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三年級數學手抄報 測量類
呦!這個我最在行啦!我還得獎呢!!你首先要做一個邊框,可以用一串數字給他圍成一個圈就像這樣哈!12345678910
1711
16121314151然後你再在裡面畫一些框,在框的角落裡可以畫一些數學的用具,比如三角板,圓規、鉛筆之類的,或者畫一把尺子的形狀然後在裡面寫字,把標題取好,再把整個版面布置一下就行了!!如果你美術還不錯的話,應該會是最好的!!!
B. 三年級數學測量或計算圖形面積大小要用什麼做單位
一般都用平方厘米的,但是正規場合平方米是標準的
C.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測量有哪些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材目錄:1 測量2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3 四邊形4 有餘數的除法5 時、分、秒6 多位數乘一位數7 分數的初步認識8 可能性9 數學廣角 擲一擲10 總復習三年級下冊教材目錄:1 位置與方向2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3 統計4 年、月、日 製作年歷5 兩位數乘兩位數6 面積7 小數的初步認識8 解決問題 設計校園9 數學廣角10 總復習
D.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測量教案怎樣寫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內,或稱教學目標容,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E. 小學三年級數學案例分析
《分米的認識》教學案例
一、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科書。
二、教學目標:
1、在測量課桌的長度時引入分米,使學生明確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2、通過測量與觀察,發現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
3、在操作與交流中,使學生學會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三、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並能根據這三個單位間的進率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和計算。
四、教學難點:
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正確表象。
五、教學方法:
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提供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
六、教具准備:
米尺圖,尺子,紙條,小黑板。
七、教學過程:
(一)學前准備
1、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毫米)你能用手比劃出1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嗎?(學生比劃,教師評點)
2、填空。
1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7厘米=( )毫米 50毫米=( )厘米
一根跳繩的長約2( ) 直尺的厚約( )毫米
(二)探究新知
1、知道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1)學生估算課桌的長和寬,匯報估算結果。
(2)以小組為單位用學生尺測量課桌(雙人桌)的長。
(3)匯報測量方法:
①以15厘米為一段連續量:15+15+15+15+15+15+7=97(厘米)
②以18厘米為一段連續量:18+18+18+18+18+7=97(厘米)
③以12厘米為一段連續量:12+12+12+12+12+12+12+12+1=97(厘米)
④以10厘米為一段連續量:10+10+10+10+10+10+10+10+10+7=97(厘米)
引導學生比較這四種測量方法,小結:以15厘米、18厘米、12厘米為一段連續量,這樣量的次數比較少,但計算比較麻煩;以10厘米為一段連續量,這樣量的次數比較多,但計算比較簡單。
(4)引導學生認識分米。
針對學生中的以10厘米為一段連續測量的方法,師:10厘米的這一段,可以用一個比厘米較大的單位來表示,你們知道是什麼嗎?由此引出分米。(板書課題)
2、探索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
師:你們能發現分米與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間的關系嗎?
通過測量、交流及引導,學生找出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
匯報時提問:1分米裡面有幾個1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你能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距離嗎?(出示1分米的紙條與1米長的直尺)這1米長的直尺可以分成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3、單位間的換算。
師:我們已經推導出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你能根據推導出來的進率獨自填空嗎?
2米=( )分米 30厘米=( )分米
1米-2分米=( )分米 14厘米+26厘米=( )分米
4、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①學生比劃1分米的長度,相互之間進行驗證。
②舉出生活中長、寬或厚是1分米的物品。
③在練習本上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
(三)課堂練習
1、量一量:課桌的寬是( )分米( )厘米;數學作業本的長約是( )分米。
2、小組合作用作業本摞出1分米的高度,數一數有多少本。
3、獨立完成練習一的習題,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關於本節課學習的長度單位----分米,你有哪些認識?有什麼要提醒我們同學注意的?
板書設計:
分米的認識
15+15+15+15+15+15+7=97(厘米)
18+18+18+18+18+7=97(厘米)
12+12+12+12+12+12+12+12+1=97(厘米)
10+10+10+10+10+10+10+10+10+7=97(厘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分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在教學本節課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要教學分米?分米這個長度單位有什麼產生的實際意義?如何讓學生確實認識到分米產生的必要性?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思考,我終於明白了:分米作為介於米和厘米之間的一個常用的長度單位,可以完善學生的長度觀念。為了讓學生確實體會到分米產生的需要,我通過讓學生自主測量課桌的長,並讓他們進行計算,再通過四種方法的比較,製造認知沖突,讓學生切實體會到10厘米、10厘米為一段的測量方法在計算過程中要簡便得多。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創造出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計算、體驗感受到分米產生的意義,深刻地認識了分米這一長度單位。動態生成式的教學,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為學生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發揮良好的作用。在實際應用中,學生進行單位的換算問題不太,但對於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填空,仍會混淆。如:長頸鹿的高約55( ),學生想像不出具體高度,分不清要填米還是分米。而對於練習一的第6題:將2米長的木料截成同樣長的四段,要算2÷4,學生不會計算,這就需要把2米換算成20分米再計算,但有一部分學生不會從這一角度出發去解決問題。可見在以後的學習中還需加強這一方面的訓練。
求採納~~~
F. 小學三年級數學題測量學校操場一圈的長度,我想用( )()方法進行測量.
用測繩啊,到淘寶搜,廣州市聖鈞沖機配件,30米測繩就剛好夠用,前幾天有家長說用晾衣繩來呢
G. 三年級數學在你的設計方案中,選用的測量工具是什麼
直尺啊
小學主要的長度測量工具就是直尺
要是量角度就選量角器(俗稱的半圓儀)
滿意望採納
H. 三年級數學測量,從刻度6到刻度12還多3個小格的長度是()厘米()毫米。
從刻度6到刻度12還多3個小格的長度是(6)厘米(3)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