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年級的小學生心裡特點如何和他們交流
您好!希望下面的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一、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
(一)入學適應問題
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有一個逐漸適應校園生活新環境的問題。對小學一年級的新生來說,從校園的自然環境到教師同學這樣一種人際關系環境都是陌生的,還有學習的壓力,校規校紀的約束等,這一切都構成了新入學兒童心理適應的嚴峻挑戰。對於部分心理發展迅速的學生,以及在幼兒園受到過入學准備教育兒童,他們能很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但部分兒童則會出現適應不良現象。這種適應不良大多表現在:產生情緒障礙,如焦慮、不安、抑鬱、害怕等;注意力不夠集中,爾後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能約束自己,總是違反紀律等。一般經過幾周的自我調節能夠逐漸適應,少數學生可能會持續數月之久。通常個性內向、膽小、謹小慎微、急躁和情緒不穩定的學生容易出現入學適應不良。
(二)學習方面的問題
生理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由於學生學習競爭加劇,學習負擔過重,同時學校、教師、家長又過分看中分數,給小學生造成嚴重的生理和心理壓力。據遼寧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 1995 年遼寧省中小學生課外作業量高於國家教委規定標准 60% ,而許多家長還給子女開「小灶」,使學生夜讀時間越來越長,多數城市有近 70% 的中小學生睡眠時間不足 9 小時。加之現有的教學內容偏難,對學生學習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壓下,學生身心受到了極大損害。兒童年齡越小,學習過程中越容易產生疲勞,如果學生的學習持續時間過長,很容易造成學習疲勞,若學生長期處於疲勞狀態,會使其視力下降,食慾不振,面色蒼白,大腦供血不足,瞌睡,失眠,頭熱,腳冷等。在心理方面則會產生抑鬱,煩躁,信心不足,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以集中,思維遲緩等現象。
(三)厭學與逃學問題
據調查,有厭學情緒的小學生占總數的 5% —— 10% 。這些小學生主要是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比較吃力,導致長期跟不上進度,又缺乏趕上去的勇氣和毅力,教師也沒能及時地給予鼓勵,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他們或者在課堂上東張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動畫書或玩玩具;要麼就在課堂上打瞌睡;或者乾脆逃學、曠課,到處遊玩。有些農村的孩子厭學情緒還得到家長的支持,乾脆輟學在家,幫父母幹活,做生意等。還有一些優等生,由於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一旦別人超過自己或自己的目標未達到,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四)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
人作為社會人,都有與人交往的需要,通過正常的人際交往、溝通,人就能獲得正確合理的社會知識經驗,同時獲得生活學習的知心朋友,獲得困難時的支持幫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會使人無法滿足依戀感,內心苦悶而無法宣洩和排除,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於目前的小學生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交往的對象多為成人,在這種不協調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順境」下生活的,因此,學生普遍存在著較任性、固執、依賴性強的特點。當他們進入一個新的集體後,在集體中的位置已改變,但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去與人交往,因而在與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獨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難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從而致使小學生不能也不會與人正常交往。在與他人接觸中常出現過重的恐懼感,過強的防範心理,其結果是封閉自己。而且教師教育方法不當,忽視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小學時期,教師是學生理想的目標,公正的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教師如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感到失望,會有一種壓抑感,產生消極情緒,導致師生關系淡漠。這種以學生失敗而告終的交往還會在小學生與他人交往中遷移、泛化,加重人際交往的焦慮感。
(五)意志障礙
這類小學生主要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行動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廢,容易上當受騙,愛說謊話,不能經受學校和生活帶來的正常競爭,不能正確地面對挫折,行動放任自流。中國的家長歷來很重視孩子的安全問題,對他們百般呵護甚至溺愛,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自然當他們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會無所適從,甚至採取消極的逃避方式,這種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於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問題了。
(六)問題行為
問題行為是指擾亂他人或給個人身心造成妨礙的行為,主要表現為攻擊、逃避、自暴自棄等。按性質劃分,問題行為可以分為過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個體行為對組織紀律和社會一般生活准則的觸犯或違背,這種問題行為常常是由不恰當的需要、好奇、好動、試探、畏懼、缺乏經驗和認識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問題行為,是指個體行為對一定的社會道德規范、對集體利益與他人利益的違背或侵害。這種問題行為一般是由錯誤的意識傾向或個性特點所造成的,因此表現出經常型、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點。
(七)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指小學生人格的發展不協調。主要表現為心胸狹窄,嫉妒心強,異常固執,我行我素,人際關系緊張。
(八)依賴心理
由於小學生自身的特點,還沒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長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關心和愛護下,因此形成了小學生較強的依賴心理,首先表現為對環境的依賴,如天氣的變化不能適應,不知道添減衣服,需要老師或家長的提醒才行,否則很容易感冒。其次表現為自責傾向。這一現象在小學生中較多,危及著他們的心理健康。自責傾向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為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自責傾向的根源是對失去別人的愛不安。當學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師、朋友拋棄時,往往形成自責傾向,如,父母、教師對兒童過分嚴厲、專制,則挫傷了兒童自尊心,兒童感覺不到來自權威人物的愛,從而出現自責心理;當對別人的愛渴求過強時,一點小過失就會使小學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愛了,這樣的兒童往往有很強的依賴心理。
(九)考試怯場的恐懼心理
由於考試和升學的壓力,部分小學生臨考時處於緊張而又恐懼的情緒狀態。尤其是畢業班的學生,面對排名次和決定人生前途的升學考試,大部分學生感到精神緊張,壓力很大,他們渴望成功,也擔心遭到失敗。有的學生平時成績不錯,稍有一次失敗了,就懷疑自己的能力,過分自責,產生焦慮心理,導致對下次考試的擔憂,總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場就心煩意亂,身體顫抖,本來應該答上的問題在腦中毫無印象,發揮失常。嚴重者還會出現生理異常反應,不能正常參加考試。長期這樣,會造成其心理變態,性格乖僻和行為異常。
二、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成因
(一)來自小學生自身的因素
1、遺傳因素
在農村,由於近親婚姻造成兒童生理發育先天不足,相貌不佳或殘疾,智力偏低等,這使得他們不能很好地學習和生活,常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其他人也用異樣的眼光去看他們,必然造成他們的一些心理問題。
2、氣質類型
小學生同成年人一樣,氣質類型可分為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和抑鬱質四種。其中,膽汁質和抑鬱質類型的學生對不良刺激反應敏感,他們極易產生不健康心理。就教師批評而言在我們看來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對他們來說卻是莫大的打擊。如遼源市一小學生因受老師批評而服毒自殺的事件,恐怕與那位學生的氣質類型有直接的關系。
3、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心理需要
童年期兒童的身體發展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緩的階段,其大腦的發育趨於成熟,這對其心理發展極為有利,因此,童年期兒童的心理發展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但因為其心理還不夠穩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擾而發生變化,因此也最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二)來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小學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環境,家庭氣氛的好壞,直接影響小學生的情感意志,影響其心理的健康發展。
1、父母的溺愛
眾所周知,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已經20多年,使我國的家庭發生了重大變化: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在獨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視子女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護,不願讓他們受一點委屈,經歷一點風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錯誤時,父母也不說一個「不」字,天長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獨尊」的心理,當他們走進學校,走向社會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時,便不能接受,無所適從。
2、家庭教育方式不當
有的家庭,父母從來不把子女看作是與自己平等的一員,認為子女只能逆來順受,惟命是從。他們對子女過於嚴厲、粗暴和專制。還有的獨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愛的誤區」,對子女過高要求,過度期望,過分保護,過度溺愛。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的學習要求過高,琴棋書畫樣樣學,英語電腦門門通,考試名列前茅……只要學習好就言聽計從,有求必應。而一旦失誤,就挖苦諷刺,棍棒相加。家長這種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和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損害,獨立性受到壓抑,加上彼此間生活觀,價值觀等存在差異,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間關系緊張,隔閡加劇,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懼、膽怯等消極心理品質,誘發心理問題。
3、家庭氣氛不和諧
隨著離婚率的不斷上升,給越來越多的孩子帶來了不幸,嚴重破壞了兒童正常的生活環境,給他們造成的心理創傷難以癒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離婚的父母,有的沒人要子女,有的隨法院判決,不管哪種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學齡期就仇視社會,嫉妒他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還有在經常發生沖突的家庭中,有心理問題的兒童比例比較大,研究證明,家庭沖突不僅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創傷,還會導致孩子在神經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態。
(三)來自學校的因素
1、學習負擔過重
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小學生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他們背負著父母的希望和老師的期望。由於素質教育還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片面追求升學率,重智輕德,重分數輕能力,重書本輕課堂的現象依然存在。老師評價學生,社會衡量學校,理論上是全面發展,實質上是分數和升學率。為了追求升學率,加班加點,題海戰術,價值了學生的負擔。這種局面使小學生疲於應付,心理極度緊張,導致他們用腦過度,皮層機能降低,從而影響學習效率,造成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或者產生焦慮、苦悶、壓抑、恐懼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會不同程度地產生心理障礙。
2、教師教育方法失當
小學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它對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然而一些教師把學生考高分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忽視心理素質的教育和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小學時期,小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和愛護。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耐心和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感到失望,產生消極情緒,導致師生關系淡漠,這種以學生失敗而告終的交往還會遷移、泛化到小學生與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際交往焦慮。
3、小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幾乎是空白
過去由於受政治因素的影響,我國曾不公正地對待心理學。80年代初,我國在部分高校恢復了心理學的教學科研工作,盡管普及心理學科學知識的工作已經做了20多年,但心理健康教育尚未進入小學課堂,小學普遍沒有心理健康指導機構,國內較少的心理專家和心理醫生對小學生來說更是鞭長莫及。
(四)來自社會的因素
1、社會競爭的加劇
雖然小學生還沒有直接接觸社會,但他們的父母、老師和周圍的人無不在給他們灌輸一個事實:隨著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信息傳播的瞬息萬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競爭機制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使得小學生不得不體會到競爭的壓力和生活的壓力,導致他們對現實充滿迷茫和困惑,產生無所適從的心態,從而引起各種心理問題。
2、社會不良行為的影響
在社會環境還沒有達到凈化的情況下,新舊體制的共存,法規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腐敗現象的滋生和不健康東西的泛濫;一部分人的社會道德水平滑落,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兒童,這些影響都是不容忽視的。
三、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對策
日益突出的小學生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但它並非洪水猛獸,它既然有形成發展的過程,我們就必然能找到預防和矯治的方法和措施。我們認為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必須重視,雖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學生僅僅極少數,但是我們發現學生中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和行為偏差問題隨年齡增長,因此需要對全體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長、學校、社會及有關部門都來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並採取積極的對策,努力去解決這些問題。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對策。
(一)學校應採取的對策
1、小學心理健教育的原則。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遵循「面向全體、寬容、保密、持續」的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分析的最大不同,心理分析研究的前提是把人作為有心理問題需要矯治,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發展需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並非是假設小學生群體中大量存在心理問題,而是所有的學生都要心理健康發展,個別學生確有心理問題可以通過面向全體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矯正。
寬容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寬容地對待這一個學生的一切。寬待每一個學生,就不能把學生分類,不能假設班級學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為學生家庭經濟文化行為習慣不同而看不起學生。缺乏對學生的寬容,心與心難溝通,教師與學生難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難以進行。教師用寬容的態度接納每一個學生,包括他的優點和缺點,以及不能原諒的錯誤,要相信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問題只是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和適時的問題。
保密事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學生對教師敞開心扉,教師一定要保密。談話紀錄、心理測試資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對象包括學生本人、家長和其他的老師,不能隨意使用學生個案資料,保密還要有時間的規定。
心理健康教育要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持續含有兩層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系列化,一是要有長期的規劃和打算,要明確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應急任務,而把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小學教育的一部分,伴隨整個小學階段。
2、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途徑和方法
團體輔導。團體輔導採用專題講座、專題活動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主要為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集體的良好行為,激發群體向上的精神。團體輔導通常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因為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學生的心理素質是以集體心理為中介而內化發展的,所以,班主任要根據本班的實際和團體輔導計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著力培養良好的班級氣氛,使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這也是時代發展對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心理輔導室。心理輔導室以學生個體或小組為對象,也接受學生的主動咨詢。心理輔導室的工作應該專業化,教師應培訓上崗。心理輔導室要有專任教師負責和專門的工作計劃,固定的開放時間,固定的場所。小學生心理輔導室的環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輔導的要求,還要增加兒童的特點,讓小學生一進門便喜歡它,彷彿進俱樂部活動一樣開心。心理輔導室的名稱可以童趣化,例如可叫作「金蘋果」俱樂部等。
個案教育。小學生個案教育是對上述兩種心理輔導的補充和深入。個案的對象應有典型的意義,可以是智優學生、智力臨界學生、模範學生、問題較多的學生,學生作為個案對象,可以讓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據研究的需要而定。個案教育一般要做較長期的跟蹤研究,一個學生在校接觸許多的教師,因此學生個案教育最好採用合作的方式進行,以負責人為主,幾位教師共同觀察和研究同一對象。個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記錄,盡量詳盡,如觀察筆記、談話記錄等。記錄一定要真實,還可以寫記錄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學生的個案資料,原則上學生在校期間個案研究不公開。
測試與矯治。採用問卷調查、測試紙等手段充分了解學生群體現狀,而後找出存在普遍意義的問題。測試量表宜採用心理專家提供的專門設計的量表,一般不提倡使用自己設計的心理調查表。測試的數據資料僅供參考而已,所有的數據都不可全信, 因為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用數據表現的。通過測試調查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團體輔導、心理輔導俱樂部活動、個案教育等,進行必要的預防和矯治,促進小學生整體發展。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在小學開設心理健康課程,以幫助小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該課程可分為心理衛生與健康科普和實際訓練操作兩部分。前者是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課,後者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詢問,人際交往訓練等,藉此掌握一些轉移情緒、宣洩痛苦、克服自卑、樹立自信等心理調節手段,防患於未然。
(二)家庭應採取的對策
1、家長應積極配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養方式和人際關系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有的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和延續。因此,無論是了解學生心理與行為偏異的原因,還是咨詢、教正計劃的制定與實施,都需要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與配合。
家長開展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議如下:
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孩子美好的心靈,幼稚的心靈更需要關心。首先家長要知曉孩子的心靈更加需要關心,從小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個家長應盡的義務。例如小學生在學校里被老師批評時,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勸解他,可是小學生被老師批評後,回家還會被家長變本加厲地再批評一頓,孩子肯定會感覺很委屈。因此,老師和家長應默契配合,由一方擔任批評的角色時,另一方擔任勸解,萬不可兩面夾擊,要給孩子「溫暖的家」的感覺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孩子美好的心靈。
要傾聽孩子說話。家長往往習慣於自己說話,讓孩子聽話。在學校里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主要也就是教師說,小學生說話的機會相對少,說心裡話的機會更少了。家庭應該是孩子說心裡話的地方,家長要注意把說話的機會留給孩子,特別是內向的孩子,家長更要予以重視,鼓勵孩子多說話。家長不能因工作忙忽略與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別是父親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說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的健康成長中地位重要,建議工作忙的父親們每周至少要與孩子共同用餐 3 — 4 次,在餐桌上的話題往往比較輕松,當孩子說話家長傾聽時是最美好溫馨的時光。
寬容與約束都重要。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格好,並沒有一致的意見,現實中家庭教育失敗的教訓往往過分寬或過分嚴。家長應平等地對待孩子,在寬容孩子的同時要給孩子必要的約束。過分寬容則陷於溺愛,過分嚴格則寡愛。家長要明白這樣的道理,孩子的快樂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成,家長的適時表揚比其他物質獎勵更能幫助孩子養成好品性,表揚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構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悅的幸福人生基礎從鼓勵與表揚開始。
2、父母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子女的成長
由於傳統教育觀的長期影響,我們的父母不具備系統的教育子女的理論知識,指導思想有試偏頗,教育方法不適應孩子的發展規律。要改變這種形狀,小學生的父母亟帶需接受比較系統的再教育。社會也有責任給他們提供學習的條件,如舉辦家長學校,使家長正確認識和處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間的關系,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最大限度地減少溺愛型和專制型家庭,使小學生的父母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並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子女的學習和發展。
3、父母要慎重對待離婚
父母離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寧靜,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愛或母愛,不少子女因此心理開始扭曲。為人父母者,當夫妻關系不和時,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萬不要輕易去趕時髦、鬧離婚。即便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在離婚前,也應當多為子女考慮考慮,畢竟孩子是無辜的,而且他們正處在發展時期,給他們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生活環境是我們的責任。
(三)小學生自身應採取的對策
1、小學生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並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
小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如夏令營、手拉手活動、體育比賽、文藝活動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多種多樣的興趣和愛好,學會觀察、分析、評價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愛、自信、自製的良好心理品質,滿足自己接觸社會,進行社會交往的較高級的需要,也有利於形成並長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那些已經形成的不良行為習慣,小學生應當在教師和家長的直接指導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點,發揚自己的優點,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
2、小學生要學習一些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幾種常用方法,如:(1)學會放鬆。知道緊張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可以通過想像、轉移注意力、調整呼吸、體育活動、聽音樂、唱歌、閱讀、睡覺等方法調節放鬆的。(2)與人談心。要使小學生知道有問題要學會求助,在學校可以找老師、心理輔導老師談心;在家裡可以找長輩、親友談心;在社會上也可以有談心的對象,如心理咨詢電話等等。無論何事何時都可以與人談話,學會與人談心一輩子受益。(3)學習寫日記或周記。小學生要學慣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公開日記要得到本人的允許。小學生也不用過分擔心自己的內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學會坦然地對人與對己。
3、小學生要善於求助,尋找支持
尋求幫助是現代人所應具有的積極態度,面對壓力、困惑,要尋找心理支持,以獲得良好的幫助和指導,有問題,可以和師長、親人、朋友談。求得幫助的過程,也就是一個自助的過程,我們所獲得的不僅是這一次的辦法,而是自己的更多體會。心理咨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過心理咨詢,可以使咨詢對象的認識、情感和行為有所變化。在這個豐富的社會,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它的質量是完全可以改變的提高。
㈡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心理特點,在學習上應注意那些問題
您好!下面是關於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採取的對策。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
(一)入學適應問題
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有一個逐漸適應校園生活新環境的問題。對小學一年級的新生來說,從校園的自然環境到教師同學這樣一種人際關系環境都是陌生的,還有學習的壓力,校規校紀的約束等,這一切都構成了新入學兒童心理適應的嚴峻挑戰。對於部分心理發展迅速的學生,以及在幼兒園受到過入學准備教育兒童,他們能很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但部分兒童則會出現適應不良現象。這種適應不良大多表現在:產生情緒障礙,如焦慮、不安、抑鬱、害怕等;注意力不夠集中,爾後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能約束自己,總是違反紀律等。一般經過幾周的自我調節能夠逐漸適應,少數學生可能會持續數月之久。通常個性內向、膽小、謹小慎微、急躁和情緒不穩定的學生容易出現入學適應不良。
(二)學習方面的問題
生理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由於學生學習競爭加劇,學習負擔過重,同時學校、教師、家長又過分看中分數,給小學生造成嚴重的生理和心理壓力。據遼寧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 1995 年遼寧省中小學生課外作業量高於國家教委規定標准 60% ,而許多家長還給子女開「小灶」,使學生夜讀時間越來越長,多數城市有近 70% 的中小學生睡眠時間不足 9 小時。加之現有的教學內容偏難,對學生學習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壓下,學生身心受到了極大損害。兒童年齡越小,學習過程中越容易產生疲勞,如果學生的學習持續時間過長,很容易造成學習疲勞,若學生長期處於疲勞狀態,會使其視力下降,食慾不振,面色蒼白,大腦供血不足,瞌睡,失眠,頭熱,腳冷等。在心理方面則會產生抑鬱,煩躁,信心不足,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以集中,思維遲緩等現象。
(三)厭學與逃學問題
據調查,有厭學情緒的小學生占總數的 5% —— 10% 。這些小學生主要是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比較吃力,導致長期跟不上進度,又缺乏趕上去的勇氣和毅力,教師也沒能及時地給予鼓勵,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他們或者在課堂上東張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動畫書或玩玩具;要麼就在課堂上打瞌睡;或者乾脆逃學、曠課,到處遊玩。有些農村的孩子厭學情緒還得到家長的支持,乾脆輟學在家,幫父母幹活,做生意等。還有一些優等生,由於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一旦別人超過自己或自己的目標未達到,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四)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
人作為社會人,都有與人交往的需要,通過正常的人際交往、溝通,人就能獲得正確合理的社會知識經驗,同時獲得生活學習的知心朋友,獲得困難時的支持幫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會使人無法滿足依戀感,內心苦悶而無法宣洩和排除,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於目前的小學生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交往的對象多為成人,在這種不協調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順境」下生活的,因此,學生普遍存在著較任性、固執、依賴性強的特點。當他們進入一個新的集體後,在集體中的位置已改變,但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去與人交往,因而在與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獨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難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從而致使小學生不能也不會與人正常交往。在與他人接觸中常出現過重的恐懼感,過強的防範心理,其結果是封閉自己。而且教師教育方法不當,忽視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小學時期,教師是學生理想的目標,公正的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教師如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感到失望,會有一種壓抑感,產生消極情緒,導致師生關系淡漠。這種以學生失敗而告終的交往還會在小學生與他人交往中遷移、泛化,加重人際交往的焦慮感。
(五)意志障礙
這類小學生主要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行動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廢,容易上當受騙,愛說謊話,不能經受學校和生活帶來的正常競爭,不能正確地面對挫折,行動放任自流。中國的家長歷來很重視孩子的安全問題,對他們百般呵護甚至溺愛,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自然當他們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會無所適從,甚至採取消極的逃避方式,這種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於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問題了。
(六)問題行為
問題行為是指擾亂他人或給個人身心造成妨礙的行為,主要表現為攻擊、逃避、自暴自棄等。按性質劃分,問題行為可以分為過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個體行為對組織紀律和社會一般生活准則的觸犯或違背,這種問題行為常常是由不恰當的需要、好奇、好動、試探、畏懼、缺乏經驗和認識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問題行為,是指個體行為對一定的社會道德規范、對集體利益與他人利益的違背或侵害。這種問題行為一般是由錯誤的意識傾向或個性特點所造成的,因此表現出經常型、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點。
(七)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指小學生人格的發展不協調。主要表現為心胸狹窄,嫉妒心強,異常固執,我行我素,人際關系緊張。
(八)依賴心理
由於小學生自身的特點,還沒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長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關心和愛護下,因此形成了小學生較強的依賴心理,首先表現為對環境的依賴,如天氣的變化不能適應,不知道添減衣服,需要老師或家長的提醒才行,否則很容易感冒。其次表現為自責傾向。這一現象在小學生中較多,危及著他們的心理健康。自責傾向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為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自責傾向的根源是對失去別人的愛不安。當學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師、朋友拋棄時,往往形成自責傾向,如,父母、教師對兒童過分嚴厲、專制,則挫傷了兒童自尊心,兒童感覺不到來自權威人物的愛,從而出現自責心理;當對別人的愛渴求過強時,一點小過失就會使小學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愛了,這樣的兒童往往有很強的依賴心理。
(九)考試怯場的恐懼心理
由於考試和升學的壓力,部分小學生臨考時處於緊張而又恐懼的情緒狀態。尤其是畢業班的學生,面對排名次和決定人生前途的升學考試,大部分學生感到精神緊張,壓力很大,他們渴望成功,也擔心遭到失敗。有的學生平時成績不錯,稍有一次失敗了,就懷疑自己的能力,過分自責,產生焦慮心理,導致對下次考試的擔憂,總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場就心煩意亂,身體顫抖,本來應該答上的問題在腦中毫無印象,發揮失常。嚴重者還會出現生理異常反應,不能正常參加考試。長期這樣,會造成其心理變態,性格乖僻和行為異常。
二、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成因
(一)來自小學生自身的因素
1、遺傳因素
在農村,由於近親婚姻造成兒童生理發育先天不足,相貌不佳或殘疾,智力偏低等,這使得他們不能很好地學習和生活,常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其他人也用異樣的眼光去看他們,必然造成他們的一些心理問題。
2、氣質類型
小學生同成年人一樣,氣質類型可分為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和抑鬱質四種。其中,膽汁質和抑鬱質類型的學生對不良刺激反應敏感,他們極易產生不健康心理。就教師批評而言在我們看來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對他們來說卻是莫大的打擊。如遼源市一小學生因受老師批評而服毒自殺的事件,恐怕與那位學生的氣質類型有直接的關系。
3、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心理需要
童年期兒童的身體發展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緩的階段,其大腦的發育趨於成熟,這對其心理發展極為有利,因此,童年期兒童的心理發展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但因為其心理還不夠穩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擾而發生變化,因此也最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二)來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小學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環境,家庭氣氛的好壞,直接影響小學生的情感意志,影響其心理的健康發展。
1、父母的溺愛
眾所周知,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已經20多年,使我國的家庭發生了重大變化: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在獨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視子女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護,不願讓他們受一點委屈,經歷一點風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錯誤時,父母也不說一個「不」字,天長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獨尊」的心理,當他們走進學校,走向社會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時,便不能接受,無所適從。
2、家庭教育方式不當
有的家庭,父母從來不把子女看作是與自己平等的一員,認為子女只能逆來順受,惟命是從。他們對子女過於嚴厲、粗暴和專制。還有的獨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愛的誤區」,對子女過高要求,過度期望,過分保護,過度溺愛。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的學習要求過高,琴棋書畫樣樣學,英語電腦門門通,考試名列前茅……只要學習好就言聽計從,有求必應。而一旦失誤,就挖苦諷刺,棍棒相加。家長這種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和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損害,獨立性受到壓抑,加上彼此間生活觀,價值觀等存在差異,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間關系緊張,隔閡加劇,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懼、膽怯等消極心理品質,誘發心理問題。
3、家庭氣氛不和諧
隨著離婚率的不斷上升,給越來越多的孩子帶來了不幸,嚴重破壞了兒童正常的生活環境,給他們造成的心理創傷難以癒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離婚的父母,有的沒人要子女,有的隨法院判決,不管哪種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學齡期就仇視社會,嫉妒他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還有在經常發生沖突的家庭中,有心理問題的兒童比例比較大,研究證明,家庭沖突不僅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創傷,還會導致孩子在神經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態。
(三)來自學校的因素
1、學習負擔過重
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小學生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他們背負著父母的希望和老師的期望。由於素質教育還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片面追求升學率,重智輕德,重分數輕能力,重書本輕課堂的現象依然存在。老師評價學生,社會衡量學校,理論上是全面發展,實質上是分數和升學率。為了追求升學率,加班加點,題海戰術,價值了學生的負擔。這種局面使小學生疲於應付,心理極度緊張,導致他們用腦過度,皮層機能降低,從而影響學習效率,造成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或者產生焦慮、苦悶、壓抑、恐懼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會不同程度地產生心理障礙。
2、教師教育方法失當
小學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它對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然而一些教師把學生考高分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忽視心理素質的教育和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小學時期,小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和愛護。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耐心和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感到失望,產生消極情緒,導致師生關系淡漠,這種以學生失敗而告終的交往還會遷移、泛化到小學生與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際交往焦慮。
3、小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幾乎是空白
過去由於受政治因素的影響,我國曾不公正地對待心理學。80年代初,我國在部分高校恢復了心理學的教學科研工作,盡管普及心理學科學知識的工作已經做了20多年,但心理健康教育尚未進入小學課堂,小學普遍沒有心理健康指導機構,國內較少的心理專家和心理醫生對小學生來說更是鞭長莫及。
(四)來自社會的因素
1、社會競爭的加劇
雖然小學生還沒有直接接觸社會,但他們的父母、老師和周圍的人無不在給他們灌輸一個事實:隨著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信息傳播的瞬息萬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競爭機制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使得小學生不得不體會到競爭的壓力和生活的壓力,導致他們對現實充滿迷茫和困惑,產生無所適從的心態,從而引起各種心理問題。
2、社會不良行為的影響
在社會環境還沒有達到凈化的情況下,新舊體制的共存,法規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腐敗現象的滋生和不健康東西的泛濫;一部分人的社會道德水平滑落,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兒童,這些影響都是不容忽視的。
三、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對策
日益突出的小學生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但它並非洪水猛獸,它既然有形成發展的過程,我們就必然能找到預防和矯治的方法和措施。我們認為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必須重視,雖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學生僅僅極少數,但是我們發現學生中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和行為偏差問題隨年齡增長,因此需要對全體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長、學校、社會及有關部門都來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並採取積極的對策,努力去解決這些問題。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對策。
(一)學校應採取的對策
1、小學心理健教育的原則。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遵循「面向全體、寬容、保密、持續」的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分析的最大不同,心理分析研究的前提是把人作為有心理問題需要矯治,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發展需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並非是假設小學生群體中大量存在心理問題,而是所有的學生都要心理健康發展,個別學生確有心理問題可以通過面向全體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矯正。
寬容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寬容地對待這一個學生的一切。寬待每一個學生,就不能把學生分類,不能假設班級學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為學生家庭經濟文化行為習慣不同而看不起學生。缺乏對學生的寬容,心與心難溝通,教師與學生難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難以進行。教師用寬容的態度接納每一個學生,包括他的優點和缺點,以及不能原諒的錯誤,要相信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問題只是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和適時的問題。
保密事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學生對教師敞開心扉,教師一定要保密。談話紀錄、心理測試資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對象包括學生本人、家長和其他的老師,不能隨意使用學生個案資料,保密還要有時間的規定。
心理健康教育要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持續含有兩層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系列化,一是要有長期的規劃和打算,要明確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應急任務,而把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小學教育的一部分,伴隨整個小學階段。
2、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途徑和方法
團體輔導。團體輔導採用專題講座、專題活動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主要為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集體的良好行為,激發群體向上的精神。團體輔導通常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因為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學生的心理素質是以集體心理為中介而內化發展的,所以,班主任要根據本班的實際和團體輔導計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著力培養良好的班級氣氛,使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這也是時代發展對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心理輔導室。心理輔導室以學生個體或小組為對象,也接受學生的主動咨詢。心理輔導室的工作應該專業化,教師應培訓上崗。心理輔導室要有專任教師負責和專門的工作計劃,固定的開放時間,固定的場所。小學生心理輔導室的環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輔導的要求,還要增加兒童的特點,讓小學生一進門便喜歡它,彷彿進俱樂部活動一樣開心。心理輔導室的名稱可以童趣化,例如可叫作「金蘋果」俱樂部等。
個案教育。小學生個案教育是對上述兩種心理輔導的補充和深入。個案的對象應有典型的意義,可以是智優學生、智力臨界學生、模範學生、問題較多的學生,學生作為個案對象,可以讓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據研究的需要而定。個案教育一般要做較長期的跟蹤研究,一個學生在校接觸許多的教師,因此學生個案教育最好採用合作的方式進行,以負責人為主,幾位教師共同觀察和研究同一對象。個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記錄,盡量詳盡,如觀察筆記、談話記錄等。記錄一定要真實,還可以寫記錄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學生的個案資料,原則上學生在校期間個案研究不公開。
測試與矯治。採用問卷調查、測試紙等手段充分了解學生群體現狀,而後找出存在普遍意義的問題。測試量表宜採用心理專家提供的專門設計的量表,一般不提倡使用自己設計的心理調查表。測試的數據資料僅供參考而已,所有的數據都不可全信, 因為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用數據表現的。通過測試調查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團體輔導、心理輔導俱樂部活動、個案教育等,進行必要的預防和矯治,促進小學生整體發展。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在小學開設心理健康課程,以幫助小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該課程可分為心理衛生與健康科普和實際訓練操作兩部分。前者是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課,後者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詢問,人際交往訓練等,藉此掌握一些轉移情緒、宣洩痛苦、克服自卑、樹立自信等心理調節手段,防患於未然。
(二)家庭應採取的對策
1、家長應積極配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養方式和人際關系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有的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和延續。因此,無論是了解學生心理與行為偏異的原因,還是咨詢、教正計劃的制定與實施,都需要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與配合。
家長開展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議如下:
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孩子美好的心靈,幼稚的心靈更需要關心。首先家長要知曉孩子的心靈更加需要關心,從小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個家長應盡的義務。例如小學生在學校里被老師批評時,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勸解他,可是小學生被老師批評後,回家還會被家長變本加厲地再批評一頓,孩子肯定會感覺很委屈。因此,老師和家長應默契配合,由一方擔任批評的角色時,另一方擔任勸解,萬不可兩面夾擊,要給孩子「溫暖的家」的感覺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孩子美好的心靈。
要傾聽孩子說話。家長往往習慣於自己說話,讓孩子聽話。在學校里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主要也就是教師說,小學生說話的機會相對少,說心裡話的機會更少了。家庭應該是孩子說心裡話的地方,家長要注意把說話的機會留給孩子,特別是內向的孩子,家長更要予以重視,鼓勵孩子多說話。家長不能因工作忙忽略與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別是父親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說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的健康成長中地位重要,建議工作忙的父親們每周至少要與孩子共同用餐 3 — 4 次,在餐桌上的話題往往比較輕松,當孩子說話家長傾聽時是最美好溫馨的時光。
寬容與約束都重要。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格好,並沒有一致的意見,現實中家庭教育失敗的教訓往往過分寬或過分嚴。家長應平等地對待孩子,在寬容孩子的同時要給孩子必要的約束。過分寬容則陷於溺愛,過分嚴格則寡愛。家長要明白這樣的道理,孩子的快樂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成,家長的適時表揚比其他物質獎勵更能幫助孩子養成好品性,表揚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構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悅的幸福人生基礎從鼓勵與表揚開始。
2、父母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子女的成長
由於傳統教育觀的長期影響,我們的父母不具備系統的教育子女的理論知識,指導思想有試偏頗,教育方法不適應孩子的發展規律。要改變這種形狀,小學生的父母亟帶需接受比較系統的再教育。社會也有責任給他們提供學習的條件,如舉辦家長學校,使家長正確認識和處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間的關系,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最大限度地減少溺愛型和專制型家庭,使小學生的父母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並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子女的學習和發展。
3、父母要慎重對待離婚
父母離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寧靜,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愛或母愛,不少子女因此心理開始扭曲。為人父母者,當夫妻關系不和時,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萬不要輕易去趕時髦、鬧離婚。即便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在離婚前,也應當多為子女考慮考慮,畢竟孩子是無辜的,而且他們正處在發展時期,給他們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生活環境是我們的責任。
(三)小學生自身應採取的對策
1、小學生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並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
小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如夏令營、手拉手活動、體育比賽、文藝活動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多種多樣的興趣和愛好,學會觀察、分析、評價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愛、自信、自製的良好心理品質,滿足自己接觸社會,進行社會交往的較高級的需要,也有利於形成並長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那些已經形成的不良行為習慣,小學生應當在教師和家長的直接指導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點,發揚自己的優點,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
2、小學生要學習一些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幾種常用方法,如:(1)學會放鬆。知道緊張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可以通過想像、轉移注意力、調整呼吸、體育活動、聽音樂、唱歌、閱讀、睡覺等方法調節放鬆的。(2)與人談心。要使小學生知道有問題要學會求助,在學校可以找老師、心理輔導老師談心;在家裡可以找長輩、親友談心;在社會上也可以有談心的對象,如心理咨詢電話等等。無論何事何時都可以與人談話,學會與人談心一輩子受益。(3)學習寫日記或周記。小學生要學慣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公開日記要得到本人的允許。小學生也不用過分擔心自己的內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學會坦然地對人與對己。
3、小學生要善於求助,尋找支持
尋求幫助是現代人所應具有的積極態度,面對壓力、困惑,要尋找心理支持,以獲得良好的幫助和指導,有問題,可以和師長、親人、朋友談。求得幫助的過程,也就是一個自助的過程,我們所獲得的不僅是這一次的辦法,而是自己的更多體會。心理咨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過心理咨詢,可以使咨詢對象的認識、情感和行為有所變化。在這個豐富的社會,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它的質量是完全可以改變的提高。
㈢ 小學四年級學生的性格特點
呵呵,其實所有學生都是一樣的啊,只要你放鬆心態和孩子一樣,他們也就會很喜歡你的 啊 我也是6年級的學生。相信我啊
㈣ 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小學四年級處於生長發育的萌芽階段,生理,心裡都在不斷的醞釀而走向我們說的成專熟,有了自屬己的想法和理想,一個人一旦有理想和想法他就會又叛逆心裡。所以說對於當父母的人一定要多花時間在孩子身上。要多與他溝通。不要為了上班而忽略對孩子的成長。
㈤ 小學四年級的孩子都有哪些特點
隨著大腦發育的成熟,思維發展水平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抽內象邏輯思維逐漸容成為一種重要思維形式,這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過程,小學四年級是這個飛躍過程的關鍵時期。四年級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強,注意力保持的時間更持久,注意力的穩定性由15--20分鍾提高到20--30分鍾,可以勝任更加復雜的學習任務。孩子的言語發展水平由口頭言語向書面言語過渡,小學四年級(9--11歲)以後,書面言語水平逐步超過口頭言語水平。孩子各種活動的目的性增強,內在動機開始成為孩子的學習動力,但是外在激勵仍然是孩子學習的重要動力。
因此,這一時期孩子的記憶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快速發展,是培養孩子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孩子的邏輯和抽象思維能力開始增強,歸類、對比、推理等能力開始增強,對學習能力的培養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㈥ 小學生的學習特點
(1)在學習的過程中,最初對學習的外部活動感興趣,以後逐漸對學習的內容、對需要獨立思考的作業更感興趣。
有的研究材料表明,約從三年級起,學生更喜歡比較新穎的、困難的、需要動腦筋的、獨立思考的學習作業。例如:寧願演算應用題,也不願演算試題;寧願默寫也不願習字或抄寫;寧願講解也不願讀書。
(2)在對待學科上,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初是不分化的,以後逐漸產生對不同學科內容的不同興趣。
低年級的學生對讀、寫、算都同樣感興趣。從中年級起,隨著他們知識的豐富、能力的發展和教師的教學影響,學生才表現出對某一學科的興趣。但這種興趣仍然不穩定,容易受教師和家長的影響。
(3)對有關具體事實和經驗的知識較有興趣,對有關抽象的、因果關系的知識的興趣在初步發展著。
低中年級的學生最感興趣的是具體的活動和事例。例如:閱讀故事、小學,從事技術活動、體育活動等。四年級後,開始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因果關系、初步計算規律的應用、語法結構的變化等感興趣。
(4)游戲因素對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起著一定的作用,從中年級起,這種作用逐漸消失。
低年級學生對玩中學的方法更感興趣,如通過擺弄學具的直觀動手活動來學習數學。從中年級起,這些因素下降,而對日漸新穎的教材本身更感興趣,喜歡動腦筋,獨立思考。
(5)在閱讀興趣方面,一般是從課內讀物發展到課外閱讀,從閱讀童話故事發展到閱讀文藝作品和通俗讀物。
在讀物內容上,低年級的學生非常喜歡童話故事,約從中年級起,學生對描寫英雄人物的戰斗故事、帶有驚險意味的讀物、科普讀物更感興趣。
㈦ 小學四年級學生學習英語的特點
.小學三、四年級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特點及對策
我自擔任小學三、四年級英語課程教學以來,觀察體會總結了學生一些學習英語的心理特點,其一:感性學習明顯大於理性要求;其二:情感需求勝過嚴格要求;
一、感性學習明顯大於理性要求。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他們雖對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有了基本認識,但做起來還是不能完全用意志力來約束和管理自己。因此,我查閱了大量關於小學生心理的書籍。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主要是依靠直觀的、具體的內容。小學生的記憶強度不大,尤其是低年級階段。所以在教學英語時,應盡可能多地利用直觀教學手段,如詞卡、圖卡、掛圖、幻燈片、課件等等。我教學實踐證明,越是教學手段豐富,學生的積極性就越高,學習的效果也就最明顯,記憶的效果也最好。反過來,如果只是簡單的、乾巴巴地教給他們單詞,然後翻譯出單詞的意思,不但當時他們不愛聽,課堂氣氛沉悶,而且記憶效果也不好。我在上課時,每堂課都要至少拿出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教學用具,這樣既節省了不必要的話語,而且學生也能從直觀的實物掛圖增加感性認識,有時還配上相關的動作,這樣調動學生和各種感覺器官,使學生迅速有效地記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情感需求勝過嚴格要求。
他們對教師的態度,不是你對我越嚴格就越愛學,而是愛學他們喜歡的老師上的課。人對客觀事物採取什麼態度,決定於某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某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又取決於事物和個體需要之間存在的關系,隨著這種關系的不同,人對客觀事物就產生不同的態度,從而使人在主觀上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需要的是能夠與他們「玩」到一起的老師。需要在趣中求學。情感和認識過程是緊密聯系著的,認識過程是產生情感的前提和基礎,人只有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才了解主客體之間的需求關系,從而產生情感。沒有對事物的認識,就不能產生情緒和情感。人的情感不僅以認識過程為基礎,而且反過來又會影響認識過程,構成人的認識世界之一。積極地、良好的情緒能激勵感知的積極性,提高認識的效果和保持的牢固性,加強想像與思維的生動性和創造性。反之,消極的、不良的情感會影響認識的積極性,降低記憶和思維水平,產生消極的影響。小學階段,我們三、四年級學生的情感和情緒比較強烈,這就要求我們做教師的要備好課,使課堂上的教與學都生機勃勃,趣味盎然。同時他們對某一學科的內容產生興趣可能是源於教師的表揚等。產生高度的熱情,甚至非常激動。我在教學時,總是很注意學生的情感,對他們好的表現及時地表揚,並讓他們帶領全體學生學習,這樣不僅促動學習好的同學繼續努力,也同時對差一點的學生是一種激勵,而且他們對這種方式表示歡迎。對表現不好的(或是沒學好、或是注意力不集中)我不批評他們,而是把他們單獨叫出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比如:在教人體部位的單詞時,有一名學生根本就沒有認真地聽,我就把他叫到黑板前面來,我指著他的身體各部位,讓在座的學生說出英語單詞,這時,他已經意識到這是老師在批評他,但是老師又給他留了面子,他不但對老師沒有產生抵觸情緒,反而回座之後,甚至是以後的日子裡開始認真上英語課,學習效果也非常明顯。此外,學生的情緒很大程度上還在於教師對他的注意程度。我發現給予關注越多的學生,越有好的心情,以一種積極、愉快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來。教師對學生嚴格要求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定要有度,若使用過多的「你必須」、「你要不……就……」之類的話,不但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還會適得其反。
我在半年的三、四年級的英語教學實踐中,摸索了一些學生的心理。我想如果教師能夠
根據學生的心理善於採取適當有效的教學方法,將會收獲巨大的成果。當然,小學三、四年級學生的心理遠不止這些,我將繼續關注他們。
參考資料:http://blog.163.com/beauideal-english/blog/static/1014559012008114105958772/
㈧ 小學四年級學生情況的分析
閱讀教學是現行小學語文教學最重要的部分,它帶動著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促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2003學年度下學期抽測卷側重檢測閱讀能力,兼顧書面表達能力。本測試卷著重在閱讀中的詞語理解、內容概括、文段理解、閱讀感受、積累運用、文段條理把握、讀文提問、讀文想像等方面較全面地進行檢測,這些方面都體現學生所應具備的閱讀能力。下面,在綜合各區、縣級市抽測情況的基礎上,作出分析,並提出對今後教學的有關對策。
(一)數據統計
廣州市參加檢測人數:123187 平均分:74.33
區、縣級市最高平均分:85.6 最低平均分:62.07
100-~
91分
90-~
86分
85-~
76分
75-~
60分
60分以下
占參加總人數百分比
16
16
25
27
16
(二)學生閱讀能力分析與教學對策
一、詞語理解能力方面
卷中主要測試題:
▲讀一讀,選出帶點詞語在句子中准確的解釋,用「√」表示出來。
1. 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開花了。
(1)左和右兩個方面 ( ) (2)身邊跟隨的人 ( )
(3)上下,表示大概的數 ( ) (4)支配、操縱 ( )
2. 它們開花的時間往往跟昆蟲活動的時間相吻合。
(1)過去的 ( ) (2)去、到 ( )
(3)來回、反復 ( ) (4)常常、經常 ( )
▲閱讀第9自然段,在兩個括弧內各圈出一個恰當的詞語。
▲在文章里找出與下面意思相反的詞語。
愚蠢—— 緊張——
分析:
詞語理解能力是閱讀的基礎能力。此測試卷著重測試在語境中理解詞語的能力。
此方面的測試得分率普遍在80%以上,不少區縣在90%左右。
學生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詞語的能力較強,對「左右」「往往」等日常用語把握較好,但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相對少的「居然」「果然」一類詞語把握欠佳。
教學對策:
繼續加強對字詞的教學。要特別重視聯繫上下文,聯系生活進行理解。要指導學生養成查字典的習慣,並學會結合特定語境對詞語意思進行准確的選擇。要重視詞語的積累與運用,因為,字詞積累多了,能運用了,也能提高字詞的理解能力。
二、內容概括能力方面
卷中主要測試題:
▲根據短文內容填空。
第③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
第一自然段主要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正確答案的括弧里打「 √ 」
文章中交代小女孩作文的題目和具體內容是
1、第1、2自然段{ }
2、第3自然段至第13自然段( )
3、第13自然段至第14自然段( )
分析:
此測試題主要是讓學生歸納概括文段的主要內容。但學生答題質量不夠理想,主要表現是:
未能抓住文段的要點,概括不完整。如,對第二篇文章第一自然段,主要內容可概括為「我去作了采訪」或「采訪的原因」,但學生卻概括為:「台北國一至六年級的學生都要寫一篇母親的作文。」
未掌握歸納概括的方法。往往使用簡單的摘句法,如對第一篇文章第3自然段簡單地摘抄了「這位科學家的做法真妙」作為段意。不善於用自已的語言進行歸納概括,對選擇題的得分率較高,表述題則較低,相當多學生把整個文段抄下來作答案或者表述不清楚。
教學對策:
閱讀教學既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又要同時提高學生對文段內容歸納概括的能力。學生歸納概括能力不理解的原因恐怕與上階段過分強調對片言只語的理解感悟,而忽視概括文段主要內容和段意的訓練有關。
四年級要抓住段落這重要的語言材料進行歸納概括的訓練。要特別注意抓住段落讓學生把握歸納概括的各種方法。
三、文段理解能力方面
卷中主要測試題:
▲根據短文內容填空。
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不同的植物開花的時間是不同的。
▲讀第②自然段,選出正確的答案,在括弧里打「√」。
(提示:本題可能有多項選擇)
曇花在晚上開花的原因是:
適應白天強烈的陽光。( )
要昆蟲傳播花粉。( )
適應了晚上九點左右的溫度和濕度。( )
要乾燥的空氣。( )
▲根據短文內容,從下面的答題中選擇一個最恰當的答案。
短文最後寫「這位植物學家的做法真妙」,植物學家巧妙的做法指的是:
1. 把花種在一起,組成「花鍾」。 ( )
2. 把不同時間開放的花種在一起。 ( )
3. 把不同時間開放的花種在一起,按花二十四小時內陸續開放的順序,修整得像鍾面一樣,組成花的「時鍾」。 ( )
4. 把不同時間開放的花種在一起,修整得像鍾面一樣。 ( )
▲讀第7、8、9、10自然段,在理解正確的句子後面打「 √ 」,不正確的句子後面打「 × 」
1、寫爸爸也是傻瓜的原因。( )
2、只寫了爸爸慌慌張張奔出來。( )
3、表面上是寫爸爸,實際上是寫媽媽的鎮靜與聰明。( )
4、寫爸爸在這件事上表現得沉著鎮靜。( )
▲在文中用橫線畫出寫小女孩喜歡媽媽的兩個句子。
▲填空:
第14自然段「請傻瓜媽媽一定保持健康,等到那時候」這個句子中「那時候」是指
——————————————————————————————————。
▲女孩說媽媽經常做錯事,她舉了怎樣的例子?你認為這例子是說媽媽真的是傻嗎?簡單說說理由。
分析:
文段理解能力是最基本的閱讀能力。學生這方面的理解能力還參差不齊。
學生普遍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整體概覽水平還欠缺。「根據短文內容填空」一題,相當一部分學生(某區在100份卷的抽樣調查中此題答對率只在20%以下)只關注到文章中「原來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有著密切關系」這一關鍵句子,但忽略了段末提到的「昆蟲活動時間不同」這一要素。這說明學生整體概覽的閱讀習慣與水平還欠缺。
學生對文段的基本意思是理解的,但還處於最表層的理解。學生對選擇題基本上能判斷出與文章一致的某一說法。但對多項選擇題,卻往往漏選。如漏選:「表面上是寫爸爸,實際上是寫媽媽的鎮靜。」
在「女孩說媽媽經常做錯事,她舉了怎樣的例子?你認為這例子是說媽媽真的是傻嗎?簡單說說理由。」在這一題的答題中,大部分學生知道小女孩的媽媽做錯了哪件事,但表達得不清楚或抓不住重點或概括不夠好。對「說媽媽真的是傻嗎」這個問題,學生有不少個性化的理解,如:「我認為這例子不是真的說媽媽傻。媽媽只想抓時間,才邊做菜邊曬衣服,她沒料想到結果會這樣,而且她還向爸爸道歉,所以我認為這例子不是真的說媽媽傻。」「不是說媽媽傻,這是生活中的小插曲。人總會做錯事,如果能給人帶來一笑,也值得原諒。」「我認為這不是真的說媽媽傻。家裡太多活幹了,媽媽又要做菜又要冼衣服,才會出錯,是可以理解和原諒的。她是多麼關心家裡人啊!」「」這些表達做到完整、清楚,言之有理,而且有獨到見解。但是,不少學生(一些區認為大多數學生)不會談看法,未能說清理由。一是由於未能更深地體會文章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個別學生認為,「因為媽媽做事情不負責,一件沒做完就做另一件,結果一事無成。」「我覺得不是說媽媽傻,而是應該說媽媽糊塗。」二是由於表達能力跟不上。也有個別學生沒有說理由的習慣,其答案是:「我認為這個例子不是真的說媽媽是傻瓜,她是多麼可愛,一點兒也不傻。」
「請傻瓜媽媽一定保持健康,等到那時候」這個句子中「那時候」是指------------。這題,是考察學生聯繫上下文的理解能力。大部分學生能理解,但表達理解結果時,存在著語句不通順、語意不完整或語句羅嗦的毛病。
教學對策:
學生對文段局部內容的理解相對較易,但往往忽視把握整體,概覽整個文段內容。所以,要遵循閱讀教學「整體——部分——整體」的基本方法,去掉繁瑣的分析,加強整體閱讀的訓練。
要加強品詞品句的訓練。要讓學生學會抓住一些主要詞語、句子進行理解。
要重視培養學生讀書思考,特別是邊讀邊想的良好讀書習慣。要讓學生真正讀進文本,與作者對話,明白文本的主旨,從更深的層次理解文段。為此,要讓學生學會聯繫上下文,聯系生活,聯系有關背景資料進行深入理解。
要提倡個性化的閱讀,鼓勵學生在讀進文本,理解文本主旨的基礎上,表達自已個人的理解。要讓學生敢於表達閱讀後的理解,學會表達的一些方法,如先提出自己的感受要點,再以舉例等各種方式進行說明。要解放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知道,表達同一理解,可以有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所以,多項選擇題的訓練是必要的。
在四年級要特別重視通過段落的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閱讀感受能力方面
卷中主要測試題:
▲問答:
讀了《花鍾》這篇短文,請你談一點感想或收獲。用幾句話把自已的想法寫清楚就可以了。
分析:
學生的閱讀感受能力較強。
大部分學生基本上能從某一角度來談,反映出學生獨特的感受,答卷涉及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如內容、情感、思想、表達方法、詞語積累、短文的內容知識、標點符號等方面,有的學生贊美植物學家,有的贊美花鍾,有的感嘆大自然的神奇,有的結合實際談感受,答案是多種多樣的。東山區作了如下分析:由於本題能讓學生有比較充分的自由表達的空間,所以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談出自已的看法。卷面上呈現出幾種答題的形式:1、部分學生直接把文中的句子轉述成為自己的收獲。如,「我知道了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有著密切的關系。」「我知道了牽牛花是在凌晨四點開花。」2、部分學生能在讀完短文後,談對某一部分或全文的感悟。如,「我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它……」「我很佩服文中的科學家。他……」「植物學家非常棒,能夠利用時鍾的原理,創造了花鍾 。」這類學生比較第一類學生來說,他們的自主性會更強些,他們著力於自身感受的抒發。3、少部分針對短文的寫作談收獲。如,「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為了說明一天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因此作者用了舉例的方法說明。」「作者按時間的順序敘述了開花的先後,讓讀者能清晰地了解花開的特點。」4、有少部分學生是針對某一知識點,聯系自身的實際談體會。
但也有學生作答內容太膚淺,停留於零碎的表面的感受。如,「我知道了花很有用處。」「我知道了原來不同的花開花的時間都不同。」「要是這些花真的這樣神奇,我想去看一看。」
學生有了感受,但語言組織能力不佳,不易把「話」變為「文」,有的只寫了一兩句話。
教學對策:
閱讀教學要扎實地讓學生讀進文本,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超越文本。在前階段,由於普遍重視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學生的閱讀感受能力得到解放,所以學生的感受能力較好。今後的閱讀教學要鞏固這一成果,並進一步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特別要注意:閱讀感受要有文本的依據;要追求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感受,如聯系生活實際等;更有意識地提高學生對文本語言表達形式的感受能力;要加強與閱讀相關的表達能力訓練。
五、閱讀積累運用能力方面
卷中主要測試題:
▲短文用了不同的說法來寫鮮花是怎樣開放的,按短文的說法填一填;結合平時讀書的積累,仿例子寫一寫。
1.填空:
例: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薔 薇____________________ 睡 蓮____________________
萬壽菊___________________ 煙花草___________________
2.按上例仿寫:
提示:什麼花?怎麼開放?(不能重復短文內容,不能用「開」字來寫)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按原文的說法填空,學生答題的正確率較高,就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基本可以在文段中找到答案來填空,這說明學生閱讀積累的能力是較強的。但是,離開原文仿寫句子的能力,相對來說弱一些。
但總體來說,學生仿寫句子的能力較強。如學生寫出這樣的句子;「向陽花向著太陽笑。」「荷花換上粉紅新裝,迎接初夏。」「丑菊撐開了它美麗的小傘。」「荷花在水中跳起了舞蹈。」「丑菊終於睡醒了。」「夜來香在寧靜的夜晚怒放。」「茶花露出了美麗的臉龐。」「玫瑰花露出它鮮紅的嘴唇。」「梅花在凜冽的寒風中露出了笑臉。」
教學對策:
仿寫語句是積累運用語言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學生把握得較好。要繼續抓好這一訓練。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讀中積累,擴大知識視野,提高運用能力。
本測試卷只從一個最基本的方面檢測學生在閱讀中積累運用的能力。在教學中,一定要強化積累運用的意識,用多種方法在閱讀語句段等重要方面進行引導與訓練。
六、對文段條理把握能力方面
卷中主要測試題:
▲根據短文內容填空。
短文的第①自然段,作者是按照_____________的順序敘述不同的花不同的開花情景的。
分析:
因為文段敘述方面的結構較典型,而且文中有較多表示時間的詞語,學生答題正確率較高。學生也有各種正確的表述,如,「時間先後」、「時間順序」 、「 時間發展」等。
教學對策:
閱讀能力離不開對文段條理的把握。卷中的文段在敘述順序上是較常見與典型的,學生普遍把握得較好。對四年級學生而言,對文段條理的表述不宜要求過高,在教學中,要把握這方面的度。所以,學生在答題表述上有差異,這是允許的。平時的教學可多進行說說文序的訓練。應利用典型的文段讓學生知道文段表述順序的最基本的方法。
七、讀文的提問能力方面
卷中主要測試題:
▲ 就文章題目或內容提出兩個你認為有必要弄明白的問題。
分析:
大部分學生能按要求提出問題,如,「為什麼小女孩說自己的媽媽傻?」「她長大以後為什麼也要做一個傻媽媽那樣的傻瓜?」「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我的傻瓜媽媽》,為什麼還要寫她的傻瓜媽媽呢?」
在答題中,也反映出部分學生提的問題價值不高,必要性不強。如,「為什麼媽媽知道爸爸一會兒就會回來?」「為什麼媽媽要流淚?」
有的學生所提問題與文章內容聯系不上。如,「我是干什麼的?」有的只是提詞語的問題,如,「傻瓜指什麼?」也有的學生乾脆寫「沒有問題」。
有部分學生不會提問題。如,「媽媽不是傻,是你認為她傻。」有些問題表述不清,如,「內容是寫媽媽怎樣傻,但又寫我和弟姐都傻?」有些學生提問後用了句號。
教學對策:
在閱讀中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關鍵是閱讀能力的提高。
應繼續重視閱讀教學中學生的質疑活動,要讓學生主動提問題,帶著問題讀,學會依據文本、抓住重點、圍繞學習目標提問題等方法,形成良好的質疑釋疑習慣。要改變漫無邊際、嘩眾取寵、不負責任的提問偏向。
本卷只檢測學生從題目、內容方面提問題,在日常教學中還應引導學生從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質疑探究,並與讀書緊密結合起來。
八、讀文想像能力方面
卷中主要測試題:
▲讀讀第6自然段,聯繫上下文,想像媽媽當時的心情。在下面寫出媽媽道歉時可能說的話。(8分)
媽媽道歉說:「
—————————————————————————————————————————————
—————————————————————」
分析:
大部分學生能想像出媽媽道歉的話,且合理、生動、感人,能調動平時生活的體驗,想像力較豐富。如,「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太不小心了,請原諒!」「對不起,我下一次會注意。」「對不起,這樣的事情我已經犯了好幾回,今天還沒有吸取教訓,真是對不起。」「不好意思,我又糊塗了,請你批評我吧,我以後一定不會再糊塗了。」「我……我實在對……對不起大家。我不小心把……衣服給……給弄臟了,還……還有我……我把……鍋子也弄翻了,實在對不起。」「對不起,如果我先做完一件事再去做另一件事的話,就不會這樣。」有的學生還寫得很幽默,如,「不好意思,你們還要再等一會兒才有飯吃。很對不起,這個月的水費要多些了。」「對不起,今天大家都沒有湯喝了。」
由於未充分調動想像,未體會到文中人物的心情,所以部分學生寫出的話語沒有道歉的語氣或者過分簡單。有的由於想像沒有與文章的思路融為一體,錯寫成向女兒道歉,或話語不符合人的身份,如「如果你要打我,我也不會反抗的。」
教學對策:
在讀文過程中加入合理的想像,這是重要的閱讀能力。合理的想像,對提高理解、感悟、積累和運用能力都有重要幫助。當前,學生的想像力是比較豐富的。要繼續加強讀文中的想像訓練。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像(如聯繫上下文等);啟發學生充分調動生活各方面的積累;不僅重視想像的廣度,還要向深度發展,要能想像得具體,與語言表達的具體性結合起來。
九、其他
本次是以紙筆形式進行抽測的,所以,在卷面上也反映了學生在其他方面的一些問題。
識字方面,普遍不會因識字問題造成對語言表達的阻礙,但出現錯別字,語言不規范,夾雜方言等情況。出現兩極分化,好的很少錯別字,差的整張卷子錯別字層出不窮。
書寫方面,也是兩極分化,優秀生字體工整,字跡清楚,成績低下的則字體潦草。有部分同學卷面不夠整潔,塗改多,未能正確運用修改符號。
書面表達能力方面,不少區、縣級市反映,在答題中所表現出來的表達能力不夠理想,用詞欠准確,語句欠通順,未做到文從字順。
部分學生審題不細心,注意不到題目中的限制與提示,出現漏做題目、與題目要求不符等情況。
教學對策:
識字、寫字是語文素養最基礎的要求,從一到六年級都要扎實地打好這方面的基礎。
書面表達能力是聽說讀寫能力中重要的能力,要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難點。閱讀教學中,一定要加強讀寫訓練,要適當進行書面答題的練習。
綜上所述,大部分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基本達到大綱要求的,而且在某些方面已逐漸接近課程標准。在詞語理解、文段理解與感受、讀文想像等方面的能力較好。今後,要更扎實,並向縱深發展。要糾正前階段教學上出現的一些偏向,加強整體閱讀的訓練,處理好分析與綜合概括的關系、適當加大把握文段主要內容與敘述順序的訓練力度。一定要堅持以讀為本,帶動聽說寫等方面能力的提高。要引導學生切實做到充分重視文本,聯系生活,多向對話,既讀進文本,又要超越文本。由於種種原因,各地區、學校、班級的學生存在一定的差異,我們要正視差異,找出原因,定出相應措施,提高每一個四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總體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