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年級 > 小學五年級語文論文

小學五年級語文論文

發布時間:2020-11-30 22:56:42

Ⅰ 如何進行小學五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探討論文

俗話說:興趣是學習一切新知識最棒的老師。興趣是在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內一種非智力條件因素,是人們容進行學習新知識的一種內心深處的傾向,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動力源泉。因此,教師在教育學生閱讀時,應該遵守興趣優先的原則。為學生在課堂中營造出快樂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實學生的學習生活,給予學生更多關於閱讀的新知識。就如何進行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進一步探討。

Ⅱ 教研論文交流 小學語文怎麼進行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為有效課堂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從理論上說,深度學習是基於建構主義理論的一種學習方式,是在理解學習的基礎上,學習主體能夠批判性地學習新知識、新理論,學習的感受、感知與感悟有機地融入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中,進而提升學習層次,強化學習能力,去適應新情境、探究新問題、生成新能力的綜合學習。[1]它是有效學習、高效學習的必然要求。
為了幫助學生在美好的語文世界裡倘佯、想像、創造、發展,不斷吸引學生投入深度學習,我們要讓語文課堂成為一個磁力充足的強「磁場」。筆者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探索,發現了促進深度學習的幾個有效策略:
一、多角度建設:讓深度學習「磁場」更豐厚
語文教學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養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2]。我們應從不同角度去建設文本教材,既要利用豐富的生活資源,也要融入學生的主觀創造,促使學生變被動的文本「接受者」,成為文本「創造者」、「享受者」。
1.刪「繁」就「簡」,話題提煉突出「精」字。要想讓學生進入深度學習,進行個性化的感悟,教師需從課文眾多的信息中提煉出最本質的核心信息(最具有教與學價值的「精華」),它可以是一個字詞、一個句段、一個技能點、一個情感點等等。教師可通過一個精當的、觀點鮮明的話題,來切入文本建設。
2.由「薄」變「厚」,資源整合突出「巧」字。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博覽群書,開闊眼界,擴展視野。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既要重視文本的規定性,又要補充教材,拓展內容,重組資料,要充分利用、合理開發、有效整合各種資源,實現對教材、課堂、教師自身的不斷超越。
3.由「靜」變「動」,實踐方式突出「活」字。為了進一步強化和內化文本內容,可開展一些語文實踐活動,如當小導游、演課本劇等,通過師生共同研讀文本、挖掘語言實踐點,讓活動過程本身也成為一份豐厚的課程資源。這些活動過程促使學生應用語言、內化語言,使學生真正將學習的感受、感知與感悟有機地融入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中,進而提升學習層次,強化學習能力,適應新情境、探究新問題、生成新能力。
二、多方面激活:讓深度學習「磁性」更強烈
層次性需要是發展性教學主體參與內在機制的動力性環節。無論是利用超出學生預期的「新異刺激」去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還是挖掘文本空白,精心營造拓展空間……教師通過把目光「鎖定」在學生的學習內在需要上,呵護童心,滿足他們與生俱來的「四心」——好奇心、好動心、好勝心、創造心,通過多方面激活,讓深度學習的「磁性」更強烈,促使學生更好地享受語文課堂學習。
例如,一位教師教《清平樂·村居》(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時有這樣一個片段:
師:讀著「醉里吳音相媚好」,你彷彿看到翁媼在干什麼,彷佛聽到他們在說些什麼呢?
(同桌同學邊想像邊進行分角色模擬表演,師指生上台表演。)
生1(媼)拍拍生2(翁)的肩膀:老頭子,你一生都是我們家的頂樑柱,現在好了,三個兒子多能幹啊!
生2(翁)拉著生1(媼)的手:老婆子,你才能幹呢,給我生了三個好兒子啊!
師:就這樣,老兩口聊啊聊,這讓我想起了一首歌: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走到以後,坐著搖椅慢慢聊……此情此景可以凝聚成一個字,那就是——
生:媚。
師:不僅她媚,他也媚,這就叫——
生:相媚好。
師:這是怎樣一個「醉」呀,因媚而醉!
多麼精彩的一個教學片斷!教者引導學生在充分想像的基礎上,入情入境,品析演繹,語文味十足。
兒童的內心是最無拘無束的,語文教學就要為課堂的有限時空注入無限的張力,增強課堂活力。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把語文課上得生動些、活潑些,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我們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激活了學生的學習需要,何愁學生不自然而然地走進深度學習呢? 三、多層次推動:讓深度學習「磁力」更充足
實踐證明,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四方面來不斷增強學習「磁力」。
1.把握一個前提——深度參與,激活新知
要讓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首先需要激勵學生深度參與,只有深度參與,所學的知識才能被激活。我們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專題探究、主題拓展、觀點爭鳴、小組討論等。如:《秦兵馬俑》(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一課,可以設計表格式導讀學案,從「課文介紹了哪幾種兵馬俑?各有什麼特點?分別是如何抓住特點進行具體介紹的?」這幾方面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課堂展示時,通過學生活動的參與面、探究的縱深點、思維的批判性、建構的生成度這四方面對學生參與的深度作出評價。
2.突出一個重點——深度思考,獲取新知
學生在探究閱讀中能否深入思考,取決於教師設計的問題是否精當。我們要層層深入、由表及裡地引領學生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轉化,

Ⅲ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能發我範文嗎,急需啊

你好的!

⑴ 首先就不要有馬上畢業,最後一次花點錢就得了的想法
⑵ 只有自己寫論文,做設計才能順利的畢業
⑶ 在這里我給出方法,以及相關資料尋找的網址,請認真閱讀
⑷ 否則,真的可能導致預想不到的後果!
====================================================================

❶ 中國知網也好、萬方數據也好都有大量的原創論文!
❷ 並且,大部分的院校都有免費的介面!
❸ 如果真沒有免費的介面,那就網路知道懸賞求助下載吧!
❹ 要是要外文的論文准備翻譯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谷歌學術】
❺ 需要什麼語言的論文直接就用相應的語言搜索!100% 能找到類似的!
❻ 至於翻譯,可以直接谷歌翻一下,弄完在自己弄通順就可以了!

【友情提示】==================論文寫作方法===========================

❶ 其實,原創的論文網上沒有免費為你代謝的!誰願意花時間給你寫這個呢?難道你在空閑的時間原以為別人提供這種毫無意義的服務么?所以:還不如自己寫。主要是網上的不可靠因素太多,萬一碰到騙人的,就不上算了。
❷ 寫作論文的簡單方法,首先大概確定自己的選題【這個很可能老師已經給你確定了】,然後在網上查找幾份類似的文章。
❸ 通讀一些相關資料,對這方面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看看別人都從哪些方面寫這個東西!
❹ 參照你們學校的論文的格式,列出提綱,接著要將提綱給你們老師看看,再修改。等老師同意你這個提綱之後,你就可以補充內容!
❺ 也可以把這幾份論文綜合一下,從每篇論文上復制一部分,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後把按自己的語言把每一部分換下句式或詞,經過換詞不換意的辦法處理後,網上就查不到了!
❻ 最後,到萬方等資料庫進行檢測【這里便宜啊,每一萬字才1塊錢】,將掃紅部分進行再次修改!
❼ 祝你順利完成論文!

Ⅳ 5000字小學語文論文!要完整的! 急1~~!

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的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他們在學會基礎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必要的情感體驗。教師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營造良好的學習熱情、積極的求知慾望、個性化的求異思維以及和諧的探究合作體系的課堂特點。而這樣的課堂氛圍必然有利於學生提出更富想像力的、更具挑戰性的問題,無形中增加了教師對突發事件的應對次數,加大了應變難度。如果教師在困難面前一味地利用「課後解決」,在某種意義上說,就違背了課改的初衷。
最近,筆者在一次集中聽課時,無意中發現上課的四位教師在處理課堂上出現的課前沒有料到的問題時,都採用了「這個問題我們課後解決好嗎?」的方法。也許是巧合,但仔細想想,再回憶曾親歷的各種突發事件,我似乎覺得這種方法幾乎成了我們教師擋住學生突然發問這把利劍的不敗盾牌,現已被很多教師爭相效仿並熟練使用著。
對於這種普遍存在的問題,我禁不住要問:假如教師在課堂上有足夠的能力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還會採取這種方法嗎?這些問題課後都能夠得到解決嗎?課後我們又過問了嗎?「課後解決」是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是我們迴避問題的「策略」?假如課後也不解決,教師的承諾或是建議又會對學生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學生滿懷激情提的問題(也許是思而不得其解),我們難道就能這樣「處理」掉嗎?
目前,在課改的大環境下,這個問題更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這種方法的普遍被採用,會造成一種敷衍風氣的蔓延。在這里我們不妨比較幾個教學案例,看看這種方法是否應該盡量少用。
案例1:一名教師把某學生的作文當成範文在課堂講評,剛讀幾句,一位學生喊:「這篇文章是抄來的。」課堂上立刻出現騷動,教師沒有被這突如其來的事件改變初衷,鎮定地問學生:「同學們,這篇文章好不好?」「好是好,可是……」教師再次強調說:「我問的是這篇文章好不好,不管其他。」學生說:「好極了!」「好就請同學們讀讀,看好在哪裡?」教師接著說:「這樣好的文章我以前讀的不多,同學們可能也讀的不多,以後多給同學們推薦一些好的文章,在班上交流,你們覺得怎樣?」「好」「那對今天第一次為我們推薦優秀文章的同學大家說該怎辦呢」學生齊說:「謝謝!」當全體同學都心領神會時,教師說:「今後我們輪流推薦,不過,如果推薦原文。請別忘了標明出處和作者。」
案例2:語文課上,教師聲情並茂地讀完了課文《小珊迪》,問學生「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哪些段落?」這時一名學生出乎意外地回答:「一個也不喜歡」教師尷尬一陣後不問情由地說:「這么好的課文你都不喜歡,那你喜歡什麼?你的作文是不錯,不過,這可是名家的作品,難道你能比他寫得好?同學們,我們要虛心學習,不要自以為是。」(事後經同行了解得知,這名同學不喜歡這篇課文的理由是小珊迪都快要死了,還記得那一點點錢,不現實)
案例3:在一節語文課上,一學生問:「課文寫的是熊熊燃燒的大火,為什麼只燒死邱少雲一個人?如果是只燒死他一個人,就不能叫熊熊燃燒的大火。既然是熊熊燃燒的大火,邱少雲身上的手榴彈為什麼沒有爆炸?」教師一時答不上來,便問其他學生誰會回答。有學生說「手榴彈可能是假冒的,根本不能爆炸。」也有的說「手榴彈里沒有炸葯,當然不能爆炸。」對此問題教師難以合理解答,只好說待課後查資料再解答(這個問題沒辦法查到相關資料,只有經過師生的進一步思考或者尋求同伴幫助解決)。
通過這三個案例,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案例1,教師變「抄襲」為「推薦」,教師機智巧妙的轉折,是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循循善誘的最好體現;案例2,教師不負責任地隨意表態極不利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案例3,教師的水平不足以支持他很好地解決這一突發事件,操起「課後解決」這一盾牌,顯然也不是理想的解決辦法。綜合比較三個案例中的教師角色,第一例中的教師,是通過自己的智慧,隨機應對課堂發生的事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可謂智慧型的教師;第二例中的教師簡直可以說是魯莽型的;第三例中的教師,處理問題缺少智慧、缺乏應變、缺乏創意,可謂欠缺型的。顯然,只有教師通過自己非凡的智慧、敏捷的才思、淵博的知識、過人的膽識、合理的應變、豐富的經驗、充分的准備、耐心的引導和平等的合作而使問題得以在課堂上解決的結果,才是我們應該選擇的理想方法。只可惜,這種結果現實中確實很少出現。
有很多「課後解決」的事例,都存在相同的消極迴避的特點。比如,小學語文教材《飛機遇險的時候》一課,在不同的課堂就出現不同的突發事件。如一學生問教師「假如小楊梅不是葉挺的女兒,周恩來會讓傘嗎?」又如「每個人都有珍愛自己生命的權利,周恩來不應該讓傘。」還有品德課上學生問教師,「做好事不告訴他人是不是撒謊?」「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還叫比賽嗎?」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我們一方面要認識到大多是因為學生的思維走進誤區的結果,另一方面還要看到,只有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發散求異地思維,才能提出各種尖銳的問題。教師只有在積極維護學生的探究精神,熱情主動地進行合作,隨機應變地正確引導,用自己在知識與經驗上的資源條件,機智地劃定解決輪廓,既要限制事態的無序發展,還要提供必要的歷史背景、時空差異,引導學生學會用客觀視覺去看待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攜天真這筆財富走向成熟,成就人生。這樣才符合課改所要求的營造主動、創新、富有實踐性的課堂特點。對於那些是因為學生的閱歷所限而導致的思維誤區,則更需要教師作為學生的知識源,滿足學生解決問題的要求。不難看出,如是因為教師的能力、知識、意識以及觀念上的原因導致教師不足以滿足課堂應變,才不得已而「課後解決」,顯然是不應該倡導的。
誠然,「課後解決」也不是明令禁用的方法。人非聖賢,教師也絕非完人。這種方法可以在兩種情況下使用:一是當課堂上遇到學生提出了既有影響又有價值的問題,師生都難以解決,且一時又沒有資料可參考,在師生心理都可接受的情況下使用;二是教師有意要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從而引發學生進行更深刻、更廣泛、更自主的學習。比如,前面提到的《我的戰友邱少雲》所發生的事情,我看就有文章可做。教師完全可以在與學生的簡單討論中,肯定這場戰爭和邱少雲這個歷史人物的真實性,然後有意識引導到課外學習中。教師可以選擇兩種方案,一是可以讓學生查閱關於邱少雲的英雄事跡,參考課文內容,按照自己的想法,也寫一篇《我的戰友邱少雲》,然後進行比較。二是教師直接引導學生,從各種文學體裁的區別去理解作者的寫法,告訴學生課後比較報告文學和一般記敘文在真實性和代表性上區別。這兩種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課堂上發生的問題,而且可以使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很好地結合起來,更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渠道。只有這樣,才能滿足課改所提出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的要求。
遇到課堂上的突發事件,切莫一廂情願地武斷扼殺學生的求知慾望,錯過情感培養的絕佳時機。但「課後解決」絕不應該是通用方法。如果教師是用這種方法在掩蓋自己的不足,避免自己的尷尬,而手執這一盾牌,採取迂迴戰術駕馭課堂,那就應該被禁。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是要求教師加強學習。依筆者所見,這個時候不能選擇學學科知識,那是遠水不解近渴,而是要通過學習,深刻理會課改精神,力求以新的教育觀念,走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在備課時就站在學生的思維角度,嘗試自主模擬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全過程。要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師的角色,建立和學生平等的師生關系,放下知識權威的這頂帽子,以合作夥伴的身份存在於學生之中。更要注意學生的心理體驗,使學生在和教師的探討中,體驗學習的快樂,自行走到知識殿堂的門前,並產生渴望進人這座殿堂的向上心理。

Ⅳ 關於《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藝術性
http://www.xa01.net/lunwen/54871.html

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研究
http://www.xa01.net/lunwen/54186.html

還有很多相關的,你可以看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Ⅵ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書中議論文

中國人失掉自信心了嗎——魯迅——九上
第一單元:《敬業和樂業》(演講回議論文)
《紀念答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演講議論文)
《傅雷家書兩則》(書信體議論文)
《致女兒的信》(書信體議論文)
第四單元:《食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短文兩篇》(《論讀書》 —— 培 根《不求甚解》—— 馬南邨)

初中議論文集中在九年級,希望對你有幫助.

Ⅶ 怎樣的課才算語文課 小學 論文

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現在的語文課堂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費時多而收效微」的狀況。拿閱讀教學來說,一個是內容太多、太雜,老師駕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於是無論是「西瓜」還是「芝麻」統統都要撿,「眉毛鬍子一把抓」來個一網打盡。一個是教學過程太繁,太復雜,又太雷同。內容多,重點多,環節多,又往往千課一面,千篇一律。老師累,學生煩,效率低。另一個是方法、策略不合適。表現為「兩化」和「三多三少」: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師生對話多,學生個體與文本對話少;分析內容、開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語言,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少。勢必削弱了語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語文的魅力,導致語文應用能力不強,同時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因此,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把握好課堂,向40分鍾要質量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保障。上完一節課後,我們每個人都要習慣問問自己「我教給了學生什麼?」,問問學生「你們學會了什麼?」其實,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麼樣新的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什麼是務實高效?課堂應該實在一些,要盡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課里,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多的方法,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的學習情感和興趣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加強。可以說,高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務實是課堂教學的手段。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我認為:
一、「潛心會文本」——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前提。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地提出了閱讀互動的三維結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什麼是「文本」呢?語文閱讀教學中所說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語文課文。語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在現代化技術越來越豐富的今天,許多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製作課件等教學輔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拋在了一邊,上課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學參考書看一下,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其實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意蘊深遠,作為語文老師,首當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後面的作者認真對話,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教師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祖國的語言文字。
我們聽過不少優秀教師的課,他們的課堂沒有華麗,只有朴實;沒有太多精美的課件,只有書本與粉筆,而我們每一個聽課的老師卻往往不知不覺地陶醉其中,隨著教者在課堂上的引導,或喜或悲或樂或怒,彷彿置身的不是課堂,而是走進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試想,如果教者自己沒有對文本很深刻的領會,又如何能使聽者走進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與文本對話,才能重拾文本的美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用心解讀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確解讀文本。正確解讀文本就是指能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通過鑽研教材,對教材的二度開發,來確定「教什麼」,也就是解決教學內容的問題。首先要「鑽進去」,依據《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後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容。然後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只有正確解讀了文本才可以把課文的精要提煉出來,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巒理事長所說的課堂教學中「兩化」和「三多三少」的問題。
(二)、用心解讀文本還應做到多元化地解讀文本。大家也許都聽過「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這句禪味十足的話吧。聯系我們的閱讀教學想一想,面對課文,教師的「杯子」里,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裝滿了教參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麼裝得下孩子的心聲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園,教師把學生帶進這座「花園」,不僅要讓學生看到紅花,還要讓學生看到綠草。因此我們應該秉承一種欣賞並悅納的良好心態尊重學生多元化解讀文本。
(三)、用心解讀文本更應做到能超越性地解讀文本。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超越教材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從書本中積累文化知識,間接獲得情感體驗、生活體驗等人生涵養的過程。」從網上聽竇桂梅老師的課我學到的往往不僅僅是課文。從《圓明園的毀滅》中學生讀到了《雨果致巴特萊的信》、《告別圓明園》、《透過圓明園的硝煙》等文章;《第一次抱母親》、《愛如茉莉》、《愛之鏈》等文本段落使學生對史鐵生《秋天的懷念》有了更深的情感體會。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學素養更厚實,使孩子的人文素養更沉實,教師責無旁貸。
用心與文本對話,用靈魂與文本對話,從而正確地引領學生在文字元號構築的精神世界裡漫遊,並在其中自我發現、自我提升、自我成長。
二、「精心巧設計」—— 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關鍵。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何謂簡單?「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變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涵的教學套路,依據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
讓我來分析竇桂梅老師執教的《秋天的懷念》一課。整個課堂設計就由兩大部分組成:讀出韻味,讀出思考;圍繞主題「好好兒活」構建課堂。三個層次層層推進:感受「咱倆」的「好好兒活」,體會「我倆」的「好好兒活」,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而整個教材的處理,又置於作者史鐵生的一組作品之中,教學環節可謂是環環緊扣,條理清晰,新穎簡潔,設計巧妙。
又如我在銀川聽特級教師王菘舟老師上的《荷花》一課,整堂課以「美」為主線,設計了三個部分:1、在呈象感形中發現美 2、在品詞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會美。課堂設計緊扣語文學科特點,根據學生學習興趣,從表象的美到意會的韻,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在潛心會文的過程中發現、感悟、意會美,最後用自己的情感和語言去創造美。整節課一氣呵成,重點突出,在看似簡潔的教學環節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簡簡單單教語文,其中一點要做到教學環節要簡化,而環節的簡化,最重要的體現在對學習內容的精選,對理解、積累、運用語言整合的處理上。」縱觀許多特級教師的優秀課例,他們無一不是遵循這樣的原則,根據文本,結合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實現了老師在簡單中教,學生在快樂中學的教學境界。
三、「靈活用方法」——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保障
如何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怎樣的課堂才是務實高效的課堂?我們說只有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深入、學得自主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由此看來,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尤為重要。
(一)、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
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於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鬆的心態投入學習中。然後再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中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之中。讓他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知識,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中來,為實現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 將小組學習落實到位。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現今課堂上主要的學習方式,已為廣大教師所喜用。小組學習中的討論不是為了活躍氣氛,而是通過學生之間思想的碰撞,真正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因此設計怎樣的問題成了合作學習的關鍵所在。我們認為討論的問題必須是高質量有探究價值的。那麼應如何設計問題呢?我們可以這樣操作:如:請同學在課堂上就某些問題進行一一討論,首先要求同桌之間相互進行講解,直至剩下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後再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放在四人小組中進行第二輪討論,實在解決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師一起討論,這樣在課堂上建立起一個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維模式。在小組學習中獲得的知識無疑比通過老師講解獲得的印象更為深刻!從而為高效課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三)、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
古人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高效的課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思考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是高效學習的助跑器。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開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的重要目標。所以,語文教師在處理課堂提問時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1、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問題要大小得當,多少適量,難易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 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3、設問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學生答問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不善於變通引導,而是仍舊反復問,讓學生再答,直追到與自己的標准答案一致為止。這種鍥而不舍一再追問的做法,也是主觀主義與形式主義在作怪。
4、設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並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
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裡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四)、課堂練習鞏固拓展。
每節課結束,設計一些具有鞏固拓展作用的練習非常必要。好的練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在無意之間進行了知識的強化和鞏固,而且一些拓展題更使學生增加了課外知識的積累,使所學的課內知識更豐富、充實。另外,設計合理巧妙的練習還可以激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培養學習的興趣和科學精神,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練習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五)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爭創個性化的教風
首先,教師的知識底蘊是教學之本。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是語文教師教好課的基礎。深厚的學科專業功底猶如泉水源源不斷,始終滋潤著我們的教學生命。一位舉手投足浸透著文化芳香的語文教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老師課堂上,你會如沐春風。
其次,小學語文課是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多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而有的教師感情充沛,善於以情感人;有的教師思維敏捷,注重設疑問難;有的教師嗓音清脆,通過誦讀課文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有的教師表達言簡意賅,從不經意處入手引導學生步步深入。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質的培養,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的經典範文。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風格,因此也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最後,講究營造教學氣氛藝術。良好的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它是創設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教師要滿腔熱忱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富有激情,用教師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六)、以趣結尾,餘音繚繞
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一堂高效的課除了做到以上幾點以外,還必須有一個好的結束,也就是我們的結語。它應該是整堂課的一個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結尾,有如咀嚼乾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課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效果。在語文課的結語中,選取一些趣例作為結尾,往往令人縈懷難忘。
總之,高效課堂是語文課堂發展的必然,他體現了以人為本,更明確的說是尊重了學生的自主。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能夠心甘情願的學習,能夠帶著興趣去學習。在歡樂和諧中提高效率。從而獲得最優的學習效果。

Ⅷ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論文

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對於一些事物已經有一個大致簡單的判斷力,同時學生剛剛開始接觸規范化的課本。這一時期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時期,結合學生所學的語文知識加以培養,可以使學生在這一階段形成一個正確的思維方式、思維觀念和價值觀念,為語文素養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培養。

一、注重積累是提高語文素養的核心

調查顯示,提升語文素養應該建立在學生平時大量積累的基礎上。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教育學生注意平時積累。學生只有平時注意不斷地積累和進行大量的語言匯總,才能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同時,平時的積累可以使語言行雲流水、汪洋恣肆,流暢地表達。小學時期是學生學習語言、提升素養的關鍵時期,大量的語言積累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提升文學修養。那麼,平時的積累應該是課內積累與課外積累相結合,只有將課內課外相結合才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1.課內積累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時間是有限的,課內積累是有限的,所以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教育學生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效率。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在教育學生養成課上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還應教會學生積累大量優美的句段。教師可以將這些安排在課本中對學生進行教育。

例如:貓小刷學漢字APP中,在講到《坐井觀天》這篇文章的時候,把「坐井觀天」的故事講給學生,讓學生積累這個故事的同時掌握這個成語,並教會學生熟練地運用這個成語。

2.課外積累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樹立正確的「語文觀念」,應該將課內、課外的知識聯系在一起。對於學生課外的積累來說,語文作為語言的基礎在任何場合都能夠用到,它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找到一些適合學生積累、易於學生掌握的優美詞段。教師要想樹立良好的語文教學觀,就要打通課內外,實現語文學習與日常生活的接軌。

例如:在一些重要的事件爆發之後,教師可以講給學生聽,讓學生進行積累,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夠了解一些時事。其次,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課本中沒有的文章或古詩句,對一些優美的有用的教師應該教育學生進行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學生加強了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之間的聯系,有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

Ⅸ 小學語文小論文 如何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動起來

一、密切聯系生活實際關注學生情感體驗。
語文的外延等於生活,語文課程是反映生活的最好載體,語文課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認識理解課文,探究課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認識,勢必使學生思維活躍,主動思考探究。如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時,讓學生說說自己遇到過的或正經歷的困難及體驗,說說怎樣處理了?或打算怎樣處理?學過課文後又有什麼啟示?結果學生紛紛講述自己學習中、人際交往中、勞動中、和父母關系處理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辦法,談了學此文後如果重新解決他們會採取的辦法。從而更好地理解了文章遇到困難「化整為零」一步步解決的主旨。尤其對待學習上,他們想到制定短期目標,把不會的內容分成一塊塊、一點點分時期解決的方法。這樣學生理解了課文的情感,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學以致用嘗試著去解決問題。教學《散步》時讓學生談在家中聽到、看到或經歷的對待老人和孩子的事例,並談個人看法。學生積極講述,既更好的理解了文章又提高了認識。在講《我的叔叔於勒》時組織了一場關於金錢的討論,這個話題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們有話說,所以討論時思維活躍,各抒己見,最後達成「金錢」也是一個人成功的標志,想賺錢並不可恥,也不罪過,但要做金錢的主人而非奴隸的共識。總之,溝通和生活的聯系學生都比較積極活躍,他們主宰了課堂。
二、進行比較閱讀,激活思維。
這是拓展思維、活躍思維,培養學生遷移能力的好辦法。學生用已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是他們需要的,在學生意猶未盡時,引入與之類似的課文進行比較研讀也是他們能並樂於做的。樂意和需要都能讓學生動起來,因為二者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喚起並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蘇霍姆林斯基語)。教學寫景抒情的文章可比較句式、修辭、語言風格、觀察角度、景物描寫方法等。如教學《濟南的的冬天》可和《春》作比,引導學生認識到寫作寫景的文章 要選好景物、運用五覺觀察、抓住景物特徵、運用一定修辭和運用動靜結合、正面和側面描寫結合等技法把它恰當的表現出來,一切景語皆情語,濃墨重彩地描寫是為抒心中喜愛贊美之情。學寫人文章就比人物性格、塑造人物方法的異同,如比較《刷子李》和《泥人張》既欣賞了人物形像內斂和張揚不同的個性美又學習到寫人文章的一些寫法。學都德的《最後一課》把它和鄭振鐸的《最後一課》甚至和《小英雄雨來》、《豐碑》、《金色的魚鉤》作比,讓學生總結出寫人文章的寫法。這樣,學生不僅「動」起來了,而且對文章主旨、寫作特點都有了更好的理解。比較閱讀有實效又便於操作,大到文章中心、寫法小到詞句的運用(用置換詞句法進行小方面的比較可鍛煉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范圍很廣。無論哪種比較都可讓學生積極思維。
三、率先示範,做好引導,創造和諧氛圍。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也是學生探究活動的夥伴,師生互動,課堂交流,共同學習,共同成長,教師既是學習的發動者,又是合作者,轉變角色要求教師樹立合作理念,在合作中使氣氛融洽。有些時候教學中需要教師先嘗試著述說、寫作以打消學生的顧慮,激起其熱情。如教學《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時,我就先講了自己被「欺騙」的經歷,以引出學生的話匣子。講《羚羊木雕》時,我先講學生時代和母親的矛盾沖突,講關於父愛的文章時,我講了自己愧對父親的一段往事,學生一聽老師都能敞開心扉坦言自己的經歷,就不在顧慮重重,擔心同學、老師瞧不起自己的弱點或因為自己做過不光彩的事而難為情了。而後紛紛暢所欲言,完成和同學以及和文本的對話,進而和作者產生思想的共鳴。有時需要教師「不會」。當有學生提出問題而其他同學回答興趣不濃時,我就說,這個問題老師存在疑問,並且還沒釋疑,希望藉此機會聽聽大家的認識。果然,學生的興趣來了,因為他們希望上老師也解決不了的問題。有時需要老師「下水」。講《安塞腰鼓》為引導學生描述一種藝術形式,我先寫了一個東北大秧歌片段。教師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把學生調動起來。
這些做法都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四、挖掘教材本身魅力,讓學生醉於其中。
用文本自身的力量吸引學生,讓他們在煥然一新的感覺中「動」起來,進而精神為之一震,積極思維,不吐不快。如教學《孫權勸學》一課,教學快結束時,讓學生談啟示,學生思維單一,思路狹隘,局限於學有所成,再忙也要學習的認識上。我引導學生:從文中可看出呂蒙和魯肅非常熟識,但蒙學有長足進步時,肅才決定與其深交,這一點給你什麼啟示?人以群分,志同方能道合,要想結交儒雅飽學之士自己先變成同類人,生活中,你想和哪些人做朋友,成功了嗎?為什麼?學生或微笑或皺眉或嚴肅或活潑,心領神會者有,面露慚色者有。我敢肯定他們被觸動了,思考了,審視自己了,提高了認識。講五柳先生傳時幽默自嘲的寫作風格,是這篇文章的魅力之一,我就先下水示範,「我雖長得淑女,但天生嗓門亮,被譽為班上的擴音器;上課溜號,被老師叫起來多半雲里霧里;天生一雙大眼,好不幸,視物如霧里看花,不放上兩片玻璃,就看不清前途……」學生興起紛紛下筆,幾分鍾後佳句不乏,「我姓陳名赫鵬,同學們取其諧音,常叫我車棚」;「我身材窈窕,性情沉靜是班裡的|『淑男』」;「吾性愛踢足球,但被稱為臭腳」等。選入教材的課文多是文質兼美的,文本魅力,是需老師去發現,而後引導學生一起去挖掘的。這樣才便於學生動起來,向45分鍾要效益。
五、重視學生的意見和見解,於爭議處順水推舟,引領學生超越文本,進行有效的課堂生成。
課堂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預設無論多麼充分也難以預測出現的形形色色的問題和事件。當學生出現爭議時,教師要迅速判斷爭議的價值,及其可生成的學習內容,讓學生進行更廣泛和更深刻的思考,得到更豐富的收獲。讓課堂那不經預設的生成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例如筆者執教《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時,當學生紛紛發表意見贊同孟子的逆境出人才(生於憂患)並舉例佐證時,一個學生小聲說「那也不一定」。我順勢引導「『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平靜的湖面煉不出精悍的水手,生活的安逸造就不出時代的偉人』,古今中外無數人的成功證明了孟子的『生於憂患』;烽火戲諸侯的幽王,貪圖享樂的隋煬帝,樂不思蜀的劉禪等也證明了「死於安樂」。但孟子還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對於他這個逆境成才,順境亡身的看法,有同學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你怎麼看呢?結合生活實際談。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打開了,從語文聯繫到生活,從當代聯繫到古代,甚至想到周圍家境好壞不同的同學的學習情況,最後我們師生達到共識:貧窮是一種財富,但未必人人都把它當成財富;苦難是一所大學,但未必人人都能從中成才。環境的影響至關重要,但自身還是最重要的,內因決定外因。條件好了,生活富裕了,有錢並不是罪過,能吃大米白面、山珍海味,你偏吃糠咽菜,能穿「李寧」、「耐克」,你偏穿麻衣布鞋?關鍵是自己要有遠大理想,並堅守、奮斗。布盧姆說「沒有意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其為藝術」。有生成的課堂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動起來。
六、適當的進行等待是必要的。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思維是語言的內核。說到底語文課堂實質是學生靈動的思維場。學生靈思飛揚,智慧生成不盡需要觸動、激發,還需要時間,思維動起來,智慧生成得有過程。有時語文課堂上學生「動」不起來,是老師沒有必要的等待。一個問題提出來,甚至話音剛落就讓學生回答;有時學生都沒聽清問題;對於討論,呈現問題後馬上讓學生嘰嘰喳喳沒有個人思考,小組討論進行不到一分鍾,教師就說討論好了嗎,誰先說,一時冷場;一篇較長課文,只給學生兩三分鍾自讀或一篇課文學生只讀一遍就開始整體把握、內容探究。學生哪有思考的時間呢?沒有思考哪來的思想觀點?沒有思想觀點哪來積極主動的課堂表現?只有給學生時間想,待學生有了對問題的譜之後,討論才會真實有效,產生思想的碰撞,智慧的火花。還有學生回答闡述觀點時,一時語塞不僅需要教師一個微笑,更需將微笑延長幾秒。這些都是必要的等待。語文課堂教師要耐心等待,給學生一定時間靜心讀書,安心思考、真心想像,以便他們聯系生活,溝通課內外,溝通現實世界和網路世界來實現自主學習。讓課堂成為思維活躍,表達精彩的學生思維和語言雙發展的,又「活」又「實」的好課堂。
當然,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動」起來,得充分備學生,是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既是新教學理念的要求又是一種較高的教學藝術效果。對他的探究應該是無止境的,怎樣才能更好的讓學生「動」起來,發揮其主體作用,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精彩有效,還有待各位教育同仁進一步研究探討。

Ⅹ 小學語文小論文五年級大約400字。

快樂的一天
今天是快樂的一天,我很早就起了床,因為我們等會要去釣魚。
我們來到池塘旁邊,正看見一群群魚兒在水中歡快
的跳躍。我們拿上魚桿正准備釣魚,這一群魚還真狡
滑 ,偷偷吃掉了我放下去的誘餌。我一看旁邊的老爺
爺已經釣上來了好多條魚了,而且條條都很大,很胖,
活像一個個胖娃娃。我看了以後並沒有灰心,靜靜地守
在那裡,我突然感到好像有魚快上勾了,我上一拉還是
不夠快,讓魚給逃走了。我心想這魚還真狡猾。
我釣了一會魚,就跑到對面的草地上去玩。草地上勝開
了各種顏色鮮艷的花,我不禁做起了花環,費了我九牛二
虎地力氣終於把花環做好了,花環可漂亮了,上面鑲嵌著
各種顏色的美麗小花,經過陽光的照射,在太陽底下顯得
格外美麗。
下午,我們在河邊撈小蝦米和小魚還有螺絲。我拿上網兜
往小魚,蝦米最多的地方一撈,撈到了一條小魚和一隻小
蝦米。然後,我們還在水藻里找螺絲,和蝦米,偶爾還會發
現有幾只水蝸牛。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不一會就到了傍晚。我依依不捨
地離開了。

閱讀全文

與小學五年級語文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