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套全冊教案,共74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
人教版新課標三年級上冊教案
第一單元 測
第 一 課 時
認識長度單位 —— 毫米
教學內容
教材第2—3頁的內容及練習一第1至第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
3、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並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估測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言
二、估測數學書的長、寬、厚的長度。
師:請同學們觀察數學書的長、寬、厚,並估一估大約有多長,然後把估測的結果填入下表?
估 計 實際測量 數 學 書 的 長 數 學 書 的 寬 數 學 書 的 厚
生1:數學書的長大約是21厘米、寬大約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師:你是怎麼想的?
生1:因為1厘米大約有一個指甲長那麼長,數學書的長大約就有21個指甲長那麼長,數學書的寬有14個指甲長那麼長,數學書的厚有1個指甲長那麼厚。
三、學生動手測量實際長度
1、讓學生用學具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
2、讓學生先在小組上交流,然後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課題:
板出:毫米的認識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尺度上的1毫米有幾長。
2、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後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發現了什麼?
3、舉例子說說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長度是1毫米。
六、認識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讓學生看尺子,數一數1 厘米長度有幾個小格,然後匯報小結1厘米裡面有10個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鞏固發展
1、完成數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並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八、全課小結。
第 二 課 時
分 米 的 認 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4—第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比較長的物體的的長度可以用分米作單位。
2、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3、培養學生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難點
選用合適的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學生動手測量課桌的桌面的長、寬。
師:昨天同學和聰聰已經量出了這本數學書的長、寬、厚,你們還想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
生:……
1、兩人為一組測量桌面的長、寬。
2、全班交流。
3、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發現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用厘米、毫米作單位來測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間觀念
1、讓學生觀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間的長度就是1分米,請學生數一數幾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讓學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或在我們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約是1分米。
4、用手比劃1分米有多長。
5、閉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長。
三、認識幾分米
1、在尺子上認識幾分米。
2、出示課件讓學生認識幾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繩子的長度(讓學生先估測,然後再測量)
五、鞏固發展
1、練習一的第三題
2、判斷下列的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 」,錯誤的打「 」
(1)一條褲子長9分米( )
(2)一張床長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筆長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4、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三第4題教和第五題。
5、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三第六題和第七題。
六、全課小結:
說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
第 三 課 時
千 米 的 認 識
教學內容:
教材第七頁至第八頁例三和例四
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於1000米。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准備:
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製作一塊路標。
教學過程:
一、認識千米
1、學生匯報到路邊觀察到什麼。
2、出示老師製作的第一塊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某路口到南寧市外環線6千米的含義,
3、讓學生看書第七頁的例三,理解到葉鎮21千米、靈山23千米的意義。
4、小結: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師:從某路口到南寧外環線6千米,那麼你是否知道從某路口到那裡大約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長呢?
生:想
師:從某路口到某處就是1千米,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讓學生到運動場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約有多長。
2、讓學生動手測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匯報板出:1千米=1000米
3、舉出例子說一說在我們生活周圍有1千米長的物體嗎 ?
三、鞏固知識、動用知識: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一題和第四題。
2、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練習二第二題
(2)補充題(略)
四、全課總結:
第 四 課 時
千 米 的 認 識
教學內容
教材第8頁例四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長度概念。
2、培養學生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體驗1千米有多遠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讓學生說說1千米有多長,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 ( )米 1米=( )厘米
1米= ( )分米 1分米=( )毫米
二、學生實踐( 把全班學生分為10個小組進行測量)
1、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走一走,數一數你走了幾步,看一看100米有多遠。
3、匯報:
(1)請學生說一說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幾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約走了多少步。
(2)提問;一個小組量出100米,10個小組一共量出多少個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讓學生討論從學校門口到什麼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體驗1000米有多遠。
帶學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數一數你走了幾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遠。
第 五 課 時
米與千米之間的換算
教學內容:
教材第八頁的例五及練習二的第三題、第五題、第六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長度單位名稱之間的換算。
2、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米與千米之間的換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圖:
師:今天我們一起去數學王國旅遊好嗎?(出示小精靈和數學王國,圖,小精靈說:歡迎聰明同學來數學王國遊玩!)
2、選鑰匙開門(先出示第一道門,再出示第二道門,然後出示第三道門)
第一道門:小精靈:這扇門有二把鎖,(二把鎖分別標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這里有很多把鑰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會選鑰匙開鎖了嗎?能說說為什麼?
第二道門:小精靈:這扇門同樣有兩把鎖(兩把鎖分別標上:3千米、5000米),下面這里有4把鑰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會選嗎?你知道為什麼嗎?
小結把千米和米之間換算的方法。
第三道門:鎖上標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鑰匙分別是:3千米、5千米、 3米、5000米、 5米、3000米。
讓學生先選後說想法。
二、鞏固、運用(出示數學王國里的數學景象)
師:嘩!數學王國多美呀!有樹,有花,還有……。
1、看一看大樹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頁的做一做設計成填寫大樹的高度)
2、同學們來到雙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來到村口迎接同學們,請同學找一找,誰跟誰是同一胞。
3、摘蘋果(出示蘋果樹,樹上掛有很多蘋果,每個蘋果寫上帶有長度單位的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們帶同學們到數學奧宮去玩,數學奧宮距離雙胞胎村200千米。他們早上8時乘汽車出發,汽車平均每小時50千米,中午12時能到達嗎?
三、全課總結
讓學生說說你游數學王國你的有什麼收獲!
第 六 課 時
噸 的 認 識
教學內容
教材第11頁至第13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重量概念。
2、學會換算質量單位。
❷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人教版新課標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套教案,共63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網路搜索「飛翔教學資源網」就可以到我們網站
第一單元 位置與方向(7課時)
一、教學內容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並認識簡單的路線圖。
例1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例2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例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例4使學生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例5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三、教學時間:7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容:例1及練習。
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具准備:東、南、西、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創造情景讓學生說說「前、後、左、右、向左、向右、向後轉」。復習和感受方位。
2、組織學生活動: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後、左、右。
3、師:「誰認得東、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樣認識的?」
4、出示課題:東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引出東。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麼?(黑板)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麼?
4、組織全班活動,起立,指一指東和西。指左邊練習表達:這邊是北。指右邊:這邊是南。練慣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麼說一說?
5、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掛圖:
*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 )面。教學樓在操場的( )面,大門在操場的( )面。
完成「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了解到什麼?(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
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布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麼?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麼?
4、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南寧市的東西南北方向?(琅東、西鄉塘、江南區、城北區)
5、背兒歌:
早晨起床面向太陽,前邊是東後邊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四、小結。
課外作業:認方向。
第2課時
教學內容:例2、例3及練習
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2、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重點: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過程:
一、復習:
1、匯報課外認方向的情況。
2、說說教室和校園的東西南北各有什麼。
3、玩「認方向」的游戲。
二、新課:
(一)例2:
1、觀察第3頁的校園圖,你能畫出校園的示意圖嗎?怎樣畫,能讓別人看懂方向?
2、學生同桌合作畫。
3、交流匯報:把學生畫的多種情況展示出來。
4、請大家觀察這幾種不同的示意圖,你覺得怎麼樣?(沒有統一的標准,太亂了。)
5、為了方便交流,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現在,你能按這個要求畫出示意圖嗎?並注意標上「北」的方向。
6、學生獨立繪制「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示意圖。
(二)例3:
1、觀察例3圖,你是怎麼找到「北」邊的?(圖上標有)
2、兩個小朋友在做什麼?
3、少年宮怎麼走?請你先用手指出路線圖,同桌互相看看指對了嗎?
4、同桌互相說:
去體育館怎麼走?
去醫院怎麼走?
去商店怎麼走?
去電影院怎麼走?
三、鞏固練
1、認一認地圖上的方向:(掛圖)
2、做一做:
從圖上獲知「北」,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練習指一指。
完成問題。
四、總結:
在這節課中你學會了什麼?對今後的生活有什麼幫助?
第3課時
教學內容:綜合練習
學習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東西南北方向的認識。
2、進一步熟練根據路線圖描述行走路線。
過程:
一、練習:
1、誰來說說前面兩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2、老師給知一個方向(郵局在百貨大樓的東面),學生說出其他的3個方向。
❸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是什麼版本
教案的一般要求
教案的編寫要從教育教學目的、任務著眼,從中學物理教學的特點出發.具體說:
(1)要求編寫教案時以教學大綱和教材為依據,做到目的明確,要求適當.
如初中物理課的教案,在組織教材、選用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方案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循序漸進,不能任意提高教學要求,要避免由於過分追求敘述的嚴謹而影響學生對基本內容的理解,形成教學難點.如「浮力」的計算,現行教材要求並不高,計算也不復雜.但「浮力」問題的類型較多,解決方法靈活多變,在分析能力的要求上有相當的難度,比前幾章是一次較大的飛躍.因而寫教案時教學要求一定要得當.「在這里最好不要讓學生去做那些人為的難度大、綜合程度高的題」��這是編者的意圖.新教師尤其應當注意深廣度問題,否則不利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2)編寫教案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將所學內容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因而編寫教案並不是知識的羅列,而是設計好教法與學法、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首先,教師要創造良好的物理情境,使師生共同置身於情境之中,從探索中提出問題、總結規律、解決問題.其次,教師要研究如何設計啟發和點撥學生的思維程序及要點.如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教師就要首先利用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為什麼錯而激疑,把啟發的要點落在誘導推理、分析比較上:小車在課本3�5所示的三種不同的水平面上運動的現象有什麼共同點?為什麼小車在不同的平面上運動,維持運動的距離不同.把點拔的要點落在概括上,引導學生在進行「科學抽象」中自然地得出牛頓第一定律.
(3)要求教書育人相結合
教案不能僅重視傳授教學大綱規定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對於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思想教育重視不夠,沒有計劃性,這是不恰當的.在教案編寫過程中,要有計劃的寓思想教育、能力培養於知識傳授之中.
(4)要求注意物理學科的特點,加強實驗教學加強實驗教學,這是由物理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認識規律決定的.設計教案時要充分利用實驗手段,充分發揮表象作用.不能在頭腦中形成物理圖象和重現物理過程,常常是教學難點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重視物理實驗,教學時盡量通過物理實驗展現物理過程,充分發揮通過實驗所形成的表象的作用,這對於形成物理概念和理解物理過程有很大益處.演示實驗是在教學中提供感性材料的主要方式,做好演示實驗是教學的一個主要環節.教案中要對實驗的目的是什麼?各儀器有什麼作用?要求學生主要觀察什麼?怎樣觀察?什麼時候提出問題等進行周密設計,這樣才能做到目的明確,程序合理、主次分明地進行實驗.
(5)要求環節完整、結構合理、思路清晰、繁簡得當、時間分配科學,使教案能對課堂教學活動真正起到指導作用.
❹ 小學數學人教版3年級至6年級教案電子版
第五單元 兩位數乘兩位數
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口算乘法58及練習十四(第1—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口算乘法的過程,能比較正確熟練地進行口算。
2學會運用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口算乘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發現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口算乘法的規律,正確進行口算 教學准備: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 一、 復習 1、聽算: 20×5 30×6 4×70 100×5 3×200 3×200 500×3 1000×6 23×2 12×3
7×11 5×60 50×4 22×3 15×3 2、指名任選一道題說說口算方法。
3、搶答: (1) 3個十是( )? 30是( )個十? (2) 300是( )個百? 60是( )個十? (3) 9個十是( )? 3個30是( )?
小結:以上的練習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們能否用這些知識做鋪墊,來學習新知識呢?板書:口算乘法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情景圖:引導學生觀察,郵遞員叔叔每天工作的情況。同學們從圖中發現什麼信息?你能根據圖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嗎? 1、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在積極參與和討論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行乘法的估算,會說明估算的思路。
2、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叉點上,引出問題:「棋盤上一共有多少個交叉點?」
請學生說一說用什麼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討計算方法
1.各組討論:怎樣計算19×19。
請把想出的計算方法寫在紙上。
2.組織交流。
各組展示本組的演算法。不容易說清楚的,就寫在黑板上。
3.師生評議。
(1)請學生說一說,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
(2)教師對學生發表的意見作以肯定或補充。使學生了解每一種演算法的特點和適用范圍。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約有400個交叉點,但它不能滿足解決問題的要求。
(3)重點評議筆算。
用檢查豎式每一步計算的方式,再現筆算過程。在此基礎上,誇贊學生:能用剛學過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解決今天的新問題。並且,能正確解決乘的過程中的進位問題。你們真棒!
三、練習
1.嘗試練習。
用豎式計算第65頁「做一做」中的4道題。可以讓幾個組的學生做前2道,另幾個組的學生做後2道題。
完成計算後,組織交流。說出筆算的過程,加深學生對筆算過程的了解。
2.完成練習十六第1題。
獨立計算,集體訂正。根據班上出現錯題的情況,和學生一起討論錯誤的原因,請學生訂正錯題。請學生注意:計算時要認真仔細。
3.解決問題。
請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六第3、4題。
完成後,請學生向全班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4.游戲。
貼出寫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語言描述菜園里收南瓜的情境,請同學們幫助菜農收南瓜。
讓學生自由選擇卡片,算對的就收獲了這個南瓜。
完成後,先檢查是不是算對了,再比一比哪組學生收獲的南瓜多。獎勵優勝組。
四、總結
1.請學生討論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麼問題,並交流。
2.教師強調:用豎式計算時,每次乘得的數的末位應該和那一位對齊。還要注意記住進位數,正確處理進位問題.
整理和復習
教學目標
1、回顧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估算、筆算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基本歸納、整理能力。2、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的多樣化。
教學過程
一、呈現故事,提出問題
1、老師講「哥倫布豎雞蛋」的故事
猜一猜,聽完這個故事用了多少時間?(1分52秒)
這么短的時間卻能作那麼多的事情,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時間。聽了這個故事你還有什麼感想?
2、這個小故事在書上68頁,想一想,這篇文章大概有多少字?
學生討論,匯報
二、歸納知識
1、小組內交流自己整理知識的方法和方式,並進行整理
2、小組代表匯報,大家進行評判。
三、鞏固拓展
1、基本練習
練習十七 1比一比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2筆算練習 注意方法和書寫
2、嘗試編題並解決問題
請學生尋找生活中可以用口算、估算、筆算乘法解決問題的例子,由小老師親自請學生回答。
第六單元 面積
面積和面積單位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觀念。
3.學習選用觀察、重疊、數面積單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概念
1.讓學生猜教師身高,師生交流,由此引出長度單位:厘米、米以及分米。
2.激活關於長度單位實際長短的觀念:誰來比劃一下這些單位有多長。
3.指出:用它們可以測量物體的長度。
4.引入:我們已經認識了長度和長度單位,今天在這基礎上學習新的本領。
二、建立概念
1.得出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①我們的課本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們的課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這些都是物體表面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課本封面和課桌面,比一比它們的大小。
②課桌面和黑板面哪個大?
③課本封面、課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相差比較大,靠觀察就能看出。(板書:觀察比較)
(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組圖形(見下圖),這些都是平面封閉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由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方格比較的方法。(板書:重疊比較,數方格比較)
(3)概括面積的意義。
問:物體表面或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什麼呢?看看書上是怎麼說的?(板書課題的前半部分:面積)
(4)運用「面積」這個術語,敘說比較常見物體大小的結果。
2.認識面積單位。
(1)設疑。
①出示兩個長寬各異的長方形(即課本第71頁下面的兩個長方形,其實際大小分別是7×2平方厘米和5×3平方厘米),讓學生體會用觀察、重疊的方法難以比較它們的大小。
②請學具來幫忙。給出三種學具(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和直徑1厘米的圓)讓學生選擇。
③比較三種方式,得出數正方形個數最合理的方法。
解決設疑中提出的問題,通過數正方形個數得出大小之分。
(2)認識統一比較標準的必要性。
①進一步激疑,出示一個正方形,通過重疊確信它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激起疑問。
②啟發學生說出解決方法。
(3)帶著問題自學課本。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②說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
(4)匯報學習收獲,得出三個常用面積單位的規定,並形成常用面積實際大小的觀念。
①各自比一比,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兩人互相比劃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在黑板上貼出一張1平方米的紙,先估計能放下幾本練習本?翻出反面(已畫好練習本大小的格子),數一數實際能放下幾本。
三、鞏固概念
1.完成課本第74頁「做一做」。 2.完成課本練習十八第1、2題。 3.請你參加圖案設計大賽(即課本第75頁的數學游戲)。
啟發:你能拼擺出更多、更新穎、更有趣的圖形嗎?展示學生的作品,啟迪思路。
學生動手操作(或回家完成)。
四、本課小結(略)
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比較
教學目標:通過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比較,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面積單位,初步明確1厘米、1分米、1米是長度單位,都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長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積單位,都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面積。
教學難點 明確分清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教學過程
一、步步深入,比較異同
1、比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學生估計1厘米有多長?1平方厘米的面積多大?
(2)教師出示:長是1厘米的線段圖,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平面圖形。看它們圖形有什麼異同?
(3)教師出示:學生用和鉛芯和面積是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要知道它們的大小分別用什麼單位來測量?
(4)學生動手測出鉛芯的長度和紙片的大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及時進行指導。)
2、比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估計1分米的長度,1平方分米的大小。(學生交流時,教師要及時進行指導,使學生的估計接近正確。)
(2)估計鉛筆盒的面有多大?長、寬各是多少?
(3)學生動手進行測量鉛筆盒的面有多大,長、寬各是多少?看自己的估計情況。(教師進行指導怎樣才能減少誤差。)
3、比較1米和1平方米
(1)前面我們學習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那麼,我們可以用1米和1平方米來干什麼呢?(學生可能回答用1米來測量黑板的長,教室地面的長、寬各是多少?用1平方米來測量黑板的面積是多少?教室地面的面積是多少?……)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讓學生估計黑板的長、寬、面積各是多少?並向學生說明教室的地面的面積大約是60平方米……。
4、通過討論,解決問題 通過以上學習,同學們討論1厘米、1分米、1米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什麼異同?學生交流討論情況,教師及時進行指導。
5、教師總結: 1厘米、1分米、1米是長度單位,都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長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積單位,都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面積。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主要內容——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比較(板書課題)。
二、鞏固反饋,深化認識
1、書P75 1 、2 小組合作完成 匯報
2、書P75 3 先自由說,再指名回答。
三、小結
四、拓展練習
數學游戲:
請你參加圖案設計大賽,每個圖案是5平方厘米。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使學生初步理解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正確的進行計算。
2、通過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引導學生推導出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3、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交給學習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面積的知識,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二、自主探索,領悟方法
1、巧設問題,激發興趣
我們教室地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呢?學生可能進行猜測,用面積單位來測量,教師指出:這么大的地面用面積單位來測量太麻煩,所以,我們就要研究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板書課題)
2、動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師准備三種不同的長方形,每組只選擇一種進行研究。
一種:一個長3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
二種:一個長4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
三種:一個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
(1)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想辦法求出各自圖形的面積。
(2)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匯報交流,說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現的情況:用1平方厘米來測量或只測量長和寬,相乘即是面積。在這個過程中 教師適時地進行點撥、指導,後一種方法比較簡單。 (3)師生交流,提煉方法。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什麼有關系呢?獨立思考後交流。(教師指導:長方形的長擺了5排,說明是5厘米;寬擺了3排,說明是3厘米,那麼,面積15平方厘米等於什麼?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4)學生思考:求長方形的面積事實上是求什麼呢? 3、那麼同學們想一想我們教室地面的面積怎樣計算呢?(例題)學生獨立完成,校對
三、知識的遷移
1、教師藉此機會教學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我們知道正方形是一個特殊的長方形,有長方形的特點,所以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也可以和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相同。
2、出示例題 學生試做,匯報答案
四、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我們用的數學書的面積大約有多少?先請你估計一下,再算一算。學生獨立完成,匯報
五、小結。今天你有什麼收獲?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面積單位的大小。
2、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養成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
2、能准確地進行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改寫。
(三)德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會進行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改寫。
教學難點:面積單位間進率的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准備:教師要准備好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紙一張,一面畫出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學生每兩人准備一張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和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100多個。
教學過程
一、猜測引入: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學生回答,同時依次在屏幕上出現表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師:每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呢?請同學們猜測一下。(分四人小組,猜測,然後反饋) 生1:我們認為每相鄰兩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生2:我們認為是100。 ……
師:看來各小組討論,得出意見難以一致,下面我們就來動手動腦,探究一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請同學們把學具袋拿出來。
二、探究新知
(一)推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師:請同學們拿出紅色的正方形,它的邊長是1分米,誰來說一說它的面積是多少?
生: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1=1(平方分米).
師:如果這個正方形的面積用平方厘米做單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發揮四人小組合作的力量,動手做一做實驗(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師:請各小組匯報實驗的結果。
生1:我們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在紅色的正方形上,橫排每排擺10個,豎排每排擺10個,一共可以擺10×10=100個,所以這個紅色正方形的面積是100平方厘米。
師:你們是用推導長方形面積公式用的「擺」的方法,主意不錯!還有別的想法嗎?
生2:我覺得這種方法太慢了。
師:有什麼好的辦法,請你告訴大家。
生2:我們用直尺去量紅色正方形的邊,邊長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積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師:果然方便了不少,你們真聰明,大家同意他們的意見嗎?
生3:我們還有更快的。
師:哦?說出來大家聽聽。
生3:老師告訴了我們這個紅色正方形邊長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這個紅色正方形面積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師:這種方法真妙!
師:剛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擺,有的用量,還有的直接將分米換算成厘米來計算。同學們真聰明。但不管用什麼方法,這個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單位都是
……
生:100平方厘米。
師:同一個正方形,我們用平方分米作單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單位是100平方厘米,那麼1平方分米等於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知識遷移
1、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師:從上面的實驗過程中,我們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那麼同學再想一想:邊長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以分米作單位,它的面積又是多少平方分米?教師出示邊長1米的正方形,並按照例題的要求提問兩個問題:
(1)邊長1米的正方形紙,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把它劃分成邊長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劃分多少個?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你們知道了什麼?引導學生討論,自行解決,進行匯報。
通過討論使學生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書)
那麼每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呢?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每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
2、區分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進一步強化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長度單位:兩個長度單位間進率是10。
面積單位:兩個面積單位間進率是100。
3、反饋練習:
(1)練習填空:(出示投影片)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83頁做一做題目。
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訂正時請學生說出想法。
(3)改錯:7平方分米=70平方厘米 1800平方米=18平方分米
三、全課小結
教學反思:
公頃、平方千米
教學目標:
了解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
教學過程: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出課題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體育場的圖片,你們有什麼感想?
(體育場太大了)
那還能用我們前面學過的面積單位進行測量了?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出示課題)
二、新授
1、通常我們在測量土地面積時,要用到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
它們到底有多大呢?
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2、帶領學生到操場進行實際測量,量出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標桿及繩子把這100平方米圍起來,或讓學生手拉手,圍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師向學生說明,100塊這樣大的土地就是1公頃。
3、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0000平方米,就等於1公頃。
打個比方,我們的教師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那200個教室的面積就是1公頃。
10000平方米=1公頃
3、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相當於100公頃。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足球場的面積是7000平方米,那就有140個足球場。
1平方千米=100公頃
三、練習
練習二十 2
四、小結
教學反思:
❺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檢查評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能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幾分之一。
2、比較分子都是1的幾個分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教具、學具准備: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紙、圓紙片、正方形紙、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討論揭題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隊日活動中,老師讓同學們兩人一組分食品,小強和小麗拿到的是4個蘋果、兩瓶礦泉水和一個蛋糕。(課件演示)你願意幫他倆分一分嗎?怎樣分比較公平呢?(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師生交流:「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個?請拍手錶示!」學生拍手錶示,教師板書「2」(課件演示分的結果);「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瓶?」學生拍手錶示,教師板書「1」(課件演示分的結果);「把1個蛋糕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個?」(學生無法拍手錶示半個)「你會用一個數來表示這半個嗎?」(學生嘗試,並說明理由,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引入1/2)
a:(學生中沒有用1/2表示)談話:你們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了這個蛋糕的一半,說明你們都很有辦法,不過,我要向大家介紹一種更簡便而且科學的表示方法。當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時,可以用1/2來表示。(課件演示)
b:(學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談話:「1/2是什麼意思?」(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認識、強化平均分)「你在那裡見過二分之一?」(學生回答後,教師給以肯定。並結合課件演示,介紹分數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數家族的新朋友——分數。(板書課題:認識分數)
二、認識分數、操作深化
1、(課件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
談話:這一半蛋糕是這個蛋糕的1/2,那麼,另一半蛋糕又是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呢?(指名板書1/2)為什麼也用1/2來表示?(學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樣嗎?(課件演示)
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談話:想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課件演示,學生讀)
3、談話:「分數該怎樣寫呢?」(如果是b種情況,讓學生講,師補充;如果是a種情況,師講解並示範)「寫這個數的時候,先畫一條橫線表示平均分。」「這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幾份?」(兩份)「2就寫在橫線的下面,這半個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寫在橫線的上面,這就是分數1/2的寫法。」「你們想試一試嗎?」
學生自己在練習本上寫1/2,同桌互相說說是怎樣寫的,檢查一下誰寫得更標准、更漂亮。
4、談話:我們已經會讀、會寫1/2了,想不想動手做一個1/2呢?
活動要求:拿出老師發的長方形紙,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塗上顏色,然後在小組里說一說,你是怎樣表示這張紙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樣表示這張紙的1/2的?(把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塗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學生的作品貼在1/2下面。
「還有誰與他的折法不一樣的?」
提問:他是這樣把這張紙平均分成2份的,塗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嗎?還有不一樣的嗎?(選擇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貼在1/2下面)
❻ 最新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
網路文庫裡面有好多。自己搜索下載就可專以了。屬
如:http://wenku..com/view/0dd47435561252d380eb6e98.html?re=view
❼ 小學數學教案三年級教案怎麼寫
小學數學教案三年級教案寫要寫好的話,這個你得先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身心發展,然後再寫的話,應該就寫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