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培養小學一二年級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呢?我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培養每天閱讀的習慣。 每天閱讀,關鍵在於堅持,使孩子的閱讀習慣自覺的養成。例如,孩子每天臨睡前留出半小時至一小時的時間,進行讀書,天天如此。在這當中,我們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興趣、個性,要給孩子自由選擇閱讀材料的空間,循序漸進,慢慢進入正軌。這一良好習慣的養成,對人的一生將有極大的幫助。 2、培養良好的閱讀衛生習慣。 良好的閱讀衛生習慣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我們要經常強調閱讀的衛生習慣:如,閱讀時要有正確的坐姿,提醒孩子千萬不要躺在床上讀書;讀書時眼睛和書本的距離要適度;不要讓孩子養成邊讀書邊做小動作的陋習,如挖耳撓腮,擺弄小玩意兒,吃零食,東張西望等。 3、培養專心閱讀的習慣。 要養成這一習慣,必須做到:姿勢要端正;環境要安靜;作息要定時;學習地點要固定;養成默讀的習慣。 4、培養讀書動筆的習慣。 閱讀時邊思考邊動筆,可以抓住重點,深入理解;做摘錄、記筆記可以及時記下心得體會,對積累資料和活躍思想十分有利。當然,「動筆」的方法習慣因人而異,我們應該就如何記筆記用筆記對孩子進行定期的個別指導。 5、培養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指導孩子讀書時常問「為什麼」和「為什麼不」的習慣。 6、培養帶工具書閱讀的習慣。 我們要著重培養孩子帶工具書閱讀的習慣。孩子們在學完漢語拼音後,就能夠利用工具書進行閱讀。我們要適當地加以指導,並且身體力行,常常和孩子一起帶上工具書,多創造機會強調帶工具書閱讀的好處,使孩子們謹記在心。 7、培養有目的地進行閱讀的習慣。 有目的地閱讀能提高閱讀的效率。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有目的地閱讀,如:以積累知識為目的,可以精讀;以欣賞為目的,可以朗讀;為了消遣,可以速讀瀏覽;以搜集資料為目的,可以跳讀等。 閱讀量增加了,有的家長又有新的煩惱了:我的孩子看了很多書,家裡也有很多書,怎麼見他的閱讀能力、作文水平提高呢?我想,閱讀和作文都不是一步登天、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反復曲折的歷程
② 如何提高小學二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
培養學生必要的課外閱讀能力
《新課標、新理念下的閱讀教學》規定小學第三階段的閱讀要「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不少於100萬字」。要讓學生根據其中的閱讀形式自覺並積極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順利完成閱讀任務,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顯得尤其重要。其中關鍵是要把好課中或課外的「牽引」關,讓學生在教師巧妙語言的「牽引」下,帶著濃厚的興趣,走進課外閱讀世界,去感受更廣闊的天空。
如教師在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裡》這一課時,同學們通過詩歌了解了一些雷鋒的事跡,可是我又說,你們知道嗎?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你們想知道他做的其他好事嗎?你們可以去看看《雷鋒的日記》,《雷鋒的故事》或看《雷鋒》電影,你會從中找到答案的。學生聽了這段極具啟發引導性的語言,一定會產生一種「沒吃飽」的感覺和「再探究」的慾望。
由於時空的距離,當今少年兒童對中國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土地革命等歷史都比較陌生。課堂上教師有限的介紹也只能讓學生「雲里霧里」、不能達到「人同此心」的境界。不少教師在上完《馬背上的小紅軍》、《金色的魚鉤》這類課文後,都覺得學生的思想境界不能達到預定的高度。課後,教師可充滿感情地說:「你知道多少生命、多少英魂,為了革命、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被這茫茫草地吞噬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路上又有多少感人的故事等著我們去讀啊!同學們,行動起來吧!」這番激勵性的語言一定會激發學生再探究的慾望。學生會利用圖書館、歷史文化博物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去尋找紅軍的足跡,更加真切地感受英烈忠魂捨生忘死的精神品質,能更深地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教師利用班會課時間舉行讀書報告會、英雄事跡介紹會、英雄事跡網路圖片展覽等,提供交流的平台。這樣不僅促進了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更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
利用情景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經過一系列的課外書閱讀、信息資料的查閱、歷史博物館的參觀後,在班級內開展閱讀競賽、閱讀之星評選、讀後感好作品評選展示,在學生的作品當中清晰可見學生們寫作的進步、掌握素材積累的方法、繪畫與文體巧妙和諧的結合。學生的自覺學習勝過教師的百般講解。教師有目的地設計巧妙語言,利用教學文本引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既鞏固了學生的課內知識,又豐富了學生的閱歷。
我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了以下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一是抓住上課伊始的有利時機,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以精彩的開場白或話題引發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使之進入最佳狀態,為整堂課拉開序幕。
二是以和諧的課堂氣氛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語文教學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動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我時刻注意保持輕松愉快的氛圍,充分滿足學生敘述的願望;真誠和藹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把微笑帶進課堂,將歡樂帶給學生。
三是運用多媒體和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閱讀興趣。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增強氣氛,鋪設場景,組織討論、辯論、看圖說話、分組競賽等活動,使學生在樂中學、在做中學。
四是適時強化學生成功的喜悅感,鞏固興趣。教師要特別注重讓學生體會成功感,因為成功越大,興趣越大,動力越大。當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一點成功,他們也會像成人完成了一個重大科研項目一樣感到高興,繼而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並獲得巨大的內驅力,驅使他們向著進一步的成功邁進,從而形成穩定而持續的興趣。我在教學中盡量多地創設競爭和成功的機會,讓學生體會到通過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樂,感受到努力的價值。
③ 急需一篇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閱讀訓練題....
共4篇咯、希望滿意~~
一、____________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蝸牛在牆腳邊爬。蚯蚓看見了,問:「蝸牛哥,你到(那裡 哪裡)去啊?」蝸
牛說:「我要到牆頂上去。看看遠處有些(什麼 怎麼)。」蚯蚓忽然笑了起
來:「哼!你要想到牆頂上去嗎?不要幻想了吧!你應該明白自己爬的多慢
呀!」蝸牛不理它,慢慢地爬上了牆壁。
蚯蚓覺得蝸牛太傻了,笑了笑,就鑽到泥里去睡覺了。
蚯蚓一覺醒來,鑽出泥來看看,再也看不見蝸牛了,原來蝸牛早已爬到牆頂上去
了。
1.劃掉文中括弧里不恰當的詞語。(那裡;怎麼)
2.蝸牛先是在_______爬,再爬上了_______,最後爬到_______。(牆腳;
牆壁;牆頂)
3.蚯蚓一覺醒來看不見蝸牛是因為____________。(蝸牛爬到了牆頂)
4.給文章加個合適的題目:_____________。(堅定的小蝸牛;符合文章內容即
可)
二、聰明的梅花鹿
有一隻老虎,遇見一隻梅花鹿。老虎很想吃梅花鹿。但是它從來沒見過梅花鹿,
不知道梅花鹿有什麼本事,就問:「你身上的斑點是做什麼用的啊?」梅花鹿
說:「這是我吃老虎的記號,我吃一隻老虎,身上就長一個斑點。」老虎一聽,
嚇得拔腿就跑。
半路上,老虎遇見一隻狐狸,就把剛才遇到的事告訴了它。狐狸聽了大笑起來,
說:「你上當了。走,我和你去把它捉來,給你做午餐!」老虎說:「不,梅花
鹿很可怕,也許你看見它會跑的。」狐狸說:「要是你不放心就用你的尾巴綁住
我的尾巴好了。」
梅花鹿看見老虎和狐狸一塊兒走來,就喊:「狐狸啊,謝謝你把老虎捉來,我正
在找它呢!」
老虎聽了,以為上了狐狸的當,回頭就跑。結果狐狸被老虎拖死了。
1.故事一共出現了______種動物,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虎、梅花鹿、狐狸)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梅花鹿很聰明?用波浪線畫出來。(文中梅花鹿說的兩句
話)
3.讀了這個故事,你受到什麼啟發?(遇到危險怎麼辦)(有理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不要半途而廢
孟子小時候不愛念書。有一天,他從學校偷偷逃回家來。他母親一見兒子逃學,
拿起剪刀就把布機上沒有織完的布剪斷了,並對孟子說:「這塊布本來可以為你
做一件新衣服,現在剪斷了,你的新衣服也做不成了。你不覺得半途而廢可惜
嗎?你小小年紀應該好好讀書學本領,你卻貪玩逃學,長大了能有什麼用呢?」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導,再也不逃學了,長大後成了一位很有學問的人。
1.孟子的母親為什麼把織了一半的布剪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為她想借這件事
教育孟子做事不要半途而廢。意思相近即可)
2.你認為怎樣才能成為有學問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言之有理即可)
3.讀讀背背。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四
夏夜,靜悄悄的。花兒睡了,小草睡了,樹木睡了。
水池裡,睡蓮花閉上了美麗的眼睛。「綠綠的葉子上,停著一隻蜻蜓,像一架小飛機停在機場上。」
池邊的草地上,青蛙呱呱地唱歌,蟋蟀在彈琴。
天上,月亮婆婆笑彎了眉,星星眨著調皮的眼睛。風兒輕輕地吹著。
螢火蟲提著小燈籠,在空中飛,飛呀,一閃一閃……
夏夜的夜晚多美啊!
1.這篇短文共有( )個自然段,請標上序號。(6)
2.文中出現的動物有( )、( )、( )、( )。(
蜻蜓;青蛙;蟋蟀;螢火蟲)
3.用波浪線畫出寫天上的句子。
4.文中畫用「 」括起來的句子中,「小飛機」是指_________,「機場」是
指___________。(蜻蜓;荷葉)
-------------------------------------------------------
④ 適合小學二年級閱讀的經典名作
中國部分(20) 1.《小布頭奇遇記》孫幼軍 (這是孫幼軍的**作,也是他最著名的一部長篇童話,它影響了一代兒童。也是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安徒生兒童文學獎提名的作品。) 2.《小豬唏哩呼嚕》孫幼軍 (小豬唏哩呼嚕有傻孩子傻福的憨厚,也有大智若愚的機智,更可貴的是,他善良、勇敢、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傻得執著,傻得可愛。) 3.《樹葉船》張俊以 4。《吹泡泡》張俊以 (這兩本優美的兒歌和小詩,讓我們體會到很多純真的樂趣。) 5.《調皮的日子》秦文君 (《調皮的日子》和它的續集《年糕包子兄弟和紫苜蓿農場》說的是朱多星和表弟小沙這兩個搗蛋鬼的故事。) 6.《竇蔻流浪記》竇蔻 (這是6歲半的竇蔻的長篇自傳體小說。小讀者可以從中體會一下同齡人的很多類似的想法和情感。) ``````Q ``Q 7.《365夜知識童話》魯克 (每天一個童話,每天學到知識。) 8.《舒克和貝塔歷險記》鄭淵潔 (看過動畫片的同學換著看看文字,一定更有意思。) 9.《戴小橋和他的哥兒們》梅子涵 (戴小橋和他的哥兒們就生活在你們中間呢,趕緊去書中找找自己和你的朋友吧。) 10.《笨笨豬》楊紅櫻 (憨態可掬的小豬會笨到什麼樣子呢?) 11.《泡泡兒去旅行》(小布老虎叢書) 薛濤 (多麼神氣的旅行啊,但有點替泡泡擔心喲。) 12.《大個子老鼠小個子貓》周銳 (周銳的童話永遠有與眾不同的精妙。) 13.《小布頭叢書一小布頭新奇遇記》
14.《我不是壞小孩》(全3冊) 葉妹 (插圖本。來看看好小孩是什麼樣子的吧。) 15.《小香咕系列》 秦文君 (包括《小香咕和她的表姐表妹》、《小香咕和男孩毒蛇生日會》等。) 16.《李拉爾故事系列》 梅子涵 (包括《爸爸小時候什麼樣子》、《大人都是貓咪》、《我也會當爸爸》等。) 17.《最著名的中國民間故事》 (包括《牛郎織女》《白蛇傳》《寶蓮燈》等,從多種角度折射了中華文明的輝煌。
18.《史記》(注音本)(1—4) 司馬遷 19.《三毛流浪記》(全集)張樂平 (小三毛帶著自己的三根頭發過著和現在的孩子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20.《中華歌謠100首》金波 李眾選編 (眾多民謠的精選,讀了會喜歡上它。) 外國部分(30) 21.《格林童話》[德]格林兄弟 (這裡面有看了就忘不了的神奇故事。格林兄弟是講故事的高手呢。) 22.《安徒生童話》[丹麥]安徒生 (如果你不知道這個作家,去問問你的父母。安徒生童話一直是很多人童年的朋友,甚至長大後依然不願意放下它呢。) 23.《萬花筒》[英]依列娜·法吉恩 (這是一本非常優美的童話集。去看一看,為什麼叫這樣變化多端的名字呢。)
⑤ 求小學生二年級閱讀訓練題!越多越好!
一、閱讀訓練:
烏 鴉 兄 弟
烏鴉兄弟倆同住在一個窩里。
有一天,窩破了一個洞。
大烏鴉想:「老二會去修的。」
小烏鴉想:「老大會去修的。」
結果誰也沒去修。後來洞越來越大了。
大烏鴉想:「這一下老二一定會去修了,難道窩這樣破了,它還能住嗎?」
小烏鴉想:「這一下老大一定會去修了,難道窩這樣破了,它還能住嗎?」
結果又是誰也沒有去修。
一直到了寒冷的冬天,西北風呼呼地刮著,大雪紛紛地飄落。烏鴉兄弟倆都蜷縮在破窩里,哆嗦地叫著:「冷啊!冷啊!」
大烏鴉想:「這樣冷的天氣,老二一定耐不住,它會去修了。」
小烏鴉想:「這樣冷的天氣,老大還耐得住嗎?它一定會去修了。」
可是誰也沒有動手,只是把身子蜷縮得更緊些。
風越刮越凶,雪越下越大。
結果,窩被風吹到地上,兩只烏鴉都凍僵了。
1、一開始,這個洞大嗎?
2、為什麼兄弟倆都不修補?
3、由於都不修補它們窩的破洞,最終兄弟倆怎樣了?
4、請找出文中描寫寒冷冬天的句子:
二、讀短文,按要求作答:
春天的田野真美啊!柳樹發芽了。桃樹開了花。青青的小草悄悄地從泥土裡鑽出來,地上像插遍了密密的松針。金黃的油菜花,引得蜜蜂來回地飛舞。
1、這段話主要寫了 的景色。
2、這段話中表示顏色的詞有 、 。
3、把這段話中比喻的句子勾出來。
三、讀短文,回答問題:
(一)
動物的尾巴各有各的用處。魚的尾巴像船上的舵,魚兒游動時,靠尾巴掌握前進的方向。牛的尾巴好比一條長鞭子,夏天用尾巴趕走叮在背上的蒼蠅和蚊子。
1、這段話主要講了 。
2、魚尾巴的用處是 。
3、牛尾巴的用處是 。
⑥ 如何提高二年級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一、課堂對學生進行精讀指導
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初次接觸閱讀文時,老師一定要有耐心地引導學生讀通讀懂,並告訴學生,閱讀文後的習題很容易,只要到短文中去尋找答案,當學生沒做正確時,鼓勵他再來一次,當學生做對時,要立即給予表揚,舉一反三,多次訓練。對於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語言知識與閱讀時間也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布置相適應的閱讀任務以外,在課堂上適度的精讀指導是相當有意義的,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語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識,弄清語言各層次之間的制約關系以幫助他們正確預測,有效推理。教師可以靈活的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和反饋閱讀理解的情況。二、課外引導泛讀,提高閱讀興趣
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應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量。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建立起語感,才能使閱讀有所提高。要培養學生正確理解文章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興趣。孩子在家庭閱讀時,父母應經常關注孩子的閱讀情況,讓他談談書的內容或對書的評價,避免盲讀。三、訓練答題技巧
閱讀能力培養的最終目的是答題時取得最大的正確率,所以教師要正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教學生掌握必要的答題技巧
1、至少讀兩遍時再做題。
2、遇到生詞教學生這樣處理:①
利用構詞法知識猜測詞義
②一般的人名和地名可以不理解③
有些名詞要根據上下文意思來猜測其意義
3、弄清問題
①有的問題是根據文中的一段話設計的,因此可以從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確的答案
‚有的有的問題是根據整篇文章設計的,要求學生認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據文中提供的線索或信息進行邏輯推理。
4、採用排除法在這樣精泛結合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得到了鍛煉,而且學生的思維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養
⑦ 小學二年級語文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一、首先: 學生要把短文至少朗讀兩遍,能夠讀懂內容,一邊讀一邊了解每段寫了些什麼。不要走馬觀花。
二、其次: 認真反復讀題目的要求,直到讀懂,知道題目中有幾個問題要答,分別問的是什麼?下面就各種題型具體來說一下:
1、連線題、填空題。這種題型一般是要求根據短文內容來連線,學生只要認真讀懂短文,應該可以在短文中找到答案。個別找不到,就只有自己思考了。
2、按要求畫出詞語或句子。先認真讀懂題目要求,看看是要畫什麼詞語、什麼句子。如果題目說「畫詞語和句子」,那麼詞語和句子都要畫出;如果說「畫詞語或句子」,那麼兩者可以都畫,也可以只畫一種,要根據要求找到更合適的答案。畫時,一定要把前後內容或整篇文章反復多讀一讀,不要有漏畫的。畫句子時,一定要找到句子的開頭(前一個句號的後面)開始畫起,一直畫到這句話的結束(找句號)。有些時候,可能要求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遇到這種隨意性的題目,我們的慣例是學生至少要畫出2個以上的答案才算好。
3、關於文章中心的題目。這類題,如果是寫事的文章,一般有這樣幾種問法:「你明白了什麼道理?」「你喜歡這個人嗎?為什麼?」。如果是寫景的文章,一般會問:「你喜歡這里嗎?為什麼?」「這里的景色美嗎?美在哪兒?」做這類題,要求學生能夠准確地把握住文章的中心,特別是通過事情能看到這個人的什麼品質?對於一般學生來說,應該不難把握。
4、拓展題型。一般有如下幾種:
⑴相關的課外詞語、詩句。(這是考查學生的課外知識積累)例如:除了短文中的詞語,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詞語?
⑵發散思維題。例如「如果你遇到這樣的事,你會怎麼做?」「你還有哪些辦法?」「讀了這篇短文,你以後要打算怎麼做呢?」
⑶仿寫。這種題型一般針對於兒歌類型的文章出現。三、檢查:要把題目再讀一遍,然後對照著把答案讀一讀,仔細琢磨一下,自己的答案是按要求回答的嗎?(如果答案有多處,這需要通過再讀一遍或幾遍短文,來分析自己的答案找全了嗎?)對於問答類的題目,一定要保證自己把話寫完整,把話說清楚。其實,最簡單的一種檢查方法就是,把答案遮住,重新在腦子里再思考著做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