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年級人教版下冊的擬人句
1.魚兒在水中清閑地散步。
2.小鳥在枝頭歡快地歌唱。
3.蟋蟀在草中彈琴。
4.山君在樹下打呼嚕,睡懶覺。
5.花兒在風中彎著腰。
6.風在輕輕地拍打著水面。
7.蝴蝶在空中跳舞。
8.星星在空中眨雙眼。
10.樹在風中絮絮低語。
❷ 三年級擬人句
1、秋天邁著沉復穩的腳步緩緩地向我們走制來,又悄無聲息地走開。
2、秋天到了,樹上金紅的果子露出了笑臉,她們正在向著我們點頭微笑呢!
3、風是調皮的,一會把那朵悠閑的雲趕得滿天跑,還不斷變化她的面具,一會兒捲起地上的落葉,讓她們打著旋舞蹈。
4、一盆盆花草從冬天的沉寂中睡醒來,抖掉全身的枯枝敗葉,重新換上了新裝。
5、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讓柔和的晚風輕撫著鬢角,吹去一切郁悶和煩惱。
6、它脫下破舊的外衣,又開始新的生活;它貪婪地吮吸著春天那清新、甜潤的露珠兒,慢慢地長出逗人喜愛的嫩枝綠葉。
7、蜘蛛把蒼蠅拖來拖去,等蒼蠅累得筋疲力盡,蜘蛛才高高興興地享用了這頓美餐。
8、幾只五彩斑斕的蝴蝶像一位位美麗的花仙子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9、它們睜大眼睛隔著薄膜探索外面的世界,就像我睜大眼睛隔著玻璃杯尋找它們。
10、春姑娘穿著綵衣,身批綵帶,帶著明媚的陽光、艷麗的花朵,翩翩舞到了人間。
❸ 三年級的什麼在什麼擬人句怎麼寫
1、小蜜蜂在花叢中快樂地跳舞。
2、小草兒受到春雨的愛撫,露出了笑容。
3、春天來了,春姑娘邁著輕快的步子走來了。
4、百靈鳥在樹枝上唱著動聽的歌。
(3)小學三年級擬人句擴展閱讀:
擬人化作用:
1、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具體,既能生動形象地寫出某事物的某個特點,又有了擬人化之後特有的具象效果。讓讀者感到所描寫的物體顯得更活潑、親近,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
2、正確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使無生命的事物活躍起來,增強語言的形象性和生動性,新穎性和趣味性,便於作者托物抒發感情,提高文章的感染力;有助於讀者對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感受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從而引起共鳴。
❹ 擬人句的例子三年級
1、成片的大豆搖動著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挺拔的高粱揚起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演唱。
2、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子兒。
3、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開綠黃色的葉子向外張望,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
4、蝴蝶、蜜蜂在花叢中跳著迷人的舞姿。
5、小草兒受到春雨的愛撫,樂得露出了綠色。
(4)小學三年級擬人句擴展閱讀
造句方法:
擴詞法,先組詞擴詞,然後用短語造句。
詞意法,先用詞語的意思造句,然後再把詞語「代換」進去。
反例法,有些詞語造句極容易出錯,可以採用「反例法」。
情境法,造句時,可創造一些情境。
❺ 比喻句子、擬人句子.小學三年級的
比喻句:
大象的耳朵像扇子。
一輪彎月像一把鐮刀。
從樹上落下來的銀杏葉好似一隻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黑霧中翹起的船的艄尖好似一個幽靈,又彷彿一座山峰。
一輪圓月好似一個圓盤。
❻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書里有哪些擬人句
1、風一吹,小樹在向我們招手.
2、海棠果搖動著它那圓圓的小臉,沖著你點頭微笑.
3、.秋天到了,樹上金紅的果子露出了笑臉,她在向著我們點頭微笑.
❼ 三年級上冊大青樹下的小學,比喻句擬人句
比喻句: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最有趣的是,跑來了兩只猴子。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樣好奇地聽著。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狸也趕來看熱鬧。
課文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再寫課上和課下,最後以自豪的感情點題。
(7)小學三年級擬人句擴展閱讀
課文共4個自然段,段落分明,層次清晰。
第一自然段寫了學生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
第二、三自然段寫了上課時和下課後的情景,既描寫了學生學習和玩耍的情景,又用小動物的活動進行襯托,展現出校園的靜和動。
第四自然段以贊美的文字點題,以景物的描寫結尾,意味深長。
課文表達豐富,有許多有新鮮感的詞句。如「坪壩」「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鳳尾竹的影子」「潔白的粉牆」等詞句,表現出比較新鮮的連續風貌;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名稱學生會比較陌生。
❽ 小學生擬人句大全
1、秋便以翩躚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2、寧靜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竊竊私語。
3、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4、風兒清唱著歌,喚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5、今天,太陽好害羞,躲在厚厚的雲層後面,遲遲不肯露面。
(8)小學三年級擬人句擴展閱讀:
擬人句就是把某件東西比喻成有人的動作,而不是像童話形式。所寫事物必須具有人的特點; 不能出現比喻詞;不能出現表示人物的詞語。
需要注意的是,當一句話出現比喻詞的時候,這句話就成了比喻句,不是擬人句了。總之,擬人就是用寫人的詞句去寫物。這種手法又叫做「人格化」。它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