。從藝術角度上看,課堂教學節奏極具審美價值。最主要的是能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感受課堂教學節奏快慢的感染力。
H. 請教關於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方面的論文怎麼寫啊
淺談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數學論文 最初打開的課本,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內容、每一道實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並把知識融入到的生存當中,與的現實生存細密相連。 在現實中,我看重作育良好的要領和風俗,開端學會用的頭腦要領去視察和闡發明實生存,用的去管理一些一樣平常生存中的題目,還有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作育,怎樣才氣使樂意學並學好呢? 1、作育自動的願望剛入學的一孩子,大部門都受到學前,以是說,他們對並不是一無所知,但搪塞的興趣卻是不盡類似的。因此,在上第一節課《生存中的數》時,我先讓視察他們新的情況--課堂,讓他們探求課堂中的數,又領到校園舉行旅行,探求校園中的數,然後陳訴:「這即是,著實就在我們身邊,使對漸漸孕育發生了親昵感。2、故意識建立生動的氣氛和生動滑稽的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氣讓孩子在玩中得到知識呢?我針對每課差異的內容,編排計劃了許多差異的游戲、故事。。。。。。如:在上「相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許多物體和圖形,先讓他們以小組為單元先容自己帶來的物品,後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光使相識了數,還為以後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作育了孩子的相助風俗。再如:上《小貓釣魚》一課時,先讓視察貓家四兄弟的差異樣子容貌形狀,再讓戴上小貓的頭飾,舉行模仿演出,充實發揮的想像力。讓他們自編、自演故事,真正使在「玩」中得到了知識。3、引導從差異角度去視察、思考、管理題目.各人都知道本課本的實習題中,有許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須要我們捉住機遇,勉勵多動頭腦,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差異的?」時,許多的心情都很茫然,以是這時,只要有能議決思考來回復題目,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勉勵,表彰他是個愛動頭腦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講《跳繩》這一課時,大多生都列算式為:2 6 (2個搖繩的,6個跳繩的),這時,有個小女孩卻膽怯怯的舉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 4 我故作驚異地問:「你為什麼要列成4 4呢?」她說:「有4個小男孩,4個小女孩,共有8個小朋友在玩跳繩。」我其時特別開心,就借機說:「你真是個愛動頭腦的好孩子,棒極了!」並獎給她一個「伶俐果」。然後,我對其他孩子說:「著實議決這幅圖還能列出許多差異的算式,誰還能做一個愛動頭腦的孩子?」經過這一啟發,的頭腦馬上生動起來,著末不停深挖到憑據衣服、襪子的差異顏色來列算式,乃至更有的列出了連加算式。從這以後,在通常拿出一道題,都能積極自動去探求差異的來管理題目。可見,只要我們能適時捉住時機,並加以准確引導,信託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4、作育孩子的生存實踐本事 許多孩子在入學曩昔就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要是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存現實中來就不是那麼盡如人意了。要是不能與生存有用地討論起來,那就失去了它自己的意義。以是,在中作育孩子的生存實踐本事也是至關緊張的。如:上完《分類》課以後,部署到書店、超市等地方舉行視察,看看它們是按什麼規律把物品舉行歸類的,之後又讓帶來了種種差異的工具,叫飾演「中。墟市小司理」把種種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舉行歸類。這樣,使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把真正融入到現實生存.
I. 如何從小學一年級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論文
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而小學一年級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
一、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
專心聽講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上課專心聽講包括看、聽、想、做:看老師演示、板書和動作;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回答;想所學的內容,自己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與別人不同的見解;動手操作學具和做練習。
為了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要求學生聽老師講課時,思想不要開小差或做小動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認真傾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仔細研究他們回答得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再次,要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和板書,並按要求認真地操作學具,做好練習。
要做到這點,對老師的要求就非常的高,教師除了要上好課,還得眼觀八方。課堂上要能用生動有趣語言和各種教具、學具創設出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激發出學生想去學的興趣。上課時還要時時注意每個學生的一舉一動,甚至是一個眼神,並能用幽默的語言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
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習慣
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於思考,勤於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的習慣。但事與願違,現在很多的孩子遇到難題,或呆坐,或急於從同桌那兒得到答案。其實也並非題目真的難到學生做不出的地步,原因在於一些學生沒有找到思考的角度,還有些學生則是對自己缺乏自信。針對以上原因,在教學中可採用的方法是:1、將題目細化更有利於學生思考;2、語言激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3、放寬思考時間,讓學生能進行充分的思考。
為了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時,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一般來說,教師提出問題後,智力水平高的同學能很快舉手回答,但為了照顧到中、下程度的學生,應多留一些時間讓大家思考,待已有相當多的同學舉手後,再根據情況,讓不同層次的同學回答。有時讓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回答,讓他們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有什麼困難,以促進他們開動腦筋想問題。在提問時,避免僅與個別成績好的同學對話,而置大多數同學於不顧。要注意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可利用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動手操作等多種方法,或在老師的指導下,讓一些性格內向、不願在大庭廣眾之下提出問題的學生,也有獨立思考、提出問題的機會。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還必須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其實提出問題有時比解答問題更重要,任何發明創造都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學生提出問題是從所學知識中,尋找矛盾和疑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這種提問能力是學生學習活動中的一項重要能力,也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我經常在課堂上故意出錯,讓學生指出,使學生不迷信老師。在某學生回答有錯誤時,要求學生指出。讓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